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德育实效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坚持家校社协同。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
5. 坚持分层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规律,分层分类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自觉的法治意识,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成为具有以下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4)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5)具备基本的法治素养,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6)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知文明、懂礼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参照市教育局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切实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唤起他们善良、聪颖、活泼的天性。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经典诵读利用每天晨读等时间,以《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千字文》、《论语》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自觉继承传统美德。
二、宣传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同时利用教室、墙壁、橱窗等宣传窗口,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张贴和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图像、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三、征文演讲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开展“学经典、写人生、强素质”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分层次进行小组赛、班级赛、年组赛,寓教于赛,以赛促学,同时遴选优秀作品,相互交流。
四、评选先进围绕“四个一”(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为班级和学校做一件好事、每学期参加一次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标准,评选“班十佳”“校十佳”“文明好少年”,以典型示范提高传统美德的影响力。
五、营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氛围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活动开展的实际意义,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参与了“全校师生写春联活动”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身边的传统文化学习,参观本地的历史古迹。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论文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从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探讨其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传统节日;小学德育;教学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世界发展的文明史,回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从中国走向世界上的实践历程来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有魅力的还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
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正在随着我国不断增强的经济、科学综合实力一起,筑起一条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从小学教育开始抓起,是当前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其中,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结合小学年龄段认知局限的特点,以“我们传统的节日”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校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节日涵盖丰富的中华文化精髓,本文从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探讨其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一、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华传统文化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面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如何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且融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古代的节日,从文献上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大部分传统节日到汉代已经定型,节日发展到汉代,已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庆典型,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很多,其中大部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中国传统节日按顺序为:春节:办年货、吃年夜饭、祭祀、剪窗花、贴春联等;元霄节:猜灯迷、踩搞跷、耍龙灯、吃元霄;清明节:禁火、扫墓、祭祀、踏青、插柳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喝雄黄酒等;七夕节:穿针乞巧、祈祷福禄等;中秋节:团圆、赏月、吃月饼、放河灯等;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等。
传承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传承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以《弟子规》为德育载体的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良好行为贵在养成。
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而国学精华是熏染、陶冶青少年的最好材料。
通过对国学名言警句的诵读,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养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居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
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并且培养学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维。
同时也对加强教职工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工作责任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弟子规》是清朝人所编写的,它浓缩了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也是我们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
二、机构设置“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使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富有实效,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本次活动的实施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直接规划、组织、监督活动的实施。
组长:校长副组长:组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三、活动原则1、坚持三结合原则,即要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通过联系、沟通和合作,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坚持培训教育者原则: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学校行政领导、班科任教师、家长三者进行培训。
3、坚持丰富多彩的原则,做到“读、抄、做、写、评、演”等环节一起抓,够采用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
4、坚持实效性原则,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
5、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不是运动,要在统一安排在逐步推进。
6、坚持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根据《弟子规》要求改变自己一些不良习惯,完成实践行动报告。
7、坚持各处室相配合的原则,政教处负责对家长、教职工培训,各种活动安排,制定各种考评制度、细则、检查评比,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团委会负责宣传出版,校刊《撷真》刊登优秀文章。
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发布时间:2021-07-13T12:20:17.93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期作者:谢榕花[导读] 德育工作者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引路人谢榕花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实验小学 512100摘要:德育工作者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引路人,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进行探讨,以期达到真正落实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打开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德育工作者;素质;工作实效;以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者身上担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真正落实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怎样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呢?以下我将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要想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自觉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政治觉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而且要求教育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牢记自己的育人使命,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复兴民族和国家的时代新人。
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与策略
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地域性
地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 色,反映了当地人民在历史长河 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
习惯。
民族性
地方传统文化往往与特定民族或族 群相关,体现了民族的精神面貌和 文化传承。
历史性
地方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文化积淀。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 育中的渗透与策略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9
目录
• 引言 • 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
中的价值 • 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
中的渗透途径
目录
• 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 中的策略探讨
• 案例分析:某地区学校德育教 育中地方传统文化的应用实践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01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民俗的综合体现,对于
当地人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02
当前,学校德育教育普遍存在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缺
乏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结合。
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03
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教育,有助于丰富教育内容,提
高教育效果,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方传统文化在 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策略,以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研究问题
如何将地方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 教育相结合?如何选择合适的地 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渗透?如何 评价渗透效果?
02
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 中的价值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育人功能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育人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同时也具有鲜亮的现实性和创新性。
当前,在简单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不少学校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品质等受到外来文化的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消失了一些不良表现,如自私自利、拜金主义、盲目攀比、集体意识淡薄等。
这些现象及问题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更需要正确科学的文化引领。
所以,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让同学吸取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青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现状我们却非常圆满地发觉,当代学校生的道德行为状况堪忧:如,知行脱节,虽然能明善恶,然而在行动上却缺乏详细的体现,知道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关怀他人是美德,然而,他们在公共汽车上不愿让座,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会主动谦;以自我为中心,率性而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校内暴力大事频频发生;娇生惯养,独立力量比较薄弱,从未经受过狂风暴雨的洗礼,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一些孩子可能会由于一些小小的打击而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德育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崇德尚义,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抱负的思想,对少年儿童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同学人格修养,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育人功能的策略(一)创设传统文化深厚的校内环境良好的校内环境是促进同学健康进展的重要条件。
在校内里,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园林景观,在宣扬栏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特地开拓“传统文化”一角等,通过创设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潜移默化滋养同学的心灵。
德育铸魂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德育铸魂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健全人格。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我校德育铸魂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亮点1. 强化德育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德育工作责任,形成了校领导统筹、班主任负责、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时,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制度,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2. 丰富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素质(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感恩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举办文艺汇演、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 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1)实施全员育人。
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形成德育合力。
通过班主任工作、家长学校、志愿服务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开展德育课程建设。
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同时,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丰富德育资源。
(3)强化实践育人。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三、存在问题1. 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融合不够深入。
2. 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3. 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
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加强培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德育实效
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德育实效【摘要】本文从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和德育实效提高的意义入手,分别阐述了加强红色基因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养爱国情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以及提高师生德育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和方法。
结合实践经验和启示,强调了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些措施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红色基因传承,德育实效,教育活动,师生德育素养,革命传统,爱国情怀,学校德育工作,实践经验,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在于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宝贵的历史记忆。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英雄、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拼搏奋斗的集体精神和历史遗产。
这些英雄、先烈们的牺牲奉献、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后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不息。
传承红色基因可以让我们缅怀历史、珍爱和平、珍惜民族团结。
它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尊重,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启示。
只有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才能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弘扬正气,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发扬光大。
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指引。
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可以让青少年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品格和优秀的人格,使其成为德才兼备、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和希望。
1.2 德育实效提高的意义提高德育实效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德育不仅仅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问题,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往往可以从人们的道德品质中体现出来。
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领域。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小学德育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关系,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和启示,对于提升小学生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当前小学德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及作用,探讨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探讨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推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和提升,为培养具有民族特色和道德修养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基础,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建设美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和深度。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意义还在于促进学校教育的综合发展和创新。
善用本土文化资源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善用本土文化资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1. 引言1.1 概述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善用本土文化资源,提高工作实效性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土文化资源是指具有地域特色、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积淀的资源,是每个地区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善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人生态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难免碰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很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行为习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积极践行道德。
而善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将正能量融入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2 问题意识德育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也变得日益明显,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善加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来进行德育工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现实中德育工作者普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和利用不足,德育工作往往片面倚重外来文化资源,忽视了本土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急需探讨如何善用本土文化资源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更好地适应当下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的成长需求。
2. 正文2.1 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包括丰富多样、具有深厚历史传统、与当地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
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民间传统习俗、民族音乐舞蹈、民间工艺技艺等,这些资源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要:初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就成为当务之急。
在课堂教学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多样化策略的有效运用,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德育;课堂教学;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初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德育课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立足课堂,文化浸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我们用文化精髓来浸润学生的心灵,要求我们努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1.善用教材资源目前,全国各地初中德育课除初一年级外使用的教材版本并不一致,一线德育课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可用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
每个版本的教材都可以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元素,尤其是新初一年级统一使用的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在编写上特别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材在谈到发掘生命的力量时,引用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探讨教师职业这一话题时,先用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引入,接着在“相关链接”栏目中介绍了孔子及其《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在探讨“养护精神”这一话题时,“探究与分享”栏目提供的探究情境中,有学生穿传统服饰“经典诵读”的图片、学生学习“茉莉花茶制作”的图片。
教材中这些现成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我们要善于利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路径,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比如,在讲“认识自己”这一题目时,教材上有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教师就可以这样引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是有智慧的表现,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这就是老子提出的精神修养的问题。
用乡土文化资源开辟校本德育新天地
在普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 题等。为激励学生认真听传说故事,“三老”常常抛出一
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为弘扬传统文化理 些问题“调”学生的胃口,如讲述“愚公移山”这则故事
念,新学期伊始,我校德育处根据市、区教育局文件和学 时,图文并茂,大大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抛给学生的问
名人传记是对名人生平、生活和精神等领域进行系
东北与河北省遵化市接壤的孙各庄满族乡的农村在端 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我区建制已有 3000 多
午节前夕,将艾叶插于门环上,据说可以去病免灾。如中 年,在这片沃土上培育了许多名人,如教子有方的窦燕
秋节这天,孙各庄满族乡的部分农村(都是满族人居住) 山、北宋名相赵普、抗日英雄卜静安等。在乡村流传下的
填写实践报告,以文稿的形式记录本地民俗风情。
禹治水”等,用这些故事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除家
家要吃粽子外,下营镇、官庄镇等部分农村有妇女、小孩
三、读写名人传记,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有头戴艾叶,腕系花绳之俗,位于于桥水军南岸五百户
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的发展趋势
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的发展趋势1. 引言在我国教育领域,德育工作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德育五大体系和六大育人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分析德育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项目的发展趋势,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2. 德育五大体系德育五大体系包括:课程体系、队伍体系、评价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
2.1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发展趋势:1. 强化德育课程设置,提高德育课程质量。
2. 融合学科教育与德育,实现全员德育。
3.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注重地域文化特色。
2.2 队伍体系队伍体系发展趋势:1. 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2. 构建德育团队,促进德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引入德育专家,为德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2.3 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发展趋势:1.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建立德育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3. 强化德育评价的反馈作用,促进德育工作改进。
2.4 实践体系实践体系发展趋势:1. 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创新德育实践形式,提高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3. 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实践渠道。
2.5 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发展趋势:1. 完善德育工作政策法规,提高德育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2. 加大德育工作投入,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和资源。
3.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3. 六大育人项目六大育人项目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志愿服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
3.1 理想信念教育发展趋势:1.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2. 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3. 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全球竞争力。
3.2 爱国主义教育发展趋势:1.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德育实效的提升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理念,倡导勤奋、诚信、团结、守法的校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获得健康的成长。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方法上,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全面的德育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学校要激励和支持优秀的德育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使德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积极建设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社会环境,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弘扬中华文化 增强德育实效——君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体系的相关性, 编写出《 君子教育》 读本, 研究君子教 l 每逢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深入社 育的途径与方法及效果的检测。 l 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君子宣传活动。学生会等学生团体自
() 3 具体研 究过程 - 行组织各种文体活动 , 文化 沙龙 、 习报告会 、 如 学 演讲 比
研 究 《 语 》 的君 子 思想 , 论 中 提炼 君 子 思 想 体 系 , 究 研
道德标 准 , 塑造道德人格 , 提升道德境界 , 使他们成 为爱 l 子教 育 的具 体 内容 , 成 校 本 教 育 读物 , 利 用 君 子 君 形 研究
主 好 民 义公 。
教育读本 以何种途径 与方法加强教育 ,使广大学生成为 国守法、 明理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社会 f
、
中小学时期是道德教育 的重点时期和关键阶段。中 《 语 》 论 中关 于君 子 的 论 述 进 行 研 究 和 整 理 , “ 子 之 以 君
小学生是道德教育 的重点人群 , 他们正处于长身体 、 长知 【 ” “ 子 之 ”“ 子 之 义 ” “ 子 之礼 ”“ 、君 志 、君 、君 、君子 之 智 ” 、 “ 、君 、君 、君 、君 识, 逐步形成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的关键时期 , 这个时 l 君 子 之 信 ” “ 子 之 交 ”“ 子 之 孝 ” “ 子 之 学 ” “
的观念 中, 君子是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 讲礼貌 、 义气 、 I 讲 行 健康成长 , 我们从开设校 本课 程 、 开展课题研 究 、 创设文 仁道 、 有修养 、 有正气的人被我们称为君子 。在 中小学开 1 氛 围 、 展 主题 教 育 活 动 、 展 “ 年君 子 ” 化 开 开 少 评选 等方 面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包括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德育知识;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小学德育工作亮点
小学德育工作亮点一、德育课程创新1.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创新德育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的小学生。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关爱他人”、“环保行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二、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2.发挥学科教师的德育功能,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家校共育1.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2.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四、德育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成果。
五、德育实践活动1.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2.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六、心理健康教育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2.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七、校园文化建设1.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2.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八、德育科研1.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推广典型做法,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九、网络德育教育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2.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健康上网,抵制不良信息,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根植校园文化提升德育实效
根植校园文化提升德育实效一、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家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提升德育实效,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中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根植校园文化如何提升德育实效的相关内容。
二、校园文化对提升德育实效的重要作用1.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境。
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可以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陶冶和熏染,进而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道德引导。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和传播,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体魄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4.增强师生凝聚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提升德育实效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根植校园文化提升德育实效的路径1.明确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明确其核心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
只有在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提升德育实效奠定基础。
2.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也是提升德育实效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3.加强师生德育建设师生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参与者,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
学校应该加强师生德育建设,培养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自觉德育意识,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4.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提升德育实效需要不断创新德育方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实效
阿荣旗复兴小学姜再霞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孕育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来重视道德教育,关注个体身心修养,这一特性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德育功能,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历经文化濡染,能够激发和凝聚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哲理,历史上无数的名人轶事和英雄事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典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学生会逐渐明确坚定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并树立远大目标,并为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二)利于学生修身立德,提高自我修养
修身立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定会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对小学生形成明理知理的善性,塑造崇高人格,提高自身修养,有效抵制腐朽思想的侵染,并与现代文明融合,促进良好德行的养成,利于造就新
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传承。
小学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并与当代文明相结合,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我认为采取如下策略:
(一)切实遵守相关政策规定,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举措,要深入教师的心中。
在新修订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不仅如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低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以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古诗词、传统节日,名人读书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促使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丰富学生课堂文化,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二)多种教学模式并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鉴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必须注意结合多种课堂与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结
合。
如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切身感受文化魅力。
学校定期制定传统文化主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施展才艺。
开展传统文化竞赛,把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与激情充分调动起来。
丰富校园文化,各个年级分模块,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以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到校园,让学生逐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者、推动者及实践者。
(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校德育建设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言简意赅,充满哲理的名言警示语,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中华民族技艺的宝库中,更有数不清的瑰宝。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
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小学阶段更是精力最旺盛、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学校将弟子规、三字经、经典古诗文作为学生必背,要求学生人人积极参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习染,使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
我校与2016年12月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之中,在语文课堂中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将使每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深了解,从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在学校的教育中增强德育环境意识,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其中就包括: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等,注意将小学生道德教育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倡导成年公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言传身教,为学生树
立好的榜样。
因此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收集整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还不能全面理解“人生”“价值”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科学人生观等教育过早。
因为在小学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对幸福、责任、金钱、良心等概念有了初步认识,而这些认识恰恰是日后形成独立人生观的基础。
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将来才能健康成长为健全的新一代国民,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