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大家黄道周行草《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

合集下载

黄道周草书《途次偶拈八首》手卷

黄道周草书《途次偶拈八首》手卷

黄道周草书《途次偶拈八首》手卷明末清初时期,多兴“尚奇”之风,更有不少书法家身体力行成为这一潮流的追随者和鼓动者。

黄道周与倪元璐、王铎同举进士,为人耿介,为官公正,与大多数名垂青史的古代士人一样,对做到了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道周在明朝覆亡后仍然忠于前朝,拥戴新主,组织力量与清政府对抗,最后被俘英勇就义。

为官之忠诚就连乾隆也盛赞其“不愧一代完人”。

《四库全书·黄道周儒行集传》序中评价也非常高:“以直节清德,见重一时。

”黄道周书法直追魏晋,以钟繇为师,刻苦钻研。

他直言唐代书法的弊端,并批评宋元不以右军为师实是才资不足所至。

清初宋荦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本卷《途次偶拈八首》瓦翁所题引首“意气密丽”正是出自此处。

其行草书成就更高,创立了自家面貌。

此卷《途次偶拈八首》所书内容为黄道周自作诗八首,其中第一、第二首出自《徐晋斌草堂成与张聘君汰沃约偕谢宏景各赋十二韵迨还梁山逋业未偿而宏景先就汰沃汰沃和之阳白照人难为著手也略遣旧意寄为前篇列附赓音自呈下里并致张谢用为剧耳》中的第六首、第五首,正式刊本文字又有修改。

第三、第四、第五首分别出自《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集录》卷四《途次偶拈》第十三、第二、第三首。

另有三首暂不知出处,或为诗集失载,具体待考。

黄道周不仅善书法,而且博学多才,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著有不少传世著作,兼通绘画,亦别具一格。

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蔡世远概括其一生,称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观此卷草书《途次偶拈八首》不仅可以见黄道周本人学识之广博,又可见其人格之高,所谓字如其人,诚如斯矣。

铜海黄道周具草。

释文:鸠鹏大小各龙湫,拳石污鐏万树稠。

洗砚当时三寸水,银河白日自横流。

漫辞坠叶覆匡床,伊亦飘然心事长。

丹桂不扶千日种,疏麻犹结百年香。

黄道周《书品论》注译

黄道周《书品论》注译

黄道周《书品论》注译【按语】崇祯七年(1634),黄道周写下了《书品论》。

像他这样一位书法成就极高的大家,开宗明义却说:“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

”他从不以书法成就炫耀书坛,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他认为:第一,士大夫应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追求,书法只是一门技艺,他对王羲之因书法成就而埋没治国才能深为惋惜。

第二,毛笔是古代中国人的书写工具,用毛笔写一手好字并非难事,像赵孟頫这样个人道德有瑕疵的书法家不值得推崇。

第三,认为志向在技艺之上,“人读书先要问他所学何学,次要定他所志何志,然后渊澜经史,波及百氏。

如写字画绢,乃鸿都小生孟浪所为。

”黄道周始终把“经世致用”的正统观念当做人生第一目标,告诫后来人不要因为书法而丧失远大理想。

黄道周评价了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列举了各种字体的特点,指出“大要少年长者都不可作草书。

”接着对毛笔、纸张、墨锭、砚台进行介绍点评。

一方面“每遇败素恶楮,罗列当前,泼墨涂鸦,真为市朝之挞。

”强调心情和书写工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说:“不过随人携带笔楮研墨,因彼自得,吾不惮贱,吾为之役耳。

”反映了黄道周看重精神而轻视外物的道德境界。

工具对技艺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只有内心的精神世界才起决定作用。

【原文】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

王逸少品格在茂弘(1)、安石(2)之间,为雅好临池(3),声实俱掩。

余素不喜此业,只谓钓弋(4)余能,少贱所该,投壶(5)骑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闲,不妨旁及。

赵松雪(6)身为宗藩,希禄元廷,特以书画邀价艺林,后生少年,进取不高,往往以是脍灸前喆(7),犹循五鼎(8),以啜残羹,入闶门(9)而悬苴屦(10)也。

余自归山来,作书不逮往时,而泛应益众,犹君山之笛(11),安道之琴(12),时时不拒耳。

然自是著述意倦,讲论期疏,风日气调,笔研(13)具采,属致及之,似有波澜。

每遇败素恶楮,罗列当前,泼墨涂鸦,真为市朝之挞。

又自古俊流笔墨所存,皆可垂训。

双璧互映 相得益彰

双璧互映 相得益彰

双璧互映相得益彰—晚明黄道周与倪元璐的书法比较及其它内容提要:一、“书势自定时代”——相同的历史时期孕育。

二、“圣道”与“鄙事”和“传统与已意”三、“媚过于遒”与“遒过于媚”——不同的书法面貌互映双壁同辉,相得益彰。

黄道周与倪元璐在晚明书坛,其志高洁,其人忠义,其书个性鲜明,人品即高,书名亦重,于当时及后世均享盛誉,《书画所见录》有云:“书画乃其(倪元璐)余事,尝与黄道周合壁书画,人争宝之,世称倪黄”(41)。

近代胡小石先生称其:“至晚明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诸家,始能摆脱藩篱,别开生面”。

由上述优秀书家构成的变革书风于中国书法史写下了重要的一页,黄道周与倪元璐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书家亦成为浩瀚书史上两颗闪光的座标。

双璧互映相得益彰—晚明黄道周与倪元璐的书法比较及其它初中海黄道周与倪元璐均为晚明书坛上的代表性书家,当时“世称倪黄”,二人交谊至深,同年进士,同入翰林,共约尽言报国,变相约攻书。

于政坛,二人政见相同,报负相同,共斗阉党,虽屡遭贬谪而不悔,遥相呼应,互为扶助,最终都以身尽忠殉国,忠肝义胆,忠义千秋,为时人赞颂,为后人景仰。

于书艺,则交游互益,砥砺学行,入古出新,各具风采,与张瑞图、王铎一起,将“有明一代之书法在明代将要灭亡之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1) 。

双璧互映,两家风流,数百年之后仍令人望风怀想。

本文拟对黄道周与倪元璐的书法进行一下比较分析,兼及二人的诗书交游等内容,书海钩沉,探赜索隐,宛如黄倪二公再生,令人得以仰其忠义,赏其书艺,而达到笔者“发潜德之幽光”的目的。

※黄道周小传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州府漳浦县铜山人,明万历三年生,清顺治三年殉国,字幼平,号石斋。

天启二年进士,四年与倪元璐同授翰林院编修。

黄道周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2) ,痛恨阉党争权误国、残害忠良,入仕二十多年,上疏三十次,尤以崇祯十一年的“平台抗辩”、崇祯十三年的“廷杖之厄”极富人生之传奇,极历人生之险恶。

晚明黄道周绘画题跋诗文叙录

晚明黄道周绘画题跋诗文叙录

晚明黄道周绘画题跋诗文叙录作者:苗贵松来源:《艺术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通过题跋源流考述及中国绘画史上的黄道周记录,梳理了黄道周绘画作品的鉴藏题跋和近年来的拍卖情况,举其最擅长松石题材的《松石图》手卷、《松石图》立轴、《湖畔松林图》、《松鹤延年》、《竹苞松茂图卷》五幅画作及其题跋诗文为例,阐释了作为晚明士人的精神领袖,黄道周剑胆琴心寓于绘画题跋之民族复兴、文学趣味、高洁人生等特别价值。

夫妇的书画从古代流传至今而又志同道合、忠贞不渝者并不多见,晚明黄道周、蔡玉卿可为典型。

关键词:晚明题跋黄道周诗文书画一、黄道周的生平思想和文艺创作的研究空间黄道周(1585-1646),晚明著名学者、书画家,谥忠烈(清乾隆四十一年,改谥忠端,《明史》卷二五五有传)。

字幼平(平一作元或玄),又字螭若、细遵,漳州漳浦(今福建省东山县)人。

曾在铜山孤岛石室中读书,因号石斋。

万历四十六年(1618),三十四岁中乡试。

次年,应会试,落榜。

天启元年(1621),再次公车北上。

二年,举进士。

他性存忠孝,尚气节,贱流俗,不媚权势,立朝守正,清直敢言。

因此,在宦海生涯中,屡受挫折。

南明弘光帝(清顺治二年,1645)时为礼部尚书。

后往江西募军,至婺源为清兵所俘,视死如归。

临刑之际,“时有求书者未与,命仆取笔墨,展纸为楷书,幅长作大字,终之而死”。

①被杀于南京大中桥(现明孝陵、夫子庙、雨花台附近)。

在中国艺术史上,黄道周以书法名世,画为书名掩。

书法以魏晋为宗,峭历劲遒,行、草、真、隶自成一家,当代出版的几乎都是他的书法作品。

其绘画亦见功力,笔墨简远、林峰劲挺、画格磊落、奇气郁勃,别具面目。

传世作品有《雁荡山图》轴(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松石图》卷(今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等等。

黄道周学时渊博,尤以文章、风节高天下,其奏疏、诗文、杂著,多由清道光间陈寿祺编入《黄漳浦集》(又《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道光十年(1830年)刊刻,最为通行。

黄道周诗词 版本

黄道周诗词 版本

黄道周诗词版本
【最新版】
目录
1.黄道周其人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黄道周诗词的流传与版本
3.黄道周诗词的艺术特点与历史价值
4.当前黄道周诗词版本的整理与研究现状
正文
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明朝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他生活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

黄道周的诗词流传至今,有许多版本传世。

黄道周的诗词在明朝末年广泛流传,其作品既有豪放派的气魄,又有婉约派的韵味。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写实为主,内容丰富,包括山水田园、咏史抒怀、伤时感世等方面。

黄道周的诗词经过几百年的流传,现已有多个版本传世。

其中,较为著名的版本有《黄道周集》、《黄道周诗文集》等。

黄道周诗词的艺术特点在于其以真挚的情感描绘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考。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魄,又有婉约柔美的风情。

黄道周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诗词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明朝末年的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随着现代学术研究的深入,黄道周诗词版本的整理与研究现状逐渐受到关注。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搜集、整理、校注黄道周的诗词作品,旨在为学术界提供更为完善的黄道周诗词文本。

此外,有关黄道周诗词版本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深入挖掘黄道周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奠定了基础。

总之,黄道周诗词版本是研究黄道周及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明代书画大家黄道周行草《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圆融精严,高华奇古

明代书画大家黄道周行草《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圆融精严,高华奇古

明代书画大家黄道周行草《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圆融精严,高华奇古黄道周,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

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

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

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

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

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

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

黄道周《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行草崇祯十七年(1644年)。

此卷未署年,仅署三月廿七日。

据考证,黄道周明诚堂,建成于一六四四年之三月,故知此为甲申(1644)年所书。

又考,黄道周于是年正月初一,首次与弟子聚集于将近竣工的明诚堂,在是日或稍后有“赋五律甲申元日集诸友分赋明诚堂用陈宣子‘山川分动静,云汉合昭回’为韵,伏枕遂成十章”的诗篇。

此卷法书末之题记与史载正合。

这一年黄道周六十岁,距南明弘光朝召用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仅半年。

此卷作于三百六十年前,距今整六个甲申,藏者既众,劫难亦伙,旧题皆失。

而正本品相甚好,大幸。

今钤记仅存张芹两印。

此卷法书圆融精严中毕显冷峭方刚之气,高华奇古而尽见濯古来新之格,是黄道周书法作品中的佳构。

黄道周行草《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赏析▼释文:长天何所极,故宅有青山。

与子不相放,同群复往还。

茅茨开晚运,药里振颓颜。

再作儒生好,挥锄坐掩关。

板荡思匏叶,横流念济川。

崔徐穷巷外,乐管古人前。

以此存三代,于今见百年。

可能令夹壁,丝竹游宫悬。

羲农虽已还,精灏未全分。

一室千峰入,微言天下闻。

弦歌林鸟意,风浴海鸥群。

不复诠经史,蛙啼众所君。

日出知群动,齐居闻晚风。

假年尤有过,于道未为雄。

少籍安栖力,全收不斗功。

何能更四驰,钓鲤戈高鸿。

平观沧海静,卧数远峰嶒。

燕破短檐垒,鸡啼中夜灯。

起衰谁信得,扶坠我无能。

明末黄道周书法扇面金笺作品

明末黄道周书法扇面金笺作品
黄道周楷书《丙子秋送省试诸友作诗扇》金笺,16.5×50.5cm,崇祯九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3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道周楷书《赠龙尹诗扇》金笺,15×48.9cm,弘光元年(164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道周楷书丙子秋送省试诸友作诗扇金笺165505cm崇祯九年163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黄道周书法扇面金笺作品
明末黄道周书法扇面金笺作品三幅
黄道周草书《雨滞庙湾诗扇》金笺,50.5×16.4cm,弘光元年(1645),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未得信中信,常依身外身。鸟田尊禹迹,箬笠半家人。松子开清梦,渔翁试采真。不留三赋本,语次少精神。雨滞庙湾作似正。黄道周。

明代周臣作品欣赏(三)

明代周臣作品欣赏(三)

明代周臣作品欣赏(三)
明代周臣作品欣赏(三)
滕王阁手卷设色纸本
款识:东邨周臣。

钤印:东邨
引首: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癸未秋七月十一日五湖陆师道。

钤印:灵石何兰士藏、陆师道印
长江万里图嘉靖十四年(1535)作(5107万港元,2013年5月香港佳士得)
明朝以前之中国画,反映平民生活的作品不常见,周臣法学院派、习各大家而变之。

《长江万里图》卷,画长二十米,此卷把严肃山水感性化,描划捕鱼、放艇、山樵、耕稼、观瀑说文、水道货商、官史巡察、山城关卡、处处连繫人物和景物,显现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情感和趣味。

而工笔处精细,展现沿河两岸繁华丰盛之世。

江乡消夏图手卷水墨绢本
款识:拟夏禹玉江乡清夏图。

为幼海先生写。

东村周臣。

钤印:周臣私印
“幼海”即为周天球,此卷是周臣画给周天球的作品。

携琴访友手卷绢本
题识:东村周臣。

钤印:舜卿
渊明赏菊图
赏梅图设色绢本
空山听泉图设色纸本
山水人物
拟马钦山笔法设色纸本
拟吴道子意(未完待续)。

文徵明《草堂十志》(附释文)

文徵明《草堂十志》(附释文)

文徵明《草堂十志》(附释文)展开全文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

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微明的书法沉实劲健,无论是行草,还是小楷,都无轻滑处。

他的书法不激不厉,沉劲入骨,至垂暮之年,其笔力弥坚,亦无丝毫衰弱气象。

这一方面是缘于他用功精勤,一方面是他的思想谨守儒家之中庸之道,不激不厉,正道而行之。

他笔力坚实,既是深厚功力之体现,亦是思想认真坚定之反映。

嵩山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架,复加茅茨。

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可容膝休闲。

谷神全道,此其所以贵也。

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

歌曰:山为宅草为堂,芝室兮药房。

罗蘼芜拍薜荔,荃壁兮兰砌。

蘼芜薜荔成草堂,中有人兮信宜常。

读金书饮玉液,童颜幽操长不易。

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

秘庭凝霛(灵),窈如仙会,即扬雄所谓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是也。

可以超绝世纷,永洁精神。

及机士登焉,则寥閴惚怳,悲怀情累矣。

歌曰:临泱漭背青荧,吐云烟兮合窈冥。

怳歘翕兮沓幽霭,意缥缈兮群仙会。

窈冥仙会枕烟庭,竦魂形兮凝视听。

闻夫至诚必感兮祈此巅,舒颢气,养丹田,终仿佛兮觌群仙。

羃翠庭者,盖崖巘积阴,林萝沓翠,其上绵幂,其下深湛。

可以王神,可以冥道矣。

及喧者游之,则酣谑永日,汩其清而薄其厚矣。

黄道周行书《寄怀诸宗伯》

黄道周行书《寄怀诸宗伯》

黄道周行书《寄怀诸宗伯》明黄道周行书寄怀诸宗伯五言诗嘉德2012秋拍成交价195.5万元作品鉴赏黄道周(1585-1646),晚明一代忠臣烈士,以文章风骨高天下,严冷方刚,忠义守节,一时无二。

善书,峭厉方劲,意气遒密,宋漫堂称他“有一种抒塞磊落之气,必传无疑。

”他自称:“书字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是上流。

”其大字行草,激越昂藏,气力俱壮。

此轴则意气绵密,神态从容。

笔底变化错纵,婉转自若。

因尽可能地加宽行距,缩短字距,益显得疏朗灵动,风神倜傥。

约略可见他性格中温和洒脱的另一面。

曾经梁章钜、邓拓收藏。

1.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

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

清文学家。

综览群书,熟于掌故。

喜作笔记小说。

也能诗。

精鉴赏,富收藏。

著作颇多,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等。

2.邓拓(1912-1966),新闻家,政论家。

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左海等。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

主持过首部《毛泽东选集》的编印工作。

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释文多贤无缺典,遗兴只潜夫。

抵我一庭雀,倾他十乘珠。

移山原不慧,出谷早应愚。

拂复知黄鹄,毵毵化白凫。

雨露清时好,空山薇蕨香。

看无云鹤累,聊共野隖忙。

白简消书帐,青松长笔床。

不知巢许辈,何日到羲皇。

不信瀛蓬改,何期岸谷侵。

故园栖鸟背,佳兴落牛涔。

词翰滓人道,耘锄洒客心。

一番清楚事,情竭为知音。

风急鸟栖早,潮平雁迹多。

一官翔木叶,万里纬渔蓑。

不畏洞庭阔,其如秋水何?明朝且祠灶,邻舍傥经过。

寄怀诸宗伯。

黄道周。

明|黄道周书法欣赏

明|黄道周书法欣赏

明|黄道周书法欣赏黄道周《赠屈静根七言律诗轴》绢本草书236.0×53.0cm 崇祯十五年(164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释文:阑春木叶已翔风,可有家山入梦中。

过此徘徊成怪鸟,何期寥廓问冥鸿。

闲将马革收铜鼓,卖得渔钱赎老翁。

髀月久消何所试,耘锄未勒短濂功。

石城寺诸友过集录似屈静根给谏正之。

黄道周。

黄道周《赠高仲兄丈文语轴》冷金笺行书143.2×53.8cm 崇祯十五年(1642)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赵歧有言,入海而探珠者,非不知山之高。

陟山而探玉者非不知海之深。

其志尚所托,则精神从之,晋人亦云,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故立志之劭,渊岳贡其精微,体就之安神明谢其璞琢也。

壬午五月十七日,似高仲兄丈正。

黄道周。

黄道周《答孙伯观疏林摧倦翮诗轴》纸本草书177.5×49cm 崇祯十五年(1642)释文:疏林摧倦翮,泥雨涩归雲。

道趁龙蛇屈,人随虎兕群。

开山惊谢客,奇兽访终军。

风鹤中原事,宁无岭外闻。

黄道周。

黄道周《鹏鸠岂有五言诗轴》行书 1642年释文:鹏鳩岂有常,各自喻适意。

当其控榆枋,亦具一天地。

羽生负文藻,澹然足真致。

不过侯鯖门,不改翟罗义。

举世事荐举,鸣蜩共鼓翅。

朝為草泽游,暮為廊庙器。

羽生独掉头,云非吾所事。

捉鼻*名花,牵船远摇曳。

掷赋闻宫商,还山得年肆。

同心一两人,戛咏数百字。

不乐為诗名,不着江湖气。

寄语老侯嬴,毋乃失高寄。

壬午五月廿日。

黄道周顿首。

黄道周《赠康流兄出大滌山诗轴》绫本197.4×50cm 崇祯十七年(1644)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蹔作兴朝寄,权将管乐推。

吾生馀掌蹠,斯道少旌旗。

凿户临天牖,褰裳避国池。

此行能几日,采葛念新诗。

甲申出大滌山羲兆、吉*、偕生湘芷、木上、于呈、梦文同送至湖上小作奉别康流兄并似正,腊月朔後二日黄道周顿首。

黄道周《草书自作五言诗轴》绫本草书138.5×48.9cm 南通博物苑藏释文:但保猿鹤欢,不畏蛟龙得。

黄道周《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圆融精严,高华奇古

黄道周《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圆融精严,高华奇古

黄道周《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圆融精严,高华奇古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

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

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后来被清兵俘虏并杀害。

黄道周书法,以魏晋为宗,峭历劲遒,行、草、真、求自成一家。

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

宋牵《漫堂书画跋》称“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夺超妙,深得二王神髓”。

韩天衡美术馆藏《黄道周自书诗十章》卷是黄道周精工之作,幅面不大而气势磅礴,线条秀逸而气格高古。

此卷虽未署具体年款,但落款中有“明诚堂”及“三月廿七日”等内容。

按史书所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屡遭贬谪的黄道周心如已灰之木,于是告老归乡,开坛讲学。

黄道周入仕前即号称“闽海才子”,数十年风雨沧桑后已名满寰中,一退隐四方求学者便纷至沓来,以至“门前之九江,为之千帆相竞”。

黄道周《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行草,纵30cm,横305cm。

作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距今整六个甲申,藏者既众,劫难亦夥,旧题皆失。

此卷法书圆融精严中毕显冷峭方刚之气,高华奇古而尽见濯古来新之格,是黄氏书作中的佳构。

黄道周《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欣赏
▼。

明代书画家抗清英雄黄道周

明代书画家抗清英雄黄道周

明代书画家抗清英雄黄道周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

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

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

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

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是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公三十世孙、兴化军城始祖北宋会元郑獬榜传胪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潭州知府黄丰十八世孙。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先代从莆田徙居铜海(今福建省东山县)再世矣。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3月9日),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今东山县铜陵镇,出生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即善文章;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20岁开始与灵通山结缘;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

仕宦隐退天启二年(1622年)三十八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科。

道周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

黄道周感激考官袁可立的赏识,为先师作《节寰袁公传》,记述其一生坎坷多艰的为官历程。

袁可立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言官,曾因直言进谏被万历皇帝罢官回籍二十六年,又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主战派将领,对黄道周一生影响很大,后来黄道周为钱龙锡辩冤和反对杨嗣昌议和直谏皇帝二事,都颇有先师袁可立之风。

崇祯兴大狱,株连甚众,原大学士钱龙锡亦牵连论死。

事发,举朝无敢出一言者。

唯黄道周激于义愤,“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冤。

疏中直指崇祯的过失:“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

崇祯帝大怒,“以诋毁曲庇”,着令回奏。

黄道周再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

他此次抗疏“几坐重典”,降三级调用。

历代名碑名帖推荐:黄道周

历代名碑名帖推荐:黄道周

历代名碑名帖推荐:黄道周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汉族,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

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

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

5岁的黄道周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几年后就善于写文章。

14岁的黄道周游学广东,获得“闽海才子”的赞誉。

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科,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

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

黄道周感激考官袁可立的赏识,为先师作《节寰袁公传》,记述其一生坎坷多艰的为官历程,“以写其胸中砰訇磊落之气”。

袁可立是明万历年间的言官,曾因直言进谏被万历皇帝先是降三级,再贬再谏,后被罢官回籍二十六年。

也是明末抗清主战派将领,对黄道周一生影响很大,后来黄道周为钱龙锡辩冤和反对杨嗣昌议和直谏皇帝,成为一代抗清名臣,颇有先师袁可立刚直之风。

▲去年梅老行草立轴释文:去年梅老雪花新,今岁梅开春近人。

不是去年寒冻卉,应无新筍动西隣。

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对袁崇焕案追究责任,原大学士钱龙锡被牵连,论定死罪。

事发,整个朝廷没有一个敢为钱龙锡辩护的。

只有黄道周出于义愤,半夜起草奏疏,送进宫内向皇帝申诉冤抑,为钱龙锡辩冤。

疏中直指崇祯的过失:现在圣上杀了多次阁臣,只是白白地损害了国家。

崇祯帝大怒,认为他是曲意庇护钱龙锡,着令回奏。

黄道周再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

他此次抗疏几次触犯了严法,降三级调用。

由于他据理争辩,钱龙锡方得不死。

尽管他不惧死极力为钱龙锡辩护,但也绝不因此就为袁崇焕进行任何开脱,他指出:袁崇焕只是杀了一个毛文龙,就想要换取五年按兵不动的僵持阶段,期此来坐收胜利,最后只是自己被磔死,让天下人耻笑。

▲自书诗卷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休。

从《松溪渔隐》谈黄道周的绘画艺术

从《松溪渔隐》谈黄道周的绘画艺术

从《松溪渔隐》谈黄道周的绘画艺术从《松溪渔隐》谈黄道周的绘画艺术福建师范大学刘若青尽管中国绘画著述里关于黄道周的记录稀少,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研究其绘画作品的兴趣。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明万历十三年,出生于漳浦县铜山(现东山县),自幼聪敏好学曾游学于闽广一带,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进士,南明福王、唐王之重臣,率兵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黄道周是晚明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儒学大师。

友人徐霞客给予黄道周书画极高的评价:“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乾隆帝则评价:“不愧一代完人。

”傅抱石编《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是深入整理中国美术史线索的重要作品,是尝试通过整个系统来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实践。

在这本书中“画院的再兴和派别的分歧”部分谈到董其昌的号召力时说,“所以邢侗李日华,王思任,李流芳,张维,陈继儒,吴振,徐弘泽,黄道周,倪元璐……未使不是他叫出来的”。

黄道周是个书画大师,他的画受到元四家和明四家的影响,主要是元代的倪瓒,再者是受到倪元璐浙派山水的影响。

倪元璐和黄道周是至交,同入翰林,同科进士,二人有着相同的爱好旨趣和政治抱负,都有精忠报国之举。

两人交友深厚,爱好皆趣相同,书风接近,画风未免相互影响。

黄道周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他博学多才,精通理学、易经、诗文、书画。

虽然黄道周的绘画作品总数不超过四十幅,在中国艺术史上,黄道周以书法名世,画为书掩,但是他是位出色的山水画家,黄道周喜欢遍游名山大川,笔下的山水极其磊落,尤爱画松。

这幅《松溪渔隐》作于明崇祯十年(1637),时黄道周53岁,在这之前黄道周宦海生涯几经浮沉,屡受挫折,这一年他再次回京复职,没想到一年之内连升四级,差点入阁。

但是他却选择了辞职,在这半年内辞职了六次,在他给亲友的信中写道:“长安交游尽绝,诸生亦不复往来,而狺狺日夕投戈”“无日不思回家”我们都能从书信中了解到黄道周想辞职的原因,他的内心十分孤独,并没有身处官场的快乐,在这背后,我们看到了黄道周的淡泊名利的精神。

黄道周书法的艺术特征

黄道周书法的艺术特征

黄道周书法的艺术特征明曾鲸黄道周像福建博物院藏黄道周(1585-1646),是明末书坛浪漫主义大潮中一位个性鲜明、风格突出的代表书家,而且,他与颜真卿一样,除了其动人心魄极富感召力的书法艺术本身以外,还以大节垂天的忠直之士的形象留名青史。

黄道周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但从小抱负远大,并多次出游访问贤人高士以求修身齐家安邦济世之学,同时也养成了孤傲执着的的性格。

天启二年(1622),终于与王铎、倪元璐同登进士,开始踏上仕途,但在朝期间,因秉性耿直犯颜敢谏而屡遭贬斥,甚至被逮入狱,以至“通籍二十载,历奉未三年”。

明亡后于婆源起兵抗清,兵败被俘,就义于南京。

临刑前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其视死如归,匹夫不可夺志的豪迈气概可谓动天地,泣鬼神。

黄漳浦集清道光十年刻本开本纵二六.九厘米横一六厘米左右双边上下黑口双鱼尾故宫博物院藏“学贯天人,行本忠孝”的黄道周是儒家思想的忠实崇奉者和身体力行者。

他对国家“慨然有济苍生之心”,对父母则力图“酬意万一”,可以说,行王道、正儒术是其一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认为作书不过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并声称“余素不喜此业,只谓钩戈余能”,但同时又觉得书法靠近虽为“小物”,却可通“大道”。

因此,在黄道周眼里,书法只是载道的工具,这便使得他在艺术中流露出与深广的政治伦理内容相关的人格情感。

他曾有言:如右军《乐毅论》、《周府君碑》、颜公《争位帖》尚有意义可寻,其余悠悠,岂可传播?”可见,他对王羲之、颜真卿的赞赏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可垂训”之意义。

而认为赵孟颊“身为宗藩,希禄元廷”,有失大节,故而加以贬斥③。

他对其他书家的评论也是基于这种儒家伦理纲常的立场。

诚然,“字如其人”主要是指“为人”的个性气质,与政治立场并无直接必然的联系,但黄道周却有资格作这样的评论,而且,这样的评论出自他之口,似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因为他以自身令人折服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为当时和后世留下了一个人品与书品完美结合的典范。

黄道周《诗翰册》高清赏析

黄道周《诗翰册》高清赏析

黄道周《诗翰册》高清赏析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元,号石斋,漳浦(今福建东山县)人。

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礼部尚书。

明亡遇难殉国,以忠孝节烈的情操,闻名于世。

诗文敏捷,书画奇古,真、行、草、隶自成一家。

黄道周因抗清失败被俘,大义凛然!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

明代黄道周《诗翰册》,尺寸:24.9x2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书于己卯年(1639),是黄氏五十四岁的小楷佳作。

此作行距疏朗,笔法全由钟繇变化而来,结体左右高低错落,斜中取正;用笔朴厚精敛,但作风严峻,最能代表他的本色。

【终】。

黄道周《行书手札》

黄道周《行书手札》

黄道周《行书手札》黄道周《行书手札》黄道周与张瑞图一样,立志颠覆传统审美趣味,革新晚明书坛软媚薄弱之风。

张扬个性,不拘成法。

其书遒劲雄畅,气力外拓,不像张瑞图那样将力与形都抱紧成一团,似乎随时都准备抵御着外力。

黄道周书风显然开朗宽博得多,就象他的为官处事一样,永远直面异端、直面人生。

【1】弟前欲至天柱匡阜,今觉沂流亦艰,似小日便觅民船归耳。

敞乡人大有趣,亦天生此辈将撑柱乾坤也。

王聚洲甚颇言佥,见时幸为谢之,人云不宜拜客,【2】便不拜客,可省酬对之烦耳。

舆图若裱者,何时可奉还,以散帙为便,报五本缴上,再有见示小册二副,奉上一笑。

弟道周顿首。

柳公权的行草,力道不输其楷书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是晚唐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钟繇、王羲之,后来遍习欧、虞、褚、颜,融会众长,自成一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继颜真卿后最为著名的楷书名家。

所创“柳体”风格强烈、法度严谨、道劲丰润、骨气洞达。

其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是初学楷书的较好范本。

《临王献之洛神赋》、《蒙诏帖》是柳公权为数不多的行草书代表作。

柳公权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是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书法也同其他艺术一样发展到又一个光辉灿烂的顶峰。

这一时期,无论楷书、行书、草书,都有划时代的创造。

柳公权的成功在于他顺应了书法史发展的必然,穷本知变,勇于创新。

他创造了迥异于前人的新体——“柳体”。

与柳公权同时期的颜真卿、张旭、怀素、李阳冰等大书法家,他们代表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的新成就。

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经济原因外,其中主要一点,是由于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思想的活跃,封建社会的物质文明。

开启了一个气势恢弘的“盛唐气象”。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如散文、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都达到崭新的成就,书法的新成就也就成了这时代的必然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书画大家黄道周行草《明诚堂自书诗十章卷》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

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

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

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

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

著作甚丰。

有《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等,后人辑成《黄漳浦先生全集》,现存诗两千余首,被俘后“见三光”的牢室中所作三百多首诗,出自忧愤,最为感人。

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

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

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

黄道周善楷、行、草诸体书,又工隶书。

他的楷书,如《孝经卷》、《张溥墓志铭》,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十分类似钟繇楷法。

不同处是,钟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

他的行草书,如《五言古诗轴》,大略类其楷书的体势,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
侧多姿,朴拙的风格同样接近钟繇。

他的隶书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点,不如楷书那样古拙清刚。

从黄道周书论中,反映出他对魏晋书法是比较倾心的,尤其对钟繇、索靖等具有古朴书风的书法更为欣赏,而对其当代书法,如董其昌的书法,则并非如此。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儒学大师、大书法家。

一生著作宏富。

学贯古今,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