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考点解读(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素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素材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城乡规划3.1 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相关素材乡村规划乡村规划是(rural planning)乡村的社会、经济、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规划内容主要有:①乡村自然、经济资源的分析评价;②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其地区布局;③乡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投资与效益;④定现乡村规划的措施与步骤。

制定乡村规划,要根据乡村的资源条件、现有生产基础、国家经济发展方针与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前提。

要实行长远结合,留有余地,反复平衡,综合比较,选其最优方案。

城乡规划的含义解析《城乡规划法》中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这部法律确定的法定城乡规划体系|考试大|,体现了一个突出特点,即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下位规划不得违反上位规划的原则。

规划作为政府的职能,第一不能超越其行政辖区,第二不能超越法定的行政事权。

如果把城镇看做空间上的一个点,把国家、省、县看做空间上的一个面,则可把城市、镇、村庄的规划理解为对点上建设的管理,把国家、省、县的规划理解为是从面的层次上协调若干点上的建设开发活动。

两方面的职责都是不可缺少的。

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也同样存在点与面的关系。

市县政府需要协调乡镇的发展,省(自治区)政府需要协调市县的发展,中央政府需要协调各省区的发展。

各级政府都要从实施科学管理的需要出发,制定和实施本级政府的规划。

国家、省、县要制定协调多个次一级行政地域单位空间发展的城镇体系规划,市、镇、乡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法内容重点新的《城乡规划法》共有七章,七十条。

其中《城市规划法》的第三章城市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被取消,并且新增了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和第五章监督检查。

(一)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l.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

【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城乡规划教学目标:1.了解城乡规划的内容,了解城乡规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2.了解城乡规划和乡镇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原则。

3.理解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1.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了解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3.理解城乡规划中生产布局的一般原则。

学习重点: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什么是城乡规划?就其编制过程来看,分那两个阶段?根据规划的对象,又可以分哪两类?二、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类建设协调发展进行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三、村镇规划包括哪两类?小城镇规划的意义、原则各是什么?乡村规划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原则各是什么?四、城乡规划的意义是什么?练习:1.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B.对土地利用的安排,对于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C.在确定城市性质时注意既不能照搬现状,也不能脱离现状D.城市的定位一定要高,否则将不利于城市的发展2.从环境角度考虑,西欧国家城市布局宜采用下面四图中的( )(注:图中空白部分表示居民区,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

)3.城乡合理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保证城市居住更加方便.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C.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D.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明确城市的性质 B.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C.对某建筑物进行内部结构设计 D.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5.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的核心是( )A.城市规划 B.城乡功能区规划C.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D.部署城乡各项建设活动6.全面开展乡村规划与设计是协调解决农村城镇化建设与保持田园风光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城乡规划提纲 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城乡规划提纲  知识点

城乡规划1,城乡分布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特点:集聚型(团状、带状、环状),散漫性;影响因素:地形地势,水源,道路,农业生产方式乡村集市的分布条件人口指向,交通运输指向,行政指向,宗教指向,风俗民情指向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及原因(1)城市空间形态概念:即城市的表面形态,指城市的空间轮廓与整体表现,城市不同要素及各自形态在空间上的组合(2) 城市空间形态特点:集中团块状(最常见北京)带状(兰州)星座状(上海巴黎)组团状(重庆)放射状大都市连绵区(美国东海岸)(3)形态变化趋势:简单到复杂,集中-分散-集中(4)影响形态变化趋势:交通技术与建设;城市规划;人口膨胀(5)控制形态的主要措施: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用地规模,以郊区绿化带限制其无限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多向扩展,形成更大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实现城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1)城镇体系概念: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2) 城镇体系构成条件:各城镇在地域邻近,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各城镇间形成稳定的社会经济联系,有较明确的分工;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

(3) 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含义:城镇的规模、结构合理;各城镇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合理;各城镇之间交通联系合理;城镇体系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在一定背景条件下相对最大化。

(4) 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综合考虑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条件‘要合理规划;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明确分工;促进发展。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1)城乡特色景观: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历史文化特色景观,现代文化特色景观)(2)传统文化:指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文化要素:艺术、工艺、传统产业、民俗、宗教、礼仪、节日、饮食(3)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1.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2.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3.分类、分区保护;4.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5.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 城乡规划含义: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并未城乡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江苏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城乡规划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江苏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城乡规划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江苏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城乡规划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城乡规划体系构建考点一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例1】(2019·江苏淮安月考)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_______地区,丁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2)从自然条件考虑,早期比较容易形成城市的村落是________,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影响乙图村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村落形态是________。

(2分)(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

(1分)(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2分)[尝试自解] (1)________ ________(2)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 ________(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1)析图表――→解读信息①:甲、乙、丁三图村落大致都呈带状,丙图村落呈不规则的多边形。

信息②:图中显示甲图为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村落分布于山谷及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处;乙图呈现出两条交通干道,可知交通条件对村落有较大的影响,使其乡村聚落形态呈带状;丙图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丁图地形平坦且有河流流过。

(2)巧迁移――→解读信息③:首先从村落形态入手,结合“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地形、水源、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大江大河冲积平原上”等知识可进一步作出判断。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第2课时城乡规划课件人教选修4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第2课时城乡规划课件人教选修4

2.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 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促使同类活动在城 市空间上的集聚,表现为连片分布的城市功能 地域,这样,就形成了主导功能突出的城市功 能分区。如表所示:
功能分区就是在城乡规划中,根据区域的主要 概念 职能和自然条件划定功能区,将城乡环境组合
成分工明确、联系密切、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绿地面积减少、环境质量减弱);社会经济方 面的问题:住房拥挤、交通阻塞、失业人口增 多、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高。由于城市问题 日益严重,加剧了城市与乡村、发展与环境的 矛盾,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生存与发展。
(2)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可持续发 展思想指导下的城乡规划和建设。
(3)城乡规划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①勾绘 城乡未来发展蓝图;②确定区域产业结构;③确 定区域空间结构;④明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和对策;⑤是其他系列规划的基础和依据。
深化探究 1.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
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
案例——上海 石化企业选址
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 并兼顾与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
原 则
要卫应向护生与当的区及城避上易市开风产环城地生境市带有规 的 以毒划 水 及、相 源 文有协 保 物害调 护 古物, 地 迹质对 和 和的城于 风建市影 景设主响 名项导环 胜目风境 保,节顾的市协约与关环调用其系境;地他;规能,项与划满兼目城相足
(4)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构建良好的人居 环境,达到城镇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解 决好影响城镇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环境问题,并保 护好环境,协调处理好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强化专练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为
规划图,是
规划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四第3讲第3讲 城乡规划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四第3讲第3讲 城乡规划

第3讲城乡规划考点一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疑难剖析1.城乡规划中进行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原则城市功能分区是在城乡规划中,根据区域的主要职能和自然条件划定功能区,将城乡环境组合成分工明确、联系密切、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在理解功能分区的划分原则时可从各功能区的规模、功能区的内部配置和各功能区间的联系、空间组合四个角度进行。

2.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为城乡建设中的具体项目确定适当的位置,关系到项目本身的长远利益和建设用地的合理与否,是城乡规划的关键所在。

所以,项目选址要遵循下列一般原则。

即时训练1.读“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C地是___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4)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考点二城市中工业和农业的布局疑难剖析1.城市工业布局工业是城镇的主要支柱产业,现代工业是城镇经济的重要支撑,就城市规划而言,工业布局应遵循下列一般原则:2.随着距离城市路程的增加,土地的地价降低,受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产品性质、保鲜要求、所需面积大小的不同,就城镇空间结构来说,农业布局多表现为圈层结构。

不同类型农产品的规划原则如下:即时训练2.读“2010年12月1日欧洲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1)和“甲国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城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A城天气状况可能是__________。

(2)甲国农业主要为畜牧业,其区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高三地理城市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高三地理城市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城市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选修4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1.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2.说出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3.举例说明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影响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因素。

2.不同级别的商业中心的规模、功能、组成及布局特点。

3.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的要求。

难点影响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因素。

本章的知识结构课本中的部分“活动”、“思考”答案要点P69 “思考”:图a中,傣家竹楼分成上下两层,下层透空可饲养牲畜,同时还具有防潮、防蛇虫等作用。

这种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与当地的湿热的气候特点相适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是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图b中,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楼房、绿地、交通等要素相和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图c中,住房拥挤,活动空间狭小,居住环境脏、乱、差,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和谐。

P69 “活动”提示:1.环境安全指地质灾害少,发生的级别低。

自然环境无毒少害,对人们生命和健康不产生危害。

自然灾害:这里的自然灾害既包括地质灾害,也包括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如沙尘暴、洪涝、干旱、台风等。

建筑密度:是指小区内建筑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密度越低,小区绿地面积和活动场地越大。

建筑问距:建筑间距一般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

但对于坡度大于450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则是指自屋脊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线至被遮挡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

温度适宜度:人体最适宜的温度在18℃一24℃,其数值随季节而有所变化,冬季稍低,夏季稍高。

外界环境温度与人体适宜温度数值差值越大,温度适宜度越低。

根据实验,当温度在18℃一24℃时,人们会对周围环境温度有较舒适的满意感。

因此在选择住宅时,尽量考虑到温度的舒适性,避开高温高寒的地方。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新人教版选修4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新人教版选修4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新人教版选修4一、知识结构二、重难点解析(一)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1、城乡用地分类中国土地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农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设用地、主宰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用地……2、城乡土地利用(1)城乡土地利用的含义城乡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依据其自然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是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果的总和。

(2)分类城乡土地利用可分为:①城市土地利用、②乡村土地利用、③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

(3)表现和影响城市用地的对外扩张和城市内部用地的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

在此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变化,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并影响到城乡结合部和乡村的土地利用。

(二)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成因: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不同,经济活动之间竞争,导致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2)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3)商业区特点:占地面积小,点状或带状。

区位: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市中心往往形成一个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特征: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区位因素:便利的交通;消费人口多。

(4)工业区工业集聚的意义:能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宽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共同分享集聚效益(5)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也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6)其它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还有行政区、文化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者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1)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对今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课件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共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课件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共张
问题2: 两图比较(bǐjiào)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增加了绿地面积,且大 部分工业用地的周围都布局有绿地和农田以减少工 业对环境的污染,这些措施都有益于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十页,共32页。
问题3: 加强农村地区小城镇建设,以带动周围农村区域的 发展,这是城乡地区协调发展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 小榄镇工业基础良好(liánghǎo),是当地区域经济的支柱 城镇总体规划中,工业的发展与完善依然放在十分 重要的位置。同时,规划者还注意协调工业用地与 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以求当地社会经济进入良性 发展的轨道。
预测过大 建设投资偏高
造成浪费
预测偏小
城市用地紧张
城市设施标准偏 低不配套
应该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chéngshì)人口规模 ,但不宜人为硬性地去规定人口规模。
第十三页,共32页。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zhǔyào)内容
(三)安排城市(chéngshì)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数量比例(bǐlì)、使用 强度等规划。 空间布局:空间构成、空间组合、空间形象
什么方法
1、规划图本身、图例、规划期限(qīxiàn)、城市性质、城市 规模(近期、远期)、城市形态与结构。
2、规划者主要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 jìnxíng)调 控,从而调控整个城乡空间的发展。
3、城市空间形态“风扇形”,引入新鲜空气,降低热岛效应, 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页,共32页。
第一节 城乡规划的内 容(nèiróng)及意义
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一页,共32页。
一、什么是城乡规划
1、城乡规划的意义 (yìyì)
2、城乡规划的内涵
维持(wéichí)城乡社会的生态平 衡

高三地理城市规划第三章《城乡规划》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高三地理城市规划第三章《城乡规划》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城市规划第三章《城乡规划》选修4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1.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了解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3.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的原则与方3.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布局和农业布局的原则。

难点城乡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本章的知识结构课本中的部分“活动”、“思考”答案要点P48 “思考”:简单地说,规划者主要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调控,从而调控整个城乡空间的发展。

P53 “活动”:1.通过观察图3.5和图3.6,可以看出,用地现状图中工业布局混乱,星罗棋布;农业用地缺乏统一规划。

而总体规划中工业布局比较集中,农业用地的安排较规整。

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减少污染,并能形成集聚规模效益;农业用地安排的变化可以防止人们对农田的侵占,而且能更有效地实行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2.图3.6和图3.5对比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增加了大量的绿地面积,且大部分工业用地的周围都布局有绿地和农田以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这些措施都是有益于生态环境建设的。

加强农村地区小城镇建设,以带动周围农村区域的发展,这是城乡地区实现协调发展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

小榄镇工业基础良好,是当地区域经济的支柱,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工业的发展与完善依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同时,规划者还注意协调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以求当地社会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P54 “思考”:在用地分类上,城市比农村多一项“特殊用地”,差异不大。

但在每一类用地中,城乡的用地内容差异较明显。

因为城市人口、物质及生产、生活活动都十分集中,所以在用地内容上也较农村更为丰富。

P55 “思考”:一方面从环境改善方面分析,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理想的栖居环境,而工业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所以为了改善环境,降低城市工业用地的比例便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一节 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_0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一节 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_0

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和意义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1.了解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2.结合实例说出城乡规划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出城乡规划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方法与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报告、辩论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研究任务,自主生成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观察和思考身边城乡规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反思:驾驭这些材料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课前大量查阅资料、“消化”资料成为备课的难点,此外能将这些学者缩写的理论文章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也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和意义案例1:《哥本哈根“手指规划”产生的背景与内容》节选一、“手指规划”产生的背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经济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增长,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西方各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为例,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城市规模的不断蔓延,一时间,城市人口数量激增,规模急剧扩张,环境条件迅速恶化,由此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建设、规划和发展城市。

二、“手指规划” 制定的依据“手指规划”是实际上是当时的规划者们根据对哥市及周围相邻地区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判断,以哥城及欧洲其他大城市的历史演变经验为参考,以首都哥本哈根城为中心,以由哥城向外放射状形成的铁路网为基础,所提出的一份关于哥市未来发展远景的规划建议,其性质如同现在人们所称的“概念规划”。

“手指规划”制定的具体依据,可以被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分析。

规划办公室首先对哥本哈根市与当时其他欧洲首都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与其他欧洲首都城市一样,除了具有首都的政治功能外也是国家商业、贸易、工业和行政管理的中心,也同样具有人口密集的特点。

每天约有20万人往返于工作场所与居住地,这样就给城市造成了早、晚各一次的交通拥堵与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城乡规划》考点解读
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形成
(2)、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世界:初期数量少,规模小;四周有城墙,形态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
封建社会城市中心被教堂占据,道路为放射状;多分布在关益、渡口、交通要道和教堂中心等地方;“市”的色彩日益增强;该时期,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亚洲城市发展水平更高。

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突破城墙,城市和乡村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城市不只是消费中心,还是生产中心;城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古代: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地域发展不平衡;沿交通线分布;形态结构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近代:畸形发展,城市布局、功能结构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迅速发展。

2、城市化过程
(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发达国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状况;拉美一些国家远远超过其经济发展状况,被称为“畸形的城市化”。

3、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自然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社会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2)、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与相应的治理对策
主要成因:工业化、城市化、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
治理对策:1、依据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2、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湿地和水面;加大清洁能源
的使用比例;开发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4、乡村聚落与集市
(1)、不同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
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水源:是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灌溉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形成更多的乡村聚落;战争、行政、传统文化也会对乡村聚落分布产生影响。

(2)、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旱作农业平原地区:规模大、人口多、房屋密集;丘陵地区和河谷地带:带状;缺水的干旱地区:分布在泉水和河流地区,形成绿洲;水稻区:分散型。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城乡分布
1、现代城市或村镇
(1)、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的空间形态:集中团块状(成都)、带型(兰州)、放射型(武汉)、组团型(重庆)、星座型(上海)、散点型(大庆)。

(2)、现代城市或村镇的变化趋势:最初的居民点呈放射状拓展作内向填充
成更大的块状并继续发展
2、城镇布局
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主要途:1、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2、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3、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4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3、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价值
(1)、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价值:1、保存城乡发展轨迹,留存人们的记忆;2、继承历史;3、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4、是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

(2)、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措施:1、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2、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护旧建新”;3、分类、分区保护;4、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旧建筑;5、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城乡规划
1、城乡规划的意义
(1)、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1、明确城市性质;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3、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2)、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3、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
4、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土地利用:“合理用地”
项目选址主要原则:1、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并兼顾与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2、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3、要与城乡现状相衔接项目选址主要方法:1、首先要了解该项目的基本情况;2、其次依据城乡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布局,在适宜建设的用地范围内选择该项目的建设地址;3、综合考虑用地周围环境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长远发展,建设项目是否有利于城乡
的合理布局;4、最后确定合理可行的方案。

功能分区主要原则:1、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2、不同功能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互不干扰;3、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

3、在城乡规划中,主要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工业布局原则:1、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P59 图3. 11);2、保证一定的工业用地比例,但不要无限扩张;3、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4、相关企业、机关就近布局。

农业布局原则:1、宏观布局,尊重各农业部门自身运转规律,例如,城郊地区适宜是农副产品基地。

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差异;3、城乡协调,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4、村镇一级规划要尽量少占农业生产用地。

交通布局原则
城内交通:1、要考虑城市地理环境因素;2、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P63 表3.4);3、结合各地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布局城市各种交通线路和设施;4、交通场、站的布局应尽量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同时考虑城市环境的要求。

城市对外交通:1、要创造联运条件;2、与城市交通干道系统密切联系;3、与城市功能分区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四、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1、城乡人居环境的评价
(1)、城乡人居环境的评价内容:(P69 表4. 1)
(2)、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1、城市规划的要求;2、自然环境的适宜度;3、社会环境的完整性;4、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3)、居住小区的环境特征和结构功能:(P76 图4. 12)
2、商业布局与生活
(1)、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

(2)、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评价:
社区商业服务点,是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商业单位,多布局在居民区附近;
区域商业中心,服务对象以本区域居民为主,兼有一定对外功能,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集散地;
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对象是全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多布局在城市中心,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车站和港口附近,郊区高速公路旁。

3、城市交通网络
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方格道路网、环型辐射道路网、方格环型道路网
4、文化设施布局与生活
(1)、城乡的基本文化设施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2)、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