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2013税法名词解释解答与论述

合集下载

税法名词解释大全

税法名词解释大全

税法名词解释大全税法名词解释大全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税法名词解释1.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物件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种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物件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于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税率。

2.起征点和免征额①税法规定对征税物件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

征税物件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②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物件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当课税物件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物件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物件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物件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3.从价税和从量税①从价税是以课税物件的价格或金额,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种。

②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

4.价内税和价外税①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价值或价格之内的税。

②价外税: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5.资源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课征的一种税。

6.土地增值税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物件,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8.车船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9.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自考2013税法名词解释解答与论述

自考2013税法名词解释解答与论述

税收: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的,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一种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非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

流转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从量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特定的计量单位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可以讲税负转移给他人,自己不直接承担税负的税种。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种。

税法的特征:1、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

2、税法是以确认税收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

3、税法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

4、税法是实体内容和征管程序相统一的法。

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

其中税收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家内部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其中的税收征收管理关系包括:税务管理关系、税款征收关系、税务检查关系、税务稽查关系。

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包括税法的规制功能和社会功能。

其中税法的规制功能包括:税法的规范功能(即三要素:评价、指引、预测)、税法的普遍约束功能和强制功能、税法的确认功能和保护功能;其中税法的社会功能包括:税法的阶级统治功能、税法的社会公共功能。

税法的作用:1、税法对纳税人的保护和对征税人的约束作用。

2、税法对税收职能实现的促进与保证作用。

(包括:税法对组织财政收入的保证作用、税法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税法对实现社会职能的促进作用、税法保证税收监督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职能的实现)3、税法对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维护作用。

自考税法温习资料

自考税法温习资料

简答一、简述税法的特点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税法是以确认税收的权利和义务为要紧内容的法;税法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税法是实体内容和征管程序相统一的法二、简述税法调整的范围税收分派关系。

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派关系;国家内部的中央政府与地址政府之间和地址政府之间的税收征收关系;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及涉外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派关系;税收征管关系。

包括税务治理关生活体会;税款征收关系、税务检查关系、税务稽察关系。

3、简述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是指税法内在固有的而且由税法本质决定的,能够对税收关系和税收行为发挥调整和爱惜作用的潜在能力。

税法的功能,能够分为规制功能和社会功能两类。

税法规制功能的大体内容包括税法的标准功能、约束功能、强制功能、确认功能和爱惜功能。

这些功能彼此配合、一起作用,组成税法规制的有机系统;税法的社会功能是税法本质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集中表现,包括税法的阶级统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4、简述税法的八大规那么性要素有哪些税法主体、课税客体、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址、税收优惠、法律责任。

五、如何明白得税率的设计是税收立法的中心环节?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课税客体数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

它是衡量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它反映国家征税的深度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是极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腕。

税率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表现了征税的深度。

由于税率的高低直接表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关系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是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经济利益分派的调剂手腕,因此正确设定税率,是税收中心环节。

六、如何明白得税收公平原那么?明白得税收公平原那么,需进一步了解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及其具体含义: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税收公平原那么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经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维持均衡。

税收公平原那么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前者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一样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

关于税法的名词解释

关于税法的名词解释

关于税法的名词解释税法是指规定和调整国家税收制度的法律法规。

税收是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税法可以对各个领域的经济主体进行合理的财政调控,从而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税法中的核心概念——税收。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和税法规定,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非自愿的财政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承担和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则是由经营者将税款转嫁给消费者,最终由消费者支付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税法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个人和单位,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不同的纳税人在税法中有不同的纳税义务和纳税方式,同时也享有不同的纳税减免和优惠政策。

在税法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税种和税务程序。

例如,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服务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种,适用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劳务的提供环节。

增值税的起征点、税率以及纳税期限等都在税法中有具体的规定。

另外,个人所得税是针对个人的各类经济收入征收的税种,包括工资薪金、稿酬、赠与等,涉及到居民的个人财富增长和分配问题。

除了税种之外,税法还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

纳税人有义务按照法定程序自行计算应纳税款、填写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税款。

同时,纳税人也享有合法的纳税减免和优惠政策。

例如,对于特定类型的企业或个人,税法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科研费用加计扣除等,以鼓励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

另外,税法还规定了税务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的管理和征收工作,纳税人应当配合税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提供相关的财务和税务报表。

税务机关有权根据需要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稽查,以查明纳税人的真实纳税情况和发现违法行为。

最后,税法不仅仅涉及到财政收入的征收和管理,还涉及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税法制度,可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同时,适时调整税法规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吸引投资和创业,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2013年注册会计师真题《税法》答案及解析

2013年注册会计师真题《税法》答案及解析

2013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税法》答案及解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24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国务院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都是税收行政法规。

选项AB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选项D属于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2、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该商店应缴纳的增值税=66950÷(1+3%)×3%+17098÷(1+3%)×2%=1950+332=2282(元)。

3、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优质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但不包括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等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

4、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选项A:应按照邮电通信业3%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选项C:应按照邮电通信业3%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选项D:属于邮电通信业的混合销售行为,一并按照邮电通信业3%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

5、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个人转让著作权免征营业税。

因此李某应就其所取得的收入缴纳营业税=10×5%=0.5(万元)。

6、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纳税人之间销售的卷烟不缴纳消费税。

甲企业应缴纳消费税=(150+50)×13000×5%=130000(元)。

7、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乙企业代收代缴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12+1+0.87)÷(1-5%)=14.6(万元)。

8、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如果进口货物的保险费无法确定或未实际发生,按照“货价加运费”两者总额的3‰计算保险费。

税法原理(名词+简答+论述)

税法原理(名词+简答+论述)

简答公共物品:或称公共商品,公共无公共财,由于公共经济部门提供的以满足人类欲望的财产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公共职业能而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强制地无常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活动或手段。

税收的一句:又称课税的一句,是指纳税人必须根据以激拿的税款的原因和国家可以据以征收税款的理由。

税收原则:是在税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指国家征税影视哥哥纳税人的税负于其承担能力向适应,并使纳税人指尖的负担报纸平衡。

受益原则: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受益的多少,判定其纳税的多少和赋税是否公平,受益多纳税多,反之。

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能力原则来判定其纳税额的多少和税负是否公平纳税人能力强纳税多,反之。

税法:是调整在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经济法的重要部门法,仔经济法的宏观调控法仲居于重要地位。

税法的外部关系:指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同与其密切相关其他部门法之间存在区别和联系实质课税原则:指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外观个形式确定是否予课税,而根据实际情况应注意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得是指判断是否符合要素。

税法的渊源:是指税法范围的存在表现形式,它包括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

税法的效力:指税对一定得范围的主体在一定得时空范围内适用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课税要素:或称课税要件,是国家征税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国家有效征税的必须条件。

比例税率:指同一征税对象,无论数额大小,均按照统一比例计算应纳税的税率。

累进税率:指谁征税对象数额由低到高累进,使用的税率也随之提高。

征税对象的归属:指吧具体的征税对象归属于某个主体,从而使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结合起来以确定其具体纳税义务。

国家税权的分配:指国家税权在相关国家之间的分割于配置。

税权的横向分配:指税权仔相同层次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割与配置。

税权的纵向分配:指税权仔不同层次同类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割与配置。

税收体制:指规定国家机关税权的分配一系列制度,包括税收的立法体制和税收征管体制。

2013年注册税务师真题《税收相关法律》答案和解析

2013年注册税务师真题《税收相关法律》答案和解析

2013年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真题《税收相关法律》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1)选项B:“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均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该选项中“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符合比例原则”正是上述内容的体现。

(2)选项ACD:这三个选项始终围绕“法定”二字展开,选项A表述的是程序法定,选项C表述的是权力法定,选项D表述的是权力和程序均法定,三个选项均拟体现“行政合法性原则”;但选项C中,有关“行政裁量权只能在紧急处置的情形下行使”的表述有误,应该是“行使行政应急权力应该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

2、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1)选项A是回避制度的要求;(2)选项B是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3)选项C是说明理由制度的要求;(4)选项D:教示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正式作出某种不利决定时,应当将有关法律救济权利事项明确地告知,教引行政相对人如何获得法律救济的一种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3、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选项ACD:属于行政强制执行。

4、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1)选项ACD:只有“法律、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可以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只有“法律”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其他任何机关、任何规范性文件都不得设定行政强制;(2)选项B: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的行政强制措施只能由“法律”设定。

5、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1)选项A: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2)选项B: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3)选项D: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但情况紧急的除外。

6、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1)选项A:对于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情况,行政机关“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自学考试“中国税制”名词解释(2)

自学考试“中国税制”名词解释(2)

自学考试“中国税制”名词解释(2)31.消转:是税负转嫁的一种方式,是指纳税人在无法将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向后转嫁给厂商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由于承担税负而造成的损失在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由于这种形式是纳税人本身把税负“消化”掉了,故被称为消转。

32.起征点: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数额全部征税。

33.免征额:是与减、免税相关的概念,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低需要,免除纳税人的一部分税收负担。

34.现代西方税收原则:亦即20世纪以来的税收原则,当代西方学者在前人提出的税收原则基础上,着重研究的是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问题,他们将过去的税收原则加以综合,提出了当代关于税收的最高三原则,即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不变原则。

35.现代西方税收的公平原则:是西方国家设计税收制度的最基本的准则,包罗横向公安然平静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凡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相同的人应缴纳数量不同的税收。

36.税负公平: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

必需考虑公平原则中的两点: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37.税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制定科学的税收原则,始终是设计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

38.分类征税制:是将各类所得,别离不同的来源,课以不同的所得税。

39.综合征税制:是对纳税人的各项各种来源所得的总额征税的一种制度。

40.“内在不变器”作用:内在不变机制,主要是税收随经济的增长、衰退而自动增减,从而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

41.“相机抉择”作用:又称“报酬不变器”作用,是指政府按照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办法,以消除经济波动,当经济不景气时减税促进投资,不变就业水平。

税法参考答案

税法参考答案

税法参考答案税法参考答案税法是一门关于税收制度和税收法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税法的学习和理解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税法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税法。

一、什么是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税收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的总称。

它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的征收和管理程序,以及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等内容。

税法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税法的分类根据税收的性质和对象的不同,税法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

直接税法是指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财产等直接征收的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法是指对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消费等环节征收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三、税法的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税收的公平和合理性。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便利原则和合法原则。

平等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分配要平等对待不同的纳税人;公正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分配要公正合理;便利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管理要方便纳税人;合法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管理要依法进行。

四、税法的实施税法的实施需要税务机关的参与和管理。

税务机关是国家负责税收征收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它负责征收税款、管理纳税人、查处违法行为等工作。

税务机关根据税法的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登记、核算、征收和管理,同时也负责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进行审核和监督。

五、税法的遵守和违法行为纳税人在遵守税法的同时,也需要了解税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处罚。

纳税人如果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地违反税法规定,将面临罚款、滞纳金、加计利息等处罚。

严重违法行为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六、税法的优化和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完善,税法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革。

税法的优化和改革旨在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些常见的改革措施包括减税降费、简化税收程序、优化税收结构等。

《税法学》名词解释

《税法学》名词解释

《税法学》名词解释
税法学名词解释
本文档将解释一些税法学中常用的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法学的相关概念。

1. 税法学
税法学是研究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税法的理论、制度、实践和相关法律规定等内容。

它涵盖了税法的基本原则、税种分类、税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纳税人
纳税人指的是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纳税人享有税法规定的权利和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

3. 税收
税收是国家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以金钱形式实施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持国家的运行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4. 税务机关
税务机关是依法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行政机关,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纳税人的税收行为,确保税收的合法征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 税种
税种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和征税方式划分的不同种类的税收。

常见的税种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6. 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请取得纳税人资格的过程,纳税人需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并进行登记注册,以便税务机关对其开展税收管理。

7.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对特定行业、地区或个人给予的减免、减税或延迟缴纳等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支持特定领域的发展。

以上是部分税法学中常用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对读者理解税法学的相关概念有所帮助。

税收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计算汇总

税收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计算汇总

一、名词解释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凭借社会赋予的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行为,是国家用来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这一分配范畴本身客观上固有的职责及其在其职能范围内发挥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税收职能主要体现在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方面。

税收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安排和改革影遵循的基本准则。

现代税收原则体现在公平、效率和稳定性原则三个方面。

税赋转嫁:指纳税人将其应纳税款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现象。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各项税收法令、条例、细则和征收管理办法等的总称,是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依据增值税:是为了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消费税:我国的消费税称为特别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应税收入和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是指对进出我国关境的商品和货物就其进口支付额和出口支付额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对我国境内开发和利用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就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转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建筑物和土地附着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土地增值税额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对我国企业就其实现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中国公民、外籍人员和有来自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就其实现的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对我国拥有和使用房产的单位和个人,就房产余值和出租房产的租金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税收管理体制:指在各级政府之间合理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税务登记证:纳税人就纳税事项到税务部门办理登记的一项制度。

税务行政复议: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与税务机关在纳税或违章处罚问题上产生矛盾是,向税务机关的上级部门申请复议,由税务部门的上级部门依法重新审核,与依法重新裁决活动的总称。

《税法》自考讲义

《税法》自考讲义

《税法》自考讲义第六章企业所得税法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述【简答】1、简述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表达税收的公平原那么。

〔2〕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那么。

〔3〕将纳税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4〕贯彻区域进展平稳、可连续进展的指导思想。

〔5〕鼓舞企业自主创新。

〔6〕通过专门的纳税调整,表达实质课税原那么。

第二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要紧内容【单项选择】1、企业所得税的一般税率一样采纳25%的比例税率。

2、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运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能够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补偿,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4、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承诺补偿的往常年度亏损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居民企业,其纳税地点为实际治理机构所在地。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案例分析】以下固定资产不得运算折旧扣除:〔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连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7〕其他不得运算折旧的固定资产。

【多项选择】1、企业所得税采取分月、分季预缴的方式。

2、企业应纳税额中收入总额的内容包括销售物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同意捐赠收入。

【名词说明】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实际治理机构在各国境内的企业。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治理而特有的、没有实物形状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特点税,但承诺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幸免国际重复征税。

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盈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

2013年7月自学考试税法试题

2013年7月自学考试税法试题

全国2013年7月自学考试税法试题课程代码:0023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是A.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B.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C.税收法律关系的客观方面D.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2.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时间是A.1992年1月1日B.1994年1月1日C.1995年1月1日D.2000年1月1日3.属于财产税法的税种法是A.增值税法B.营业税法C.房产税法D.消费税法4.在税法构成要素中,直接关系国家财政收入多少和纳税人负担轻重的要素是A.征税客体B.税率C.纳税期限D.纳税环节5.非固定业户纳税人申报缴纳增值税的纳税地点是A.纳税人住所地B.销售地的主管税务机关C.纳税人机构所在地D.市级税务主管机关确定6.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规定,属于增值税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事项是A.某电器卖场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B.某高档酒店设有客房、餐厅,同时附设商场销售货物C.某购物中心销售时装、化妆品,同时附设快餐厅提供餐饮服务D.某建筑公司承建了某项工程并为该项工程提供建筑材料7.不.属于..流转税体系的税种是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印花税8.我国现行应税消费品中,采用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方法征收消费税的商品是A.卷烟B.黄酒C.金银首饰D.汽车9.邮政部门销售集邮邮票A.按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B.按邮电通讯劳务征收营业税C.按兼营行为征收增值税D.按混合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10.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规定,应征收营业税的费用是A.公安机关按规定收取的护照工本费B.法院按规定收取的诉讼费C.家政公司收取的服务费D.工会按规定收取的工会会员费11.纳税人承包的工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纳税地点为A.纳税人居住地B.承包合同签订地C.纳税人机构所在地D.工程所在地12.我国报复性关税实施的决定权在A.国务院B.海关总署C.财政部D.关税税则委员会13.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实施的时间是A.2007年1月1目B.2007年10月1目C.2008年1月1目D.2008年10月1目1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的税前扣除项目中实行限额扣除的是A.依法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B.依法缴纳的失业保险费C.支付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D.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1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的税率是A.25%B.20%C.15%D.10%16.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方式是A.固定资产加速折旧B.抵扣应纳税所得额C.降低税率D.税额抵免17.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属于非居民纳税人的是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时间满一个纳税年度C.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但连续十年未居住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但目前未居住18.杨老师(已退休)2010年12月取得的收入中,属于免税事项的是A.退休金3000元B.出版专著,获得稿酬5000元C.从事技术咨询,获得咨询费850元D.购买家具,参加抽奖获得价值1000元的奖品19.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可以实行加成征收的所得是A.工资薪金所得B.财产租赁所得C.劳务报酬所得D.股息所得20.某进出口公司进口一批稀有金属,该稀有金属在进口环节除了缴纳关税外,还需缴纳A.资源税B.增值税C.消费税D.城市维护建设税21.根据税法规定,下列土地需要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是A.商场办公楼用地B.国家机关自用的土地C.寺庙自用的土地D.直接用于农业的生产用地22.某日用化妆品公司,在甲城市注册,在乙城市建造厂房生产产品,在丙城市设立销售处,其土地增值税的纳税地点为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由税务机关指定纳税城市23.在1993年至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为了规范土地、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我国新开征了A.城镇土地使用税B.耕地占用税C.土地增值税D.土地使用税24.根据现行立法规定,房产税收入归A.中央政府所有B.地方政府所有C.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50%D.中央政府占70%,地方政府占30%25.依法应当征收房产税的房屋是A.医院的住院大楼B.个人自用的单身公寓C.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D.工厂厂房26.在我国,依法需要缴纳契税的行为是A.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的B.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C.军事单位承受土地用于军事设施的D.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行为的27.关于海关代征增值税的归属问题,正确的说法是A.归中央政府所有B.归地方政府所有C.中央和地方政府各分享50%D.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征税,收入归各自所有28.依法应当缴纳车船税的是A.公共汽车B.拖拉机C.捕捞、养殖渔船D.军队专用车辆29.依法应当缴纳印花税的凭证是A.向学校捐赠所立的书据B.无息贷款合同C.购房合同D.农业保险合同30.连续从事税收业务工作一定年限以上者,其税务代理人资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税局考核认定,该年限为A.5年B.10年C.15年D.18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税收法律关系终止的原因有A.纳税人完全履行纳税义务B.纳税义务因超过法定期限而消灭C.纳税人具备法定免税条件D.纳税人消失E.有关税法的废止32.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规定,适用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货物有A.自来水B.珍珠奶茶C.天然原油D.音像制品E.煤炭33.属于纳税人权利的是A.税收知情权B.申请退税权C.请求回避权D.接受检查权E.请求国家赔偿权34.根据划分级距的标准和累进方式不同,累进税率可以分为A.全额累进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比例超倍累进税率E.定额超倍累进税率35.我国税务登记的类型,一般分为A.设立登记B.变更登记C.停业、复业登记D.注销登记E.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税法主体37.自主关税38.特别纳税调整39.发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40.简述税收法定原则的内容。

自学考试《税收法律》历年真题和答案

自学考试《税收法律》历年真题和答案

自学考试《税收法律》历年真题和答案自学考试《税收法律》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和答案,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考试。

以下是一些历年真题和答案的总结和推荐。

真题总结自学考试《税收法律》的真题主要涵盖了税收法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历年真题的总结:1. 问题一:解释税收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答案概述:税收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合法原则、效率原则和简化原则。

税收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2. 问题二:列举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起征点。

答案概述: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根据收入水平分为不同档次,一般包括3%、10%、20%和25%等税率。

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最低收入限额。

3. 问题三:分析增值税的基本特点和征收方式。

答案概述: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或服务增值额计税的税种。

其基本特点包括价外税、多级抵扣和以流转税的方式征收。

推荐答题方法自学考试《税收法律》的答题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关键点。

2. 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有条理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组织答案:按照问题的逻辑结构,清晰地组织答案的内容和结构。

4. 提供法条支持: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法条和法规作为支持和证明。

5. 注意实际案例:在答题时,可以引用实际案例来加强论证和说明观点。

总结通过自学考试《税收法律》历年真题和答案的研究和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要求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在答题时,注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组织答案的方法是关键。

希望以上总结和推荐对考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税法名词解释及简答

税法名词解释及简答

纳税义务人:又叫纳税主体,是谁发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1。

代扣代缴义务人: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甲酸货款,收取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他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只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2.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

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3。

税目:是在税法中対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应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的界定.4.比例税率:即对统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

5。

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对象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使用税率越高.6。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登记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7.定额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

8.免征额:是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规定免予计税的数额,达不到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不征税。

9.起征点:又称“起税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计税的界限。

达到或超过的就起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不征税.10。

一般纳税人:这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11.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之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12。

混合销售行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即涉及货物又设计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1、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收入。

2、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

3、税负归宿税负归宿亦称“税收归宿”、“赋税归宿”、“课税归宿”。

它是税收负担的最后归着点。

4、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5、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6、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7、起征点起税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

8、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9、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10、销项税额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货物和应交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11、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承担的增值税税额12、消费税消费税(消费行为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自考税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考税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考税法考试重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税法的定义及分类税法是国家制定并实施的与税收有关的法律,用于规范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根据税收的性质和对象的不同,税法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1.2 税法的主要原则•合法性原则:税法必须依法设立,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收税收,纳税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公平原则:税法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行平等、公正的税收政策,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简洁原则:税法要求简明扼要,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理解和执行。

•税收安全原则:税法应当保护纳税人合法的财产权益,防止滥用税收权力。

二、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种2.1 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收平等原则:纳税人应当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平等地承担税收。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应当既符合公共利益,也符合个人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

•税收依法原则:税收征收必须依据法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2.2 常见税种的特点和应税对象•增值税:适用于货物销售、服务提供等经济活动,征税方式为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征收。

•企业所得税:适用于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利润,征税方式为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对纳税所得额征收。

•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个人的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征税方式根据所得的不同有不同的税率和征收方式。

三、税法实务3.1 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纳税人有义务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并提供真实、准确的税收信息。

纳税人也享有依法申报、自主选择征期、享受税收优惠等权利。

3.2 纳税检查和税务争议解决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税务情况进行检查,纳税人应当配合并提供必要的税务文件和资料。

如对税务处理结果有异议,纳税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解决税务争议。

3.3 税收征收与管理税务机关负责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包括开展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收管理等工作。

税务机关应当依法采取税收稽查、税收征管等措施,确保税收的合法征收和有效管理。

四、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4.1 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法律法规包括宪法、税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的,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一种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非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

流转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从量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特定的计量单位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可以讲税负转移给他人,自己不直接承担税负的税种。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种。

税法的特征:1、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

2、税法是以确认税收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

3、税法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

4、税法是实体内容和征管程序相统一的法。

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

其中税收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家内部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其中的税收征收管理关系包括:税务管理关系、税款征收关系、税务检查关系、税务稽查关系。

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包括税法的规制功能和社会功能。

其中税法的规制功能包括:税法的规范功能(即三要素:评价、指引、预测)、税法的普遍约束功能和强制功能、税法的确认功能和保护功能;其中税法的社会功能包括:税法的阶级统治功能、税法的社会公共功能。

税法的作用:1、税法对纳税人的保护和对征税人的约束作用。

2、税法对税收职能实现的促进与保证作用。

(包括:税法对组织财政收入的保证作用、税法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税法对实现社会职能的促进作用、税法保证税收监督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职能的实现)3、税法对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维护作用。

4、税法对税务违法行为的制裁作用。

税法要素:又称税法构成要素或课税要素,一般是指各种单行税种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总称。

税法规则性要素:税法主体、课税客体、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

纳税主体: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连带纳税人:是指同一纳税义务,数人同负清偿或担保责任,或数人因共有而负有同一纳税义务,或经合并而负有同一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征税客体:又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对象,是指税法确定的产生纳税义务的标的或依据。

税目:就是税法规定的征收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的具体根据。

它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亦即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课税客体数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

它是衡量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反映国家征税的深度。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客体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客体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是根据课税客体数额的不同级距规定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纳税人的课税客体数额按照不同的等级税率计税。

超率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客体的一定数额作为一个计税基数,以这个基数为一倍,按不同超倍数额采用不同的累进税率计征。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课税客体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水中或某一税种的某些税目。

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又称纳税时间,是指纳税义务确定后,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纳税地点: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的具体场所,它说明纳税人应向哪里的征税机关申报纳税以及哪里的征税机关有权实施管辖的问题。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为了体现鼓励和扶持政策,在税收方面采取的激励和照顾措施。

税法的原则:1、税收的法定原则。

(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程序合法原则)2、税收的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3、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原则的协调)如何理解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应当从征纳双方两个角度同时规定,即应明确规定征税必须依照法律规定。

2、应当规定单位的纳税义务。

应当做到课税要素的法定、课税要素的明确、程序的合法。

税收公平原则的具体含义:1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2)税收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层含义。

(3)所谓“横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负担相同数额(或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同等情况同等税负。

(4)所谓“纵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不同情况不同税负。

税法的解释: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理解和说明。

税法解释原则:实质课税原则和有利于纳税人原则如何理解税法解释的实质课税原则:实质课税原则又称实质课税法、实质课税主义、经济观察法,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质课税原则是在经济生活多样化,交易手段复杂化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征收而提出的一项税法解释原则。

实质课税原则即指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其外观和形式确定是否应予课税,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尤其应当注意根据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要素,以求公平、合理和有效地进行课税。

以增加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特别纳税调整的透明度,形成社会监督,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减少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的发生可能。

如何理解税法的解释应采取“有利于纳税人”原则:若国家主义盛行的话,“有利于国库”原则势必成为税法解释的价值取向。

而随着纳税人权利的勃兴和私有财产保护的盛行,税法解释的原则逐渐转向“有利于纳税人”原则的价值取向,这是国际社会税法解释的发展趋势。

加之在行政解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会处于垄断的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更应该注重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因此税法解释采取“有利于纳税人”原则,符合现代税法保护纳税人权利的根本价值取向。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1、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是基于税法事实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3、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税权的税收机关。

4、税收法律中的财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向国家转移的无偿性。

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变更的原因:1、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

2、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

3、税收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4、税法的修订或调整。

5、不可抗力。

税收法律关系终止的原因:1、纳税人完全履行纳税义务。

2、纳税义务超过法定期限而消灭。

3、纳税义务人具备免税的条件。

4、有关税法的废止。

5、纳税人消失。

税权:也称课税权、征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管理税收事务的权利的总称。

税权的特征:专属性、法定性、优益性、公示性、不可处分性。

税权的基本权能:开征权、停征权、减税权、免税权、退税权、加征权、税收检查权、税收调整权。

税收管理体制:作为一项基本的税收法律制度,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

它的核心内容是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权权限。

纳税人权利: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够做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其要求征税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有哪些权利:税收知情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免权、申请退税权、陈述申辩权、请求回避权、选择纳税申报方式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拒绝检查权、委托税务代理权、取得代扣代收手续费权、索取完税凭证权、索取收据清单权、税收救济权、请求国家赔偿权、控告检举举报权。

分税制: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特点:1、避免重复征税,具有税中性。

2、税源广阔,具有普遍性。

3、增值税具有较强的经济适应性。

4、增值税的计算采用购进扣税法,凭进货发票注明税额抵扣税款,并在出口环节实行零税率征收。

增值税的作用:1、税收具有中性,不会干扰资源配置。

2、有利于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3、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

4、具有相互勾稽机制,有利于防止偷漏税现象的发生。

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外购物质资料价值以及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税款的一种增值税。

增值税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增值税纳税人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 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3.财务制度健全的,为一般纳税人;反之,则为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下列纳税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 1.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以下简称小规模企业)。

2.个人(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

3.非企业性单位。

4.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消费税特征:1、课征范围具有选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