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与写作
浅谈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与写作摘要: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接发议论,讲道理的新闻体裁,被称为有形的意见。
它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宣传引导,针砭时弊,舆论监督,释疑解惑,启发读者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评论;选题;立论;写作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45-02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新闻评论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如今,不少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都开办了自己的评论栏目,各类评论的数量持续上升,此外,评论的形式也日渐丰富,形成了诸如社论、编者按、短评、电视访谈、网络讨论等多种形式。
新时期下,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如何使自己的评论文章在浩瀚庞大的“评论海洋”中脱颖而出,做到观点独特、文采出众、夺人眼球、深入人心、带给读者启发和深思、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亟待研究。
在此,笔者选取了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中《佛山日报》2011年10月25日的一篇评论《“激浊”诚可贵,“扬清”价更高》(以下简称《激》)为例,来对纸媒中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与写作进行分析。
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于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在家门口玩耍的时候,被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肇事司机当场逃逸,而此后经过小悦悦身边的18位路人,无人伸出援手,纷纷走开,致使倒在路中的小悦悦受到了途经车辆的再次碾压。
直到一位拾荒阿婆路过,小悦悦才被送往医院。
10月21日,小悦悦因为伤重不治而离世。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评论选题:新鲜、贴近群众、有宣传价值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简而言之,选题就是选择和确定论题。
由新闻评论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有两个方面,一是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二是有着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
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
它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事件和问题。
通俗的说,它是新闻评论要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即一篇评论要论及什么方面的问题或对象。
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是层出不穷的,不是所有的报道都需要配发评论,只有那些有评论价值的,包含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需要进行理性思辨的;群众普遍关注而又疑惑不解,需要透视与澄清的;某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行为需要进行明辨是非的,社会生活中违反科学但大家又习以为常,需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针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以及群众中所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需要抓住时代特点进行评述以弘扬正气、倡导文明的。
总而言之,只有从那些蕴涵值得阐发的、有重要启示的或新鲜的思想观点的事实材料才能进入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
选题的范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一、常规性选题和突发性选题常规性选题和突发性选题是按新闻事实发生有无规律性而划分。
常规性选题,简单地说,有一些特殊的选题是以固定的时间周期出现的。
如重大的节日、宣传日、政事、重大赛事等。
对常规性选题,可提前寻找策划灵感,从容切入,收集背景资料,深入思考。
常规性选题以其长久以来形成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吸引着受众的目光。
对于常规性选题来讲,虽说选题的范围是固定的,但只要能恰当结合当下的情况,比往年出“新”,往往还是能吸引受众的目光。
这类选题常以社论居多。
比如,“几乎每逢‘五一’、‘十一’,人民日报都要发社论以示庆贺”;每到5月4日,《中国青年报》例发社论。
这是以年为周期的。
还有一些长周期纪念日。
比如:200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分别发表了这一主题的社论《有生命就有希望——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年》和《唐山地震警世我们如何面对灾难》。
到了2006年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则以《反对恐怖主义不能成为“文明的冲突”》作为“9.11”事件五周年的社评。
第十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新闻评论的选题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处于
非常重要的地位,选题好,评论产生的 社会效果就大。 所以,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在新 闻评论的创作过程中,“评论好写,选 题难得”。
一是政府执政。《冰点时评》对政府在制定、 执行政策中出现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对政 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吏治水平、政府职能转变 等问题有经常性的探讨,涉及面极广,包括违法 行政(如《质疑“逼企业上网》)、地方保护主 义(如《有没有“地方的公正”》)、形式主义 (如《献礼工程在等什么》)、贪污腐败(如 《岂容“奸民治善民”》)等。 二是法制建设。这主要是一些涉及立法和司法 的问题,尤其是司法正义问题,具体包括执法机 关的效能、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程序的公正等, 如《“刑讯有功”论》、《执法机关怎样挽回“影 响”》等。
但并不是每一则新闻都值得配评论,值得配 评论的只是少数新闻,只有具备“评论价值” 的新闻才值得配发评论。因此新闻评论选题 的价值判断尺度,要比新闻报道的价值判断 尺度还要严格。 《国旗为谁而降》来自一封者来信。1998年 洪水之后。德国铁路特大事故100多人死亡
来自新闻报道(三)
根据新闻报道写评论,常常是“配评”
质。
针对在拨乱反正的初期,某些人持犹疑、
摇摆、观望态度,项南同志针砭时弊。 既是对有关单位领导提出的思考题,也 使广大公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文 章很短,言简意赅,却很有说服力。
像这样的评论,完全是有针对性地从实
际生活中的矛盾和思想认识中提出论题, 恰如其分地、合情合理地把道理讲明白, 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努力选择一些富有新意的论题 要思想敏锐,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 现象,研究一些新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 站到新闻评论的思想前沿。尤其要注意选 择那些尚未引起人们注意,但确实对未来 的社会发展可能带来重大影响的问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
驳论的选题:
既要具有新闻性,也要具备思想价值。其新闻 性表现为要驳的观点往往本身就构成新闻,它是 一个“思想事件”。这样一个“思想事件”当下 的影响力,是决定选题的一个标准。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
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天的晨报以及 《纽约时报》或(有时候)《华尔街日报》之后, 编委会就开会……讨论那些认为报纸应该加以评 论的主题。编辑委员会成员根据新闻报道内容及 其个人兴趣分配论题。……每次会议上,编委会 成员都提出他们计划的论题。然后对每个论题进 行讨论。有些论题激不起多少反响,而有些则犹 如投下一颗原子弹。”有的选题还要投票才能确 定。((《冲击力》)
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文凯:
那天评论员与编辑提出了两个选题,一个是全国性的, 就是国家审计局公布了全国公路超期收费的报告,另一个 是本地性质的,广东省委组织部一副部长在谈思想解放问 题时,表示思想解放不能只停留于经济领域,而是政治、 文化、社会全面开花云云。由于汪洋在广东掀起解放思想 大讨论,这似乎也算是一个颇有信号意味的表态。但在我 们的讨论之下,觉得以此发言,还是容易牵强附会、自作 多情,不如更着眼于具体事件的发言。但是即便是第一个 公路违规收费的选题,我们其实也并不觉得满意,类似的 选题及相关发言,我们在个把月前已经发过一篇社论,不 过当时的背景是广东省两会代表提案。但我们要说的意见, 已经在那篇中表达得比较充分了。再写,难免要重复。这 是评论员的担忧。但在其他选题明显匮乏的状态下,我主 张即便重复也无妨,公共事务的发言,原本就是一而再再 而三的重申与坚持,不可能始终出现新鲜可喜的角度。
其次——有所选择,并且理 性地认识这种选择
胡适: 《这一周》(1922年7月
17日至23日)
‚这一周中国的大事,并 不是董康(当时的财政总长) 的被打,也不是内阁的总辞 职、也不是四川的大战,乃 是十七日北京地质调查所的 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开幕。‛
论新闻评论的选题策略和角度取舍
论新闻评论的选题策略和角度取舍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形式,对于选题的策略和角度取舍至关重要。
选题的策略和角度决定了评论的价值和影响力,新闻评论者应该在选题时谨慎选择并灵活运用不同的角度,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选题策略1. 关注热点事件作为新闻传播形式之一,新闻评论应该与时俱进,选取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评论。
选取热点事件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评论的传播度和关注度。
当前社会上热议的政治事件、社会事件、经济事件等都是不错的选题。
2. 深度剖析问题除了关注热点事件外,新闻评论也可以选择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这类选题往往需要评论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对于教育、环境、医疗等问题的深度解读,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讨论。
3. 注重民生问题新闻评论也应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民生问题,选择一些贴近人民生活的话题进行评论。
食品安全、交通问题、住房困难等民生话题,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评论的关注度和阅读量。
二、角度取舍1. 客观公正的角度新闻评论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角度选择。
评论者应该避免片面性和偏见,要以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多角度观察事件,准确把握事件的本质。
客观公正的角度可以提高评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增加读者的信任。
2. 多元化的角度评论者在选择角度时,应该尽可能地多元化。
在评论热点事件时,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多元化的角度可以提高评论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评论的价值和影响力。
3. 关注读者需求的角度评论者在选择角度时,应该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通过对读者需求的了解,选择符合读者兴趣的角度进行评论,可以增加评论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关注读者需求的角度也可以增加评论的传播效果,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
三、角度取舍的注意事项1. 尊重事实真相在选择角度时,评论者应该尊重事实真相,避免歪曲事实或编造虚假信息。
评论者应该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确保选取的角度与事实相符,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2、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则要受媒体宗旨和 传播对象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为特定 的媒体和特定的受众,也是判断价值的主 体。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一节 有关选题的概述
麦克·罗依科在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 说:“这些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 什么。”
张剑荆:“用于选题的精力达到60%。”
一、选题的含义
“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 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 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二、选题的性质:
遗憾的是,我国还从未有过为一般民众下半旗的先 例。古代的礼制,其实质是正名分,巩固等级制度。《 礼记·曲礼》曰:“礼不下庶人”,一直是西周以来的 一条重要原则。及至现代民主政体确立,“礼”理所应 当下及“庶人”,因此我国现行《国旗法》规定,除了 国家重要领导人逝世应下半旗外,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 的人、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逝世,以及因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 也应或也可下半旗致哀。这项立法反映了社会进步,无 疑使我国的降半旗制度走上了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
尽管《国旗法》对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 时下半旗规定的只是“可以”,不是“应当”、 “必须”。但如果一次灾害死亡3656人还不能适 用这一法条的话,不知这一规定几时才能派上一回 用场。
事实上,国旗不仅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 征,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而下半旗 正是一种由中央政府以全体国民的名义举行的哀悼 仪式。它不但能给予死难者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 藉,再次体现抗洪斗争中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 且更有助于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 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 激发为国奋斗的热情。
论新闻评论的选题策略和角度取舍
论新闻评论的选题策略和角度取舍新闻评论作为新闻报道的延伸,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剖析和客观评价,是对新闻报道的补充和延伸。
在新闻评论的选题策略和角度取舍上,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评论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本文将从选题策略和角度取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选题策略1. 选择热点事件新闻评论的选题首先应该选择热点事件,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件。
这类事件通常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评论这类事件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够通过博弈分析、价值判断等角度,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参考。
2. 选择被忽视的事件除了热点事件外,新闻评论也应该选择一些被忽视的事件进行评论,这样可以引起公众对这些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事件可能是一些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遭遇、一些不起眼的社会现象,或者是一些被主流新闻媒体所忽略的事件。
通过评论这些事件,不仅可以唤起公众对这些事件的关注,还可以为这些被忽视的群体发声,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 选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物或机构新闻评论还可以选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物或机构作为选题对象,通过分析这些人物或机构的言行举止、政策倡导等,为公众提供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对于这些人物或机构的分析评论,既能够直接影响公众对他们的认知,又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角度取舍1.客观中立的角度在选择评论角度时,应该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偏不倚地进行分析评论。
不论是对热点事件还是被忽视事件的评论,都应该通过搜集事实、深入调研,以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避免主观偏见、情绪化的评价,确保评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多角度的分析新闻评论应该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评论,通过综合分析,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这样的评论更能够引起公众的共鸣和思考,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尊重事实、尊重个人隐私在评论过程中,需要尊重事实,不捏造事实,不进行恶意中伤。
新闻评论的选题
案 例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
案 例
——作者的发现
《中国记者》 “言论”版
案 例
——作者的发现
《 中 国 记 者 》 言 论 版 (
“ 2010-01 期 )
案 例
《新京报》“时事评论” 2010年4月16日A04版
——媒介的报道
2010年4月8日,辽宁省抚顺市高湾区住建委主 任王广良在组织强制拆迁过程中,被36岁的被 拆迁户杨义刺死。而就在四年前,那里曾经发 生过一起拆迁死亡事件:被拆迁户李春文的儿 子、24岁的李玉亮被一群“逼迁者”活活打死。
2007年5月1日《人民日报》
周期性选题
思考:周期性选题如何做到新颖? 如:清明节
3、选题的标准
(1)新鲜:新近发生、新的视角、新的 方法、新的理论、新的材料、新的事 实
(2)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国旗为谁而降
郭光东 东北的灾民早已在雪前住进了温暖的地窨子;九江 大堤决口封堵处也于近日开始拆除重筑。洪灾过后,诸 多善后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现在回想起来,有件事 被忽略了:按照《国旗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为九八特 大洪灾的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 第二款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 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今年我 国发生洪水的河湖之多,时间之长,水位之高,损失之 大,为历史罕见,更为《国旗法》颁布以来所仅有,当 属“严重自然灾害”;洪灾中,人员死亡达3656人,当 属“造成重大伤亡”。
遗憾的是,我国还从未有过为一般民众下半旗的先例。 古代的礼制,其实质是正名分,巩固等级制度。《礼记 · 曲礼》曰:“礼不下庶人”,一直是西周以来的一条 重要原则。及至现代民主政体确立,“礼”理所应当下 及“庶人”,因此我国现行《国旗法》规定,除了国家 重要领导人逝世应下半旗外,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 ,以及因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 应或也可下半旗致哀。这项立法反映了社会进步,无疑 使我国的降半旗制度走上了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 但从目前实践和人们的观念看,下半旗的对象还仅限于 逝世的国家重要领导人,其他几类对象尚未予以充分重 视。比如,在洪灾刚过的9月21日,我国依法为不幸因 病逝世的杨尚昆同志下半旗致哀;而3656名普通民众在 洪灾中死难则几乎与此同时。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抓题目,做文章 ”
对于评论创作来说,一旦选题确定下来,
其评议的指向、视点、立论的框架就都有了。
二、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
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于客观世界
新闻评论是人们的主观世界对客观存在的 一种反映,但这种主观意识是不能脱离我们活 生生的客观现实的。 客观现实是博大而复杂的。新闻评论首要 任务就是从千头万绪的现实中确定评论对象。
1、事件性选题 (选事件、时效性) 2、社会性选题 (选问题、深刻性) 3、常规性(周期性)选题 (创新性)
《新京报》社论的选题标准
重大性:重就是重要,大就是普遍关照 象征性:典型性、代表性 关注度:引起社会的关注 关切度:与生活、工作相关联的
央视《焦点访谈》的选题标准:
领导重视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意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对新闻评论的重要作用
1.何为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
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
与范围。
2.“题好一半文”
评论的重头工作是“抓选题” 评论功能的实现首先在于选题。 赢得和帮助读者首先在于选题。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首先在于选题。
选题练习
(9月17日燕赵晚报新闻)
1.中共石家庄市委举行八届八次全会 2.邯郸农民夫妇“北漂”做流浪歌手 3.河北“风暴”打掉黑恶团伙84个 4.习朝峰等10人获石市道德模范 5.昨晚大雨瓢泼而下气温随之大受打压 6.8月石市CPI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 7.徐悲鸿天价油画被指学生习作 8.卡塔尔男篮“名垂史册” 9.狂犬疫苗由五针改为四针 10.浙江山东又现“地沟油”市民建言食品安全 11.沪指高开低走涨0.13%
3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新闻评论的本质是一种对新闻事件、现实 问题、社会话题的认识活动,其表达形式 就是判断。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之下,新闻评论所讨 论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或非 的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善或恶的问题。”
——王民(台湾):《新闻评论写作》
(一)有关评论判断类型的不同说法
一是事实判断 二是价值判断
一、选题的类型
(一)事件性选题——“事评”:以突发
性新闻事件或记者新近采集的新闻事实为 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 1.时效性强:针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 闻事件 进行评论,可以吸引受众的关注和 兴趣
2.重复表达:一窝蜂现象
3.容易片面,甚至成为虚假新闻的助推力量
示例: 《在傲慢的公权力面前,善举肯定难以持久》 ——2009年4月18日南方时评 《诺贝尔和平奖成了和平梦想奖 》 ——2009年10月12日《东方早报》 《为什么第二代身份证要日本企业造》(P55) ——2004年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示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胡福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微笑,并保持微笑》
——2003年《甘肃日报》
《为什么民众不以偷税为耻》
——《南方人物周刊》等
(三)周期性选题:配合重大的节日、纪念
日、主题日所确定的选题
1.可预期的“应景文章”
2.重在写出新意 示例:
《国庆,我们一起想想“我和我的国家” 》 ——2008年9月28日《南方周末》 《三十年纪念,为了更改革更开放》 ——2008年1月3日《南方都市报》社论
审时度势,预测事物进程
未雨绸缪,提示隐忧与建议
示例:
《论持久战》(毛泽东,1938年5月)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2009.10.9 人民网 《房补应避免成为官员与富翁的盛宴》2010.11.1南方网
文学新闻评论的的选题
新闻评论第一组的选题分析一、选题:就卫生部等6部门公布乳制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发表观点。
二、新闻事件回放:中国网10月8日讯日前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公布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
公告称,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
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
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
为确保人体健康,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特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以下简称限量值)。
公告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高于1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据介绍,制定限量值是应急状态下的一项行政控制措施,应将保护婴幼儿和成人的健康作为首要目的,还要考虑三聚氰胺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的问题。
本公告分别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可。
中新网10月8日电卫生部监督局副局长王雪凝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当中去。
制定限量值是应急状态下的一项行政控制措施,对于判定原料乳和乳制品是否合格,以及其中微量的三聚氰胺来源性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三聚氰胺既然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添加剂,为什么今天还要制定这个限量值?如果食用这个限量值以内的奶粉,对人体会不会有伤害?王雪凝回答说,三聚氰胺作为一个化工原料,现在用途很广泛,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鉴于国际上现在没有残留量的标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加强奶制品质量控制,卫生部联合多部门和有关专家研究拟定了乳与乳制品三聚氰胺的限量值。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三、选题的类型(评论对象的类型): 1、事件性选题——针对事件性新闻 优点:时效性强,及时满足读者的期待。 不足:易“一窝蜂”式同题写作、浅层次的重复表达。 要求:作者的判断力、反应能力、写作能力较高。 案例: 爱国首先是爱国人 /c/2012/09/18/2753009.htm “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 /html/2011-12/22/content_30001.htm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2、非事件性选题——针对普遍存在/突出的社会问题/现象。 优点:社会关注度高。 不足:节奏较缓,时效性差。 要求:找到合适的新闻由头,有深刻思考、开阔的视野和 普遍联系的思维能力。 案例:
《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2011年4月21日到5月26日) 《“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4月21日) 《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4月28日) 《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5月5日 ) 《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5月19日 ) 《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 》( 5月26日)
宣传和应该宣传; 二、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通过对某个问题的评论,能揭示出人们的共同 理想和愿望,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鼓动性。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五、确定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1、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最近中央发布 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2、实际生活中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貌,以及 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2. 评论选题的两层含义(程世寿,P.63 ): ①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的要评论的问题,反映这个时期内的宣传报道 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 ②确定一篇评论具体论述什么问题,体现特定的撰写意图。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
新闻评论选题的标准
新闻评论选题的标准新闻评论选题是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评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选择新闻评论选题时,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才能确保选题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价值性。
本文将从新闻评论选题的时效性、社会热点性、公共关注度和价值观引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时效性是新闻评论选题的重要标准之一。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及时性强的新闻形式,其选题应该紧跟时事热点,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够迅速反映出社会现实和民众关注的问题,引起公众的共鸣和讨论。
只有具有时效性的选题,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产生舆论影响,实现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
社会热点性是新闻评论选题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社会热点是指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问题,通常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相关。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热点性,能够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选题要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出社会矛盾和问题,引发公众的思考和反思,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公共关注度是新闻评论选题的又一重要标准。
公共关注度是指选题所涉及的问题对公众利益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能够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关心。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公共关注度,能够反映出社会现实和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公众的共鸣和讨论。
只有具有公共关注度的选题,才能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产生舆论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价值观引领性是新闻评论选题的最后一个重要标准。
价值观引领性是指选题所涉及的问题对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能够引发公众的思考和反思,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引领性,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发公众的思考和反思,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只有具有价值观引领性的选题,才能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产生舆论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选题的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热点性、公共关注度和价值观引领性,才能确保选题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价值性。
新闻评论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的,具有一定思想倾向的言论的总称,它是新闻实践中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恶重大事件或重要事实以及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论,说理的一种新闻体裁.2、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3、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4、论据:所谓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论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论点是从哪里来的,或是怎样被证明的。
5、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讨论的对象与范围。
6、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
二、填空:1、新闻评论的特性:信息的全面性、评论的逻辑性、客观的辩证性、丰富的人文性2、新闻评论的选题类型:事件性、非事件性、周期性3、立意的要求:立意务必正确、立意力求全面、立意追求深刻4、论据的要求:1}真实2}准确3}充分4}典型5、在新闻评论的事件中选择事实要做到什么:选择真实的事实、选择新鲜的事实、选择的典型的事实三、单选:四、简答:1、新闻评论按内容性质主要分为哪些类型?答:1)立论性新闻评论:主要运用正面论述方式方法,倡导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及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新事物、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风尚的一种最重要的新闻评论。
2)驳论性新闻评论:以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和错误思想观念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抨击等为基础论述手段以帮助广大群众划清是非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倾向的能力帷幕的的新闻评论。
3)阐述性新闻评论:一种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取向和论述范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的扩展性评论。
4)解释性新闻评论:以新事物、新问题为论述对象,以客观的分析、解释、说明为主要论说手段,以帮助人们解惑,正确认识和对待有关事物为目标的一种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考试题
A卷一、名词解释1、风也是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的反映。
2、批评性选题:对新闻评论来说,选题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者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选题就是选择和确定论题。
3、文风:文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面貌和社会风气在文章中的反映。
对作者来说,文新闻:指的是批评和揭露具有代表性而又有普遍教育意义的违法乱纪、玩忽职守、侵害公众利益、扰乱社会治安、道德败坏等歪风邪气为内容的各种事件。
4、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是新闻评论的“轻骑兵”。
二、简答1、新闻评论的选题有哪些根据?答: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式、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阔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三是重要的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2、新闻标题和评论标题有哪些区别?答:①标题的任务不同。
②拟题的手法不同。
③标题的结构不同。
④写作的要求不同。
3、说理论述原则和要求有哪些》?答:1、论据与论点统一2、虚与实统一3、破与立统一4 、严肃与生动统一4、社论有哪些类型?答: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二、评述邹韬奋的言论活动及其重要奉献?答:邹韬奋〔1895——1944〕,我国现代报刊史上杰出的报刊评论家,作为党的进步政治家,邹韬奋的报刊言论起来重要的作用。
邹韬奋先后主编过七个报刊,撰写过千余编报刊评论,尤以“小言论”和“答读者”最受读者欢送。
他的小言论善于抓住全国人民最关心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经过认真思考,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给予分析说理,文笔畅快,一气呵成。
综观他的报刊评论,一贯注重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他认为报刊言论要做“人民的喉舌”,“言人之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由此他的言论在当时社会上,特别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新闻评论》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
《新闻评论》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邓拓对于社论的分类中不包括以下的()A.政策解释型B.实际问题型C.一般宣传型D.重要思想型正确答案:D2.选择评论议题主要源于()A.撰稿人的衡量B.议题本身重要性C.读者需求期望D.传媒工作经验正确答案:C3.新闻评论写作在()的阶段可能产生多个角度,在下一个阶段将确定其中一个角度。
A.立论B.立题C.立意D.立据正确答案:C4.新闻评论在确定评论的角度和意向的阶段是在完成()的工作A.立意B.选题C.立论D.立据正确答案:C5.新闻标题要想出新意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要找好()的角度。
A.选题B.立意C.立论D.论证正确答案:C6.新闻评论的语言要求()A.文学化B.理论化C.大众化D.生活化正确答案:C7.党报社论是代表()的立场和意见A.撰稿者8.评论部C.编辑部D.党委正确答案:D8.新闻评论者的个人意见要转化为公众意见主要依靠()实现这一过程。
A.论点B.论据C.论题D.论证正确答案:B9.文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
A.刘勰B.曹丕C.孟子D.韩愈正确答案:B10.先假定对方论点正确,然后依着这一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明显不合理结论,从而否定对方论点的论证方法是()A.归谬法B.假设法C.推定法D.证伪法正确答案:A11.早期中国民营报纸社论是采取()负责制A.主笔B.评论部C.总编辑D.作者正确答案:A12.类比论证的前提是论证对象和类比事物之间的()A.名似B.形似C.质似D.神似正确答案:B13.列举论证实际是通过列举例子从而通过()达到论证的H的OA.演绎法B.对比法C.类比法D.归纳法正确答案:D14.通过对同一事件的回顾来展示观点的论证方式是()A.横向类比论证B.纵向类比论证C.横向对比论证D.纵向对比论证正确答案:D15.以下不能作为新闻评论论据来源的是()A.评论者亲身经历B.历史典故C.民间故事D.媒体观点正确答案:D16.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文体上属于()。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一部分 怎样进行新闻评论的选题选题本身就是认识过程,它表现为作者 对所面对的新闻事实或问题的判断 3、选题作为认识的过程,就是价值判断
二 、选题的类型
(一)事件性选题 “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 事评” 对于事件性新闻选题来讲,选题就是选事
如果是“误会” 如果是“误会”更让人担忧 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绝不允许这样野蛮执法的发生。 龙华街道办城管执法队之所以这么做,绝不是“误会” 龙华街道办城管执法队之所以这么做,绝不是“误会”的 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执法者的素质问题,知法犯法或不 懂法。作为领导人,就应该从这些找原因、想办法,说是 误会,就是对野蛮执法的袒护。因为是误会,不认识对方 也是城管队,所以发生了殴打和扒裤子。不认识对方是城 管队不能怪龙华街道办城管执法队,照这么一说,龙华街 道办城管执法队野蛮执法一点错误也没有了。如果承认这 次野蛮执法原因是误会,那么要杜绝殴打和扒裤子的行为, 只要双方互相认识一下就行了。可是这么做,能杜绝城管 执法队对群众野蛮执法吗?(江苏 职员)
人民时评:长江学者也造假,学脉何以为 继?
武少民 2010年03月22日 2010年03月22日 西安交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 席会议3 21日作出决定:鉴于该校教授、长江学 席会议3月21日作出决定:鉴于该校教授、长江学 者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 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先贤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不 过是童蒙之时应该接受的教育,可惜就是这简单的十几个 字,我们“泰斗级” 字,我们“泰斗级”的学者都不能领悟,或者是心知肚明 而不屑践行。这点是有大量案例作为事实证据的:浙江某 大学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某等人涉嫌论文剽窃;北京某著名 高校一海归教授大面积造假,骗取校方职务和待遇;东北 某院校一位校级领导“被署名” 某院校一位校级领导“被署名”…… 类似的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为了争项目、抢资金,各路教授互相攻伐、排斥异己,或 者竞相拉拢人脉、打点关系,这些都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象牙塔”正在异化为名利场,让人不胜慨叹。 象牙塔”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导读:新闻评论一般要求要旗帜鲜明,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所以新闻的选题和立论是相当关键的。
要有坚定的立场,才能具备较强的针对性。
正文: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一、什么是选题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二、什么是立论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诊断或结论。
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三、论题从哪里来新闻评论选题要求在于,它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的、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问题。
为此,在选题时务必首先明确选题的根据,拓宽论题的来源。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四、立论的基本要求一篇成功的新闻评论作品,立论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
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对性: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2、立论的新颖性。
①论题的新颖;②见解的独到;③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⑤交锋中闪现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 系《芝加哥论坛报》的专栏作家。当 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他说:
“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 定要评论什么。”
学生的选题体验
薛天骐同学: 通过这第一次新闻评论写作的练习,我深切地 感受到选择什么样的新闻进行评论并不比真正对 这篇新闻进行评论来的容易。在选择评论的新闻 对象时,经过不同新闻间的比较,其实已经有了 大体的评论角度和思路;真正写评论是一个更细 化、逻辑化的过程。而且,你评论的新闻可以反 映评论者的视野、相关知识的储备和个人的趣味。 所以我觉得选择什么样的新里好几天捂着几 个题,有的长达几个月,它们的生生死死, 真是无法叙述。
鲁宁:
有时侯,选择选题确是一个肯定-否定-再肯 定-再否定的过程。除了少华讲到的,文章写出 来其主要论点能否成立外,还得考虑风险因素, 既包括“保护自身”,也包括“保护编辑”。即 便风险因素自认为可控,可通过春秋笔法规避风 险,还得考虑用此笔法写成的文章读者能否心领 神会?所以,专栏写作(有硬性的交稿时间), 我也和大焕一样养一批选题,经常思考着,一点 不夸张地说,常常梦里也在想着某个选题如何成 文。
我对选题过程的体验
/37711664.html
选题往往是一个艰苦紧张的过程,这个过程 中充满了对不确定性的判断。除了一般对选题价 值本身的判断外,还要对这个选题最终能不能产 生有交流价值的认识结果、能不能成篇,进行预 测性估计――这就是事实判断了。否则,就可能 在一个做不出来的选题上消耗大量时间精力,而 耽误了可能做出来的选题。这里面,每个人都有 一些经验,属于"缄默知识",需要大家都能够贡 献出来,以增进对这个过程的认识。
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
搜狐博客 > 马少华的博客 > 日志 > 日记 2006-07-27 | 一篇评论的“选题”过程
/7858818.html
只有在选题阶段,面对着那么多别人精彩清晰的判断和 那么多自己无从判断的新闻的时候,我才会清楚地感觉到 自己判断力的贫弱: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没有话可说、无 力去评,“掺和”不进去的。 相反,一个适当的选题,则可以让我焕发出认识的激 情,使出浑身解数,或一气呵成,下笔不能自休,或激动 地站了起来,在室内不断走动,口中念念有词。适当的选 题本身,就是自己的判断力仍然存在的证明。
定义
媒介新闻评论的选题, 就是从诸多纷繁复杂的新闻 事实或社会生活中选择适当 的评论对象,确定合适的论 述范围,提炼出具有普遍意 义的论题。
邹韬奋:《陈布雷先生的生平》
陈先生说做评论,选题最难,他自己 选题有三个标准。第一是要选最新颖的 (最近发生的)题目。第二是要所选的题 目能使多数人感着兴味,第三是要自己对 于所选题目是最关切而最感兴趣的。选自 己所最关切而最感兴味的题目,容易做得 好,恍若身入其中,所以容易做得好。
选题的影响因素:自我的认识结构
英国语言学家D.Sperber 和D. Willsond 20世纪80年代 提出一种“关联理论”。它的“一个基本的假定 是,人类认知是面向关联的( relevance-oriented ) 认知,即只对那些与自己充分相关的信息予以关 注、表达和理解。”
这个理论可以来帮助我们理解评论的选题与作者 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之间的关系。
(1928年3月11日,《生活》周刊张三卷第十七期)
选题的影响因素
作者自我的认识结构 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
选题的影响因素
因为价值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价值判 断当然要受判断主体价值观、立场、利益、 知识结构和情感结构的影响;对于新闻媒 体而言,就要受媒体宗旨和传播对象这两 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为,特定的媒体和特 定的受众,也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因为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要少;并不是所有新闻 报道都有评论的价值。因此选题的价值判断尺度, 要比新闻报道的价值判断尺度还要严格。
丁法章主编:《新闻评论学》
定义
“ 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 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 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
我自己的选题困惑
/20238518.html
我常常感到一种“议题被设置”的状态,并由此担心 从“议题被设置”的条件到“思想被设置”的结果:我们 觉得是自己在观察和思考,但实际上只是在别人的限定的 范围内和方向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我在选择议题时总 有一种挣脱开这种限定的冲动和苦闷。我怀疑那些可能被 我选作议题的新闻事件的议论价值,比如,这一周热议的 “国学辣妹”,尽管她已经成功地被报道和评论弄成公共 议题。这样,可选的议题就更少了,就是那些在任何情况 下都是有价值的公众议题的问题了,比如最近的油价问题、 房屋建设成本问题、养路费征收的合法性问题。但是,这 一类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和长期观察、 资料积累,确实又难于参与。
实际上,一个人介入公众议题,需要在较长一 段时间内“跟上”公共议题。一段时间脱离公共 议题,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遑论参与议论的资 本。所以,虽说言论版和时评是公众普遍表达的 空间与形式,但表达所受到的限制,决不只是语 言表达能力。它还需要持续地介入公众表达的经 验、判断力和对公共议题的敏感。对公共议题有 隔膜,就会有插不上嘴的感觉。 真正良好的选题状态,可能是入乎其中,超 乎其外,有着更多的社会生活、更广博的见识, 因此也更为自由的状态。
选题的性质
选题就是选择论题。 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 人们的选择本质上是价值判断。 因此选题本质上是对论题的价值判断。
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
性质
“选择机制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在新闻传播过程 中,选择是传播内部讲得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的、 持久的、始终如一的内在关系。”
(杨保军:《试论新闻传播规律》,《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