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 三(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初生的小鸟。

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二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是怎样的?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1-40)一、(2018年山东德州)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2.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3.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课外)(含解析)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课外)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专项练习1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专项练习1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专项练习1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⑥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听政:指帝王听取臣子奏议,处理朝政。

⑥数:shuò,多次。

⑦遽:匆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著每以为未善: (2)恐帝不复用意: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又以问著,对如初。

4.王著为什么对太宗的书法总是“以为未善”?你认为王著是个怎样的人?5、太宗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心乐之()⑵凄神寒骨()⑶而适类于余()⑷乐而不能去也()2.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为师矣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临水而居C.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D.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玉林)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会:聚集B.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于:到(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整理汇集(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整理汇集(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整理汇集(含答案)516题。

(8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而不加增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简要概括段中阐述的观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2分)10(2分)(1)扩充(2)明白 11(3分)B12(3分)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逆”“轻”各1分)13(4分)(1)(2分)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2分)举出人物1分,事迹概括1分。

示例墨子,阻止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三)(8分)14(3分)D15(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相关问题(20分)(一) 陋室铭(12分)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 B.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7.翻译下面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mǐn):怜悯。④规
箴: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规劝和告诫。
【解词】
①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②将去时但当屡顾帝
()
【答案】
①汉武帝乳母 尝于外犯事(曾经)②将
去时但当屡 顾 帝(回头
看)
【课内词语】
①尝射于家圃(曾经)(曾经)②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译文】
汉武帝的乳母曾经在外犯了法,汉武帝想要依法惩处,乳 母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靠言辞可以争辩的,你 一定想要得到救助的话,就在离开时,只频频回头看皇上,千 万不要说话。 这样或许还有万一的希望。 乳母来和武帝告别时, 东方朔也侍立在武帝身旁,于是就对乳母说:“你真愚笨啊! 皇上哪里还能想起你给他哺乳的恩情呢?”武帝虽然才能出众 心狠手辣,但对乳母也深有感情,于是悲伤怜悯她,随即敕令 赦免了她的罪。
【译文】
广东有个猎人, 带着弓箭进山打猎。 他偶尔躺在地上休息, 不觉睡过去了,被一头大象用鼻子卷了去。自己想,这次肯定 遭象残害。
不一会儿,大象把他放在一棵树下,点了点头。又叫了一 声,一群象便纷纷来到, 四面围绕着他, 似乎对他有什么企求。 刚才卷他的那只大象趴在树下,仰头看看树,又看看猎人,好 像让他上树。 猎人领会了它的意思, 就踏着象背爬到了大树上。 虽然爬到了大树顶,却不知大象要他干什么。
【注释】
①矢:箭。如:往,到。②摄:夹。③分(fèn):料想。④未
几:不久。⑤狻猊(suān 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形如狮。 ⑥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⑦殪(yì):死。⑧
瞻:往上或往前看。⑨袕(xué):本指衣服开孔,这里指挖地。 脱牙:指象牙。多无算:无法算计。形容数目多。⑽束治:捆束整理。
王敦刚娶了公主,去上厕所,看到漆箱里盛着干枣,这原 本是用来塞鼻孔防臭的,王敦以为在厕所里也要放置果品,就 把干枣吃光了。回到屋里,婢女托着金澡盘盛了水,琉璃碗中 盛着澡豆,他就把澡豆倒进水中喝了下去,以为是干饭。婢女 们都捂着嘴笑话他。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17.(2018·吉林) ( 甲) 阅读下边文章,达成 8-12题。

(10 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人之述备矣。

然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可以,樯倾楫摧,黄昏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居神清气爽,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乐融融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而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 _______(朝代 ) 文学家。

(1 分)答案:宋(或北宋)分析:本题考察文学知识知识。

范仲淹生于989 年 8 月 29 日,卒于1052 年 5 月 20 日。

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优秀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 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

(2 分)执策而临之A..B. 东临碣石.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 临溪而渔.答案: A。

分析:本题考察实词释义。

?把酒临风 ?中的 ?临?意思是 ?面对?。

A项中 ?执策而临之 ?中的 ?临?是面对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 ?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

B 项中 ?东临碣石 ?的?临?是登临的意思。

2018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8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8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8年武汉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 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 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四川省绵阳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四川省绵阳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初,苻①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②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③,婢简粟粜之④,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⑤。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⑥,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⑦刃,得剩六耜⑧,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⑨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⑩。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⑪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⑫。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⑬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年八十卒。

(有删改)【注释】①苻(fú):姓。

②饪(rèn)熟:指烹调。

③俭:贫乏,歉收。

④简粟粜(ti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⑤粃(bǐ):通“秕”,秕谷。

⑥娉室:定亲。

“娉”通“聘”,订婚。

⑦耜(sì):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

⑧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

⑨他:指拓跋他。

⑩不听越关葬于旧兆:不让大臣越关葬在祖坟。

⑪蒸尝:指祭祀。

⑫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⑬迁窆(biǎn):犹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四乃归.归:返回,回去B.孝心色养.养: 赡养;供养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D.初.为兖州司马初:起初;开始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从者于.路偶得一羊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剑》)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2)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4.选文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1.C2.A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③才流:指才能品级。

④才具:才能,才干。

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为称职与不 ( )(2)皆官得其人 ( )(3)举家号哭 ( )(4)寻还 ( )(5)早知尔耳 ( )(6)无预诸儿事。

( )2.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A.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本文)B.句读之不知(《师说》)C.臣之乡人(本文)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E.帝核问之(本文)F.顷之 (本文)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

庞恭:魏国大臣。

质:做人质。

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③去:距离。

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恭自称。

⑤愿:希望。

⑥谗言:坏话。

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②愿王察之()③庞恭从邯郸反())④后太子罢质()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

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

”卫君欲执孔子。

孔子走,弟子皆逃。

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

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③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

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

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及狱⑤决罪定,公憱⑥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

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⑦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亏:损害。

④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⑤狱:案件。

⑥僦(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⑦德:感激恩德。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孔子相卫 ( )②固吾罪当之 ( )③及狱决罪定 ( )④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B.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C.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弟子子皋为狱吏3.翻译下列句子。

(1) 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2)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4.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用自己的话回答。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 [资]盘缠。

\② [审]详细。

\ ③ [稽]探究、考察。

\ ④ [庶几]差不多。

⑤ [子羔、原宪] 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遇其叱咄()(2)人之为学()(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益慕圣贤之道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共同之处:不同之处:5.阅读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认识。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时冰皮始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B.于时冰皮始解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悠然自得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翻译句子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姸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把文中具有对偶性质的两组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②5.找出文中描写春水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笔下的春水具有怎样的特点?板桥诵书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②之。

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

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③,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yí)④,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⑤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注释】①寝:丑陋。

②易:轻视。

③自竖立: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屈曲委蛇:弯曲。

委蛇,同“逶迤”。

⑤迩:近。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幼时殊无异人处()⑵人咸易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及善诵耳。

⑵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3、陶渊明和郑板桥都喜好读书,但他们读书的方法或态度不尽相同,试结合文段内容加以概括。

4、你从选文中得到了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于:(3)蹴尔而与之蹴:(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2.翻译段①中画线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请按照其论证思路将下表补充完整。

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举例论证、C:D: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其他的人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何陋之有?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5、翻译下列句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或遇其叱咄(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4)若既不出户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则孤陋而难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溪深而鱼肥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拔山倒树而来D.乃记之而去3.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4.(一)(二)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孙膑赛马孙膑①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