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民歌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

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

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兰花花》是一首曲调优美、歌词深情的经典中国民歌。

这首歌歌颂的是兰花这种美丽高雅的花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通过兰花的形象,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歌曲开头就透露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我从小爱上了兰花,清香幽雅香味能掩没有花期的寂寞。

”作者通过对兰花的赞美,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兰花是一种静态,优美的花卉,它们以自己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就像兰花这样高雅优美的花朵,代表了一种对纯洁和美好的追求。

歌曲中对兰花的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与花一起生活,与花一同靠近自然,与花一起感受生命的意义。

歌中的主人公追求的是一种纯净、美好的精神体验,渴望与兰花一样高贵而从容地生活。

而在歌曲中最为动人的地方,却是对兰花花语–“卓然高洁,清雅高尚”的解读。

“卓然高洁”,表现出兰花不同于其他花卉的地位,它们的品质非常高尚,令人肃然起敬;“清雅高尚”,则让人们联想到兰花所代表的是高雅、文化和品位的象征,从而再次强调了美好深远的寓意。

歌曲中使用的半句诗歌:“狂风吹散一地金黄,却留下兰花香”更是表达出兰花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绚丽地开放,也可以在枯草萧瑟的秋天绽放光彩,给人们带来温馨和希望。

“狂风吹散一地金黄”,指的是过去的荣华富贵,而兰花芳香的余韵却依然散发着,为人们带来浓郁的情感感受。

总之,这首歌以兰花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畏。

兰花芬芳淡雅的气息,一直鼓舞着人们不要放弃对心灵追求的坚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歌曲凭借其感人的旋律和精致的词曲配合,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民间经典歌曲中的佼佼者。

中国民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中国民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中国民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一、嘹亮奔放的豪情中国民歌中常常流露出嘹亮奔放的豪情。

民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饱满的情感,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情感。

例如《红旗飘飘》展现了革命热情的激昂,充满激情和力量;而《大海啊故乡》则传递出强烈的家国情怀,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些民歌抒发了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柔情似水的思乡之情中国民歌中流淌着柔情似水的思乡之情。

民歌常常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例如《茉莉花》唱出了游子思乡的心声,使人回味无穷;而《雨蒙蒙》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令人沉醉其中。

这些民歌以其绵柔的音乐和深深的情感,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三、悲怆凄美的离别之情中国民歌中抒发了悲怆凄美的离别之情。

民歌往往以对亲人离别的痛苦和哀伤为题材,表达了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例如《采茶歌》描绘了劳动者外出打工的离别之情,歌声凄凉而悲怆;而《霓裳羽衣舞》则表达了对父母的离别之情,展现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这些民歌以其深情款款的旋律和悲切的歌词,将离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四、忧愁萦绕的爱情之思中国民歌中流淌着忧愁萦绕的爱情之思。

民歌以其充满忧伤和无奈的旋律,表达了爱情的困惑和痛苦之情。

例如《阿里山的姑娘》讲述了一段深深的爱情故事,充满忧愁和思念;而《采莲曲》则展现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让人动容。

这些民歌以其悲切的歌声和挥之不去的忧愁,勾起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综上所述,中国民歌以其丰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和细腻的旋律,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

嘹亮奔放的豪情、柔情似水的思乡之情、悲怆凄美的离别之情和忧愁萦绕的爱情之思,无一不描绘了人们对祖国、亲人、爱情等的深深情感。

这些民歌通过音乐的力量,将人们内心最真实、最深沉的情感呈现给世人,让我们在跨越时空的交流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黄水谣人生感悟

黄水谣人生感悟

黄水谣人生感悟
黄水谣是一首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民歌,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在这首歌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壮族人的热情和豪放,更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感悟。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在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前进。

就像黄水谣中的男主角一样,他经历了一段失落和痛苦的爱情,但最终还是坚定地走向了自己的幸福。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坚定自己的信念。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要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

黄水谣中的男主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爱情,最终得到了幸福。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还需要学会适应变化。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失去自己的方向。

就像黄水谣中的女主角一样,她也曾经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但最终还是学会了适应和坚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还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有些人只在我们生命中出现一段时间,但他们的存在却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

就像黄水谣中的男主角一样,他虽然最终没有和女主角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中。

我们还要学会享受人生。

无论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忘记享受生活。

就像黄水谣中的男主角一样,他在经历了痛苦和失落之后,还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有信念、适应变化、珍惜身边的人、享受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黄水谣虽然只是一首民歌,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迎接人生的挑战。

送你10首经典民族歌曲,太好听了

送你10首经典民族歌曲,太好听了

送你10首经典民族歌曲,太好听了一、《茉莉花》这首歌曲是我国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著称。

歌曲通过描绘茉莉花娇艳的花姿和芬芳的香气,展现了南方风光的独特魅力,给人以清新、纯洁的美感。

二、《敖包铁布衫》这是蒙古族的经典歌曲之一,歌曲通过歌颂敖包山的壮美和辽阔、蒙古族勇敢豪迈的精神,展现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面貌。

歌曲具有磅礴的气势和激情澎湃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高山青》这首歌曲是藏族音乐的代表之一,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著称。

歌曲通过歌颂高山环绕的美丽景色和藏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四、《竹枝词》这是江南地区的经典民歌之一,以其婉转动人的旋律和清新雅致的歌词著称。

歌曲以竹枝为象征,歌颂了江南水乡优美的风景和勤劳善良的人民,展现了充满诗意的江南风情。

五、《百花深处》这是彝族的代表歌曲之一,以其悠扬动人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歌曲通过歌颂百花深处的美景和彝族人民的聪明能干,展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六、《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是经典的朝鲜族音乐之一,以其激情澎湃的旋律和豪放洒脱的歌词著称。

歌曲通过歌颂希望的田野上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朝鲜族人民勇敢乐观的品质,展现了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风采。

七、《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是蒙古族的代表歌曲之一,以其豪放激情的旋律和生动活泼的歌词著称。

歌曲通过歌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蒙古族人民的豪放豁达,展现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魄力。

八、《沂蒙山小调》这是山东地区的经典民歌之一,以其悠扬动人的旋律和真挚深切的情感著称。

歌曲通过歌颂沂蒙山区的壮丽风景和沂蒙人民的勤劳朴实,展现了沂蒙山区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九、《映山红》这首歌曲是华夏大地的经典之一,以其柔美动人的旋律和真挚深切的情感著称。

歌曲通过歌颂映山红的绚丽景色和勤劳善良的人民,展现了华夏大地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十、《梁祝》这是我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悠扬动人的旋律和真挚深切的情感著称。

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探析与感悟

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探析与感悟

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探析与感悟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探析与感悟西北地区是中国丰厚的音乐宝库,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西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调式、抒情的歌词和富有激情的演唱风格而闻名。

其中,一首深受人们喜爱和传唱的西北民歌便是《花儿》。

作为西北地区的民间歌曲,它在传唱中承载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文化,使人们沉浸其中,从中感受到淳朴和真诚。

《花儿》这首歌词简短,但富有深意:“大山外面有大海,花儿开。

小山外面有小海,花儿开。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的民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词中的“大山”、“大海”、“小山”和“小海”寓意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界的景观,更代表着人们对丰饶和幸福生活的希望。

花儿的开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世界的美好。

这首歌曲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表达,让人们可以在音乐中感知到这种乡土情结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除了歌词的含义外,演唱方式也是西北民歌《花儿》吸引人们的重要因素。

通常,这类歌曲的演唱几乎都是男性独唱或合唱,由于西北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西北人的声音通常较低沉,所以演唱风格较为独特。

《花儿》这首歌的演唱者往往以深情厚意的嗓音唱出,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音调情感交融,将歌曲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演唱者通过对音乐的把握和技巧的使用,能够让人们在歌声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辽阔和澎湃的情感。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不禁聆听着歌手的嗓音,沉浸在深邃的歌声中。

随着歌声渐渐进入心灵,我仿佛能看到茫茫草原间的美丽花朵,感受到大山和大海的浩渺和无边。

这首歌曲的音乐和演唱风格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我不由得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与花儿共舞。

西北民歌《花儿》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生动的描写方式,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这首歌曲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温暖。

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共鸣和对传统民歌的传承,才使得《花儿》这样的民歌能够在时间的洪流中久久不衰,并且被广大的听众所喜爱。

世界民歌欣赏课程心得体会

世界民歌欣赏课程心得体会

世界民歌欣赏课程心得体会
本文主要介绍世界民歌欣赏课程的体验和感悟。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歌曲,从中了解了各地的文化
和生活方式,增进了对世界的了解和感知。

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歌:有的舒缓悠扬,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婉转动听,有的忧伤沉郁。

无论是哪种
类型的歌曲,都展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情感,引人入胜。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来自南美洲的民歌。

这些歌曲节奏明快,
旋律优美,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舞曲。

这些歌曲通常
由吉他,口琴和手鼓等乐器组成,给人以轻盈愉悦之感。

而我觉得最具有感染力的则是来自非洲的民歌。

这些歌曲充满
了原始和朴素的风味,伴随着鼓声和打击乐器的律动,引人入胜。

这些歌曲的主题往往是家庭、朋友、恋爱、自然、宗教等人生话题,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人文内涵。

学习世界民歌欣赏课程,让我感受到多样性的美,世界的文化
和旅行,反映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和传统。

因此,通过这门课
程,我能够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更好
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更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沟通。

总之,在学习世界民歌欣赏课程的过程中,我既收获了音乐的
快乐,也领略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魅力,这让我更加感悟到世界
多元化的美和价值。

深刻理解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了对
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世界的未来。

学唱陕北民歌感悟心得

学唱陕北民歌感悟心得

学唱陕北民歌感悟心得有:1.历史文化:陕北民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信仰。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对陕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地方特色: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3.音乐韵律:陕北民歌的韵律十分独特,既有柔美的旋律,又有豪放的歌声。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韵律之美。

4.情感表达:陕北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更加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5.文化传承:学唱陕北民歌,让我更加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陕北民歌。

6.艺术修养:学唱陕北民歌,也让我更加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

在欣赏和学习这些歌曲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欣赏音乐、理解艺术,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7.民族自豪感:通过学唱陕北民歌,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也更加自豪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声,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8.音乐创新:在学唱陕北民歌的过程中,我也尝试进行了一些音乐创新。

我尝试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的陕北民歌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具有现代感的新作品。

这种创新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本质和创作技巧。

9.语言艺术:陕北民歌的语言艺术也非常独特。

通过学唱这些歌曲,我不仅学会了用方言唱歌,还领略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种语言艺术让我更加热爱中文,也更加热爱唱歌。

10.心灵触动:最后,学唱陕北民歌也让我心灵上得到了很大的触动。

每当我唱起这些歌曲时,都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

这种感动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也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感悟陕北民歌

感悟陕北民歌

赏析陕北民歌——选修《民歌与民乐》民歌与民乐即将接近尾声了,我想说,真快。

第一节课印象深刻,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民歌民乐世界有多么奥妙,有多少我闻所未闻的传奇。

就那把独弦琴就够我震撼了,我坐在那只有一个感觉,我来对了。

当时你叫我们说说看,民族乐器有哪些,我真的就只会那么一个古筝琵琶之类的,再多也揪不出个啥了,看着大家傻愣傻愣的,可是因为那晚,我开始会主动试着去了解,去找找,去感受中国传统民乐的神奇魅力。

在民歌与民乐的世界里,我有种意外收获的惊喜。

——写在前面的话说到陕北民歌,最早接触的应当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了,在我还没学会给民歌分类时,耳边就已经冲刺着阿宝无与伦比的高嗓门了。

之前以为阿宝不是陕北的,不过常有人说阿宝的声音很有陕北特色,但更多是说真正能代表陕北民歌的是李志文、马子清、冯健雪、恩凤、王向荣、贺玉堂、孙志宽这些人。

总之,我接触民歌,尤其陕北民歌,最熟悉的都是阿宝唱的,基本是靠叫出来的,原始而震撼,拉的老远老长,然后掉下来,然后又上去,一节一节的,激昂悠长高亢,听时总有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传到很远的地方去的感觉。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陕北民歌的一些前人总结的特点。

作为选修,听归听,那些固有的古老而经典的介绍是我没法概述出来的。

只能摘出来看看加深了解。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小调分为通行小调(抒情歌、叙事歌、诙谐歌);社火歌曲(秧歌、船曲、灯曲);风俗歌曲(迎亲歌、酒曲、祈雨调、神官调);丝弦小调(榆林小调、二人台、道情、碗碗腔);大型套曲(洛川套曲、审录)。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前人概述的特点我没法一一参悟了,我只想说说,就那几首我们课堂上听的《兰花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走西北》、《东方红》、《五哥放羊》,我所能能领略到的陕北民歌的精华。

对河南民歌的感受

对河南民歌的感受

对河南民歌的感受河南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河南地区的民间生活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我对河南民歌的感受有以下几点:一、纯朴自然的旋律河南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以纯朴自然的感觉。

其曲调从自然景色中提取灵感,如《洛阳花鼓》、《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达出河南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这些旋律简单易学,集体意识强烈,在乡村中广泛流传,成为了河南民歌的代表作。

二、丰富多彩的题材河南民歌的题材丰富多彩,包含了政治、宗教、历史、社会、婚姻、爱情等方方面面。

每首歌曲都能体现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

比如说《转山》是关于搬家的歌曲,歌颂了移民们奋斗不息的精神;《三娘故乡》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温暖的家乡,让人感受到家乡的温馨和坚韧。

三、真挚的情感表达河南民歌的歌词意韵深厚,充满情感,有着真挚的情感表达。

这里所谓的情感,就是那种指尖与心灵相连的感受,能够深刻地触动听众的内心世界。

比如《洛阳花鼓》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家族的关系;《讽刺》则批判了社会上虚伪和谄媚的陋习,让人有了对社会的深思。

四、传承与发展河南民歌是在河南地区民间长期传承的一种文化形式,曲调简单朴实,唱词通俗易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河南民歌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不断地吸收现代化的元素,产生出更多的优秀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河南民歌的创作和传承中,成为了河南民歌的新生力量。

综上所述,河南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既是河南地区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河南民歌的欣赏和传承,不仅可以了解河南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更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之一。

民族民歌感悟心得体会(3篇)

民族民歌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中,民族民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族民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我有幸接触到许多民族民歌,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我对民族民歌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民族民歌的历史底蕴民族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口头文学。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种类。

这些民歌不仅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生活、风俗、信仰和审美观念,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从《诗经》中的《国风》到《楚辞》,再到唐宋时期的《竹枝词》《采桑子》,以及明清时期的《江南好》《夜泊牛渚怀古》等,无不体现了民族民歌的历史底蕴。

二、民族民歌的艺术特色1. 旋律优美:民族民歌的旋律丰富多样,既有悠扬婉转的江南小调,也有高亢激昂的陕北民歌。

这些旋律往往与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族风情密切相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 歌词朴实:民族民歌的歌词简洁朴实,贴近生活,易于传唱。

它们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大义的追求。

3. 乐器伴奏:民族民歌的伴奏乐器多样,如二胡、笛子、琵琶等,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韵味,与民歌旋律相得益彰,使民歌更具魅力。

4. 表演形式丰富:民族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其中,对唱和合唱更能体现民族间的团结和谐。

三、民族民歌的价值意义1. 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传承民族民歌,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民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和传承民族民歌,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3. 促进民族团结:民族民歌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民歌欣赏感悟收获

中国民歌欣赏感悟收获

中国民歌欣赏感悟收获
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欣赏中国民歌不仅能够领略到美妙的音乐旋律,还能感受到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

从中国民歌中,我感悟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旋律,展现出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民族历史、地域特色和生活体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审美观念。

中国民歌也让我领略到了民众生活的真实情感。

民歌是普通人的歌,是他们的心血和感悟的结晶。

无论是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还是表达青年的思念之情,民歌中蕴含的情感都是真挚而深刻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歌,我更加了解了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

在欣赏中国民歌的过程中,我也收获到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基本认知和技巧。

中国民歌的音乐特点在于古朴、自然、舒缓,常常运用民族乐器和旋律模式,给人以清新宜人之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我对民歌的节奏、音调和技巧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将对我的音乐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中国民歌的欣赏是一种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拓展和体验,从中我不仅得到了审美享受,还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积淀。

通过欣赏中国民歌,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尊重和珍视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歌期末总结

民歌期末总结

民歌期末总结一、引言对于一首好的民歌,它应该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

作为一门课程,民歌旨在通过学习民歌的创作、演唱技巧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表达能力,并开拓他们的审美视野。

本次期末总结旨在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对民歌的理解和欣赏。

二、学习内容回顾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基本概念、创作技巧和演唱要求。

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了民歌的特点和作用。

1. 民歌的本质民歌是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它起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并通过传唱而广泛流传于民间。

民歌以歌唱形式传达人民的思想感情,是人民创作的产物。

2. 民歌的创作技巧民歌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创作者通过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等方式,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同时,民歌的词曲要求简练明快,旋律要易于记忆和传唱。

3. 民歌的演唱要求民歌的演唱要求准确、自然,要注重情感表达。

同时,要注重歌唱技巧的学习,如发声、音准、节奏等,以提高演唱的质量和艺术感染力。

三、心得体会学习民歌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记录。

通过学习民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发现了民歌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1. 民歌的真实性民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民歌,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首首歌曲,更是在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

民歌的真实性使其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2. 民歌的创作技巧民歌的创作技巧是学习民歌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创作技巧,我了解到了民歌创作的过程和要求,更好地理解了民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创作自己的民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描写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艰难与乐趣。

3. 民歌的演唱要求民歌的演唱要求准确、自然,并注重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民歌的演唱要求,我更加注重自身歌唱技巧的培养,提高了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感。

中国民歌听后感

中国民歌听后感

中国民歌听后感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民歌的特点1.内容丰富2.旋律优美3.地域特色鲜明三、中国民歌的分类与代表作品1.山歌2.小调3.民间叙事歌4.宗教民歌四、中国民歌的价值与传承1.历史价值2.文化价值3.艺术价值4.传承与发展五、听中国民歌的感悟1.民间音乐的共鸣2.对传统文化的敬畏3.提升审美情趣六、结尾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源于民间,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我们民族的发展与变迁。

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近日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场中国民歌音乐会,深感中国民歌的魅力无穷。

中国民歌内容丰富,既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抒发。

在旋律方面,民歌优美动听,既有激昂高亢的旋律,也有柔美抒情的曲调。

此外,中国民歌地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的民歌各具特色,如黄土高原的高亢激昂,江南水乡的柔美细腻等。

中国民歌可分为山歌、小调、民间叙事歌和宗教民歌等类型。

其中,山歌以高亢、激昂、富有节奏感为特点,如《茉莉花》、《采茶纪实》等;小调则以优美、抒情、富有生活气息为特点,如《小白菜》、《龙船调》等;民间叙事歌以讲述故事为主,如《长恨歌》、《白毛女》等;宗教民歌则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如佛教民歌《绿度母咒》、道教民歌《盘山印象》等。

中国民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间风俗和民族精神,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民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聆听中国民歌,让我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敬畏之心。

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提升了我的审美情趣。

今后,我将继续关注民歌的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刘三姐山歌感想与收获

刘三姐山歌感想与收获

刘三姐山歌感想与收获刘三姐山歌是中国少数民族傣族的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

这首山歌讲述了一个女子在困境中坚强奋斗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聆听刘三姐山歌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也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一些重要的思考。

首先,刘三姐山歌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坚持和奋斗。

从刘三姐生活的环境来看,她是生活在贫困的山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严峻。

然而,刘三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去改变命运。

她积极地学习歌曲和舞蹈,用自己的才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无论生活环境如何,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刘三姐山歌让我思考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刘三姐出身贫寒,但她通过歌唱和舞蹈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机会和荣耀,也为整个傣族民族带来了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让我深思,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关乎自己,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相互促进。

再者,刘三姐山歌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不易和珍贵。

在山歌中,刘三姐用歌声表达了她的真情实感,她对生活、对亲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而我在聆听山歌时也仿佛感受到了那种真挚的情感。

这让我反思人生,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包括亲人、友谊、自然环境等等。

人生虽然充满挫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全身心的热爱去面对,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

最后,刘三姐山歌给我留下的收获是文化的传承和多元的包容。

山歌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傣族的历史和文化。

而刘三姐作为一个典型的傣族女子,通过她的表演和创作,将傣族的山歌艺术传承了下来。

这让我领悟到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更是民族特色和个人身份认同的体现。

同时,山歌也通过不同的呈现形式,吸纳了各种文化元素,展现了多元的文化包容性。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与包容,让不同的文化得以共存、互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民歌《小小寡妇》原文及赏析

民歌《小小寡妇》原文及赏析

民歌《小小寡妇》原文及赏析民歌《小小寡妇》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优秀篇章,它以细腻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赋予了寡妇的坚强与乐观的形象。

下面是《小小寡妇》的原文和一些赏析。

原文:小小寡妇哭寡妇,寡妇哭好多年。

好多好多苦辣辣,苦辣辣,心儿辣。

自己老了世界老,寂寞老,心里乱。

小小寡妇哭寡妇,寡妇哭好多年。

赏析:在这首民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寡妇对于生活的不易和内心的伤痛。

歌词中的“小小寡妇哭寡妇”,表达了她孤身一人、无人可依的境况。

而“寡妇哭好多年”,则显示了她长时间以来的痛苦和苦难。

歌词中使用了物质和情感上的痛苦形容词“苦辣辣”,通过重复表达,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寡妇的无助和心酸。

接下来的歌词“自己老了世界老,寂寞老,心里乱”,进一步展现了寡妇内心的苦闷和困顿。

她年纪渐长,不仅面临着身体上的衰老,还面对着世界的冷漠和无理解,这种寂寞感和无助感让她的心更加纷乱。

文章中的一些形容词如“寂寞老”、“心里乱”,增强了读者对寡妇心理状态的共鸣。

整首歌曲中重复的“小小寡妇哭寡妇,寡妇哭好多年”,直接表达了寡妇的痛苦和无奈。

这种重复的手法提高了歌曲的表现力,让读者更深入地感悟到寡妇艰难的处境。

而歌曲的结尾仍以“寡妇哭好多年”作为结束,将寡妇的哭泣延续到了整首歌曲的最后,以强调她的困境和苦楚。

综上所述,民歌《小小寡妇》通过其优美而动人的旋律和哀伤的歌词,成功地揭示了寡妇的微弱与坚强。

在表达她的痛苦和无助的同时,歌曲也蕴含了对于生活的执着与希望。

通过细腻的歌词和表达方式,这首民歌将寡妇的故事传递给了听众,并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深思与关注。

人间第一情歌曲感悟与收获

人间第一情歌曲感悟与收获

人间第一情歌曲感悟与收获人间第一情歌曲是经典的中国民歌,它的歌词传唱时间已经有几百年了。

它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之中,其中有华人,有藏族,有土家族,有维吾尔族,也有羌族。

这首歌曲曾经传唱与许多不同的民族地域,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传唱这首歌,也形成了不同的改编版本。

《人间第一情歌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表达出民间浓郁的情感,传递着民族文化中独特的魅力。

歌词中对爱恋的描述,犹如一首古老的情歌,既有着哀愁,又有着真切的激情。

每次听到《人间第一情歌曲》,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感悟,它传达出一种永恒的情感,令人动容而又难以忘怀。

这首歌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情的真谛。

它通过歌词让人们不断地温暖和感动,由此可以收获一份温暖的心情和深刻的情感。

在现代社会,《人间第一情歌曲》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它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可以为人们带来慰藉和欣慰。

一首民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将我们带入古老的民间,令我们感受到它的爱和温暖。

用一首《人间第一情歌曲》,可以想象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充满着爱情,感染着文化。

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拥有的精神,使我们能够欣赏它所带来的情感。

歌曲的传唱也让历史的流转有了文化的记录,它的语言可以表达出更多的情感,更多的关怀。

它不但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让我们从中得到宝贵的精神收获。

带着《人间第一情歌曲》无法被封存的精神,我们将不断地向前,前行。

它把世代传承的故事融入其中,告诉我们爱永远是希望,而人间有爱永远不会消失。

它传达着一种浪漫的心情,让现代人从中感受一份浓厚的爱意,一份经久不衰的励志精神。

总之,《人间第一情歌曲》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真情实意的爱。

它使我们能够珍视爱情,珍视友谊,珍视忠诚,传达出一种社会正义的精神。

当我们歌唱《人间第一情歌曲》的时候,也将传递出一种爱的深刻意义,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以及一种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云南民乐《小河淌水》听赏有感

云南民乐《小河淌水》听赏有感

云南民乐《小河淌水》听赏有感我以前是从来不喜欢听民乐的,在我的印象中,民乐就和戏曲京剧是一样的,虽然很有历史与艺术的沉淀与积累,但是我还会感觉到它们对于我来说的那种生硬和遥远,或许是以前年少的焦躁与狂放使得我与民乐这皎之明月般的宁谧远离。

很幸运的,这学期我选择了《音乐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或许是老师对音乐的陶醉感染了我,又或许是我与民乐迟来的约会,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民乐,尤其是这首《小河淌水》。

初次听《小桥流水》就感觉一刹那间被电到了,悠扬缠绵之声隐隐不断于耳,那种突至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会让你朦朦胧胧的看到:夜晚的山林,夜虫鸣叫,月光在流淌着,竹楼旁边,一条清清的小溪在流淌着。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一抹月光,一段深情,乐章中透露着情意,情意中缠绵着乐章,诗一般的意境,唯美的异域风情让我这个对民乐一窍不懂的门外汉深深喜欢上了它。

喜欢它就要了解它。

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旋律。

《小河淌水》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民族乐曲,阿妹歌声意切切,阿哥听来情真真,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小夜曲”而享誉海内外。

在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的《音乐欣赏手册》有关《小河淌水》条目中是这样记载的:小河淌水(汉族),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经赵桦记录,尹宜功填词,歌唱家黄虹整理并演唱后,广为流传。

每一次听《小河淌水》都有相同的感悟。

悦耳的曲子中总会透露出发自灵魂的伤感。

这首曲子绝对不是作者随意随性之作,这首曲子的作者真正的把他的灵魂、他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之中,每一个音符都是他发自灵魂的诉说,短短的五个乐句却也是可比高山般的雄伟壮阔,因为这太难了,也太伟大了,不自禁的就会让人对此感到仰止,不自禁的就会让人心甘情愿的沉醉。

牧歌读后感

牧歌读后感

《牧歌》读后感《牧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内蒙古民歌,由著名蒙古族歌唱家、草原歌王齐峰演唱,所属专辑为《在那百花盛开的草原上》。

这首歌以其民族风情的旋律和深邃的意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歌曲通过描绘蓝天白云、羊群和草原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草原画卷。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传递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宽广。

听着这首歌,我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感受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歌曲中的歌词也富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呦。

”这些歌词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人生的思考。

它们让我意识到,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宽广。

歌曲还通过音乐的力量传达出强烈的情感。

齐峰的演唱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他的声音如同草原上的风一样自由而奔放。

这种音乐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自然。

《牧歌》这首歌曲中,虽然歌词简短,但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和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经典语句的解读:“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这句话通过描绘蓝天白云和羊群,创造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草原画面。

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景,还寓意着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同时,它也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呦。

”这句话将羊群比喻为“斑斑的白银”,形象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漫步的壮观景象。

这不仅是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也隐含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多么爱煞人呦”这句话则表达了对这一切美好事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

“在这天地之间,自由地歌唱,草原的牧歌,响彻天际。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广阔天地之间,享受自由、歌唱生活的美好愿景。

它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也激励我们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追求自由和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民歌,融入民歌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长,草原上春意暧。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记得这是老师上第一堂课播放的第一首民歌——《鸿雁》。

说实话,当老师第一次播放这首歌时,我只是觉得这个歌曲很悠扬、动听,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感觉。

当我回到宿舍,在网上找到这首歌,反复的听了起来,不知不觉的,还真是让我感慨不少。

毕竟,我不太懂音乐,但这首民歌足以让我着迷,它让我感觉融入了那广阔的蒙古大草原。

一面瞭望着无边的草原,一面体味着游子离家的思念之情。

听惯了流行歌曲的我此时却完全被这首天籁般的民歌所触动。

蒙古族——这个桀傲不驯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在迁徙中实现,他们在马背上创造了传奇。

这个强悍的民族,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迁徙,沉淀在心灵深处的是代代相传的长调和马头琴声。

不管漂泊在何方,他们的根在草原,他们牵挂的是北方的“草原家乡”。

我曾梦想着在蒙古草原,听着马头琴的声音,在草原民歌的“咿哟、咿哟”声中,策马奔腾,或是带领马群奔跑,做一个自由牧马人。

蒙古族民歌听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在蓝天白云之下,平坦开阔的草原之上。

宏大雄厉如同万马奔腾,气势恢宏,曲调悠扬如同信步游走,自由自在。

《鸿雁》曲深沉,词质朴,韵调谐畅。

此歌表达的是思念,吟唱的是友情,亦蕴含着悲壮。

经过额尔古纳乐队重新编曲的本歌,加入了诸多的流行元素,开篇以模仿马头琴的电子音乐,营造出悠扬与空旷的意境。

整首歌曲旋律舒缓、忧伤、凄美却不失大气,似草原上传来的天籁之音。

而他们的表演,更是让音乐充满了灵性与情感,演唱中他们把时尚和民族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清澈的嗓音把本歌表现的如此深情,淋漓尽致地把人世间的思乡情愫演绎出来,把莫名的稠怅和苍凉感唱了出来,动人心弦,耐人回味,让人听了为之一呤三叹,荡气回肠,深感喜爱。

小时候,常常躺在妈妈怀里,闹着让妈妈唱儿歌给我听,然后自己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如今感悟民歌,却发现民歌是一种存在人类血液中的文化情素,是一种早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情怀。

无论什么人,都会哼上几句民歌吧,无论什么地域,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吧。

这是一种我们无法割舍的传统,是一种我们无法不去追求的文明。

漫漫人生路,滚滚历史长河,这种情愫是最贴近一个人心灵的呼唤,是常常把你抱在怀中的乡音。

倘若你在异域他乡,偶然听到了家乡的民歌,定会跟着哼唱几句,不觉然已是两眼泪花。

就如老师在课上提到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因为是山东人,在此时此刻,听到家乡的民歌,内心是激动的,即便我的家里沂蒙很远……
民歌,我理解的就是来源于民间的,由人民大众创造的,反映人民生活的音乐艺术形式。

民歌是一种最淳朴,最自然,最天籁的声音,是一种最具特色的传统,每一寸土地,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唱方式,以不同的形色传递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

漫步中华大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民歌。

不管是从东北的长白山,
乌苏里江到西北的塔克拉玛干,伊犁河,还是从广阔的蒙古草原到江南的水乡,亦或是西南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无处不有民歌的存在。

巍巍中华,千年文明,民歌作为一种特色的文化方式,不断地被传承着,不断地被发展着。

真的越发地喜欢民歌了,不为其他,只为民歌的那种质朴,自然,天籁。

我喜欢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的陕北民歌,也喜欢清秀灵动、鸟语花香的云南山歌,更喜欢燎亮悠长、气息宽广、情感深沉的草原民歌。

每一种民歌我都喜欢,因为每一种民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还有那份独特的文化情怀。

这是因为,民族性格总是受到居住区域自然条件的影响,作为其反映的民歌也因受到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呈现不同特色。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的民歌差别更为明显。

江南水乡温和的自然条件和精耕细作形成了江南一带民歌婉约、闲适的特征;而西南有大山大河,各少数民族民歌则多有高亢、激扬之声;至于西部,无论是内蒙、新疆、青海,还是陕西、甘肃、宁夏,无论地域大小,都呈现地广人稀特色,因此该地域民歌一般都有开阔、粗犷、豪放的特征。

其中内蒙、新疆因为历史上游牧业发达,更多体现出草原特征。

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在地域、气候、人口等方面特质接近,再加上西安一度是黄河文明的中心,这些地区方言多为秦音,虽然各有细节之变化,还是在戏曲方面酝酿出了秦腔这样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民歌特色上,由于黄土高原的荒凉、贫瘠、开阔,形成了本地区民歌苍凉甚至沧桑的特质。

天地之间,虎啸龙吟鸟鸣鸡唱,风声雨声雷声涛声。

除此天籁,另有一种声音在回荡,那就是民歌———一种最原始古老而贴近自然的质朴歌唱。

民歌拥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如果可以,去听一听民歌吧,感悟那份纯朴、自然和天籁,感悟民歌的独特风情,也感悟民歌的文化情怀,你会像我一样感觉越来越喜欢它,迷恋它。

那么,就尽情融入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