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a7638cb7360b4c2e3f64e3.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083bd1b7bb4cf7ec4afed079.png)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汇总(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汇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0baf4ef46527d3250ce026.png)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281c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0.png)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中,古诗、古文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下面将通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的方式对其中的几个古诗、古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一篇:《鸟鸣涧》萧萧几叶风兼雨,楚楚何时见南山?山上无声藏艳鸟,胜景寥落恨已斑。
《鸟鸣涧》这篇古诗通过描写鸟鸣、风雨和南山的景色,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运用了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答:《鸟鸣涧》,作者不详。
2.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古人对南山胜景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请列举诗中出现的景物描写。
答:几叶风、雨、南山。
4. 请解释“胜景寥落恨已斑”这句话的含义。
答:以南山胜景的美丽与荒凉作对比,表达了对胜景的迷恋与无奈之情。
第二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言辞简承。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品东西南北,思无穷。
弟子规模,圣人训。
《观沧海》这篇古文描绘了作者站在碣石山上,俯瞰沧海,感叹大自然的壮丽和宽广。
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这篇古文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篇古文的题目和作者。
答:《观沧海》,作者不详。
2. 这篇古文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以及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3. 请写出沧海的景物描写。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请解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答:表达了对学问的推崇和对文字的重视,意味着通过学问可以改造社会,影响世界。
第三篇:《爱莲说》爱莲说,不爱莲白云苍苍,青石绿石,繁花似锦遗芳千古,寂寞凌世东风烈日,瓦砾飞盖,几度华侨华退?《爱莲说》这篇古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对莲花的喜爱和敬仰。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ee89dc941ea76e58fa043e.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d1a0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4.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d64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0.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及答案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写湖南长沙秋天景色的诗歌。
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写出了独立XXX、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景象。
接下来的描写,以看到的景象为背景,烘托出了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景,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诗人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表达出自己的雄心壮志。
最后,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回忆,表现出对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
雨巷》是一首描写雨巷中的姑娘的诗歌。
开篇描写了诗人独自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彷徨的情景,为后面的描写提供了背景。
在诗人的叙述中,姑娘被赋予了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和忧愁,反复地用丁香来比喻。
在诗人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接着,描写了姑娘飘过时的凄婉迷茫,最后消失在雨的哀曲里,表现出一种哀怨和惆怅的情感。
整首诗歌通过对姑娘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5、我走在这雨巷中,仿佛置身于梦中,看到一位女郎默默地走远,直到消失在颓圮的篱墙背后。
6、她的颜色和芬芳在雨中消散,连她的眼神和惆怅也像丁香一样散去了。
这正如《再别康桥》所描述的那样。
1、XXX美景在诗中被实写了出来。
2、诗中的移主为客和自由自在的XXX相互交融。
3、通过虚实结合和象征手法,诗句表达了梦境的美好。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5、诗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6、诗人悄悄地走了,就像他悄悄地来过一样,不带走一片云彩。
1、XXX在告别时吟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太子和宾客都穿着白衣冠送行。
3、士们都垂泪涕泣,有人瞋目发指。
1、真正的革命者不会回避现实的残酷和斗争的艰苦,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
2、诗句批判了“庸人”的行为和思想。
3.铁一般的事实揭示了反动派残忍杀害爱国青年的罪行。
4.揭露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污蔑和中伤,让人深感愤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3f62f581b6bd97f19eada.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1.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再别康桥》(徐志摩)《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1.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4.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7ca9fd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f.png)
基础知识练习一、翻译下列各句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7.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1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5.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1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0.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3db6fb6529647d272852a2.png)
最新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古文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十一、劝学/荀子十二、师说/韩愈十三、赤壁赋/苏轼十四、登泰山记/姚鼐古诗词诵读十五、静女/《诗经·邶风》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3db6fb6529647d272852a2.png)
最新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古文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十一、劝学/荀子十二、师说/韩愈十三、赤壁赋/苏轼十四、登泰山记/姚鼐古诗词诵读十五、静女/《诗经·邶风》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9014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7.png)
一、《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是:“,,”。
2.《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之景,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句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沁园春·长沙》中,概括壮丽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6.寒秋中独立湘江边的毛泽东,面对宇宙的广阔,发出慷慨激昂的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8.《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沁园春·长沙》中,写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正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关心国事,敢于写出抨击时政文字的革命精神。
1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二、《短歌行》1.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训练(附答案)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059adbaeaad1f347933f09.png)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训练(附答案)【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份湛蓝的海,那么,我们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仔细审题,答题规范,书写工整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仔细审题,答题规范,书写工整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fa5bb8bd63186bcebbcac.png)
必修一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诗经•卫风•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_____ 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填空试题(附答案)汇编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填空试题(附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dd6658e5ff00bed5b8f31db9.png)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0b03a235a417866fb84a8e6a.png)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