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企业所必须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详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详解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为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传承和创造活动,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首先是中国京剧,它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最重要的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剧情内涵深受观众喜爱。
京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让其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其次是中国传统医药,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一种医学体系之一。
中医药注重以整体观念理解、诊断和治疗疾病,强调平衡人体的阴阳和五行,通过中草药、针灸、按摩等手段来调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和创造性思维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赏。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国的丝绸文化。
中国丝绸是世界上最早的纺织品之一,丝绸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丝绸制造技艺独特,从蚕的养殖、蚕茧取丝、编织等工序都要经过精细的处理。
丝绸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使得中国的丝绸成为国际时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要介绍的是中国传统音乐,它以其独特的音律和演奏方式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琴、古筝、二胡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演奏时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艺术修养。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智慧。
以上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代表性项目,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传承名录
非遗传承名录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手工艺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这些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其所处的历史、民族、地域和宗教等不同方面的特点,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当前,中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内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中国非遗传承名录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
1、大鼓话剧——安徽滁州大鼓安徽滁州大鼓是一种话剧形式,吸引了大量的人们来欣赏。
这种大鼓话剧于1983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滁州大鼓起源于清朝中期,是滁州一带地方剧种,史料记载该戏经过多次编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2、面塑——四川泸州面塑四川泸州面塑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技术,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泸州面塑运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糯米粉,经过精细的制作工艺,形成了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造型。
3、木偶艺术——福建龙须沙木偶福建龙须沙木偶是汉族传统的木偶戏,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五大木偶的代表之一。
该艺术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福建龙须沙木偶的造型纯朴、逼真,表演形式也很独特,使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4、扬州春秋梳妆舞扬州春秋梳妆舞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概括表现“梳妆打扮”的过程。
该舞蹈艺术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扬州春秋梳妆舞是一种塑造女性美丽的表演形式,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5、花灯——安徽芜湖花灯安徽芜湖花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该花灯艺术形式以纸灯为载体,创意搭配形成了各种形状景观。
安徽芜湖花灯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6、白族古歌——云南省白族古歌云南省白族古歌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中国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面将会按照列表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它以唱、念、做、打、舞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音乐、唱腔、动作、道具、服装等综合手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2.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琴”。
古琴艺术以其深厚的音乐底蕴和独特的表演技巧而备受推崇。
弹琴者通过琴音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剪纸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形成精美的纸艺作品。
剪纸作品以其精巧的手工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闻名于世。
4.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
川剧以唱腔独特、表演形式多样和剧情生动为特点,是四川地区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5.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特定的颜色和图案来标识角色的性格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6.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华丽的唱腔、精妙的表演和讲究的化妆服饰而闻名。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以演员的嗓音和肢体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
7.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将泡茶、品茶和欣赏茶艺表演相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表演以其细腻的动作和美妙的茶汤味道而闻名。
8. 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包括很多方面,如刺绣、编织、漆器制作、纸艺、木雕等。
这些技艺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广受赞誉。
9. 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学体系,包括中药学、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致力于维护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强调身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
10. 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丰富的音乐、精彩的唱腔和抒情的表演而闻名。
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智慧和创新能力的结晶,是代表着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戏曲表演、民俗风情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具有重要历史、民族、地区特色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统技艺1. 刺绣技艺我国刺绣源远流长,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刺绣技艺逐渐衰落,急需进行保护和传承。
2. 瓷器制作技艺我国瓷器制作技艺是世界闻名的传统技艺,代表着我国的制瓷工艺和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影响,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逐渐失传,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二、音乐舞蹈1. 京剧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京剧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2. 茶艺表演我国茶艺表演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式,代表了我国人的传统礼仪和审美情趣。
然而,茶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冲击,急需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三、民俗风情1. 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传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 传统手工艺我国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如剪纸、泥塑、对绣等,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品替代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宣传力度,挖掘和培养专业人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
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非遗元素成为了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的结合,不仅能够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
一、非遗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表现形式非遗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图案、色彩、造型、材质、工艺等方面。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非遗图案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
1.非遗图案来源广泛,包括刺绣、织锦、彩绘、雕刻、铜人等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还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在文创产品制作的材料选择上,文化企业越来越注重推崇可持续、环保、本土的材料。
比如以竹编、麻绳制作的手工挂饰,以石头制作的餐具,以土胚子制作的陶瓷工艺品等等。
3.在色彩的搭配上,非遗图案常以具体的色彩为主题,如江南水乡以青葱翠绿的色调为主,而以峰峦叠嶂的山川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则以灰、蓝、紫、绿的颜色为主。
1.推广非遗文化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通过生活周边的文创产品呈现出非遗元素,增加非遗文化的曝光度,进而推广非遗文化。
2.提高文创产品的市场价值非遗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消费者是愿意购买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的。
因此,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价值。
3.丰富文创产品的造型、材质、工艺等多维度设计非遗元素涉及到丰富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这些都能够成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另一种可能性。
与传统制作工艺相比,文创产品更注重多面性。
因此,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的结合能够丰富文创产品的造型、材质、工艺等多维度设计。
1.浙江千岛湖的竹编地垫,图案丰富、色彩鲜艳,深受游客喜爱。
2.青海的应龙木刻,以当地山水、建筑、人物、动物等元素作为创作素材,让文创产品更具民族特色。
3.浙江嘉兴的织锦,精细繁复的纹路,复古中带着现代的时尚风格,让非遗文化更与时俱进。
结语:。
中国56个非遗全部介绍
中国56个非遗全部介绍
中国56个非遗全部介绍
中国56个非遗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传统技艺,这是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精髓,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
第一个非遗是中国国粹----唐诗lantern festival,也叫“十九夜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每年的元宵节前后举行,它最早的原型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象征着团结协作、富足繁荣。
其次是中国古典音乐,有黄河和梯,它曾在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素有“百音之乐、百变之音”之称。
黄河梯通过渐进低吟,排音、加音、叠哨、散哨、调唱、章句唱诗、折叠哨等技术,创造出令人感动的中国古典音乐。
再次是中国折叠剪纸,它是中国古老的一种独特的剪纸技艺,以新春年贺为主题而创作,在中国文化里有着深远的仪式文化价值。
折叠剪纸的技法包括切剪、折叠、折叠、囊形剪纸等,还可实现精致的3D立体图案,让人拍案叫绝。
第四个非遗便是中国杂技,它也称作中国木偶戏,用木头做成的人物或物体,在舞台上进行动作表演,表达故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通过木偶表演来传递民间箴言故事,传承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要说的非遗便是中国书法,它是一种使用笔在纸上书写美丽的文字的技艺形式,极富创造性,源于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其精美的样式融合细腻的文字技巧,被誉为“文学宝库”,跟以中国特有的萦绕着的诗意景象。
以上就是中国56个非遗的全部介绍,它们充分展示了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精髓,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探索一、引言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技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传统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类传统技艺,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二、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可谓是多种多样,涵盖了茶文化、云南昆曲、中医药、京剧、古筝艺术、少数民族音乐、太极拳、周庄古韵、汉绣及泥人张等十大类。
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民族认同和精神情感。
三、深入探讨1. 茶文化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制茶工艺、茶道礼仪和茶具艺术而闻名于世。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融合了我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元素,体现了我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 云南昆曲昆曲是我国优秀的戏曲艺术之一,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剧性格使其成为我国古典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云南昆曲在唱腔、表演、服饰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3. 中医药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医疗实践而备受关注。
中医药对我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学之母”。
4. 京剧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其音乐、表演、化妆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音乐伴奏和表演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5. 古筝艺术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的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筝艺术在演奏技巧和曲目创作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为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6. 少数民族音乐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如蒙古族长调、藏族古乐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而备受关注。
这些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7.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以其柔中带刚的特点而引人注目。
非遗分类体系
非遗分类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人们世代相传并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各种非物质文化现象和活动的总称。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人们对非遗进行了分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非遗的分类体系。
一、传统表演艺术类传统表演艺术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戏曲、曲艺、民间舞蹈等。
其中,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各种剧种。
曲艺则包括评书、相声、小品等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通过表演艺术的方式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传统音乐类传统音乐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民间音乐包括各种乐器演奏、民歌等形式,它们通过音乐的方式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文化。
而宗教音乐则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表达方式,如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
三、传统舞蹈类传统舞蹈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族舞蹈、民间舞蹈等。
民族舞蹈是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各具特色,如蒙古族的蒙古舞、藏族的藏舞等。
而民间舞蹈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舞蹈形式,如广场舞、社火舞等。
四、传统戏剧类传统戏剧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木偶戏、皮影戏、布袋戏等。
这些戏剧形式通过特殊的表演方式,利用人偶或影子来进行表演,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
五、传统技艺类传统技艺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艺技艺、民间工艺等。
工艺技艺包括陶瓷、漆器、金银器等各种工艺品制作技艺,这些技艺代表了传统的工艺水平和文化传承。
而民间工艺则包括编织、刺绣、剪纸等技艺,这些工艺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传承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六、传统节庆类传统节庆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各种传统节日。
这些节庆活动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习惯。
七、传统医药类传统医药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医药、民间偏方等。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1.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北京。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结合了歌唱、舞蹈、杂耍和功夫等元素,表现了戏曲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京剧的剧本、唱腔、音乐和表演技巧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传统之一,是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独特理解和饮茶方式的总称。
中国茶道包括茶文化、茶道礼仪、茶艺技艺和茶具制作等内容,是中国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3.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包括民间音乐、民族乐器演奏和民族舞蹈等内容。
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4.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书法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不同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气韵。
5.中国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反映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中国园林以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为主要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6.中国面塑中国面塑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人民对形体、颜色和造型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方式。
中国面塑包括泥塑、糖画、团子等不同形式,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品。
7.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人民对线条、色彩和纹样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方式。
中国刺绣包括金线刺绣、绣花、绣片、扎绣等不同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装饰效果。
8.中国豫剧中国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河南省的豫剧。
中国豫剧的表演形式简洁、生动,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豫剧艺术的代表之一9.中国民俗节日中国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对节气和传统习俗的重视。
100种非遗手工艺
100种非遗手工艺:中国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非遗手工艺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技术和工艺的独特性,同时也记录了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审美。
本文将介绍100种非遗手工艺,旨在传承和保护中国文化。
1.绣花:绣花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有文字、人物、动物、花卉和鸟类等不同图案。
以苏州的刺绣、湘绣和蜀绣等闻名于世。
2.折纸:折纸是一种日本文化,该文化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它通过将平面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来创造出丰富的造型。
3.窗花:窗花广泛用于中式建筑的窗户上,它最早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五彩纸缎。
窗花既可以用来增加居住环境的美感,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时增添气氛。
4.木偶:木偶是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通常通过线操控进行操作。
其制作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将木块剖成各个形状并进行打磨、雕刻、绘画等。
5.纸扎:纸扎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最早起源于古代文化的祭祀活动。
纸扎工艺可分为天南地北、花鸟虫鱼、悲欢离合、神话传说等多种。
6.皮影:皮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通过用半透明的牛皮或马皮制作人物形象来诠释故事。
这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汉代,在唐代时达到了高峰。
7.刻章:刻章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刻章大多用于印章或邮戳等方面,其制作过程需要讲究技巧和精湛的刀工。
8.木雕:木雕是一种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以手工雕刻、雕塑和刨削技术为基础。
木雕作品不仅能体现出作者的艺术才华,同时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9.花灯: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主要用于农历新年庆祝活动。
其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需要艺人进行设计、画画、描线、绘饰等一系列步骤。
10.纸雕:纸雕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依靠折叠、剪裁和粘贴纸张,将平面的纸张转变成立体的形态。
纸雕艺人需要精湛的手艺和创造力。
11.竹编: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竹和木材的天然光泽和颜色,向人们展现出生活的美好。
其制作过程需要一个有耐心的心态和细心的动作。
中国非遗文化名录
中国非遗文化名录中国非遗文化名录是指经过严格筛选和评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项目。
这些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非遗项目,以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非遗文化名录中的第一类项目是口头传统和表述。
这包括剧种、曲艺、歌谣等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剧种有京剧、豫剧、评剧等,它们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曲艺形式包括评书、相声等,它们通过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传递文化和智慧。
歌谣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艺术。
第二类项目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它们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习俗。
此外,中国的社会实践和仪式在民间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如婚礼、葬礼、祭祀等,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第三类项目是传统的手工技艺。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手工技艺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非遗文化名录中的手工技艺包括陶瓷、丝绸、刺绣、银器、木雕等。
这些手工技艺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类项目是传统的美术。
中国传统美术包括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的绘画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代表,通过墨、笔和纸传达着作者的内心世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墨韵和笔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篆刻则是在印章上刻字的技艺,它以独特的字体和图形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非遗文化名录中的项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这些项目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介绍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手工艺技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和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1. 传承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代际传承性,需要通过口头或实践方式进行传承。
2. 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民间习俗等。
3. 生命力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生命力,能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和更新。
4. 反映地域特色: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闻名。
以下列举几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王”。
古琴艺术包括演奏、制作、修复等方面的技艺。
2.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其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四种技能。
3. 中药制作: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传统方法进行。
中药制作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4. 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国画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中国,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开展传承人培训、文化活动等工作。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1. 传承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人类历史和文化。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
2. 滋养心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滋养心灵的作用。
3. 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非遗小知识
非遗小知识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有趣的小知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非遗小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1. 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而脸谱是京剧中角色形象的重要标志。
脸谱上的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正直刚毅,蓝色代表凶狠狡诈,绿色代表鬼神恶魔,黄色则代表痴傻可笑。
不同的颜色和图案都有其特定的意义,通过脸谱的装扮,演员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2. 折扇:折扇作为中国传统的扇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折扇的折叠方式有多种,比如双面对折扇、多层叠扇等。
而且,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扇法,比如在舞蹈中使用的舞扇、在婚礼上用的喜扇等。
折扇不仅可以用来降温遮阳,还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寓意着送扇者心意的传达。
3. 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通常用丝线编织而成。
中国结的形状有很多种,比如圆形、方形、菱形等。
每一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比如圆形代表团圆、方形代表稳定、菱形代表吉祥。
中国结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家中,还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他人,寓意着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4. 象棋:象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象棋的棋盘是由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棋子则分为红黑两方,每一方都有7种不同的棋子。
象棋的规则相对简单,但是却有着复杂的战略和策略。
象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不仅可以娱乐休闲,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5. 茶艺表演: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艺表演是一种将泡茶的过程变成一种艺术表演的形式。
茶艺表演注重礼仪和技巧,表演者需要熟练掌握泡茶的各个环节,比如洗茶、煮水、注茶等。
茶艺表演不仅能够展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还能够让观众品味到高品质的茶叶。
6. 蜡染:蜡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起源于中国。
蜡染的技法是通过在布料上涂抹蜡,然后进行染色,最后将蜡烧掉,形成花纹或图案。
蜡染的花纹丰富多样,有动植物、几何图案等。
蜡染作品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等方面。
非遗文创 文化的瑰宝
非遗文创文化的瑰宝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传承、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非遗文创作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形式,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时尚设计相结合,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满足了时代的需求。
非遗文创的兴起,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喜爱传统文化,让文化成为了瑰宝。
一、非遗文创的定义非遗文创,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
它是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设计、加工制作、营销推广等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这些文化产品可以是工艺品、艺术品、服饰、家居用品等,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二、非遗文创的意义1. 保护传统文化的瑰宝非遗文创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重新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得到传承和保护。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2.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遗文创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非遗文创也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繁荣。
三、非遗文创的成功案例1. 中国结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通过非遗文创的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设计师将中国结的结构、形态和纹样融入到现代首饰设计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项链、耳环等饰品。
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中国结的精髓,还展现了现代女性的时尚品味,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2. 四川蜀锦四川蜀锦作为中国的传统丝织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通过非遗文创的方式,设计师将蜀锦的图案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国际时尚感的服饰。
这些服饰既传承了蜀锦的千年传统,又符合现代人对时尚的需求,为蜀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推动非遗文创的发展1. 加强非遗保护要推动非遗文创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非遗知识
中国非遗知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和庆典、知识和实践技术等。
非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
下面是一些和中国非遗相关的知识。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多个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陆上交通线路之一。
丝绸之路对于中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和中国的文化、艺术带到了世界各地。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北京,有着几百年的历史。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在表演技巧、音乐、舞蹈、戏剧性和服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将纸上的形象和花纹通过剪刀的剪裁形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剪纸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是重要的节庆装饰和礼品之一。
不同地区的剪纸有各自的特色,如四川的川剧脸谱剪纸和北方的窗花剪纸等。
民间音乐:中国的民间音乐有很多种类和风格,如陕北的秧歌、云南的花灯戏、山西的话剧以及广东的粤剧等。
这些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演形式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并在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中传承。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各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是中国非遗的重要载体,通过庆祝活动和习俗的传承,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春节的舞龙舞狮和放鞭炮,清明节的扫墓和扎马高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是中国非遗知识的一些参考内容,中国非遗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在传承、发展和保护非遗方面,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为当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
安徽非遗文创典型案例
安徽非遗文创典型案例安徽是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
下面将列举一些安徽非遗文创典型案例,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发展。
1. 花灯:花灯是安徽传统的非遗项目之一,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闻名。
在文创领域,花灯被赋予了新的设计和用途,例如制作成精美的台灯、装饰品等,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还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审美需求。
2. 扎染:扎染是安徽传统的纺织工艺,通过将纱线用线带捆扎,然后染色,最后解开线带,形成独特的图案和花纹。
在文创领域,扎染被应用于时尚设计,例如制作成服装、配饰等,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
3. 园林艺术:安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园技艺和精美的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在文创领域,园林艺术被运用于景观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创造出独具匠心的艺术品,将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4. 皖绣:皖绣是安徽传统的刺绣工艺,以其精细的针法和丰富多样的图案而闻名。
在文创领域,皖绣被运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方面,为产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5. 雕漆:雕漆是安徽传统的工艺技艺,通过在木器上涂刷多层漆料并进行雕刻,形成独特的图案和纹饰。
在文创领域,雕漆被应用于家具、饰品等方面,赋予产品以华丽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技艺。
6. 民间舞蹈:安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舞蹈,如花鼓舞、腰鼓舞等。
在文创领域,民间舞蹈被运用于舞台表演、舞蹈教学等方面,展现了传统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7. 瓷器:安徽瓷器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
在文创领域,瓷器被应用于艺术创作、生活用品等方面,为产品赋予了高雅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8. 剪纸:安徽剪纸以其精细的剪刻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而著称。
在文创领域,剪纸被应用于装饰艺术、手工制品等方面,为产品增添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艺术价值。
9. 木雕:安徽木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精美的造型而闻名。
在文创领域,木雕被应用于工艺品、家具等方面,展现了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非遗项目简介
非遗项目简介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些非遗项目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独特的非遗文化。
一、京剧京剧,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形式,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在京剧中,演员们通过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精湛的肢体语言,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刺绣刺绣是一种精细的手工艺,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刺绣作品以其精致的线条和细腻的刺绣技巧而闻名于世。
不同地方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刺绣风格,如苏绣、湘绣、蜀绣等。
刺绣作品不仅美观,还富有文化内涵,往往能够通过线与针传达出丰富多彩的故事。
刺绣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装饰衣物和家居用品,还可以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三、传统民间音乐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多样,包括陕北民歌、云南民歌、蒙古族长调等。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魅力。
传统民间音乐常常与舞蹈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演出形式。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剪纸剪纸是我国传统的纸艺术形式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剪纸作品以其精细的剪裁技巧和多样的图案设计,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剪纸风格各具特色,如山水剪纸、窗花剪纸等。
剪纸作品常常用于庆祝各种节日和宴会,成为了我国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传统民间舞蹈传统民间舞蹈是我国非遗项目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
不同地方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如广场舞、扇子舞、苗族舞蹈等。
这些舞蹈作品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传统民间舞蹈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传递人们对自然、生活和爱的热爱,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身心的交流方式。
中国各地的非遗介绍
中国各地的非遗介绍中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内涵。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各地的非遗,包括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传统音乐等方面。
一、四川绣花——川绣川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细腻、精巧、色彩鲜艳而闻名于世。
川绣以蜀绣为代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蜀绣绣工出色,绣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被誉为“一针一景”。
川绣的技艺独特,绣工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和耐心,通过细腻的刺绣将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元素表现得栩栩如生。
二、江苏剪纸——苏剪苏剪是江苏地区的传统剪纸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剪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剪纸技艺而闻名。
苏剪的主要特点是造型复杂多样,线条流畅,寓意深远。
苏剪常常用来装饰窗户、门框,寓意吉祥和美好。
三、广东陶瓷——粤瓷粤瓷是广东地区的传统陶瓷工艺,以其独特的烧制工艺和精美的装饰而著称。
粤瓷的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精美、图案瑰丽,常常以花鸟、人物等为主题。
粤瓷的瓷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制泥、制胎、上釉、彩绘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四、山西剪纸——晋剪晋剪是山西地区的传统剪纸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晋剪的特点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寓意深远。
晋剪常常用来装饰窗户、门框等,寓意吉祥和幸福。
晋剪的剪纸工艺独特,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剪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五、云南布纹——云布云布是云南地区的传统纺织工艺,以其独特的布纹和精美的织布技艺而闻名。
云布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布纹独特,常常以花鸟、山水等为主题。
云布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织造,将丝线编织成色彩艳丽的布料。
六、江西剪纸——赣剪赣剪是江西地区的传统剪纸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赣剪的特点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寓意深远。
赣剪常常用来装饰窗户、门框等,寓意吉祥和幸福。
赣剪的剪纸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剪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原创传统文化+创新创业,非遗应该这样玩起来
原创传统⽂化+创新创业,⾮遗应该这样玩起来最近,由于国务院重⼤决策和民众街头巷尾的传播,关于传统⽂化继承发扬的话题引起了全民热议。
⽽⾮物质⽂化遗产作为传统⽂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更是被推到了舆论的风⼝浪尖。
不少学者、商家、⾮遗传承⼈站在不同的⾓度上进⾏思考⾮遗的传承发展,当然,也举办了许多次的讨论会。
⼩编就有幸参加了⾸都⽂创产业投融资沙龙,对⾮遗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
说到⾮遗,很多⼈都不陌⽣社会实践中也有很多⼈在做⾮遗的调研⼩编这就甩出⼀个问题你眼中的⾮物质⽂化遗产是什么样的?博物馆中的⽼古董?深⼭⽼林中⼿艺⼈的坚守?庙会上参差不齐的⼩玩意⼉?还是...别的什么?其实它没你想的那么死板也没你想的那么随便1⾮遗是什么?⾮物质⽂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所视为其⽂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具、实物、⼯艺品和⽂化场所。
总的来说,⾮遗,让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遗传承⼈和⾮遗技艺所形成的产品。
2⾮遗现状如何?⼩编和朋友们在暑期⾛访了很多位⾮遗传承⼈,也与多个⾮遗组织进⾏了交涉,发现⾮遗的传承发展看似风光⽆限,实则有苦难⾔。
从⾮遗传承⼈的⾓度来看,群众对⾮遗技艺认知程度低,宣传渠道少,传承⼈难寻,资⾦短缺......从⾮遗企业的⾓度来看,有绵绵不断的博览⼤会但交易量寥寥⽆⼏;⾮遗⼤师经典作品如数家珍,但⾮遗市场“伪⼤师”作品的泛滥成灾;国家对⾮遗⼤师有资⾦扶持但⼤师们逐渐形成了政府依赖......⾮遗⼤师们游⾛于国内外舞台、讲台、T台的背后却满是⽆奈。
不少⾮遗传承⼈开始尝试“⾮遗进校园”,开⾃⼰的⼩店,但效果都不算理想,⽤扎彩⼦传承⼈李连贵⽼师的话说,“我给民间⼲活也不挣钱,就单是为了弘扬⾮遗。
”3⾮遗未来何去何从?那么,我们这么优秀的传统⽂化,就该⾛进博物馆,⾛向没落吗?当然不!⾮遗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遗⽂化的继承;⾮遗作品的呈现也不仅仅是作品本⾝的审美价值,⽽是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情感和炙热的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和传统文化中非物质的、口头、表演、节日等方面的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是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以下是一些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北京簸箕舞北京簸箕舞是一种绍兴文化,它起源于1500年前的南宋,是每年2、3月间簸箕作坊闲暇时无聊发扬张扬的一种舞蹈。
簸箕舞的演员要有一个簸箕和两条柿子枝,簸箕作为口角,柿子枝作为手柄。
演员架着簸箕和柿子枝,化身为一位飞扬跋扈的少年,爱奔爱跑,簸箕亦随之上下偏转,十分灵巧。
2、古琴艺术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
古琴是指七弦竹制弹拨乐器。
古人常认为七弦象征“天、地、人、五行、阴阳二气”,弹奏古琴能够调和人内心的情绪,祛除情绪困扰。
现在,古琴已经成为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
3、昆曲文化昆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
它起源于明代,流传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昆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昆曲作品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4、中华剪纸中华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剪纸的创作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用刀把纸剪成各种形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精美图案。
剪纸不仅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代表,还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特征。
5、指南针制作技艺指南针是测量和导航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国制造的指南针在全球享有盛誉,但是不同地区的指南针制作技艺也会不同。
中国南方的指南针制作技艺是非常有特色的。
这种技艺需要制造人员掌握完美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保持材料和针的准确性,最终以精湛的手工制作出精美的指南针。
6、江南丝绸技艺江南丝绸技艺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中国自然丝绸。
它是中国古代织造工艺的代表之一,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南丝绸技艺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创企业所必须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种怀旧情怀,其本质是人类追求自我文化品质的保存■官方对民间文化的肯定能够加强人们对自己民族和自身生活的肯定,带来文化观的变化■今天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面临转型期、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挑战随着非遗保护的开展,曾被视为“封建”、“守旧”、“落后”、“愚昧”的一些民间文化形态,包括民俗节日、手工技艺、文艺表演等,被重新正名,成为具有正面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曾经被轻视、忽视甚至否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正在成为全民族共有的“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释放其独特的能量。
自2005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官方话语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与其相关的法律、制度相继颁布。
10年来,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很快成为流行词,保护非遗的观念和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获得普遍认同。
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文化官员和业内学者看来,这一肇始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政府间合作项目,传入中国后,已然演变成一个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
其意义除了促进国际认同的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证可持续发展以外,在中国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一位非遗研究专家对本刊记者说,“这将为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供有效路径。
”一、12年间,非遗保护制度如何变迁?2003年10月1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
在《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保护”在《公约》中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在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共9项内涵。
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并以缔约国身份向世界承诺,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我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
换句话说,中国是在与世界接轨中开启了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2005年3月26日《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拉开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幕。
接下来的十年间,一系列围绕非遗保护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循序铺开。
从中央到地方纷纷设立主管非遗保护的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
形成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到文化厅(局)非遗处(省级),到文化局非遗科(市级),再到文广新局非遗办公室(县级)的垂直式行政机构。
同时,分别隶属于国家、省、市、县的非遗保护中心或办公室,协助上级部门开展本辖区内非遗保护的具体工作。
另外,本刊记者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获悉,根据《公约》精神和国情,我国已经在非遗保护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包括调查制度、四级名录体系、传承人认定制度和“文化遗产日”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家底”,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级名录体系是指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的县级名录数量较多、国家级名录数量较少的宝塔型名录体系。
传承人认定制度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特点而制定的一项制度。
“文化遗产日”是国务院为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设定的,在这一天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与展演活动。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施行,开启了依法保护非遗的新篇章,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上文化部的行政法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政策,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保护非遗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上述制度框架约束下,短短十余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国际方面: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中国先后有38项入选,数量暂居世界首位。
中国是唯一一个三个项目均有入选的国家。
2、国内方面(截至2014年底):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372项目。
文化部命名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986名,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命名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100家企业和单位。
中央财政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共计35.14亿元。
民间文化得到肯定,文化观将因之改变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非物质文化以其区别于物质文化的“共享性”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关注,其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尊崇。
在“中国知网学术趋势”栏目中输入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趋势图显示,自2005年起,学术关注度呈现45度直线上升。
又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输入主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显示1.8万余篇论文。
在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后,如果你曾留意观察过,就会发现全国各地文化部门、考古单位、高校、博物馆等纷纷举办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展览、演出、论坛、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大热点。
在各界热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高丙中冷静地观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已经不只是一个专门的项目,它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改变了主流的思想,重新赋予长期被贬低的文化以积极的价值,改变了现代制度与草根文化的关系。
”细心的观众或听众不难发现,很多被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或者演出,离今天似乎很近,有的戏曲,很可能就是自己小时候跟奶奶看过的,有的杂技表演很可能就是小时候在村里见过的,有的手工艺很可能自己父母亲都会做……它们是那么真切地存留在人的记忆深处,如今成为学者研究、政府保护的对象。
在过去100多年里,这些民间文化曾遭遇否定和排斥。
有的传统文化场所(如祠堂、庙宇)已成废墟,或被一些单位占用,有的文化活动已经少有举行,其传承也变得难以为继。
但也有一些民间文化通过变通得以生存。
与主流文化的高关注度相比,这些民间文化更像一条“暗河”,顽强而默默地流淌着。
非遗保护进入中国后,民间文化的众多项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鲤鱼跳龙门”,变成不可再生、无可替代的遗产。
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群体或个人,也成为主流媒体追逐的焦点和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仅从国家财政就能够得到每年每位一万元的生活补贴。
民间文化获得“肯定”和“认可”之后,显现迅速生长之势,爆发出惊人的社会参与度。
“不要小看这个‘肯定’,我认为这是过去十年非遗保护工作最大的变化。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告诉本刊记者,“官方对民间文化的肯定会直接促使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让人对自己的生活历史充满感情,才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连带的是我们对自己民族的肯定、对自身生活的肯定,最后我们的文化观也会因之变化。
”二、各界缘何对非遗保护反响强烈?为什么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响如此强烈?首先是优秀传统文化生存面临威胁。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样阐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不难看出,今天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面临转型期、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挑战。
许多村落在城镇化过程中被撤并,其多年积淀的传统生活方式因为村落的解体和人口的分散而消失或改变。
许多讲究慢工出细活的传统手工艺在机械化大生产的高效率面前逐渐被历史淡漠和遗忘。
许多传统文化观念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被弱化、改变。
其次,文化传承沦为转型期的“重灾区”。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今天世界各国都在面临传统文化传承的压力,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阶段,采取的是一种“高速度”、“非常态”的转型方式——用30年时间要走完其他国家200年走过的路,这对文化传承造成极大的“张力”,极易发生断裂。
人们似乎还未来得及整理、消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就得马不停蹄地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传统文化极易在现代社会中被抛之脑后,无暇顾及。
而且,在中国,非遗赖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正规教育体系,并非土生土长,而是借鉴自西方的现代教育体系,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时,难免存在“水土不服”的尴尬,也难以担当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和使命。
再次,中华文化发展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
今天,全世界都在经历的、发源于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其发展趋势会使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趋于同质化,弱势文化逐渐会被强势文化同化,结果很可能导致文化的单一化,使人类因缺乏创造力而停止发展的脚步。
正如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物种越多元,其生存和应变能力就会越强,反之,越单一,越会危及人类生存。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收获强烈的社会反响,表明中华儿女绝不会甘心于让传承了数千年、引领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销声匿迹,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他们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
最后,国家发展需要建立文化认同。
高丙中认为,国家要保持自己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就必须寻找新的认同文化的对象。
而这个“秘密”恰恰藏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文化中。
因此,国家需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为当下中国的发展贡献其在促进全民文化认同方面的积极作用。
2007年,国家宣布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
曾参与建言、推动此项工作的刘魁立说,表面上看,设立这些节日的主要推动力量似乎是部分参与的专家学者,实际上是民心所向,专家学者做的不过是“顺水推舟”,真正的力量是老百姓。
“民间文化经过了百年来的‘隐忍’后,急切需要恢复名誉。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火苗’一传到民间,民间文化大地就被瞬间点燃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种怀旧的情怀,其本质是人类追求自我文化品质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