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概要

合集下载

安全系统工程@第二章 事故致因论

安全系统工程@第二章 事故致因论
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刺激”不断 出现,若工人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
(accident)就不会发生。即如果没有
危险(danger),则不会发生有伴随 着伤害(injury)出现的事故;反之,
若出现了人失误的事件(event
error),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of
然而,若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 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这就取决 于各种机会因素(Chance Factors) ,即可能造成伤亡,也可能是没有伤亡 的事故
能量转移论基本概念第四节能量转移论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伤害实例第四节能量转移论能量类型产生的原发性损伤举举例与注释机械能移位撕裂破裂和压榨主要损及组织热能炎症凝固烧焦和焚化伤及身体任何层次电能干扰神经肌肉功能以及凝固烧焦和焚化伤及身体任何层次电离辐射细胞和亚细胞成分与功能的破坏化学能伤害一般要根据每一种或每一组的具体物质而定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伤害实例第四节能量转移论影响能量交换类型产生的损伤或障碍的种类举例与注释氧的作用生理损害组织或全身死亡热能生理损害组织或全身死亡1限制能量的系统
1.变化—失误模型
当某一生产过程或者操作失去控制时,显然会发生变化。变化包括预期有 计划的和意外的变化。大多数事故原因都与变化有关。所以说,变化会导 致事故发生,但变化也可用来创造一些安全条件。 变化可被用作一种判断事件因果的方法。因此,应该把“变化”当作一 种评价事故发生可能性的依据来加以研究。在改进生产过程和建设新厂矿 或新的工艺流程时,应把设计估计到的危险排除系统之外,有计划地减少 和避免因变化而导致发生事故隐患的可能性。
第二节 人失误论
1.变化—失误模型
系统里状态和要素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是本质性的东西。研 究某个部分发生变化,对系统特别是高级子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对整个系 统又产生何种结果,这是系统安全分析的最基本任务之一。研究和分析事 故时,对系统内的“变化”和“失误”必须作为一种基本要素来考虑 .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1. 引言事故致因理论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概念。

在安全学中,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的发生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

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 基本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因、技术因和管理因。

2.1 人因人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因指的是人为错误、疏忽或不正确的决策所导致的事故。

人因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包括人员的技能水平、态度、经验、专业知识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

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的管理体系、组织文化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有效培训和沟通的组织可能会导致员工缺乏正确的指导和信息,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2 技术因技术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技术因指的是与技术设备、工艺或设计有关的因素。

技术因包括设备的可靠性、工艺的安全性等因素。

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维持其性能和功能的能力。

设备的可靠性越高,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工艺安全性是指工艺设计和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定。

一个合理安全的工艺设计和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2.3 管理因管理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第三个因素。

管理因指的是对人因和技术因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因素。

管理因包括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因素。

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风险管理是指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3. 应用案例事故致因理论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应用案例:3.1 事故案例描述某工厂的一名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导致设备损坏并且造成了生产中断。

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与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与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与事故致因理论第一节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一、安全的概念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一种状态。

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

安全工作就是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二、危险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危险源——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疾病或财物损失可能性的情况,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的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

危险度——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三、事故1、事故的概念:是一种违背意志、失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

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下来的事件。

2、事故的分类:(1)记录事故: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

(2)未遂事故: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

(3)轻伤事故:轻伤是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

(4)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5)死亡事故:根据国家标准又分为四种:A、一般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C、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0-29人的事故;D、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达30人以上或者死亡10以上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3、按事故伤害原因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

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
因、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事故后果。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模型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遗 传 环 境
人 的 缺 点
不 安 全 行 为
安 全 状 态
事 故
伤 亡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事故

失 误
不安全行为
行为人
四、能量意外释放论
● 1961年吉布森、1966年哈登首先提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
颈部,胸部,腹部,腰部,脊柱,上肢, 腕及手,下肢, 踝及脚 。 2. 伤害程度
我国分为: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和 轻伤事故。
安全系统工程
伤害类别:
(1)参照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 淹 溺、灼 烫、火 灾、高处坠落、坍 塌、 冒顶片帮、透 水、放 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窒息、其它伤害。
第二节 能量逸散失控的原因
二、触发因素与事故隐患
1. 生产过程需要采取限制和屏蔽措施控制能量逸散,即控 制危险源:
2. 实际过程中,各种触发因素可能导致这些控制措施失效, 进而转化为事故。
3. 引起能量因素失控转化为事故的触发因素成为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种类:人,物,环、管;
人、机、环境匹配上的缺陷,叫直接隐患; 管理缺陷叫间接隐患。
第三节 事故发生的原理
一、事故隐患的形成
事故隐患是措施失效,是事故的触发因素, 只要将导致失效的因素消除就可以保证其不至于失控而导致事故。 导致措施失效的原因有哪些:设计缺陷、制造缺陷、使用缺陷、事故隐患

【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
48
危害; ❖ 后者导致意外事件(包括无伤亡的未遂事故)
和由此产生的人员伤亡的事件。 ❖ 这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
10
❖ 核心: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 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危害,
❖ 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11
2.3 管理失误论
❖ 这一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 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7
2.2.2 多米诺骨牌原理
❖ 海因里希提出,并经一些专家多年的改进认 同,
8
构成事故因果顺序的五因素是:
❖ 1、社会环境和管理; ❖ 2、人为失误(或过失); ❖ 3、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 4、意外事件; ❖ 5、伤亡(后果)。
9
❖ 解释: ❖ 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了人为失误; ❖ 人为失误又造成了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
40
2.7.3 海尔模型 。
❖ 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响应时, 事故就会发生,但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
41
❖ 该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 该模型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清楚显示出以 下四大方面的相互关系:
❖ 1、察觉情况,接受信息; ❖ 2、处理信息; ❖ 3、用运动改变形势; ❖ 4、新的察觉、处理、响应。
44
❖ 意外(偶然)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生产 中环境条件存在着危险因素即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构成事故 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 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缺陷、管理责任 所导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
45
❖ 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 教育、社会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为 社会因素。
16
2.4 扰动起源论

安全学原理第1章绪论2011

安全学原理第1章绪论2011
安全学原理
课程特点及参考资料
• 课程特点 • 参考资料
• 参考书
《安全原理》,陈宝智,冶金工业出版社 安全工程学,何学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安全学原理. 林柏泉.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安全科学原理. 金龙哲,宋存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吴宗之,高进东.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工业安全与环保》、《煤矿安全》、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等各专业类期刊。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4)交通运输事故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 财产损失10.1亿元。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 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 10.7%。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美 国 三 浬 岛 核 电 站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切 尔 诺 贝 利 核 电 站
离核电站仅3公里的小镇20年来成为无人居住的“死城”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3)航空航天事故 例如: • 1977年3月,泛美航空公司和荷兰航空公司两架波音 747在西班牙机场相撞,机上582名乘客全部遇难。 • 1980年8月19日,沙特阿拉伯一架飞机在首都机场紧急 着陆时失事,死亡265人。 • 1982年4月26日,从广州飞往桂林的266号飞机在桂林 上空失事,112人全部死亡。 •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 秒后起火爆炸,整个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 2000年6月22日,某航空公司Y7—100/B3479号飞机, 在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四台村汉江南岸坠毁,飞机解体, 造成49人死亡。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 中的不幸状态。
2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 查”的报告,1909年美国全国的工业 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 工时死亡率达到150一200人。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的资 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 2200名职工中竟有1600人在事故中受 到过伤害。
24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⑴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 局部积聚; ⑵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⑶电雷管存放不当,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 (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
18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图1 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顺序 19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间接原因大致分为6类: 1. 技术的原因 2. 教育的原因 3. 身体的原因 4. 精神的原因 5. 管理的原因 6. 社会及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哪个更重要?
即使去掉直接原因,只要间接原因还存在,也无法防止 再产生新的直接原因。所以,作为最根本的对策,应当追 溯到二次原因以至基础原因,并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了高速飞机、雷达和 各种自动化机械等。为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 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事故判定技术(Critical lncident Technique)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
• 从总体上事故原因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刺激作用。 从逻辑上又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等。这些原因在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突变,即酿成事故。
• 4、事故的基本特性
• 5)突变性
• 系统由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十分突 然,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制定事故预案,加强应急救援训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激 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为重要。
• 4、事故的基本特性
• 6)潜伏性
• 一个系统,可能长时间没有发生事故,但这并非就意味着该系统是安全的。因为它 可能潜伏着事故隐患。当某一触发因素出现,即可导致事故。
• 7)危害性 • 8)可预防性
二、伤害分类
• 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 可将伤害分为4类:
• (1)暂时性失能伤害。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 原岗位工作,经过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
• 4、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类:根据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 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 :
• (1)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 (2)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 (3)重大损失事故。经济受伤大于等于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 (4)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0万元的事故。
• (2)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 2、事故的特点
• (3)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 (4)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
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后果。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1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蒸汽 动力和电力驱动的机械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手工工具。这 些机械在设计时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操作的安全和方便, 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护装置。工人没有受过培训,操作很 不熟练.加上长达ll一13h以上的工作日,伤亡事故频繁发 生。 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查”的报告,1909年 美国全国的工业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工时 死亡率达到150一200人。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的 资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2200名职工中竟有 1600人在事故中受到过伤害。 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作中通常可能方式的一切危险。
防止企业中有事故频发倾向者是预防事故的基本措施: 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等,从众多的求职人员 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 才就业; 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则将其解雇。显然,由 优秀的人员组成的工厂是比较安全的。
4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
据说世界上每20分钟就有一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其中 每一种都可能具有危险性。科技的发展把作为现代物质文 明的各种工业产品送到各类人们的面前,这些产品中有些 会威胁人员安全,美国1972年涉及产品安全的投诉案件超 过50万起。工业部门要保证消费者利用其产品的安全,在 公众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干1972年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法, 日本等国也相继通过了相似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共同特征
图1 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顺序 18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直接原因 (一次原因)
事故原因
间接原因 (二次、三次等
基础原因)
直接原因通常又分为两类: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物的 原因是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原因指人 的不安全行为。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不足:把事故致因的 事故链过于绝对化。而且,各骨牌之间 的连锁不是绝对的。
此理论对于全面解释事故致因是过于简 单的。
2019/5/3
13
关于物的系列的事故模型
第一种简单模型:起因物作为事故起源而导 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或环境。致害物是 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质或物 体。
2019/5/3
32
本章结束!
设备、环境的安全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 物质基础,是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 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措施。
2019/5/3
30
针对生产设施事故的防止措施
围板、栅栏、护罩 隔离 遥控 自动化 安全装置 夹具 紧急停车 非手动装置 双手操作 断路 绝缘
接地 增加强度 遮光 改造 加固 变更 劳保用品 安全标志 通风换气 照明
人和物两大系列运动中,二者并不完全 独立,两者可相互转换。
其中人为失误占绝对地位。
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也归结为人的失误。
管理缺陷是造成伤亡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是间接原因,也是本质的原因。
2019/5/3
26
第七节 预防事故策略
由事故致因理论得到的结论
伤亡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 事故原因是多层次的,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找到本质原因。 事故是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 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 结合环境分析。 管理不完善是伤亡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制定作业标准和对异 常情况下的处理标准
作业前的培训 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 生产规章制度 开好班前会 实行安全确认制 作业中的巡查检查 安全竞赛评比 经常性安全教育活动
2019/5/3
29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 包含在内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 功能。

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概要

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概要

第三节 事故因果连锁论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
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 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
➢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 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 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 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事故的原因 包括3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 因理论。因此,后来的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 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
作为系统要素的人也有可靠性问题。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工业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事故频发倾向论
泊松分布:工厂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 面问题及其它偶然因素引起事故。 偏倚分布:存在少数精神或心理缺陷的 人。 非均等分布: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 人。人的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对策:筛选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 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 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 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 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 自物方面的危险。 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 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可以免遭伤害。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研究对象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事故现象:研究事故发生的类型、频率、严重程度和分布规律。

-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 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教育方法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 安全管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 研究任务- 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通过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为预防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构建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培养安全专业人才: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 推广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安全学的学科体系1. 基础学科- 数学:为安全学提供数据分析、概率统计等方法。

-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属性和运动规律,为安全学提供物理基础。

-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化工安全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生物安全、职业健康等领域提供知识基础。

-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为安全社会学提供理论基础。

2. 专业学科- 安全工程:研究事故预防、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安全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 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各种安全技术,如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

- 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安全规律和安全理论。

- 安全防范工程:研究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技术和措施。

3. 应用学科- 矿山安全:研究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第一篇: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因果论 1)事故因果类型发生事故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各项错综复杂,因与果的关系类型分为:(1)集中性: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某一事故发生;(2)连锁型: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要素发生,下一要素发生再造成更下一要素发生,因果相继连锁发生的事;(3)复合型: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伤亡事故后果。

2)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原理伤亡事故的因果顺序,这顺序五因素为:(1)社会环境和管理;(2)人为过失;(3)不安全行动和不安全状态;(4)意外事件;(5)伤亡(后果)。

多米诺应用骨牌原理,提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五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社会环境和管理缺陷促成人为过失,人为过失又造成不安全行动或机械物质危害,不安全行动或机械物质危害促成了意外事件和由此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在意外事件和伤害发生之前,一切工作应以减少或消除环境内机械、物质的危害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原则。

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心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危害,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2、管理失误论管理失误论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这一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

后者虽然是间接原因,却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隐患”来自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而且和管理上的缺陷或管理人失误共同耦合才能形成;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

客观上一旦出现隐患,主观上人又有不安全行为,就会显现为伤亡事故。

3、扰动起源论(P理论)一个事件的发生势必由有关的人或物所造成的。

将有关的人或物统称之为“行为者”,其举止活动则称“行为”。

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扰动(活动);称之为起源事件。

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

这种进程包括着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

安全工程第2章安全原理

安全工程第2章安全原理
缺点 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 也过多地考虑了人的因素。
二、以人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

刺激
01 模型原理
此模型认为人的失误是构 成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失误: 错误地或不恰当地 响应了一个刺激。
失误与否 NO
02 模Y型ES解释
在危工险人与操否作期间N,O各种
“刺激Y”ES不断出现,若工人
~ 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就不
机会因素会发生。
伤亡事故
无伤亡事故
01 如果没有危险,则不会发生伴随有伤害的事故;反之,若出现人为失误,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然而,即使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还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
02 模型不足
尽管这个模型在描述事故现象时突出了人的不安全因素,但是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而且也不适用 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
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
Y
Y 限 度 , 当 您 输 入 的 文 字 到 这 里 时 , 已 濒 临 页 面 容 纳 内 容 的 上 限 , 若 还 有 更 多 内 容 , 请 酌 情 缩 小 字 号 , 但 我 们
N
( 4) 对 信 息 的 理 智 处 理 可 能 吗 ? 不 建 议 您 的 文 本 字 号 小 于 1 4 磅 , 请 您 务 必 注 意 。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正 文 , 文 字 是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为 了 演 示 发 布 的
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
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
请 一 定 注 意 信 息 框不 架 的安 清全 晰 行 , 这为 样 才 能 使 内 容肇 层 次事 分人 明 , 页 面 简 受 洁 易害 读人 。

安全管理原理--02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管理原理--02事故致因理论

能量:动能、热能、势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辐射 能(包括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 人受到的伤害都可归结为上述一种或若干种能量的不 正常或不期望的转移。
(4)1969年J. Surry提出了瑟利模型。
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 而引发事故。 后来,1970年Hale的海尔模型,1972年的Wigglesworth 的人失误的一般模型,1974年Lawrence的金矿山人失误模型, 及1978年Anderson等对瑟利模型的扩展和修正等,都从不同 角度探讨了人失误与事故的关系。
本次小结

关于事故的基本概念:事故,工伤事故、未遂事故、 二次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事故分类
海因里希法则



第3章 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的基本概念 二、事故致因理论
四、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 故 致 因 理 论 的 发 展
瑟利模型
从人的特性与机器性能和环境状态之间是否匹配和 协调的观点出发,认为机械和环境的信息不断地通过人 的感官反映到大脑,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判断, 做出正确决策和导致合适的行动,就可以避免事故发生 或事故对自身或他人的伤害。
(5)动态和变化的观点阐述事故的致因。
1972年Benner提出了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即在处于动态平衡 的系统中,由于“扰动” 的产生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原理
上次小结

关于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 机械电气阶段 人为因素阶段 组织事故阶段

用组织事故理论控制风险
第3章 事故致因理论

第2章 事故机理及致因理论

第2章 事故机理及致因理论
事 故 调 查 与 分 析 技 术 课 件
(1)事故转化机理:B事件的发生是由A事件引
起的。例如:由于瓦斯爆炸事故冲击波破坏了煤体的支
护,导致煤体压力变化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事故机理
事故机理举例:
事 故 调 查 与 分 析 技 术 课 件
(2)蔓延机理:是指同类灾害不断发生。例
如:一个工作面的瓦斯爆炸,引发其他工作面或巷道的
15
案例 2
事 故 调 查 与 分 析 技 术 课 件
某厂油污法兰损坏需维修。维修钳工甲将带有污 油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液面 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的浮油。在液面上的 100cm处需对法兰进行更换,班长乙决定采用对接 焊接方式。电焊工丙去办理动火票,钳工甲见焊工 丙办理动火手续迟迟没回,便开始焊接,结果发生 油气爆炸,钳工甲掉入污油池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 1 焊接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C ) A 懂得防火知识 B 懂得防爆知识 C 焊工作业证 D 经过培训
四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人体受到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各种形式能量作用时受伤害的情况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刺伤割伤撕裂挤压皮肤和肌肉骨折内部器官损伤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热能皮肤发炎烧伤烧焦焚化伤及全身灼烫火灾电能干扰神经肌肉功能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致癌致遗传突变致畸胎急性中毒窒息中毒和窒息火干扰能量交换与伤害影响能量交换类产生的伤害氧的作用局部或全身生理损害其他局部或全身生理损害冻伤冻死热痉挛热衰竭热昏迷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安全系统工程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系统工程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重伤 252
109
878
126
53
1
140 147 384
277
事故 类型
起数
冒顶 片帮
1991
透水 147
放炮 263
火药 瓦斯 锅炉 容器 其它 爆炸 爆炸 爆炸 爆炸 爆炸
122
228
14
59
129
中毒 和窒 息
568
其它 伤害
634
死亡 2369 488
314
281
1357 19
80
165 1152 208
表2-2 2002年我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情况表(按事故原因)
总计
技术、设计有缺陷,安 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起数
12018
2511

死亡
13093 2967
死亡3-9人
起数
死亡
564
2334
129
534
死亡10人以上
起数
死亡
60
1195
14
291
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1820
2446
116
本单位集体食堂就餐发生非本人责任的食物中毒的; 8)参加本企业组织的体育比赛或代表本企业参加体育比赛 发生意外事故的; 9)参加企业组织的或受企业指派参加展览会、政治运动期 间发生意外事故的; 10)到医院就医发生严重医疗事故的。 (一)事故构成要素: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 构成的。
2、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
发生的、迫使其原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 意外事件。如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
3、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1:29:300
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 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 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 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 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 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 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 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 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 工作有影响。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 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慌慌张张、不沉着;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 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性格特征 容易冲动 不协调 不守规矩 缺乏同情心 心理不平衡
事故频发者 38.9% 42.0% 34.6% 30.7% 52.5%
其他人 21.9% 26.0% 26.8% 0% 25.7%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判断事故频发倾向者: 采用内田-克雷贝林测验测试大脑工作 状态曲线; 采用YG测验测试性格; 观察人员行为:
精神动摇,注意力不集中
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
第三节 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的概念,认 为事故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 的结果ຫໍສະໝຸດ 以事故为中心基间直事伤
事故的后果是伤害 事故的原因有3个层次
本 原 因
接 原 因
接 原 因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基本原因
一、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事故遭遇倾向:某些人在某些生产作业 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某些人:青年人、老年人;缺乏经验等 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企业规模、职业本 身的危险性等
关于事故频发倾向
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相等且很小时,一定时 期内事故次数分布为泊松分布。 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瞬时特征引起的,很难找 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稳定特征。 把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离工作岗位并没有 减少事故发生率。 鞍山钢铁公司把危险人物从生产一线调离,减 少了事故。 工业生产对人员素质有基本要求;职业适合性 问题。
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 也低; 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 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科学技术和工业迅速发展
机械更加复杂,自动化机械越来越多 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 不断出现 产品安全问题
广泛就业 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
人们把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 的 安 全 称 作 本 质 安 全 ( Inherent Safety, Intrinsic Safety)。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本来是电气设备防爆的一种类 型:
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 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 混合物的电路。
保护劳动―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论(Accident Prone)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 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作为系统要素的人也有可靠性问题。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工业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事故频发倾向论
泊松分布:工厂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 面问题及其它偶然因素引起事故。 偏倚分布:存在少数精神或心理缺陷的 人。 非均等分布: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 人。人的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 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不足之处
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 事故链绝对化; 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尤其在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方面。
二、轨迹交叉论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 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 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 空间发生事故。
对策:筛选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 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 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 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 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 自物方面的危险。 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 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可以免遭伤害。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基本概念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
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 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 殊事件。
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 事件。
事故是一种违背人们意志的事件,人们不希望 发生的事件。
没有绝对安全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危险源及危险性 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
安全性与可靠性
安全性(Safety)也是判断、评价系统性 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系统在规定 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 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 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 安全。
人与机械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 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 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 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在 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 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 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
人与机械
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年机械制造 业的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 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91%的事 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人机工程学 轨迹交叉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管理失误论
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安全 通过改进管理来预防事故发生
三.系统安全
复杂巨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关注 设备、工艺、产品越来越复杂 构成系统的元素数量多、相互关系 复杂 涉及的能量非常大 微小的差错导致重大事故
系统安全
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 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 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 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全部采用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
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
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 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 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 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注意:发生误操作或故障时也不会发生 事故的本质安全很难实现。
➢工伤事故的构成要素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
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1)伤害部位 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
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 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神经中枢等。
(2)伤害种类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
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
伤亡事故分类
根据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把伤亡事故 分为:
轻伤事故。 重伤事故。 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人以下。 较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人或3人以上。 重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10人或10人以上。 特别重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0人或30人以上。
根据致伤原因把伤亡事故划分为20类。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不正确的态度 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 身体状况不佳 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这些原因 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 措施的依据。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
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 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人员调整 惩戒
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 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 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系统安全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预防事故的3E原则
Engineering ---工程技术。
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 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