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科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

科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

科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

1、时间问题:学生活动本身就很耗时间,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科学探究中往往会转移注意,这样时间变成了突出问题,传统课堂40分钟,已经无法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

2、调控问题:在科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就算教师准备非常充分,也难免会经常发生一些意外。再加上学生人数多,活动空间又那么小,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非常费劲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还往往会出现失控的场面。

3、评价问题:很显然,通过科学探究,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但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用传统的评价方案去评价他们当然不行,因此,现在急需解决“用什么评价方案去评价学生?”

4、教师问题:科学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非常多,而现在科学教师的课务繁重,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再学习、去研究,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科学探究教学很难落到实处。

“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科学探究”作为新增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的教学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现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科学探索;课堂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教材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均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探究活动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科学探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为教师们所熟悉,为广大学生所喜爱。但在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就“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多的教师没有认真学习《物理课程

标准》,不重视对教材的分析。新教材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以往教材中较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改为实验探究,这些改变的目的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等问题,教师在课前没有认真的分析、理解,不能很好地运用《物理课程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对内容标准的学习不落实,从而导致了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对科学探究的内涵认识不足。有的教师把科学探究等同于物理实验。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平台,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动手多,动脑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学生经过的一番猜想、讨论与交流之后,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探究,而且探究时间也比较长。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动手操作了,但往往只是动动手而已,缺乏严谨认真、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到底在探究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这样的探究几乎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

二、少数学生当主角,多数学生是观众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探究全部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有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是看别的学生探究。所谓探究交流也只是少数学生的霸权。

三、教师为完成“目标”进行轨道式教学

教师为追求探究课形式的“完美”和目标达成的“圆满”,在探究课堂上按照自己的事先预设主宰着课堂。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收集事实与证据、实验或检验、对实验结果的评价等环节看似是学生的“功劳”,实质还是由教师“强导硬诱”出来的。表面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

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轨道式教学,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制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科学探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生科学探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生科学探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

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应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

调查、验证等过程,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的价值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

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就

更加需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提高教学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具体来说,教师在引领小学生科学探究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引领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

例如,研究《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首先要提出研究问题,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黑色纸袋摆放的位置与吸热有关吗?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拟定计划,开始实验。由

于这两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就要注意控制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课前要挑选好无损坏的

温度计,几支温度计对相同的温度显示的情况要相同。实验前把温度计放在相同的地方,看

温值是否基本一致。在安排学生做材料时,强调不同颜色做的纸袋大小一样。在实验时,严

格控制观察时间,及时收集实验数据。学生通过分析获得的数据,将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实验数

据绘制成一张图表。学生能比较容易的得出实验结论。这节课需要课外完成,需要阳光充足。首先学生材料得事先准备好,能节约课堂上的实验时间,在探究实验中,每个小组完成的进

度有所不同,必要时需要两节课完成。不然学生的积极性刚调动起来,就被时间给束缚了,

实验时需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研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又如,当学生学会了制作电磁铁以后,他们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所以我为了满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灵活多样的激励策略。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态度应谨慎,不要轻易否定,要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课外,教师还能够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延续探究;也能够组织学生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交流科学小论文和科技小发明,鼓励他们向竞赛活动投稿,递交作品。只有在老师多种方法激励下,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让实验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二、尽可能多让学生实行实验活动。在实验中,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实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一种水平。如在《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铁钉,同样绕着线圈,为什么钉帽有的是南极、有的是北极呢?这种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在实验探究中去明白原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或线圈绕的方向不同。只要我们充分放手实行训练,学生的创新水平、实验水平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三、实验中要重视“疑问”的作用,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当学生们知道面包发霉与温度相关,就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霉菌生长与水分相关吗?这时,教师不须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两块相同面包,一块滴些水,一块干燥,放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观察,通过自己实验可找到提出的问题答案。

四、尊重实验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万一遇到实验失败,老师首先要尊重实验事实,和学生一起事实求实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客观原因,并坦诚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教育学生要吸取教训,并当场重新演示完成该实验。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科学实验必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道理。

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个教师都希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新课程的改革给新一轮课堂模式的探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探究”作为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新课程的改革教学中已逐渐融入课堂,纵观新课程探究活动课堂教学现状,大多数教师能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完成有关探究任务。应该说学生活跃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也明显。但是透过探究活动表象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在探究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重过程,轻结果

曾听过一节初二科学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土壤中有什么?》,本来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学生对土壤中究竟有什么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也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弄清想知道的。可惜整堂课中,从“提出问题”到“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全部被老师包办,即使在学生“实验”时,这位教师也没有放过,一发现个别小组有了自己期待的结果,就阻止其他学生的探究活动。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热情高,达成了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从教学目标来讲,学生也掌握了某些知识要点。可是,这是探究活动吗?显然,这节课与其说是学生探究活动课,还不如说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的一个“验证性实验”。就本节课来说,探究活动过程中“建立猜想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假说”是最主要的,探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学生只有在“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假说”、“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等活动过程中才能达到。探究活动中主体是学生,理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假说、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忽略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本质是不可取的,这也是违背新课程设计理念的。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则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只有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独立思考、激活创新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一、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想上好实验课,没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无异于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

1、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恰当的合作时机,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形式,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帮助等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合作学习时,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2、准备实验器材要渠道多样化。目前,学校用的都是原自然实验室里的设备,不但陈旧而且很不齐全,使很多实验无法直接进行。因此,教师在实验器材准备上要多样化,整合学科间的多种资源,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带或自制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上“溶解”时,可让学生自带一些白糖、食盐、河沙、泥土等。让学生们经历着准备时的好奇、课堂上的诧异与轻松、课后的反复回味,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3、设计自主实验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如学习《磁铁的磁性》,为了弄明白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个人研究时设计自己的实验方式。有的学生说会用磁铁的各部分来吸大头钉、回形针、铁屑等;有的去吸小铁球,看它滚向哪个部分;还有的用磁铁靠近悬挂的小铁钉,看铁钉靠近哪个部分等等。设计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局限于设计的本身,更会考虑到实验的材料选择、变量控制、步骤先后等。

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注意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不断深入,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

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材。

《科学》教材在每一课的容量都比较大,如果面面俱到,往往无法完成任务且会出现一节课师生都忙忙碌碌,但学生却没有收获的情况。因此把握住教学目标,灵活地使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如何灵活使用教材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

二、不要让探究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认为探究就是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经常是一节课学生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少,这种现象在科学教学比比皆是。科学探究一方面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得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问题意识。

(1)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敢问。

(2)引导并加以适当的评价,使学生会问。

(3)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善问。

2、手脑并用是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1)针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

(2)制定探究计划。

(3)进行探究。

(4)注重分析和交流。

3、充裕的时间的充足的材料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4、有效的指导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活动前,教师应把学生的要求、方向、需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交待清楚。

活动中,不断地巡视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析、指导,指出探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活动结束后,帮助并督促学生做好清理工作,并按要求进行评估。

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个教师都希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新课程的改革给新一轮课堂模式的探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探究”作为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新课程的改革教学中已逐渐融入课堂,纵观新课程探究活动课堂教学现状,大多数教师能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完成有关探究任务。应该说学生活跃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也明显。但是透过探究活动表象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在探究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重过程,轻结果

曾听过一节初二科学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土壤中有什么?》,本来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学生对土壤中究竟有什么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也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弄清想知道的。可惜整堂课中,从“提出问题”到“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全部被老师包办,即使在学生“实验”时,这位教师也没有放过,一发现个别小组有了自己期待的结果,就阻止其他学生的探究活动。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热情高,达成了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从教学目标来讲,学生也掌握了某些知识要点。可是,这是探究活动吗?显然,这节课与其说是学生探究活动课,还不如说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的一个“验证性实验”。就本节课来说,探究活动过程中“建立猜想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假说”是最主要的,探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学生只有在“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假说”、“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等活动过程中才能达到。探究活动中主体是学生,理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假说、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忽略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本质是不可取的,这也是违背新课程设计理念的。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第一篇: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小学科学是一门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科,科学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的探究意识,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让学生可以频繁的接触生活,而且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学课教学,不断配备实验仪器,能够根据教师教学需要及时地购买教具,学具,大大方便了教师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长期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又隐约感觉到一丝丝困惑。

1、作为科学教师,感觉自身压力比较大。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想教好科学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学老师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因为科学课知识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太多,教师常常感到所学的知识不够用。有时我会感觉到科学课仿佛是真人版的小孩“过家家”,但是上起课来,却没有说得这么轻松,科学教学活动不好组织,学生活动范围大,探究活动多,探究活动时间相对比较长,教学中容易出现许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不仅需要科学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做大量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少走弯路,而且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具、学具。课上,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全过程,从而得出正确合理的科学结论。课下要整理教具、学具。真可谓一节课下来,让科学教师感到有些疲惫。

2、科学教具不配套、个别教具数量不足,有的教具出现严重缺损。

科学学科,实验活动非常的多,比如,《建高塔》、《做框架》、《用纸造一座桥》、《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等等,都需要学生自筹、自备大量的学具,如剪刀、刻刀等危险工具有时是必需品。因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即使教师再三叮嘱,由于班级人多、组多,教师视野又十分有限,难免会出现这样

实验探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验探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实验探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进行的科学教育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课作为一门蕴含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的学科,责无旁贷的肩负起了对小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重担。科学课教学包含的各种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过程中最有成效,收获最大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其意义十分深远,我们应充分利用实验这一得天独厚的课程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还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下是我对科学课实验中几个环节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科学探究过程中需要有实验。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和源泉。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它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喜欢科学课学习中的各种神奇的实验。让学生去亲身经历这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过程,既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又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甚至一次奇妙的探究经历,会成为学生多年后还会时常想起的快乐往事。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条件,设计安排实验探究内容,培养并保持学生对于科学课学习的兴趣,辅助他们走好探索、发

现的坚实一步。

二、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

为学生安排有趣的实验,学生们当然热情高涨。但是如仅是在进行在实验教学中由教师把所有材料全盘搬出、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简单讲解,学生只需照葫芦画瓢来进行实验“游戏”,这种实验的效果如果,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究竟能有多大作用?这种实验又是否能够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呢?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当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之后老师问学生:怎样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作案呢?全班同学都会大声回答:做实验!但当你追问:这个实验你打算怎样进行呢?结果常常是全班无语,他们的眼光告诉你,他们在等着你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就表现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虽然很高,但在多次实验探究后探究的能力并没有多少提升。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宗旨,我认为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自主设计并且进行交流完善的能力比进行实验操作更重要,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想象空间,更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不仅能够体验“实验游戏”的乐趣,更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应注意的八个问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应注意的八个问题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那么,如何做才是探究性学习?怎样才能搞好探究性学习活动?近几年来,我们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有了点滴的体会,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四不”,强化“四重”,以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内涵。

一、“探究”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市场上有假货,球场上有假球,假的东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简直是太多了,人们也已司空见惯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假”的魔爪也伸向了我们的课堂,骗走了一颗颗真诚的心灵,骗走了一个个求知的欲望。就好像是一张假人民币,明知是假的,但是舍不得扔掉,真想抛出,以假乱真,结果你骗我,我骗你,恶性

循环。我们课堂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表面上看是探究的路子,其实是有其“形”而无其“神”。获取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上新课之前,最好不要让学生预习内容,但有很多教师并不注意这一点,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本,知道了某些学习的过程和结论。而课上还要假装探究的形式,去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提问、设计探究的过程,简直是自欺欺人,象在演戏,没有丝毫学习的价值。现列举几种假象如下:1、假惺假意地导课:课前学生已经预习知道了课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旦说出,老师却1 没有顺势导入,而是死板的背教案导入。2、掩耳盗铃地探究:简单问题复杂化,非要走探究的形式主义的路子。明知的问题还要假装出探究的过程。教师“疑难包办”的早产儿似的探究。3、直来直去地启发:无深度广度,提出问题不到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引言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然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问题一:实验设备不完善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面临实验设备不完善的问题,这给教学带来了阻碍。一些实验材料难以准备或者实验设备老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改善措施

•提高实验设备的采购经费:学校可以通过申请教育经费,增加购置实验设备的经费,确保实验教学所需设备的完善。

•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合作,争取获得实验设备的赞助或捐赠,以提高实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制定实验设备维护计划:学校应制定实验设备维护计划,定期检修和保养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实验设备的正常运作。

问题二:实验操作难度大

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限制了他们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实验操作难度大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改善措施

•合理选取实验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取适合他们的实验内容,避免操作上的困难,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简化实验步骤:将复杂的实验步骤进行简化和梳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

•设置示范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设置示范环节,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

问题三:实验安全风险

科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对小学生来说尤为敏感。受限于学生年龄和安全意识的欠缺,实验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荔县实验中学郑建文

科学探究活动既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体验乐趣,领悟方法,发展能力。将科学研究教学引入课堂,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还能改变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师生对探究学习的不同理解,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现陈述如下,以供商榷。

一.只探不究,忽略了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一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只探不究,具体表现为:只看实验现象或者是只记录一些相关数据,不去分析和论证就认为探究活动结束。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只是移动蜡烛和光屛的位置,观察光屏上呈像的大小即可,并不去讨论像的特点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用途。再如:“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只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不去关注灯泡的亮度,没有思考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这样的探究活动没有结果,也就失去了探究意义了。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一是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任务不清楚,不了解探究活动的完整环节。二是不会通过物理现象看本质,不会从实验数据中归纳物理规律,不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因果推理,对探究结果不能进行描述和解释。其实,这时的学生也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老师要马上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和实验数据,找到物理规律。绝不能放任不管,草草了事。让学生误认为科学探究就是看一看,玩一玩而已。一定要克服“探究过程积极主动,分析论证鸦雀无声”这种“只探不究”的错误行为。

二探究学习要注意人与人都要参与,不能变为学生间的演示实验。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适时启发引导。在探究式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
究的倾向。
求, 学生的思维逻辑, 教学计划安排等。探究内容的选择 应该得到保障, 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就一定能够开展好探
2.教师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 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究式学习, 如果缺乏教师的必要引导, 仍然不会有好的教
验, 出现急于告诉学生结论的现象。 3.因 受 时 间 和 教 学 任 务 所 限 , 使 得 探 究 活 动 不 充 分 ,
各方面能力较弱, 课堂上难免有出错的时候, 教师要放 下 性 、游 戏 性 、趣 味 性 较 强 的 内 容 , 激 发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的 情
总之, 体育教师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点。当学
“师道尊严”的架子, 多给予理解和宽容, 要相信学生的错 趣、自觉学习的情感。
生的学习活动受阻时 , 教师应通过提示、引导、启发、帮 助
力的提取和综合, 或通过同学之间思维碰撞, 可以进行探 现的机会; 介入太晚, 学生长时间处于盲目状态, 会浪费
究并能得到结果的。探究的内容也不能太容易, 提出一些 大量的时间,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要“必要”。不应该
没有思维深度, 缺少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 学生 引导的内容也进行引导, 会剥夺学生尝试的机会, 削弱学
会感到没有挑战性和成功感, 进而失去探究兴趣。在探究 生的探究积极性, 该引导的内容如不充分加以引导, 会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条核心理念。探究教学也就自然成为科学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从新课程实施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有关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少。这虽然并不奇怪,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影响科学探究性学习价值的实现。我联系本人在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谈一谈,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科学教师的注意,对实践起到一些实质性的作用。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始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育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这句话指明的不仅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的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如我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出示了多种岩石的投影片,学生多数对蘑菇岩感兴趣,提出了不少关于蘑菇岩的问题,而对其它的几种岩石没有提出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它几种岩石,并问:“面对这些岩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接下来又是学生一连串的发问:“在这几种岩石中,我国哪种岩石最多?主要产于我国的什么地方?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用途?……”

2、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还要及时整理问题,帮助学生选择问题,将课堂上能研究的、要研究的问题突出出来。如我在教学《奇妙的指纹》一课时,如引导学生对“我的指纹与同桌一样吗?”作出猜想,并引导学生制定如何验证的方案。对如“为什么有指纹”等学生无法研究的问题可删选,对如“我的指纹和爸爸(妈妈)一样吗?”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题可让学生带回家课后研究。如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的问题,就明确提出当堂研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问题明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收到更好效果。

3、“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根据观察现象本身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切忌为了完成探究的所有环节,而及早地进入所谓的正题。在实施“科学探究型”教学时,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险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提出尽可能多的假设和猜测,开阔学生思路。

问题明确后,对探究结果的假设和预测是一重要环节。我们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充分地对话和沟通,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分享和互相帮助。如我在教学《雷电》这课时,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用细金属丝挂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然后摇动起电机,会出现什么现象,我先让学生猜想,探究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让他们大胆猜想,有的同学说,会相互吸引,有的同学说,会相互排斥,有的同学说会发生爆炸,有的认为会发出火花,有的说会有

声音产生等等,我对他们的敢想提出了表扬。这些想法可能不全对,但说明了学生是动脑想问题了,对这个实验有了研究,有了自己的看法,这种能力正是我们科学课要培养的探究能力。再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课时,对声音地产生进行了多种猜想:“事物之间相互撞击产生声音,事物之间相互摩擦产生声音,事物之间相互挤压产生声音、事物震动产生声音……”这样做,要比让学生直接看现象,说结果效果强多了。只有在教学中经常地鼓励、诱导学生猜想,进行假设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培养。

三、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切忌走极端,忽视学生对知识地掌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实践着。在今年我市举行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们足以看到多数教师充分注意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并加以教师的悉心指导。可见,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方式的主流。不过,可能是我们在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中呆得太久了,头脑中以知识为中心的痕迹久久不能磨灭,多少有些“知识情结”,总自觉不自觉地回到知识中心的老路上,有形无形地摆脱不了重知识结论的束缚──在课堂小节谈收获一环节中,学生谈得最多的是知识层面上的,也很少教师引导学生对科学方法进行总结。为此,我们还要积极的倡导广大教师进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活动。由于多种原因,也有教师在理解和实施探究式教学中也出现了偏差,有的教师将淡化知识、淡化结论理解为新课程中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在他们看来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其实,这种理解同样背离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意义。《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作为科学学习方法,又作为科学学习内容出现,目的旨在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罗星凯在《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必须正视的问题》中说:“在我看来,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这样的范畴谈何者更重要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你说哪个更重要?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在于将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而不管知识如何获得,结果留给学生的本来十分重要的知识结论成了一堆死的东西,学生能力发展自然就淡不上了。现在我们就是要把那些流失掉的东西补回来,而且在知识上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更深入他们心灵的知识。为此,我们的智慧应该花在对“双赢”的追求上。”当今著名教育学者刘默耕说过:“我们要破除对‘知识’的偏见,知识并不只是那些死条条,正像科学并不是那一套套的书一样。知识也包括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的感受,包括他们从中领略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还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特别是对班级中内向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不可以把少数学生当成实现教案的工具;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在研讨和交流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更要怀着谦虚、耐心和宽容,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以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

2006-0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