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

合集下载

《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执教者:代璐时间:2013年12月10日地点:重庆市实验中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

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

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二、文本解读,学习新知(一)初读,诵秋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凄婉、哀伤、悲凉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枯藤老树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波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去想象这些拨动诗人心弦的十种意象,有枯藤、有老树、昏鸦,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人家,古道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夕阳渐渐西沉入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的交叠,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8.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9.引导学生逐句品析上述10种意象有什么特征,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秋思》教案优秀5篇

《秋思》教案优秀5篇

《秋思》教案优秀5篇《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

(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齐读)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

(板书:秋思)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

(再读)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

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

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

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

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

你们读懂题目了吗?(“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

)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秋思教案篇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的手段,播放钢琴曲《秋思》,营造秋天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 秋天有哪些特点?”通过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或幻灯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回忆,为学习《秋思》做铺垫。

篇二:课文阅读理解教师将《秋思》课文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可以提问学生:“诗人是如何描写秋天的?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通过课文的解读,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篇三:课文分析1. 了解诗人杜牧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思》的结构,包括诗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

3. 诗歌意象解读教师逐一解读诗中的意象,如“洛阳城里见秋风”、“青草池塘处处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篇四:诗歌欣赏与赏析教师播放《秋思》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配合课文中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可以自己感受诗歌的语调和表达方式,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和意义。

篇五:创设情境,写作练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诗人,请你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你会怎么写?”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创作元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赏析和分享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写作能力。

篇六:诗歌展示与评价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秋天诗作,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论。

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篇七: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获得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欣赏和研究诗歌,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五年级秋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秋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秋思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秋思主题课程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秋思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掌握一些描述秋天的常见词汇和句子;- 了解古人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古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美景。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打印好的秋思相关的诗歌、古文等材料;- 学生练习册。

2. 教学工具:- 课件;- 黑板、粉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口语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秋天有什么特点和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秋天特点和变化。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一些描述秋天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记住它们。

3. 阅读秋思文本(15分钟)- 教师将秋思相关的诗歌、古文等文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秋思相关的诗歌或古文,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可以从比喻、象征、描写等方面分析诗句或古文中的意境和感情,并进行分享。

5. 个人练习(15分钟)- 学生领取练习册,根据书上的练习题,练习用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美景。

《秋思》优秀教案

《秋思》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秋思》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秋天的气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秋思》的诗意理解。

3. 朗读和背诵《秋思》。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秋天的气息。

四、教学准备: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秋天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理解《秋思》的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欣赏课文:(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秋思》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欣赏。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

6.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拓展学生学习。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设计:1. 学生抄写《秋思》全文,加强记忆。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秋天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学生以“秋天的思念”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八、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秋思》的准确性和对秋天诗歌的欣赏分析。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秋思》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

2、学生准备:搜集表现思想之情的古诗词,并多读几遍。

课时设计:一课时。

设计理念:“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

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

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

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

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

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见秋生情。

在咱们国家有一个节日与月亮有关,是(中秋节),同样在唐朝有一个特别喜欢月亮的诗人,曾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也写过《静夜思》,睹一轮明月寄满怀思乡之情。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秋思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诗歌,能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内容。

(重点)3、在品读中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

(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引导与点拨学生以读为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音频课时安排:25分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苏州吴县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介绍背景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攻取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被围攻七天七夜。

这时,不期而至的大雪纷纷而降,李元昊因粮草难以为继,无奈撤军。

延州的险些失手,震动了朝野,上下顿时惊慌失措。

在这危急江山社稷的时刻,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坐镇延州军事要塞。

当时西夏初立,气焰炽盛,锋芒正锐,而宋朝边塞一线,支离破碎,人心涣散。

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

二、朗读诗词,初步感知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展示读,听读,齐读,点评(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教师活动:引导与点评三、品读词句,深入体会请再读全词,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1、在上阕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这景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在品读中,深入体会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拨学生品与读。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据课堂交流情况归纳)五、布置作业1、请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请搜集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秋思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了解元敬曲小令的特点;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1、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难点: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初一已经具备初步鉴定诗歌的能力,只要教学时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帮助学生解读作品,学生能够感觉到诗歌的优美环境,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古诗秋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古诗秋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古诗秋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古代诗词中,秋意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慨。

通过学习古诗《秋思》,学生们将了解秋天的特点并体验到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设计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掌握古诗《秋思》的意境和结构。

2. 学习古代文化和诗词表达的特点。

3. 探索秋天的美和人们对秋天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一份包含古诗《秋思》的文本材料。

2. 学生课本和作业本。

3. 录音设备(如手机或录音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感受,可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秋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气候和颜色等。

二、学习古诗《秋思》1. 分段解读古诗《秋思》,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感受。

2. 学生大声诵读古诗,并录音留存以供之后的学习和欣赏。

三、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表达特点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古代文化对秋天的理解和描绘。

2. 与学生分享古代文化中与秋天相关的词语和意象。

四、感受秋天和思考1. 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好。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并与古诗《秋思》中的描写进行对比和联系。

3. 让学生记录下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可以写成诗歌、日记或绘画等形式。

五、学生作品分享1. 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他们的秋天感受和思考。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分享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和延伸1. 整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中。

2. 回顾古诗《秋思》中的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特点。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使用古诗《秋思》中的词句和意象,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或诗歌。

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古诗《秋思》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美和古代文学的魅力。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秋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齐读课题。

3、解题:“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师:秋风又起,客居洛阳的张籍准备写一封家信抒发自己万重心意。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诶,我突然发现全诗28个字中没有一个“思”字,那诗人的思念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人把思念藏在哪儿呢?捧起书,拿起笔,再读读诗句,哪些词的背后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呢?2、学生自由读悟。

3、交流。

预设:洛阳城里见秋风。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

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预设: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第一章: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通过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本章将介绍如何使用《秋思》这首诗歌进行公开课的教学。

1.2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秋思》这首诗歌。

分析并欣赏秋天景色描绘的艺术手法。

探讨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内容诗歌阅读与解析。

诗歌背诵与默写。

艺术手法分析。

情感表达与讨论。

第二章:诗歌阅读与解析2.1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秋思》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诗歌中的重音和停顿。

2.2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秋”、“思”、“故乡”等。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2.3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并回答: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词语和意象来描绘秋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背诵与默写3.1 诗歌背诵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秋思》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2 诗歌默写教师给出《秋思》的几个关键句子,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学生自主默写,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

第四章:艺术手法分析4.1 描绘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描绘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学生举例并解释诗歌中的描绘手法。

4.2 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学生举例并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第五章:情感表达与讨论5.1 情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思念、忧愁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2 情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与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对比。

第六章:诗人背景与创作背景6.1 诗人介绍教师介绍《秋思》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思》,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张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把握,《秋思》的意境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思》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秋思》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秋思》,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深入领会诗歌的美感。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秋思》,并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感受和体会。

8. 板书设计:《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秋思》与其他秋天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等,分析各自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2. 创作练习:邀请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秋天的诗歌,鼓励运用《秋思》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秋思》的情况以及关于诗歌感受和体会的写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思教学设计秋思教学设计(优秀7篇)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

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秋思》教学设计篇二《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秋思》教案教学设计

《秋思》教案教学设计

《秋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诗意,体会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爱亲人,珍惜家庭和睦的氛围。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感受。

3.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学习诗歌(1)让学生默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句讲解诗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的美。

4. 拓展训练(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感受文学的魅力。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欣赏。

(3)布置作业:背诵《秋思》,学会运用生字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2. 诗歌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秋思》的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

2、通过借助注释、反复诵读、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2、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1、制作《秋思》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拓展的古诗:《归信吟》、《天净沙秋思》、《秋风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诵读入境1、以学过的思乡诗句引出新课。

板题,读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诗句,读懂诗意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读古诗,要求读顺。

3、三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4、引导学生回顾读懂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展开想象,读通诗心(一)品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抓住见秋风,通过移情体验,穿插诗人简介,理解诗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万重,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创设情境,感悟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

2、从《归信吟》一诗中更深层次地体会又开封包含的深切思乡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1、配乐读,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对张籍《秋思》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

3、创设情境,背诵诗句。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以《天净沙秋思》、《秋风引》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探究思乡诗句的兴趣。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感悟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以秋天的景色或与思乡相关的话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古诗: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秋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意:通过注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秋风”“家书”等,探讨它们在表达思乡情感上的作用。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乡经历或相关故事。

6. 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并进行适当的默写练习。

7. 总结:回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强调思乡之情的普遍性和珍贵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五、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音乐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和延伸,如让学生仿写古诗、绘制与诗歌相关的图画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主题:秋思(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景;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赏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和美景;2.秋天的常见物象;3.秋天的动物和植物;4.秋天的习俗和节日。

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一些秋天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用于制作海报和手工作品的材料;2.准备一些与秋天有关的文学作品,诗歌或散文;3.提前了解秋天的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活动一:秋天的特点和美景(介绍,观察和讨论)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图片和视频;2.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和美景,例如:天空晴朗,气温适宜,树叶变黄,果实累累等;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喜爱之处。

活动二:秋天的常见物象(观察和表达)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秋天常见的物象,例如:落叶,松果,栗子,苹果等;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3.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物象,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活动三:秋天的动物和植物(制作海报)1.学生分组一起调查秋天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收集相关资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制作海报,展示秋天的动物和植物;3.学生进行海报展示,分享自己的调查发现和认识。

活动四:秋天的习俗和节日(阅读和讨论)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秋天的习俗和节日,例如:中秋节,重阳节等;2.分发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阅读并理解其中的习俗和节日内涵;3.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习俗和节日的认知和见解。

活动五:创作秋天的诗歌(创作和表达)1.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感觉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2.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风格,写出自己心中的秋天;3.分享诗歌,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秋天的理解和赏析能力;2.根据学生在表达活动中的发言和作品,评估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3.通过学生的创作和创意,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的教学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

(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教师范读,学生读,强化知识。

5、引导学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通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

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

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感情铺陈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生: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英俊潇洒。

生:仪表堂堂。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些词组成一句话?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

(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描述老师意犹未尽啊。

来,看看你们该怎样描述一下它呢?(师出示月夜的课件。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生:我看见深蓝的天空上有雾蒙蒙的云,在云层之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它发出的亮光,从云层之间穿出来,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静的月空中,人们看见月亮,觉得内心很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之下,仰望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生:我会想到团圆。

生:我会想到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因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会想家。

师: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去做呢?生:会饮酒赋诗。

师:哦,那谁能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情此景?生:《静夜思》,李白。

(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生:思乡情。

师:李白是借助什么来反映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生:明月。

(齐答。

)师:借一种景物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是——生:借景抒情。

古诗秋思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秋思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秋思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古诗《秋思》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秋思》的基本词语和句子;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感悟能力;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复印《秋思》古诗;2. 教学工具:黑板、笔、录音机;3. 教学辅助:PPT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5分钟)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

2. 展示PPT幻灯片,播放秋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受。

Step 2:阅读与理解(约15分钟)1. 教师朗读《秋思》古诗,并解读诗中的意义和主题。

2. 学生跟读古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诗人通过《秋思》表达了哪些情感?Step 3:词语解析与运用(约15分钟)1. 教师解释并讲解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如“依依”、“苒”等。

2. 学生逐句阅读古诗,研究句子结构和词语搭配。

3. 小组活动:学生自行分组,每组选择一句古诗进行解读和讨论,然后汇报给全班。

Step 4:感悟与表达(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秋思》中的景物和情感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 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在秋天中的思绪和感受,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表达。

3. 学生逐组组织诵读和表达,展示自己的作品。

Step 5:朗读与表演(约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秋思》的朗读和表演,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技巧和情感传达能力。

Step 6: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激励。

2. 学生个人反思:对古诗秋思有何收获?自己在朗读和表演中有何表现?四、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和朗读《秋思》,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或文化活动,了解更多的古诗和诗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秋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诗歌朗读和表演能力。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8篇)秋思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这首古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本教学设计,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达成上,力求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氛围,使学者、教者、作者融为一体。

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秋思》,默写《秋思》。

3、通过应用课后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积累。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古诗,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准备:初读古诗,搜集诸如作者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秋思》,它抒发的也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从歌曲导入,唤起学生的思乡之情,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走进“秋思”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概述: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绿色也没有了。

秋风萧萧,落叶纷纷,使人平添了无数惆怅。

身在异乡的游子常常会生出思乡的情思。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作者思什么?〔要想很好地诵读《秋思》,有必要让学生先“走进”秋天,在这种氛围、这种情感中学习,有利于学习对《秋思》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初读《秋思》1、出示课件,进行配乐情景范读,根据范读的情况画出诗的节奏和着重号。

秋思〔宋〕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学生试着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
执教者:代璐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地点:重庆市实验中学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

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

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2、文本解读,学习新知
(一)初读,诵秋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
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
枯藤老树
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
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
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
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
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波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去想象这些拨动诗人心弦的十种意象,有枯藤、有老树、昏鸦,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人家,古道
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夕阳渐渐西沉入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的交叠,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8.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
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
9.引导学生逐句品析上述10种意象有什么特征,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枯藤老树昏鸦
树老藤枯而显萧条无生气,勾起人哀伤心绪;鸦归巢加重思乡愁绪。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表现出的是静雅、安适、温暖的境界。

这句的基调是否与全曲的悲愁基调不和谐呢?这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景和作者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勾起了游子思家的急切心情。

衬托(反衬)。

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

人贵直,文贵曲。

乐景写愁使愁更愁,使情更伤!
古道西风瘦马
瘦马古道行走增加孤独悲凉之感;西风寒冷添凄冷之意。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倍添回乡无望之感伤。

10.我现在想问问我们的同学,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浓烈的思乡之情。

11.深情的诵读最后两句
12.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诗文,要求,读出每一个词的重音。

请学生谈谈为何要这样处理重音。

13.老师总结:
季有春、秋,而选其秋;藤有荣、枯,而选其枯;树有老、幼,而选其老;时有晨、昏,而选其昏;鸟有鸦、鹊,而选其鸦;马有肥、瘦,而选其瘦;风有东、西,而选其西;道有新、古,而选其古;阳有朝、夕,而选其夕。

全篇既无“秋”字,也无“思”字。

但在静水深流的外表下我们却能深深体会到了作者传递出来的强大辐射所凝聚成的巨大磁场。

这都归功于诗人苦心孤诣精选出来的10个典型的意象。

无需浓墨重彩的大肆渲染,无需动词介词的连接,只需让这些意象叠加出一个一个的镜头,我们便能触景生情,感同身受。

3、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一)研读,析秋篇
1.对比阅读白朴《天净沙•秋》
体会两手小令同为天净沙,同为写秋,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何相同?为何相同?又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相同点:同为昏,同有鸦,同取老树村落
不同点:马诗暗淡,凄凉白诗色彩绚烂清新
2.在情感的抒发上是否一致?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也曾想要积极地求取功名,但它未得赏识,可以说,他一生穷困潦倒,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于是在漂泊旅途中,他写下《天净沙秋思》。

白朴简介: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曾有人推荐他为官,他对当时的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

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

从此寄情于山水之间。

总结:景随情生,情随情起。

一切景语皆情语。

(2)化读,绘秋景
1.这些景物都是我们在秋天里常见的景物,可是它们在诗人的眼中,却这般不同。

请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所想的,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这个萧瑟的深秋夕照图勾勒出来吧。

(100字左右)2.选取10种意象来表达你的忧伤(喜悦)心情,按照《天净沙》的曲调填写一首小令
参考场景:在操场上,教室里,回家的路上,乡间小路上,公园里……
四、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

你会发现,无论这世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

所以,孩子们,请珍视
我们现在的点点滴滴。

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6、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十种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