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备课教案设计与反思(第一课时)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备课教案设计与反思(第一课时)
授课人
备课时间
3.4
上课时间
3.8
执教班级
3.4
课题
初三第二单元复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
习题、实验等)
复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较熟练应用物质组成的概念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能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和重新认识物质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过滤与蒸馏的适用范围与操作。
过程与方法:
(2)硬水的软化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溶液的配制
活动天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与同学合作,配制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讨论实验步骤,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1、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发言,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单元学生自己的感受,还有那些疑问,有什么收获……。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迁移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
专题三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探究引路】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迁移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
专题四 实验室制取氧气
【探究引路】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类原理:一是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是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或锰酸钾。要明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观看 思考
理解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理解
学生观看、理解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巩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作风。

巩固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得到知识。培养学生
专题三
专题四
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更加剧烈,火焰的颜色更深。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探究引路】课件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气体,气体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去集气瓶中,最后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学生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习题解答上存在意思一定困难不会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第二单元复习课专题一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专题二氧气的性质专题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四实验室制取氧气
课题
第二单元 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空气的成分;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化学组集体备课教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时间:2014、9、29地点:会议室主备人:王藤同备人:化学组全体成员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水分子的运动、三态变化、天然循环,认识水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

通过对水的电解与合成实验的复习,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复习实验室和工业上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分类的方法。

掌握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理解蒸发和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应用分子原子的性质,水的人工净化,电解水的实验。

措施:由基本知识点到问题探究层层深入。

学法:自主学习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程序:一、出示复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什么?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根本区别。

2.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间隔是怎样变化的(31页)?熟悉水的天然循环(33页)。

3.净化黄泥水的步骤是哪些?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35页)4.本单元中你学到了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它们分别用来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36页)?5.如何区分纯净物、混合物?6.什么是硬水和软水?怎样区分它们?怎样将硬水软化?(37页)7.电解水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

(39-40页)8.氢气燃烧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

(42页)9.识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二、点拨纠正:(一)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2.定义:分子是原子是练习: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而保持金属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在氢气燃烧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3.性质(以分子为例)(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2)分子在(3)分子之间(4)同种分子,不同种分子(二)净化黄泥水获得饮用水的步骤是若要得到蒸馏水还需增加的步骤是上述步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是思考: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自来水是混合物?(三)常用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有练习:从海水中获得粗盐晶体主要用除去粗盐中的泥沙主要用用海水制取淡水可以用(四)可以用区分硬水和软水将硬水软化可用的方法长期使用硬水的锅炉底部易形成水垢,水垢不溶于水,在家庭中可以用来清除水垢。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针对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的不足,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关注环境保护的同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获得提升。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以下基础:掌握了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性质,了解了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对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入理解方面,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操作技能尚不熟练;对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我计划采取以下策略: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定期组织复习课,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确保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升。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一、知识结构1、物质的两种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3、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4、化学反应的三种分类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二:化合反应:定义:由二种或二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特征;一变多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二、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 体氧气(O2)21% 积稀有气体:0.94% 分二氧化碳(CO2):0.03% 数其它杂质:0.03%三、空气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污染防治:阅读课本第26页四、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一、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点燃C+O2CO2二、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装置•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气体收集方法:•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于水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实验室制氧气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在把药品加入试管中三要把仪器固定好;试管口部略向下导管伸入稍露头。

四再点燃酒精灯先均后固用外焰缓慢加热向管底五用排水集气法连续气泡再入瓶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知识概要
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周期性定律
3. 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原子组成,分子由不同原子共同连接而成
4. 化学式和化合价:原子用符号表示,根据价电子确定原子化合价
5.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6.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原子反应
二、重点难点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定律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
3.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
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排列规律和周期性定律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3. 能够根据化学式和化合价求解相关问题
四、教学建议
1. 建议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建议教师利用实验、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巩固知识
3. 建议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
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 复习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应用
4. 带领学生做相关练习题,强化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要求学生总结并归纳本单元知识点
七、自主学习
1.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中应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后应及时总结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3.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氧气等气体的用途,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正确建构社会观、物质观及绿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任务】1.通过探究气体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用途与制取,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检验、用途与制取,从化学角度研究物质方法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2.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检验未知气体、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诊断和发展学生建构知识模型、气体制备的操作技能、实验探究的能力(探究水平)3.通过对空气质量日报的分析,生活中常见增氧剂的探究等,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生产中实际问题应用中学科价值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习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鱼在旅途教师活动1师问1:鱼儿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常会在水中加入一种神秘的白色颗粒,那么如何检验白色颗粒与水反应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呢?师问2:不仅是鱼儿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氧气,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氧气的参与,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氧气制备的思路和方法,同学们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象具体的归纳出来吗?学生活动1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分享)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维导图,并分享成果。

其他小组聆听、补充、评价。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知化学在生活中的学科价值。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树立知识体系,初步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通过巩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书写,进一步加深对气体制取的理解,为后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打牢基础。

环节二:思维提升教师活动2师问1:鱼类在运输过程中,还可以向袋内直接充入氧气,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反映出氧气的哪些性质?师问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师问3:化学中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及方法。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目标: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2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三、氧气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3)氧气和化合物的反应甲烷乙醇一氧化碳(鉴别它们应该检验燃烧产物)四、氧气的制备:(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二)实验室制氧气MnO2 △1、原理 2H2O2 == 2H2O + O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KClO3 == MnO22KCl+3O2↑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考虑因素: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考虑因素:密度和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撤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5、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龙海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教案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第 1 课时课型复习课主备教师李建涛审核教师教学目标(一)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含量的测定;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通过总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1. 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重点2.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能熟练的运用教学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强化练习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预习指导方案1教学环节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交流精讲点拨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与补充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本就熟悉的空气和氧气,氧气是我们初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化学接触的第一种重要气体,其性质、制取成为我们学习的重难又引发学生思考,从点,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将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提供方法,奠定基础。

知识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明确了学我们本节课的研究任务是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习任务和方法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对重难点知识经历一个新的认识、回忆、整理的过程,将基本概念和原理用于具体的解决问题之中,形成能力。

课前布置了预习: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找出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系统。

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化学知识学着复习空气和氧气的基进行归纳,现在请同学们用 3分钟时间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本知识点,培养学生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展示较好的知识网络图。

经历知识系统化的过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通过互相补充,将基本知识点再程现。

(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成分一般比较因固定,按体积计算为:成分 氮气 氧气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78% 21% 0.94% 0. 03% 0.03%2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2、空气的保护 (二)氧气 1、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 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 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 题 第二单元 复习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2.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污染及防治、具有环保意识,能对防治空气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会进行空气质量预报、日报的表格阅读3.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以及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现象。

2.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2.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第 一 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一、引入新课:(1分钟)学完了有关氧气的知识后,本节课我们来做整理复习。

二、讲解新课(33分钟)知识网络图示(20分钟)⎪⎪⎪⎪⎪⎪⎪⎪⎪⎪⎪⎪⎪⎪⎪⎩⎪⎪⎪⎪⎪⎪⎪⎪⎪⎪⎪⎪⎪⎪⎪⎨⎧⎪⎪⎪⎪⎩⎪⎪⎪⎪⎨⎧⎩⎨⎧⎩⎨⎧⎩⎨⎧⎪⎪⎪⎪⎪⎩⎪⎪⎪⎪⎪⎨⎧⎪⎩⎪⎨⎧⎪⎩⎪⎨⎧注意事项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方法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实验装置等如含氧物质的分解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反应与氧化性化学性质密度溶解性沸点熔点味态色物理性质氧气的性质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的污染源空气的污染用作电光源等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等作保护气氮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氧气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及各组分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224O 、H KMnO ,:C 、、S、P、A ,:、、、、、、:、:、、:、:考题典例分析(5分钟)历届中考回顾(8分钟)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请写出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 装置,其原因是什么?(3)将B 、C 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空气的成分进一步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难活喽。

二、合作探究你能举一个生活现象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吗?【过渡】空气里面有什么物质呢?小柯发现了以下的现象……1.松脆的饼干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潮。

2.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

3.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若在此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只蜡烛,当蜡烛熄灭后,小白鼠很快就死去了。

你能根据以上现象说明空气里有哪些物质吗?【小实验】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柯按图把装置连接,然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将出现什么现象?若倒吸入水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请寻找其失败的可能原因。

小柯发现实验室里的红磷用完了,想用木炭来代替,你认为这样做可行吗?为什么?【小游戏】猜猜我是谁1、冲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用于食品防腐、保鲜,液态时可作冷冻剂,是制作化肥、炸药的原料2、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的燃烧3、用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用途的霓虹灯4、光合作用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汽水饮料可用于人工降雨,还可用于灭火【想一想】小柯到实验室里想制取几瓶氧气,请你帮助他挑选药品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帮我选】A固固加热型B固液不加热型1、分解双氧水制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CO2()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可以选用什么装置?为什么?【视频】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分解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制氧气中,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思考】医疗、工业上要用到大量的氧气是如何制取出来的?【帮助】小柯把收集到的一瓶氧气、一瓶二氧化碳和一瓶空气放在了一起,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帮他区分开来吗?小柯用制取到的几瓶氧气进行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小柯端起一瓶氧气,正要将鼻孔凑到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小美制止住了小柯,你知道小美是如何对小柯说的吗?【图片展示】酸雨的危害和空气污染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化学中的分类思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化学中的分类思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化学中的分类思想》教学设计【提出问题1】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所会用到这种分类的方法呢?【评价任务1】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思想?(物质类别、物质变化、物质性质、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药品分类、仪器分类等)【提出问题2】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化学学习中在不同地方都运用了相同的分类思想,你认为进行分类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类标准明确、界限清楚)思考与交流回忆、总结、交流比较分析、总结归纳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中的例子过渡到化学学习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利于学生思维的迁移和提升。

通过列举分类的事例,逐步形成分类思想,通过对分类成功关键的讨论,增强对分类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二:课堂练习应用分类思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2】课堂练习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钻木取火C.绳锯木断D.木已成舟2.有关氧气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不易溶于水C.有助燃性D.密度比空气略大3.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冰水混合物C.加碘食盐D.食醋4.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剧烈氧化的是()A.物质燃烧B.金属生锈C.急促呼吸D.食物腐烂完成课堂练习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进行有关分类思想和方法的习题训练,对化学中的分类思想进行应用和练习。

环节三:课堂小结谈谈分类思想的价值【作业设计】(10分钟)1.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在冬奥会开幕盛典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A.LED屏发光B.冰墩墩跳舞C.点燃圣火D.升起国旗2.“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制冷剂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3.根据初中所学知识,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镁+氧气氧化镁B.碳酸→二氧化碳+水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怎样来存放的()A.类别B.颜色C.状态D.气味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
(二)讲授新知
1.空气的组成:教师通过讲解、板书、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重点讲解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大气污染:介绍大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国外典型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案例。
4.思考与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1)结合所源自知识,谈谈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
(2)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5.视频观看:观看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纪录片,如《穹顶之下》,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2)新课: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以及大气污染与保护;
(3)巩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总结: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大气污染与保护等基本知识。具体包括:
1.理解并掌握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变化规律。
4.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覆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西武中心学校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授课教师:史维峰授课班级:九(1)班授课时间:2012-12-21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类,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网络清晰化2、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反应类型3、熟记氧气的化学性质中与C S P Fe反应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4、理解并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及相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学会运用于实验室在制备其它气体时如何选择实验装置5、综合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解决与制取氧气有关的计算题教学方法:回顾、提问及练习巩固、反馈教学重难点: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及相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学会运用于实验室在制备其它气体时如何选择实验装置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概念类:1、混合物 ______2、纯净物:分为:3、催化剂: ______二、反应类型:氧化物:1、化合反应:(基本类型)2、分解反应:(基本类型)3、氧化反应:(非基本类型)三、反应方程式C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S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P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Fe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

有三个问题要注意四、制取氧气(重点)固体+液体制氧气固体加热制氧气固体+固体热制氧气装置图:A B C D E制取步骤:如何检验氧气?如何验满氧气?氧气的收集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2、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为何要向下倾斜?3、预热4、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练习题:1、黑色粉末A与无色溶液B常温下混合可得C和D,其中A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若用黑色粉末A与白色粉末混合后得灰色粉末,对灰色粉末加热可制得D和G,若E放在D中点燃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放出则:(1)写出化学式:A _____ B_____ C 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 G______(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D E F G2、下列是用于制备常见气体的装置,请根据给出的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课教案单元复课复目标】1.能够回忆并表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能够根据知识网络结构图,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补充、复和巩固。

复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复难点】空气的成分和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本节课对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复。

2.明确复目标,解读目标。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空气1.知识结构:原理→ 现象→ 空气→ 结论→ 污染→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防治2.基本概念: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知识模块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2.基本概念: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知识模块三: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法: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2) 反应原理:①过氧化氢→水+氧气②氯酸钾→氧化钾+氧气③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 验证方法(鉴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4) 验满方向: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复燃则已集满(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排水法)。

5) 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基本概念: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一变多):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知识概要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3. 化合物的分类: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与写法二、核心内容1. 物质的分类及区别2. 元素、离子和分子的概念3.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意义4.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平衡反应三、学习目标1. 能够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2. 能够理解离子和分子的区别3. 能够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4. 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四、学习方法1. 复习重点知识点,重点理解和记忆关键概念2. 多做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与同学互相讨论,相互学习交流五、任务安排1. 自主学习阶段:预习教材,复习重点知识点2. 巩固练习阶段: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3. 合作探究阶段:分组讨论解答难题4. 总结反思阶段:整理学习笔记,反思学习过程六、课堂实施1. 复习核心知识点,解答疑问2. 进行练习题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3. 小组合作讨论解答难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4.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七、作业布置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2.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八、复习方法1. 查阅相关资料,复习重点知识点2. 整理笔记,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 与同学讨论,互相学习交流九、学习效果检测1.期中考试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考查2.及时纠正并整理错题,查漏补缺3.复习总结,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章教案教案及反思

初三化学第二章教案教案及反思

初三化学第二章教案教案及反思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面对大多数同学,同时留意培育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同学都得到进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第二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初三化学第二章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分和联系;[力量培育]: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同学熟悉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学问的学习,让同学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亲热相关。

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力量的培育,离子的形成过程。

培育同学的微观想象力量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①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②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③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新课引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一种粒子是离子。

什么是离子?它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争论原子的结构。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叙述]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此向外类推,分别叫二、三、同学回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子和原子同学倾听留意想象集中精力,乐观思索复习巩固旧学问通过设问,激发求知欲这方面的学问同学缺乏,老师讲解要具体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组集体备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
时间:2014、9、29
地点:会议室
主备人:王藤
同备人:化学组全体成员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水分子的运动、三态变化、天然循环,认识水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

通过对水的电解与合成实验的复
习,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复习实验室和工业上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分类的方法。

掌握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理解
蒸发和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应用分子原子的性质,水的人工净化,电解水的实验。

措施:由基本知识点到问题探究层层深入。

学法:自主学习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程序:
一、出示复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什么?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根本区别。

2.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间隔是怎样变化的(31页)?
熟悉水的天然循环(33页)。

3.净化黄泥水的步骤是哪些?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35页)
4.本单元中你学到了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它们分别用来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36页)?
5.如何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6.什么是硬水和软水?怎样区分它们?怎样将硬水软化?(37页)
7.电解水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

(39-40页)
8.氢气燃烧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

(42页)
9.识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二、点拨纠正:
(一)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2.定义:分子是
原子是
练习: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而保持金属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在氢气燃烧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3.性质(以分子为例)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
(3)分子之间
(4)同种分子,不同种分子
(二)净化黄泥水获得饮用水的步骤是
若要得到蒸馏水还需增加的步骤是
上述步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思考: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自来水是混合物?
(三)常用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有
练习:从海水中获得粗盐晶体主要用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主要用
用海水制取淡水可以用
(四)可以用区分硬水和软水
将硬水软化可用的方法
长期使用硬水的锅炉底部易形成水垢,水垢不溶于水,在家庭中可以用
来清除水垢。

(五)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是;
正极和负极的气体体积比约是
开始实验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不符合2:1的原因主要是
所以开始时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

(六)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实验都能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其中电解水是(释放、吸收)能量的反应;氢气燃烧是(释放、吸收)能量的反应;因此,依据能量守恒原理,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的化学能(大于、小于、等于)氢气和氧气的化
学能,在氢气燃烧反应中,水的化学能(大于、小于、等于)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

三、问题探究:
1.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灾区饮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请你运用以下资料及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灾区人民提供饮水安全常识。

【资料在线】我国生活饮用水应符合以下标准
感官指标:水质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化学指标:pH6.5~8.5;总硬度<250mg/L(以碳酸钙计);铜< 1.0mg/L…等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等
(1)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可用的方法。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3)符合感官和化学指标的水还不一定是安全的饮用水,理由是。

2.(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
是,说
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说明。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

3.已知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越多,则水的硬度越大。

加肥皂水时,肥皂能与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反应生成沉
淀而不起泡,钙、镁化合物反应完后,才开始出现泡沫。

现有两份水样,若通过下列实验来比较出水样的硬度大小,
则实验中一定要
相同的因素有;一定不同的因素有
,可以不同的是。

若要明确测出消耗的肥皂水的量,可将滴管换成。

四、自我评价:
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

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
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将海水淡化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河水,自制了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
水器:
(1)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2)活性炭的作用是;
(3)小刚在净化后的水中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有许多浮渣,
所以他确定该水为硬水。

要降低该水的硬度,
小刚同学采取的方法是。

4.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人烧杯中,先加人明矾粉
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列装置进行过滤,回答
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
你的观点和理由是__________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

5.如图,小雨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有色火焰,将干燥的烧杯倒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
现水雾。

据此,她发现氢气的一个性质是
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 。

该性质决定
了氢气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其突出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