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加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授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授课课件)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2.小丽有多少张邮票?
50-24=26(张) 答:小丽有26张邮票。
3.兰兰一分钟拍球82下,比华华一分钟多拍9下。 华华一分钟拍了多少下?
分析:华华一分钟拍的少,计算时用减法。
82-9=73(下) 答:华华一分钟拍了73下。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用这个
数加上多的数。

谢观

何检验呢?
15-12=3(面)
探究点 2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2)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
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1一2照减班第8少等(得于14)面4,题,三的解班方答确法正实画确比。
一画。 一班 三班 三班?比面一班少得4少面4。面
解说怎答说样正为解确什答吗么?? 用减法算。
12-4=8(面)
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你能找出哪 些数学信息?
你知道所求的问 题是什么吗?
1.画示意图分析 一班:
12面二班:与一来自同样多的12面?面12+3=15(面)
比一班多3面
(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二班得了多少面? 12+3=15(面)
口答:二班得了15面。 计算正确吗?如
检验:

第三单元第5课时《里程表(二)》示范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第5课时《里程表(二)》示范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主情境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科书在编排上仍然突出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1/ 8教学难点:能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讲新课之前,大家先来看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画一画,算一算,洛阳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师:同学们,这道题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就是解决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用总的路程减去部分路程就是另一部分路程。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里程表的问题。

2/ 8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请看下表,想一想,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师:那么怎么算出星期一行驶了多少千米呢?师:看来这位同学是一位爱动脑的好孩子,思路清晰,回答得很棒。

那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吧。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时 加法》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时 加法》精品教案

第5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1.知道加法的含义。

2.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3+2=5的过程。

3.会用数的合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课件,4个气球,小棒5根,投影仪。

【情景导入】1.数数(从1数到5)。

2.复习5以内数的分与合。

几和几合成4,几和几合成5有多种填法,可按顺序说全。

【进行新课】1.加法的认识(1)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a.老师实物操作:右手3个气球,左手1个气球,再把它们放到一起。

b.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与体会。

c.教师说明: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放到一块儿(或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再次用实物演示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a.按气球的个数写出数字3和1。

b.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里我们用符号“+”来表示。

同时教师在3和1中间板书“+”。

c.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认读“+”和“=”。

d.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并板书:加法。

e.读加法算式3+1=4 读作:3加1等于4教师先范读,同桌互读,自由读问:3+1表示什么意思?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f.发散思维①老师引导启发:生活中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②投影仪展示第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多人说,相互说)。

2.探究3+2的算法(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电脑课件展示第25页例题情境(小松鼠)老师引发思考:“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加减混合》一课一练(带答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加减混合》一课一练(带答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5课时《加减混合》一、单选题1. 7+7-5=()A . 12B . 8C . 9D . 112. 5+3-6=()A . 2B . 5C . 7D . 133. 9-3+4=()A . 9B . 13C . 8D . 104. 5+6-2=()A . 8B . 17C . 7D . 9二、判断题5.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3-2+2=3三、填空题6.(2019一上·宁津期中)在横线上填上”>“、”<“或”=“。

3________5 2+6________9-2 9________7-6+32________7 3+5________8 10-6+5________27.(2019一上·温岭期末)小红看一本童话书,第一天从第3页看到第10页,第二天从第11页开始看。

她第一天看了________页,第二天看到第________页就和第一天同样多。

8.老师分给小明、小兰、小宁三个小朋友各一些。

小明给了小兰3个,小兰给了小宁2个,这时三个小朋友都有6个。

原来小明有________个,小兰有________个,小宁有________个。

9.(2019一上·东源期中)算一算。

2+6=________ 7-5=________ 2+8=________ 9-2=________8-8=________ 0+7=________ 10-8=________ 6+4=________3+2+4=________ 9-8+7=________ 5+5-2=________________+5=8 7-________=6 10-________=7________-0=3 ________+________=1010.直接写出结果。

4+3+10=________6-3+9=________1+2+3=________16-3-2=________11.在横线上填上”+”或”-”,使算式成立.(1)9________4________3=8(2)1________7________4=412.看图在○里填+、-符号;□里填数.13.在横线上填上”+”或”-”。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的第5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教材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减法当作加法的逆运算,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减法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练习题、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问:“3只小鸟比2只小鸟多几只?”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例如,教材中的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吃掉2个苹果,实际上是减少了几个苹果?怎么减少的?”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完成教材中的第1题:“小华有8个糖果,他给了小明3个糖果,他还剩几个糖果?”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小组讨论:“如果妈妈买了5个香蕉,你吃掉了2个,妈妈还会给你买香蕉吗?为什么?”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乘加、乘减》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乘加、乘减》课件

3 25
2 35
3 13 2 13
知识点 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会计算
2.火车开来了。
18
16
3
13
16
29
21
13
10
易错辨析
3.看图列式计算。
辨析:两种方法的得数一样。 4 3 2 14
4 4 2 14
3 3 + 1 10 辨析:或列式为3×4-2=10。
提升点 体会有些特殊的乘加、乘减算式与纯
4 表内乘法(一)
乘加、乘减
看图列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3×3=9
乘法算式:2×4=8
乘法算式:5×4=20
探究点 乘加、乘减
从图中你知道了 哪些数学信息?
有4组旋转木马, 其中3组旋转木马 上有3人,第4组旋 转木马上只有2人。
一共坐了多少人?
如何计算呢?
求一共坐了多少人, 就是求这4组旋转 木马上的总人数。
如何计算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是有乘法和减 法的算式?请举例说明。
4×5+2= 22

4×5-1= 19



计算。 5×3-5= 10 5×2= 10
5×3+5= 20 5×4= 20
5×4+5= 25 5×5= 25
计算。 4×2+25= 33 2×2-4= 0
4×3+12= 24 3×3-7= 2
口答:有14只小鹿。
一辆玩具汽车30元,小明想买一辆玩具汽车, 给了售货阿姨4张2元的人民币,1张20元的人民 币,够吗?
4×2+20=28(元) 28元<30元,所以不够。
口答:不够买一辆玩具汽车。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法(一)》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5课时,主要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加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法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加法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数、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这为学习加法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可能还不太会使用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法;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学习卡片、小动物图片等教学道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如小动物、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加法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加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

同时,引导学生使用加号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可以设置成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加法知识。

例如,设置一个“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加法运算找到对应的动物图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

–认识加法符号“+”。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认识加法符号“+”。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加法”及其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加法”的概念,并简单介绍“+”符号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学习与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师进行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实际操作,并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2.让学生口头解答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答案。

3.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题目,如:班里有5个男生,加上3个女生一共有几个人?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加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4. 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五、板书设计•加法的基本概念:“+”符号•例题:2 + 3 = 5•实际生活中的加法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示范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时 练一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时 练一练

第5课时练一练▶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28~29“练一练”第1~8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叙述图意、看图讲数学故事等活动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2.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能正确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加强“看图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看图讲数学故事”等训练。

▶教学难点用三句话简洁表述图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一、基础练习1.师生一边拍手一边说2、3、4、5的组成。

2.完成教科书P28“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师:请你竖着观察这一题中的每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组成中三个数的关系以及对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完成教科书P29“练一练”第7题。

教师先带着学生仔细观察计算题,知道计算结果写在哪儿,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大家算完了吗?请你说说是怎么算的。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在变化;5减去一个数,减去的数越小,得到的结果越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拍手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两道计算题,巩固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第2题算完后观察算式,初步感受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第7题算完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都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看图列算式练习1.完成教科书P28“练一练”第1题。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幅图学生能说清楚图意:鱼缸里原来有4条鱼,又倒进了1条,求现在有几条鱼,列式是4+1=5。

预设2:第二幅图需要老师引导,弄清虚线圈起来的意思是什么,明确圈起来几个就是从整体中去掉几个,从而正确列出算式5-4=1。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第5课时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第5课时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

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认识一图二式,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演示:师:(先左、右手各出示1根小棒,然后将两只手的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1根小棒,将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3根小棒,将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小棒,说数的组成,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样将两部分“合起来”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互动新授(一)认识加法师:(出示教材第17页例1图)看图说图画的意思。

引导学生表述:2辆车和1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

(生表述的同时师板书:2 1 3)师:这种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情形,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专门的运算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运算吗?(生回答:加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师板书课题)。

师:加法有一个专用符号叫“加号”,我们把它写在2和1的中间,表示把2和1这两部分“合起来”。

师:观察加号,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学生观察发现加号是一横一竖加在一起,练习写加号。

教师提醒学生写加号的时候要横平竖直。

师:2和1合起来是3,用等号来表示。

(师板书“=”)加法算式2+1=3,读作:2加1等于3。

(板书:读作:2加1等于3)生读算式,书空练习写加法算式。

师:生活中,哪些情况也可以用2+1=3来表示呢?学生举例:原来有2条金鱼,又买来1条金鱼,合起来有3条金鱼;我有2个气球,妹妹有1个气球,合起来有3个气球……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小结:2+1=3不仅可以表示把小车合起来,还可以表示把金鱼合起来,把气球合起来……它的本领可真大,只要是将数量2和数量1的物品合起来都可以用加法2+1=3来表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第5课时 加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第5课时 加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第五课时加法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借助情境图,通过动手操作,动态演示“合并”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情境图中小丑合气球的情境是小丑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且增加了动态演示和操作,体现合并这一过程,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突出了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熟悉的情境,理解合并教师左手拿起2支粉笔,右手又拿起1支粉笔,然后合在一起。

师: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一只手有2支粉笔,另一只手有1支粉笔,合起来有3支粉笔。

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抓住“合起来”一词,告诉学生:这样的过程就是合并。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合并”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能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合并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

)二、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结合课前活动,可能会说出:这幅图中左边有3个红气球,右边有1个绿气球,把这些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

2.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师:你能用摆圆片的方法来表示刚才的过程吗?指导学生先摆3个圆片,再摆1个圆片,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4个。

师:我们把左边的3个红气球和右边的1个绿气球合并在一起(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分别贴3个圆片和1个圆片),用这个大圈来表示“合并”在一起的意思。

第5课时 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

第5课时 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

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13—1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联系—举例验证—揭示规律—字母表达—应用巩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概括出加法的运算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河走向的情境图,地图展示黄河的长度及流域面积。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中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问题,应予以肯定。

教师主要板书出体现本节课核心的两个问题。

二.探究加法的结合律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同学们应该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选出几种不同的运算顺序进行板书)预设:(1)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方法一: 先算上、中游的流域面积,方法一: 先算中、下游的流域面积,再加上下游的流域面积。

再加上上游的流域面积。

列式计算列式计算39+34+2 39+(34+2)=73+2 =39+36=75(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列式计算列式计算3470+1210+790 3470+(1210+790)=4680+790 =3470+2000=5470(千米) =5470(千米)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讨:①两种算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②两种算法结果一样,两个算式中间能否划等号?③你能从以上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规律?验证猜想并用字母表示。

2.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小组选派学生代表进行汇报(预设):(1)方法一: 先算上、中游的流域面积,方法二: 先算中、下游的流域面积,再加上下游的流域面积。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5课时《 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5课时《 加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下2.3《十几减5、4、3、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掌握“十几减5、4、3、2”的相应数学运算方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具体运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2.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5、4、3、2的运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黑板和彩色粉笔3.教材《人教版数学一下》2.3节内容4.练习题册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具体的数字题目引导学生回忆“十几减5、4、3、2”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5分钟)•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十几减5、4、3、2”的运算规律和方法,通过示范演示具体计算过程。

第三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与课堂练习相对应的家庭作业。

第四步:检查与点评(10分钟)•就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纠正错误,强调规范计算方法。

第五步:拓展(5分钟)•设置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十几减5、4、3、2”方面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下一步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十几减5、4、3、2”。

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七、教学反馈1.经常性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十几减5、4、3、2”知识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算和估算)》示范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算和估算)》示范课教学课件
估算
生活中的数学2
194+248+165
答:准备607米长的网。
=607(米)
7
1
0
2
6
三个数连加,哪一位相加满二十,向前一位进2
精确计算
生活中的数学2
夏季,要用网在湖里围出一块水域作为垂钓区,如图。需要准备多长的网?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105
98
102
104
196
284
1.三位数连加,可以列一个竖式解决。这时有可能会满二十向前一位进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多少用精确计算;解决大约多少用估算。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教材P47第3题教材P49第6题
2.买这三种商品应收多少元?
学习任务
1.分别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2.观察两个解答过程,想一想有什么要注意的?
商品名称
护眼灯
吹风机
空调扇
价格/元
166
225
558
销售清单
170+230+560
=400+560=960(元)
答:爸爸大约应该准备960元。
大约准备多少钱,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估算
妈妈带了200元去超市购物,选的商品有一个杯子48元,一袋面粉39元,一袋大米102元,下面的第( )种情况 ,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价值。
我来选一选
2
(1)营业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款机时。
(2)妈妈考虑带的钱够不够时。
(3)妈妈被告之要付多少钱时。
(4)营业员要找钱给妈妈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列式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清解题思路,准确列式,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台儿庄 李凤梅

第5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台儿庄  李凤梅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13页至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卡片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长江,黄河就像两条长龙盘卧在中国大地,特别是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课件展示情境录像:(课件展示的关键是让学生从中知道黄河流域的小知识,例如上游: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华北平原等小知识)最后大屏幕定格在信息窗三的情境图。

以上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黄河流域图。

教师板书:黄河流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汇报,生汇报:根据黄河流域图我了解到黄河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1、黄河上游长3472千米,中游长1206千米,下游长786千米;2、黄河上游流域面积是39万平方千米,中游是34万平方千米,下游是2万平方千米;)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出问题。

问题(1)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问题(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二)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将解决那些问题呢?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 加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算法: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教学反思
本课时重点要创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本课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加法中“加”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
游戏环节:同桌相互做手势,一个同学摆出一个数字,另一个同学摆出一个数字,然后一起读出算式。(如:一个同学摆出1,另一个同学摆出4,然后两个同学一起读出1+4=5。)
四.课堂总结
教师: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请你们和同学分享一下。
教师: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板书
加法
加号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圆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案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现场表演(1个同学在拍球,又来了3个同学,合起来是4个同学)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5课时 加法
课题
加法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让其他学生补充。)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是学生在掌握了0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数学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算式的构成,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理解和操作。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在逐步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将加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加法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和发现加法的意义。

4.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加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出加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摆放小物品,探索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算式的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学反思
“5 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 以内的数和 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体现 了“尊重学生,注意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 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 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加法中“加”的 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这课时内容主要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 法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4
数一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1=4
加号 读作:3 加 1 等于 4 。
合并用“+”表示,你能试着用手 认识加法算式,说一说算式中各 用小圆片来摆一摆刚才的过程。 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势表示合并吗?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2=4
看图算式表示的意思。
1+2=3
3+2= 5
你能用一道加法算式表示 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这幅图的意思吗?
从 3 接着数,4、 5,一共5 只。
1、2、3、4、5。
3+2= 5
3 + 2 = 5 你是怎 么算出来的?
3 2
1.
4 + 1= 5
1 + 4= 5
2. 摆一摆,填一填。
1 + 3= 4
3+ 1 = 4
3. 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1+1= 2 2+1= 3 2+3= 5
三、达标检测 1. 看算式,先画 ,再写出得数。
1 + 2 =( 3 ) ______________
2 + 1 =( 3 ) ______________
3 + 1 =( 4 ) ______________
2. 数一数,填一填。
( 1)
( 3 ) + ( 1 ) =( 4 )
( 2)
( 2 ) + ( 1 ) =( 3 )
四、课堂小结 加法 算法: ①数数法。 ②接数法。 ③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3+1=4
加号 读作:3 加 1 等于 4 。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5课时 加法
R· 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 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 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 流意识。
学习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3
2
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