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试卷与答案
语文高一下期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理解性默写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使用动作描写呈现了人们面对高危蜀道时的情态。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韩愈《师说》中认为那些教授断句知识的老师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的两句是“,”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了雄奇的赤壁之景,其中“,”两句,运用比喻,生动描写了滔滔江浪。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惊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两句。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正面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描写刘裕北伐时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场面。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荀子在《劝学》中的“,”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李白《蜀道难》中多运用夸张描写,“”极言山峰之高,“”极言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9、韩愈《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问不及孔子,与后文“”的观点相照应,论证严密。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11、屈原在《离骚》中抨击当时的楚国随意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事实,竞相苟合取悦于人的两句是“,”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2、《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明的场景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3、《赤壁赋》中用“,”描写月出美景。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4、《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苏教版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情景式默写汇编(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9.写出《劝学》中说明学习必须专一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7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五)《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汇总(附答案)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易错字挖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一上语文期末理解性默写练习1、《短歌行》(曹操)一、默写天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以(),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有杜康。
青青子(),()()我心。
但为君故,沉()至今。
()()鹿鸣,食野之()。
我有()宾,鼓()吹()。
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阡,枉用相存。
()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飞,绕树三(),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天下归心。
二、情境句默写1.《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
4.《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5.《短歌行》中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呦呦鹿鸣 ,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 鼓瑟吹笙”。
6.《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7.《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8.《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0.曹操《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被唐代立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北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11.曹操《短歌行》中“_譬如朝露 , 去日苦多”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1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总复习(全)答案

《劝学》1.学不可以已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赤壁赋》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而今安在哉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答司马谏议书》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金太阳高一下学期语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人教版

金太阳高一下学期语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人教版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处分(chù)称职(chèng)B、占卜(pú) 瑰丽(guēi)C、逡巡(qún) 账簿(bó)D、蜷曲(quán) 妯娌(zhóu)(正确答案)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翻译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朋友,刚才我所说的就是事实,活生生的事实,什么是事实呢?刚才我说的就是事实。
”这句话不够简洁。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学习老舍写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会由衷敬佩母亲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的品性,也会为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感动不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间隔”“亲密无间”的“间”读音都是“jiàn”。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吞噬(shì)俯瞰(kàn)怂恿(sǒng)吹毛求疵(zī)B.酝酿(yùn)污秽(huì)修葺(qì)恹恹欲睡(yān)(正确答案) C.婆娑(suō)箴言(jiān)愧怍(zuò)惟妙惟肖(xiào)D.娉婷(pīng)腈纶(jīng)轻觑(xù)戛然而止(jiá)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8、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提防(tí)称职(chèn)狡黠(xiá)振聋发聩(kuì)B.氛围(fēn)憎恶(zēng)阴翳(yì)矫揉造作(jiāo)C.字帖(tiè)倔强(jué)叱咄(duō)吹毛求疵(cī)(正确答案)D.诡谲(jué)两栖(xī)愧怍(zuò)悲天悯人(mǐn)9、6. 下列加双引号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寒“噤”(jīn)蛮“横”(hèng)布“衾”(qīn)挑拨离“间”(jiàn)B.“彷”徨(páng)“皱”褶(zhé)“庇”护(bì)“强”词夺理(qiǎng)C.“襁”褓(qiǎng)“拙”劣(zhuō)“蠕”动(rǔ)怒不可“遏”(è)D.“瞭”望(liào)颠“簸”(bǒ)俯“瞰”(kàn)“拾”级而上(shè)(正确答案)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何以汝为见为:因为自京师乘风雪乘: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但以刘日薄西山薄:微薄C.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到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超过(正确答案)1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忏悔chàn(正确答案)B、狙击zǔ鸟瞰kànC、抨击pēng 发酵xiàoD、干涸hé百舸争流kě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焉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将焉用彼相矣B.如洛阳亲友如相问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确答案)C.然填然鼓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于则移其民于河东青出于蓝,而青于蓝13、关联词选用:一般庙宇的雕像,往往()平板,()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两个小童和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名句是:“,?”5.《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8.戴望舒在《雨巷》中反复咏叹“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9.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开篇“,”两句直击诗题,恰到好处,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次抒发不舍之情。
10.“易水诀别”是《荆柯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1.“易水诀别”一幕中。
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柯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荆轲和着高渐离击筑而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所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慷慨悲壮。
1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送行人员愤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荆轲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借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的先例劝项羽不要诛有功之人。
19.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表达了要讲究大礼节,不计较小礼节的观点。
20.司马迁《鸿门宴》中,沛公“__________”一句话说明了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2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经?氓》中“__________”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23.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人生苦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官场对作者的束缚,表达出渴望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氓》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女主角看到“氓”所在之地——复关,就又说又笑的一个细节。
27.《氓》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女主角嫁给氓多年,家中什么活都干的辛苦和劳累。
28.《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_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__”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9.请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渴望摆脱官场,向往回归田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0.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3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理想和信念。
34.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6.《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贬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7.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8.诗人指斥那些奸佞小人追随邪曲、歪曲真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9.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指斥那些奸佞小人追随邪曲、歪曲真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1.写诗人裁剪服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
4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
4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6.《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47.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一句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游于天地间。
4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49.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50.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5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5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4.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5.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6.苏轼在《赤壁赋》中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其中侧面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7.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8.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9.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6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
6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63.苏轼《赤壁赋》中,从哲学意义上阐释事物变化的道理,认为天地万物始终处于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4.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5.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6.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7.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8.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9.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0.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71.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
72.毛泽东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此诗句表达意旨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