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隐患、成因及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面临的债务偿还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对地方政府的财务健康和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速如果过快,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影响到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信心,进而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从而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25万亿元,占全国GDP 比重超过了40%。
这一巨额债务规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出逐渐加剧的趋势。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不合理,还债压力增大,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现了偿债困难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有效化解,就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风险也在逐步显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偿还压力,采取了以债还债的方式,形成了债务链,将风险进一步扩大。
这种做法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政治风险同步上升,给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既复杂又严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分析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转移支付,但是在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存在问题,税收收入有限,转移支付不稳定。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成为当前监管部门和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而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债务风险隐患积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着地方债务规模急剧增长,各类隐性债务、隐性担保问题逐渐凸显,地方政府债务可能导致金融体系风险传导,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失控风险,促进地方政府融资结构的优化和债务风险的有效管控,相关研究和对策探讨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地方政府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
1.2 问题提出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逐渐凸显,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挑战。
地方债务规模巨大、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暴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扩大,成为当前我国财政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
地方政府难以按时偿还债务、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如何有效化解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保障地方政府债务的健康发展?这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需要全面分析地方债失控风险的成因,探讨解决对策,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预警体系,以确保地方政府债务的良性发展,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地方债失控风险分析地方债失控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借债规模过大、负担过重,无法有效偿还债务,造成经济和社会发展受阻的风险。
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庞大,债务结构不合理,还债能力相对较弱,存在一定的失控风险。
地方债务规模持续增长,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举债过度、用债不当的情况。
这导致地方债务负担过重,债务风险不断积累。
地方债务结构不合理,存在较高比例的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非标融资平台债务,缺乏有效规范和监管。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然而,过度的债务融资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从而带来诸多风险。
本文将就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的存在1. 债务规模暴增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飞速增长。
2019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243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了10.8%。
2019年还出现了大量地方政府举债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高达3.75万亿元。
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规模很容易引起国家财政稳定的担忧。
2. 债务结构单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举债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这导致了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剧。
3. 风险转移为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及其他渠道来隐性融资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债务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还通过PPP项目等形式转移债务风险,导致风险难以评估和控制。
1.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较为分散,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容易失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制定财政包容性政策、强化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政府融资行为合法化、合规化、合理化。
2. 加强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能够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PPP等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行业投资,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财力活力,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应当根据地方政府财力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
结语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稳定的顶级风险之一。
为了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政府需要坚决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等手段,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国家财政。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研究及应对策略推荐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研究及应对策略推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资日益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债务的方式融资。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不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增长,风险也不断增加。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 土地出让金下降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获得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
始于 2016 年8 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房价的不断下跌已经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土地出让金的下降。
土地出让金的减少减少了地方政府获得收入的渠道,导致地方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去负担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投资,这也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政策刺激过度为了落实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地方政府往往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刺激经济。
政策刺激虽然能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也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过去的几年中,地方政府过度的推出各种刺激政策,导致谁地政府负担过重,而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并不显著,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大幅增长。
3. 债务融资透支能力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债务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财政收支压力。
但是如果债务融资超过了政府承受能力,会形成一定的债务危机。
近年来,地方政府未能对债务融资进行有效控制,导致了债务规模大幅增加,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
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不仅对地方政府自身产生了极大的风险,也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具体表现如下:1. 影响国家的信用等级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违约事件频频发生,国家的信用等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投资者由于担心国家不偿还债务,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的投资,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2. 增加普通民众负担地方政府债务的危机不仅会影响国家的信用等级,也会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态。
增加的债务数额会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导致民众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增加。
有序化解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保障国家财政安全,有序化解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债务风险现状,探讨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与措施,以期为我国债务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二、我国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余额逐年攀升。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给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压力。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导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低效领域,债务风险隐患较多。
3.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不足。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刚性增加,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三、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与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短期债务规模,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投向,引导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2.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职责,强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提高债务透明度,防范道德风险。
(1)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刚性。
(2)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4. 创新债务化解方式(1)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2)与金融机构协商债务展期置换,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3)设立化债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债务化解。
5. 加强区域协调与监管(1)建立区域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区域协调,防范区域债务风险扩散。
(2)完善债务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范违法违规举债。
6.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隐患
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隐患、成因及化解对策描述: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并呈现不断扩的趋势,不但偿债压力大、债务结构不合理,而且债务隐性化趋势明显、管理混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我国地方债务的累积及其风险的扩,将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摘要: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并呈现不断扩的趋势,不但偿债压力大、债务结构不合理,而且债务隐性化趋势明显、管理混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我国地方债务的累积及其风险的扩,将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使经济保持较高的通胀率,引发高房价问题,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革,并恶化政府和金融体系的信用。
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是多元的,包括财政体制、预算软约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政绩考核机制等。
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短期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引进民间资本和出售地方国有资产方式快速筹集偿债资金以尽快偿债;在长期则必须进行实质性改革,如构建市场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分税体制、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管理约束、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
一、引言“地方债务危机”这一话题近期持续升温,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学术界对我国地方债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地方债务的概念。
目前存在着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性债务两个定义(全厚等,2011;远,2011)。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直接举借的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仅指地方政府直接举借的债务,还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公用事业单位、经费补助单位举借的部分债务。
二是关于地方债务的成因。
文生等(2011)、贾康(2011)认为我国地方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文君(2011)认为我国地方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干部考核机制不科学、指标不合理,林毅夫等(2004)、时红秀(2010)认为地方债务是由预算软约束导致的。
三是关于地方债务的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探析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债务规模过大、隐性债务较多、债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给地方政府和整个经济系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隐患。
本文指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1. 忽视风险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中存在风险成本忽视问题,他们只关注债务资金的规模和利率,忽略了债务风险及其成本。
这种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进而增加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2. 政绩考核压力。
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会通过大规模举债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
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债务规模的过大,增加债务风险。
3. 政府管理不善。
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上存在不善问题,例如在债务资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使用制度,财政收支不平衡等,这些问题都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过多。
地方政府在融资时,由于受到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会采取一些隐性融资手段,而这些隐性债务并未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监管体系,极大地增加了债务风险。
5. 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债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过多的短期债务可能会导致偿还压力过大,长期债务过多也会增加利息支出的负担。
以上便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而下面我们将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务融资审批、使用、监管、还本付息等一系列流程,确保债务融资使用合规、透明。
2. 加强风险意识。
地方政府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对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对冲措施,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3. 优化债务结构。
地方政府需要合理安排债务结构,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适量的长短期债务搭配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减少债务风险。
4. 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及时、透明地对外公布债务情况,让社会各界监督,降低债务风险。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地方债务问题成为了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地方债务的规模庞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本文将就地方债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对于当前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一些借鉴。
一、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1.财政体制不合理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占据了太多的财政资源和权力,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
而地方政府面临着消化各种财政支出的艰巨任务,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短缺,不得不通过举债来融资。
2.地方政府竞争压力大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中,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项目,地方政府之间往往会通过扩大债务规模来提高自己的财政实力,这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3.地方政府政绩压力在政绩考核中,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各种项目和政策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表现,而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融资,以达到政绩目标。
以上几点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成因,这些成因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二、地方债务问题的表现1.债务规模庞大自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由上级政府审批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6.47万亿元。
而从债务的结构来看,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包括了各种隐性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土地储备债务等。
2.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规模较小,但隐性债务占比高,这给地方政府的未来财政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融资结构主要以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为主,融资成本高,而且不透明度较高,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成本的提高以及风险的不断积累。
政府怎么化解债务风险的(3篇)
第1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的成因、化解策略以及实践分析三个方面,探讨政府如何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一、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政策导向: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这些政策也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积累。
3. 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责任,但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收入却相对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 投融资模式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在投融资过程中,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增加了债务风险。
二、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通过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偿债压力。
同时,优化债务种类,降低融资成本。
2. 强化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止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3.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 优化投融资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地方政府债务依赖。
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发展实体经济: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降低债务风险。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债务风险管理水平。
三、实践分析1. 优化债务结构: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为降低债务风险,各地政府纷纷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
例如,浙江省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置换短期债务等方式,降低了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化解债务风险形势(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交织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已成为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当前债务风险形势、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化解债务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当前债务风险形势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30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了近10倍。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成为当前债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方面,短期债务占比过高,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短期债务融资,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基础设施等领域,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
3. 债务风险区域分化我国债务风险区域分化现象明显。
经济发达地区债务规模较大,但债务风险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债务规模较小,但债务风险较高。
此外,部分地区城投公司债务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二、化解债务风险面临的挑战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为化解债务风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金融风险交织金融风险与债务风险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
部分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债务过度依赖,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3. 政策调整难度大化解债务风险需要政策调整,但政策调整面临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调整政策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部分政策调整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三、应对策略1. 加强债务管理(1)优化债务结构。
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增加长期债务比重,提高债务期限匹配度。
(2)规范债务融资行为。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确保债务资金投向合理。
(3)加强债务风险监测。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债务规模过大、风险隐患较多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规范和稳定地方政府债市场,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债务规模过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迅猛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接近25万亿元,如此规模庞大的债务无疑给地方政府财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债务规模过大将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性构成威胁。
大规模债务的短期利息支出和长期偿还压力将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不断升高,增加财政赤字,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甚至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
债务规模扩大也会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和民生支出产生不利影响。
大量财政资金被用来偿还利息和债务,减少了可支配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 风险隐患较多在地方政府债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如债务违规融资、债务隐性增长等。
这些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对整个债市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债务违规融资是地方政府债市面临的一大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债务限额等监管政策,采取变相方式进行债务融资,如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控股公司等,借此规避监管政策,增加了债务风险。
债务隐性增长也是地方政府债市的风险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统计报表上可能存在着数据造假、隐瞒等行为,导致实际债务规模超出官方统计数据,增加了债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健全的债务监管机制针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和约束。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排查违规债务和隐性债务,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监管政策,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制和规范,防止因垒高息还高导致新债务增加的无限循环。
化解债务风险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化解债务风险的思路。
二、债务风险现状及成因1. 债务风险现状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规模过大: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债务率已超过警戒线。
(2)债务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偿债压力较大。
(3)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投向不明确,存在挪用、闲置等问题。
2. 债务风险成因(1)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需求。
(2)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金融监管政策宽松:过去一段时间,金融监管政策相对宽松,部分金融机构为追求利益,放松了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
三、化解债务风险的思路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合理控制短期债务规模,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偿债压力。
(2)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 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项目论证:严格项目审批程序,确保债务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2)强化项目监管: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资金使用规范。
3.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加强债务风险监测。
(2)提高债务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债务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
4. 强化金融监管(1)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业务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违规放贷。
(2)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5.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近年来,地方债务问题一直备受瞩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和隐患。
为了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应加强研究,以期得出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地方债务的形成原因地方债务一般是通过政府债券等方式融资的,以便于解决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不足问题。
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建设,二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需要有大的成绩以促进干部的升迁、政绩的提高等。
二、地方债务管理的现状目前地方债务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上升,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风险点。
其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府进项过低、土地财政主要是靠出让土地产生收益、债务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成本等方面。
三、地方债务管理的对策及措施为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必须采取合理的对策措施,这里面包括以下几种:1. 规范债务发行方式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债券、项目贷款、融资租赁等。
由于政府债券是最常用的发行方式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政府债券市场的管理与监督,通过加强税收的整治,完善税收体系等措施,有序规范发行债务。
2. 加强债务成本控制政府发行债务的利率是影响债务成本的关键因素,所以应该加强对债务利率的调控。
同时,建立起市场化债务融资的机制,培育出一批具有专业化风险管理能力的机构,减少债务风险。
3. 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债务信息的披露,为市场提供必要的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能合理引导市场行为。
4. 加强债务风险管控政府应该制定详细的债务风险管控预案,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防范和应急自救机制等手段,做到合理控制债务风险和防范财政风险,杜绝财政危机的发生。
四、结语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坚持放管结合,通过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及国家工作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面临的制度保障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地方债务管理水平,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大量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由于一些原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不断攀升,债务风险也在逐渐积累。
理性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和化解对策,对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融资需求迅速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由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有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
2.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财政主要依赖土地出让和转让收入,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相当高。
由于土地市场波动较大、政策调整频繁,一旦土地市场出现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3. 基建项目盲目投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发展步伐,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导致项目过多、投资规模过大,同时很多项目也存在盲目扩张、缺乏市场需求等问题,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资金空转。
4. 财政体制改革不彻底过去的财政体制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自主能力,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变相隐性债务方式来规避政策限制,也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对策分析1.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为了使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更加规范和透明,应当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明确债券用途,规范债券发行程序,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债券的使用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需求。
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增速,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隐患,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 推动土地财政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财政改革,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增加地方政府自有资金和财政收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飙升,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成因1. 受限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限,地方政府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只能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2. 土地财政局限。
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但土地市场波动较大,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不稳定。
3. 政绩观念导致的举债经营。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风险。
4. 审计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另一个成因是审计监管不力,许多地方政府借债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约束。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
一旦债务违约,将引发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不稳定。
2.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大量的债务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导致了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影响国家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影响国家整体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国家财政产生严重冲击。
为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1. 加强财政管理。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使用范围合理。
2. 完善审计监管。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有效监督和约束债务融资行为。
3.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4.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提前发现存在的债务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5. 提高政府债券市场化水平。
调研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调研,分析债务产生的原因,探讨化解债务的思路和措施。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原因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70万亿元。
其中,政府债券余额约为50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约为20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2. 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为弥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导致债务规模增长。
(4)地方政府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和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逐步降低债务率。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配置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压力。
(3)加强政府债券管理。
提高政府债券发行市场化程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2. 加大债务风险防范(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2)加强债务监管。
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3)提高债务透明度。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债务风险的认知。
3. 创新债务化解方式(1)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压力。
(2)推进债务重组。
对部分高风险债务进行重组,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关于债务风险化解(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保障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债务风险的定义、原因、危害及化解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提供有益借鉴。
一、债务风险的定义与原因1. 债务风险的定义债务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本息,导致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本息,进而引发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2. 债务风险的原因(1)经济增长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在保障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加大,导致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2)融资渠道单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方式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3)财政收支矛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存在较大缺口,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4)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观偏差:部分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短期政绩,过度依赖债务投资,导致债务风险加剧。
二、债务风险的危害1. 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能引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2. 社会风险:债务风险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进而影响民生保障,引发社会不稳定。
3. 经济风险:债务风险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投资放缓,影响经济增长,甚至引发经济衰退。
三、债务风险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合理配置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2)优化债务品种结构: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增加债券融资比例,提高融资渠道多元化。
2.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1)提高财政收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拓宽税源,提高财政收入。
(2)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3. 优化债务资金使用(1)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项目论证,确保债务资金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的项目。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问题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现阶段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加剧,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下降、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等。
及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稳健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借债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的债务风险也日益凸显,给地方政府运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债务风险的不断暴露,使得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了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维护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化解对策及可行性分析,旨在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分析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比例限制,形成了一定的债务压力。
2.债务结构亟待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债务结构过于单一,依赖于部分集中的债务品种,风险集中度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隐患、成因及对策研究作者:刘子园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年第14期[摘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隐性化严重。
地方债务风险会引发私人投资挤出效应、高房价以及财政体系风险等问题,而引发地方债务风险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财政赤字、财政分权、金融分权、预算软约束、转移支付、晋升激励与任期制度等。
文章分析了地方债务风险的隐患与成因,并提出化解旧债、规范管理新债、健全监管与披露制度和深化财税改革等对策。
[关键词]地方债务;债务风险;债务监管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4.073[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20; ;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增长。
1978-1994年,中国接轨世界经济初期,地方债务规模增长缓慢。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显现。
1998-2004年,我国连续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了地方债务扩张。
2004年后,财政政策转变,但没能阻止地方债务持续膨胀的趋势。
2008年,中央颁布刺激性财政政策后,各级政府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
大规模的公共债务会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和金融稳定性,更制约经济的长期增长。
因此,探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动力机制与影响因素是政府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1; ; ;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及隐患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担保法》和《预算法》,一定程度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和发行债券行为,但由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存在缺陷,地方政府为维持财政支出资金而大规模举债,带来的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债务规模大,局部地区违约风险高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远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如图1所示。
2019年,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达38.3%。
虽然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然而考虑到近年来地方隐性债务持续增长,地方债务风险仍需谨慎对待。
2018年,经济不发达地区如青海、贵州、海南等省负债率高,6个省的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突破国际警戒线100%,局部地区违约风险高。
1.2; ;隐性债务规模大、不透明隐性债务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操作或变相举债产生,表现为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是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隐性债务并没有记载和公开。
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条磋商报告估计我国2018年底地方隐性债务达到30.9万亿元,超过地方显性债务。
1.3; ;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引发高房价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需要缩减因事权财权不对称引起的财政缺口,依赖土地抵押的银行贷款,并推动房价上涨。
过分依赖土地导致地方政府还债能力波动明显。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当经济不景气时,受房市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增加。
1.4; ;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公债主要来源于私人部门用于储蓄的资金。
由于发行公债导致利率上升,私人投资被挤出,基础私人投资将引发资源配置扭曲等,制约经济长期发展。
1.5; ;债务可持续性及债务传导机制2014年8月前,《预算法》限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能力,且中国地方政府无法通过申请破产终止债权债务关系。
在我国制度背景下,一旦地方政府债务出现实质性违约,地方债务风险会转变为中央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债务传导机制蔓延到全国财政体系。
2; ; ;我国地方债务的成因2.1; ;财政赤字Mikesell在分析政府预算及税收制度时认为,政府为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同时削减或控制税收,会通过公共债务弥补财政赤字。
庞保庆、陈硕认为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公共债务弥补由于事权财权不匹配引起的财政赤字,且财政缺口每增加1%,债务规模将增加0.2%。
但黄春元、毛捷则得出相反结论,这说明财政缺口并不是解释地方债务的唯一因素。
2.2; ;财政分权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当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等时,财政收入将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De Mello发现当地方政府收入与公共支出责任不对等,地方政府被迫通过举债填补缺口。
Pradhan在研究地方政府融资时得到类似结论。
国内学者安春明认为,分税制改革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是地方债务问题的根源。
龚强等研究认为政府预算内收入不足会导致地方政府举债。
2.3; ;金融隱性分权陈宝东、邓晓兰的研究认为,地方政府通过搭建地方融资平台并结合土地财政,以获取财政支出资金来源。
金融隐性分权对地方债务的助长作用表现为地方融资平台个数及债务余额迅速增长。
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利用土地作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主导成立城投公司、开发投资公司等平台,债务由地方政府担保,进而引发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2.4; ;预算软约束预算软约束包含显性救助(指中央以一次性支付的方式大规模救助地方政府)和隐性救助(指中央政府连续进行价格补贴、预算外收入、为转移支付的讨价还价、信贷、减免税收等)。
Wildasin指出,预算软约束显著与地方债务增长相关;时红秀认为预算软约束是地方债务的成因。
2.5; ;转移支付现阶段,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方面存在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容易引起地方政府道德风险,而政府道德风险会导致债务规模扩大。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央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人均专项转移支付地方发行的城投债人均增加0.312元。
2.6; ;晋升激励与任期制度一方面,晋升激励使地方官员容易产生以举债筹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可能导致债务问题恶化;另一方面,地方官员有时因为不必考虑任期内所借债务的偿还压力,会产生过度举债的倾向。
2.7; ;其他因素债务水平还会受债务数据公开及管理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城市基础建设支出、城镇化进程和城市行政地位等因素影响。
3; ; ;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3.1; ;化解旧债一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确定地方债务统计口径,通过联合审计摸清地方政府债务存量,尤其是地方隐性债务规模。
二是划分地方债务风险等级,严格管控存在高风险的债务,合理设置还款条款与期限,对低风险的区域可在后续继续融资。
三是明确披露地方隐性债务规模。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披露范围集中于显性债务的规模,而在隐性债务的规模与限额方面则缺乏官方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缺失隐性债务风险管控。
3.2; ;规范管理新债一是确定各级政府举借新债的限额。
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已有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合理设定新债限额,避免“一刀切”现象。
二是调整债务结构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成本。
长期投资项目匹配长期债务,避免由于期限不匹配造成的频繁借债或资金短缺现象。
三是改革地方政府融资方式,避免由于过度依赖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集聚。
通过多元化融资分散风险,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
四是将举债规模与偿还情况与官员绩效挂钩,避免官员一味追求地方经济发展而盲目举债。
3.3; ;健全监管与信息披露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
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风险评估结果客观有效。
二是健全地方债务问责机制,确保每笔债务责任到人,杜绝第一责任人缺失现象。
三是健全对地方债务监管与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从事前、事中、事后入手,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人员责任与义务,加大惩罚力度。
四是追踪资金用途,避免因资金闲置引起的利用效率低下或因资金去向不明导致的贪污腐败现象。
3.4; ;深化财税改革一是改革财政分权体制,确保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二是放宽税收分配比例和增加转移支付资金,弥补地方政府因财权事权不匹配引发的资金缺口,确保地方政府有充足的财政收入。
主要参考文献[1]Mikesell J L.Tax Expenditure Budgets,Budget Policy,and Tax Policy:Confusion in the States[J].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2002(4):34-51.[2]庞保庆,陈硕.央地财政格局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成因、规模及风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5):45-57.[3]黄春元,毛捷.财政状况与地方债务规模——基于转移支付视角的新发现[J].财贸经济,2015(6):18-31.[4]De Mello L J.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A Cross-country Analysis[J].World Development,2000(2):365-380.[5]Prandhan H K.Local Government Fiance and Bond Markets Financing:India[R].Asian Develpment Bank Report,2002.[6]安春明.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生成机理的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2009(2):263-265.[7]龔强,王俊,贾珅.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1(7):145-157.[8]陈宝东,邓晓兰.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J].财政研究,2017(5):38-53.[9]Wildasin,David E.The Institutions of Federalism:Toward an AnalyticalFramework[J].National Tax Journal,2004(2):247-272.[10]时红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