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用药规律总结版

合集下载

脏腑用药规律

脏腑用药规律

脏腑用药规律一:肝脏1:补肝:柔肝养血:当归,熟地、白芍,首乌,枸杞,怀牛膝,鸡血藤,阿胶、大枣,木瓜。

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首乌、女贞,杜仲,阿胶,白芍,沙苑子,鳖甲,乌梅。

补肝气:黄芪。

温肝寒:吴萸,肉桂,小茴,仙灵脾,荔枝核,丛蓉,川椒。

2:泻肝:清肝:桑叶,菊花,青葙子,决明子,竹叶,连翘。

泻肝火:龙胆草,胡连,川连,黄芩,白芍,青黛,青蒿,茵陈,金钱草,栀子,丹皮,夏枯草,羚羊角。

疏肝气:柴胡、香附、川芎、郁金、青皮、川楝、木香、元胡、苏梗、白蒺黎。

3:平肝潜阳:(1),平肝:菊花,白蒺藜,川楝,天麻,勾藤。

(2),潜阳:石决明,珍珠母,生龙牡,灵磁石。

(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熄肝风:羚羊角,勾藤,天麻,白蒺藜,僵蚕,全蝎,蜈公,地龙,蝉蜕。

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川楝子,橘叶,木香,元胡,沉香,薄荷,白蒺藜,旋复花,苏梗。

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二:胆补:温胆:酸枣仁,生地,萸肉,陈皮,半夏,生姜,干姜,当归,五味子。

泻:清胆(利胆):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川芎,金钱草,苦参,栀子,茵陈,竹茹。

泻胆:龙胆草,茵陈,黄芩,川楝,栀子,青蒿,川连。

利胆:茵陈、栀子、郁金、芒硝、金钱草。

三:心:补:养心阴(血):柏子仁,枣仁了黄,元肉,丹参,麦冬,当归。

安心神: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合欢花、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当归、熟地、麦冬、玉竹、龙骨、磁石、代赭石。

助心阳:桂枝,肉桂,附子,薤白,干姜。

益心气:人参,太子参、黄芪,党参,茯神,远志,五味子,炙甘草。

泻: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牛黄、冰片、苏合香。

四:小肠:温小肠:(同温脾阳药)。

清小肠热:木通,泽泻,栀子,黄芩,灯芯,瞿麦,化石,赤小豆,苦参,赤苓,小蓟,蒲黄,车前子,茅根,猪苓。

五:脾:补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草,升麻,葛根,苡仁,莲子。

中药配伍规律、方药量效心悟、脏腑用药、用药心得

中药配伍规律、方药量效心悟、脏腑用药、用药心得

中药配伍规律、方药量效心悟、脏腑用药、用药心得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肺虚实泻实泻子:泽泻、葶赓、桑皮、地骨皮。

除湿:半夏、白矾、白茯苓、苡仁、木瓜、橘皮。

泻火:粳米、石膏、寒水石、知母、诃子。

通滞:枳壳、薄荷、生姜、木香、杏仁、厚朴、皂荚、桔梗、苏梗。

补虚补母:甘草、人参、升麻、黄芪、山药。

润燥:蛤蚧、阿胶、麦冬、贝母、百合、天花粉、天冬。

敛肺:乌梅、粟壳、五味、白芍、五倍子。

标本清热清本热(清金):黄苓、知母、麦冬、栀子、沙参、紫苑、天冬。

去寒温本寒(温肺):丁香、藿香、款冬花、檀香、白豆蔻、益智仁、砂仁、糯来、百部。

散标寒(解表):麻黄、葱白、紫苏。

大肠虚实泻实泻热:大黄、芒硝、芫花、牵牛、巴豆、郁李仁、石膏。

泻气:枳壳、木香、橘皮、槟椰。

补虚补气:皂荚。

润燥:桃仁、麻仁、杏仁、地黄、乳香、松子、当归、苁蓉。

燥湿:白术、苍术、半夏、硫黄。

升陷:升麻、葛根。

固脱:龙骨、白垩、诃子、粟壳、乌梅、白矶、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

标本清热清本热:秦艽、槐角、地黄、黄芩。

散标热(解肌):石膏、白芷、升麻、葛根。

去寒温本寒(温里):干姜、附子、肉巢。

胃虚实泻实泻湿热:大黄、芒硝。

消饮食:巴豆、神曲、查肉、阿魏、硇砂、郁金、山棱、轻粉。

补虚化湿热:苍术、白术、半夏、茯菩、橘皮、生姜。

散寒湿:干姜、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果、人参、黄芪。

标本清本热(降火):石膏、地黄、犀角、黄连。

解标热(解肌):升麻、葛根、豆豉。

脾虚实泻实泻子:诃子、防风、桑皮、葶苈。

涌吐:豆豉、栀子、萝卜子、常山、瓜蒂、郁金、韲汁、藜芦、苦参、赤小豆、盐汤、苦茶。

泻下:大黄、芒硝、礞石、大戟、续随子、芫花、甘遂。

补土补母:桂心、茯苓。

补气:人参、黄芪、升廊、葛根、甘草、陈皮、蕾香、葳蕤、砂仁、木香、扁豆。

补血:白术、苍术、白芍、胶饴、大枣、干姜、木瓜、乌梅、蜂蜜。

标本除本湿燥中宫:白术、苍术、橘皮、半夏、吴萸、南星、草豆蔻、白芥子。

洁净府:木通、赤茯菩、猪苔、蕾香。

渗标湿开鬼门:葛根、苍术、麻黄、独活。

《本草精荟》:用药法象与五脏用药规律

《本草精荟》:用药法象与五脏用药规律

《本草精荟》:用药法象与五脏用药规律一、用药法象用药法象,先辨阴阳;五味四气,奥义中藏。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

寒热温凉,四气象于天。

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

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辛甘酸苦咸,五味皆象于地。

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者,地之阴也。

此乃地之阴阳也。

气为阳。

气厚者为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

味为阴。

味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味薄轻清成象,若茶之类,应天亲上;味厚重浊成形,若大黄类,应地亲下。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清阳发腠理,清中之清也;清阳实四肢,清中之浊也。

浊阴归六腑,浊中之浊也;浊阴走五脏,浊中之清也。

二、五脏用药简要五脏用药,各有缓急。

生克补泻,四季当宜。

肝:肝德在散(欲散)。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酸泻之,辛补之。

肝之气发于春,春之气温而柔,乃阳气宣发之时,故肝有喜疏散条达之性而称其德在散。

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酸泻之,芍药。

辛补之,细辛。

虚,以生姜、陈皮之类补之。

虚则补其母,肾乃肝之母,水能生木,以熟地、黄柏补之则以。

实,以白芍泻之。

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心:心德在软(欲软)。

心苦缓,急以酸以收之。

苦泻之,咸补之。

夏之气热,为火之性,心气法于夏而属火,火之体烈而燥,势急而炎上,正所以用以协调柔润滋泽之德。

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

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以咸补之,泽泻。

以甘泻之,人参、黄芪、甘草。

虚,以炒盐补之。

虚则补其母,肝乃心之母,木能生火,以生姜补之。

实,以甘草泻之。

脾:脾德在缓(欲缓)。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以辛泻之,以甘补之。

脾胃属土,法于四时长夏之气。

春之气湿而柔,时至常夏,其湿柔至极,夏之气热而软,至长夏则其热之蕴积亦达至极,故长夏之气湿热俱盛而称之为暑。

脏腑用药简介及其使用法则

脏腑用药简介及其使用法则

脏腑用药简介及其使用法则心与小肠1.益心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茯苓、炙甘草等。

2.温心阳:桂枝、肉桂、制附子、干姜、薤白等。

3.补心阴(血):当归、白芍、阿胶、丹参、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紫河车、熟地、麦冬、玉竹、百合等。

4.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远志、丹参、茯苓、淮小麦、松针、龙齿、珍珠母、磁石、琥珀、朱砂等。

5.清心火(热):黄连、栀子、连翘心、竹叶、木通、莲子心等。

6.开心窍:菖蒲、郁金、远志、麝香、苏合香等。

7.温小肠:肉豆蔻、乌药、肉桂等。

肝与胆1.补肝血:当归、白芍、制首乌、阿胶、熟地、枸杞子、鸡血藤、紫河车等。

2.滋肝阴: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制首乌、潼蒺藜、龟板、鳖甲等。

3.理肝气:香附、郁金、柴胡、薄荷、橘叶、青皮、川楝(lian)子、元胡、白蒺藜等。

4.清肝热:桑叶、菊花、柴胡、夏枯草、青黛、钩藤等。

5.泻肝火:龙胆草、栀子、青蒿、茵陈等。

6.清肝明目:桑叶、白菊花、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等。

7.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橘核、仙灵脾等。

8.平肝潜阳:菊花、钩藤、天麻、白蒺藜等偏于清热平肝;珍珠母、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偏于镇肝潜阳;钩藤、僵蚕、地龙、全蝎、蜈蚣、蝉衣、天麻、羚羊角等偏于熄风。

9.利胆:茵陈、栀子、郁金、苦参、金钱草、玉米须等。

脾与胃1.补脾气: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薏苡仁、山药、扁豆、炙甘草、大枣等。

2.温脾阳:干姜、附子、益智仁、肉豆蔻、草豆蔻、砂仁、蔻仁等。

3.理中气:木香、苏梗、佛手、香橼、枳壳、陈皮、砂仁、厚朴等。

4.祛脾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半夏、薏苡仁、茯苓、蔻仁、草豆蔻等。

5.升中气:升麻、柴胡、葛根等。

6.养胃阴:石斛、天花粉、玉竹、北沙参、生地、麦冬、芦根、乌梅等。

7.清胃火: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芩、黄连、大黄、大青叶、竹茹、芦根等。

8.散胃寒:高良姜、生姜、吴茱萸、丁香、附子、肉桂等。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五脏六腑用药歌诀*一.心部用药欲补心,当归栀子血虚寻,茯苓定惊安魂魄,远志宁神止湿侵,润血尤如龙眼肉,妇人最好用丹参,泻火黄连翘竹茹,灯心枝子善通淋,菖蒲乃可开心窍,莲子心医泄梦淫,天竹黄陈疾与热,麦冬凉润不伤阴,摩犀角解癍邪毒,温散诸寒肉桂心。

二.肝部用药山萸肉补肝需,枝子芎归共首乌,鳖甲滋阴和白芍,木瓜法湿治筋挛,乌梅五味收肝气,泻火郁金不可无,莪术三棱破积聚,青皮化气与延胡,柴胡解表平肝热,祛瘀桃仁赤芍俱,惊痫勾藤为要药,青蒿劳热在皮肤,凉肝青黛羚羊角,胆草胡连与夏枯,明目菊花兼石决,蒺藜木贼亦同途,痛连胸胁瓜蒌壳,疮用公英毒即通,血热凌霄和紫草,旱连吐衄若神符,和阴活血宜生地,芦荟堪疗热盛躯,若要温肝何中药,茴香肉桂共吴萸。

三.脾部用药欲补俾白术宜,莲子黄精切莫遗,滑精益智仁山药,大枣心脾又可施,扁豆薏仁除湿热,和中甘草不能离,大黄泻热除脾积,两积胸中痞瞒移,下气化痰莱服子,蒌仁止咳及陈皮,麦芽神曲山楂肉,消食谷芽我不欺,逐水槟榔共大腹,开胸厚朴又芍药,使君子化虫疳积,头痛宜用白芷施,知柏凉解能退热,银花解毒疮疾治,茅根藕汁能除温,散热消风竹叶宜,石斛虚劳潮热好,条芩泻火及山枝,温脾白扣宽澎胀,附子炮姜暖四肢,苍术祛邪除湿痹,川椒水肿不多疑,木香调气沉香降,痰吐胡椒半夏医,乌药祛痰疗便数,疳生痔漏用芜荑,砂仁快气安胎动,草果功专截疟疾,熏蜜可搅和百药,藿香霍乱莫休迟。

四.肺部用药肺气衰补莫迟宜,人参以及北黄芪,茯苓可以除痰饮,百合沙参久嗽宜,饴糖润肺胡麻子,萎蕤燕窝同用之。

声破欲开诃子肉,阿胶润肺水兼滋,风寒在肺麻黄泻,北李防风及桂枝,水饮上荣因致喘,射干亭力可维持,白前苏子除痰嗽,杞叶刀苓效更奇,气逆前胡金佛降,升麻解毒有谁知,黄芩桑叶除痰热,桔梗开胸不用疑,白附能消头面肿,竹茹热呕更要施,若然伤暑香薷解,咽痛豆根可以滋,花粉石膏凉解渴,热痰川贝入屑思,毒疮喉痛宜牛子,肌热山枝地骨皮,知母天冬滋润品,僵蚕竹沥中风医,薄荷升散风邪祛,蝉脱入多治小儿,丁香温肺川椒目,紫菀冬花嗽不离,膜内有痰须芥子,温痰半夏实专目,风疾籍赖南星去,丝叩寒痰立可除。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歌诀:中药药性一、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谈。

药性寒凉能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管;温性药物能通络,助阳温中能散寒。

寒凉属阴治热病,温热属阳阴寒散,药性平和作用缓,实际平性有偏袒。

辛酸甘苦咸五味,药味不同作用换,味辛能散行气血,气滞血瘀表证散,苦味能泻善燥湿,泻火通便降气宜。

酸涩收敛固涩用,久痢脱肛遗盗汗。

咸有软坚润下功,痰核瘰疠便秘搬。

甘能补虚和缓急,补益调和缓痉挛。

甘淡渗湿利小便,水肿胀满最好用。

四气五味有联系,不能分割和切断,黄连苦寒能燥湿,浮萍辛寒风热散,黄芪甘温能补气,芦根甘寒清热烦,更有药物兼味多,兼味越多功亦繁。

二、升降浮沉药有升降浮沉分,体内作用不一般,升浮质轻上行走,升阳发表散风寒。

沉降质重善下行,潜阳降逆能收敛。

升浮性多辛甘热,沉降寒凉咸苦酸。

辛温甘平或微苦,气薄发汗升阳散,麻黄荆芥柴胡类,升麻葛根均发散。

气厚温里能散寒,附桂姜萸诸药联;味厚能泄苦咸寒,清火泄下三黄煎;味薄能通甘淡酸,通降下行茯苓串。

花叶质轻能升浮,旋复独降不一般。

种子果实质量降,芫荽牛蒡能发散。

根据需要定性能,炮制配伍能变换酒炒能升姜炒散,盐炒下行醋炒敛,升降浮沉配伍好,跟随主药能升潜。

三、归经药物总有特殊用,治疗疾病有殊功,药物归经是特点,长期实践认识通。

脾病泄泻食不馨,止泻健运脾经从;咳嗽痰喘是肺疾,止咳化痰肺经供;桑皮清肺能归肺,夏枯草清热肝胆攻;石膏清热并泻火,肺胃有热此药送,熟地补肾归肾经,白术健睥脾经碰。

第三节药物炮制一、炮制目的道地药材用临床,加工炮制大事情。

药物洗漂除杂质,炮制减毒刺激性,改变性能增疗效,生熟炒炙需分清。

生地性寒能凉血,酒蒸熟地补血请。

蒲黄生用能活血,蒲黄炒炭止血灵。

便于制剂或贮存,切片碾碎炒晒烘,矿物甲壳要粉碎,有效成分煎更浓,椿根白皮麦麸炒,腥臭气味可去净。

二、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分三类,火制水制或煮蒸。

(一)火制法1.煅制药置皿中间接煅,或置火内直烧红,矿物贝壳坚硬物,煅后易煎变性能,龙牡本性能沉降,煅后收敛作用重。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雷丸:苦寒,归胃大肠经,有小毒。杀虫。
榧子:甘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通便润肺。
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止血药:
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史上最全的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史上最全的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史上最全的中药脏腑用药规律杏林讲坛Official Account中药脏腑用药规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考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分类记忆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3、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甘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山栀,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

二,肝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3、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苁蓉。

4、平肝潜阳(1)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菊花。

6、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三,脾1、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莲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芡实。

2、温脾阳----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叩,白叩仁,砂仁,草豆叩,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芡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苍术,白术,如米,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砂仁,叩仁,陈皮,木香,藿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兰。

6、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

7、清脾热----黄连,黄芩,大黄,连翘,石膏,山栀子,芒硝,西瓜,绿豆。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辅行诀是针对中药药材的使用方法和配伍规律的总结,其中五脏用药法要是辅行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脏用药法要指的是,中药治疗某个脏腑疾病时所选用的药物,要符合该脏腑的性质和特点,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五脏用药法要的内容。

一、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掌管血脉,它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身体的生命活动。

在中药的配伍中,治疗心脏疾病时,根据心的特点,要选用有镇静作用、有助于心脏机能正常化的药物,如黄芩、丹参、当归等药材。

此外,治疗心脏疾病还要加入一些具有醒脾开胃作用的药材,如炙甘草、茯苓、砂仁等。

二、肝肝主疏泄,经常受到外界环境和情绪的影响。

治疗肝病时要根据肝的特点,选用具有舒肝理气、滋养肝血的草药,如柴胡、枸杞子、当归等药材。

肝的疾病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配伍中需要加入调节情绪的药物,如酸枣仁、益智仁、丹参等。

三、脾脾主运化,脾虚易引起胃肠病,如脾虚泄泻。

因此,治疗脾病时要选用具有健脾益胃、调和脾胃功能的药物,如苍术、白术、炒芡实等。

此外,脾病常常有气虚的症状,需要加入具有补气作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山药等。

四、肺肺主呼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要选用具有清肺化痰、润肺降火的药物,如麦冬、百合、银翘、桑叶等。

除此之外,肺的疾病与气血有关,配伍中需要加入一些滋养气血的药材,如人参、当归、枸杞子等。

五、肾肾主水液,治疗肾病时要选用具有滋肾补精、固本强壮的药物,如淫羊藿、杜仲、肉桂等。

肾的疾病与阳虚有关,因此需要加入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药物,如巴戟、紫河车、肉苁蓉等。

总之,五脏用药法要是中药配伍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脏腑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搭配,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对于治疗各种脏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脏用药简决和脏腑用药妙诀

五脏用药简决和脏腑用药妙诀

五脏用药简决和脏腑用药妙诀五脏用药简决和脏腑用药妙诀1》心经用药歌: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安心神,通窍菖蒲苏合香,豁痰牛黄竹沥临,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与丹参。

2》肝经用药歌: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

3》脾经用药歌:脾气不足参术山,导滞枳实厚朴添,温脾干姜吴茱萸,中阳衰微姜附安,升清升麻与荷叶,清泻大黄与黄连,湿盛苍术薏苡苓,醒脾藿蔻与佩兰。

4》肺经用药歌:麻杏紫苏散风寒,清肺黄芩地骨前。

葶苈白前泻肺饮,干姜细辛化寒痰,杷叶瓜蒌肃肺气,款冬紫菀润肺全,参芷五味益肺气,沙参二冬肺阴添,热痰贝母天花粉,敛肺百合银杏安。

5》肾经用药歌:助阳肉桂与附子,益火之源消阴翳,黄柏知母泻肾火,壮水之主益精液,五味蛤蚧纳肾气,壮阳起痿问肭脐,阳起石与淫羊藿,菟丝潼蒺盐巴戟,金樱锁阳固精关,枸杞熟地精血添,强筋健骨壮腰膝,鹿茸龟板补骨脂。

脏腑用药妙诀肺疾用药妙诀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

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

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降气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湿除痰能止咳。

痰热欠母蒌皮联,寒痰半夏陈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温润痰嗽安。

热伤肺津津液耗,芦根石斛鲜用妙。

沙参麦冬甘苦寒,清金润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净蝉衣,化痰开音投最宜。

旋复花加海浮石,痰鸣气逆哮喘医。

补骨脂兼紫石英,补肾敛肺上气宁。

人参哈蚧治虚喘,纳气归肾研未珍。

仙鹤草伍白芨片,功专止血安肺金。

心脑病用药妙诀黄芪宜与人参共,心气虚弱首当宗。

孩儿参合丹参用,益气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闷或隐痛,香附郁金两相同。

当归身与酸枣仁,营血不足心怔忡。

温补心阳桂与草,止汗除烦药力宏。

蜜炙远志淮小麦,安神宁心总堪供。

夜交藤偕合欢皮,通治失眠建奇功。

脏腑用药规律

脏腑用药规律

中医中药——脏腑用药规律(一)肝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划川牛膝(二)胆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三)心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四)小肠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白茅根淡竹叶(五)脾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寇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六)胃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寇仁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中药口诀消导药消化增食欲,化食消导进,脘胀食欲减,嗳腐吐酸频。

过食可消导,脾虚配健运,宿食已化热,苦寒轻泻姻。

气滞食不化,理气消食呈。

脾胃后天足,谷麦鸡楂神。

谷芽健脾消食积,炒用消食能养津。

麦芽和中消乳积,疏肝回乳生麦用。

健脾消食鸡内金,肿块结石亦可进。

山楂消食能行瘀,肉食积滞功最能。

消食和胃用神曲,消化不良腹胀闷。

常用药物补血药补血甘咸寒,心肝脾肾归,地芍鸡河车,阿胶膝当归,首乌龙眼肉,少血补血美。

补血要补气,气足血自回。

滋阴养肝补精血,补血调经熟地谋。

凉血止血鲜生地,滋阴凉血干地求。

白芍养血性寒凉,柔肝调经止痛优。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一,用药口诀病有万变治各有药。

补气以蜜芪、人参,补血以芎、归、芍、地。

气之滞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气之逆者,顺之以陈皮、苏子、杏仁、乌药。

理肝气以青皮、木香,泻肺气以前胡、枳壳。

沉香降肾气,菖蒲开心气,小茴治疝气,是则所宜之也。

至于血有当破者则有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血有当凉者则有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血有当止者则有地榆、梗皮、茜根。

散血以田七,活血以玄胡,化瘀血以藕节、小蓟,调经血以栀子、丹皮,瓦弄子消血块。

丹参补心血,蒲黄、卷柏生则行血熟则止血。

而川芎、归身为血中之气药。

除湿无如苍术,散满必资厚朴。

消肿以利水为先,虚肿以健脾为急,面肿者,风,白附为止,足肿者,湿,防、仁能除。

至于消食之品,麦芽消面食,山楂消肉食,神曲消果食,所宜分也。

若夫消积杀虫则雷丸、鹤虱、无异、阿魏、胡粉、水仙、槟榔、川楝子、枳实、使君子所当选也。

化痰之药有寒有热。

黄芩、瓜蒌、竹王、川贝治热痰而入心肺,半夏燥湿而入脾经。

风痰则枳实、礞石岂可混施。

至于气行痰行,理气之品皆痰药也。

湿热为痰之源,则利水泻火。

诸药皆痰药也,学者当隅反也。

解郁以郁金为最,而香附、黑栀因症而施。

解暑以香薷为主,而扁豆、滑石平寒而用。

更将滋补以熟地、紫河车、龟板、阿胶、沙参、玉竹、天冬、麦冬。

降火则有丹皮、玄参、童便最宜。

尔其黄莲、犀角能泻心火,黄芩、桑白泻肺火,龙胆、青黛、羚羊角、芦荟泻肝火,知母、黄柏泻肾火,大青叶、大黄、石膏、天花粉泻胃火,栀子泻三焦之火,赤茯苓、木通泻小肠之火是则所宜之分。

至于祛寒则附子、炮姜、吴萸、肉桂,暖胃则丁香、白豆蔻、胡椒、砂仁。

呕吐之症其因有三:因风半夏、生姜、霍香、陈皮必用;因寒则丁香、砂仁、川椒必资;因热则竹茹、芦根必问。

至若风泻则祛风葛根最妙,热泻则宜分水木通、赤茯,虚泻当升升麻可加于补剂,清泻宜涩肉豆蔻须配赤石脂。

若夫**不通则木通、车前、猪苓、泽泻、赤茯、白茯其要也。

脏腑用药

脏腑用药

四十二、
温肾阳:附子.肉桂.鹿角胶.仙灵脾.巴戟天.兔 丝子.仙矛.补骨脂.川断.肉苁蓉.海狗肾.紫河 车.蛤蚧.炒杜仲.锁阳.胡桃.冬虫夏草.韭子.川 椒.小茴香, 歌诀:温肾阳用附桂胶,淫羊巴戟兔仙矛,故纸 续断肉苁蓉,海狗河车蛤杜仲,锁阳胡桃冬虫 草,韭子川椒小茴香;

四十三、
纳肾气:蛤蚧.五味子.紫河车.沉香.紫石英, 歌诀:纳肾蛤蚧五味子,河车沉香紫石英;

七、
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茯苓.五味子.远志.夜 交藤.合欢皮.丹参.大枣.龙骨.牡蛎.琥珀.朱砂. 磁石, 歌诀:安心神用酸枣仁,柏子茯苓五味子,远志 夜交合欢皮,丹参大枣龙牡蛎,琥珀朱砂同磁 石,重镇安神效如神;

八、
温小肠:小茴香.肉桂.乌药.木香, 歌诀:温小肠用小茴香,肉桂乌药广木香;

四十六、
泻肾火:黄柏.知母.泽泻.地骨皮, 歌诀:泻肾火用黄柏知,泽泻加上地骨皮;

四十七、
利膀胱:泽泻.猪茯苓.云苓.白茅根.车前子.木 通.车前草.赤小豆.薏仁.冬瓜皮.海金沙.金钱 草.甘草梢.滑石, 歌诀:利膀胱用泽二苓,茅根车前与木通,前草 薏仁冬瓜皮,海金钱草梢滑石。

三十一、养肺阴源自生地.麦冬.沙参.天冬.玉竹.百合.阿胶. 天花粉, 歌诀:养肺阴用生麦参,天玉百胶天花粉;

三十二、
清肺火:石膏.知母.黄芩.桑叶.桑白皮.冬瓜仁. 地骨皮.瓜蒌皮.竹叶.鱼腥草.芦根, 歌诀:清肺火用膏知芩,桑叶白皮冬瓜仁,地骨 瓜蒌皮竹叶,还有鱼腥并芦根;

三十三、

二十五、
升中气:升麻.柴胡.黄芪.葛根, 歌诀:升中气升麻柴,黄芪葛根四药来;

二十六、

脏腑五行用药法

脏腑五行用药法

补辛泻酸甘缓肝急疏肝理气桂枝(温)柴胡(微寒)郁金(寒)香附(温)疏肝缓痛白芍(微寒)川楝子(寒) 元胡炙甘草清泻肝火桑叶(甘寒)菊花(微寒)决明子(微寒)栀子(苦寒)黄芩(苦寒)龙胆草(苦寒)夏枯草(寒)气郁血淤白芍(微寒)川芎(温)郁金(寒) 茜草(寒) 炙鳖甲化火伤阴白芍(微寒)当归(温)山茱萸女贞子酸枣仁重镇肝阳生龙骨生牡蛎(咸寒)代赭石(寒)平肝熄风天麻白蒺黎钩藤(微寒)全蝎(温)蜈蚣(温) 防风(微温) 肝经湿热黄芩(苦寒)龙胆草(苦寒)栀子(苦寒)茵陈(苦寒)肝经受寒吴茱萸(热)小茴香(温)肝病实脾白术(温) 茯苓实则泻子黄连(苦寒)虚则补母泽泻(寒)熟地(温)生地(寒)补骨脂阿胶枸杞通便排毒大黄(苦寒)解酒排毒苍术(温) 泽泻(寒) 甘松(温) 葛花少阳使药柴胡(微寒)三焦使药木防己(寒)补咸泻甘酸收心缓泻心火黄连(苦寒)竹叶(寒)振心阳桂枝(温)肉桂(热)制附片(热)补心血当归(温)柏子仁地阿桂酒麦麻参补心气红参(温)西洋参(凉)灸甘草行胸痰薤白(温) 枳实(温) 瓜蒌实(寒)化血淤丹参(微寒)赤芍(微寒)开心窍菖蒲(温)远志(微温)冰片(凉)安心神远志(微温) 茯神连胶芩芍卵黄新镇心神龙骨(涩)牡蛎(咸寒)灵磁石(咸寒)心病实肺麦冬(微寒) 天花粉(微寒)水能克火泽泻(寒)生地(寒)枸杞补骨质虚则补母柴胡(微寒) 郁金(寒) 黄芩(苦寒) 龙胆草(苦寒) 伤科化淤三七(温) 乳香(温)没药活血调经桃仁川牛膝泽兰(微温)坤草(微寒)鸡血藤(温)红花(温) 桂枝茯苓芍丹桃重症破淤三棱莪术(温)水蛭(咸)穿山甲(咸微寒)补甘泻苦苦燥脾湿脾气虚人参(温)白术(温)黄芪(温)党参山药灸甘草脾阳虚干姜(热)寒湿困脾干姜(热)附子(咸热)苍术(温)白术(温)茯苓芳香醒脾陈皮(温)木香(温)脾阴虚黄精山药脾病实肾泽泻(寒) 白术(温) 茯苓附子(大热)木能克土防风(微温) 白芍(微寒) 桂枝(温)虚则补母桂枝(温)肉桂(热)附子(大热)补酸泻辛苦泻逆气通肺气桔梗麻黄(微温)升麻(微寒)牛蒡子(寒)蝉蜕(寒)通鼻窍麻黄(微温)辛夷(温)石菖蒲(温)苍术(温)散肺寒麻黄(微温)干姜(热)苏叶(温)细辛(温)清肺热黄芩(苦寒)石膏(大寒)润肺燥山药白芷(温) 杏仁(温) 天冬(寒)麦冬(微寒)百合(微寒)天花粉(微寒)玉竹(微寒)百部(微温)补肺气灸甘草党参黄芪(微温) 人参(温)西洋参(凉)降肺气枇杷叶(微寒)白前(微温)款冬花(温)旋复花(微温)固卫表黄芪(微温) 炮附(热) 防风(微温) 白术(温) 麻黄根浮小麦(凉)敛肺气五味子(酸温)白果(涩)乌梅(酸)祛肺痰苦杏仁(微温)法半夏(温)胆南星(温)白芥子(温)苏子(温)紫菀(温) 款冬花(温) 草果(温) 白豆蔻(温) 僵蚕(咸)桑白皮(寒)葶苈子(大寒)浙贝(寒)瓜蒌皮(寒)知母(甘寒)瓦楞子(咸寒) 半夏厚朴苓姜苏肺络渗血白芨(涩寒)三七(温)阿胶透表止痒浮萍(寒) 银花(寒) 连翘(微寒) 蝉蜕(寒) 蛇蜕肺病实肝柴胡(微寒) 郁金(寒)火能克金黄连(苦寒)桂枝(温)虚则补母茯苓白术(温) 干姜(热)子令母实阿胶补苦泻咸辛润肾燥肾阴虚熟地(温)龟甲(微温)旱蓮草(寒)玄参(咸微寒)天冬(寒)黑豆枸杞肾阳虚制附子(咸热)巴戟天(微温)肉苁蓉(温)肉桂(热)淫羊藿(温)鹿茸(温)杜仲阳起石(温)肾精虚枸杞覆盆子菟丝子鹿茸(温)鹿角胶(温)泻肾浊泽泻(寒)温尿频细辛(温) 乌药(温) 金樱子桑螵蛸平补肾淫羊藿(温)枸杞菟丝子补骨脂增记忆益智仁生发乌发当归(温) 侧柏叶(寒) 制首乌(温)土能克水白术(温)茯苓虚则补母麦冬(微寒)天冬(寒)西洋参(寒)水火既济桂枝(温) 黄连(苦寒)六腑以通为顺降胃气半夏(温)生姜(微温)竹茹(微寒)芦根(寒)代赭石(寒)枳实(温)厚朴(温)柿蒂温胃寒干姜(热)吴茱萸(热)清胃热生石膏(大寒)知母(寒)黄芩(苦寒)黄连(苦寒)胃热伤阴麦冬(微寒)玉竹(微寒)北沙参(寒)生地(寒)重降胃酸旋复花(微温) 代赭石(寒) 海螵蛸(微温)清热利湿石膏(大寒) 知母(寒) 防己(寒) 泽泻(寒) 茯苓补血退乳四物汤加炒麦芽软坚散结牡蛎(微寒) 瓦楞子头风痛川芎(温) 鈎腾(微寒) 白附子(温) 僵蚕痔疮赤豆当归(微温) 槐花(微寒)调和阴阳桂枝(温) 白芍(微寒)积食轻证:山楂(微温)神曲(辛温)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积食重证:大黄(寒)芒硝(咸寒)枳实(温)厚朴(温)生牡蛎(咸寒) 虚则补母桂枝(温)肉桂(热)制附片(咸热)清胆:柴胡(微寒)郁金(寒)金钱草茵陈(苦寒)醋五倍子(酸)泻胆:龙胆草(苦寒)黄芩(苦寒)栀子(苦寒)便秘老人加肉苁蓉(温),小孩重用白术(温)虚热麻仁丸,炙甘草汤气虚黄芪建中汤肾虚济川煎血寒当归四逆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太阳太阳厚朴七物汤少阳阳明大柴胡汤热重于实调胃承气汤实重于热小承气汤或厚朴三物汤热实夹饮己椒苈黄丸实热皆重大承气汤湿重于热白虎汤合五苓散热重于湿白头翁汤加大黄或大柴胡汤热毒雍滞,血败肉腐湿热淤结芦根薏苡仁冬瓜子桃仁湿热淤脓桔梗败酱草薏苡仁行阳排脓薏仁败酱散附子气滞痈脓桔梗芍药枳实血虚痈脓当归赤豆散肺痈夹虚桔梗甘草生姜大枣寒湿痈脓白术附子生姜大枣泻火汤栀子(三钱)白芍(五钱)丹皮(三钱)元参(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五脏六腑用药规律

五脏六腑用药规律

五脏六腑用药规律小肠与膀胱为太阳经。

2.太肠与胃为阳明经。

3.胆与三焦为少阳经。

4.肺与脾为太阴经。

五脏六腑用药规律阴阳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利阴虚。

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阳盛格阴四肢厥,承气荡热须急图。

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

表里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实麻黄恶寒除。

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渴用白虎,里虚十全可大补,里实承气能通腑。

半里半表小柴胡,表里俱病喘汗出,葛根黄芩黄连驱。

寒热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

虚实气虚扶正用四君,血虚补血四物寻,虚实夹杂降气汤,真虚假实香砂君,真实假虚蜇虫存。

伤寒六经辨证汤证诀六经太阳属麻黄,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承气荡。

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

温病汤证诀(卫气营血)卫分银翘用辛凉,入气渴烦白虎挡,肺热壅盛为麻杏,腑室宜攻承气汤。

热扰胸膈栀子豉,入胆蒿芩泄少阳,入营清营为转气,入血犀角兼地黄。

三焦辨证汤证诀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石,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

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

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瘛从,大定风珠是福音。

脏腑辨证汤证诀*心、小肠心气不足宜养心,心阳不振加附温,心血不足多怔忡,四物合入酸枣仁。

心阴不足补心丹,心火亢盛使泻心,痰迷心窍神志呆,导痰菖蒲和郁金。

痰火扰心多狂妄,礞石滚痰可宁神,心血瘀阻胸窒闷,薤白失笑四物寻。

饮遏心阳多头晕,苓桂术甘温化饮,心脾两虚归脾汤,黄连阿胶交心肾。

心火小肠导赤散,小肠虚寒茱萸跟,气痛天台乌药亲。

脏腑辨证汤证诀*肝、胆肝气郁结须疏肝,肝火上炎使龙胆,阳亢天麻钩藤饮,肝风羚羊钩藤攀。

肝血不足四物汤,寒凝疝痛暖肝煎,肝阴亏虚用一贯,虚阳上亢使镇肝。

肝肾阴虚杞菊丸,肝火犯肺黛蛤散,肝胆不宁酸枣仁,肝脾不和逍遥丸。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中药歌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记忆方式,通过押韵的歌诀来概括以及记忆中药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信息。

下面总结一些常用的中药歌诀,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脏腑用药。

1.【皮肤病】蓖麻粉、布全骨,槟榔树脂土柳叶地榆,广州田,石炭,黄连苦。

治湿热病名片贴,炉温毒,生于胸药疮藓湿痒,毒品会超风。

2.【心脑疾病】决明白,枸杞地,龙眼肉带着核覆盆莓,菊花脑,山楂橡树个。

偏方人参云灵道,参陈皮用加辅导补心活血老夫相,射干姜薄荷破。

3.【肝胆疾病】苦槟榔,苦味头,甘苓白,地色卓华砂器,鸡骨草,蛇床子向薄荷一斤何首乌,蒲公英,使完黄子,麻黄汤。

4.【肺部疾病】瓜篮子,桃仁子,枇杷叶养肺明润肺草,昆明池,炙甘草唐菖蒲。

五合金平健拘臾方,参伞草?雀麦呗甘麦决明草大戟翅(出)立体面临阶,参白鱼,生芦根。

5.【脾胃疾病】大黄花,西瓜胡,山楂薏苡桃根苦人参水,苍朮草,光得一斤商英语宽带?柚子痤疮状地黄一只兔,当彩头夜蓝红红红红红红。

脏腑用药是指根据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病症,选用适宜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脏腑用药。

1.【心的用药】常用药物:丹参、酸枣仁、当归、龙胆草、郁李仁、生地等。

适应病症:心悸、失眠、癫痫、不眠等。

2.【肺的用药】常用药物:款冬花、石决明、杏仁、白術、麦决明、松柏、咸薏仁、蒺藜、升麻、紫茄等。

适应病症:咳嗽、哮喘、鼻窦炎、气管炎等。

3.【肝的用药】常用药物:柴胡、郁金、朱砂、当归、丹参、牛黄、钩藤等。

适应病症:肝炎、胆囊炎、黄疸、目赤等。

4.【脾的用药】常用药物:党参、升麻、茯苓、白芍、泽兰、白术、山药、黄芪、炙甘草等。

适应病症:消化不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

5.【肾的用药】常用药物:菟丝子、山药、巴戟天、杜仲、肉苁蓉、何首乌等。

适应病症:肾虚、男性不育、阳痿、遗精等。

总结:中药歌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记忆方式,通过押韵的形式来记忆中药的名称、性味、功效等信息。

而脏腑用药则是根据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选用适宜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中医五脏用药精髓

中医五脏用药精髓

中医五脏用药精髓一肺脏(1)肺气不足: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

(6)肺热咳喘: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1)心气不足: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 心阳虚: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 心阴不足: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 心神不安: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 心血淤阻: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 痰迷心窍: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

(8) 心火亢盛: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

三肝脏(1)肝气郁结:柴胡,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阳上亢: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黄连,夏枯草、青箱子。

(4)肝风内动: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

四脾脏(1)脾胃湿热: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

(3)寒湿困脾: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

五肾脏(1)肾阳虚: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

(2)肾阴虚: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养心阴安心神一一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
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乱益心气一一人参,黄罠,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日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苓,山呃,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一一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一一菖蒲,远志,冰片。


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枸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一一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乱温肝寒一一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灰蓉。

4、平肝潜阳
(1 )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 )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 )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一一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螟蚣,地龙,蝉蛻,菊花。

6、理肝气一一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
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一一川苒,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k补脾气——人参,黄罠「党参,白术,扁豆,炙日草,升麻,逹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茨实。

2、温脾阳---- 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蔻,白蔻仁,砂仁,草豆蔻,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荧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一一苍术,白术,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一一砂仁,蔻仁,陈皮,木香,薑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
-^=-0
6、消脾积一一枳实,大黄,山植,神曲,麦芽。

7、清脾热一一黄连,黄苓,大黄,连翘,石膏’山梔子,芒硝,西瓜,绿豆。

k滋肺阴一一天冬,麦冬,沙参,山药,阿胶,百合,川贝,黄精,玉竹,花粉,石斛。

2、补肺气——人参,黄罠,党参,炙甘草。

乱敛肺气——白果,五味子,诃子,乌梅,粟壳,白芍。

4、通鼻窍--- 辛夷,苍耳子。

5、温肺寒一一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生姜,紫苑’款冬花
6、清肺热一一桑叶,黄苓,知母,梔子,瓜萎皮,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芦根,茅根,枇杷叶。

7、宣肺气一一桔梗,杏仁,前胡,射干,牛碧子,桑叶,蝉蛻,百部。

8、降肺气一一白前,前胡,枇杷叶,马兜铃,菜菠子,苏子,款冬花,旋复化。

9、清热痰一一贝母,瓜萎,天竺黄,竹沥水,胆星,射干,白前,黄苓,芦根。

10、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

11、化痰核一一夏枯草,贝母,瓦楞子。

12、泻肺水一一寻茜子,桑白皮,黑白二丑,冬瓜皮。

1、滋腎阴一一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连草,元参,天冬,枸杞子,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制首乌,桑寄生,沙苑子
2、温腎阳一一鹿茸,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肉芨蓉,狗脊,续断,沉香。

乱固腎精一一金樱子,菟丝子,桑嫖蜡,莲须,荧实,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智仁。

4、填肾精一一鹿茸,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

5、壮筋骨一一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

6、泻相火一一知母,黄柏,泽泻,丹皮,地骨皮 ,兀参。


k温胆(补胆)一一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地黄,陈皮,半夏,生姜,干姜,当归。

2、清胆(利胆)一一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川苒,金钱草,苦参,梔子,茵陈,竹茹。

3.泻胆——龙胆草,茵陈,黄苓,川楝子,梔子,青蒿,黄连。

小肠
k温小肠一一同温脾阳。

2、清小肠热一一木通,译泻,梔子,黄苓,灯芯,瞿麦,滑石,茯苓,小蓟,蒲黄,车前子,茅根,猪苓。


1、温胃阳一一同温脾阳。

2、益胃阴一一石斛,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

3、清胃热一一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滑石,大青叶,芦根。

4、散胃寒一一良姜,生姜,丁香,草豆蔻,肉桂心。

5、消食积——山植,神曲,麦芽,鸡内金,菜菠子。

6、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黑白二丑。

7、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枇杷叶,半夏,竹茹,乌药。

大肠
1、温大肠一一同温脾阳。

2、涩大肠一一诃子,乌梅,秦皮,肉豆蔻,逹肉,荧实,锻龙骨,锻牡蛎,伏龙肝,粟壳。

乱清肠热一一黄连,黄柏,黄苓,大黄,败酱草,马齿范,白头翁,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芒硝,黑白丑。

4、涤肠热一一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黑白丑。

5、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萎仁,肉芨蓉,当归,元参,麦冬,生地。

6、杀肠虫一一使君子,苦楝皮,雷丸,南瓜子,槟榔,鹤虱,框子。

膀胱
固膀胱一一龙骨,益智仁,鹿角霜,白果。

2、温膀胱一一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山茱萸。

3、利水——茯苓,猪苓,泽泻,木通,滑石,防己,地肤子,车前子,通草,冬瓜皮。

4、通淋——扁蓄,瞿麦,海金砂,土茯苓,金钱草,木通,滑石,甘草梢,芒硝。

5、利湿热一一茵陈,梔子,地肤子,知母,黄柏,龙胆草,金钱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