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早在周代,“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
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
据此可知A. 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B.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 男权在社会中居于主导D. 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崩溃【答案】C【解析】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说明对妇女的称谓依然带有等级色彩,故AD错误;B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中所有对女性的称谓都是建立在作为男性不同等级之下的附属,女性地位的高低取决于丈夫的地位,故C符合题意。
2.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嬗变过程,由此可知A. 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 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C. 丞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D. 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关于刺史权力的内容看,多是用来解决地方问题的,如由解决“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地方高级官员不法行为”到解决“诸侯谋反”“民众反抗”再到解决“流民”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可以体现当时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故选A;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是在汉武帝时期就实现了,故排除B;表格中没有涉及到丞相权力被削弱,故排除C;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是在东汉时期,故排除D。
3. 理学家朱熹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A. 形、神、物三者相互依存B. 因物为心,心外无物C. 气在理先,理在气中D. 器之变,复归于神也【答案】A【解析】“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理与气是相互依存的,据此可知A与之一致,故选A;B不完全体现的是心与物的关系,C也不是说气与理的相互依存关系,D不是说关系问题,故排除BCD。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50题,75分)1.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 《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 王位继承制度混乱D. 外戚干政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外孙不能成为为合法的继承人,所以材料说“莒人灭鄫”,实质上体现出宗法观念的深厚,A正确;《春秋》显然是按照正史角度阐述,B正确;此时王位继承并不混乱,C 错误;此时并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事情,D错误。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依据所学知识,A项是宗法制的核心,故排除;察举制是一种以品德、才能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是门第、血缘;科举制是一种以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的选官制度。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3. 隋文帝杨坚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和“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
此举A. 节省了中央财政支出B.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C.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 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中央政府的权威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D项错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哈师大附中2018—2019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开学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3.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4.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企业
C.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晚清政府政策·奖励实业
5.在1930年夏,中共领导人李立三主持中共中央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决定立即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以尽快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可见当时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中共党内的右倾错误起主导作用
C.中共党内在革命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
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摩”“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中共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得出刘锡鸿对自己所见到的英国政治风俗有值得称道之处。但他是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儒家的价值观来看待西方文明的成就,故B项正确;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残暴不仁之政”得不出民主和法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前半部分“刘锡鸿对西方持否定态度”,表明他反对学习西方,但是后半部分只能说明他对英国政治有认同之处民,但无法说明他支持学习西方制度,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强调:“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可以说明()A.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历史诉求C. 诸子百家思想走向相互融合D. 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的历史必然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
据此判断图中描绘的是()A. 西周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B. 战国时期个体的家庭副业C. 东汉豪强地主的手工作坊D. 元朝世代相袭的匠籍制度3.唐代诗人元稹说:“予始与乐天(白居易)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二十年间,禁省(宫廷)、观寺、邮候(旅店)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下层百姓)之口无不道。
……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
”这反映出()A. 市民阶层生活丰富多彩B. 诗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C. 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D. 唐朝政府开放的文化政策4.吾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材料划线处应为()A. 汉制B. 唐制C. 宋制D. 明制5.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
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清初人口的爆炸性增长B. 中国疆域版图的进一步扩大C. 清朝监察体系细密严格D. 君主专制体制的进一步强化6.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
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哈师大附中2018—2019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
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A. 强化了中央集权B. 促进了文化认同C. 实现了文字统一D. 消除了语言隔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一致的语言有助于共同文化的形成,促进文化认同,故选B。
语言的大体一致,不能得出文字统一的结论,故排除C。
中央集权是在秦开始的,故排除A。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2.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卫弑其君桓公”、“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这四段史料都表明贵族集团中的以下犯上,表明此时宗法制的破坏,贵族内讧,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体现王室衰微,诸侯兼并,B项排除;C项等级不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D。
3.《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 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B. 父子君臣间的“和合”C.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D.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不同的亲属关系见面的礼节是不一样的,说明了礼乐制度与血缘宗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讲礼节与血缘的关系,并不是强调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父子君臣间的关系,也没有体现礼乐制度的复杂性,故排除BD两项。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PDF版)
24.D 25.B 26.B 27.C 28.C 29.C 30.A 31.A 32.D 33.B 34.C 35.D
41.(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市场竞争激烈; (3 分)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 (2 分)洋务运动发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 (2 分) 原因: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产生早、发展快,晚晴中国专利制度引进晚、发展慢; (4 分)西方近代专 利制度以保护知识和技术产权为核心,晚晴中国专利制度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 (4 分)西方 各国都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晚晴中国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出台。 (2 分) (2)影响:西方:近代专利制度推动了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促进欧美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西 方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4 分)晚晴:中国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 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有一定的 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 步发展。 (4 分) 42.示例:论点:契约精神推动欧洲的社会发展。 (2 分) 论述:人类社会会的自然法则是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的契约,因此,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 有最高权力的人民的这种革命是正当的,民主制度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17、18 世纪的英法出 现了启蒙运动,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 ,最终引发了美、法等国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史实正确,史论合理 8 分,逻辑分 2 分) 45.(1)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变革。 (6 分) (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束缚; 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和社会公正。 (9 分) 46.(1)背景:二战初期,面对德国的疯狂进攻,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法国,英法连被迫 撤退。 (3 分)作用:撤退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最终消灭德意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3 分) (2)特点:政府主导、有计划;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颁布法规鼓励工商业内嵌;时间短促,任务艰 巨;重工业所占比重大;迁移区域目标明确等。 (六取三,5 分)作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经济和军 事基础;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西部现代化进程。 (三取二, 4 分) 47.(1)为民立法;必须坚持实行法治;建立独立的立法机构;司法独立。 (6 分,任答三点即可) (2)思想: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9 分)
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下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
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 禅让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周王“命克做燕地的君侯”中可以反映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克分封于燕地,因此,这件青铜器可以作为研究分封制的文物史料,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2.《我们的中国》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作为大一统的主要因素,C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
因为此举A. 不符合周礼规定B. 损害了大夫利益C. 冲击了天子权威D. 挑战了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足以证明此举是不符合周“礼”的规定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此举并未损害了大夫利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冲击了鲁国国君的权威而非冲击了天子权威,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此举和宗法制度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在西周春秋时,“孝”之道德最为重要。
“庶人”之“孝”固以孝事父母为主,然贵族之“孝”则最重要者为“尊祖敬宗”,“保族宜家”,仅孝事父母,则不以为大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哈师大附中2018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上刻有一段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
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可用于研究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周王“命克做燕地的君侯”中可以反映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克分封于燕地,因此,这件青铜器可以作为研究分封制的文物史料,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2.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内外服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出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
故答案选B。
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拓展思路: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
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
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宗法制有关。
宗法制曾长期维系封建统治秩序,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统一与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统与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另一方面,具有血缘宗亲特征的宗法制不仅对后世政治带来“亲贵合一”政治特征,也不利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相处。
3.秦朝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地方推荐C. 考试选拔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秦朝郡县长官一律不得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正确;世代相袭是分封制特点,故A 项错误;地方推荐是汉代选官制度特,故B项错误;考试选拔是科举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
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国都的近郊称为乡,主要居住着平民,乡的长官为乡大夫.根据《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对平民的“德行道艺”进行考核,将胜出者推荐给朝廷。这表明西周时期
D. 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财政体系土崩瓦解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1865年"可知,材料讲的是19世纪60年代户部银库缺乏,但不能反映出列强商品倾销加剧了白银外流,而由时间可以知道,中国这时在开展洋务运动,因此可以得出洋务运动缺乏充足的资金准备,所以答案选C.放松对民族工业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所以B时间不对,排除;从材料不能得出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财政体系土崩瓦解,只能说明其受到了影响,所以D说法有误,排除。
12。如图为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可说明
A。 国际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B. “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定型
C. 大国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弭D. 资本主义阵营在国际事务中出现分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图表中20世纪50-90年代,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逐渐增高的现象表明国际事务不再由少数大国单独决定,其他制约力量开始上升,故A项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而不是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定型,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消弭”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C不符合题意;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科试卷时间:7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共48分。
)1.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3.《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侯。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A. 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B. 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C. 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D. 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4.“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
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
”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5.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6.“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48小题,共48分。
)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推知A.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 B.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 D.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4.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6.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9高三上年末试卷-文综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9高三上年末试卷-文综2018—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300分〕第I卷本卷共35个,题,每题4分,共l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l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实线代表晨昏线,读图完成l~3题。
1、按洋流的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2、P洋流流经地区沿岸的气候类型依次为A、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气候D、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3、假设在图示时刻全球处在“今天”内的时间长度与处在“昨天”内的时间长度之比是l:1,那么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澳大利亚收割冬小麦B、伦敦街头艳阳高照C、尼罗河正值汛期D、巴西热带草原正值干季某一近似圆状丘陵,现沿最高点向南200米、最高点、最高点向北200米各作三条东西的剖面线,其结果如图2所示。
读图回答4—5题。
4、在丘陵东、西、南、北四坡中,坡度最大的是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5、该圆丘最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原B、塔里木盆地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图3为油菜在不同地区同一时期的生长状况。
读图完成6~7题。
6、产生图3中生长状况差异的要紧缘故是A、光照B、土壤C、水源D、热量7、a地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的油菜〔如图4〕,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油菜,缘故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下相比A、光照不足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结合图5、图6,回答8~9题。
8、生产图6产品的工业类型属于A、资金密集型工业B、原料密集型工业C、劳动密集型工业D、技术密集型工业9、生产该产品的要紧原料的生长条件是高温多雨,据此推测其应要紧分布在图5中A、北部沿海B、西北部沿海C、西部沿海D、东部沿海“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8〔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 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 血缘观念的淡化C. 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 君主专制的建立2.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
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A. 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B. 经济重心南移C. 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D. 边患危机解除4.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
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A.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 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D. 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它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B.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大突破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D.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6.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
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A.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B.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C.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D. 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的竞争7.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由而解除契约”。
这说明罗马法()A. 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B. 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C. 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D. 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8.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
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9.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A. 要构建民权政府B. 要批判神权统治C. 人性解放D. 平等自由10.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A. 削弱众议院的职能B. 实现“制衡的最大化”C. 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D. 避免少数人的暴政11.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
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 女权民主运动的推动B. 工业革命使妇女就业机会增加C. 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 技术革新丰富了人们的物资生活12.英国1882 年制定关于议会议事程序《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1889 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表明英国()A. 内阁掌握立法权B. 政治民主化的退化C. 行政权力的上升D.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
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
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
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
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
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
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宋朝与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环保措施对各自经济发展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利玛窦日记》中对中国文明盛赞有加:“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
”中国物产丰富,美丽富饶……从纸张、印刷到漆、茶等这个王国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道德哲学发达,重视礼仪……中国的孝道在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比。
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不再是那个美好的黄金帝国,它每况愈下,逐渐沦为停滞、落后的代名词,在西方传教士、外交官眼中的中国是落后的、混乱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典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17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
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
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
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
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16.材料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对于中日如何解决“山东问题”,首先在谈判方式上,美国提出了“边缘会谈”的方案,即“在海军裁军会议之外,另行组织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应载入华府会议记录,作为会议所接受的记录的一部分”。
为了避免中日直接对话,派观察员列席会谈,观察以及必要时出面调解纠纷以弥合分歧。
这种谈判方式不仅把会谈与会议紧密相连,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避免了在会外直接交涉中可能遇到的威胁和逼迫,保证了山东问题交涉的正常进行。
在山东铁路的赎回问题上,日本曾避过英美,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直接交涉,遭到英美强烈反对。
美国随后提出四种赎路方案:一是用债券赎路,二是借款赎路,三是现款赎路,四是用国库券赎路,“期限12年,3年后得一次还清,还清前聘日本人为车务长、会计长”。
日本代表在第四种方案基础上修改出新方案。
最终,在英美的调解、安排之下,中日两国达成协议,初步“解决”山东问题。
--摘编自邢欣欣《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对华政策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主动调解中日“山东问题”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初步“解决”的影响。
17.材料唐绍仪(1862-1938年),字少川,生于广东省香山县茶商家庭。
1874年被选为留美幼童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1882年被派往朝鲜处理外交,结交袁世凯;历任驻朝总领事、山东洋务局总办、天津海关道、山东大学首任校长等。
唐紹仪利用列强矛盾,力促八国联军归还天津主权,与英国交涉收回铁路权益,在中英西藏谈判中捍卫国家主权,改革海关力图收回关税权益等,成为灵活务实的新型外交家的代表。
袁世凯称赞他才职卓越,“实为洋务中杰出人员”,他在辛亥革命南北和谈中力促共和,出任民国首任总理,不惜与袁世凯决裂以维护责任内阁制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明确反对衰世凯称帝和军阀独裁,投身护国、护法运动。
--摘编自周棉《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唐绍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绍仪能够成为新型外交家的原因及其外交风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绍仪及其政治、外交方面的一系列活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表明春秋时期宗法血缘观念比较浓厚,同时比较重视个人家庭,故A正确,B错误;C材料未体现,排除;D是秦朝建立的,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西周的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