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篇1:《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常陷入技术整合失效、教学效果不佳的怪圈。
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出现缘于表演性质的盲目整合高端技术现象,就是出现只用PowerPoint作为演示工具的低层次整合现象。
更有甚者,一旦真要把信息技术深入到实质性的学科课程教学时,教和学的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令人扼腕。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案例设计者陈萍老师,突破常规、勇于创新,成功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巧用概念图工具Mindmanager等技术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实施效果颇佳,给观摩者带来眼前一亮的清新气象,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实践场景评析学习活动:观察研讨(1)观察微型生态球教师:在西方,许多国家都喜欢用微型生态球来装饰居室。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迷你生态球”,分析其由哪些成分组成。
学生:(仔细观察电脑屏幕上的微型生态球)小虾、水藻,还有水、碎石……教师:(启动Mindmanager软件的“头脑风暴功能”,即时将学生的答案输入电脑,并且不急于修正学生的答案,留待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修正和完善)如果我们将这些成分归类,哪些属于非生物成分?哪些属于生物成分?学生:水、碎石是非生物成分,小虾、水藻是生物成分。
评析:通过观察风靡欧洲的微型生态球,要求学生首先从图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由于这是一幅既赏心悦目又贴近生活的画面,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真实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成分。
(2)观看动画:“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认识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生态球中有阳光、水、碎石和小虾、水藻就可以正常运转了吗?同时考虑一下,完整的生态球是如何运转的?针对这两个问题,如需要帮助,请点击“作用”后的超链接,观看动画,并完成学案上作业单1中的题目。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是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六、 促进 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 ,教 师应做到授之以渔 。因
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 透到书本深处 。 抽象 的重点知识 , 在多媒体声情 此 , 在课堂教学 中, 教师应该 加强学法的指导 ,
条件。 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 就能唤起他们的 并茂的演绎下 , 在学生们丽前显得栩栩如生 , 不 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 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 把学 让学 有 探索精神 、 求知欲望。故应用时多用图片、 动画和 仅有 效 地 突 破 了这 一 教 学 重 点 ,更 加 深 了学 生 习 的 主 动权 交 还 给 学生 , 生 主 动 地 、 选择 地进 行探究学习。利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是 音乐之类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媒体,这样就更能 们的情感教育。
抽 象 是 众 多 的事 物 中抽 取 出共 同的 、本质 强调重点 , 突破难点 , 因为重难点足一节课学生 效地 促进他 仃 自主学习能力 的提高。 J
性的特征 , 而含弃其非本质的特征。实践 阶段 , 学习的最主要教学内容,如刘‘ 这一部分处理不
一节课 的教学效果肯定是收效甚微 。 教学媒 学生受到 自己年龄特点 与身心特点及 自我思维 当, 正是教师处理重难点的好 帮手 , 尤其 养学生 的语 言能力应 该从他们 的思维 能力人 能力的限制 ,往往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 体的运用 ,
在课堂教学 中, 学生 的语言交流 随着教学内 与掌握 , 只靠教师用语青描述往往不够到位。 对 于抽象的 、难 以用语言来描述 的问题更为明 手。 作 容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丰 富,一味采用传统的形 为教师 ,就应该想办法尽力把抽象的知识形象 显 , 能够使抽象 的东西形象化 , 既能 突出重 点 , 化 、具体 化,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 的方 又能使难点化难 为易 , 只有分散了知识难点 , 才 式来进行教学 ,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 觉 , 于 思考 , 而影 响 学 习 的 效果 。而 利 用多 懒 从 式 。 学媒体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 教 把难点知 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更 牢固。 识简易化 , 使学生在媒体动态演绎原理 、 过程的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本(2篇)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本通过参加新课程标准的集体视频学习,我体会颇深:基本理念是: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
第一、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第二、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新课标强烈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五、在新课程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措施生物教学是生物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生物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等。
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和有效评价.下面就从以上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一.备课的有效性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
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备课除了教案写作的常规要求外,还应从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些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要备好课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生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要重点讲,哪些只要简单介绍。
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2.备课要用好教材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
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
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3.备课要研究教学的对象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生物学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二、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策略
支架式学习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围 绕当前学习的主题,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支架”引导,学生 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产生强烈冲突。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 的,为此,在搭建支架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择支架的难 易以及设置问题的多少,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 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以种子实验为例,观察不同环境下种子萌发实验、观察萌发时 各部位种子生长变化实验、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实 验等,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将一个延续性的实验贯穿于单元教学 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对“种子的结构特点”的全面理解。
二、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策略
(三)分层教学在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进行教学,在生物大单
基基于于核学心科素核养心的素普养通的高单中学元考整要体求学与习试设题计形研式究
生物学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目 录/CONTENTS
1 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理解 2 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策略
2 2
3 大单元整体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理解
新课标提出大概念教学,大概念教学需要有整体教学设计的思 维,改变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碎片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不同知 识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一、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理解
从"整体"的角度关注单元内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生成 一个总的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在一个单元整体目标的统摄下,整合 好单元内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功能,使整体学习效果大于各部分单 独学习效果的总和。
以"大单元"取代原本零散的教材内容,使这些零散的教材内 容整合起来,形成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单元主题。
浅析生物课堂有效性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
浅析生物课堂有效性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胡祥芳(安徽省铜陵县一中安徽铜陵)【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积极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而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也是教学永恒的主题。
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能让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征更加突出。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学校,二者的整合,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师生多维互动与评价,为生物学教学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充分实现了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学整合有效性【正文】所谓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就是通过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过程。
它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在于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提供生物学信息资源、改变教学行为,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结构、资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
生物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含内容包罗万象。
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感觉抽象、枯燥,而信息技术是拥有多样信息教育载体的计算机技术,它能够有效控制和处理一些文本、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融合、再现。
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现生物各种复杂生理变化的过程,可以达到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本人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生物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连篇的生物学术语,而是希望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现象和奥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于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
但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讨论。
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与特点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促进跨学科的整合。
新课程理念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学科的融合探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将生物与化学、物理等学科进行结合,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以下是一些证据支持: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开展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生物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生物知识。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摘要:教学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并且具有复杂性特征的认知活动,自身的有效性是实践者与研究人员共同追求的。
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许多中学都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的计划。
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认知活动;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改革措施一、有效教学的含义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进步或者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或者实现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获益的唯一指标。
我们课堂教学有没有获益,并不是指的教师完成内容或者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习到知识或者学生学习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去学习或者学习根本没有收获,那么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定义强调了“学生有没有进步或者发展是教学有没有获益的唯一指标”,而“进步”不只指的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并且还有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
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现在的素质教育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阻碍日常教学的问题。
我们需要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二、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1.人们缺乏对生物对于生物学科的足够重视在传统的教学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主课”,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重视,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副课”,一般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许多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课”的学习上,让学生可以在高考成绩中取得较好的表现,由于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难以对生物课程有着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并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
这种局面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必然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不科学当前实行了新的课程改革,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对于教学质量并没有过多的用途,并且一些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之后不但自己不能够适应,而学生也难以习惯,导致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
生物心得体会(精选5篇)
生物心得体会(精选5篇)生物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心得体会(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心得体会1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新课标培训,经过的新课标的培训学习,知道新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核心。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颇深:现将具体心得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突出概念的教学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1]。
新课程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主题中增加(或修改)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重要概念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具体描述;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建议;修改了教学建议中的其他内容,使之具有更好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修改了评价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传递,使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我个人认为,概念的建构,不是靠教师告诉学生,而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认真思考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而建构的概念,才会比较容易整合进学生的知识网络,印象才深刻,记忆才长久;也才能在需要运用时,比较容易地提取,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培训内容我以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为例来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生物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生物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引言:
跨学科整合的定义和概念: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优势:
跨学科整合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增强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2.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跨学科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进行融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思路。
4.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跨学科整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1.基于数学的跨学科整合教学:
研究表明,在生物教学中,将数学与生物学进行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通过图表和数值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物数据的趋势和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基于化学的跨学科整合教学:
3.基于社会科学的跨学科整合教学:
结论:
跨学科整合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科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生物教学中,数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与生物学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是有效的。
然而,还需
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性,并探索更多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方
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智慧课堂的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智慧课堂的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唐萍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45期生物学是一门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
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
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1、智慧课堂能化远为近。
如初中生物中《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节教学时,由于现在的鸟类较少,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野外等待观察,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鸟类的各种生活的情景,再插入一些音像,同学们边看边听,感觉身临其境,情景直观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智慧课堂可以化大为小,也可以化小为大。
如学习病毒知识,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记录下来的光盤再现学习情景。
再如细胞观察实验,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是一个人观察,又是首次观察微观结构,许多学生不能区分看到的是气泡还是细胞。
我们可用显微投影通过大屏幕把细胞图像气泡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还有,生态系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3、智慧课堂可以快慢互化。
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
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
4、智慧课堂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将学习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在学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时,家蚕蚕吐丝做茧的过程,是受时间的限制的,不可能随时出现。
教师可以事先用摄像机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了,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揭示客观规律。
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通过口述的方式很难表达清楚。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真正整合?”这是我面临的课题之一。
当前,尽管在理论上有不少文章对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相关生物教学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信息技术对生物教育的影响并不大,信息技术教育与生物教育还是严重脱节,广大教师和信息技术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绝大多数的生物课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为什么信息技术进入生物课的步履如此艰难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思考。
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求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各科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定位只能是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理论的转变。
如果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这也只能是新瓶装老酒。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陈宝林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2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真正整合?”这是我面临的课题之一。
当前,尽管在理论上有不少文章对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相关生物教学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信息技术对生物教育的影响并不大,信息技术教育与生物教育还是严重脱节,广大教师和信息技术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绝大多数的生物课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为什么信息技术进入生物课的步履如此艰难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思考。
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求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各科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定位只能是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理论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式。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通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等设备,教师可以将图表、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料呈现给学生,让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
在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叶绿素在叶片中的运动和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过程。
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建设生物实验室,开展虚拟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受条件限制,学校不一定具备完善的实验条件。
这时,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作用,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生物实验,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并通过虚拟仪器进行操作。
这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还可以降低实验操作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三、开放式实验课程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使得实验设计更加多样和开放。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专门的实验设计软件,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总结。
这种实验课程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引入生物模拟软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生物模拟软件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技术应用,它可以模拟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况,让学生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了解不同的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环境中的相互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生物学习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棒摇摩教奢
5 2 5 0 0 0 广 东省茂 名 市第一 中学
陈 明
不踏实 , 最终要 回归教材。 【 摘 要】 课 堂教 学是学校教 育教学的主阵地 。本文主要从课 堂 教材里有吗?说 明脱离教材 的学生心理没底 , 2 . 多样化教 学组 织是课堂教 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教 学有效性的界定、课 堂教 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来探讨高 中生物课 堂 新课标课程改革 目 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 教 学的 有 效性 。 死记硬背 、 机械训练 的现状 ,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 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 , 【 关键词 】 有效性教 学;策略;研 究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新校区搬迁,学校规模的扩大,每个年级由 2 0个班扩展到 5 0个 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切教学组织为理解认知结构而 教学班 ,生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迎 展开。同时,多样化课堂教学组织 ,有利于学生各方 面的能力得到充 来新的挑战,扩招后能否确保甚 至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探讨 分的发展 ,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是学校急需思考 的问题 , 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 (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 问题” 学生 的思 维过 程 往 往从 问题展 开 , 学起 于 思 , 思 源于 疑 , 本文主要结合优 秀课例 “ 植物体 细胞杂交技术”的课 堂教学来探讨教 是 思维 的起 点 , 学 的有 效 性 。 教学活动就是不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析疑的过程 ,从而提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 “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 例如 , 教师在讲解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可创设一连串问题 ,引 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 1 ] 。有效教学的 导 学生 逐 步 思考 : “ 教学 ”。简单地说 ,就是向课堂 4 0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 ,学生掌 ① 两个来 自不同植 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 ,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 握知识 ,习得技能 , 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 的品质。 什么? 从专业角度来看 ,课堂教学有效性,通俗地说 ,就是使学生在认 ②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细胞壁的方法? 知上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 , 从不 ③原生质体为什么可以融合?原理 ?是否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 感 兴趣到感 兴趣。因此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段 ?方法?全部原生质体都融合吗?结果可能出现几种细胞? 学生在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进步和发展 [ 2 ] 。 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 ,是 思维 的一次提升,也是对认知结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构进一步 的理解和深化。暮 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 为, “ 不论 我们选教 1 . 认 知 结 构 的 生成 是 课 堂教 学有 效 性 的核 心 环 节 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 ( 2 ) 组织探究式学 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 力。教师可根据教材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 ,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是学者 遗 对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的认知活动来构成 自己的认知结构。建构 主 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 《 义教学强调学习者 自己建构知识 的过程 ,即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 传密码的破译 》一节是研究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经典课程。教师在引导 是 由学 习者 主 动建 构 的 。 学生研究遗传密码 的破译过程 , 使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 因此 ,认知结构 的生成 ,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认知结构 的 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生能学会探究性学 习的研究过程和 生成 ,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而不是教师的灌输 ,但教师可 以设计 “ 导 方法 ,为 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做好了知识性和能力性准备。 学案” ,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认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 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 、突破难点。利用计算机 按教学要求优化 ( 1 )“ 导学案” 有利于认知结构的生成 。 建构 主义学 习理论认 为, 综合处理文字、声音 、图像、影像 等多种媒体信息 ,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指导者 ,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促进者和 组合并通过投影 机投影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完成教学过程。与传统教 引导者。不同学生 阅读教材 ,由于认知能力的不同 ,建构 的认知结构 学相比,多媒体教学 的优势有直观性 ,动态性 ,可重复性 ,大容量性 , 有差异 ,有些学生 只是看 了一遍教材 ,不懂得学习的结果是为 了生成 节约 了空间和时间,图文声像并茂 ,既突破难点 ,又多角度调动学生 认知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有必要设计认知结构 “ 导学案”,以 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 , “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一节 ,通过计算图像处理软件 , 帮助在短时间内初步生成认知结构 。 将马铃薯 与番茄有性杂交产生地上长番茄 、地下结马铃薯 的超级杂种 植株图像 剪接起来 ,再配上一个问题 , “ 马铃薯与番茄有性杂交 ,能 鬟张 槛糖雠蝻囊魏耩撞辩 赫l 精 糯饕擎擞” 否育出地上长番茄 、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杂种植株?通过图像处理 , ■夯t将: I = 辨忡雕糖精 在一建羲粹下鞭盘硪 荸| 把 辩种薯 撼 糖糟 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 ,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的学习。 膏艘 肿拄来- ( 4)组 织丰富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 “ 动”起来。学生是 一个活 ■,蛔磨麟枘 和挂搬_ 嘴啪———一 生生的个体 ,不是静止 的机器。课 堂中学生 的 “ 动” ,有利于营造课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实例
1理 论 背 景 .
3 10 ) 4 4 0
信 息 技 术 与 生 物 课 程 整 合 的可 能 性 应 从 信 息 技 术 、生 物 学 科 的特 点 出发 , 要 寻 求 支 撑 的 理论 依 据 。 还
11 息技 术的 特 点 .信
资 源 的海 量 化 , 式 的 多 样 化 , 动 的 交 互 性 , 习 的 主 形 活 学 动 性 , 些 特 点 决 定 了学 习 主 体 进 行 自主选 择 、 究 。 这 探 1 生物 学科 本 身的 特 点 . 2 研究 对象 的生动 和丰 富性 : 物及 其 环境 的 声 、 、 生 形 色 等 可 用 图 片 , 影 和 动 画 以 充 分 展 现 ; 验 科 学 , 于 一 些 电 实 对 宏 观 和 微 观 的 实 验 , 生 态 学 、 子 生 物 学 , 以 凭 借 信 息 如 分 可 技术再 现 。 2 整 合 的 意 义 .
■墨
信 息 技 术 与 生 物 学 科 课 程 有 效 整 合 的 课 堂 教 学 实 例
陈云 春
( 西 省 南 康 中学 , 西 南 康 江 江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陈小山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9期[摘要] 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学活动也要积极适应发展,勇于打破传统分科教学模式的界限,积极探索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以地理学科为主导融合其他学科,就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策略和实施方式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学科融合;策略方式;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62-02学科融合(FOS-Fusion of Subjects)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
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
[1]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也要积极适应发展,勇于打破传统分科教学模式的界限,积极探索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学科融合是技术革新、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高中阶段课程方案提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在学科体系上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2]综合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科内各知识点的简单归纳整合,更是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融合。
“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解决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探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缘由”这一问题时,如果仅仅停留于历史学科或政治学科内,单纯从那个时代国内的经济变革、政治时局等角度去分析,那必然是片面、狭隘的。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探索相关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着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必要的策略。
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实验的过程,深化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和声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还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索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物实验、讨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实验探究意识四、注重跨学科整合在新课程改革中,跨学科整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创设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比如生物与化学、生物与地理等学科可以进行联合探究,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全面的学科观念。
这种跨学科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成就。
五、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生兴趣测评、学习能力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比如分层教学、个别化指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物课堂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
教 师 的提 问 ,教师 富 有趣 味 的提 问 ,能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使 学 作 的学 习群 体 中对 各 自的 观点 、假 设 进行 批判 性 的考 察 、协 商 和辩 生 在教 学 过程 中处于 最佳 心理 状 态 , 以愉 悦 的心 情积 极 思维 ,直至 论 ,使 不 同 的观点 得 以交 锋 、碰撞 ,从而 加 深 、补充 、修 正每个 学 问题得 到 圆满 解答 。问题 的有 效 创设 ,是 突破 教 学难 点 的最 有效 策 生对 当前 问题 的理 解 ,取 长补 短 。但 不是 所有 的教学 内容都 适 合进 略 。教 师 所提 的 问题 不能 太难 ,否则 ,学生 难 以直接 回答 ,造 成冷 行 学 生合 作学 习 的 ,如果 问题 过 于简 单 ,答 案过 于 明显 ,开展 合作 场 的 现象 。 当然 ,问题也 不 能够 太 简单 ,只要求 学 生 回答 “ 或不 学 习 就会 流于 形式 ,从而 浪 费宝 贵 的课堂 时 间 ,使学 生 养成 散 漫 的 是 是 ” 的问 题就 不 能够 为学 生提 供 足够 的思 考 空 间。 问题 的指 向性 越 习惯 ,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生物可供合作学习的内容 很 多 ,如 光合 作 用 的发现 史 中每 个实 验 的设计 均 有 巧妙 之 处 ,实验 具体 ,学生思考就越明确 ,教学效果就越好。 2在课 堂 上 推行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学 习 方 式 。教 师 的教 归根 设 计 的理 念 、得 出 的结论 、可需 改进 的地 方 都值 得讨 论 、交流 ;证 . N是 结底 是 为 了学生 的学 ,新课 程有 效 教学 的最 终 目的是 :彻 底改 变学 明D A 遗传 物质 的众 多实 验等 内容都适 合 于 开展合 作 学 习 。 6做好 课 堂 教学 反 思 。 由于课 堂 教学 “ 一个 教 育 环境 中实 际 . 是 生 的学 习方式 ,实现 学 生 的有效 学 习 。新课 程 倡导 的 自主 、合 作 、 探究 式 的学 习方 式 ,强 调 了学 习和 发展 的 主体 是学 生 ,是 学生 在课 发生 的事 情— — 不是 理性 上计 划 了要 发 生 的事 ,而 是 真正 发生 的事 堂教学中主体地位 的确认和尊重 。自主 、合作 、探究式 的学习方 情 。”所 以教学 实践 之后 的反思 是课 堂 教学 过 程 的重 要环 节 。这 需 式能 暴露 学 生思 维 ,揭 示 知识 的形 成 过程 ,在 感悟 、体验 、发 现 中 要教 师运 用 自己的教 学 机智 ,思 索教 学 问题 ,修正 教 学方 案 。通 过 使 学生 主 动掌 握知 识 ,发 展实 践 、合 作 、创新 能力 ,提 高学 生 的生 这样 的反思 ,可 以对 自我行 为 、课 堂教 学 给予 肯定 和 强化 ,也 可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已成为时代的趋势,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改变相应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
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启迪学生思维,突破抽象知识学习和重难点,能加大知识信息容量,促进师生多维互动与评价,提高课堂要质量,能引导学生浏览生物资源网,丰富课外学习。
但是,在整合的实践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一、整合的必要性1、信息时代的今天,在新概念的教学领域中,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大大滞后于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了,要想做与时俱进的学者型教师,创设适应时代发展的开放性课堂,就必须另辟奚径,顺应着新的教育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
21世纪的今天,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堂,这一标准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实践证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优化生物教学的有效方法。
2、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与信息息息相关。
学会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就能去有效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并对此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生物教学与信息科技的整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能促进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熟练掌握。
二、整合的可能性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
A、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B、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C、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D、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2、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A、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B、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C、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
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
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米勒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整合的有效性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之初,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之中,可以加大知识信息容量,启迪学生思维,突破抽象知识学习和重难点;在教学之后,能够进行多维教学互动与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外,可以引导学生浏览生物资源网,丰富课外学习方面都可以实现整合。
现就此谈谈具体的一些做法与感受。
1、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之初,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为一体,创设出具有真实感和表现力,生动轻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动情入境,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奠基。
在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中,非常注重对生命现象的描述,有很多内容受到学生阅历的限制,利用很多日常难以见到的、趣味性强的、蕴藏着无限生命奥秘的视频资料的收集播放,就能牢牢抓住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科学的崇尚和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动物的繁殖行为一节时,就可以播放优雅的丹顶鹤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异性之间传递爱慕信息的短片;在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时,则可以配合播放我国的屎壳郎远渡重洋到澳大利亚安家落户的资料;当小海马从雄海马的育儿袋中孵出、当憨态可鞠的大熊猫徜徉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视频资料时,就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专注的神情中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为新知识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犹如登山,虽步履艰难却步步升高,最终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知识理论,对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的突破重难点。
像《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传统教学手段教师难于讲清,学生难于理解,而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分开,这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独立分配到两个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学生会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很容易的接受分离定律的实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课堂上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加大知识信息容量,促进师生多维有效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当前,社会各界都在不断呼吁,要为中小学生减负,而老师或家长又需面对孩子升学的现实,希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
所以要在课外占有学生的时间,尤其生物学科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就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努力在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或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课外的学习负担。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可以对相关生物学知识信息及其背景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对师生的学习作品进行展示,分享他人的资源、经验和成果,这既能增加知识信息的容量,促进师生、生生及时的多维互动与评价,又可以学会与人合作,增强社会适应性,真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的基本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我常常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增大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信息容量和知识信息应用的处理,并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强化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展示机会。
比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复习时,就选用了紧扣教材的“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等多媒体视频资料;又如在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一部分,涉及到7个新名词的掌握应用,特别是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传统的教学手段至少需要二个课时,而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在所有新名词出现后都配合图片和习题强化;遗传图解的标准格式,也在步步给出后,马上引导学生练习并分小组展示作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问题,及时给以矫正、警示强调,使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加深学生印象,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作到的。
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由“苦学知识”变为“乐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浏览生物资源网,丰富课外学习活动生物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
因此,在教学之外,利用互联网,向学生介绍优秀的生物科学或教学网站,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浏览更多的,自己感兴趣、又欠缺的生物知识信息,或以博文的形式来彼此交流自己对生命科学的感受和认识等,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生物教育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比如教材对于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只是泛泛而谈,而学生恰恰对这一高科技领域充满了好奇和神往,于是我们布置学生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克隆技术的利弊并在集体中相互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生命科学中的一些新发现、新成果的了解,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等,需要及时的答疑解惑,外校的一些优秀习题等资源,也都可以在网络中各取所需。
只要利用得当,网络就会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好助手。
四、对整合的思考1、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在当今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也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作为生物教师,要不被时代所淘汰,就要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有效地整合,就必须要加强学习。
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
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对生物教学的思想、设计等呈现出来。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并且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了所有其它的经典手段,把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让多媒体充当“现代的黑板”,一番狂轰烂炸下来,课堂上看似热闹,而该留在学生大脑中的知识体系并没有构建起来。
其实,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多媒体使用的同时,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识点,教师若能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它不仅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关键,解决教学难点,而且还有加强学生记忆、增强化语言效果的作用。
所以传统的和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建构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模式。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
多媒体虽然可以模拟一些实验现象,如展现变形虫的运动、摄食之类的活动,但学生没有亲自实践操作,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并且也无法感受到实验或实习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