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头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

(眩晕风头旋头风首风脑风脑疽)头痛,经气逆上,乾遏清道,不得运行病也。

统天气六淫之邪,人气六贼之逆,皆有之。

经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此说B以太阳之脉达风府,太阳受风,则脑痛而为脑风。

又以沐则腠开,风伤於卫故也。

经又曰:头痛数岁不已,当犯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脑逆,故头痛齿亦痛,

名曰厥逆。

此说B以大寒入脑,则邪深,故数岁不已。

髓者,骨之充,齿者,骨之馀,故头痛齿亦痛,是邪逆於上,故曰厥逆也(宜羌活附子汤)。

经又曰∶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此说B以头痛本太阳病,太阳之脉交巅上,其直者从巅入络脑。

下虚,少阴肾虚也。上实,太阳膀胱实也。肾虚不能摄太阳之气,故虚邪上行而头痛,其脉必举之弦,按之坚(宜玉真丸)。经又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

此说B以肠胃为卫门之道路,气之所以往来,气虚则不能上升於巅顶,故头痛(宜补中益气汤)。

经又曰:头痛甚,则脑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此说B以三阳受邪,伏而不去,则阳气败绝,故手足之寒,上至於节也。统而观之,

经之论头痛,总不越风寒虚三者,其旨固了然也。

虽然,各经所犯头痛,其为痛处,与其现症脉候,及应用之药,有不得不分辨者。

太阳经痛在正巅,其症兼恶风寒,其脉必浮紧(宜川芎、麻黄、羌活、独活)。

少阳经痛在耳前发际,其症兼寒热,其脉必细而弦(宜柴胡、黄芩)。

阳明经痛在额间,其症兼自汗,发热恶寒,其脉必浮缓长实(宜升麻、葛根、石膏、白芷)。

或发热,恶热而渴(宜白虎汤加白芷)。

太阴经头痛,其症兼体重多痰,其脉必沉缓(宜南星、半夏、苍术)。

或太阴痰厥,亦头痛(宜柴胡、黄芩、黄连、半夏)。

少阴经头痛,其症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必沉细(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厥阴经头痛,其症兼项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脉必浮缓(宜吴萸、乾姜)。

或肝风虚动头痛,而兼目眩耳聋(宜生熟地黄丸、钩藤散)。

或怒气伤肝而亦头痛(宜沉香降气散)。

肾与膀胱经挟寒湿而头痛,其症亦下虚上实,气上而不能下(宜玉真丸)。

心与小肠经挟湿热而头痛,其症兼烦心厥逆(宜清空膏加麦冬、丹叁)。

三阳经热郁头痛,不敢见日光,置水於顶上,汗吐下三法并行必愈。

以上各经头痛之异如此,而尤紧要者,凡遇阴经为患,药必用辛温,如桂、附、乾姜、吴萸之属皆可。至实痛、虚痛,尤不可混。说B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於头。

而六淫五贼之邪,皆能犯上为逆。或与正气相搏,郁而成热,则脉满而痛(宜茶调散),

或邪气留滞,亦脉满而痛(宜菊花散),

是为实也。正气衰微,寒湿侵害,虽不与搏而成热,但邪外袭,则血凝涩而脉挛缩,收引小路而痛,得温则痛减(宜清空膏),是为虚也。夫虚实之辨既明,而气血风寒暑湿痰热之因自别。

其因气虚痛者,遇劳更甚,耳鸣,九窍不利,两太阳穴痛甚,其脉大(宜补中益气汤)。

如气上不下,厥而为痛,名气厥头痛(宜芎乌散)。

因血虚痛者,善惊,眉尖後近发际名鱼尾,自鱼尾上攻头痛,其脉芤(宜四物汤加薄荷)。

在气血俱虚痛者,兼有二症(宜加昧调中益气汤)。

因风痛者,抽掣,恶风或汗自出(宜选奇汤)。

因寒痛者,绌急恶寒(宜大川芎丸)。

因暑痛者,有汗无汗,总皆恶热(香茹饮)。

因湿痛者,或冒雨侵露,头必重,天阴尤甚(宜清空膏去黄芩、黄连,加苍术、茯苓)。

因痰饮痛者,必昏重,愦愦欲吐,或痰厥痛,每发时,两颊青黄,懒於言语,而兼眼黑头旋,恶心烦乱,此厥阴、太阴合病(宜清空膏去羌活,加半夏、白术、天麻)。

因热痛者,名热厥头痛,必烦热,虽严冬亦喜风寒,则痛暂止,略见温暖,其痛更甚(宜先服清上泻火汤,次服补气汤)。

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宜石膏散、神芎散)。

因风痰痛者,吐逆目眩,胸满吐涎(宜玉壶丸)。

因湿热痛者,必兼心烦,病在膈中,用吐法大妙(宜清空膏)。

因风湿热痛者,上壅损目(宜清空膏)。

因郁热痛者,头旋眼黑(宜川芎散、安神散)。

审是病因,更察兼症,宁有妄治之过哉。

外此更有伤食头痛,必胸满恶食,吞酸嗳腐(宜红丸子,香砂枳术丸加山楂、神僸、麦芽、菜菔子)。

有伤酒头痛,必口渴神昏(宜葛花解醒汤)。

有臭毒头痛,必烦闷恶心(宜炒香附一味煎)。

有发散太过头痛,必神散气怯(宜乳香落盏散)。

有肾虚头痛,必下元虚弱(宜硫黄一两,胡粉一钱,饭丸,冷水服五钱,即止)。

有元阳虚头痛如破,必眼睛如锥刺(宜川乌去皮炮,且蝎糯米炒,等分,韭根汁丸,每十五丸,薄荷汤下)。

有头痛欲裂(宜当归二两煎,日再服)。有卒然头痛(宜姜蚕末,熟水下二钱)。

有头痛连睛(宜牛蒡、石膏等分,为末,茶清调下)。

有年久头痛(宜乌头、南星末等分,葱汁调涂太阳穴)。

有产後头痛(宜川芎、乌药末,茶清下二钱)。

有因头痛,胸中痛,食少,咽嗌不利,寒冷,左寸脉弦急(宜麻黄吴萸汤)。

知乎此,而头痛之病,更无馀患矣。乃治之之法,古人多用风药者,以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故多以风药取效。然亦只大概言之,宜照前分六经治法,而加以风药方可。

惟犯真头痛者,最为难治,乃天门真痛,上引泥丸,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以脑为髓海,真气所聚,本不受邪,受邪则不可治也。

古法进黑锡丹,灸百会穴,猛用大剂叁、附,可救十中之一。然天柱折,或手足青至节者,必死,固不容忽视之也。

"脉法〔《脉诀》曰: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必易除。

又曰:头痛阳弦,浮风紧寒,风热洪数,湿细而坚,气虚头痛,虽弦必涩,痰厥则滑,肾厥坚实。又曰: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晕而眩。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纲目》曰:病若目痛,头痛,脉急短涩者死。

《入门》曰:肝脉溢大,必眩晕,宜预防之。

《正传》曰:寸口脉中短者,头痛也。

《医鉴》曰:寸口紧急,或浮,或短,或弦,皆主头痛。

丹溪曰:肾厥头痛,其脉举之则弦,按之则坚。

又曰:头痛,左手脉数,热也,脉涩,有死血也;右手脉实,有痰积也,脉大,是久病。

"头痛症治〔《内经》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灵枢》曰∶真头痛者,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并不治。

《入门》曰:伤寒头重不能举,有二症,太阳病及阴阳易,并皆头重不举,皆危症也。

又曰:伤寒阳脉不和,则头摇。心藏绝,及倅病风盛,皆摇头,皆凶症也。

有里痛而头摇者,亦重症也。

又曰:头沉痛入泥丸,手足冷,爪甲青者,谓之真头痛。其连齿痛甚者,属少阴厥症,俱不治。

《活人书》曰:三阳有头痛,三阴无矣,惟厥阴脉与督脉会於巅,故有头痛。少阴亦有头痛,但稀少耳。

丹溪曰∶头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也,有可吐者,亦有可下者。诸经气滞,亦作头痛。又曰:头痛连目痛,此风痰上攻,须白芷开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