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程重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目录编者说明 (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一、单项选择题 (1)二、多项选择题 (2)三、辨析题 (4)四、论述题 (6)五、材料分析题 (7)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1)一、单项选择题 (11)二、多项选择题 (13)三、辨析题 (14)四、论述题 (15)五、材料分析题 (18)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一、单项选择题 (21)二、多项选择题 (23)三、辨析题 (25)四、论述题 (26)五、材料分析题 (2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2)一、单项选择题 (32)二、多项选择题 (34)三、辨析题 (36)四、论述题 (37)五、材料分析题 (40)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一、单项选择题 (45)二、多项选择题 (46)三、辨析题 (48)四、论述题 (49)五、材料分析题 (51)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58)一、单项选择题 (58)二、多项选择题 (60)三、辨析题 (61)四、论述题 (63)五、材料分析题 (66)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71)一、单项选择题 (71)二、多项选择题 (72)三、辨析题 (73)四、论述题 (75)五、材料分析题 (77)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的社会理想 (84)一、单项选择题 (84)二、多项选择题 (86)三、辨析题 (87)四、论述题 (88)五、材料分析题 (91)编者说明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帮助教师特别是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编写了这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

该书的编写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我们贯通了全国统编教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陶德麟、石云霞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两个版本同为主要依据和解读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重难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重难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重难点汇总导论+第七章教学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三个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条件、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4、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6、共产主义的含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第一章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两大阵营个理论形态的思想特点。

3、列宁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5、相对论的时空观。

6、意识的起源及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

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0、联系的观点,发展的实质。

11、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能力。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4、质量互变规律15、否定指否定规律。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的含义、特征(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的主体,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要的根本的关系)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目的)6、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9、认识运动的完整过程(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10、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重要性11、真理的含义、客观性、相对性1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意义。

14、价值的基本特性15、人类活动的两项基本原则,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地理环境的作用,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3、生产力(衡量尺度、最活跃的因素)和生产关系的含义,两者之间的关系4、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5、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志7、经济基础和上层兼职的含义及内容8、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的产生和本质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10、社会形态的含义及发展的规律11、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决定作用13、人类社会的“骨骼系统”和“血肉系统”1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5、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16、改革和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17、人的本质,现实的人18、杰出人物产生的必然和偶然19、群众路线20、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1、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人生中的伟大发现)(第一个、第二个)2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含义。

马原理期末重点

马原理期末重点

马原理期末重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宇宙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

它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某些个人的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根本形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指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生产方式。

2.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指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的,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键。

3.人的社会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发展和自由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人的社会性原理强调人类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和变革者。

4.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矛盾,在矛盾的对立面中体现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发展,使人们从片面和表面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2.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它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观察来验证和证明理论,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真实和可重复性的原则。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指导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解放思想和推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推动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

2012-2013学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讲授重点、难点课程的重点、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专题重点:(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4)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努力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专题难点:(1)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论述问题;(2)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进一步解读问题;(3)关于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问题;(4)关于对马克思主义曲解的两种主要表现的分析;(5)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髓问题;(6)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问题。

第1专题辩证的唯物论本专题重点:(1)世界的物质性;(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本专题重点:(1)关于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2)关于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第2专题唯物的辩证法本专题重点:(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3)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4)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本专题难点:(1)关于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2)关于社会发展规律问题;(3)关于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4)关于和谐与矛盾的关系。

第3专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本专题重点:(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3)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真理与价值的关系;(6)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本专题难点:(1)关于主体和主体性问题;(2)划清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选择论”、“重构论”的原则界限;(3)关于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多元论”的问题;(4)人的非理性因素和非理性主义的问题;(5)真理和价值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思考和分析社会现实与历史进程,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内在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生将学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意识形态、价值观及其社会功能等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生将学习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等经济学理论和思想。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学生将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第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生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通过政治实践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国家、社会和时代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马原理知识点

大学马原理知识点

大学马原理知识点引言大学生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社会形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社会所固有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

不同社会形态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阶级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构成的。

阶级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产生的。

社会的发展就是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

阶级斗争是指两个相对矛盾的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资源和权力而进行的冲突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追求无阶级社会的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

价值与剩余价值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交换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自身所得到的报酬时产生的。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也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指在消灭旧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共同管理社会生产和政治生活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的原则。

总结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可以深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原理笔记整理

马原理笔记整理

马原理笔记整理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思想理论课程,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整理马原课程的核心概念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

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人的意志无关。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哲学等。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表现。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物质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3.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社会存在不同阶级的存在与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社会形态经历历史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进行探索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唯物的。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等基本概念。

3.实践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人的认识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它代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实现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以下是该概论的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的斗争推动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5.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主观意识和主观臆断。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援,同
时积极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国际劳动者的联合斗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的、完整的、革命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经历了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融合,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列宁主义、思想、理论等重要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物质第一性原理物质第一性原理是指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反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原理是指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3、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4、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是指不同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5、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新事物替代旧事物,但新事物又保留了旧事物的某些方面。

7、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外延:马克思主义包括许多流派,主要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联主义、实用主义等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5.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论及其理论内容。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特征;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和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1. 唯物辩证法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大学马克思课程考试要点集合

大学马克思课程考试要点集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为丰富和深刻的。

2,从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他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说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最主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学习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学习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习指南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性,以及对劳动解放、人类解放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及其历史进步意义和现实超越意义,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取向和社会取向,形成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睿智的头脑和眼光,能够自觉按照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思考人生、建设社会,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科学理论水平。

一、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首先,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题和贯穿教材的主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其次,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是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理论,做到“四个分清”,即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那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再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今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原理进行详细归纳。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物质生活决定人的意识,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的方法,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革命和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指出,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惟独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干实现社会主义。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原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惟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泯灭剥削制度,才干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它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路径。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惟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干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模板大学马克思课程

教案模板大学马克思课程

课程名称:《马克思理论》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课时数]一、教学目标1. 理解马克思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 掌握马克思理论在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理论的起源与发展2. 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原理a. 唯物史观b. 剩余价值理论c. 阶级斗争理论d. 社会主义理论3. 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应用a. 经济领域b. 政治领域c. 文化领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马克思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 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应用2. 教学难点:a. 唯物史观的理解与应用b.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当代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b.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马克思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a. 系统讲解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b.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理论。

3. 分析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应用a. 针对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分析马克思理论的应用。

b.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4. 课堂讨论a. 提出与马克思理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b.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作业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b.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理论》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案例、文献资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辅导提纲导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一章: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运动的内涵;意识的能动作用;发展的内涵;本质与现象;现实与可能;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及其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第二章:实践的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检验真理的标准;自由与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使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率计算;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其比较;资本有机构成;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平均利润的内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及本质。

第五章:金融寡头统治方式;垄断资本;跨国公司的内涵;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及其表现;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第六章: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和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大二马原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大二马原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大二马原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在大二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概括其核心内容和要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体系和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纲,也是我们进行思维辨析和实践应用的基础。

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发展和运动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其中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内容。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理想,旨在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价值论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被剥削的本质和原因。

3. 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运作和管理。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等。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B自然科学前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二:空想社会主义
法·圣西门;法·傅立叶;英·欧文
第一章
一: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三:意识的含义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看,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和人脑对物质的反应。

而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被动的,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而改造世界。

四: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3.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意识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

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对意识作用的前提下,对物质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的实现,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五: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六: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和途径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以下三点: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社会历史趋势与主体的选择
七: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八: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2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
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九:规律及其特点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具有稳定性、重复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第二章
一: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真理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2.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3.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4.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5.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P126-136材料分析题----看书!!!
第四章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2.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二: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马克思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达到货币形式。

四: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五:剩余价值
在价值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六: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七: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八: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九: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五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4.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5.归根到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