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绪 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附参考答案)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附参考答案)

2024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

经济学综合考试真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中,公司产权独立化属于()

A、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

B、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

C、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

D、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

参考答案:C

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率上升会导致()

A、稳态均衡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下降

B、经济增长不变

C、稳态均衡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不变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中不包括()

A、谨慎性动机

B、交易性动机

C、投资性动机

D、投机性动机

参考答案:C

4、下列关于中央银行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①充当最后贷款人②吸收社会存款③代理国库④发行货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5、政府的财政职能不包括()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社会稳定职能

参考答案:D

6、关于国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一国政府偿债能力比较好,就可以无限发行国债

B、一国当年到期需付还本息的债务总额会影响到该国的国债限度

C、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

D、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量衡量国债限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参考答案:A

7、出口贫困化增长的条件不包括()

A、国际市场上的大国,出口商品为初级产品

B、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

C、产品价格弹性大

D、出口导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出口

参考答案:C

8、小国增加关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剩余增加

B、消费者剩余减少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第9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考点】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解析】(1)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2)贸易转移是指产品从过去向较低生产成本国进口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前者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后者则是在一体化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情况。

2.关税同盟

【考点】关税同盟

【解析】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结盟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相互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非加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关税区域。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较之于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一体化形式,其特点是: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二、论述题

1.试述关税同盟的内容与经济作用。

【考点】关税同盟

【解析】(1)关税同盟的内容

①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结盟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相互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非加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关税区域。

②关税同盟的主要政策措施是:统一海关税则,取消内部关税;实行出口补贴政策,以增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统一对外贸易政策,以同盟名义发展同非成员国的贸易关系;同盟内取消贸易限制,实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则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和限额制度。

③关税同盟的图形分析

如图9-1所示,假设某国是小国,D、S分别为需求与供给曲线。无关税时,该国从成本低的A国进口,在P a下进口Q1Q2,此时,B国因成本高被排除在贸易之外。征收P t-P a的关税后,进口减为Q3Q4,若此时该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两国间无关税,A国被排除出贸易,该国以P b价格从B国进口Q5Q6的商品。如图9-1所示。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word版可搜索.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word版可搜索.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效需求不足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因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

三、计算与证明

9.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I=520-r,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的供给为m=120。

(1)写出IS曲线方程。

(2)写出LM曲线方程。

(3)写出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

(4)如果自主投资由520增加到5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你的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80.财政制度

是国家对财政工作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财政收支规律的反映,是一种指令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81.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

82.财政政策

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83.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84.预算盈余

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85.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

86.法定准备金制度

是指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一定比例的制度。

87.再贴现制度

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第8章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考点】国内生产总值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常用于衡量一国的经济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

GDP通常采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这两种方法来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国民生产总值

【考点】国民生产总值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在一个既定的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

【考点】个人可支配收入

【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4.失业率

【考点】失业率

【解析】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是反映经济社会中失业状况的一个指标,是经济社会重要的宏观指标。

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5.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

【考点】名义的国民收入;实际的国民收入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圣才】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圣才】

第9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开放

【考点】经济开放

【解析】经济开放是指经济体系通过产品、服务、技术、要素等的流动与外界发生联系。实行经济开放的最主要方面是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关系。经济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开放中,同时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经济全球化

【考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从广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代表着经济活动从国内向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以及随之而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改变过程。因此,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融合的过程,是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3.外向型工业化战略

【考点】外向型工业化战略

【解析】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利用开放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趋势,基于劳动成本优势构建我国开放背景下的工业化模式。基于劳动成本优势这一共同的基础,构建相互关联的外贸战略和工业化模式,这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制造业比较优势,使制造业出

口得到高速发展,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以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转移趋势使得我国的工业在出口带动下迅速发展。

二、简述题

1.简述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性。

【考点】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逻辑

【解析】经济开放是指经济体系通过产品、服务、技术、要素等的流动与外界发生联系。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性在于:

(1)分工可以通过如下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中蕴藏着巨大好处,由分工而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但是分工过程中同样内生出各种会阻碍分工发展的矛盾。为了解决分工和专业化的内生矛盾,交换成为一个必然选择。交换是解决专业化分工内生矛盾的必要手段,有效地完成交换过程的两种不同的选择是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是指没有本科学历或者本科学历不符合硕士学位招生要求的人员,他们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获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备受广大考生的关注。本文将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经济学硕士学位提供大纲及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大纲

1. 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1)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2)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3)数理经济学基础知识

2. 方法技能部分

(1)文献阅读及文献综述能力

(2)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基础的经济学分析能力

3. 综合应用部分

(1)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知识

(2)应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方法

(3)经济政策分析和决策能力

二、指南

1.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涉及经济学基本分析工具和解释经济现象的逻辑,并且是后续学习和应用的基础。通过充分掌握并熟练应用,可以为其它部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2.提高方法技能的水平

方法技能包括文献阅读,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是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必备的实际操作技能。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能力可以培养良好的反应速度和思考能力,哪怕时间吃紧的情况下,也能迅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计算机与数据处理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从而为其它学科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全面掌握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部分的学习,首先要选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其次,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战、实践、实验,多通过课程设计、论文撰写和模拟实验来深入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不断扩大视野和丰富知识储备。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13章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

1.哈罗德-多马模型

【考点】哈罗德-多马模型

【解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是20世纪40年代由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的分析经济增长问题的模型。由于基本分析思路相同,因而被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形式为:G=s/v。式中:v为资本-产出比;s为储蓄率。哈罗德-多马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比成反比。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当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时即G A=G W=G N,经济才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稳定均衡增长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哈罗德将它形象地称为“刃锋”。

2.有保证的增长率

【考点】有保证的增长率

【解析】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与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率v r相适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即能满足投资等于储蓄的稳定的增长率。其公式为G w=s d/v r,式中,有保证的增长率G w,s d是合意的储蓄率(假设既定),v r是企业家意愿中所需的资本-产出比率。这一公式表明,当既定的合意储蓄率(符合居民意愿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符合企业家意愿投资需求)所决定的增长率是有保证的增长率时,经济可以实现稳定的增长。在此增长率下,企业家预期的投资需求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

3.新古典增长模型

【考点】新古典增长模型

【解析】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指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等人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型。由于其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故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假定:①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劳动与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并不能完全替代;③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④储蓄率即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保持不变;⑤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⑥人口按照一个固定速度增长。从而得到:sf(k)=k•+nk,式中,sf(k)为社会的人均储蓄,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nk为新增人口所配备的资本数量。该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比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设备nk。前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深化,而后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长,条件是k•=0,此时经济总产量以人口增长率增长,人均产量和人均资本不变。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20200801014032)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20200801014032)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大纲——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3.国际经济的产生

二、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结果1.经济目标与福利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三、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1.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2.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3.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4.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5.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资源的国际配置2.福利的国际最大化分析3.国际经济活动往来的内在联系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3.国际收支研究4.外汇理论研究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6.跨国公司研究7.经济发展研究8.经济一体化研究9.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10.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点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5.理论与政策相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一、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2.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学说明3.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4.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

二、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一、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前提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学说明4.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5.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多国与多种产品模型)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同等学力申硕是一种通过自考或成教等方式,具备本科学历的学生

通过考试获得研究生学位的途径。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

动规律的学科,受到了许多同等学力考生的关注。本文将介绍一些经

济学方面的真题及答案,供同等学力考生参考。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1.什么是金融市场?它的功能和特点是什么?

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等。它的功能包括资金融通、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特点是

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和流动性高。

2.请简要介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主要职能。

商业银行主要职能是资金融通、信用创造和支付结算;证券公司主

要职能是证券经纪与承销、自营投资和研究咨询;保险公司主要职能

是风险转移、理赔服务和资金积累。

3.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有何影响?

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它也增加了金融风险,挑战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二、宏观经济与宏观调控

1.请简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

货膨胀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

2.宏观经济中的GDP是什么意义?如何计算?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计算方法

包括产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济活动

的总量。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是什么?有何区别?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财

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实现经济调控。区别在于货币政策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第3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一、名词解释

1.就业创造标准

【考点】就业创造标准

【解析】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换言之,不仅要考虑财政投资支出的直接就业影响,还要考虑间接就业影响——财政投资项目带动的其他投资项目所增加的就业机会。这一标准强调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认为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是财政投资项目的目标。

2.财政投融资

【考点】财政投融资

【解析】财政投融资是指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它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财政投融资具有有偿性、公共性、非营利性、统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3.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考点】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解析】建设-经营-转让投资(BOT)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由其组建一个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这种基础设施投资方式在近些年来比较盛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圣才出品】

第2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

【考点】市场

【解析】市场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市场联结着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

2.市场经济

【考点】市场经济

【解析】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志。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②决策分散化;③自由和平等竞争;④价格协调微观决策。

3.市场机制

【考点】市场机制

【解析】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经济学称之为“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能够

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它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这些机制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呈现出复杂交织的状态,但它们却统一在市场机制这个机体内,具有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与功能。

4.增量改革

【考点】增量改革

【解析】增量改革是指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即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变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

第7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考点】经济增长

【解析】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即产出的增加。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GDP或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GNP或人均GDP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2.经济发展

【考点】经济发展

【解析】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

3.国民生产总值(GNP)

【考点】国民生产总值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把握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需要注意下列几点:①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时限通常为一年;②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不包括各种中间产品消耗的价值;③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因此必须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以便真实反映当年的国民经济活动水平。

4.国内生产总值(GDP)

【考点】国内生产总值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试真题和答案分析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试真题和答案分析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试真题和答案分析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全套资料

内容简介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视频讲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西方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货币银行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财政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4版)考试大纲习题精解

4.题库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常见问题

1.全套电子书能在几种设备上使用?如何使用?

答:支持电脑(WIN10、WIN8、WIN7)、手机、平板等多端同步使用。电脑端在线版在本网站登录即可使用,电脑端下载版只能绑定一台电脑使用,手机端及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并登录本网站即可使用。

2.我已购买的全套电子书在哪里查看?

答:电脑或手机上登录后点击“查看购买记录”。

请务必确认,你是使用购买了全套电子书的账号登录查看。

3.视频/录屏可以离线观看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

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

名词:

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与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指数等。

2、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国际市场产生的前提,而国际市场则是国际分工的表现。(机工社445页)

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其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395-396)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考试总体情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于6月10日举行,考试时长180分钟,总分为100分。考试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等五个部分,比例分别为30%、25%、20%、15%、10%。

二、考试内容详解

1、微观经济学:本部分主要考察市场需求与供给、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等内容。重点考察考生对市场均衡、价格变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宏观经济学:本部分主要考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增长与周期、通货膨胀与失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宏观经济基本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够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国际经济学:本部分主要考察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等内容。重点考察考生对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金融市场、跨国企业战略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本部分主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制度特征、经济发展等内容。要求考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够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现象,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5、制度经济学:本部分主要考察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与制度等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够分析制度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真题示例及解析

1、市场需求与供给中,价格弹性是指()。 A. 价格上涨导致供应量减少的幅度 B. 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增加的幅度 C. 价格下降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对于同等学力人员来说,申请硕士学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为了提高考生的备考效果,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本文将对该大纲及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一、考试概述

1. 考试目的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的目的是评估考生在经济学领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

2.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专业课程、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方面。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3. 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全面考察考生的理论基础、分析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纲解读

1. 考试要求

根据大纲要求,考生需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宏观经

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此外,还要熟悉相关的经济学研

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

2. 考试知识点

大纲明确了考试知识点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市

场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学基础等。考生应根据大纲内容进

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做到知识全面掌握。

3. 难度分布

大纲对考试难度分布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覆盖了基础、中级和高级

知识点。其中,基础知识占考试总分的50%,中级知识占30%,高级

知识占20%。考生应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三、指南分析

1. 学习方法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采取系统学习和综合应用的方法。除了阅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

【考点】国际经济学

【解析】国际经济学是指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及应用,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开放经济

【考点】开放经济

【解析】开放经济也称“开放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与世界市场或外地市场有着密切联系(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的经济。在开放经济中,存在着一定规模的进出口贸易流或资本流,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的主流选择。

3.国际分工

【考点】国际分工

【解析】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二、论述题

试述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方法。

【考点】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方法

【解析】(1)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家之间经济往来频繁,国家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便产生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即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而当国家的经济活动以国际为背景时,为了探讨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就有必要产生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以生产要素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人为干预以及货币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和贸易模式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是纯理论探讨。

②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贸易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各种垄断因素对自由贸易实行的某种限制,也包括政府为鼓励自由贸易而制订的政策,这些政策从而对经济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③国际收支研究

研究国际收支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着重研究国际收支的失衡以及为恢复均衡而进行调整的理论、机制和措施,包括财政方法、货币方法以及其他具体的方法、措施和国际收支体现的经济意义。

④外汇理论研究

汇率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际运作问题。但是,国际经济学只探讨汇率在一定情况下的决定,不涉及外汇交易与外汇市场研究。

⑤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

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包含了生产要素的各个方面,如资本、劳动力、服务、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与国际商品流动可以互相替代,但二者间也有互补性。

⑥跨国公司研究

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产生的原因、跨国公司运作的理论与案例、跨国公司的经济影响和各个国家针对跨国公司制定的政策。

⑦经济发展研究

作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与发展有关的国际经济关系方面。

⑧经济一体化研究

经济一体化是今天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通过对关税同盟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尤其是经济分析、福利分析,对经济一体化的原因、条件、经济效应进行研究。

⑨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主要强调的是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即如何同时使经济达到四个宏观经济目标。

⑩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部分内容是目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

(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以及福利等内容。宏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国际收支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收支的均衡过程等内容。宏观与微观经济分析的结合,体现出了国际经济学所具有的基本理论特征。

②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方法

国际经济学的静态分析主要涉及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强调的是对变化的不同阶段的一些既定结果的比较分析。动态分析则主要强调对事物变化过程以及变化中各个变量对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正逐步以静态分析作为起点,尽量使得理论自身动态化,以适应国际经济现实,并对它给予符合实际的解释。

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经济学中的定性分析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中的结构性联系。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事物数量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学将两者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实证的分析。

④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经济学中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只进行单个市场、单一商品、单一要素的价格与供求的考察。一般均衡分析强调的是考察全部市场、全部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变化,如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以及作为全体的福利变化。

⑤理论与政策相结合的方法

在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中,理论与政策相结合表现得要比一般微观、宏观经济学更为

明显,它具有强烈的政策内涵。理论联系实际是国际经济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⑥吸收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西方经济学普遍的特点,如对于生产关系并不愿意进行研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从而引发出激进经济学派的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