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论文赏析

合集下载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根据四季的气候特点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活动,以保持人体的健康。

下面将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

一、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候宜人,适合运动和活动。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肝、养阳、养筋骨。

建议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葱等,以舒肝解郁、行气活血。

春季气候干燥,易引发口渴、喉咙痛等不适症状,因此要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

二、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人体代谢旺盛,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养心、养阳、养脾胃。

建议多吃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等,以清热利湿、养心安神。

同时,夏季要避免过度贪凉,以免损伤脾胃。

三、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气候逐渐转凉,空气干燥,需要注意润肺防燥。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肺、养阴、养皮肤。

建议多吃些润肺防燥的食物,如梨、蜂蜜、银耳等,以润肺生津、滋阴润燥。

秋季要注意保持皮肤湿润,多喝水,避免皮肤干燥。

四、冬季养生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气候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肾、养阴、养骨髓。

建议多吃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以温阳补肾、活血通络。

冬季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脚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同时可以适当进行补肾益精的食疗。

中医四季养生强调根据四季的气候特点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活动以保持人体的健康。

在春季要养肝、养阳、养筋骨;夏季要养心、养阳、养脾胃;秋季要养肺、养阴、养皮肤;冬季要养肾、养阴、养骨髓。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日常保健措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根据四季的气候特点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活动,以保持人体的健康。

下面将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

一、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候宜人,适合运动和活动。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肝、养阳、养筋骨。

浅析四季养生未病先防的研究

浅析四季养生未病先防的研究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析四季养生未病先防的研究1 春季春季冬残未尽、乍暖还寒,气候变化无常,肌肤腠理渐开且风为主气。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外感病的先导,春季最易使人感冒。

故人们应注意保暖,切不可骤然脱掉棉衣,俗话说:吃了端午粽才能把棉衣送,切记随气候冷暖和每日早温、午热、晚凉、夜寒变化,不厌其烦地增减衣被。

因为外感风寒,不但能使人宿疾复发,也可诱发新病,尤其是老人、小儿和体弱多病者更应重视,慎防春寒伤人。

春季春暖花开,花粉在空气中随风飘散,对花粉过敏者,常常会突然发病,出现鼻痒、打喷嚏、皮肤瘙痒、哮喘等病症。

因此,在春暖花开时节,花粉过敏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加强锻炼,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功能;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时戴好口罩、防护眼镜;不要拈花惹草,以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饮食上也要忌食海腥发物及刺激制之品,以免诱发或加重过敏。

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等也开始繁殖,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传染病最易播散最易流行。

此时人们都应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沐浴,居室、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减少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2 夏季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繁盛。

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果。

人们应夜卧早起,做到情绪平和、心情舒畅,切忌怒发冲冠;不要厌倦炎热,不要心烦意乱,俗话说:心定自然凉。

顺应夏季主气,让体内的阳气得到自然宣散,确保身体气机宣畅、机能旺盛。

夏季热浪滚滚,暑气逼人,应避之有时。

宜选择阴凉通风处纳凉避暑,减少室外作业时间,干活必须躲避烈日炎炎的中午。

同时需多饮凉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尽量减少出汗,如感不适及时休息,慎防中暑。

夏季不要涂一时快活而贪吃冷饮、汽水、甜饮料,以免损伤脾胃,引发胃脘痛等病;不要吃不洁食物或变质食物,以防夏季肠道疾病。

夏季虽酷暑难熬,但不可贪凉露宿,办公室、居室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大汗后电风扇不能裸体直吹,以防风吹汗闭,发生发热、感冒的休息现象。

中医养生——四级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四级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实用学科。

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

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说来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法于自然,返归朴素。

道教鼻祖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之道,乃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中医养生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人在养身方面也有很多自己的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一年又一年四季,四季各有四季,人的身体也会随着而改变,养身之道亦要因时而变。

一、春季养生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庭就步,被发缓形,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是四季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此时人应该“与天地相应”,尽量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泄人体之阳气。

所以春季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由弱到强逐渐旺盛起来。

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而且还要积极地倡导一种雅致舒心的生活春季还应多食红枣、蜂蜜、韭菜、春笋、樱桃、菠菜等食物。

二、夏季养生夏三月万物为番秀的季节,应“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此时是新陈代谢之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中医四季养生分析

中医四季养生分析

中医四季养生分析中医四季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它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迭,万物生长,人的身体亦然。

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智慧,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守护我们的健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中医认为,春季是人体肝气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以养肝血。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天,正是我们调整身心,激发潜能的大好时机。

夏日炎炎,万物茂盛。

中医认为,夏季是人体心火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清淡,多饮水,以养心神。

正如古人所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正是我们调养心神,激发创造力的黄金季节。

秋风送爽,万物凋零。

中医认为,秋季是人体肺气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敛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清淡,多吃梨、柿子等润肺食物,以养肺气。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秋季,正是我们调整呼吸,净化心灵的好时节。

冬日严寒,万物收藏。

中医认为,冬季是人体肾气旺盛之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

此时,宜饮食温补,多吃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以养肾气。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冬季,正是我们积蓄能量,迎接新的一年。

中医四季养生,不仅关注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更注重调养身心,激发潜能。

正如古人所说:“养生之道,莫先于调身。

”在四季更迭之际,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起居,做到“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让身心与大自然同步,共享和谐之美。

愿我们在这中医四季养生的智慧指导下,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守护我们的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中医养生论文--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养生论文--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不同季节时令采用不同的养生手段,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古人以此方法为养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初看这句话的时候,不是很明白,看了很多注解以后,越发不明白,大多数人对这两句话的解释就是“春夏之季要注意保养‘阳’增加‘阳’的储存,而秋冬之季要保养‘阴’增加‘阴’的储存”,那为什么天气越热阳气越重的时候反倒要“养阳”,天气越冷阴气越重反倒要“养阴”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个互文。

上文言春夏,下文说秋冬,春夏秋冬皆备;上文言养阳,下文说养阴,养阳养阴皆备。

并非春夏养阳不养阴,秋冬养阴不养阳。

把春夏强并,秋冬强合,把春夏与秋冬割裂或对立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它就是说,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更具体一点:“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

它只涉及起居,没涉及吃什么,或治疗原则的养阳、养阴问题!。

简言之,“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说,圣人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正如<<灵枢.本神论>>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同时,这里的阴阳应该指的并不是物质,而是指的一种功能,何为阳?“阳主生发”,生发就是阳;何为阴?“阴主收藏”,收藏就是阴。

这样一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在夏天的时候,要顺应时节,顺应自身“阳”的需求,生发宣泄,这样可以带走往年的寒邪之气,让身体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而在冬天,更要顺应时节,顺应内在“阴”的需求,蛰伏收藏,把自己身体里的一些宝贝收收好,勿使外泄,把自己身体的基础打打牢,使身体如宝山一样富足。

(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

四时养生摘要:自然气候,春萌夏荣,秋收冬藏。

人们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秩序之中,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无疑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古往今来的中医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四季养生。

本论文从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传统养生角度出发,和阴阳、顺四方、适饮食、应四时、调七情五个方面的养生理论以及四季养生之道出发,探讨中医经典养生理论对现代养生的意义。

【关键词】养生原理四季养生在生活中,人们关于养生之道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丰富的。

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秦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而四时养生就是一种具体表现。

所谓的四时养生就是顺应四时气候,调情志,慎起居,调饮食,节房事,以及药饵、按摩、导引、气功等方法,使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协调平衡,从而适应自然变化,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春季多风,也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天气变化无常。

气候的不稳定或者风邪入侵都可能引发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孩子发生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因此春季饮食中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注意防寒保暖。

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

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

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首先,情绪上要乐观、愉快,不宜抑郁或暴怒,保持心情豁达、开朗、淡定、坦然,肝气就能舒畅,气旺则血和,血和则健康,可以帮助肝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其次,生活作息要规律,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多锻炼,能够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

四季养生论文 (4)

四季养生论文 (4)

四季养生引言养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养生来延年益寿、保持健康。

而养生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进行养生。

四季养生的理念是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合理安排饮食、锻炼和作息,以使人们的身体能够适应不同的季节环境。

本文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方法入手,探讨四季养生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践方法。

春季养生春季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在春季养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合理饮食:1.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2.减少油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护消化系统;3.增加食用豆制品和鱼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

适度运动:1.可选择散步、慢跑等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2.早晨和傍晚时段运动效果更好,避开高温时段;3.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和关节问题。

调整作息:1.早睡早起,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2.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夏季养生夏季是炎热的季节,人们在夏季养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合理饮食:1.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2.多吃清淡食物,如瓜类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3.避免食用易导致发热或过度代谢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和烧烤食品。

适度运动:1.可选择凉爽的场所进行运动,如游泳、打太极等;2.避免在炎热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3.注意防晒和保护皮肤,避免晒伤。

调整作息:1.保持室内环境的清凉和通风,避免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中;2.尽量避免午睡过久,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3.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疲劳。

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秋季养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合理饮食:1.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柿子等,补充维生素和纤维;2.适量吃海鱼和海产品,补充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3.忌食生冷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适度运动:1.可选择晨练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2.天气转凉时注意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提高身体抵抗力;3.注意保暖,以免感冒。

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的理论解读

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的理论解读

"四气调神大论"是一部古典养生学文献,其中论述了四季养生的理论。

根据这部文献的理论,人体的身体状态与外界环境的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人体内部的四种气(肺气、肝气、脾气、心气)应该与外界四季的气候(春气、夏气、秋气、冬气)相调和,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根据"四气调神大论"的理论,四季养生的做法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根据四季的特点,适当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

3 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身体的气调,使之与四季的气候相适应。

4 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身体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避免受凉、受湿、受风等不适。

5 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6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心理压力的影响。

根据"四气调神大论"的理论,在不同的季节里,人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下面是具体的建议:春季:春季是身体调养的关键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肺气、调节肝气。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夏季:夏季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肝气、调节心气。

建议多食用清淡、清爽的食物,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秋季:秋季是人体调养的关键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肺气、调节肾气。

在秋季,建议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少食用寒凉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冬季:冬季是人体保护机能的关键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肺气、调节肾气。

建议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少食用寒凉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总的来说,"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四季养生理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保持身体健康。

但是,这些建议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在养生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试论四季养生五色茶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试论四季养生五色茶

孙连祥:试论四季养生五色茶
43
了一个冬季的收藏闭合, 积蓄在体内的寒邪之气 此时需“当春乃发”。 多数人因肝阳上亢而引发疾 病。因而要饮花茶及香气高锐的绿茶。花茶气味芬 芳清香爽口,有芳香开窍之功,故能使肝气疏解, 助阳气生发。 绿茶可提神醒脑, 愉悦情趣令人少 眠,清心悦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茶中存在的 茶氨酸与人体肝脏分解的 T 型细胞结合可生成 干扰素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中医营养学认为:春 天喝绿茶以色补色,可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消炎 去火,消肿止痛。
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恺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在北方一些老茶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通金木水火土功貫肝心脾肺肾其实就已经表明了我国劳动人民有着丰厚的以茶养生的经验了
文化历史
中国茶叶加工 2010,(2):42~43
中国茶叶加工 2010,(2)
在北方,一些老茶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通金木 水火土,功貫肝 心 脾 肺 肾 ”, 其 实 就 已 经 表 明 了 我国劳动人民有着丰厚的以茶养生的经验了。 为深入解析与方便理解; 我们对五行作用于人 体的对应关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万物皆 在五行之中, 如果了解了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 系, 也就了解了此文的意义和茶道养生的真谛 (见表 1[3])。
长夏:是四季之中一个小季,小暑至立秋共三 十天。 此季湿气当令,是植物化花为果之时,在五 行属土,有万物长养之功,在五脏为脾。 主司水谷 精微之运化,故在色为黄。脾土受心阳温煦故能制 水,若为湿热所困,则因土不制水而致脾湿便溏, 易引发厌食腹胀及胃肠疾病。此季宜饮黄茶,以温 心阳而固脾土。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就有妙玉沏 老君眉茶为贾母治酒肉伤脾胃停食的记载, 而那 老君眉就是出自湖南岳阳的黄茶:君山银针。 另有 福建永春一带所产的佛手乌龙茶陈放数年亦有开 胃健脾之功, 山区茶农以茶为药的事例, 比比皆 是。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

四季更迭,万物生长,人体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医四季养生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医讲究“春养肝”。

在这个季节,人体肝气旺盛,宜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我们可以通过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

同时,饮食上应以清淡、养肝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如菠菜、柑橘等,以养肝血,疏肝气。

夏季炎热,人体出汗较多,中医认为“夏养心”。

此时,我们要注意保持心平气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运动上,可以选择游泳、慢跑等,以清热解毒。

饮食上,宜清淡,多吃绿豆、西瓜等消暑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秋高气爽,中医提倡“秋养肺”。

秋季气候干燥,易引发咳嗽、咽痛等症状。

此时,我们要注意保养肺气,多吃润肺食物,如梨、百合等。

此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以养肺气,防秋燥。

冬季寒冷,中医主张“冬养肾”。

在这个季节,人体阳气内敛,宜温补养肾。

我们可以选择慢跑、瑜伽等运动,以增强体质。

饮食上,多吃黑芝麻、核桃等温补食物,以滋养肾精,固本培元。

四季养生,离不开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1. 合理作息:顺应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保持身体活力。

3. 饮食调养: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合理搭配饮食。

4. 情绪管理:保持乐观心态,学会调整情绪,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5. 中医养生: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针灸等中医养生方法。

让我们携手走进中医四季养生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愿您在四季更迭中,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其理论和实践蕴含着深邃的智慧。

四季养生,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春为四季之首,万物复苏,阳气生发。

此时,养生的重点在于养阳。

衣着方面,应逐渐减少厚重的衣物,以适应气温的上升,但仍需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

饮食上,宜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韭菜、洋葱、香菜等,以助阳气升发。

同时,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克脾土,所以要注意调理脾胃,可适当食用大枣、山药等健脾之品。

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舒展身体,使情志舒畅。

夏季炎热,暑气当令,养生重在养心。

首先,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苦瓜、黄瓜等,既能清热解暑,又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热性食物。

夏季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足,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午休,以恢复精力。

同时,要注意防暑降温,但不宜过度贪凉,长时间吹空调或食用过多冷饮,以免损伤阳气。

运动方面,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游泳、慢跑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排汗祛湿。

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养生应以养肺润燥为主。

饮食上,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

随着天气转凉,要逐渐增添衣物,以防受寒。

秋季容易产生悲秋之情,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

作息方面,宜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此时,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

冬季寒冷,阴盛阳衰,养生重在养肾防寒。

饮食上,可多吃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等,以补充阳气。

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和腰部。

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寒邪侵袭。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择补品,避免盲目进补。

中医四季养生,并非孤立地针对每个季节,而是相互关联、整体协调的。

比如,春季养阳为夏季养心打下基础,夏季养心有助于秋季养肺,秋季养肺有利于冬季养肾,冬季养肾又为来年春季养阳做好准备。

四季养生论文 (3)

四季养生论文 (3)

四季养生论文引言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人的生活方式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根据中医的观点,四季养生能够帮助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四季养生的基本原理、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人的身体和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每个季节的气候、环境、食物等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季节的特点,以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体适应季节变化,从而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春季,阳气开始复苏,人的新陈代谢也加快。

此时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疏导肝气,保护肝脏。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情绪。

因此,夏季养生应避免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习惯,多喝水、适度运动。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问题。

秋季养生应注重保持水分平衡,多喝温水,多食含水分高的食物。

冬季气温寒冷,人体的阳气较弱。

此时应保持温暖,适量吃一些暖性的食物,如姜、葱、大枣等,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四季养生的养生方法春季养生春季是阳气开始复苏的时期,人体正处于由寒冷到温暖的过渡阶段。

在春季养生中,人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肝脏:春季是肝脏的主要调理季节,因此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能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山楂、柠檬、韭菜等。

2.运动锻炼:春季适合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阳气。

3.注意情绪调节:春季易出现情绪波动,人们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尽量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夏季养生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现体力衰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为了在夏季保持健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运动:夏季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避免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2.饮食调理:夏季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少食油腻、辛辣食物。

此外,多喝水和饮用冷饮应适度。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

数媒1402班,汪斌晨,201426811216四季养生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

中医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滋养生命。

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古代医家也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

春——生发之机,夏——生长之机,秋——收敛之机,冬——收藏之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逆其道而行则会产生巨大危害。

一、春季养生之道春为四季之首,乃万物复苏之时,是万象新一轮生长发展的开始。

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畅通舒张的特点,注意保存体内的阳气,并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对阳气有所阻碍的情况都应该避免。

在情志方面,春在五脏关系中属肝,而肝主升、主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志为怒。

因此在春季期间要保持精神心情的舒畅,力戒暴怒抑郁。

在运动方面,应选择可以促进肝气疏泄,生发阳气的锻炼方式,如散步、踏青、太极拳、八段锦等,与春季节令生发的特点想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宜出汗太过,结束时应擦干汗液,换上干衣物,以防着凉。

在饮食方面,春季肝木旺盛,应“多辛甘少酸”以养脾气,并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适合吃春笋、香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尽量少吃酸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寒、肥腻之物。

大学养生论文

大学养生论文

四季养生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天如何养生?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

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

养神志以欣欣向荣。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

《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

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

“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春季养生的食补和药补春季是万物发生之时,也是细胞活跃之际,细胞的核心物质、核酸在春季活性较高,需要量也很大,所以春季补的根本就是给人体补充“核酸”,豆制品、海产品、磨菇、瘦肉、含核酸较多。

因此老年人在春季应注意补充这类食物,有利于养生;随证而施,用一些中药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夏季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

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了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不要怕阳光),使志无怒(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闭汗),若所爱在外(多到户外活动)。

【中医】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中医】浅谈中医四季养生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1️⃣ 春季养生:疏肝解郁,生发阳气春季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与肝相应,是肝气升发的季节。

因此,春季养生应注重疏肝解郁,促进阳气的生发。

饮食调养:宜食清淡、甘温之品,如菠菜、荠菜、韭菜等,以养肝明目、健脾和胃。

同时,适量食用辛味食物,如葱、姜、蒜等,有助于发散体内寒气,促进阳气升发。

起居调适:春季应晚睡早起,顺应日出日落的时间变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情志调节:春季宜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志抑郁,可通过赏花、听乐、读书等方式陶冶情操,疏肝解郁。

2️⃣ 夏季养生:清热解暑,养心安神夏季阳气旺盛,自然界万物茂盛。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与心相应,是养心安神的重要时期。

饮食调养:宜食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食物,如西瓜、绿豆、冬瓜等,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

同时,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有助于清心泻火,平衡体内阴阳。

起居调适:夏季应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避免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活动,以免耗伤阳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调或风扇时,注意避免直吹,以防感冒。

情志调节:夏季宜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烦躁易怒,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调节情绪,养心安神。

3️⃣ 秋季养生:滋阴润燥,润肺养肺秋季气候干燥,自然界万物开始收敛。

中医认为,秋季属金,与肺相应,是滋阴润燥、润肺养肺的关键时期。

饮食调养:宜食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以补充体内水分和营养。

同时,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等,有助于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耗散。

起居调适:秋季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登山、慢跑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干燥。

情志调节:秋季宜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悲伤忧郁,可通过阅读、绘画、音乐等方式陶冶情操,润肺养肺。

4️⃣ 冬季养生:温阳散寒,固本培元冬季气候寒冷,自然界万物潜藏。

中医与养生论文运用阴阳学说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体会

中医与养生论文运用阴阳学说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体会

运用阴阳学说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体会内容提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顺应四时阴阳之气变动而采取的养生方法。

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关键字:阴阳学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通过这学期的中医与养生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述,我了解一些关于中医学的知识,并且产生了兴趣。

许多人不知道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春气(风)通于肝。

夏(火)气同于心。

长夏(湿)气通于脾。

秋(燥)气通于肺。

冬(寒)气通于肾。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

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

养神志以欣欣向荣。

春天阳气上升,天地间孕育的是生发之气,因此当生的不要杀,当给的不要夺,当赏的不要罚,这样才能适应春生之气。

春季养阳就是要使身体和精神充满生气,不要遏制它。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

夏天阳气旺盛,阴气伏于地,天地之气相交,孕育的是“长气”。

因此夏季养阳的要点是不要厌恶白天日长,要注重调养意志,不要轻易发怒或伤心,使自己神气充实。

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症(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了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伏于地下的阴气开始上升,收敛神气。

秋风清凉有劲,孕育着收敛清肃的“收气”。

所以秋季养阴也要顺应秋天的收敛之气,重在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凉肃杀之气的刑罚。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冬三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出闭藏的景象。

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的理论分析

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的理论分析

·临床荟萃·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的理论分析王禄鸿(屯昌县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海南 屯昌)0 引言在“四气调神大论”的支持下,应全面了解四个季节的四气变化情况,在每个季节均要形成一定的养生意识与观念,通过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养生活动中,以此维护身心健康。

1 春季的养生在相关的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春三月.....养生之道也”的相关观点,也就是在立春时间段之后的三个月,在这个时间段应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①春季养生的重点是养“生”气,春季是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

在冬季养精蓄锐之后,大自然会形成生机盎然的态势。

所以人们应该入夜即卧,早起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缓缓在庭院中漫步,保持心情愉悦舒畅条达。

同时应多关爱生命,尽量减少杀伐,在这个阶段尽量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量,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选择豆芽食物、春笋食物等等。

多奖励,少处罚,这是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②春季五行属木,与五脏中肝脏相应。

肝脏的特点是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则易化火。

所以春季较容易出现心情不畅,抑郁寡欢,或者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此时可适当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上疏肝理气的药物,如逍遥散,柴胡舒肝丸之类的中成药可酌情使用。

③春季如果不注意保养生发之气,则容易损伤肝脏,提供给夏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容易发生寒性病变[1]。

2 夏季的养生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夏三月....”的相关观点,在夏季的时间段,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呈现出“天地气交”的相关态势,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长势旺盛。

①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养“长”之气。

此时人们应该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

切勿发怒,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对外界事物有浓烈的兴趣。

②近年来男性的精子数量逐渐降低,女性的卵泡成熟度减少,这与夏季使用空调、服用冷食等存在直接的联系,夏季人体的阳气均向着体表四肢部分行走,在此情况下,腹部具有凉性的特点,因此,在夏季阶段需要预防腹部受到凉气的影响,例如:多食用生姜等具有暖胃功能的食品,谨慎食用寒性类型的食物。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我见(论文)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我见(论文)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长汀县中医院沈煜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历代医家对此认识不一:一是马莳、高士宗等认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说;二是王冰饮食寒温说;三是张志聪根据季节特点保养阳气阴气说等等。

笔者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阳”实指肝与心,“阴”实指肺与肾,即春夏之时,调养肝、心来适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冬之时,调养肺、肾以适应自然界的秋收、冬藏。

《内经》强调人体内在脏气活动与外在四时气候变化要协调一致,方能保持健康。

高士宗说:“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本篇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特点,提出了人体在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时在起居、精神调摄等方面的具体养生方法,而且举例出人体逆四时之气产生所产生的证候病状.如“春三月………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

秋三月………逆之则作肺,冬为歹食泄。

冬三月………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并且进一步提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笔者认为:此处“少阳”、“太阳”、“太阴”、“少阴”,非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气,而是指肝、心、肺、肾之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为阳中之太阳。

肺者……为阳中之太阴.肾者……为阴中之少阴。

肝者……为阳中之少阳。

”可资证明。

逆四时之气则产生肝、心、肺、肾疾病,强调了人体顺应四时之气以调养五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防胜于治的“治未病"观点,这与四时关生防病的观点是一致的。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通应联系着的。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通于夏气。

肺者……通于秋气.肾者……通于冬气.肝者……通于春气.脾者……通于土气。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生研究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生研究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生研究1 历代医家最具代表性的见解(1) 唐代王冰从阴阳互制理论出发, 认为养即制也, 故曰春食凉, 夏食寒, 以养于阳;秋食温, 冬食热, 以养于阴[1]。

通过互制, 到达互养, 扶阳消阴, 壮水制火, 使阴阳平衡协调。

春夏阳气亢盛, 应多食寒凉之品以制约其阳盛, 秋冬因其偏胜, 应多食温热之品达制约阴盛的目的。

但阴阳总是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消长变化于阴阳偏盛有着本质的区别。

王冰的阐释虽合医理, 但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阴阳的观点相去甚远, 故后世医家较少附和。

(2) 明代马莳认为: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 养阳气也;于秋冬而有养收藏之道者, 养阴气也。

[2]强调人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用和规律养生, 即春夏应顺温、热生长之气养阳, 秋冬应顺冷、寒收藏之气养阴。

即是从顺应四时阳气生长规律立论出发, 告知大家春夏顺其生长之气, 当养人之阳气, 秋冬顺其收藏之气, 当养人之阴气。

后世医家一般认为, 马莳阐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为顺气而养较符合经旨。

(3) 明代张介宾从阴阳互根的角度提出了: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 使得秋冬少患阴盛之病;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使得春夏少患阳盛之疾。

《类经》曰:夫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阴以阳生, 阳以阴长。

所以圣人春夏那么养阳, 以为秋冬之阴, 秋冬那么养阴, 以为春夏之阳, 皆所以从其根也。

[3]张介宾还从体质及预防学的角度加以论述: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 每因风凉生冷, 伤此阳气, 以至秋冬多患疟泄, 以阴胜之为病也。

有秋冬不能养阴者, 每因纵欲过热, 伤此阴气, 以致春夏多患火症, 此阳胜之为病也。

张介宾提出的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那么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那么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这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是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治疗原那么的具体运用, 于后世有重大影响[4]。

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探析论文

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探析论文

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探析论文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探析论文四时养生法是依据《黄帝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所创立的具体养生措施,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体在四季中的不同养生方法。

中医“补土派”的创始人李杲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其对养生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李杲会通《内经》、《难经》之学,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脾胃学说,并由此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突出了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对丰富和发展养生学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临床指导意义。

1脾胃调摄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古人云:“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来源于大自然,人体必须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营养,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使人身体强健,还能益寿延年;不当的饮食则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身体的早衰。

而摄取食物有赖于胃的受纳、腐熟和脾的运化,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脾胃者,仓廪之官,纳水谷而化精微,居中州而溉四旁,斡旋阴阳,升清浊”.由此可见,脾胃调摄与养生的关系密不可分。

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元气的来源之一,也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突出强调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脾胃之气充盛,化生有源,则元气随之得到补充亦充盛,方能保证后天气血调和,外邪不可内干故保命而全形;反之,若脾胃之气衰,则元气得不到充养而随之衰退,正气内虚,外邪乘虚而入伤及五脏六腑。

此乃李杲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提出“诸病从脾胃而生”、脾虚则“气促憔悴”、“血气虚弱”、“皮毛枯槁”等观点,认为脾胃气衰是导致衰老发生的'主要原因,维护后天之本,只要元气充足则百病不生。

由此观之,脾胃养生在中医养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脾胃调摄对于四时养生的影响人们注重四时养生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前的儒家经典《周礼》中便有“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相关记载,提示人们在平时应当根据季节的性味属性进食,如此才可以保证人与四时相应、天人合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四季养生论文赏析
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

就是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

中医养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人在养身方面也有很多自己的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一年又四季,四季各有变化,人的身体也会随着而改变,保健中心认为养身之道亦要因时而变。

一、春季养生
春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此时,人应该本着“人与大地相应”的基本出发点,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人体之阳气。

所以,春季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由弱到强逐渐旺盛起来。

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而且还要积极地去倡导一种雅致舒心的生活
所以在春季之时,要注意保持自己愉悦的心情日常生活要安排得丰富多彩。

《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

可见,在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情趣爱好,不仅是生活的丰富,还是一种生命的颐养春季休闲中心认为还应多食红枣,蜂蜜,韭菜,春笋,樱桃,菠菜等食物
二、夏季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此时是新陈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心静人自可达到养目的目的。

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三、秋季养身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

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

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秋气内应肺。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

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

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
四、冬季养生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寒气内应肾。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

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维生素和无机盐。

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根据四季养身的不同特点,来安排自己的吃喝住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定要爱护。

源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