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选题-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和标题
选题:确定评论对象。 标题:在更具体更直接的事物或问题上 确定写作内容。
例:
• 选题:圣元奶粉事件 • 评论标题: ·“圣元”脱身 卫生部哪能完事 ·圣元奶粉"激素门" 到底是谁误解了谁 ·“没事”的奶粉何以成为公共事件主角 ·婴儿性早熟奶粉是不是元凶 ·懒政是催生问题奶粉的“激素” ·奶粉疑致性早熟续:进口奶粉不一定安全
课堂练习
• 就“国庆节”为选题,从不同角度拟两则 标题
二、选题的类型
• 选题来源:事件性(事评,选事) 非事件性(选问题)
公共资源不应过度“VIP”
• 这几年,VIP服务忽然时兴起来。在一些人流密集的 公共场所,各式名头的贵宾厅屡见不鲜。在医院,普通诊 室是病人等医生,VIP病房却是医生等病人。几乎但凡提 供公共服务的地方,就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怎么看怎么让 人不舒服。 VIP服务本来是个好东西,大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 体,实行差别化服务,无可厚非。但近年来,一些企业纷 纷进军医院、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掏些赞助费,设立 所谓“贵宾厅”,霸占公共资源,过度VIP,不仅带来浪 费,更造成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公。 对公共服务机构来说,公立、公益是基本性质,理应 为全民平等服务,而不应经济利益至上,只对大客户服务 使出浑身解数,冷落一般客户。

不求好吃,但求好看,这是浮躁社会的 典型功利心态。诚然,礼尚往来,我们的文 化传统里有物化的人情元素,但也有礼轻情 意重的一面,心里有就是真的有,未必送礼 越多越豪华就表示情谊分量越重。当人情来 往被豪华礼盒放大之后,我们的亲情、友情 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注水,豪华礼盒演变为 虚假的秀场。尤其是礼盒豪华背后,月饼反 而越来越难吃,节日成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的黑色幽默,何苦来哉! • 很多豪装礼盒的价格要高于月饼本身, 寓言里的买椟还珠竟然出现在礼仪之邦。人 们乐颠颠地提着豪华纸盒里并不好吃的月饼 送来送去,商家却在背后乐颠颠地数钱。

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写作-精品文档

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写作-精品文档

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写作周期性选题,是新闻评论写作中需要面对的一类较为特殊的评论选题,它是周期性出现的,比如以主题日、纪念日为题的评论。

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往往以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面目出现。

此类选题往往和那些热热闹闹的焦点话题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又是周期性地重复出现,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应景之作,对读者来说缺乏阅读的兴趣。

那么,该如何写作周期性选题的评论文章?台湾学者王民认为:“写作纪念性评论,不当重复历史的事实与意义,要根据现实的要求来写。

”①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写作要与时代、与当下紧密相连,在开阔的视野中与时代的精神、社会的主题和现实的思考及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放大选题的价值,写出新意,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分别刊发了题为《用劳动书写我们的新时代》和《奋斗,新时代劳动者最美的姿态》的社论,两篇文章都没有停留在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歌颂、赞美上,而是紧扣“奋斗”这个新时代的主题进行写作,既符合社论所要求的高度,又体现出社论对当代社会公众思想的指导意义。

两篇社论还论及了当下劳动者的权益问题,从现实关照的层面进一步凸显了选题的价值。

“时代在前进,使命在升华,中国青年振兴中国的抱负没有式微,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求青春理想的行动力没有丢失。

”这是《北京青年报》在“五四”青年节刊发的社论的核心观点,文章题目是《青春属于奋斗者》。

同一天,《中国青年报》刊发社论《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在阐发“五四精神”现代价值的同时,也将奋斗之于新时代和青年的意义作为文章的核心。

时评家曹林也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相关评论,虽然不是社论,但写作思路也值得借鉴。

文中谈及的是青年人在面对社会负能量冲击时该如何保持纯洁的能力,继续热爱生活和坚持理想。

文章直面当代青年的思想困扰,对青年群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这样的思路为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文学]新闻评论的选题

[文学]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

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 系《芝加哥论坛报》的专栏作家。当 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他说:
“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 定要评论什么。”
学生的选题体验
薛天骐同学: 通过这第一次新闻评论写作的练习,我深切地 感受到选择什么样的新闻进行评论并不比真正对 这篇新闻进行评论来的容易。在选择评论的新闻 对象时,经过不同新闻间的比较,其实已经有了 大体的评论角度和思路;真正写评论是一个更细 化、逻辑化的过程。而且,你评论的新闻可以反 映评论者的视野、相关知识的储备和个人的趣味。 所以我觉得选择什么样的新里好几天捂着几 个题,有的长达几个月,它们的生生死死, 真是无法叙述。
鲁宁:

有时侯,选择选题确是一个肯定-否定-再肯 定-再否定的过程。除了少华讲到的,文章写出 来其主要论点能否成立外,还得考虑风险因素, 既包括“保护自身”,也包括“保护编辑”。即 便风险因素自认为可控,可通过春秋笔法规避风 险,还得考虑用此笔法写成的文章读者能否心领 神会?所以,专栏写作(有硬性的交稿时间), 我也和大焕一样养一批选题,经常思考着,一点 不夸张地说,常常梦里也在想着某个选题如何成 文。
我对选题过程的体验
/37711664.html

选题往往是一个艰苦紧张的过程,这个过程 中充满了对不确定性的判断。除了一般对选题价 值本身的判断外,还要对这个选题最终能不能产 生有交流价值的认识结果、能不能成篇,进行预 测性估计――这就是事实判断了。否则,就可能 在一个做不出来的选题上消耗大量时间精力,而 耽误了可能做出来的选题。这里面,每个人都有 一些经验,属于"缄默知识",需要大家都能够贡 献出来,以增进对这个过程的认识。
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

2023军队文职新闻学评论题

2023军队文职新闻学评论题

2023年,军队文职新闻学评论题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军队新闻工作作为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事舆论、士兵思想政治工作、涉军事件报道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军队文职新闻学作为军队新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意义更是不可小觑。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军队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我国特色的军队新闻传播体系,军队文职新闻学的发展和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二、军队文职新闻学的历史和现状军队文职新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我国军队新闻工作的开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军队新闻舆论工作的深入开展,军队文职新闻学逐渐形成并完善。

然而,当前我国军队文职新闻学在理论研究、教育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不断崛起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新闻观念和传播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军队新闻传播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来引领军队文职新闻学的发展。

三、军队文职新闻学的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军队文职新闻学中,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融合已成为趋势。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处理和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军队传播需求的多样化和快捷化。

2.国际化视野随着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军队文职新闻学也需要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军队的形象和声誉是国家形象和声誉的一部分。

军队文职新闻学的发展需要更多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3.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文职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形势和舆论场,军队文职新闻学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在教育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具备适应未来新闻传播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军队文职新闻学的建设1.强化理论研究军队文职新闻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在新闻传播、军事理论、国际关系、心理学等领域开展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为军队新闻传播提供理论支撑。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备考题1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备考题1

一、选择、填空:1、短评的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2、在新闻评论的各类体裁中,编者按语是篇幅(最为短小)、(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

3、编者按语与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学评注)和(史学评点)的作用和写法上十分接近。

4、曾有人认为,中国最早的编者按语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各篇“本纪”、“列传”、“世家”文后所写的(“太史公曰”)。

5、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相似,宋代(司马光)与其所修的(《资治通鉴》)中,也以(“臣光曰”)的方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点议论。

6、1833年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在这份由(外国传教士)主编的报刊上,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编后的(编者评论)。

此后,在1853年创刊的(《遐迩贯珍》)中,出现了一些位置居于文前或文后的夹叙夹议式的文字。

7、1876年,上海的(《申报》)上开始出现与报道或文章相配合的(编后),用以分析评价或引申。

8、1895年12月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正式出版,在这份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的强学会机关报上,几乎每期都有附于文前或文后的(编语按语)出现。

9、(“五四”运动之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的(《解放日报》)和晋绥分区的(《晋绥日报》)等都注意运用编者按语随时对报道或文章进行褒贬评注。

10、按照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可分为(说明性按语)、(政论性按语)和(注释性按语)三种类型。

11、编者按语的功能是:(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补充强调)。

12、新闻评论各类的体裁中,如(社论)、(评论论员文章)、(编者按语)、(短评)等一般都是编辑部的(编辑)、(评论员)执笔撰写的。

专栏评论则有所不同,它一般向外开放,欢迎读者自由投稿,由编辑部择优选用,因此多数属于(群言型评论)。

13、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相继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和(《新闻周刊》)上撰写(《今日与明日》)专栏评论。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2023年学习资料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2023年学习资料

目-一、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口二、立论的基本要求-口三、调查研究一选题立论的前提
选题的根据-▣(一)选题的来源-■来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自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来源于上级的决定和 神-■个人从现实生活中选题、从新闻报道中选题
二选题的根据-目-解决选题究竟该把握什么原则,侧重于具体操作-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党和政府的 大政方针选题。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是广大党员和亿万-人民的心声-三个 表”是治国指南》-2002.11.12-▣2、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选-题。如《阿房官应 重建吗?》-1995.3.29《文-汇报》-▣3、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抓住报道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来确定选 及其角度-如《有病不能乱投医》(2002.10.29《体坛周报》
▣3、论述范围较小的选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论述范围相对较小,评论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 事、现象、观念等-·常常由一点说开去,以小见大-一般以短评、小评论、杂谈、编者按语等形式-出现-如
2002年12月9日《华商报》的《抓阄也是民主-吗?》-如果抓阄“最能体现民主、平等和机会均等-那么民主建 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农村的-民主建设不用费劲地搞选举了,谁当村长-玩-好了;各级官员的升与降,也用不着考 -的政绩和能力7,可以抓阄决定..然而这样-做可行吗?公平吗?抓阉只不过是一种过于筒单-的工作方法而已,, 然它貌似民主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被人采用,但是这样的民主形-式实在不值得大加赞扬
÷2、大题化小,分而论之-6将一个大问题分为苦干个方面、若干个问题,分-篇写出,分次发表,使得各篇文章之间 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ó即“连评”或系列评论-ó各篇的立意与主题相对独立,侧重点与选材也各-具特点

新闻评论学复习资料

新闻评论学复习资料

新闻评论学复习资料名词1.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用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2.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通常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一重大问题或重大决策,而是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文章作者的身份。

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理论性更强烈,政论性更鲜明。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

特点是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

8.文前按语也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形式,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

9.文中按语与新闻报道或文章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10.编后按语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章的联想和发挥,用抒情、联想和议论性的文字,依附在新闻稿件的后面,目的是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和报道思想。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事实的选择:
重大的 \ 广泛关注的 \ 不为人们所重视 但反映的问题很严重 的报道。
标准:准确性、时效性
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标准
1.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触及现实:时效性、针对性 富有新意:新问题、新观点、新角度
2.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面向全局:评论要善于撷取一定时期出现的主 要的、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 的问题。 准而有当: 对评论的问题,要在进行周密系 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与综合, 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选题练习
(9月17日燕赵晚报新闻)
1.中共石家庄市委举行八届八次全会 2.邯郸农民夫妇“北漂”做流浪歌手 3.河北“风暴”打掉黑恶团伙84个 4.习朝峰等10人获石市道德模范 5.昨晚大雨瓢泼而下气温随之大受打压 6.8月石市CPI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 7.徐悲鸿天价油画被指学生习作 8.卡塔尔男篮“名垂史册” 9.狂犬疫苗由五针改为四针 10.浙江山东又现“地沟油”市民建言食品安全 11.沪指高开低走涨0.13%
群众关心
普遍存在
9月8日至17日《焦点访谈》的选题
《规模养猪须给力》 《健康“守门人”》 《最“牛”校长叶志平》 《扶贫先扶智》 《用爱温暖你的心》 《严查酒驾进行时》 《歌星演唱会票价调查》 《择校费到底用在了哪儿》 《创新成就奇迹》 《今秋热卖纸螃蟹》
《燕赵晚报》近期评论选题
1.“违法征税”行为必须坚决叫停 2.骆家辉坐经济舱只关规则无关欠钱 3.不妨换一种思路治理地沟油 4.莫让沉睡的住房公积金成为摆设 5.“最慈爱父亲”诠释了人性之美 6.期待“微博送感恩”流行开来 7.因“用”制宜的月饼包装可行 8.对“跌倒指南”吹毛求疵不太合适 9.这次监管终于走在媒体前(桶装饮用水质量) 10.“人人自危”是逃避道德义务的借口 11.是康菲在撒谎还是央视在“误报” 12.月饼坚强,惊煞吴刚

第二章 新闻评论选题

第二章  新闻评论选题

二、选题的性质

选题就是选择论题
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 人们的选择本质上是价值判断
因此,选题本质上是对论题的价值判断。

这个作为你第一篇社论或专栏评论的议题怎么样:展望未来。 科学家们说,再过约几十年,地球将变冷,所有生命都将灭绝。 你可以提醒读者,最好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或者,这个议题也成:反观过去。12个月前的市长选举投票人 数不足,于是你就可以责问其原委。


作者──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与新闻事实之间的 契合
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类认识是面向关联的 认识,即只对那些与自己充分相关的信息予以 关注、表达和理解。 ——英国语言学家D.Sperber
国旗为谁而降
郭光东 东北的灾民早已在雪前住进了温暖的地窨子;九江大堤决口 封堵处也于近日开始拆除重筑。洪灾过后,诸多善后事宜有条 不紊地进行,但现在 回想起来,有件事被忽略了:按照《国旗 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为九八特大洪灾的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 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 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今年我国发生洪水的河湖之多, 时间之长,水位之高,损失之大,为历史罕见,更为《国旗法》 颁布以来所仅有,当属“严重自然灾害”;洪灾中,人员死亡 达3656人,当属“造成重大伤亡”。
尽管《国旗法》对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 下半旗规定的只是“可以”,不是“应当”、“必须”。 但如果一次灾害死亡3656人还不能适用这一法条的话, 不知这一规定几时才能派上一回用场。 事实上,国旗不仅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 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而下半旗正是一种 由中央政府以全体国民的名义举行的哀悼仪式。它不但 能给予死难者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再次体现抗洪 斗争中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且更有助于增强每个公 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祖 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激发为国奋斗的热情。

最近的地理新闻(文档2篇)

最近的地理新闻(文档2篇)

最近的地理新闻(文档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最近的地理新闻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的新闻评论十四0第一篇冤案判决“留有余地”:不能把潜规则当功劳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李妍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撰文表示,在河南赵作海杀人案、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等案件中,审判法院可以说功大于过,否则人头早已落地。

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压力,法院对这类案件能够坚持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已属不易。

(5月6日《人民法院报》)冤案既已发生,司法机关最该做的,是反思冤案中的各方之责,是重新审视程序正义。

倘若把冤案中所谓“留有余地的判决”说成“功大于过”,似乎值得商榷。

因为就像这位常务副院长自己坦承的那样,即便法院做出“留有余地的判决”,也严重违背了罪刑法定、程序公正原则,经不起事实与法律的检验,最终将会使法院陷入十分被动的地位。

事实上,相较于冤案中谁功谁过的问题,仔细探讨一下每一起冤案背后的成因,想想为何明明证据不足,法院却不敢不判,“疑罪从无”却常常做出“疑罪从轻”的判决,也就是所谓“留有余地”的判决,或许更有意义。

一个可以拿来探讨的例子是河南村民李怀亮奸杀幼女冤案。

因涉嫌奸杀幼女,李怀亮先后历经15年、死刑、死缓3次判决,最终因证据不足获无罪。

有干警称法院的无罪判决打破了公检法之间的潜规则——既然公安抓了人,检察机关又认可,到审判环节,对那些证据存在欠缺案件,往往“不敢不判”、“不敢放人”,只好采取“疑罪从轻”、“疑罪从缓”、“疑罪从挂”等折中办法。

“留有余地”的判决,很大程度不过只是公检法合作关系下一种折中的潜规则。

事实上,当前刑事诉讼从立案、侦查到审查起诉、审判与执行,都在一种流水线的模式下操作。

由于侦查机关处于打击犯罪的前端,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处于流水线的末端,司法界常常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做饭、端饭与吃饭”。

通常情况是,侦查机关“做什么饭”,公诉机关就“端什么饭”,审判机关也就“吃什么饭”,多数时候也是“做饭的说了算”。

新闻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闻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闻写作期末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题目一:社交媒体在现代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及影响题目二:传统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异同与未来发展趋势二、答案:题目一:社交媒体在现代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及影响社交媒体在现代新闻报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也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以下是社交媒体在现代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及影响。

一、实时报道:社交媒体使得新闻报道能够即时发布,实现了新闻的实时性。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记者和媒体机构可以快速地发布新闻和事件信息,而读者也能够通过关注这些平台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二、多样化报道形式:社交媒体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报道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这使得新闻报道更具多样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同时,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也促进了读者与记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信息传播加速: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得新闻报道可以更迅速地传递到全球范围内。

一条重要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的转发可以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同时也使得舆论形成更加迅速和集中。

四、新闻可信度挑战: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往往存在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由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发布并未经过严格的编辑和审核,存在着大量虚假信息的可能性。

这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挑战,需要加强对新闻来源的审核和真实性的验证,以提供可信的报道。

题目二:传统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异同与未来发展趋势传统新闻和网络新闻在形式、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异同。

以下是传统新闻与网络新闻的主要异同,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形式和传播方式异同1. 传统新闻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传播,而网络新闻则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2. 传统新闻以纸质媒体为主,而网络新闻具有数字化、可视化等特点,多样性更高。

3. 传统新闻报道的数据收集和编辑过程相对独立,而网络新闻报道更加迅速和动态,数据来源更加多元化。

二、受众群体异同1. 传统新闻主要受众为纸质媒体读者和电视观众等,而网络新闻的受众范围更广泛,覆盖了更多不同年龄、地域和社会背景的人群。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立论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 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它贯穿于评论的始终,起着统帅整篇评论 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选题确定了评论“说什么” 立论确定了评论“怎么看”


一、立论的核心——判断

新闻评论的立论过程就是判断的过程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之下,新闻评论所讨论 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或非的 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善或恶的问题。 王民(台湾):《新闻评论写作》
见微知著,洞察事物 本质

审时度势,预测事物 进程
未雨绸缪,提示隐忧 与建议





事实判断 (对事实真相的常识性、专业性 判断) 价值判断 (对事实的价值、意义、影响的 判断) 因果判断 (对事实与主客观原因之间内在 联系的判断) 趋势判断 (对事实的发展趋势与可能产生 的结果的判断)
二、立论的前提


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 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 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点 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 题与立论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立论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 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在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 一道工序 选题的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 评论的质量和成败


一、选题的来源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 作者的发现 媒介的报道 受众的提供 专门的策划
二、选题的类型


事件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记者新 近采集的新闻事实为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 社会性选题:与公众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 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问题类选 题

新闻评论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选题




放在更宽广的现实语境中,还可发现清华招生新政也是推 动教育公平、打破阶层固化的有力举措。社会阶层固化一 直是近年来的热议话题,贫寒子弟上升的空间确实出现逼 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 对贫寒子弟来说,接受教育、享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是 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途径。清华新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 望,也助推了教育公平。当然,改变贫困生的命运,仅靠 清华还不够,需要更多的高校跟进。当教育公平不断推进, 当公平覆盖到更多的弱势群体,他们才能实现“知识改变 命运”的愿景,我们的社会流动才能更趋于合理。 秦宁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清华“贫困县选才”的年计划”的自主选拔考 试实施办法: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所有中学,均可推荐 一名考生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他们一旦获得了资格确 认,将在未来的录取过程中获得30—60分的分数优惠。 清华招生新政是对现有自主招生制度的强力刷新,尤其 是面向592个国家级贫困县选才的制度设计,对寒门学子来说, 是一个极大利好。过去5年,高达八成的全国贫困县无一人上 清华。在此基础上审视清华招生“照顾”寒门学子,越发感 慨它释放的温情与善意。 寒门学子进清华不易,进北大、进其他名校的,同样不 多。而且,无论是公众的一般感觉,还是调查的统计显示, 来自中西部农村的孩子进名校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有学 者做过调查,发现1978—1998年间,北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 比例约占30%;而从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骤降 到了10%左右。

见教材61页中
二、选题的性质
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选题是认识的起点。 选题本身就是认识过程,它表现为作 者对所面对的新闻事实或问题的判断。 哪个新闻值得评论的问题,取决于作 者自身的价值观、价值标准。

文学新闻评论的的选题

文学新闻评论的的选题

新闻评论第一组的选题分析一、选题:就卫生部等6部门公布乳制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发表观点。

二、新闻事件回放:中国网10月8日讯日前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公布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

公告称,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

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

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

为确保人体健康,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特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以下简称限量值)。

公告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高于1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据介绍,制定限量值是应急状态下的一项行政控制措施,应将保护婴幼儿和成人的健康作为首要目的,还要考虑三聚氰胺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的问题。

本公告分别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可。

中新网10月8日电卫生部监督局副局长王雪凝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当中去。

制定限量值是应急状态下的一项行政控制措施,对于判定原料乳和乳制品是否合格,以及其中微量的三聚氰胺来源性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三聚氰胺既然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添加剂,为什么今天还要制定这个限量值?如果食用这个限量值以内的奶粉,对人体会不会有伤害?王雪凝回答说,三聚氰胺作为一个化工原料,现在用途很广泛,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鉴于国际上现在没有残留量的标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加强奶制品质量控制,卫生部联合多部门和有关专家研究拟定了乳与乳制品三聚氰胺的限量值。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三、选题的类型(评论对象的类型): 1、事件性选题——针对事件性新闻 优点:时效性强,及时满足读者的期待。 不足:易“一窝蜂”式同题写作、浅层次的重复表达。 要求:作者的判断力、反应能力、写作能力较高。 案例: 爱国首先是爱国人 /c/2012/09/18/2753009.htm “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 /html/2011-12/22/content_30001.htm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2、非事件性选题——针对普遍存在/突出的社会问题/现象。 优点:社会关注度高。 不足:节奏较缓,时效性差。 要求:找到合适的新闻由头,有深刻思考、开阔的视野和 普遍联系的思维能力。 案例:
《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2011年4月21日到5月26日) 《“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4月21日) 《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4月28日) 《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5月5日 ) 《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5月19日 ) 《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 》( 5月26日)
宣传和应该宣传; 二、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通过对某个问题的评论,能揭示出人们的共同 理想和愿望,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鼓动性。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五、确定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1、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最近中央发布 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2、实际生活中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貌,以及 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2. 评论选题的两层含义(程世寿,P.63 ): ①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的要评论的问题,反映这个时期内的宣传报道 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 ②确定一篇评论具体论述什么问题,体现特定的撰写意图。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日趋激烈。

表现为: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现多个新闻评论类节目。

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业者已认识到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那么如何进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第一,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需要具备典型性、异常性和建设性。

这是从新闻价值的层面上来谈的。

新闻理论普遍认为,新闻价值包含6个因素,即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时宜性、趣味性,而作为电视新闻评论,它担负着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这就决定了它与普通新闻相比较有其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在新闻价值上主要表现为:典型性、异常性和建设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事件、事实,都必须具备这些因素,因为各因素在不同的新闻事件或事实中的分布和数量不是也不可能等同。

所谓典型性,就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进行剖析和评说,因为,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许许多多的国内外大事,电视新闻评论不会也不可能一一予以评说。

但是电视新闻评论可以把握住那些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以个别来反映一般,通过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方式影响受众。

实践表明,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反响如何,社会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抓住了典型的新闻事件。

所谓异常性,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它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应该遵守的社会准则与规范,破坏了特定的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了危害。

这种行为既有道德层面的,也有法规层面的。

它还包含那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但又暂时不为大家所熟悉或者无法理解的新鲜事物。

对前者,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对社会上这些不正常的、不合法的、假恶丑的行为和现象进行评论、批判,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警醒,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明辨是非、善识美丑,起到激浊扬清的功效。

新闻评论的选题42页PPT

新闻评论的选题42页PPT
新闻评论的选题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毕业新闻选题

毕业新闻选题

毕业新闻选题第一篇:毕业新闻选题毕业在即毕业生校园忙摆摊毕业在即大学生卖书忙(文字新闻)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启动形势不乐观90后大学毕业生简历制作尽显“潮”大学毕业照流行“搞怪风”大学毕业聚餐“醉倒”十小伙当大学毕业生遭遇公务员考试大学毕业季还有啥遗憾?(如有条件,建议放在整个新闻的最后)(娱乐)2212张照片创意纪念大学毕业第二篇:毕业选题生产线转位装置设计自动牙膏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购物中心中央空调设计颈椎牵引器设计家用型自动牙膏机的设计(新型轴承清洗机主机设计山核桃专用破碎机开发设计简易甘蔗去皮机一、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基本要求1、如何选题、开题选题、开题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课题有没有价值,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背景,这个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有什么价值,从实践上看,有什么价值。

2)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3)课题要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差太大的题目。

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选课题最好与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工程科学研究有关,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或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或者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2、开题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开题报告一般包括:1)课题的名称。

课题名称是所要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练,一般不要超过20字;2)问题的提出。

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的价值,实践的价值,预计从几方面来完成。

3)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

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国际研究到什么程度,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来阐述。

4)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5)确定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具体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6)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如自己具备哪些条件、研究路线是否行得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自己的选题困惑
msh01../20238518.html
我常常感到一种“议题被设置”的状态,并由此担心 从“议题被设置”的条件到“思想被设置”的结果:我们 觉得是自己在观察和思考,但实际上只是在别人的限定的 范围内和方向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我在选择议题时总 有一种挣脱开这种限定的冲动和苦闷。我怀疑那些可能被 我选作议题的新闻事件的议论价值,比如,这一周热议的 “国学辣妹”,尽管她已经成功地被报道和评论弄成公共 议题。这样,可选的议题就更少了,就是那些在任何情况 下都是有价值的公众议题的问题了,比如最近的油价问题、 房屋建设成本问题、养路费征收的合法性问题。但是,这 一类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和长期观察、 资料积累,确实又难于参与。
实际上,一个人介入公众议题,需要在较长一
段时间内“跟上”公共议题。一段时间脱离公共 议题,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遑论参与议论的资 本。所以,虽说言论版和时评是公众普遍表达的 空间与形式,但表达所受到的限制,决不只是语 言表达能力。它还需要持续地介入公众表达的经 验、判断力和对公共议题的敏感。对公共议题有 隔膜,就会有插不上嘴的感觉。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六讲
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 系《芝加哥论坛报》的专栏作家。当 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他说:
“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 定要评论什么。”
首先——有话要说
Editorial and Persuasive Writing: Opinion Functions of the News Media.. 1979
(《努力周报》1922年7月9日第10期)
有关选题的思考与说明
张季鸾: 《蒋介石之人生观》
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所偶见,独蒋 介石事,诟者最多,以其地位故也。然蒋氏犹不 谨,前日特发表一文,一则谓深信人生若无美满 姻缘,一切皆无意味。再则谓确信自今日结婚后, 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反翘其浅陋无识之言以眩社 会。吾人至此,为国民道德计,诚不能不加以相 当之批评,俾天下青年知蒋氏人生观之谬误。
驳论的选题:
既要具有新闻性,也要具备思想价值。其新闻 性表现为要驳的观点往往本身就构成新闻,它是 一个“思想事件”。这样一个“思想事件”当下 的影响力,是决定选题的一个标准。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
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天的晨报以及 《纽约时报》或(有时候)《华尔街日报》之后, 编委会就开会……讨论那些认为报纸应该加以评 论的主题。编辑委员会成员根据新闻报道内容及 其个人兴趣分配论题。……每次会议上,编委会 成员都提出他们计划的论题。然后对每个论题进 行讨论。有些论题激不起多少反响,而有些则犹 如投下一颗原子弹。”有的选题还要投票才能确 定。((《冲击力》)
迫,不得不然的,所以一切指摘与反对,归于自
然的消灭。但是因指摘反对之故,经过不少的周
折,起了不少的波澜,于时局财政都有极大的关
系。若一一寻绎起来,可以籍此知道最近的过去
期间内财政金融界的状况,国民对于财政金融的
智识和心理,并可以推测最近的将来期间内财政
金融界的情形,故虽是一局部的问题,却有研究
的价值。
其次——有所选择,并且理 性地认识这种选择
胡适:
《这一周》(1922年7月
17日至23日)
“这一周中国的大事,并 不是董康(当时的财政总长) 的被打,也不是内阁的总辞 职、也不是四川的大战,乃 是十七日北京地质调查所的 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开幕。”
九六公债
受尽世人指摘,并历遭有力者的反对之九六
Hale Waihona Puke 公债,将要正式发行了。他的发行,是为世势所
《新京报》社论选题:
首先,每天下午17:15召开新闻版组选题会, 评论部人员参与,在各版准备第二天刊出的新闻 中粗选社论选题目标;接着,在18:30召开社论 委员会,在上述选题目标和各社论委员通过阅读 当日各报新闻事先准备的(每人准备三个)选题 目标中,按照重大性、象征性、关注度、关切度 的标准一个一个筛选,最终选定这四个标准最大 交集的二至三个社论选题。
msh01../7858818.html
只有在选题阶段,面对着那么多别人精彩清晰的判断和 那么多自己无从判断的新闻的时候,我才会清楚地感觉到 自己判断力的贫弱: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没有话可说、无 力去评,“掺和”不进去的。 相反,一个适当的选题,则可以让我焕发出认识的激 情,使出浑身解数,或一气呵成,下笔不能自休,或激动 地站了起来,在室内不断走动,口中念念有词。适当的选 题本身,就是自己的判断力仍然存在的证明。
《经济观察报》社论选题
每周由专设的“社论助理”从当周诸 多重要新闻事件中列出10到20条作为备选社 论题材,然后由社论委员会在周四开会, 一条条筛选,从中确定有哪些新闻适合撰 写社论,。
学生的选题体验
任伟娇同学:
一开始收集评论选题的时候,上网看了很多热点问题 的讨论,有超女立碑、安倍晋三访华,博客实名制、圆明 园重建等。无疑都可以作为事实性论据。而且网络上也充 斥着很多跟这些事件有关的评论文章。仔细分析,这些事 件分属不同的领域,有文化,有经济,有政治,在没有专 业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很难写出评论文章来。所以后来还 是选择了跟高校有关的一篇新闻事实来做由头。
“If you have nothing to say, don’t!”
That was the advice of Vermont C. Royster, editor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o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ditorial Writers more than a decade ago. It’s still good advice.
学生的选题体验
何玉斌同学:
在完成这篇作业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 确定选题的问题,对好多新闻事件似乎都 可以说点什么,但是当以新闻评论的要求 进行写作时却又觉得意义不大,没什么可 写。
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
搜狐博客 > 马少华的博客 > 日志 > 日记 2019-07-27 | 一篇评论的“选题”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