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022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ppt课件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ppt课件
危害及影响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都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 资源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治理设计和工程措施的重要性
防治灾害
科学的治理设计和合理的工程措 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崩塌滑坡和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发展
完善的治理设计和工程措施有助 于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的生态环 境,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经济合理
说明如何在满足安全和生 态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经 济效益的合理化。
治理设计方法与技术
工程防护措施
详细介绍采用挡土墙、护 坡、排水工程等措施进行 崩塌滑坡治理的设计方法 和技术。
生物防护措施
阐述利用植物根系、土壤 生物等自然力量进行崩塌 滑坡治理的设计方法和技 术。
综合治理措施
介绍如何结合工程防护和 生物防护措施,形成综合 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果 。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 工程措施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 • 泥石流工程措施 • 案例分析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崩塌滑坡泥石流概述
定义及形成原因
崩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失稳下滑的现象。泥石流 是指在山区暴雨或融雪等条件下,由于坡面流水冲刷作用携带大量泥沙、石块 等固体物质而形成的特殊洪流。
游危害。
排水工程
通过修建排水沟、导流堤等工 程,将泥石流引导至安全区域

稳坡工程
加固边坡,防止崩塌滑坡产生 ,减少泥石流物源。
植被恢复工程
在泥石流沟道及周边区域进行 植被恢复,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
工程勘察
对泥石流沟道进行详细的地质 勘察,获取地形、地质、水文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ppt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ppt
地质灾害概述(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
主讲人: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我国是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 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 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 爆,坑道突水、灾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 岩土膨胀,砂图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及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海岸带变迁以及地震,火山、 地热等。
100

四川省
2007.5.24
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 河坝村庙子沟
泥石 流
12
5
1267.75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国
四川省 2007.5.25 道108线2545Km+700m 崩塌 10
16

自然因素
云南省
2007.7.19
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 电站施工工地
滑坡 29
5
工程施工
四川省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我国仅滑坡、崩塌等 崩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在50亿元人 民币左右,并且,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深度和广 度的不断增加,上述统计数字还在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2004年,全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875起,其中滑 坡572起,崩塌181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25起,地裂缝13 起,造成688人死亡,172人失踪,4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0.5亿元。今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略低于往年。2003年因 地质灾害造成死亡的就有743人,12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8.7亿元。
中国东部丘陵,平 原地面变形为主

崩塌泥石流PPT课件

崩塌泥石流PPT课件
不良地质现象
.
1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岩溶与岩溶塌陷 采空区 地面沉降
.
地震 活动断层
2
崩塌
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有其它外力作用下 ,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 塌。堆积在坡脚处大小不等、混杂堆积的岩土块称崩 塌堆积物,所构成锥形体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土体崩塌称土崩,岩体崩塌称岩崩,规模巨大波 及山体范围的崩塌称为山崩。
.
11
4、外在条件
强烈的地震会大幅度降低边坡岩体的稳定性,从而诱发斜坡岩 体或土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融雪、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得大量地表水渗入 坡体,起到软化岩土和软弱结构面的作用以及产生孔隙水压力等, 从而诱发崩塌。因此,特大暴雨、大暴雨或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过程 中或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往往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我国的崩塌 、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在发生时间上都有类似的规律。
.
7
1、地形——高陡斜坡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
规模较大的崩塌,一般多发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的陡
峻斜坡上。
斜坡的坡形对崩塌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在上陡下缓的凸坡
和凹凸不平的陡坡上最易发生崩塌。
河流峡谷两岸的陡坡常是发生崩塌落石的地段。峡谷两岸地貌常具
有明显的新构造运动上升的特征,山顶与河床相对高差大,从数十
摧毁一栋六层的宿舍楼、两家旅社,居民房20余户,掩埋
公路干线70余米,造成12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
元左右。
• 1992年5月宝成铁路190km处发生大型崩塌,造成运输
中断30多天,抢险费用一千多万元。
.
6
三、崩塌的形成条件

DZ-T022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精品PPT课件

DZ-T022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精品PPT课件

出;短期和临灾预报,随时出现随时提出,以
专报形式提交。
17
5 基本要求
5.10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经治理或 受自然环境影响已处于平稳状态时, 经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批准后可以结 束监测。
18
6 滑坡与崩塌监测
6.1 监测内容 6.1.1 滑坡、崩塌监测的内容,分为变形监测、
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 6.1.2 滑坡、崩塌变形监测。一般包括位移监
24
6 滑坡与崩塌监测
c)动物异常观察。观察滑坡、崩塌变形破坏 前其上动物(鸡、狗、牛、羊等)常常出现的 异常活动现象。
d)地表水和地下水宏观异常。监测滑坡、崩 塌地段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突变(上升或下降) 或水量突变(增大或减小),泉水突然消失、 增大、变混或突然出现新泉等。
25
6 滑坡与崩塌监测
a)地表水动态。包括与滑坡、崩塌形成和活 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 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滑坡、 崩塌的影响,分析地表水动态变化与滑坡、崩 塌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 表水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21
6 滑坡与崩塌监测
b)地下水动态。包括滑坡、崩塌范围内钻孔、 井、洞、坑、盲沟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 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泉水的流量、水 温、水质等动态变化,土体含水量等的动态变 化。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 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滑坡、崩 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测和倾斜监测,以及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 a)位移监测。分为地表的和地下(钻孔、平
硐内等)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是 监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19
6 滑坡与崩塌监测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复核OK)PPT课件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复核OK)PPT课件
结合具体工作情况,本次学习分享内容: 简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面塌 陷)等内容。
2020/4/27
-
2
2020/4/27
-
3
(一)崩塌
1、定义
崩塌是一种极为普遍和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崩塌无非是 不同的结构面和裂隙面的组合与切割导致危岩体脱落而形成。
在陡峻的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剧 烈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该现象 为崩塌(见下图1、2) 。
2020/4/27
-
26
(4)水文地质条件:水体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 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 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 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 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 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 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 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 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 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岩石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并分析崩塌 的形成机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防治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对 边坡崩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下面列举几类常用的防治方法。
2020/4/27
-
12
6.1锚固与挂网喷护
在裂隙较为密集的卸荷裂隙区和危岩区,在清除部分危岩体的基础上, 用锚杆加挂网喷护锚固危岩体,以达到减缓卸荷裂隙的产生和卸荷裂隙区 的扩展,以及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的目的。这是防治崩塌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适用性最普遍的方法。在设计加固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边坡岩体的结 构与裂隙面特征和卸荷裂隙的扩展特征。将卸荷裂隙扩展的牵引带作为 重点加固区布置锚固工程(图6) 。牵引区加固后可以阻止或减缓扩展区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PPT课件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PPT课件

对未来研究和发展的展望
深入研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机理
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理,了解其形成 、发展和变化规律,为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发展更加先进的监测技术
目前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技术还有待提高,未来需要发展更加先进、高效的监测 技术,实现对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崩塌滑坡治理案例
案例概述
某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崩塌滑坡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
采用挡土墙、排水沟、锚索、抗滑桩等工程措施,对崩塌 滑坡区域进行加固和稳定。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的崩塌滑坡隐患。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泥石流, 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05
泥石流工程措施
预防措施和策略
1 2 3
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降雨量、地形地貌、土壤湿度等关键因 素,预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发出预警信 息。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泥石流易发区进行建 设活动,同时保护好泥石流易发区的植被和土壤 。
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可持续发展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会影响当地经 济和社会发展。通过治理设计,可以 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会对生态环境 造成破坏。通过治理设计,可以恢复 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02
崩塌滑坡的成因和影响
崩塌滑坡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地 震等自然因素是导致崩塌滑坡的 主要原因。
远程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远程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滑坡体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 和处置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监测任务
c)研究和掌握滑坡、崩塌变形破坏与泥石 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灾害防治提 供资料,并指导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检验 防治工程效果,保证防治工程质量和效益。
d)研究、制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判据和 泥石流活动判据,及时地按程序进行预报。 预报灾害发生、发展及其时间、空间和强度 (量级),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
5
4 总则
4.1 监测任务
a)监测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形变或活动特 征及相关要素。
b) 研究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地质环境、 类型、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 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因 素,评价其稳定性,为地区经济开发规划和 建设计划提供资料,促进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6
4 总则
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或委托单 位的审批。
12
5 基本要求
5.3 监测内容依据下列因素确定:
a)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 活动的主要因素与相关因素。
b)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 方式。
c)滑坡、崩塌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活 动频率。
1000~500
500~100
<100
滑坡、崩塌出现变形 破坏或泥石流活动 时潜在可能造成的 经济损失 (万元) >10000
10000~5000
5000~100
<100 9
5 基本要求
5.1 对确定进行监测的滑坡、崩塌和泥石 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 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
a)地质勘查报告(或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
8
4 总则
1.表1
监测站(点)分级表
监测站(点) 分级
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特别重要 (县级和县级以上城
镇等)
重要 (重要集镇、重要工
矿企业和重要交 通设施等)
较重要 (集中居民点、一般
工矿企业等)
较重要 (居民点、一般工矿
企业等)
失稳或 活动 的危 害性
特大



出现滑坡、崩塌 变形破坏或泥 石流活动时受 灾害威胁的人 数(人) >1000
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生 变形破坏和活动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 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 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
本规范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防
监测参考。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7
4 总则
4.2 专业监测
专业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应是不稳定的滑坡、 崩塌与泥石流。
专业监测站(点)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为四级, 见表1。站(点)具备表中受威胁的人数和造成的经 济损失中的任一指标,应为该等级。
4.3 群测群防监测
列入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是潜 在不稳定的和受威胁的人数、潜在造成的经济损失均 较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
d)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 预报判据的需要。
Ⅰ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II级监测站(点)的监测 内容应尽可能齐全,并随其发展过程和稳定状况增加或 减少监测项目,完善监测内容。
群测群防监测应重点监测相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主要 相关因素。
13
5 基本要求
5.4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 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性、监 测环境优劣情况和难易程度、技术可行性和经 济合理性等,本着先进、直观、方便、快速、 连续等原则确定。
c)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 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
11
5 基本要求
5.2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 之前,应有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下达的任务 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
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要性, 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 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要求,监 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网布设, 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预报方案, 监测经费预算。
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动, 水文地质条件等。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 模、类型和一般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过程,变形 或活动对确定进行监测的滑坡、崩塌和泥石 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 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
3)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 土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 价,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 发因素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塌稳定性野外评价 参考附录C,发育阶段分析参考附录D。
b)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 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 接经济价值等。
崩塌、滑坡、泥 石流监测规范
DZ/T 0221-2006
1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 基本要求 6 滑坡与崩塌监测 7 泥石流监测 8 资料整理
2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监 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 理,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
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II级监测站(点)应尽可 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形成合 理的监测方法的组合。多种方法监测所取得的数据、 资料,互相联系、互相校核、互相验证,并做出综合 分析,取得可靠的结论。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4
3 术语和定义
3.1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supervision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 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 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 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