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静夜思》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静夜思》-人教部编版(2016)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静夜思》-人教部编版(2016)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静夜思》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它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床前明月光”等形象来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朗读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朗读节奏: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对诗句中停顿和连读的掌握。
-背诵技巧:如何有效记忆和背诵古诗,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举例:在理解“疑是地上霜”时,学生可能会对“疑是”两字的含义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直观的图片、动作、故事等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利用提问、讨论、情境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意。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体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运用分组背诵、接龙背诵、歌曲辅助等技巧,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静夜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晚上抬头看过月亮,想过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对家的思念。
2.识字写字: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如“床、前、月、光、低、思、故乡”等。
3.理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静夜思》的诗意,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8.静夜思 》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8.静夜思 》精品教案

本组教材围绕“亲情”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等。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8.静夜思………………………………………………………… 1~2课时9.夜色………………………………………………………………… 2~3课时10.端午粽…………………………………………………… 2~3课时11.彩虹………………………………………………………………… 2~3课时语文园地四……………………………………………………………… 1~2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8.静夜思《静夜思》课堂教学片段结合语境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师:“既然会读了,那我来考考大家。

‘疑’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学生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疑”字上。

生:“疑”就是怀疑的意思。

……(把学生说的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师:“疑”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诗人李白当时看见的是怎样的月光。

生:(齐)明亮的。

师:明亮的月光洒在屋顶上、树上、地上,天地间怎样?生:白蒙蒙的。

生:如同铺了厚厚的一层霜。

静夜思-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静夜思-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静夜思-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熟悉诗歌《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 - 能背
出诗歌的第一句话; - 能理解诗歌中一些生词的含义; -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生词的含义;
•背诵诗歌第一句话;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内容
1. 课前热身
请学生一起读一下《小燕子》的儿歌。

2. 导入新课
老师拿出一本书,让学生看到封面上的《静夜思》四个字,然后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的场景。

接着,老师请学生们听课文,判断图片中是否存在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并让学生细致思考。

3. 听课文
请老师朗读《静夜思》的诗歌,同时出示课文原文,让学生一起跟读。

然后,老师可以讲解一些生词,如“床前”、“月光”、“疑是”等等。

4. 配合音乐,朗读课文
播放一段让人感到安静舒适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绪,然后请学生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含有描述安静的词语,自己发出来,重复几次。

5. 学生小组合作
请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把课文画成一幅图,表示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6. 课堂练习
请学生把课文的第一句话背下来,并在课堂上互相背诵。

课后作业
1.背诵整首《静夜思》;
2.仿写《静夜思》的诗句,练习自己的创作能力;
3.在课本上标注、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搭配词。

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静夜思》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创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静夜思》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

李白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

诗中从“疑”到“举头”,再到“低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表达了李白强烈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学情分析】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倒背如流,但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绵绵的思乡之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总目标】1.认识“夜、思、床”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床、光”等 7 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1.认识“夜、思、床”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床、光”等 7 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课时:二课时(每课时 20 分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前、光”3 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认识“夜、思、床”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前、光”3 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很开心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

(出示学习用具)上课前,请你拿出语文课本、拼音写字本、铅笔和橡皮!坐端正,我们就开始上课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8课——《静夜思》,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夜、思、床”等 9 个字;会写“思、前、光”3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学习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插图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能想到上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吗?对了,它就是《古朗月行》。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出诗题1、复习已学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引出诗题———静夜思二、初读诗句,学习生字1、引导学生读诗句,背诗句。

(1)请会读、会背的几个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正确评价。

(2)请会读、会背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

2、认读生字。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告诉大家怎么认识的。

采用“生活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识字。

如:生活中识字:夜——黑夜光——灯光月光举——举重举手熟字加偏旁:田——思木——床古——故形近字比较:忘——望底——低凝——疑3、自主读读句子,认读生字。

(1)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2)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

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1、想象画面,说意思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这的注释。

如,疑:好像,举:拾,思:思念。

3、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4、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四、练习书写,语境填空1、出示生字认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静夜思》教案(可编辑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静夜思》教案(可编辑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以其简洁、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

本教案主要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静夜思》这篇课文,通过课前导入、课文解读、课文分析和课堂活动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美。

一、课前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一些与夜晚有关的问题,如晚上我们应该做什么,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等。

2.请学生猜一猜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提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关于夜晚的诗歌。

二、课文解读(20分钟)1.教师朗读《静夜思》这首诗,然后请学生跟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

2.回答问题:a.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夜晚的景色)b.夜晚有没有声音?哪些声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诗人为什么会想念故乡?(在异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d.夜晚的故乡和白天的故乡有什么不同?(白天可以看到故乡的风景,夜晚只能通过思念来想起故乡)三、课文分析(30分钟)1.分析词语:a.解释“明月”、“举头”、“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b.解释“故乡”这个词的意思。

c.解释“疑是”这个短语的意思。

2.分析句子:a.解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的意思。

b.解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的意思。

c.这两句话给你什么感觉?四、课堂活动(30分钟)1.小组活动:请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表演诗歌《静夜思》。

a.让学生观察《静夜思》中的画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

b.各小组请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可以看到诗歌的图画,然后猜猜看是哪首诗。

2.学生练字:将《静夜思》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用美观的字体写在纸上,然后装饰成一幅画,展示在教室中。

五、课后拓展(10分钟)1.家庭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夜晚是怎样的,或者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夜晚的诗歌。

2.下节课预告: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朗诵诗《登鹳雀楼》,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8 静夜思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8 静夜思优质教案

8 静夜思课时练
一、请你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思乡
前床
低光
二、比一比,看谁的雪球滚得大。

摆摆弄摆手摆开


三、课文整体梳理。

这首古诗成功地反映了外出的静夜思乡之情。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重点段落品析。

明月,疑是霜,
举头望,低头。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五、古诗停顿技巧。

1.要注意押韵,唐诗五言一般都为XX/XXX格式。

如: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有一些是根据词的意思来读。

例:曲项/向/天歌。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故事故人已故
三、游子思乡
四、床前光地上明月思故乡唐李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静夜思》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

活动结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静夜思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学背景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诗教”的民族,孔子甚至把它强调到了“不学诗无以言”的高度,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中国古诗那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是任何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

历来的小学教材都编入许多古典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就有80首。

这些古诗深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材简析《静夜思》是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第三单元安排了一首古诗《静夜思》,三首儿歌《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和一篇课文《阳光》,揣摩编者构成这一组课文的意图,不难看出《静夜思》、《小小的船》都是描写月亮的,《影子》、《阳光》两篇文章侧重在描写太阳,最后一篇《比尾巴》写出了6中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思》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通过学习古诗想象古诗里的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1.自由交流,说说对李白的了解。

2.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古朗月行》、《赠汪伦》。

3.引出诗题——《静夜思》。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诗句,背诗句。

(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己读古诗。

(3)请学生展示读古诗。

2.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师领读生字词。

(2)拓展生字。

①出示生字“思”。

②你还能说出“心字底”的字吗?
(3)学生自己读生字词。

(4)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3.检测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

(2)开火车检测读词语。

4.检测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要求一字一词。

(2)生字卡片检测生字。

5.你记住了哪些字?
三、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想象画面,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

如,疑:好像;举:抬;思:思念。

4.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5.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现词语,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练读。

2.生字卡片检测生字掌握情况,要求一字一词。

3.齐背古诗。

二、朗读指导。

1.听录音读古诗,注意古诗中的停顿。

2.课件出示标好停顿的古诗,自己试着读一遍,读好停顿。

3.边想象画面边诵读古诗,读出感情。

4.出示古诗,重点标出“光、霜、乡”三个字。

(1)读了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后鼻韵母ɑnɡ)
(2)试着再读古诗,感受古诗朗朗上口的韵律美。

5.配乐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三、练习书写,语境填空。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如“思”字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并且要注意三个点的位置。

“前”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撇要变为竖。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书写,教师进行讲评。

3.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古诗填空:
静夜
【唐】李白
明月,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阅读古诗《月下独酌》和《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