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室

合集下载

摩尔根的故事2

摩尔根的故事2

摩尔根在霍普金斯大学读书和留校任教的岁月里,起初很相信孟德尔定律,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的。

但后来,许多问题使摩尔根越来越怀疑孟德尔的理论,他曾用白腹黄侧的家鼠与野生型杂交,得到的结果五花八门。

但与此同时,德弗里斯的突变论却越来越使他感到满意,他开始用果蝇进行诱发突变的实验。

他的实验室被同事戏称为“蝇室”,里面除了几张旧桌子外,就是培养了千千万万只果蝇的几千个牛奶罐。

第一批果蝇被摩尔根“关了禁闭”,他让手下的一名研究生在黑暗的环境里饲养果蝇,希望出现由于果蝇长期不用眼睛,使它们的视力逐渐消失,甚至眼睛萎缩或移位的品种。

虽然连续繁殖了69代,始终不见天日的果蝇还是瞪着眼睛。

第69代果蝇刚羽化出来时,一时睁不开眼睛,那个研究生兴奋地叫摩尔根过来看。

还没等两人为实验成功击掌欢呼,那些果蝇便恢复了常态,大摇大摆地向窗口飞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师徒二人。

像这样一败涂地的实验,摩尔根做过许多次。

他经常几十个实验同时进行,不出他所料,许多实验都走入了死胡同。

有时摩尔根自嘲说,他搞的实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愚蠢的实验,第二类是蠢得要命的实验,还有一类比第二类更蠢的实验。

虽然频频失败,但是摩尔根屡败屡战,因为他知道,在科学研究中,只要出现一个有意义的实验,所有付出的劳动就都得到了报偿。

另一批果蝇遭到了摩尔根的“严刑拷打”,使用X光照射、激光照射,用不同的温度,加糖、加盐、加酸、加碱,甚至不让果蝇睡觉。

各种手段都使用了,目的是诱发果蝇发生突变。

一晃两年过去了,1910年摩尔根的一位朋友来拜访他,摩尔根面对实验室中一排排的果蝇实验瓶,略带伤感地慨叹:“两年的辛苦白费了。

过去两年我一直在喂果蝇,但是一无所获。

”有时希望总在绝望的时候诞生,1910年5月,这里产生了一只奇特的雄蝇,它的眼睛不像同胞姊妹那样是红色,而是白的。

这显然是个突变体,注定会成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昆虫。

摩尔根激动万分,将这只宝贝果蝇放在单独的瓶子中饲养。

果蝇

果蝇

20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理论重新被发现以后,成了生物学工作者谈论的主要问题。

而美国的生物学家摩尔根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提出了疑问。

难道生物的相对性状是这样遗传的吗?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吗?这是压在摩尔根心头上的疑团。

怎样解决问题呢?依靠写文章进行讨论吗?不行。

在科学问题上,空谈是不行的。

写文章讨论问题,要有科学根据。

而科学根据要来自科学实验。

特别是要利用新的材料进行精密的科学实验,才能进一步印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否正确。

1909年,有人把果蝇介绍给摩尔根做实验。

摩尔根当时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胚胎学家了,可是他对这个小昆虫很感兴趣,就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养起果蝇来。

果蝇是比苍蝇小得多的昆虫。

它有一对翅,能够自由飞翔。

夏天,它常常在腐烂的水果堆上飞来飞去。

果蝇有雌雄之别。

雌果蝇的腹部末端比较尖,是黑色的。

这一点跟豌豆不同,豌豆和许多其他植物是雌雄同体的,也就是同一朵花里有雌蕊,也有雄蕊,或者同一植株上有雌花,也有雄花。

图3-7-1果蝇跟其他许多昆虫一样,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的类型,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果蝇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世代短。

在适宜的温度和充分的食物条件下,两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一代。

摩尔根考虑,用果蝇来研究性状遗传的规律,要比豌豆适宜得多。

在果蝇的自然繁殖过程中,摩尔根发现果蝇有许多变异。

于是他决定用果蝇来进行杂交的遗传实验。

摩尔根从果蝇杂交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比豌豆多得多。

他除了论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以外,还发现了遗传单位(基因)就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另外,还发现了新的遗传规律。

他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他发现果蝇翅的形状有几种变异。

有一种变异是残翅的,即翅很小很小,这种果蝇不能飞。

还有一种能飞的,是长翅的果蝇。

摩尔根让长翅果蝇跟残翅果蝇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果蝇全部是长翅的。

亲代长翅×残翅↓子1代长翅↓子2代长翅残翅(多数)(少数)这说明长翅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

如果让这个杂种的长翅雌果蝇和长翅雄果蝇杂交,也就是子1代自交,所产生的后代是什么样的呢?结果产生的后代是:3/4长翅:1/4残翅这说明长翅和残翅这一对性状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在杂交中,它们表现为:亲代长翅×残翅↓子1代长翅×长翅↓子2代长翅(3/4)残翅(1/4)摩尔根用残翅果蝇跟第一代杂种果蝇进行测交,得到了预期的结果:杂种长翅×残翅↓长翅(1/2)残翅(1/2)摩尔根证明了孟德尔的分离规律不仅适用于植物界,也适用于动物界。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昆虫,常被用于遗传学研究。

它们具有短寿命、繁殖力强、染色体少等特点,使得它们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自从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摩尔根将果蝇引入实验室以来,果蝇就一直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中。

以下将从果蝇的遗传特性、实验方法和研究应用三个方面介绍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首先,果蝇具有许多遗传特性,使得它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首先,果蝇的寿命短,通常只有几个星期,这意味着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多代果蝇的遗传变异。

其次,果蝇的繁殖力强,每对果蝇可以产下数百个幼虫,这使得繁殖实验更加容易。

此外,果蝇的染色体数量少,仅有四对,这使得遗传变异更容易观察和分析。

总的来说,果蝇的遗传特性使得它成为研究遗传学的理想模式生物。

其次,果蝇的实验方法相对简单,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遗传学实验。

研究者可以通过控制果蝇的交配,轻松地观察到各种遗传变异。

此外,果蝇的幼虫和成虫都可以被用于实验,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不同阶段观察到遗传变异的表现。

另外,果蝇的基因组已经被完整测序,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使得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果蝇的遗传特性。

最后,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果蝇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遗传学原理,比如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互作等。

此外,果蝇还被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遗传机制,比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果蝇的遗传学研究成果不仅对基础科学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特性,使得它成为理想的模式生物。

通过对果蝇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遗传学原理,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因此,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继续在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果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果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果蝇在遗传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摘要: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果蝇也经历了由发现、利用,到重视,再到发展前景的演变过程。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果蝇与遗传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果蝇在不断被利用、遗传学的研究也不断更新。

果蝇对于遗传学的发展来说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果蝇;遗传学;研究果蝇是果蝇科果蝇属昆虫。

约1,000种。

广泛用作遗传和生物演化的研究材料。

关于果蝇的遗传资料收集得比任何动物都多。

用果蝇的染色体,尤其是成熟幼虫唾腺中最大的染色体,研究遗传特性和基因作用的基础。

对果蝇在自然界的生物学了解得还不够。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黑腹果蝇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

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试验研究对象则要到1901年,试验者是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

他通过对果蝇的种系研究,设法了解多代近亲繁殖的结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进行杂交所出现的现象。

1910年,汤玛斯·亨特·摩尔根开始在实验室内培育果蝇并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

之后,很多遗传学家就开始用果蝇作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果蝇也经历了由发现、利用,到重视,再到发展前景的演变过程。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果蝇与遗传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果蝇在不断被利用、遗传学的研究也不断更新。

果蝇对于遗传学的发展来说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果蝇的基本信息1、外观特征:体型较小,身长3~4mm。

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2、分布范围: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3、生活环境: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知识点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知识点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知识点一、实验背景。

在遗传学发展早期,对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等问题还存在诸多未知。

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果蝇具有繁殖快、易于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等优点,是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二、实验过程。

1. 选择亲本。

- 摩尔根选用了红眼雌果蝇(野生型,基因型设为X^WX^W)和白眼雄果蝇(突变型,基因型设为X^wY)进行杂交。

2. F1代的产生。

- 按照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雌果蝇(X^WX^W)和白眼雄果蝇(X^wY)杂交,后代应该雌雄表现型相同。

但实际杂交结果是,F1代全为红眼果蝇。

- 从性染色体的角度分析,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果蝇)和X^WY(红眼雄果蝇)。

这表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而且这个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初步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3. F1代自交得到F2代。

- 让F1代的红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相互交配。

- 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规律,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如下:- 雌性果蝇:X^WX^W(红眼):X^WX^w(红眼) = 1:1。

- 雄性果蝇:X^WY(红眼):X^wY(白眼) = 1:1。

- 在F2代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但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进一步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三、实验结论。

1. 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将特定的基因(控制眼色的基因)和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2. 发展了伴性遗传理论。

- 该实验揭示了伴性遗传的特点,即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在果蝇眼色遗传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表现出在后代中不同性别的果蝇眼色表现型比例有所差异的现象。

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

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

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
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是生物学家们经常谈论的一件事情。

这个故
事讲述的是20世纪初,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在研究果蝇基因遗传的过程中,发现了重大的科学发现。

摩尔根在实验室中培育了一群果蝇,并利用它们的基因遗传特性,探究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他使用果蝇的突变基因,发现某条染色
体上的基因是按照一种固定的顺序排列的。

这项发现对研究遗传学有
着深远的影响。

摩尔根对基因遗传的探究不仅提高了人们对基因的理解,也为后
来的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果蝇,这
一小小生物,也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型生物。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专业和抽象,但它也告诉我们,只要坚
持不懈地去探索和发现,就能发现科学知识中的那些美妙和奇迹。

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教学资源开发

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教学资源开发

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教学资源开发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实验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变异的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开发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实验原理及步骤摩尔根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在生物学中被广泛用作模式生物,因为其遗传学特征易于研究。

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原理是通过交配两个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观察其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从而推断遗传规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如纯合子和杂合子。

2. 配对两个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如纯合子和杂合子的交配。

3. 观察其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比例,记录数据。

4. 根据数据推断遗传规律和基因型比例。

二、教学资源开发1. 实验设计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实验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实验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基因型和表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型比例。

例如,可以选择红眼和白眼基因型,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实验的可行性和实验效果。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考虑到其质量、数量和成本等因素。

摩尔根果蝇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可以考虑购买培育好的果蝇或者借助实验室的设备进行实验。

3.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教学效果。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前应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2)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3)实验数据的记录应该准确、全面、系统,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推断。

4.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实验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摩尔根用什么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用什么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用什么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是一个生物实验,研究时间是1910年5月,眼睛的颜色基因(R)与性别决定的基因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在X染色体上,揭示了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的发育,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位,由于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1910年5月,在摩尔根的实验室中诞生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摩尔根把它带回家中,把它放在床边的一只瓶子中,白天把它带回实验室,不久他把这只果蝇与另一只红眼雌果蝇进行交配,在下一代果蝇中产生了全是红眼的果蝇,一共是1240只。

后来摩尔根让一只白眼雌果蝇与一只正常的雄果蝇交配。

却在其后代中得到雄果蝇全部是白眼,而雌果蝇中却没有白眼,全部雌性都长有正常的红眼睛。

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和故事过程

果蝇红色花斑眼的案例和故事过程

果蝇红色花斑眼是遗传学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模型。

它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为我们揭示了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的许多奥秘,对于我们理解物种演化、遗传变异以及遗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认识果蝇红色花斑眼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昆虫,它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

红色花斑眼是果蝇的一个突变型,通常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正常果蝇的眼睛呈现红色,而突变型果蝇的眼睛则呈现黑色。

这种突变型果蝇是由美国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实验室中发现的,他的发现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研究,极大地推动了遗传学领域的发展。

2. 突变的起源和遗传机制对于果蝇红色花斑眼,科学家们一开始并不清楚它是如何产生的,直到摩尔根做了一系列的交叉实验后才发现,这种红色花斑眼是由突变基因引起的。

摩尔根利用果蝇的繁殖周期和X染色体遗传规律,成功地解释了红色花斑眼的遗传机制。

他发现,这个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表现出显性遗传的特点,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3. 对进化生物学的启示果蝇红色花斑眼的研究成果不仅让人们对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演化生物学上的许多问题。

从果蝇的染色体遗传规律到突变基因的发现,再到遗传变异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案例和数据。

这些数据为我们探讨物种演化、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以及遗传变异对物种适应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结回顾通过对果蝇红色花斑眼案例的全面探讨,我们发现了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方面许多有意义的内容。

从遗传机制的解释到对进化过程的启示,都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果蝇红色花斑眼案例告诉我们,对于生物世界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追问和实验,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果蝇红色花斑眼案例是一次伟大的科学发现,它不仅在遗传学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

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

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
摩尔根是一位著名的遗传学家,他在研究遗传学中使用了果蝇这种小昆虫作为实验对象。

摩尔根在实验中发现了很多关于基因的重要发现。

摩尔根的实验室里有成千上万只果蝇,他通过观察这些果蝇的表现和后代的遗传特征来研究基因。

他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基因的存在以及基因是可以遗传的。

摩尔根的实验发现了很多关于基因的特性,例如基因是可以突变的,基因的表达可以受到环境的影响等等。

这些发现不仅对遗传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果蝇成为了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许多科学家也开始使用果蝇来研究基因。

摩尔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遗传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通过摩尔根和果蝇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家是如何研究和发现新知识的。

同时也可以看到,小小的生物也可以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 1 -。

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一、目的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

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

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

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

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

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

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 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用了什么方法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用了什么方法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用了什么方法摩尔根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果蝇,也被广泛用于研究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通过对摩尔根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探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的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不同品系的摩尔根果蝇进行交配,以研究其后代的遗传特征。

这种实验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配对、观察交配行为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首先,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通常开始于选择优良的品系。

科学家们会从大量的果蝇种群中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如翅膀颜色、眼色等。

然后将这些个体培养成纯合系,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背景。

接下来,人工配对是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科学家们会选择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果蝇个体进行交配。

这些果蝇个体通常来自不同的纯合系,通过交叉配对可以获得杂合子后代。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基因的遗传规律。

在进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时,观察交配行为也是非常关键的。

果蝇的交配行为往往会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们通过观察交配行为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基因表达的变化。

此外,观察交配行为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判断果蝇个体的性别和排除交配失败的情况。

另外,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是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果蝇的基因组DNA,科学家们可以使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基因测序等技术分析果蝇个体的遗传信息。

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确定果蝇个体的基因型、检测基因突变和分析基因表达的变化。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这种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对个体特征的影响。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来研究基因突变对果蝇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影响,进而推断基因在其他生物中的功能。

此外,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摩尔根果蝇实验

摩尔根果蝇实验
,以便进行实验操作。
杂交实验操作
摩尔根将具有不同变异特征的 果蝇进行杂交,记录杂交后代 的与隐性纯合子果蝇 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遗传表 现,并记录数据。
数据整理与分析
摩尔根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 分析,得出结论,验证了基因
在染色体上这一科学假设。
03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记录
摩尔根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果蝇的 繁殖情况,包括亲代和子代的表型特征 、繁殖条件等。
VS
数据整理与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摩尔根得 出了果蝇白眼和红眼基因的遗传规律。
结果分析
遗传规律
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白眼和红眼基因遵循孟德尔的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并且确定了控制白眼和红眼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实验动机
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摩尔根希望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 的遗传定律是否适用于染色体遗传。
探索遗传机制
摩尔根希望通过实验揭示遗传机制的 奥秘,为后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 基础。
实验前的研究状况
前人研究基础
在摩尔根进行果蝇实验之前,已经有 一些研究者对果蝇进行了遗传学研究 ,但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成果。
实验设计
杂交实验
摩尔根通过将具有不同变异特征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 的遗传规律,以验证遗传定律。
测交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摩尔根还采用了测交实验,通过 将F1与隐性纯合子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以验 证遗传规律。
实验操作过程
饲养果蝇
摩尔根在实验室中设立了果蝇 饲养箱,模拟果蝇的生活环境
性别决定
摩尔根发现果蝇的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雌性果蝇具有两个同 型的性染色体,而雄性果蝇具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摩尔根的故事

摩尔根的故事

摩尔根的故事
摩尔根啊,那可是遗传学界的一个大神级人物。

他就像一个执着的侦探,不过他侦查的不是什么刑事案件,而是遗传的秘密。

摩尔根最开始研究果蝇,这果蝇可别看它小小的,在摩尔根眼里那就是宝贝。

他在实验室里养了一堆果蝇,就盼着这些小果蝇能透露点遗传的天机给他。

有一次啊,他发现了一只果蝇,这只果蝇可不得了,眼睛是白色的。

正常的果蝇眼睛都是红色的呀。

摩尔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他开始让这只白眼睛果蝇和红眼睛果蝇交配,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后代眼睛颜色的变化。

他发现这些后代的眼睛颜色那是有规律的。

有时候红的多,有时候白的又冒出来一些。

摩尔根就整天在那琢磨,拿着小本子记啊算啊。

他就像一个解谜高手,一点点把果蝇眼睛颜色遗传的谜题给解开了。

他通过对果蝇的这些研究,提出了好多超级重要的遗传学概念,就像连锁互换定律啥的。

这可不得了啊,就像给遗传学这个大拼图补上了好几块关键的碎片。

而且摩尔根这人还特别有个性。

他不轻易相信那些已经存在的理论,非得自己去捣鼓,自己去找出真相。

他就这么带着他的果蝇大军,一路在遗传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让我们对生物遗传有了更深的认识。

你想啊,要是没有摩尔根这么执着地研究那些小果蝇,我们现在对遗传的了解可能还得落后一大截呢。

他就像遗传学领域里的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到现在都还在照亮着科学家们探索遗传奥秘的道路呢。

课外阅读:摩尔根与基因论

课外阅读:摩尔根与基因论

摩尔根与基因论孟德尔的论文被埋没了35年之久是非常不幸的,他的思想、观念超出同时代人太远了。

如果对孟德尔的实验作进一步的思考,一定会提出很多疑问:基因(即孟德尔因子)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究竟存在哪里?性质怎样?遗传的规律性有没有可以观察的实验依据?可以说,孟德尔遗传定律所提出的问题远比它所解决的问题多得多。

抽象的孟德尔因子要落实到一个客观实体上,而且能够知其位置,才能获得世人广泛的理解。

回顾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表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学说的发展和早期的染色体学说的形成。

1.细胞学说和早期的染色体学说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一项伟大成就,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它的创立,一方面取决于显微镜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是解剖学长期发展的结果。

解剖学的深入研究,要求人们进一步观察用肉眼所无法见到的动植物微细单位,而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又逐渐扩大了人们的视野。

这些都为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史上,最早发现的是植物细胞。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R.Hooke)用自己改制的显微镜观察切成薄片的软木。

他发现,软木薄片上有许多孔和洞,很像蜂巢。

胡克首次称之为“细胞”(cell),即小室的意思。

自此以后,英国人格鲁(N.Grew)观察到活的细胞,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红血球、精子和细菌。

I7世纪的科学家们发现了细胞,但并未真正认识它们,并未真正了解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直到19世纪30年代,显微镜技术才得到很大发展,第一台改良的显微镜出现了。

应用改良后的显微镜,才陆续有几位科学家相继发现了细胞里的内含物: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提出了细胞是植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一切植物赖以发展的根本实体的学说。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万(T.A.H.Schwann)把施莱登的学说从植物界推广到了动物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室假如你们问我怎么会有这些发现……我的回答是:一靠勤奋,……二靠明智地使用各种假说——我所说的“明智”,指的是愿意放弃任何假说,除非能为它们找到可靠的证据,三靠实验材料得当,……最后还靠少开些遗传学大会。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国际遗传学大会上的主席致辞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大名看来要名垂史册了,这实现了他父亲的愿望。

摩尔根只有一个儿子,而儿子名下全是女儿。

摩尔根这一支系后继无人,全家为之惋借。

这时,他们想起了摩尔根的外孙詹姆斯·芒廷说的一句话:“赞美这个姓氏吧,把基因传递下去!”但更为重要的是摩尔根把这份文化遗产传给了几十个年青的遗传学家。

摩尔根在自己身边聚合了一群才华出众的学生,他们聪明能干,既善于独立开展工作,又有集体主义精神。

摩尔根完全可以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中挑选自己的工作班子,而且也确有许多研究生在蝇室内外干过一段时间研究工作。

但他实在算得上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毫无门户之见,绝不计较对方的学历。

他曾一度替一位普通动物学教授代课,在班上遇见了艾尔弗雷德·亨利·斯特蒂文特和卡尔文·B.布里奇斯。

他俩都是年仅十几岁的本科学生。

斯特蒂文特写了一篇文章,论述他父兄在亚拉巴马州的农场里养的马的毛色。

摩尔根看了稿子,印象很深,于是帮助他发表,题目是《纯种马谱系之研究》。

后来,摩尔根让他干果蝇计数的工作。

可惜斯特蒂文特是色盲,限制了他发现体色突变的能力。

但工作不到两年,他年仅二十一岁时就做出了一件极为了不起的贡献:画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的顺序,不久后定名为“染色体图”。

1910年,摩尔根给年青的大学生上尔文·布里奇斯一份在实验室洗瓶子的工作。

当布里奇斯透过厚厚的玻璃瓶发现了一只硃砂眼突变果蝇时,他马上被提升为摩尔根的私人助手,因为他的视力非同小可,这种突变常人用显微镜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据说当时摩尔根还得自掏腰包支付布里奇斯的薪金。

后来布里奇斯发现了好多突变。

他还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遗传方式,他自己推测,这是由于一对染色体没有像通常那样分向两极,他称这种现象为“不分离现象(nondisjunction)”。

他英年早逝,至1938年离开人世,始终是摩尔根亲密的同伴。

布里奇斯和斯特蒂文特一样,读完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就直接在摩尔根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他们十七年的主要工作是“为哥伦比亚大学数苍蝇”。

在摩尔根蝇室工作的学生中,知名度最高的也许要算H.J.马勒。

他1910年已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当时正在读硕士研究生。

1911和1912两年他在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学习,但过后又回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助教或带学生实验,时间当是1912-1915年和1918-1920年,中间那段时间在赖斯大学朱利安·赫胥黎手下工作。

虽然马勒不像斯特蒂文特和布里奇斯那样自始至终同原来的老师保持亲密的关系,但他们师生四人合作写成了《孟德尔遗传之机制》一书。

他还对解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并证明X射线可使突变率增大15Q倍——他为此获得1946年度诺贝尔奖。

在这种同心同德、人尽其才的共同劳动中,还有一位没有露面的成员,他就是埃德蒙·威尔逊。

在1932年举行的第六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上,威尔逊对与会代表讲了这么一番话:“人们之所以把我看作一个遗传学家,这只是出于礼貌,其实我现在不是,过去也从来不是。

所以,如果我这时候在你们面前夸耀我在遗传学方西也有所成就而至今尚未得到认可,你们一定会觉得意外。

早在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之前,也就是四十年前,我就发现了一个新的、超群出众的孟德尔式的人物,这个人你们谁都认识,就是这位可尊敬的遗传学大会主席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在蝇室的所有人员之间,似乎存在一种一般的实验室或教室难得有的无拘无束、互相尊重的气氛,欧洲来的第一个博士后研究生O.L.莫尔的妻子托维·莫尔为她看到的第一个场面大为震惊。

她走进买验室时,看见斯特蒂文特这小子斜倚在椅子上,嘴里叼着烟斗,双脚翘在桌子上面,正在大声地同摩尔根争论。

斯特蒂文特的口齿最为伶俐,也是最崇拜摩尔根的学生。

他曾经这样描述实验室里的情形:“我们是一个集体。

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实验要做,但谁对别人正在做什么都了如指掌,对每一项新的结果都自由讨论。

我们不大管谁的实验是优先的课题,我们也不大在乎一种新的想法或新的解释是谁最先想到的。

”凡是在摩尔根手下工作过的人,谁都不会不提及他费了多少心血培养年青人以及他对人的平易与友善。

休厄尔·赖特博士说,有一次厕所被锁上了,他又急得不行,于是摩尔根把他举起来,从门上翻越进去。

这个故事只是很多类似的趣闻之一。

他对待同事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间小小的蝇室里挤着八张工作台,另外还有一张炊事台,是供勤杂工(过后由一位可靠的学生充当)为果蝇准备培养基用的。

最先将香蕉煮成泥状,然后让其发酵至果蝇最喜爱的程度。

蝇食的气味很浓,使生物系其他成员抱怨不已。

后来摩尔根发现买香蕉汁比买鲜香蕉便宜。

又过了一阵,商店有现成的东西出售,效果更佳,而且合算。

他们也用琼脂。

另外,室内立着一根可以转动的柱子,四面挂着染色体图,用铅笔注明各种各样染色体重组的情况。

蝇室入口处附近赫然悬挂着一大串香蕉,用以吸引从牛奶罐逃出来的果蝇,或是吸引在那从未彻底清扫过的垃圾桶里未经科学处理、于科学也毫无补益而自行交配生出的果蝇。

这串香蕉谁也不得乱动,唯有威尔逊例外,他有权摘一个来吃(摩尔根的一个孩子说,威尔逊也受到了报应:有一次,他特地找到一个驼鸟蛋,准备拍下照片来做他的著作的封面,但还没来得及拍照,就被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炒来吃了)。

蝇室内还有其他动物。

供做果蝇培养基的琼脂四周老是蟑螂成群。

只要把抽屉打开,即可看见琼脂在动。

20年代曾同摩尔根一道工作过的柯特·斯特恩写道:“在这热火朝天的蝇室里工作的那些年,每当我拉开工作台的抽屉,总免不了把头扭向一边,让蟑螂有机会逃到暗处去。

有一次,我气喘吁吁地对他说,‘摩尔根博士,如果你把脚落在地板上,就会把耗子踩死的。

’果然,他踩着耗子了!”斯特恩还提到蝇室里条件很差,什么都凑合、将就,说这儿搞的不过是点“小科学”。

后来他又说:“过了几年,摩尔根在加州理工学院创建了一个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实验室,但在哥伦比亚大学那些年,推动科学进步的适当途径应是小科学,当时不可能花过多时间去追求技术设备的完善。

”实验室的设备也是廉价品。

摩尔根对公用经费之节约简直近于吝啬,这与他用自己的钱那种大手大脚的作风适成对照。

不但装果蝇的容器多是代用品,就是研究用的设备也是临时凑合。

后来为实验室购置的一些仪器,往往是经历了这位老板的一再反对才买成的。

经过多久,手柄放大镜才换成了简易显微镜,而显微镜上面的挡光板是临时用罐头铁皮做成的,遇上屋顶漏雨,就在地板上摆几个水桶。

冬天因怕果蝇受冻,才让卡尔文·布里奇斯这位能工巧匠做了一个简易恒温箱。

摩尔根的实验使果蝇这小东西驰名远近,四面八方都来索取果蝇原种。

摩尔根大大方方地把这些东西送给别人,而且分文不取。

但他预计到他对哥伦比亚大学的东西如此慷慨处理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他在向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尔要原种鸽的信中这样写道:“科尔,这些鸽子我不打算付钱,也不会付运费。

全世界谁向我要果蝇我都给,而且邮票也没有让人买一张。

所以,请你直接把鸽子运来。

摩尔根。

”饲养果蝇也花钱不多,头一年每天只花一角钱饲料费。

有一天傍晚,谢默霍恩大楼旁边的体育馆失火,摩尔根的果蝇眼看就要完蛋。

他冒着冬夜的严寒从家里跑出去。

马拉消防车的水龙直冲着谢默霍恩大楼喷水,以免火势蔓延。

有些窗户的铁架已开始熔化,而饲养的果蝇就在不远的地方。

警察在现场设了警戒线,不许老百姓通过。

但摩尔根说服了警察。

他一口气冲过六层楼梯,到了顶楼的蝇室。

大楼内的温度高得使人透不过气,他不可能把这些小小的容器一个个搬下楼去,但他终于设法把它们搬至大楼内远离火场的一边。

这时他才站在人行道上观看,直到体育馆的大火被扑灭为止。

谢天谢地,火灾没有扩展开来,果蝇平安无事。

秩序混乱,环境肮脏是这间蝇室的典型特征,但严格而艰苦的研究却在里面静静地进行着。

摩尔根站在他那乱七八糟、堆满信札的工作台前通过一个珠宝商用的目镜数着果蝇。

信件堆得太高时,他往往把它推到旁边一个学生的工作台上,而一等老板走开,这学生又把它们推回原处——师生大打拉锯战,直到有人代替摩尔根作出主张,把这些信件(有时还没有复信)统统扔进垃圾桶里。

摩尔根的工作台之不成体统还不止于此。

同他一道工作的人大多数把死蝇丢进一个大家称之为“停尸房”的油瓶里。

而摩尔根干脆用他那瓷计数板把果蝇压烂了事,使这计数板经常长满了霉。

有时,研究生的家属(家属常常能找到一份照料果蝇的工作)会提心吊胆地把这位大人物的计数板上已经半干的果蝇给冲洗掉,但他看不惯这干净得发亮的瓷板,于是,第二天更加用劲把果蝇压死在上面。

毫无疑问,摩尔根喜欢的就是这种实验室。

他这人天生不爱整洁,也喜欢闹点小淘气,逗着别人玩。

他性格古怪,不怕别人非议,有时没找到皮带,就在裤子上扎一根绳子;有时来上班,穿的上衣钮扣全脱光了。

还有一次,他发现衬衫上有个大洞,就请办公室里的人拿张白纸给糊上。

所以,摩尔根不只一次被别人误认为是勤杂工。

不过,即使在他最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仍有一种优雅的气质。

摩尔根和他的合作者在《孟德尔遗传之机制》一书中阐明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也许可以说,该书的第一版(1915年)已经对摩尔根本人为遗传学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作了总结,但在以后的十年中,他继续作为这一集体的核心,推动着哥伦比亚大学许多研究课题的前进。

接着他们又有了许许多多新发现。

摩尔根和他的同事认识到反常的性别比例可以解释为伴性致死基因的结果。

雄性后代中有一半接受的不是使它们带白眼性状的基因,而是接受了一个致死基因,于是,存活的果蝇中雄、雌比例为1:2。

他们还发现,在染色体上的任一位点都可能随机发生互换、但在互换的位点附近却不大可能发生另一次互换。

这种现象,他们称之为“干扰”。

另外,他们又发现,雄果蝇决无互换发生。

布里奇斯证明,互换的频率随母体年龄而有变化。

他发现的“不分离现象”是这个集体初期工作中最有影响的成就,对当时还怀疑染色体假说的人很有说服力。

所谓“不分离现象”,指的是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没有分开,导致子细胞染色体组反常,染色体数目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这一方面的研究为发现具有不同染色体数的果蝇创造了条件。

比如有的只有7条染色体(2n-1),有的有9条(2n+1)甚至10条(2n+2)。

对于8条染色体的果蝇,用XX和XY未解释雌雄的区别是合适的,但对于染色体数不是8的果蝇,这种解释就得加以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