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与平原

合集下载

地形类型演讲稿

地形类型演讲稿

地形类型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它们是地球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也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基本特征。

地形类型的形成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地球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形类型。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地形类型。

首先,我们来说说山地。

山地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形类型,它是由构造抬升或侵蚀剥蚀形成的。

山地地势高,地形多变,有的山地峻峭险峻,有的山地宽广平缓。

山地对气候、水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

其次,我们来谈谈平原。

平原是地球表面的另一种重要地形类型,它是由沉积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平原地势低,土地平坦,适合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农业基地和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接着,我们来讨论一下高原。

高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形类型,它是由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高原地势较高,气候条件苛刻,但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宝库。

许多高原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集中地。

最后,我们来说说盆地。

盆地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独特地形类型,它是由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盆地地势低,被山地或高原包围,气候条件多变,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

许多盆地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集中地。

总的来说,地形类型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特征,它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形类型。

不同的地形类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地形类型的研究和保护,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关于地形类型的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地形类型,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谢谢!。

山脚的概念

山脚的概念

山脚的概念山脚是指山体的最底部,是山体与平原或者低洼地带之间的过渡地带。

它是山地地貌结构的一部分,是山地的基底部分。

在地理学中,山脚是山脉的起点,也是山地环境的过渡带,同时也是山地与平原之间交通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区域。

山脚地区的地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山脚地区的地形起伏相对较小,相对平坦。

相比山脉的中上部、山脊和山坡等地形,山脚地区通常是一个相对平坦的地面,有利于农业、工业和居民活动的展开。

其次,山脚地区的高度相对较低。

山脚处是山体的最低点,所以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更适合居住和农耕。

再次,山脚地区的水资源丰富。

山脚附近通常有众多的河流、溪流和湖泊,这些水源是从山上的雪水、冰川融水及降雨形成。

山脚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此外,山脚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山脚处通常有大量的沉积物,如砂、泥、石。

这些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山脚地区通常是农田和果园的理想区域。

在人类活动中,山脚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山脚地区是人居定居的理想地带。

它既靠近低洼的平原区域,便于与其他地区进行交通往来,也靠近山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

因此,山脚地区往往成为城市和村庄的发展区域,也是人口集中的地方。

其次,山脚地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由于山脚地区的气候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种植农作物的条件良好,因此农业生产在山脚地区比较发达。

山脚地区的农田和果园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水果和蔬菜,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

再次,山脚地区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山脚地区临近平原和河流,交通便利,能够迅速地将产品和原材料运送到其他地区。

此外,山脚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因此,山脚地区往往也是工厂和工业区的集中地。

最后,山脚地区也是旅游和休闲的热门地域。

山脚地区的美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

人们可以在山脚地区欣赏到壮丽的山景、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类

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类

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类陆地地形种类从高到低排列: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5种类型。

而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则是基本的地形部位。

它们以不同的规模在各大陆上交互分布,共同构成表面崎岖不平的外貌。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为了区别,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是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

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

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

高地的形成与地球的形成有很大联系。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丘陵,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平原有两大类型:独立型平原,是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例如长江下游平原。

从属型平原,是某种更大地形里的构成单位,高原可以包括盆地(青藏高原就包括柴达木盆地),而盆地常有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丘陵等,例如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游几个平原都在盆地里。

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的日较差比较

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的日较差比较

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的日较差比较最近讲到日较差的影响因素,考虑到一个问题书上只有泰山和济南得日较差比较表说明山地比平原的日较差小,那么盆地呢?1.日较差盆地〉平原〉山顶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能够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所以气温日较差很大。

2.青藏高原的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为大,但因海拔高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

拉萨的年平均日较差是14-16摄氏度,而成都、长沙仅为7摄氏度。

川盆地大3~6℃。

资料一中1 说盆地的日较差很大,但是四川盆地为什么日较差要比附近的凉山的日较差小呢?山地日较差小于附近的平原和谷地,高原的日较差大于平原,盆地无法比较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象四川盆地这种阴雨天气多的盆地日较差要比附近山地小,而象塔里木盆地这样干旱的日较差要比附近山地大,比如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日较差为10-14摄氏度另外气温日较差撷趣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日较差”令人惊叹。

其中新疆吐鲁番的夏季日极端最高气温绝绝大部分在40℃以上,而夜间,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0℃以下。

所以才有人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在美国也有这样的地方。

谁要去美国蒙大拿州的布朗宁城度假,都会不知如何准备行装。

1916年的一天,那里的气温曾在24小时内,从6.6℃降到-48.9℃,下降了55.5℃。

1943年1月22日,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刺鱼城,曾在2分钟内,气温从-4℃升到35℃。

在英国,阳光灿烂的早晨,走出家门的男女老少竟身披雨衣或手执雨伞。

山地的名词解释

山地的名词解释

山地的名词解释山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它被广泛定义为海拔大于300米到2000米的区域。

山地通常与平原、高原、丘陵等地貌相对应,形成了地球丰富多样的地形特征。

山地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构造方面,山地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褶皱和隆起所形成。

地壳板块的碰撞、推移和抬升导致了山地的形成。

同时,山地也受到水、风和冰等侵蚀作用的影响,这些侵蚀作用加速了山地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山峰呈锯齿状或圆顶状,山间常有峡谷、河流和湖泊。

众所周知,山地景观美丽壮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登山爱好者。

山地世界各地的山峰各具特色,例如我国的华山、黄山、珠穆朗玛峰等,都是让人向往和敬仰的自然奇迹。

登上山顶,鸟瞰山下四季变幻的景象,能够让人身心愉悦,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地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深远影响。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山地的地形曲折复杂,交通不便,给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适应山地地形,人们常常修建蜿蜒的山路和隧道,克服地形难题,创造更多便捷的交通条件。

此外,山地还被广泛用于水资源调节、土地利用、林业发展和旅游业等方面。

许多山地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成为重要的水库和发电基地。

山地的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其适合发展农林牧渔业,并提供了珍贵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旅游业也是山地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参与户外活动。

在生态环境方面,山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山地地区通常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乐园,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

山地栖息地的独特性和狭窄性使得许多特有物种得以繁衍生息,形成了自然的宝库。

山地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保护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和土壤。

然而,山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山地地区受到了过度开发、森林砍伐、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等威胁。

过度的经济活动和人类干预对山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加剧了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2016-12-03 13:42 · 203阅· 首页 > 地方历史 > 河南历史 >第一章地貌类型河南省内陆貌类型复杂多样。

若按形态划分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海拔400~1000米的低山,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若从成因划分,河南山地可划分为褶皱山地、断块山地、褶皱断块山地、侵入体山地等。

平原有冲积平原、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冲湖积平原、剥蚀平原等。

东部平原中部分布有较广泛的风沙地貌类型。

西部地区分布有面积较广的黄土地貌类型。

在石灰岩出露地区,尤其是淅川一带,流水长期溶蚀作用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此外,在豫西海拔1800米左右的中山顶部地带,残留有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川地貌形态。

这些形态、成因各不相同的地貌类型,为生产建设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条件。

第一节山地丘陵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山区的主体是中山、低山和丘陵,也有小面积的山间盆地和山间河谷平原。

主要山地有分布在西北部的太行山地,西部的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崤山、小秦岭等山地,豫西的黄土低山丘陵和南部的大别山、桐柏山等,山地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和垂直分带性。

一、构造山地构造山地主要是由外营力沿岩层软弱部分侵蚀而形成的次生构造地貌。

其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质构造变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差异抬升。

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也包括构造形迹仍很显著的低山。

构造山地是河南山地丘陵的主体。

按照控制山地地貌发育的各种构造条件的差异性和主导成因的不同,构造山地可划分为5种类型。

(一)褶皱构造山地该山地是由褶皱构造起主导控制作用的山地地貌类型。

其基本地貌形态由向斜和背斜构成(岩浆活动与断裂活动也有显著影响)。

主要分布在伏牛山脉西段。

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例子

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例子

一、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地势对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形地势的高低起伏、平缓与陡峭,决定了地表的形态和特点,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典型例子。

二、山地对气候的影响1. 山地对降水的影响山地对气候的影响之一是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往往是降水的屏障和天然的水源。

山地的高度对降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在风向上升经过山地时,空气上升受迫冷升高,产生云雾和降水。

山地一侧常常呈现湿润的气候,而另一侧则常常是干旱的气候。

2. 山地对气温的影响山地对气温的影响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山地由于高度差异较大,气温随地形的高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地越高,气温越低,呈现垂直气温分布的特点。

在山地上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往往较低,甚至常年积雪覆盖。

三、平原对气候的影响1. 平原对降水的影响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对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平原地区多以河流、湖泊组成的水系。

这些水系的存在对气候起着调节作用,使得平原地区呈现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2. 平原对气温的影响平原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气温变化较为稳定。

在无山脉遮挡的情况下,平原地区的气温往往较高,常常呈现暖湿气候。

四、沿海地区对气候的影响1. 沿海地区对降水的影响沿海地区多以海洋为界,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海洋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呈现多雨多雾的气候特征。

海洋还具有温暖的作用,使得沿海地区尤其是温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

2. 沿海地区对气温的影响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较为缓和,季节变化不明显。

海洋的温暖作用使得沿海地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

五、总结地形地势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气候特征。

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区因地形地势的差异,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

在今后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仍然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议题。

六、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例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区对气候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的例子。

以下将继续介绍一些具体的例子。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

地形划分的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理学家的视角和需要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根据地势、地形和海拔等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一个一般的分类标准:
1. 平原:通常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

它的地形比较平坦,地势变化不大,比如黄河平原、长江平原等。

2. 丘陵:通常是指海拔在200米至500米的地区。

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比平原要高,但是比山地要低。

一般丘陵地带的坡度在5-25度。

3. 山地:一般是指海拔在500米至2000米的地区。

山地的坡度较大,通常在25-35度。

一般的,山地的地形比丘陵更加陡峭和复杂。

4. 高山地:通常是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地区,有时这类地形也被称为高地。

高山地的地形比山地更加陡峭,地势变化也更大。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不同的地理学家可能会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地区特征进行调整。

此外,由于地球的地形多样,很多地方的实际地形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上述的分类。

山地与平原

山地与平原

单斜(或褶曲一翼)岩层倾角小于30°时形成顺 向坡缓和逆向坡陡的单面山;倾角大于30°时且
夹有抗蚀性高的夹层时形成“猪背岭”
• 方山 水平岩层构成的山地。山顶平整,由坚硬 岩层组成,四周边坡常成阶地状。单个山体形态
如方桌,故称方山。
• 形成:产状水平的岩层,当其中的坚硬岩层经剥
蚀裸露地面时,岩层面变成山顶面,且非常平整。 在山坡,坚硬岩层处形成陡岩,软弱岩层处形成 缓坡,因而具有台阶状特点(图4-1) 。 • 方山常见于舒缓褶皱区的背斜或向斜的核部,在 四川盆地,方山地形较为常见。
200~0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海平面以下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 和海积。
(据(中据国中科国学科院学地院理地研理究研所究,所1,96129)62)
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在物质基础上作用的结果
动因——内外地质营力 物质基础——岩石和地质构造 过程——地貌形成发展会经历一定的时间过程
• 若组成山体的岩层岩性均一、松软,那么即使 是单斜产状,也不会产生单面山地形。
• 如构成单面山顶的坚硬岩层厚度较厚,则前坡 的陡岩显著,仅在坡脚有不明显的缓坡,覆以 坠落的岩屑。陡坡受侵蚀后退缓慢,走向较连 续平直,很少有缺口,如剑门关。反之,如上 部坚硬岩层较薄,陡岩不显,前坡后退很快, 走向比较弯曲。

地重力作用
高平原 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平原
200~0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海平面以下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 和海积。
(据(中据国中科国学科院学地院理地研理究研所究,所1,96129)62)
平原
• 宽广平坦、切割微弱,略有起伏并与高地 毗连或为高地围限的平地。

完整版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完整版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这个是针对大尺度地形区而言的;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日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日较差大。

高原上的河谷是日较差最大的地方,这则是针对中小尺度地形而言。

为什么山地比周边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 ?主要原由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本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凑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情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治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高升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必然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少,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周边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情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所以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由: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形态和地貌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对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山地山地是指地表高度较高、地势陡峭的地区。

山地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山脉、山洞、瀑布等地形景观丰富。

山地对人类生活产生着以下影响:- 山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资源,很多河流源于山地,为人类提供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 山地的高低差带来了地方气候的变化,使得山地适合种植特定的农作物,例如高山地区适合种植高原作物。

- 山地地形复杂,使得山地成为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 然而,山地地形陡峭、交通不便,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平原平原是指地表相对平坦的地区,地貌特征简单。

平原对人类生活产生着以下影响:- 平原地形广阔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

-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为粮食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 平原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指邻海的地域。

沿海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下:- 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为渔业和海洋产业提供了发展基础。

- 沿海地区是贸易和运输的重要节点,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交流。

- 沿海地区的海洋气候对温度和降水有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总之,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区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了解地形特征对于合理规划和利用地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这个是针对大尺度地形区而言的;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日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日较差大。

高原上的河谷是日较差最大的地方,这则是针对中小尺度地形而言。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一、平原平原是指地势低平的地区,通常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

平原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平原地区的水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居住和发展人口。

平原通常是由河流冲积或海洋沉积形成的,地面普遍较平坦,适合大规模的农田耕作和城市建设。

例如,中国的华北平原、美国的大平原就是世界上有名的平原地区。

二、丘陵丘陵是介于平原和山地之间的地形类型,地势较平缓但有起伏,海拔相对较高。

丘陵地区的土地多种多样,有些丘陵地区有较多的坡地,土壤质量较差,不适宜农业生产,但也有一些丘陵地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作物。

丘陵地区的水源相对较少,气候变化较大,通常人口稀少,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丘陵地区的例子有中国的云贵高原、印度的德干高原等。

三、山地山地是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坡度较陡的地区。

山地通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有时会形成雪山或冰川。

山地的土地质量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但山地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发展林业、矿产资源等。

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密度较低。

中国的川西高原、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脉都属于山地地区。

四、高山地高山地是指海拔极高、气温极低、植被稀疏的地区。

高山地一般指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地区,也被称为高山区或高山草甸。

高山地的气候恶劣,氧气稀薄,植物生长非常困难,只有少量的高山植物能够适应这种环境。

高山地通常被冰雪覆盖,有丰富的冰川和雪峰。

高山地很少有人类居住,但是对于科学考察和生态保护非常重要。

世界上著名的高山地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山地是根据地势、海拔和植被等因素来划分的。

每种地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宜的经济活动。

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平原山地教案

初中地理平原山地教案

初中地理平原山地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地形图,学生能够识别平原和山地的特征。

(2)学生能够解释平原和山地形成的原因。

(3)学生能够分析平原和山地在人类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形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学生能够了解到平原和山地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1. 平原和山地的特征。

2. 平原和山地的形成原因。

3. 平原和山地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平原和山地的形成原因。

2. 平原和山地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形图中有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地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总结平原和山地的特征。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平原和山地的形成原因。

2.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平原和山地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平原和山地在人类活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平原和山地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平原和山地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四、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平原和山地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上地物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物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物知识点总结首先,山地是地球表面上隆起较高、坡度较大的地物。

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表隆起或者地质结构的抬升。

山地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山峰、山脊、山谷等,山地地形多样,类型繁多。

山地是地球上的重要地貌类型,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和植被分布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平原是地球表面上水平广阔的地物,其海拔低、地形平坦。

平原地貌多形成于沉积作用、风化作用和地壳运动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下。

平原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平坦、广阔、土地肥沃等。

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再次,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一种地貌类型,其地势起伏不平,山丘连绵不断。

丘陵地貌主要由于河流侵蚀、风化作用和水下沉积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

丘陵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地势起伏、丘陵连绵、土地肥沃等。

丘陵地貌分布广泛,是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

此外,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流动的水体,在地貌上具有很大的作用。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雨水的集聚和地下水的涓流聚集成河。

河流地貌主要包括河谷、河滩、崖壁等。

河流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和交通线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湖泊是地球表面上积水形成的自然水体,是地球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泊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地表积水、地质构造、冰蚀等。

湖泊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湖面宽阔、水质清澈等。

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表面上广阔的水域,是地球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陆地隆起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水充填形成海洋。

海洋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浩瀚无际、波涛起伏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物的形成和特征受地质、气候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研究涉及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对地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地物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山地与平原住区规划差异比较

山地与平原住区规划差异比较

山地与平原住区规划差异比较近几年一直都在忙于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所有项目都在贵州省内,所以也经常考察重庆的山地住区设计,但平原城市的住区设计思路,也有很多值得参考和学习的地方,有感而发一直想找个机会总结一下。

另一方面,两种地方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大相径庭,从而使民风民俗,人们的自然观和哲学观都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也造就了两地传统人居环境的不同特色。

我常常思考这两种住居环境比较的现实意义:首先,由环境秩序的差异引起的住居地域特色的不同是当前延续传统所需要研究的课题;其次,随着建筑科技水平提高,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的新视野下能够更主动的调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的思想有付诸实施的广阔空间,所以进行比较研究在思维方法上有相互借鉴和启发作用。

住居的关键就是探求“人与地”的关系,这就要涉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发展和扩展,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学科”。

【1】根据这个理论,研究住居的地域特点不仅要研究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域气候以及绿化植被等环境要素,还要研究人文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建造者个人主观性等,但本文的比较研究主要侧重于山地与平原地区住区的自然地形地貌上的差异对住区规划的影响。

山地与平原环境秩序特征比较环境的秩序特征我们的认识结构(即环境秩序的生成)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的秩序特征:⑴有机秩序(历史层次上的关联性)任何建筑都与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材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山地建筑平行等高线的布置方式是建筑适应自然地形的反映,也是有机秩序或自然的秩序反映。

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人类能够体现出更多的能动性,人们通过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新的抽象建筑形式。

例如,吊脚楼就是人类向山地争空间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人类建筑与动物巢穴的根本差别所在。

中国地形总结知识点

中国地形总结知识点

中国地形总结知识点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草原、沙漠等多种类型地貌。

下面我们对中国地形的特点进行总结。

1. 山地中国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国家,有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大雪山脉、横断山脉、南岭山脉等。

这些山脉交错纵横,地形险峻,形成了壮观的高山峡谷、悬崖峭壁、飞流直下的瀑布等壮美景观。

2. 高原中国的高原地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等。

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这些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草原茂密,是中国的重要牧区和水源涵养区。

3. 平原中国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中原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等。

这些平原地带地势较低,水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区。

4. 沙漠中国的沙漠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布齐沙漠等。

这些沙漠地区风沙大,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是中国的干旱区。

5. 湖泊中国有诸多著名的湖泊,包括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滇池等。

这些湖泊面积广阔,水质清澈,周围环境优美,是中国的重要旅游胜地和渔业资源丰富地。

6. 河流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这些河流蜿蜒曲折,流域广阔,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的主要水道和灌溉区。

7. 峡谷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峡谷,包括长江三峡、虎跳峡、九寨沟等。

这些峡谷地貌险峻,山水相间,景色迷人,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和风景画。

8. 丹霞地貌中国的丹霞地貌主要有张家界的天子山、兴义的梅林和广东的丹霞山等。

这些地貌以红色砂岩地貌为主,造型奇特,是中国的独特地质遗迹。

总的来说,中国地形多样,地貌壮观,自然景观优美,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家。

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让它们成为我们后代的财富。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出一定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内容:
1. 东西部差异:
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充沛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降水分布比较均匀。

而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高原和山地的影响,降水较少,且呈现明显的干旱特征。

2. 南北差异:
南北方向上,中国降水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南部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尤其是在夏季。

而中国北部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3. 山地和平原:
中国的山地地形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山地一侧常常出现较多的降水量,形成降水偏多的区域;而山地背风面由于遮挡作用,降
水量相对较少。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的降水分布更加均匀。

4. 季节性变化:
中国的降水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降水季节,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受到季风影响的地区。

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北部地区,呈现相对较干燥的状态。

总体而言,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南北、山地和平原以及季节性差异。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且分布均匀,而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且呈现明显的干旱特征。

同时,山地和平原、季节性变化也对中国的降水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些空间分布规律对于中国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斜(或褶曲一翼)岩层倾角小于30°时形成顺 向坡缓和逆向坡陡的单面山;倾角大于30°时且
夹有抗蚀性高的夹层时形成“猪背岭”
• 方山 水平岩层构成的山地。山顶平整,由坚硬 岩层组成,四周边坡常成阶地状。单个山体形态
如方桌,故称方山。
• 形成:产状水平的岩层,当其中的坚硬岩层经剥
蚀裸露地面时,岩层面变成山顶面,且非常平整。 在山坡,坚硬岩层处形成陡岩,软弱岩层处形成 缓坡,因而具有台阶状特点(图4-1) 。 • 方山常见于舒缓褶皱区的背斜或向斜的核部,在 四川盆地,方山地形较为常见。
山地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切割深度(m)
>5000
5000~3500
>1000 1000~500
>1000
3500~1000
1000~500
<500
1000~500
1000~500 <500
<500
名称 极高山 高山 中高山 高中山 中山 低中山 中低山 低山 丘陵
地质作用特征
冰雪作用
冰雪作用 重力作用
和尖);最下部,即与平原的交界处,称为山麓。 自山顶到山麓的倾斜地面,称为山坡,形态有平 直(倾斜或垂直)、凹(凸)形、或复式。
• 山岭--- 成线状延伸的山地,具有陡峭的山坡和鲜 明分水线。山岭的顶部称为山脊。
• 山脉---若干条走向平行的山岭组成的山地系统。如 我国的秦岭山脉、龙门山山脉等。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 力、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地貌形成的内因是 岩石与构造,外因是外营力,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 时间和阶段
山地与平原的基本概念
• 山地与平原是大陆表面最基本的两种地貌形态。 • 山是地面上四周都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其周
围与平地的交界部分,有一明显的坡度转折。 • 山体由三部分组成:最高处为山顶 (形态有平、圆
• 山带 一条山脉若被巨大的纵或横谷分隔成数段, 并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时,对某些段来说则称为山 带。如四川龙门山山脉,可分成前山带和后山带。
• 山系 包括若干条山脉的山地系统,称为 山系。例如天山山系和横断山山系。
• 平原 指地面起伏微弱的广阔的平地。对 于具有大片平坦地面的高地则称为高原。 一般把高原也划归为平原的范畴。
①高度
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指 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
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 坡:坡角>50° 中等坡:坡角25~50° 缓 坡:坡角<25°
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
型。
例如:崩塌堆积物、坡积物、冲积物形成的堆积 地貌坡度依次递减。
在基岩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 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强弱。
(2)断层位移以垂直为主 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地垒)。 如 华山、 泰山、 庐山。
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 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
断块山: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降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华山北坡大断崖
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
Ⅰ.巨型地貌
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大陆、洋盆
形成发展始于中生代:T之前为一超级大陆(泛大陆)主要是 由于岩石圈结构和岩石圈运动的差异所形成。
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后期破坏严 重。目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地貌因受水 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 大陆边缘:大陆和洋盆间的过渡带,包括地貌上的大陆架、大陆坡,具有 与大陆相似的结构。
横断山山系
黄 河
长 江
喜马拉雅山
山地的成因分类
褶皱山
• 构造作用形成的山地 断块山
火山
• 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向斜山
背斜谷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褶皱山:安第斯山脉
断层示意
华山
断层的分类
(1)断层位移以水平为主,则会错断原有 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四川渠河斗碗寨附近方山地形 (由天平寨天保门下之山坡向东北绘,据李承三)
内蒙四方山火山天池 刘书润 摄
内蒙四方山火山天池 刘书润 摄
• 单面山 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地。一坡与岩层
层面一致,另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度较陡, 并具有明显的山脊线(图4-2)。顺层面的坡叫
构造坡(后坡),坡度一般不超过30°,相反的一 坡称剥蚀坡(前坡)。二坡角之和约等于90°。如
多 层 地 形 表 明 地 貌 发 育 的 不 同 阶 段
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幼+壮 ≤ 老年期。老年期发展的终极状 态,即成为准平原 W.M.Davis 认为世界上有2块准平原(加 拿大地块、中亚地块)
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 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 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 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 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剥蚀面:内、外营力相近条件下剥蚀削平的 有限地面。如山足剥蚀面、冻融剥蚀面(笼 统的概念) 侵蚀面:限于河流地质作用
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准平原与夷平面的关系
准平原是剥蚀作用发展的趋势,夷平面是这个 过程的一个阶段。 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夷平面,可能是准平 原,也可能是尚未达到准平原化的老年期宽谷 地形,所以,夷平面与准平原不能完全等同 夷平面的研究:时代的确定、变形研究 夷平面研究的意义:隆升幅度的推算、气候的 研究等
高度+坡度能反映地貌形态
高度大、坡度大--- 地形陡峻 高度小、坡度小--- 地形平缓
③地面切割程度
地面切割深度: 指一种地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地面切割程度:地面破坏面积的%。 水域面积or沟谷面积/总面积。
地貌相对等级
相对等级:可分为5级 Ⅰ.巨型地貌 Ⅱ.大型地貌 Ⅲ.中型地貌 Ⅳ.小型地貌 Ⅴ.微型地貌
华 山 北 坡 大 断 崖
华山
泰山
南天门十八盘 断块山:泰山
庐山
龙首崖 断块山:庐山
三叠泉
汾河谷地
汾河谷地 地堑地形
渭河平原
活火山:富士山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剥蚀山地
• 剥蚀山地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的外力作用超 过构造运动对山地形态塑造的影响。
• 冰蚀山地 • 侵蚀山地 • 岩溶山地
• 平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长期稳定,升 降运动极其缓慢。
平原的成因分类
• 构造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大于剥蚀作用,平原面与岩层面 一致。如前第四纪水平(或缓倾斜)岩层和熔岩等的固结 岩层形成的平原和高原。
• 剥蚀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于剥蚀作用大致相等,平原面切 过岩层面,地面微有起伏。
• 堆积平原 新构造时期地壳下降大于堆积速度或两者接近, 形成各种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堆积平原。平原面与松散沉积 层一致。
① ①
① ①


① 地形面
② 地形线





③ 地形点
地貌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 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 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冲沟、沙丘等
地貌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 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 起。如盆地、沙漠等。
沙漠区的冲积扇
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 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 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可分为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组合形态
• 地形面—— 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 地形线—— 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 地形点—— 两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形态要素
③ ③
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
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a. 幼年期地貌特点
时间上:短暂 起伏迅速增加 峡谷,V字型,高差大
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b.壮年期地貌特点
“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 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
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c.老年期地貌特点
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 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 丘。形成老年期的时间需很长
• 各种平原往往因基地起伏(或断块凹凸)和后期构造运动 的影响产生变形,成为缓倾斜平原或凹状、凸状、波状平 原。
W.M.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说
美国地貌学W.M.Davis提出侵蚀旋回学 说,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 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 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
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a.幼年期 b.壮年期 c.老年期
雪冻风化大流水作用流来自作用小风化作用
极高山 高山
中山 低山 丘陵
表4-1 山地的高度分类
名称
绝对高度(m) 相对高度(m)
>5000
>1000
强烈切割的高山
>1000
中等切割的高山 5000—3000
500—1000
轻微切割的高山
100—500
强烈切割的中山
>1000
中等切割的中山 3500—1000
• 单面山多见于由砂、页岩组成的褶曲的翼部。 在四川盆地,该地形较为常见。
陡岩不显著
陡岩显著
岩层厚度对单面山形态的影响(据北京大学《地貌学原理》) 左图:坚硬岩层较薄,右图:坚硬岩层较厚
由穹隆构造形成的环形山岭
平原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名 称
例子
地质作用特征
>600 600~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