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
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
/削苹果。
(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
/饼干吃完了。
/文章写好了。
(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
/挖了一个坑。
/来了一个客人。
/写毛笔。
(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
)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
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他在看书。
/小狗啃完了骨头。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
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在语义关系的研究中,有一些常见的语义关系类型(语义关联,上下位关系、反义关系、同义词关系、关联关系等)。
“语义关系知识点”是这些语义关系类型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义关系,从而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一、语义关联语义关联是指词语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基于它们的语义含义。
语义关联有很多种类型,包括上下位关系、反义关系、同义词关系和关联关系等。
1. 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包含关系。
一个词语是另一个词语的上位词或超类词,另一个词语是其下位词或子类词。
例如,动物和猫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动物是猫的上位词,猫是动物的下位词。
2. 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相反关系。
一个词语的含义与另一个词语的含义相对立。
例如,大和小、好和坏,是反义词。
3. 同义词关系同义词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含义相近或相同。
例如,美丽和漂亮、喜欢和爱,是同义词关系。
4. 关联关系关联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概念或概念间的关系。
例如,手和指头是相关联的,汽车和公路是相关联的。
二、语义关系知识点总结1. 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语义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反映了词语之间的包含关系。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上下位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对于词义的判断和句子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位词和下位词的关系,可以通过语义角度和实质角度来理解。
从语义角度来看,上位词概括了下位词的含义,而下位词是上位词的具体实例。
例如,水果是上位词,苹果、香蕉、橙子是水果的下位词。
从实质角度来看,上位词是一种概念,下位词是这种概念的一个个体实例。
2. 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语义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反映了词语之间的相对立关系。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反义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对于词义的判断和句子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反义词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是对立的,有时候是互补的。
对于对立的反义关系,如大和小、好和坏等,是一种相对立的关系;对于互补的反义关系,如男性和女性、上和下等,是一种互不重叠的关系。
语义指向与语法关系
语义指向与语法关系詹人凤语义指向虽然在我国直到八十年代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就其实质而言却是一个老问题。
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必须在语流中出现,同时跟处于同一语段中其他单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语法语义组合关系,跟什么单位发生关系便指向该单位,这就是语义指向问题。
例如:(1)同学们明天检查身体。
“明天检查身体”表述“同学们”,“检查”支配制约“身体”(对象),“明天”限定“检查”的时间,“同学们”限定(领属)“身体”(同学们的身体)……都可以说前者指向后者。
就广义而言,任何两个单位只要产生一定的语法关系(伴之而来必有语义组合关系)即有语义指向问题。
传统语法中主语谓语之间,述语宾语之间、定语、状语、补语同它们的中心词(语)之间都有可能产生语义指向问题。
那么为什么直到近一个时期人们才重视语义指向问题呢?主要是因为传统语法只研究受邻接性、顺序性所制约的显性语法关系的缘故。
一话语都是按照线性原则由一个个单位组合而成的。
在线性组合中总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特定单位跟哪个或哪些单位紧靠在一起,这就是邻接性或连续性问题;连在一起的单位谁在前谁在后,这就是顺序性问题。
“语义上属于一起的,句法上也放置在一起。
所有的句法系统都倾向于在线性序列上把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避免隔断。
它们倾向于避免在两个意义上紧密相连的词中间插进任何东西。
”①基于这个原则,传统语法往往先切分连续的语流,然后弄清邻接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在直接成分分析法中表现尤为突出。
对于现代汉语来说也许更为重视邻接性,所谓“离合词”如“洗澡、理发、鞠躬、结婚”等等,本来只能是一个词,但是它们却可以说成“洗了一次澡”“理过三回发”……为了避免造成非邻接性结构,特意把它们归纳为“离合性”一类,合(邻接)则为词,离(非邻接性)则为短语。
使得整个结构层次仍然符合邻接性原则。
实际上,现代汉语中“洗澡一次了”或“洗澡了一次”的说法都是不自然的。
吕叔湘先生也说:“一般说,两个直接成分总是紧挨着的,但也有被另一个层次的成分隔开的情况。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法分析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百年前的《马氏文通》。
学者们一直忙于进行对句法结构中句子成分和词类及句型的分析,即作句法分析,对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也涉及一点,大都是不自觉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如生成语法、格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特别是受了符号学的启发,我国学者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的新理论。
他们认为语法研究应包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应该分清三者并结合起来研究,要加强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其中对语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分析方法。
在吸收了三个层面理论。
但对术语和分析方法没有作定义式说明。
有必要在此对三者作简要的介绍。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
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桩、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句法分析:(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带宾主谓句、主动句)主谓动宾中补定中定中(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把"字句)主谓状中中补(3)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被"字句)主谓定中状中定中中补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
语言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1.词语的替换:词语的替换是指词语所指的事物现象本身依然存在,只是用新的词语取代了旧的词语。
如由于汉语语汇发展的双音化,“目”、“颈”、“耳”、“鼻”等词被“眼睛”、“脖子”、“耳朵”、“鼻子”等词替换了。
2.义素: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
如“男人”这个义项可以分析为[男性、成年、人],其中[男性]、[成年]、[人]就是三个义素(方括号[]是义素的标记),这三个义素组合起来,构成“男人”这个义项。
同时,义素是一种没有特定语音形式的抽象的意义单位,如“男人”的义素是[成年],就与“男人”的语音形式无关。
3.语义指向: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连续成分和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如,小王扭伤了腰。
“腰”与“小王”、“扭”、“伤”都有语义关系。
“腰”与“小王”有领属关系,即是“小王的腰”,“腰”与“扭”、“伤”都有施事——动作关系,即“腰扭了”、“腰伤了”。
4.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形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类型的语法意义,如结构范畴(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结构范畴)、功能范畴(名词、动词等词类范畴)、情态范畴(陈述、疑问等语气范畴)。
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范畴。
词的形态变化是用附加词缀、内部曲折、重叠等方式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化,简称词形变化。
5.表述:表述是指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也叫句义。
一个句子表示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表述。
有些句子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意义,每一种意义就是一个表述。
如“小李借了他五块钱”,这个句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小李向他借了五块钱”,二是“小李借给他五块钱”,所以这个句子有两个不同的表述。
6.形态范畴: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范畴。
第五章 语义分析
义素分析实例
例一: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E.A. Nida)在分析英 语中的run(跑)、walk(走)等七个表示人 的肢体活动的词的语义时,列出了如下的义素 矩阵:
例二: 炒:[-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熘:[-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炸:[-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 煎:[-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 熘:烹饪方法,炸或焯后,作料中加淀粉汁。
(2)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 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 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如:
他浓浓地泡了一杯茶 小王扭伤了腰 老李死了一头猪 那种点心他们都吃了 他在黑板上写字
▲语气意义: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 的态度。 在语言中,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 形式来表达的,在有些语言中,一些虚词和 语气副词也有表达语气意义的作用。
与动词相配,名词则有如下几类: a.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b.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c.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如“小 李”。 d.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 主体。如“花”、“眼睛”。 e.致使,事件发生变化的引发者。如“惨 案”。 f.工具,指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 或手段。例如“他用勺子吃饭。”中的“勺 子”。 g.处所,指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的处所。 例如“他回上海了。”中的“上海”。 h.时间,动作行为等开始或结束的时间, 延续的时段等。
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 他哥哥在北京上学(蕴含) 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 他有哥哥(预设)
预设的例子:
老王又来了 老王以前来过 我早就不是校长了 他当过校长 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美好的 他什么时候去的王府井 他去过王府井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有了上面的描写,就有助于说明下列表达上的差异: 光的速度
* 火的速度 大火/小火
* 大光/小光
(2)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也有助于说明句式对词语的选 择关系。
“NP了” 大小孩了! 大学生了! 秋天了! 教授了! 老夫老妻了!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可以进入这样的格式呢?
NP具有[+推移性]应该是该句式成立的条件。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决定的。 这可以由下面两点得到证明: A.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考学生 考笔试 考语文 考一百分 考大学
B.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打研究生 考研究生 住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语 义格类型。
(3)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揭示出造成狭义同构句不同 变换式的原因。 例:
A组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 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 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 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 他还给小张一万元。 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 他交给学校五千元。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三章词汇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1.词和语素重点见教材第113-114页1.1.词,是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的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第一,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声韵调固定不变,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出现停顿。
第二,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
第三,它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第四,在前三个前提下,它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
1.2.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见教材第114页(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字形同,读音异字形、读音同,词形异字形、读音、词形同,意义异(2)一个语素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音节连绵词口语词音译词(3)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时是语素,有时不是语素3.确定语素的方法——“同形替代法”重点见教材第114-115页4.语素的类别重点见教材第115页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5.词和语素的区分重点见教材第115页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
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6.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重点见教材第115-116页(1)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多音节为主(2)词语有明显的双音化趋势a.汉语词语双音化的主要原因第一,汉语的音节数目有限,双音节有助于避免大量的同音词的出现。
第二,单音节词往往是多义词,双音节词就使词义的表达更为细腻、精确,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广阔、深入。
b.汉语词语双音化的主要途径以一个单音节语素为主,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一个辅助性的相关成分单音节语素的前后添加没有意义的附加成分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使用三音节的此省略其中一个音节四音节以及四音节以上的词采用缩略法(3)合成词的内部构造跟短语的构造大体一致第二节构词法(重点)1.定义:用语素构成词的方法2.类型:(1)单纯词:一个语素构成(2)合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A.重叠词B.派生词(3)复合词:词根和词根构成的词A.联合式B.偏正式C.述宾式D.述补式E.主谓式F.量补式第三节词汇基本系统1.词汇的基本单位:词2.词汇基本系统:(1)依靠形式特征而形成的系统:同音词与同形词(2)依靠意义特征而形成的系统:单义词语多义词,上下位词与类义词,同义词与反义词第四节词汇的来源系统1.行业语的泛化见教材第138页1.1.行业词语泛化的特点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门词语,它们有特定的表义内容和使用范围。
语法分析
下面对语义分析作补充说明。语义分析可分为语义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分析,等等。
(一)语义成分。
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例如下面一句的动词与其它词语发生语义关系就有“动作”与“实践”、“处所”、“施事”、“收拾”、“于是”(动作参与者)、“工具”这些语义成分名称:
昨天 他的弟弟 在校园里 与同学小李 用木棒 把疯狗 打 死了。
定 中 状 中
定中 中补
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所指大同小异。国外符号学研究语言符号也有三个方面内容:1、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2、符号所表示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3、符号与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号学这三个方面与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有密切的关系。
上面介绍的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者并不是在平行等立德平面上,应属于不同的层面。在语法研究过程中,把三者区分清楚,有助于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把三者结合起来,能把语法研究从描写推向解释,使语法分析逐步深化。也就是能把语法研究推向深入、全面。但是把它当作一种完全成熟的理论方法,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语用分析刚刚起步,各家观点分歧也大,公认的成果还不多。它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处女地,有待大家努力耕耘。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a.语用的语序变化b.语义的语序变化c.语法的语序变化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词类辨析重点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
见教材第204页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参见课后练习)第六节句型系统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
见教材第209页2.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句子的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
语用位移不影响句型。
划分句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句型系统是有层次的,因此,在确定某一个具体句子的句型时,也必须逐层进行,从第一层次开始,一直到最小的基本句型。
第三节 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第三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一、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小李吃了/ 苹果吃了吃饭了/ 来人了(一)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小牛在吃草。
/杯子被王华打碎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
/他把书拿走了。
3.系事:指联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
/陈伟成了一名画家。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
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
/他还给我一支笔。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她在房间里打毛衣。
/我们学校盖了一幢教学大楼。
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
你吃大碗,我吃小碗。
/王涛用毛笔在写字。
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明天考口试。
/他用蝶泳游完了全程。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总、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我住二楼。
/陈小玉去了师大。
9.时间: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他回家乡过春节。
/我的课请排在星期五。
10.目的: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
他在筹备展览会。
/刘玲为考大学在复习。
11.原因: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
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
/他爷爷因为肺病住了院。
12.材料: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
他在给青菜浇水。
/地板用油漆涂了一层。
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要使环境更加漂亮。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
他在教育孩子。
/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二)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吃面条、吃大碗、吃食堂、吃低保妈妈在包衣服、他们在包饺子、外头包牛皮纸、礼品包小包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精品文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综述
运用语义特征解释歧义现象:
(1)倒了一杯水。 A:倒掉。 B:倒上。 (2)烧了一车炭。 A:烧掉。 B:烧得。 歧义原因即动词具有两义:[+去掉义]; [+获得义]。
(1)烧了一张纸。 “烧掉”,具有[+可燃性]。 (2)烧了一壶水。 “烧得”,具有[-可燃性]。
可以用删除法证明指向哪个部分,指向 的成分不能删除:
①→我没干什么,只玩儿了。 ② →我没吃什么,只吃了个面包。 →我没吃什么,只面包而已。 ③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 →面包我吃得不多,只一个
4.如果是指向名词性成分,那么是指向施 事、受事、工具,还是别的什么语义角 色? ①小红懒洋洋地干着活儿。 ②那水手被湿淋淋地扔在甲板上。 ③那支笔用秃了。 ④房子就这样马马虎虎地分给了他们。
台上演着黄梅戏———台上正在演黄梅戏 门外敲着锣鼓————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教室里正在上课
①他在地上写字。
他把字写在地上。
他在地上,他把字写在地上。 ②他在墙上写字。 他把字写在墙上。
*他在墙上,他把字写在墙上。 ③山上架着炮。 炮架在山上。
2、状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血压急剧下降。 第二,前指主语。 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 第三,后指宾语。 花也很多,圆圆地排成一个圈,不 很精神,倒也整齐。 第四,前指借此“把” 的宾语。 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
3、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他昨天买了件羊皮大衣。 第二,前指主语。 我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 第三,前指述语。 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
汉硕考研现代汉语知识点笔记之语法,码住一二
汉硕考研现代汉语知识点笔记之
语法,码住一二
1.语法研究的三层面
(1)句法分析
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2)语义分析
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
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3)语用分析
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装、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2.三个层面的语法分析举例
上面用框式图解标明了这三个句子的句法结构的层次和成分,并注明了三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也可进一步分析,指出句中各成分由哪一类词语充当,对句子作变换分析。
这些对结构体本身的分析都属于句法分析。
3.句子的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可分为语义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分析等。
(1)语义成分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例如,施事、受事。
(2)语义特征指词语在句法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义特点。
(3)语义指向指句法结构中甲成分与乙成分有语义联系及语义所指的方向。
语义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分析并不是在平行等立的平面上,而是属于不同的层面。
《现代汉语通论》ppt 语法章 第八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四、语义特征
(三)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1】有些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子却有不同的变换式,对
这种现象可以从语义特征上加以解释。例如:
A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B
台上唱着戏 →*戏唱在台上 →台上正在唱着戏
原因:A组(坐):【+静态附着】【-动态进行】 B组(唱):【-静态附着】【+动态进行】
【4】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例如: 我 把 王群 满意地 打发 走 了。 ↑_____| 师傅们 把 水泥行条和楼板 纵横交错地 堆放 在 一起。 ↑_____________|
3.定语的语义指向
【1】后指中心语。例如: 他 昨天 买了 件 羊皮 大衣。 |____↑
【2】前指主语。例如: 他 做了 一个 惬意 的 梦。例如: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句法指向)
妈妈 高兴地 点点头。
↑_______|
(语义指向)
三、语义指向
(二)语义指向的类型
1.补语的语义指向
【1】前指动词。例如: 你 砍 快 了,慢Fra bibliotek点! ↑___|
【2】前指主语。例如: 我 砍 累 了。 ↑______|
我 看 完 了《红楼梦》。 ↑___|
我 学 会 了 滑雪。 ↑______|
起来的关系。
施事
受事
敲打
工具
……
例:他 用手 敲打 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2.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1
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 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挖野草 (动作—受事)
挖地道 (动作—结果)
2
三章节语义
(2)现代语义学流派
A、结构语义学: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采用结构主义的 理论方法研究语义→取得新面貌 B、解释语义学:用符号和规则对语义进行形式化描写和微观分 析,检验句子的搭配,解决歧义问题。 C、生成语义学:不以语法为基础而以语义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 式;认为语法和语义不能截然分开,语义是基础,具有生成性。 D、菲尔墨的语义理论:提出一整套用来说明句子语义的理论→ 格语法理论:提出“语义深层结构”。 E、切夫的语义理论:主张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结合起来分析 句子。以考察动词的语义特征为重点→动词中心说 F、逻辑数理语义学:利用许多数理逻辑的概念和表示方式来研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语义学的独立。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首先使用 了semantique(语义学)这个术语,并出版了《语义学探索》→ 从词汇学中独立出来→由传统语义学时期进入现代语义学 (2)主要理论方法 理论:在哲学、逻辑学影响下,以具体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 吸收语文学时期的成果而形成的。 研究问题: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 系;词义的色彩;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词义的发展演变 (3)主要贡献和不足 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 不足: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
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一、语义的定义
1、意义: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2、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 其所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语义的复杂性
3、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home——residence——domicile——abode 以上三大方面构成语义内容的整体。其中理性意义可以使我们 认识语言;语法意义可以使我们理解语言;附加意义可以使我 们运用语言;三者不仅统一表现于词义中,也表现于短语义、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语义关系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义关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义关系的定义语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和联系方式,包括词义之间的关系、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等。
语义关系是语义学和语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涉及到词义、句义、话语义等方面。
语义关系的存在和运用不仅构成了语言交际的基础,也为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计算语言学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
二、语义关系的分类1. 同义关系:同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在词义上有相似或相近关系的关系。
同义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a) 同音异义:指发音相同但词义不同的词语,比如“花”和“画”。
b) 异音同义:指发音不同但词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比如“父亲”和“爹”。
c) 状态词与动词:指表示状态的词与表示动作的词具有近似的词义。
d) 医学名词与俗语:指医学专有名词和俗语中的词具有类似的词义。
2. 反义关系:反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在词义上有明显对立或互补的关系。
反义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a) 真实反义:指两个词在词义上完全对立,比如“爱”和“恨”。
b) 相对反义:指两个词在词义上相对对立,比如“高”和“矮”。
c) 表示程度的反义:指两个词在词义上表示程度上的对立,比如“热”和“冷”。
3. 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在词义上,存在一种包含(大类)与被包含(小类)的关系。
上下位关系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 种属关系:表示种属与属于的关系,比如“花”与“玫瑰”。
b) 类属关系:表示类别与种类的关系,比如“动物”与“狗”。
c) 区分属关系:表示区别与种类的关系,比如“高楼”与“大楼”。
4. 同现关系:同现关系是指一些词在实际使用中常常搭配在一起,共同出现的关系。
同现关系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 物理属性搭配:指具有相似物理属性的词常常在实际使用中搭配在一起,比如“冰”与“冷”。
b) 功能行为搭配:指具有相似功能或共同行为的词常常在实际使用中搭配在一起,比如“吃饭”与“用餐”。
c) 表达方式搭配:指具有相似表达方式的词常常在实际使用中搭配在一起,比如“奋斗”与“拼搏”。
现代汉语语法语义
四、语义指向7
(三)状语的语义指向 1.后指中心语 雨 还 不断地 下着。 │ ↑ └──┘
第41页/共61页四、语源自指向82.前指主语他 老老实实 站 在那里。↑ │ └──┘他 把桌子 认认真真地擦了一遍。↑ │ └──────┘
第56页/共61页
五、语义特征6
⑵星期三了。(原来不是星期三,现在是,而且星期三由前面的时间发展而来。)⑶大学生了。(原来不是大学生,现在是了,大学生由小学生、中学生发展而来。)⑷(问:到哪儿了)广州了。
第57页/共61页
五、语义特征7
(三)语义特征的解释力先看一些变换:⑴烧了一壶水(*把一壶水烧了)⑵烧了一桌菜(*把一桌菜烧了)⑶烧了一棵树(把一棵树烧了)⑷烧了一炷香(把一炷香烧了)⑸烧了一窑砖(?把一窑砖烧了)⑹烧了一只鸡(把一只鸡烧了。两可)
4.从属关系5.隶属关系6.含属关系这几部分都与“领属关系”不好区别。
第30页/共61页
三、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6
7.质料关系定语表示的是中心语的质料,如:⑴红木家具⑵劣质产品⑶优秀学生
第31页/共61页
三、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7
8.来源关系人或事物的来源,来自何处,产于何地等,如:⑴买来的书⑵美国朋友(对比:美国的朋友)⑶缅甸玉⑷景德镇瓷器
客观现象有一维空间的线性排列,也有二维空间的平面排列,还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排列,有人认为还有四维空间的。由于人的发音器官的局限,语音只能成线性的排列,当人要表述平面空间或立体空间时,都得把它们转化为线性的排列。比如,对立体的教室的描述,我们就得决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第8页/共61页
二、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3
第23页/共61页
二、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18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基础知识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基础知识语义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在语义学中,我们探讨的是语言符号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语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义的定义、语义关系、语义角色和语义分析等。
一、语义的定义语义是指词语和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它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义的研究对象包括词语的意义、句子的意义和语篇的意义。
在语义学中,我们通过分析语言符号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来理解其意义。
二、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意义联系。
在语义学中,我们常常研究的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关联关系等。
同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意义相近或相同。
例如,“快乐”和“愉快”就是同义词,它们表达的意义非常相似。
反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意义相反。
例如,“大”和“小”就是反义词,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反。
上下位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意义层次关系。
例如,“动物”是“狗”的上位词,而“狗”是“动物”的下位词。
关联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意义相关联。
例如,“苹果”和“吃”就是关联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行为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语义角色语义角色是指句子中名词短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的是名词短语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角色。
常见的语义角色包括施事者、受事者、经验者、目标、来源和工具等。
施事者是指执行动作的人或事物。
例如,“小明”在句子“小明吃苹果”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施事者。
受事者是指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苹果”在句子“小明吃苹果”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受事者。
经验者是指感受或经历动作的人或事物。
例如,“小明”在句子“小明看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经验者。
目标是指动作的方向或对象。
例如,“苹果”在句子“小明把苹果放进篮子里”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目标。
来源是指动作的起始点。
例如,“篮子”在句子“小明把苹果放进篮子里”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来源。
工具是指执行动作所需要的工具。
例如,“刀子”在句子“小明用刀子切苹果”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一、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小李吃了/ 苹果吃了
吃饭了/ 来人了
(一)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小牛在吃草。
/杯子被王华打碎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
/他把书拿走了。
3.系事:指联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
/陈伟成了一名画家。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
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
/他还给我一支笔。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她在房间里打毛衣。
/我们学校盖了一幢教学大楼。
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
你吃大碗,我吃小碗。
/王涛用毛笔在写字。
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明天考口试。
/他用蝶泳游完了全程。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总、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我住二楼。
/陈小玉去了师大。
9.时间: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他回家乡过春节。
/我的课请排在星期五。
10.目的: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
他在筹备展览会。
/刘玲为考大学在复习。
11.原因: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
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
/他爷爷因为肺病住了院。
12.材料: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
他在给青菜浇水。
/地板用油漆涂了一层。
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要使环境更加漂亮。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
他在教育孩子。
/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二)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吃面条、吃大碗、吃食堂、吃低保
妈妈在包衣服、他们在包饺子、外头包牛皮纸、礼品包小包
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如:
买毛衣、织毛衣
打人、来人
二、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月亮渐渐升起来了。
妈妈高兴地点点头。
(一)语义指向的类型
1.补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指向动词。
你砍快了,慢一点!
我看完了《红楼梦》。
第二,指向主语。
我砍累了。
我学会了滑雪。
第三,指向宾语。
我们砍光了树再休息。
他一连发出界两个球。
第四,指向“把”的宾语。
砍树把刀都砍钝了。
他把牙都吃坏了。
2.状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血压急剧下降。
我经常打乒乓球。
第二,前指主语。
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
四凤胆怯地望着大海。
第三,后指宾语。
花也很多,圆圆地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第四,前指介词“把”的宾语。
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
师傅们把楼板纵横交错地堆放在一起。
3.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他昨天买了件羊皮大衣。
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
第二,前指主语。
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
我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
第三,前指述语。
例如:
陈小平看了一天的书。
孙静在家等了一上午的电话。
(二)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有些句法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王冕死了父亲。
苹果吃了三个。
孩子被奶奶抱进了大门。
奶奶哭瞎了眼睛。
一个句法结构中,语义上可能有多种指向的分析。
我答对了两道题。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如:
陈斌最喜欢游泳。
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A.我买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B.她已借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C.她已买了两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D.她已买了一件皮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三、语义特征
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一)语义特征举例
例1:动词“坐”与“跑”
别在这儿坐——别坐在这儿。
别在这儿跑——×别跑在这儿。
→坐+附着;跑-附着
屋里跑出来一个人。
——×屋里坐出来一个人。
→坐-位移;跑+位移
例2:请概括下列两组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甲组:地上蹲着许多人。
/墙上挂着画。
/门上贴着广告。
乙组:门外敲着锣鼓。
/电视里说着相声。
/隔壁开着收音机。
甲:+附着;乙:-附着
例3:请概括下列两级动词的语义特征:
A组:买、调查、办、玩、看、
B组:失败、跌倒、漏、塌、到达、毕业
→A组+自主;B组-自主
可以用下列格式可以鉴定动词是否具有+自主特征:
来/去+动词+宾语+来/去
例4:概括下列两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A组:快、慢、干脆、高兴、便宜、客气、公正
B组:富裕、孤独、急躁、肥胖
→A组+自主;B组-自主
具有自主特征的形容词一般用在“形容词+一点儿”的祁使句中。
如:小心一点/积极一点。
例5:概括下列两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A组:成功、崇高、出色、丰盛、大方、端正、美丽
B组疼、狡猾、过分、愤怒、混乱、可怕、惊讶、害羞、悲伤→A组+褒义;B组-褒义
+褒义不能进入“有点儿+形容词”
-褒义的可进入“有点儿+形容词”
例6:概括下列两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A组:热情、胖、得意、安心、不满、惭愧
B组:暗淡、薄弱、逼真、闭塞、灿烂、充足、抽象
→A组+述人;B组-述人
(二)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可以解释有些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子却有不同的变换式A组:台上坐着主席团/身上盖着毯子
B组:台上唱着戏/外头下着雨
↓
A组:主席团坐在台上/毯子盖在身上
B组:台上正在唱着戏/外头正在下着雨
→A组+附着;B组-附着
可以解释某些同形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
倒了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