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绝对安全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危险源及危险性 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
安全性与可靠性
安全性(Safety)也是判断、评价系统性 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系统在规定 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 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 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 安全。
伤亡事故分类
根据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把伤亡事故 分为:
轻伤事故。 重伤事故。 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人以下。 较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人或3人以上。 重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10人或10人以上。 特别重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0人或30人以上。
根据致伤原因把伤亡事故划分为20类。
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 也低; 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 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科学技术和工业迅速发展
机械更加复杂,自动化机械越来越多 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 不断出现 产品安全问题
广泛就业 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
1977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4天以上的 104638件伤害事故中,与人的不安全行 为无关的只占5.5%,与物不安全状态无 关的只占16.5%。
轨迹交叉论
人的因素
遗传、环境、管理缺陷 不安全行为
设计、制造缺陷
物的因素
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害
本质安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国外的安 全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 设备的安全,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 条件为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
第三节 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的概念,认 为事故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 的结果
以事故为中心
基间直事伤
事故的后果是伤害 事故的原因有3个层次
本 原 因
接 原 因
接 原 因
故
害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基本原因
一、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பைடு நூலகம்。
人们把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 的 安 全 称 作 本 质 安 全 ( Inherent Safety, Intrinsic Safety)。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本来是电气设备防爆的一种类 型:
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 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 混合物的电路。
人与机械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 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 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 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在 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 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 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
人与机械
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年机械制造 业的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 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91%的事 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
1837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1880年左右出现了 工业增长的高潮。动力机器广泛使用,带来空 前绝后的工人死亡和伤残事故时期。 蒸汽、电力机械设备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安全防 护措施; 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操作很不熟练; 大量使用童工; 工作日平均长达11至13个小时。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急救设施不足,专职医务人员奇缺,受伤人员 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共达3万起。 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4年间75%的工人发生过 工伤事故。 法庭判决的原则是,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 作中的一切危险。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难得 到赔偿。
➢工伤事故的构成要素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
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1)伤害部位 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
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 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神经中枢等。
(2)伤害种类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
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
事故遭遇倾向:某些人在某些生产作业 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某些人:青年人、老年人;缺乏经验等 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企业规模、职业本 身的危险性等
关于事故频发倾向
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相等且很小时,一定时 期内事故次数分布为泊松分布。 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瞬时特征引起的,很难找 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稳定特征。 把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离工作岗位并没有 减少事故发生率。 鞍山钢铁公司把危险人物从生产一线调离,减 少了事故。 工业生产对人员素质有基本要求;职业适合性 问题。
GB/T6441-86事故分类
(3)伤害程度 伤害程度: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
丧失劳动能力(终生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 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
事故的本质 因果性 随机性与偶然性 潜在性与必然性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安全的极向性
①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
保护劳动―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论(Accident Prone)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 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预防事故的3E原则
Engineering ---工程技术。
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 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
Education ---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提高职 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Enforcement ---强制。
利用规章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 行为。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 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 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 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 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 工作有影响。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 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第三节 事故因果连锁论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
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 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
➢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 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 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 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事故的原因 包括3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 因理论。因此,后来的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 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
对策:筛选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 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 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 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 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 自物方面的危险。 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 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可以免遭伤害。
事故频发者 38.9% 42.0% 34.6% 30.7% 52.5%
其他人 21.9% 26.0% 26.8% 0% 25.7%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判断事故频发倾向者: 采用内田-克雷贝林测验测试大脑工作 状态曲线; 采用YG测验测试性格; 观察人员行为:
精神动摇,注意力不集中
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
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 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 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系统安全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比例1:29:300
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 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 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 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 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慌慌张张、不沉着;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 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性格特征 容易冲动 不协调 不守规矩 缺乏同情心 心理不平衡
作为系统要素的人也有可靠性问题。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工业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事故频发倾向论
泊松分布:工厂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 面问题及其它偶然因素引起事故。 偏倚分布:存在少数精神或心理缺陷的 人。 非均等分布: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 人。人的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全部采用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
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
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 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 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 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注意:发生误操作或故障时也不会发生 事故的本质安全很难实现。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 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不足之处
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 事故链绝对化; 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尤其在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方面。
二、轨迹交叉论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 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 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 空间发生事故。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基本概念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
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 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 殊事件。
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 事件。
事故是一种违背人们意志的事件,人们不希望 发生的事件。
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
②件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
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 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 ③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安全。
第一节 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
什么是事故? 事故为什么发生?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人机工程学 轨迹交叉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管理失误论
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安全 通过改进管理来预防事故发生
三.系统安全
复杂巨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关注 设备、工艺、产品越来越复杂 构成系统的元素数量多、相互关系 复杂 涉及的能量非常大 微小的差错导致重大事故
系统安全
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 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 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 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不正确的态度 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 身体状况不佳 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这些原因 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 措施的依据。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
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 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人员调整 惩戒
安全性与可靠性
安全性(Safety)也是判断、评价系统性 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系统在规定 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 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 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 安全。
伤亡事故分类
根据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把伤亡事故 分为:
轻伤事故。 重伤事故。 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人以下。 较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人或3人以上。 重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10人或10人以上。 特别重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30人或30人以上。
根据致伤原因把伤亡事故划分为20类。
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 也低; 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 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科学技术和工业迅速发展
机械更加复杂,自动化机械越来越多 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 不断出现 产品安全问题
广泛就业 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
1977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4天以上的 104638件伤害事故中,与人的不安全行 为无关的只占5.5%,与物不安全状态无 关的只占16.5%。
轨迹交叉论
人的因素
遗传、环境、管理缺陷 不安全行为
设计、制造缺陷
物的因素
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害
本质安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国外的安 全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 设备的安全,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 条件为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
第三节 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的概念,认 为事故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 的结果
以事故为中心
基间直事伤
事故的后果是伤害 事故的原因有3个层次
本 原 因
接 原 因
接 原 因
故
害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基本原因
一、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பைடு நூலகம்。
人们把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 的 安 全 称 作 本 质 安 全 ( Inherent Safety, Intrinsic Safety)。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本来是电气设备防爆的一种类 型:
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 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 混合物的电路。
人与机械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 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 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 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在 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 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 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
人与机械
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年机械制造 业的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 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91%的事 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
1837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1880年左右出现了 工业增长的高潮。动力机器广泛使用,带来空 前绝后的工人死亡和伤残事故时期。 蒸汽、电力机械设备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安全防 护措施; 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操作很不熟练; 大量使用童工; 工作日平均长达11至13个小时。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急救设施不足,专职医务人员奇缺,受伤人员 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共达3万起。 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4年间75%的工人发生过 工伤事故。 法庭判决的原则是,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 作中的一切危险。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难得 到赔偿。
➢工伤事故的构成要素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
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1)伤害部位 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
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 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神经中枢等。
(2)伤害种类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
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
事故遭遇倾向:某些人在某些生产作业 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某些人:青年人、老年人;缺乏经验等 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企业规模、职业本 身的危险性等
关于事故频发倾向
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相等且很小时,一定时 期内事故次数分布为泊松分布。 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瞬时特征引起的,很难找 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稳定特征。 把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离工作岗位并没有 减少事故发生率。 鞍山钢铁公司把危险人物从生产一线调离,减 少了事故。 工业生产对人员素质有基本要求;职业适合性 问题。
GB/T6441-86事故分类
(3)伤害程度 伤害程度: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
丧失劳动能力(终生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 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
事故的本质 因果性 随机性与偶然性 潜在性与必然性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安全的极向性
①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
保护劳动―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论(Accident Prone)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 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预防事故的3E原则
Engineering ---工程技术。
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 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
Education ---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提高职 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Enforcement ---强制。
利用规章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 行为。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 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 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 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 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 工作有影响。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 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第三节 事故因果连锁论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
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 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
➢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 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 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 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事故的原因 包括3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 因理论。因此,后来的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 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
对策:筛选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 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 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 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 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 自物方面的危险。 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 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可以免遭伤害。
事故频发者 38.9% 42.0% 34.6% 30.7% 52.5%
其他人 21.9% 26.0% 26.8% 0% 25.7%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判断事故频发倾向者: 采用内田-克雷贝林测验测试大脑工作 状态曲线; 采用YG测验测试性格; 观察人员行为:
精神动摇,注意力不集中
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
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 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 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系统安全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比例1:29:300
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 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 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 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 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慌慌张张、不沉着;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 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性格特征 容易冲动 不协调 不守规矩 缺乏同情心 心理不平衡
作为系统要素的人也有可靠性问题。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工业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事故频发倾向论
泊松分布:工厂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 面问题及其它偶然因素引起事故。 偏倚分布:存在少数精神或心理缺陷的 人。 非均等分布: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 人。人的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全部采用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
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
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 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 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 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注意:发生误操作或故障时也不会发生 事故的本质安全很难实现。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 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不足之处
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 事故链绝对化; 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尤其在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方面。
二、轨迹交叉论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 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 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 空间发生事故。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基本概念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
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 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 殊事件。
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 事件。
事故是一种违背人们意志的事件,人们不希望 发生的事件。
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
②件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
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 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 ③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安全。
第一节 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
什么是事故? 事故为什么发生?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人机工程学 轨迹交叉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管理失误论
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安全 通过改进管理来预防事故发生
三.系统安全
复杂巨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关注 设备、工艺、产品越来越复杂 构成系统的元素数量多、相互关系 复杂 涉及的能量非常大 微小的差错导致重大事故
系统安全
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 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 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 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不正确的态度 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 身体状况不佳 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这些原因 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 措施的依据。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
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 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人员调整 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