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静力学一般力系
理论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
F
D
D
F
C
C
C
C
D
D
D
D
14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公理 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F '' 推论1:力的可传性
F
C
A
B F ' F ' F ' '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点, 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在空间飞着的鸟、飞机。 非自由体:位移受到某种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 此非自由体的约束。 例:图中园轮。
研究对象: 园轮
G
受到地面与墙壁的作用。
所以,地面与墙壁就构成了园轮的约束。
19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A2 A1
Fi
Ai An
11
Fn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实践 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F1
A
FR
公理 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力学部 简琦薇
1
静力学引言
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 ( F1 , F2 , , Fi , , Fn )
惯性参考体:在这门课中指地面。 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体上所建的坐标系。F2 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静止或 作匀速的直线运动。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 各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各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理论力学复习第二章
理论力学· 静力学
例1:(i)求力系对A点的简化结果, (ii)力系对O点的力矩之和。
F1 F2 600N , M 400Nm, l 1m, b 0.5m
F Fi - F1 i - F2 j -600 i j N
i
l M A F1l - F2 - M k 0 3
FO MO ri FC ' rCO O ri MC C rCO FO
Fi
主矢与主矩的点积也是一个不 变量,与简化中心无关。
16
理论力学· 静力学
三、合力矩定理
Varignon(伐里农)合力矩定理
F1 Fi MO F
同一物理的两种思路
' ri Fi rO Fn MO M O M O ' ( F ) M O ' ( Fi )
MO -b i F 300k
Nm
18
理论力学· 静力学
四、空间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
1. F 0, MO 0 2. F 0, MO 0
[重点· 难点]
平衡力系 合力
(此时与简化中心有关,换个简化中 心,主矩不为零)
3. F 0, MO 0
4. F 0, MO 0
(1) F MO
合力偶 此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F MO 0 F MO F // MO F MO 0 合力
F与MO 不平行也不垂直
19
理论力学· 静力学
M O F d , d
作用在刚体上力为滑移矢量 汇交力系 c F3 d F4 e
工学基础002静力学-一般力系
解得:
qa m 200.8 16 RB 2 P 22012( kN) 2 a 2 0.8 YA P qa RB 20 200.81224(kN) 20
[例5]
塔式起重机如图所示。机架自重W1=500 kN,其作
用线至右轨的距离e=0.5 m,最大起重量W2=250 kN,其作用 线至右轨的距离L=10 m,轨道AB的间距b=4 m,平衡重W到
车刀 ① 认为Fi这群力在同一平面内;
② 将Fi向A点简化得一力和一力
偶; ③ RA方向不定可用正交分力YA, XA表示; ④ YA, XA, MA为固定端约束反力; ⑤ YA, XA限制物体平动, MA为限 制转动。
8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简化结果:主矢 R ,主矩 MO ,下面分别讨论。 ① R =0, MO =0,则力系平衡,下节专门讨论。 ② R =0,MO≠0,即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偶 MO=M ,此时 刚体等效于只有一个力偶的作用,因为力偶可以在刚体
主矢 R
(移动效应)
方向:
tg1
Ry 1 Y tg Rx X
简化中心 (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因主矢等于各力的矢量和] 大小: M O mO ( Fi )
主矩MO
(转动效应)
方向:
方向规定
+
-
简化中心: (与简化中心有关)
7
(因主矩等于各力对简化中心取矩的代数和)
引申: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讨论:为保证起重机安全工作,设计时需考虑两种翻倒情况。 (1) 当满载时,为了使起重机不绕B点翻倒,考虑平衡的临 界状况FA=0,这时列Σ MB(F)=0的平衡方程,可求出平衡重 的最小值Wmin=275 kN , (2) 当空载时,为了使起重机不绕A点翻倒,考虑平衡的临 界状况FB=0,这时列Σ MA(F)=0的平衡方程,可求出平衡重 的最大值Wmax=375 kN 。实际工作时不允许处于极限状态,需 使其安全工作,平衡重应在这两者之间,即Wmin<W<Wmax。 22
理论力学完整讲义
理论力学一 静力学(平衡问题)01力的投影与分力 02约束与约束力 03二力构件04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05力矩与力偶理论06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和主矩 07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08零杆的简易判断方法 09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10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01力的投影与分力 基本概念: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均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集中力:力在物体上的作用面积很小,可以看做是一个作用点,单位:N 。
分布力:小车的重力均匀分布在桥梁上面,这种力称为分布力(也称为均布荷载),常用q 表示,单位N/m ,若均布荷载q 作用的桥梁的长度是L ,则均布荷载q 的合力就等于q ×L ,合力的作用点就在桥梁的中点位置。
力的投影和分力 1)在直角坐标系: 投影(标量):cos x F F α= cos y F F β=分力(矢量)cos x F F i α=u u r r cos y F F j β=u u r r2)在斜坐标系: 投影(标量):cos x F F α= cos()y F F ϕα=-分力(矢量)(cos sin cot )x F F F i ααϕ=-u u r rsin sin y F F j αβ=u u r r02约束与约束力约束:对于研究对象起限制作用的其他物体。
约束力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在物体和约束的接触点处。
约束力大小:通常未知,需要根据平衡条件和主动力求解。
(1)柔索约束:柔索约束:由绳索、皮带、链条等各种柔性物体所形成的约束,称为柔索约束。
特点: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约束力:作用点位接触点,作用线沿拉直方向,背向约束物体。
(2)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由光滑面所形成的约束称为光滑面约束。
约束性质: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公法线趋向接触面的位移。
特点:只能受压不能受拉,约束力F 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物体。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1-静力学基础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工程中的
力偶实例
F1
F2
1. 力偶的定义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
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
偶(couple)。
(F,F)
力偶臂
dF F
力偶的作用面
平面力偶及其性质
m
B
F
o
dA
F’
力偶没有合力,不能用一个力来代替,也不能用一个力与之平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力偶的性质 力偶系及其合成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工程中的力偶实例
钳工用绞杠丝锥攻螺纹时, 两手施于绞杆上的力和,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线互相平行而不重合时, 便组成一力偶 。
O
d1
d d2
F1
力和力矩
合力之矩定理
FR
n
mOFR=mOFi
i1
F2
例1 已知:如图 F、R、r, a , 求:MA(F)
解:应用合力矩定理
R Fy
F
r
a
a
Fx
M A ( F ) M A ( F x ) M A ( F y )
A
a a
M A ( F ) F x ( R r c) o F y r s sin
解 : 可以直接应用力矩公式计算力F 对O点之矩。但是,在本例的情形 下,不易计算矩心O到力F作用线的 垂直距离h。
如果将力F分解为互相垂直的
两个分力Fl和F2,二者的数值分别
为
F1=Fcos45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力、刚体、约束、约束力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2.掌握物体受力图分析。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进行简化,即用一个简单的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的力系,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问题”;二是建立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是建筑力学的基础,在土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所研究的两类问题(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对于研究物体的受力和变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力在物体平衡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也同样表现于物体在一般运动的情形中。
在静力学中关于力的合成、分解与力系简化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动力学。
本章将阐述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建筑工程上常见的典型约束力与约束反力,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力力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当人们推动小车时,由于手臂肌肉的紧张和收缩而感受到了力的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人与物体之间,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例如机车牵引车辆加速前进或者制动时,机车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都有力的作用。
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指广义上的物体,其中包括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了物体,力就不可能存在。
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效应完全可以直接观察,或用仪器测量出来。
实际上,人们正是从力的效应来认识力本身的。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由于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时还引起物体产生变形。
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实践表明,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强弱。
理论力学
物体运动的改变除与作用力有关外,还与本身的惯性有关。对于质点,惯性的量度是其质量。对于刚体,除 其总质量外,惯性还与质量在体内的分布状况有关,即与质心位置及惯性矩、惯性积有关。刚体对于三个互相垂 直的坐标轴的各惯性矩及惯性积组成刚体对该坐标系的惯性张量。
理论力学从变分法出发,最早由拉格朗日《分析力学》作为开端,引出拉格朗日力学体系、哈密顿力学体系、 哈密顿-雅克比理论等,是理论物理学的基础学科。哈密顿方法是量子力学中的正则量子化的起点,拉格朗日方法 是量子力学中路径积分量子化的起点。
发展简史
发展简史
力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它是社会生产和科学实践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简单机械 的应用,静力学逐渐发展完善。公元前5—前 4世纪,在中国的《墨经》中已有关于水力学的叙述。古希腊的数 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 3世纪)提出了杠杆平衡公式(限于平行力)及重心公式,奠定了静力学基础。荷兰学者 S.斯蒂文(16世纪)解决了非平行力情况下的杠杆问题,发现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黄金 定则”,是虚位移原理的萌芽。这一原理的现代提法是瑞士学者约翰·伯努利于1717年提出的。
理论力学建立科学抽象的力学模型(如质点、刚体等)。静力学和动力学都联系运动的物理原因——力,合 称为动理学。有些文献把kinetics和dynamics看成同义词而混用,两者都可译为动力学,或把其中之一译为运动 力学。此外,把运动学和动力学合并起来,将理论力学分成静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
理论力学依据一些基本概念和反映理想物体运动基本规律的公理、定律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例如,静力学可 由五条静力学公理演绎而成;动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为研究基础的。理论力学的另一特点是广 泛采用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演绎,从而导出各种以数学形式表达的普遍定理和结论 。
理论力学1、静力学
工程设计程序
方案设计
静力设计
设计定型
2
工程设计程序
受力分析 静力设计 内力分析 应力分析
稳定设计 强度 引 言 一、静力学的研究内容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所谓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 所谓“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的状态,它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 形式。
11
§1-2 静力学基本公理(续) 说明: 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②对变形体来说(或多体中),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③二力体(二力杆、二力构件) 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物体叫二力体。
二力杆
12
§1-2
静力学基本公理(续)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 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注意:它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 三力 F1 , F2 , F3 必汇交,且共面。
16
§1-2
静力学基本公理(续)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且沿同一直线,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在应用这个定理时要注意的是: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出现或同时消失。
P
N
P N NA
NB
23
光滑支承面约束
24
光滑接触面约束
25
光滑接触面约束
26
光滑接触面约束
27
光滑接触面约束
28
3.光滑铰链约束 定义
铰链约束通常是由圆孔和圆轴所构成的,它只限
制两物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而不限制两物体之间的 相对转动。具有这种特点的约束称为铰链。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门窗上的合页 圆柱形销钉连接
静力学分析
9.3.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
包括建立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创建实体模型、定义 单元类型、定义单元类型、定义几何常数、定义材料属性、划 分网格、加载求解、查看求解结果等过程。
1.建立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 2.确定分析类型 3.定义单元类型 4.定义材料属性 5.创建几何模型 6.网格划分 7.加载求解 8.查看分析结果
9.2.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
包括建立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创建实体模型、定义 单元类型、定义单元类型、定义几何常数、定义材料属性、 划分网格、加载求解、查看求解结果等过程。
1.建立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 2.创建实体模型 3.定义单元类型 4.定义几何常数 5.定义材料属性 6.划分网格 7.加载求解 8.查看求解结果
1.建模 2.加载求解 3.检查分析结果
9.2 平面应力问题分析
平面应力假设适用于沿一坐标轴方向的尺寸非常小的物 体(即呈平板状)。设有一平面加载的薄板,如图所示。沿 薄板周围边界作用着平行于板平面并沿厚度方向均匀分布的 载荷,在板的前后表面没有外力作用,因此在板的表面,应 有:
σz =τxz =τyz =0
9.3.1 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为一水坝示意图,其结构尺寸如图所示。坝体 为混凝土浇筑,水面高度为45mm,坝体挡水面受静水压力 作用。试分析坝体在重力和水压力作用下的承载状态。坝体 材料弹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密度为2500kg/m3。
9.3.2 问题分析
该问题属于线性静力学问题。由于水坝的跨度远大于其 他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可以用平面应变假设进 行求解。
9.5 梁分析
梁的结构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常用在建筑 、机械、汽车、冶金等多种场合。梁的结构特点是,梁的横 截面均一致,可承受轴向、切向、弯矩等载荷。根据梁的特 点,等截面的梁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需要定义梁的截面形 状和尺寸,用创建的直线代替梁,在划分网格结束后,可以 显示其实际形状。
静力学
引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在静力学中,我们将研究以下三个具体问题: 1.物体的受力分析 分析物体共受几个力,以及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
2.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 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力系,则称为
力系的简化。 3.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相关问题。 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系所需满足的平衡条件。
B杆内光滑槽作用E奌销钉,作各杆受力
图。
A
FCx
FE
F
`
F
FCy
[CD]
C
`
E
FAy‘
FAx‘ FAx
[AB]
D
FAy
FCx‘
0
B
FE‘
Fcy‘ FOx
[AO]
FOy
FBx FBy
64
例:A处是固定支座,B处为活动支座,D
处是与园盘连结的销钉,作各杆受力图。
C
FCB
C [二力杆]
FAy A
G
FAx F
3
4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5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
17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外效应)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静力学基础
F
A
C
B
第1章
方法一
FAy
A
C
FAx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题2
解: 1.取梁AB为研究对象,解除约束。
2.画主动力,即外力F
F
B 3.画约束力,即 FB 、FAx 、FAy
FB
FA
A
F
B
C
方法二
FB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题3
如图所示的三铰拱桥,
F
由左右两拱桥铰接而成。 设各拱桥的自重不计, 在拱上作用有载荷F,试 分别画出左拱和右拱的 受力图。
1.1.4 集中力和分布力 ❖ 集中力 作用范围与体积相比很小可近似 地看作一个点时的作用力称为集中力。
❖ 分布力(分布载荷) 作用在一定长度、一定面积或一定体积
上的力称为分布力或分布载荷。
第1章
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 均布力(均布载荷)
力均匀地分布在某一段长度、某一 个面或某一个体积上时,称为均布力或均布 载荷,用q表示。
机械设计基础
李海萍
1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研究的问题: ❖ 力系的简化 ❖ 力系的等效替换 ❖ 力系的平衡条件
2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的任务: 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
件,并由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本章要点:
❖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 静力学公理 ❖ 常见的典型约束、约束力 ❖ 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1章
1.2 约束和约束力
❖ 约束
限制被约束体运动的周围物体。
❖ 被约束体
静力学基础
第1章静力学基础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况。
对于平衡状态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静力学部分主要解决三类问题:一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某个物体共受几个力,以及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并绘制物体受力图;二是对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进行简化,在保持对物体作用原来力系作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用最简单的力系作用形式代替原来较为复杂力系的作用;三是研究各种力系的平衡规律,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系平衡时所需满足的条件。
工程实际中,静力学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设计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时静力分析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力学分析的基础。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 力与力系的概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践,建立了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
例如,人对小车施加一推力,推动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房屋结构的横梁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的弯曲变形等。
物体受力后产生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而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则称为力的内效应。
理论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力使物体的外效应,材料力学则研究力使物体的内效应。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常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在力的三个要素中,只要改变其中一个,也就改变了力的效应。
为了完整表示力的效应,力必须用矢量表示,而且为定位矢量(有时若只与作用线相关时,可以表示为滑动矢量)。
画图时要把其三个要素完整表示出来,例如沿水平地面推一小车(图1-1),作用在小车B点处有一个推力F,画图时要在作用点处做一有向线段,其方向与力的作用方向一致,有向线段的长度按照比例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所沿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本书中用黑体字母表示矢量,字母不加黑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模)。
工程力学静力学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工程力学课件
例4-l 水平梁AB受三角形分布载荷的作用如图,分布载荷的最大值为 q(N/m),梁长l。试求合力的大小及其作用线位置。
解:本题属于平面内同向平行力的合成
问题,其合力F的方向与诸分力相同。 取梁的A端为原点,在x处取微分小段dx,
工程力学课件
§4-4 简化结果的分析 合力矩定理
根据以上所述,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可得一个主矢F’R和一个主矩Mo ①若F’R=0,Mo≠0,则原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偶,力偶矩等于原力系对于 简化中心的主矩。在这种情况下,简化结果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这就是 说,不论向哪一点简化都是这个力偶,而且力偶矩保持不变。
应该注意,力系的主矢F’R只是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所 以它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而力系对于简化中心的主矩MO显 然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选择不同的点为简化中心时,各力 的力臂一般将要改变,因而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也将随之改变。
工程力学课件
现 在 讨 论 主 矢 F’R 的 解 析 求 法 。 通 过 O 点 作 直 角 坐 标 系 oxy(图c)。根据合力投影定理,得到:
x
l q x xdx 0l
l q x2dx 0l
q l
作用在此段的分布力为以qx,根据几何关系 有
qx
x l
q
在dx长度上的合力的大小为qxdx。故此分布力合力F的大小,可 用以下积分求出:
F
l
0 qxdx
l 0
q l
xdx
q l
[
x2 2
]l0
ql 2
工程力学课件
静力学第2章平面一般力系2
23
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各杆均铰接,B端插入地内,P=1000N, E=EB=CE=ED=1m,杆重不计。 求AC 杆内力?B点的反力?
1. 解: 选整体研究 ① 受力图 ② 选坐标、取矩心 ③ 列方程为:
F 0, X 0 Fy 0, YB P 0,
x B
YB P 1000 N
由②得
N D Q T2 sin Q 2 P sin 600 Q 3P
7
三、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图示平行力系, 取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则
y
F1
∑Fx≡0 于是,由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 基本形式及二力矩式,得平面平行
F2 Fn
O
力系的平衡方程:
x
∑Fy=0
m
O 0
解:①研究起重机 由 mF 0
50 5 10 YG 50(kN) 2
YG 2 Q 1 P 5 0
28
② 研究梁CD
' mC 0, YD 6 YG 1 0
50 YD 8.33(kN ) 6 ③ 研究整体
F
m F
A
x
0, X A 0
中的未知量的数目最少。 4.列方程求解:应先列只含一个未知量的方程,避免解联立 方程。 此外,计算力矩时要善于应用合力矩定理。
5
二、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图示平面汇交力系,取汇交点O为简化中心,则
m
y
F2
O
O
0
于是,由平面一般力系平衡
F1
方程的基本形式,得平面汇交
x
Fn
力系的平衡方程:
∑Fx=0 ∑Fy=0
第一章 绪论静力学
解: 右拱CB 为二力构件,其受力 右拱CB 为二力构件,பைடு நூலகம்图如图( 图如图(b)所示
取左拱AC 其受力图如图 取左拱AC ,其受力图如图 (c)所示 )
系统整体受力图如图 (d)所示
考虑到左拱AC三个力作用下平 考虑到左拱AC三个力作用下平 AC 衡,也可按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画出左拱AC的受力图, AC的受力图 画出左拱AC的受力图,如图 (e)所示
受力图习题课
1、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图。假设接触面都是光滑 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图。 且杆和绳的重力不计。 的,且杆和绳的重力不计。
2、物体重Q,由AB、BC、CE所组成的刚架和滑轮 物体重Q AB、BC、CE所组成的刚架和滑轮 E所支撑,如图所示不计杆、滑轮和绳的重量,试 所支撑,如图所示不计杆、滑轮和绳的重量, 和滑轮的受力图。 画杆 和滑轮的受力图。
方向 作用
约束
的位移方向
反
三、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约束力和约束反力的确定 (一)柔性约束 柔性约束 1、柔软的绳索、皮带或链条等构成的约束 2、特点 (1)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2)不能伸长 (3)约束反力沿着柔性约束,而背离物体用 T 表示
(二)、刚性约束 1、光滑面约束 (1)具有光滑接触面(点、线)的约束,忽略摩擦 力 (2)特点 1)约束不能限制物体,沿约束表面切线的位移 2)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表面 垂直于公切线并指向受力物体,用 N 表示。
前
言
工程力学是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工程力学是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岩土工程,工程地质, 是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勘查工程等专业必修的 一门课程,它包括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和材料力 一门课程, 学两部分内容。 学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主要以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力学教 研室苏明主编的《工程力学》教材为主, 研室苏明主编的《工程力学》教材为主,参考教 教育部高等教育组编《工程力学》 材,教育部高等教育组编《工程力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出版;卢万年主编《工程力学》 出版社出版;卢万年主编《工程力学》,西安工 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吴代华主编《材料力学》 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吴代华主编《材料力学》,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梁治明主编《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梁治明主编《材料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工程力学静力学基础知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3)活动铰链支座 铰链将桥梁、房屋等结构连接在有几个圆柱形滚 子的活动支座上,支座在滚子上可作左右相对运动, 两支座间距离可稍有变化
约束特点: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能够限制被连接件 沿着支撑面法线方向的上下运动。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固定与活动铰链支座约束
铰链支座
铰链支座结构简图
二力杆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与公理二的区别
公理一描述的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公理二描述的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二力的平衡条件 。
公理一与公理二的区别
§1-2 静力学公理
巧拆锈死螺母
该方法的力学原理是:
根据二力平衡公理,若在 锈死螺母的相对面作用一 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平衡力(F,F′),螺栓与 螺母将保持平衡,确保螺 栓不会折断。
主动力与约束反力的区别
主动力
约束反力
定 促使物体运动或有运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随主动 动趋势的力,属于主动 力的变化而改变,是一种被动
义 力,工程上常称为载荷 力
大小未知,取决于约束本身
特
的性质,与主动力的值有关,
大小与方向预先确定,可由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力的
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征
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 接触处。约束力的方向与约束
集中力
分布力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3.对接触与连接方式的合理抽象与简化 ——约束
约束是构件之间的接触与连接方式的抽象与简化。
§1-2 静力学公理
一、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公理一) 二、二力平衡公理(公理二) 三、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三) 四、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公理四)
§1-2 静力学公理
一、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公理一)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共71张精选PPT)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本概念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图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 本 概 念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物体直接接触的作用,另一类是场的作用。这种作用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 外效应或运动效应,物体形状尺寸的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或变形效应。
MO(F)=Fh=150×320=48 000 N·mm=48 N·m 在(b)种情况下,支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l cos30°, 力F 使锤柄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力F对O MO(F)=-Fh=-150×320×cos30°=-41 568 N·mm=-41.568 N·m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可见,力的作用点对刚体来说已不是决定力作用效应的要素。因此,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F A
B =A
F B
图 1.5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性质三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 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a)所示。其矢量表达式为
标轴x、y上的单位矢量。
如图1.2所示,由力F的起点A和终点B分别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
别为a、b,线段ab冠以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用Fx表
示,即
Fx=±ab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Y
力
的两个分力表示。
X
方向假设
———————————————————
约束的基本类型 ——————————————————
1.3
2、可动铰支座约束
约
束
与
约
Y
束
反
力
辊轴支座约束。
方向假设
———————————————————
约束的基本类型 —————————————————— 1.3 五、链杆约束
约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
除约束力外,非自由体上所受到的所有促 公理三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反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使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的力,称为主动力。 说明不平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 —————————————————— 约束与约束反 力
束 把一个力系用与之等效的另一个力系代替——力
约束——事先对物体的运动所加的限制条件。 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叫二力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两端用光滑铰链与其它构件连接且不考
束 虑自重的刚性直杆称为链杆。其为二力杆。
与 约
解除约束原理:当受约束的物
体在某些主动力的作用下处于
束
S 平衡,若将其部分或全部约束 解除,代之以相应的约束反力,
反
则物体的平衡不受影响。
力
方向假设
———————————————————
概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XA YA l /2
C
B
l /2 RA
XA = P cos mA(Fi) = 0 1 m P l sin RA l 0 2 Yi = 0
YA - P sin + RA = 0
m 1 RA P sin l 2
m 1 YA P sin l 2
5
[例1 ] 已知:P,a , 求:A、B两点的支座反力。 解:① 选AB梁研究;
[例4] 已知:P=20kN, m=16kN· q=20kN/m, a=0.8m, m,
求:A、B的支反力。 解:研究AB梁
由 X 0, X A 0
m A ( F ) 0 ;
a R B a q a m P 2 a 0 2 Y 0 YA RB qa P 0
• 灵活选择研究对象; • 正确画出受力图; • 列适当的平衡方程求解。
∑X=0 ∑Y=0
∑MO(F)=0
7
例5-2 直角刚架ABC承受插入端约束。在刚架的 A端作用集中力F与集中力偶M,其尺寸a、b、 均已知。与试求固定端约束的全部约束力。
8
9
[例2] 悬臂吊车如图 a) 所示。A、B、C处均为铰接。AB梁自 重W1=4 kN,载荷重W=l0 kN,BC杆自重不计,有关尺寸如
35
(2)
XB
B
19.5kN
[例8] 已知:OA=R, AB= l , 当OA水平时,冲压力为P时, 求:① M=?② O点的约束反力?③ AB杆内力? ④ 冲头给导轨的侧压力? 解:研究B
由 X 0
N S B sin 0
Y 0
P S B cos 0
S B P , N P tg cos
使其安全工作,平衡重应在这两者之间,即Wmin<W<Wmax。
23
物体系的平衡
1.物体系平衡 • (1)整体系统平衡,每个物体也平衡。可取 整体或部分系统或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 • (2)分清内力和外力。在受力图上不考虑内 力。 • (3)灵活选取平衡对象和列写平衡方程。尽 量减少方程中的未知量,简捷求解。 • (4)如系统由n个物体组成,而每个物体在 平面力系作用下平衡,则有3n个独立的平衡 方程,可解3n个未知量。
2
X 0Βιβλιοθήκη X 0 m A ( Fi ) 0
m A ( Fi ) 0 mB ( Fi ) 0 mC ( Fi ) 0
③三矩式 条件:A、B、C 不在同一直线上
Y 0
mO ( Fi ) 0
①一矩式
mB ( Fi ) 0
②二矩式 条件:x 轴不⊥AB 连线
L=l m。求固定端A处的约束反力。
13
解 (1) 取T形刚架为研究对象,其上作用有主动力W、F、 M和线性分布载荷。将线性分布载荷化为一合力,其大小等于 线性分布载荷的面积,即F1=q×3L÷2=30 kN,其作用线作 用于三角形分布载荷的几何中心,即距点A为L处。约束反力 有FAx,FAy和MA。其受力与坐标如图 b)所示。
上式有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出三个未知数。
3
习题 . 在水平梁AB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 的
力偶,在梁长的中点C处作用一集中力P它与
水平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梁长为 l 且自重
不计.求支座A和 B的反力.
P m A
l /2
C
B
l /2
4
解:取水平梁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Xi = 0
m
P
XA - P cos = 0
一平面平行力系。其平衡方程为 Σ Fy=0, Σ MB(F)=0, 解得 情况。 (1) 当满载时,为了使起重机不绕B点翻倒,考虑平衡的临
FA FB W2 W1 W 0
W (a b) FAb W1e W2 L 0 FA 62.5 kN,FB 987.5 kN
这样的问题称为静不定问题.
26
物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物体通过适当的约
束相互连接而组成的系统. 解静定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a)分析系统由几个物体组成. (b)按照便于求解的原则,适当选取整体或个 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c)列平衡方程并解出未知量
27
[例]
静定(未知数三个)
P
A B
Q
C
2m
2m
2m
2m
18
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P
A B
Q
C
XA
mA YA RC
2m 2m 2m 2m
Xi = 0 XA - 20 cos45o = 0
Yi = 0 mA(Fi) = 0
XA = 14.14 kN
(1)
YA - 30 - 20 sin45o + RC = 0
(2) 列平衡方程:
Σ Fx=0, Σ Fy=0,
FAx F1 F sin 60o 0
FAy W F cos 60o 0
Σ MA(F)=0, M A M F1L FL cos 60o 3FL sin 60o 0
解得: FAx 316.4 kN,FAy 100 kN,M A 789.2 kN
1
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由于 R =0 为力平衡
MO=0 为力偶也平衡
所以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力系的主矢 R 和主矩 MO 都等于零,即:
R' ( X ) 2 ( Y ) 2 0 M O mO ( Fi ) 0
36
再研究轮
mO ( F ) 0 S A cos R M 0
物系平衡的特点: ① 物系静止
② 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每个单体可列3个平衡方程, 整个系统可列3n个方程(设物系中有n个物体) 解物系问题的一般方法:
由局部
整体(常用),由整体
局部(用较少)
31
例7:图示三铰拱。已知P=6kN,M=5kNm,A=1m。 求支座A、B的反力。
P C M
(1)研究对象:整体 (2)研究对象:BC
如图所示,已知l=3m,不计梁的自重。试求A端的约束反力。
解:(1)取AB为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 (3)选取投影轴和矩心。 (4)列平衡方程求解:
X 0, X 0 Y 0, Y Q P 0
A A
l m A ( F ) 0, m A Q 3P 0 2 X A 0, YA 190KN , m A 435KN m
mA - 2×30 - 6×20sin45o +8RC = 0
19
(2)
Q
取BC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B XB YB
C RC
mB(Fi) = 0
- 2×20sin45 +4RC = 0 RC = 7.07 kN
(3)
o
2m
2m
把(3)式分别代入(1)和(2)式得:
YA = 37.07 kN mA = 31.72 kN.m
mB (F ) mA 3YA 1.5Q 435 3190 1.5 90 0 校核: 可见YA , mA 的计算正确。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12
[例3]
自重W=100 kN的T形刚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
荷如图 a)所示。已知M=20 kN· m,F=400 kN,q=20 kN/m,
20
[例5]
塔式起重机如图所示。机架自重W1=500 kN,其作
用线至右轨的距离e=0.5 m,最大起重量W2=250 kN,其作用 线至右轨的距离L=10 m,轨道AB的间距b=4 m,平衡重W到
左轨的距离a=6 m。若W=300 kN,W2=250 kN,求轨道A、B
对两轮的反力。
21
解
取起重机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如图所示,该力系为
讨论:为了保证起重机安全工作,设计时需要考虑两种翻倒
界状况FA=0,这时列Σ MB(F)=0的平衡方程,可求出平衡重
的最小值Wmin=275 kN ,
22
(2) 当空载时,为了使起重机不绕A点翻倒,考虑平衡的临 界状况FB=0,这时列Σ MA(F)=0的平衡方程,可求出平衡重
的最大值Wmax=375 kN 。实际工作时不允许处于极限状态,需
FAx FBC cos 45o 0
FAy FBC sin 45o W1 W 0
Σ Fy=0,
Σ MA(F)=0,
6FBC sin 45o 3W1 4W 0
11
解得: FAx 8.67 kN,FAy 5.33 kN,FBC 12.3 kN
例5-2b:悬臂梁AB受集度大小为q=30KN/m的均布荷载和集中力P=100KN的作用。
14
平面平行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力系,叫平面平 行力系。 设有F , F … F 各平行力系,
1 2 n
向O点简化得:
主矢RO R 'F
主矩M O mO ( Fi ) Fi xi
合力作用线的位置为: M O Fi xi xR R' F 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主矢 R =0 主矩MO =0
图 a) 所示。求BC杆所受的力和铰A处的约束反力。
10
解 (1) 选AB梁为研究对象,画出分离体图。在AB梁上主动力
有W1,和W;约束反力有支座A处的反力FAx和FAy;由于BC为 二力杆,故B处反力为FBC,该力系为平面一般力系,受力图如 图 b)所示。 (2) 列平衡方程并求解。选取坐标轴如图 b)所示。为避免 解联立方程,在列平衡方程时尽可能做到一个方程中只包含一 个未知量,并且先列出能解出未知量的方程,于是有 Σ F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