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文道结合”
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文以载道,道在其中”。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载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教书育人。
一、充分挖掘教材,确定渗透重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
如《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赞颂的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趵突泉》《迷人的张家界》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介绍了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就借此教育学生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
如教学《草原》一课,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在描写草原美景的同时,又写出了内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全面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小梁帮忙挖野菜,找蚯蚓呢?如果老班长平时也喝点儿鱼汤,吃点儿野菜,就不会牺牲在水塘边了,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昵?”这时老师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条件的恶劣和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
学层 次特点 的认识 和实践 就是利 用文 道互化性 质 的很好 说 方感 动了你 ?” 这样的提问启发学生从 自己的感知 、 体 验来 思 明 。阅读教学的层次 : ( 1 ) 了解字面意思— — 了解事物的表 考 , 很符 合儿童 的心理发 展规律 , 学生答得很好 , 有 的结合语 象; ( 2 ) 了解字面所包含 的意思—— 了解事物 的本质 ; ( 3 ) 掌握 言文字谈 的很具体 ,有的还能直接 升华 到被小珊迪 的诚实善
一
了解事物的本 质就是理解 、 领 会互 化的内容 ; 第三层 了解 作者 的思想感情就是体会 、 领悟互化的效能 ; 第 四层学 以致用 就是
料有 步骤地逐层展 开 , 由浅入深地形成互化 的实际应用能力 , 这就是文道密切结合 的体现 。
( 二) 提高榜样质量 教师是 “ 人样 子” , 学生是密切联 系教 育是 引导小学生进入意义世界和价值观领域 德素养 , 让文 与道有机地融合于 自身 , 然后在语文教学实践 中 的总开关 。面对苏联解体 , 东欧巨变 ,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的现 晓之 以理 , 动 之以情 , 潜 移默化地熏 陶与感染 , 像 细雨 润物一 实。从小让孩 子认识到 “ 社会 主义 比资本 主义好 ” , 抑制“ 和平 样 , 不求 骤然开花花结蒂 , 只愿春雨润物物勃发。 演变 ” 思潮是小学语 文教 师不 可推卸 的责任 。西方有 一家《 外 总之 ,我们要从哲学 的角度深刻认识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
在一起 , 实 际上就是剥离 了他们 的根 , 使他们不能相 互生发 , 对于语文学习者来 说 ,就不 能形成真正具有社 会化品质的语 文能力 的人 。因此 , 在语文教学 系统 内, 文道是互根 的。同时 , 文道又是互化的 , 在具体 的语言环境 中相互潜化 , 道靠文来 阐 发、 体现 , 文依道来 显示其价值或 品质 。 比如说 , 我们对语文教
文道结合浅见
文道结合浅见“文道结合”,顾名思义即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发掘,使“文道结合”落到实处,并达到一定的目的,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通过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落实字词教学进行思想导向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字词为主,在进行字词教学的同时,尽量挖掘字、词潜在的思想因素,使学生思想品质、思想情操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
如:“火”,在让同学们理解本意的基础上,知道“火”对人类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用火,最终让同学们懂得不应玩火的道理。
再如,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革命”一词的理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们理解守旧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只有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才是进步的。
通过字词教学,在少年儿童思想形成过程中,经过老师的分析、强化好、坏、美、丑、善、恶的概念,为学生思想的正确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演化文章内容,形成是非观点儿童的观点有一定的直观性、局限性,在衡量是非的时候,往往受直观印象的制约和片面、不完全观点的影响。
要使学生获得相当的是非观点,应抓住文章内容的思想因素,尽量挖掘内容的深度,体味思想感情。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强化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印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自己的榜样。
《别了,我爱的中国》,在授课时,我抓装我真是个罪人”一句话,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产生了否定、肯定两种不同看法,在这种情形下,找依据时代背景,说明他此时离开中国正是他热爱祖国的集中体现。
同学们理解后,都被他的爱国热情所感染。
三、注意朗读训练,升华道德情感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许多情文并茂的文章。
如诗歌、散文等,对这类文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以诵读形式达到升华学生道德情感之功效。
如《林海》,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领略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开发情况,继而联想到兴国安邦之大业。
再如《种子的力》的第三自然段至最后,作者铿锵有力的词语写出了小草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止的伟大精神,通过朗读,同学们体会到了文章中蕴藏的力量,理解了“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的真正含义。
文道结合,润物无声——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学 习文奄 的兴趣 。如教学苏教版第 1册第1 课《 2 4 学会合 作》 , 时 先引导 学生 读 题 目 , 从题 目中设 疑 : 么 叫合 什
作 ?为 什 么要 合 作 ? 怎 样 合 作 ? 带 着 问 题 读 文 , 生 既 学
不 能 主 次 不 分 , 末 倒 置 , 不 能 空 洞 说 教 , 遵 循 语 本 更 要
一
二 、 活运 用 螽 种 方 法 。 透 德 育 内涵 灵 渗 语文 教师就 应该 充分 把握好 语文学 科 的优越 性 , 积 极 探 索 在 语 文 教 学 中如 何 用 好 语 文 教 材 ,充 分 挖 掘
、
充分钻研语文教材 , 挖掘德 育内涵
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 找准德育 切入点 , 加强德育渗透 。 1 文本对话 , 与 渗透德 育 内涵
做 了错 事 , 果 及 时 改 掉 还 不 算 晚 。 ” 的 说 :我 一 直 如 有 “ 有 逃 学 、 课 的 坏 习 惯 , 师 说 了 我 也 没 改 , 在 我 认 旷 老 现
识到 , 果 我 现 在 改 正 , 如 也来 得 及 。” 生 的认 识 是 比较 学 深 刻 的 。通 过 这 样 的 语 文 教 学 , 到 了传 授 知 识 与 进 行 达 思 想 教 育 的 双 重 目的 。 当 然 , 语 文 学 科 中 对 学 生 进 行 德 育要 注 意 方 式 , 在
这 比任 何 空 洞 的说 教 都 有 力 量 。
,
说 明 中 国 历 史 上 语 文 教 育 和 德 育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在
新 课 改 形 势 下 ,该 怎 样 把 德 育 教 育 渗 透 于 语 文 教 学 之 中 , 达到 “ 风 潜人夜 , 物细 无声 ” 教育效 果呢 ? 以 随 润 的 笔 者就 通过 自己的语 文教学 实践谈 几点 认识和 做法 , 与 同行 交流 。
【小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
【关键字】小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关键词】文道统一思想情感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这里的“统一”不是文加道,而是文中寓道,道中显文,寓教于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要扭转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而忽视学生人格培养的片面做法;也不要只注重人文思想的贯彻,而忽视语言的训练。
“道”,他不仅指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教育,还包括科学思维教育、人生哲理教育、劳动观点教育以及爱漂亮情趣教育等等。
这种“道”,通过语言文字,寄予在一篇篇的课文之中;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道”的丰富内涵,决定了语文学科“文道统一”必须寓教于文之法则,即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之同时,对学生进行“道”的教育。
但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文”偏离“道”,“道”远离“文”──要么相互扼制,要么相互脱离。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文道统一”途径,从而渗透“思想情感”熏陶?一、抓住字词品出“道”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
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这一切更集中、更突出的是蕴含在一些字、词、句、段中。
这些关键的字、词、句、段就是“文”与“道”的联系点。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联系点,使文道有机地渗透和统一。
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一位教师抓住“一寸”、“一声”大做文章。
邱少云被熊熊大火燃烧了半个钟头,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一寸”“一声”无人不知,但在着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普通的“一寸”、“一声”又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处于四面大火之中的邱少云,何尝不想打个滚(哪怕挪动一寸),以求生存;何尝不想喊几声(哪怕哼一声),以减轻痛苦。
可是他想到的是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也绝不暴露目标。
从“一寸”、“一声”中,不正可品出钢铁战士邱少云形象之崇高、精神之伟大,从而使学生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文道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文道统一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了,需要教师延伸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语文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价值观的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作用,才能更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道统一;教学研究引言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科目,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文道统一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文道统一文道统一,这里的文是指语言形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运用语言能力;道是指思想内容,具体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文道统一简而言之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语言形式和思想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让两者融入一体,共同发挥育人价值。
二、采用文道统一对于语文学科的意义小学语文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文道统一的教学思想,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课堂上采取文道统一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培养。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采用文道统一的思想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目前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文道统一思想的落实,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全面的育人功能。
三、小学语文落实文道统一思想的策略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如果想把文道统一落实到位,需要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开展融合工作,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为了更好的发挥文道统一的教学优势,教师需要不断的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或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以此达到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文道结合,教书更育人
文道结合,教书更育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教学四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条便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恶、丑的鞭笞,或是对人物高尚品格、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这些无一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泻,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因此,教学实践中,结合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找准德育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思想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咬文嚼字,挖掘文本道德因素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在鉴赏评价中展开探究性阅读,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
如,《番茄太阳》一文,“我”的内心活动在不断地变化,教学中我抓住“一丝快乐”“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温暖着我的心”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感到温暖?为什么“我”的泪会哗地一下子流下来?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激动,是因为小女孩明明的话语感动了我的心。
然后抓住明明的话语:“阿姨,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来剖析明明的内心世界,体会她的善良、童真。
每到这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她的内心想法,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明明平凡朴实而又伟大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为人着想、善良懂事”的教育。
这样,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渗透水乳交融,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二、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应注意以情感人、寓教于情。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图像,甚至视频,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也是实现寓教于情的有效手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
如,《长城和运河》一文,以饱含爱国情感的诗句,热情讴歌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材料。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无一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集中体现。
如果能善始善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就是真正遵循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无一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集中体现。
如果能善始善终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就是真正遵循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把握教材教材中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我们通过对字词句篇的分析,既传学语文之道,又传思想道德之道。
例如: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个“忍”字大写了人际情感,在“忍”中抒情,辨明美与恶:一个“怒”字,奋写切肤之恨;一个“丛”字更是了得,它显示斗争环境的恶劣与艰辛,也反映革命者斗争的勇毅和无畏。
教师抓住这些字,传炼字之道,同时又使学生领悟到字中包含着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感。
2教法得当教法实际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是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再现,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感情投入,有了教师感情投入,还必须有感情的释放,这就要借助教学语言,好的教学语言兼有演讲美和艺术表演美,它是教师情感的独白,是沟通教材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春风细雨。
如果我们面对生动的教材和一个个活泼的学生,语言单调枯燥,甚或动辄训人、讥讽人,那学生哪里还有心思听你的讲解教育?所以好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思想道德的教育。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在教学方法中除了感情的投入、语言的讲究和锤炼外,具体的教学过程也同样有不少思想教育的因素。
古人讲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其中就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
因为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爱心,爱每一个人,让受教育者有不同的要求。
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这难道不是品格的培养吗?启发式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善于启示的人,通常采用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之策,或雪中送炭,或火上加油,或旁敲侧击,或含沙射影,或语重心长,妙在移人不觉,让学生感悟不足而自强发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道统一”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小学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
一篇篇课文既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
语言是形式,思想是内容,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当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之后,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提倡采取“有机渗透式”的方法来进行,废止采取“穿靴戴帽式”的方法来进行。
这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辨证统一。
即所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
文道统一,是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文”与“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联系,但又不能替代。
语文学科的特点及“道”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硬灌,不能贴标签式,不能注入,必须进行有机地“渗透”。
唯此“渗透”,才可使“传道”与“授业”携手并进,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呢?一、通过让学生品词析句,体会和感知语言文字,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众所周知,每一篇文章,其内在的思想内容寓于字里行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能立足于文,以文载道,披情入文,文道兼收,两者不可偏颇。
也就是说,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
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这一切更集中、更突出的是蕴含在文章的一些字、词、句、段中。
这些关键的字、词、句、段就是“文”与“道”的联系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联系点,让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入手,引导学生反复地琢磨、品味、赏析和感知这些语言文字,使文道有机地进行渗透和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儿童素质的途径、方法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儿童素质的途径、方法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四方面素质。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学生将来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应当具备的文化知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和方法:一、文道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重知识,但不“唯知识”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培养儿童掌握语言工具外,还要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内涵,去影响学生,促进儿童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结合课文,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打开这个“盒子”,去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
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我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思想境界。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不仅被五壮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而且受到了英雄们的理想美、信念美、行为美的强烈感染。
这种情感的感染留在他们心灵中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2.表演“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
针对这一特征,把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同学们自编、自演,通过“演”与“看”,使同学们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文”“道”统一的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文”“道”统一的路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语文学科的学科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
“文”与“道”原是中国古人关于文章评论的提法,指的是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文道统一,即指形式与内容的互相依存和辩证统一。
柳宗元提出“文者以明道也”,周敦颐也指出“文所以载道也”。
说明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年龄特点、思想实际和教材特点出发,选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运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受到相应思想品德教育。
一、创设情境,自觉接受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首先披文动情,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才能发挥情感“共振器”的作用;只有学生也随着动情入境,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身穿一套黑色西服,在黑板上方悬挂了一幅披着黑纱的周总理遗像。
解题之后,我便播放哀乐,同时用深沉低缓的语调说道:“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敬爱的周总理与我们永别了!举国上下,一片悲恸。
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全国人民衷心爱戴周总理。
正像当时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旁悬挂的一副挽联写的那样: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虽然‘四人帮’不允许悼念周总理,但是人民群众无限热爱、深切缅怀周总理的感情是禁止不了的。
”随后,我出示挂图,继续动情地说:“这就是当时首都数十万群众挥泪送总理灵车的悲痛场面。
”接着播放课文录音,哀乐伴随始终。
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很快进入到课文描绘的特定情境之中,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很自然地激发出对周总理的怀念、热爱和崇敬之情。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扎实全面的语文素质,不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山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路。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
2015年4月上旬刊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徐敏花(山东郯城县马头镇高册小学店子学区山东临沂276100)【摘要】将道德的渗透和情感的培养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学语文效果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怎样挖掘文中之“道”,然后重点对“文道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作文文道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38-011.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对“文道结合”也越来越关注。
所谓“文”,指的就是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文字,也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道”指的是文章人文思想内涵和语文教育中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属德育的范畴。
“文道结合”强调的就是在语文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2.如何挖掘文中之道(1)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去挖掘。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里的时代性,不但指选文中有像“最后的姿势”这样的新题材,也不仅只有“梦圆飞天”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指现代社会人们应有的意识和价值观的渗透。
诸如“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珍惜资源与保护环境”、“合作与竞争”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通的主题就占有相当的比重,因而教师应懂得教材编排的用心,并对各种主题中的所蕴含的道德情感教育素材进行挖掘和整理。
(2)从课文的题目中去挖掘。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
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教授《学会合作》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从题目中设疑:什么叫合作?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带着问题读文,学生既明白“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又懂得“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
语文教学应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
语文教学应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是古人对文与道关系概括。
其观点就是:文是形式,道是内容;文是载体,道是内涵。
这是古人从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上进行的概括,在今天看来也是没有错的。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单纯地强调这个观点却有失偏颇。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以分析课文的思想内涵为重点,从课文中挖掘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总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诚然,这是必要的,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把挖掘思想内涵作为中心任务,恐怕就偏离了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说的非常明确,语文教学要做什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它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从这些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积累语言、丰富情感、掌握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既是方法也是方针。
...........能力语文课就应该紧紧扭住这个核心不放松。
很多时候,我们把着力点放在了分析课文思想内涵上,而忽略了学生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把玩,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富有个性的阅读,忽略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从而也就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那么,就背弃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如何在课文思想内涵和语言文字的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可能是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突出学科特点,抓住中心任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
......思想教育只是语文教学的副产品,是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思想的自然状态,这个过程是水到渠成的,绝不是教师强加上去的,如果是教师强给学生,那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最终只是贴标签式的品德课。
我主张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语文的学科任务,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对语言材料的阅读、理解中获得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文道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文道统一”作者:夏登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11期“文道统一”,“文”是语言形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道”是思想内容,具体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文道统一”简言之,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探索如何将“文”与“道”渗透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中。
一、探寻文路——备课体现“文道统一”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备课时应遵循“文道统一”原则,把握好“文”与“道”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
既要将“文”备“实”,又要将“道”备“活”。
一方面,教师要抓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选好角度进行讲解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时,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人道主义、生命意识、危机意识等价值观的教育。
《赵州桥》(三年级下册)备课时,我首先阅读这一单元中的导读内容,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其次,研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并进一步挖掘教材,捕捉课文中渗透的“文道统一”的契合点,重点寻找析“文”悟“道”的着力点。
最后,细读课后每道习题,了解编者的意图,结合学情对教案进行优化设计。
这样多元视角的文本解读,在“文道统一”导向下进行备课,便实现了教师备课思路的改变。
二、探究心路——课堂渗透“文道统一”课文作者常借助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找到文道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进行教学。
教学赵州桥“设计精巧”这一特点时,我巧抓析“文”悟“道”着力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语文教学必须做到文道统一
书不 育人 的 “ 纯 科 学 ”是 不 存 在 的 。 当今 复过去那种把二者完全剥离开来的做法。要 都 在揭 露资本 主义 的社会 的罪恶 ,如果 让 小 女 孩 来 到 我 许 多教 育名家的教学也是遵循 了这一原则 从课文实际出发 ,重在潜 移默化 。只有这 再 布 置 一 道 家 庭 作 业 “ 的 身 边 ” ,那 就 可 以进 行 感 恩 教 育 和 学 的 。如 于漪 老师所 提 出的语 文课堂 教学 样,我们才能真正在语文教 学中把 “ 文” 道 统 一 ”原 则 的继 承 和 发 展 。 “ 文 以载 道 ” 、 “ 文 道 统 一 ” 是 中
“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 非文不 著 ,文非道 不生 ” 。都 对 “ 文道
“ 文 ”与 “ 道 ”统一 得恰 如其分 ,
和 智 力 振 奋 的 内 心 状 态 , 就 急 于 传 授 知 统 一 ” 这 一 原 则 做 了深 刻 而 简 明 的 阐 就 能在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宜进 行 “ 道 ”的 教 育 的渗 透 点 。 语文 教 材 中入 识 ,那么 这种 知识 只能使 人产生 冷漠 的 述 , 点 明 了它 的重 要 性 。
教学 目 标 ,在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实践中贯彻 “ 文道统一 的原则 ,认真、积极地进行 “ 道 的渗透 ,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 ,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 关键词 】语文教育;文道统一;原则;渗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 文 ”与 “ 道 ”相 生 相 克 的 整 体 性 “ 道 思 想 品德 教 育 。
-》 》 》 学术交
语文教学必须做到文道统一
徐 江 云南 省丽江 市 永胜县 永北镇 中学 云南 省丽江 市永胜 县程 海镇海腰 小 学 杨淑 全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合一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合一【摘要】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语文教学中能否开发并利用这些资源,课堂上能否有效地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提高道德修养,这也是新课改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文道合一;渗透;课堂;情感教育;综合性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也称为文道合一的原则。
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文学主张。
“道以文显,文道合一”,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语文教学中能否开发并利用这些资源,课堂上能否有效地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提高道德修养,这也是新课改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之一。
德育因素在语文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德育教育如何渗透语文课堂,我认为关键还是要找到文道合一的落脚点。
这个落脚点在哪里?就在新语文的特点当中。
那么,新语文的特点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如下“三性”。
一、综合性:在中学语文课的教学中,课文是综合的,各类文章体裁都涉及;训练也是综合的,听说读写都涵盖。
可以说,所有这些几乎都综合了“道”教育的方方面面,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如《珍珠鸟》一课,文中写道,鸟本来和人是难以接触的,但通过“我”与珍珠鸟彼此关系的逐步建立,终于达到了人鸟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学生学这课时,如果抓住了这些关键词,懂得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便提高了阅读这类散文的能力。
通过引导,还能说出这篇课文的“道”的教育:人与鸟尚且可以沟通,人与人还用说吗?关键在于彼此的信赖。
二、情感性:从第一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现行语文课本中有极为广泛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分别蕴含在每篇课文中,只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正确理解课文中“道”的内涵,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和教育,这就是情感教育。
因此,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道”的教育,就应该以课本为依托,用课文本身的“道”的因素去获得审美意识,让学生从感情上懂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避免什么,爱什么、恨什么。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结合”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课标还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看法:1 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树立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谋求文道结合的最佳方式1.1 语文教学中有两种倾向必须禁止:单纯的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只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而不顾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目的。
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
从宏观来讲,为了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教材总是系统的选择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教育、是非善恶正义感的教育、献身精神的教育、勤奋求学的教育、尊老敬师的教育等内容;就每篇课文来说,都有其侧重点,而且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已经融在课文的主题中,不能孤立的把它列出来,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握这一点,领会教材的德育体系,并制订学期德育计划。
具体的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则要求尽其自然,贯彻德育教育应不存有斧凿痕迹,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语文老师要上政治课的感觉。
教师中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如导课时渗透,了解背景时渗透,辨词析句时渗透,把握情节时渗透,分析人物时渗透,探讨主题时渗透等等,环节很多,手法也因人而异。
1.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语文教学具有形象性,这是它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之一。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去探求真理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 . 本身就是一种德育 手段 。例如我们在学
习《 卖火 柴 的小女 孩》 一文 时 , 上课一开始 , 语 文教 师就可 以问学生 : “ 有 哪些 同学读 过 《 卖
火柴 的小女孩》 这篇童话 ?你们知道小女孩最
后为 什么会 冻死呢?” 通过这几个问题拉开这
他们在朗读中站在作者 的角度品味文章 . 去感
把德育 渗透到教学 中的各 个环节 .有效地促 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一) 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 一) 充 分利 用语 文教 材 . 挖 掘教 材 的德
育 内涵 通 过小学语文 教学实现对小 学生 的道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朗读再现 自然美 .
让学生从中感受 自然美 例如在教学 《 桂林 山 水》 一课 内容 的时候 . 可 以让学生通过 朗读 ( 朗 读时 . 要把握一些技 巧, 比如鲜 明的节奏 、 抑扬 的语调 、 一气呵成的语势等) 读出桂林山水 的优
到 的壮丽景观 . 歌颂 的是祖 国的渗透
一
策略
、
在教学 中进行德 育渗透
师可 以利用多媒体课件 . 把美好 的想象与现实
的景物 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 形成一副完美的画
语 文教学 中.教师要正确地 把握课 本 内 容 中德育渗透 的重点 .从不 同的训练 内容出
透 .真正地寓德育教学 于语 文教材 的内容之 中.让学 生在学好语文 知识 的 同时也 能提高
死 的原 因是 资本 主义社会 的压 迫和 罪恶 . 同 时还 体会到 作者对劳动人 民的深切 同情 语 文 教师 此时在 用激 昂的语 气讲 道 : “ 同学们 . 我们 现在生 活在社会 主义 的大家庭里 .这是 多么幸福 和温 暖呀 !因此 , 我们更要热爱我们 的祖 国 . 热爱社会 主义制度 。” 通过对 比学习 ,
过程 中加深 对德育的理 解 .有效地将德 育思
想 内容运 用到生活 中去 .这样可 以让学生一
到德育教育教学的 目的
( 一) 创 设情景 . 启发想 象 . 感受古 诗的画 面美
边学 习语 文知识 . 一边 塑造 自己的道德 情操
本 文从 以 下 几 点进 行 浅析
例如 . 我们在欣赏李白的《 望庐 山瀑布》 一 诗 的时候 . 本诗描写的是诗 人远望瀑布时所 见
以喜悦 的心情 、 跳跃 的节 奏 、 赞美 的语 调进行
反复 吟诵 . 这样 . 学生 的审美情趣便会 油然而 生. 进 而带给学生美 的享 受和陶冶 . 有效 地达
神 这样教师 引导学生用情感去体会文章 . 去 感受人物的真挚情感
二 在指导朗读 中进行德育渗透 “ 书读百遍 , 其 义 自见 ” 语文 课堂 教学 中. 可 以让学生通过 朗诵 一些声情并 茂 、 文质 兼美 的课 文佳作来进行德 育教学 学生在 朗 读 的过程 中可 以体 验祖 国文学 的音 韵美 . 在 朗读 的过 程中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在朗 读 的过程 中去品味文章 中的思想情感 .进而
美. 诱发他们去想象一下桂林山水 的自然美 . 让
诗 词要 在 反 复诵 读 中来 体 会其 中 的韵 味. 让 学生在读 中理解 、 感悟 、 体验 、 积淀。通
过诗句 中丰富的隐性 内涵 .这样能够很 好地 培养学生 的审美意识 .激发 学生对我 国优秀 古典文化 的兴趣 .这也是德 育渗透 的一种有 效 的方式 。 综上所 述 .小学语文教 材 中也 蕴含着很
学 羁 2 0 1 5 年 第 3 期
武珊 珊 ( 河北省 邢 台市马 市街 小学
摘要: 教 师“ 传道 授 业解 惑” 的最终 目的 是教 书育人 因此 . 我们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 的过 程 中. 要始 终坚持把“ 德育” 放在 首位 . 努 力做 到文道 一致 . 相辅相成 . 让 学生在 实践的
有效地 培养 自己的美好 心灵和 高 尚的情操 通过有感 情的朗读教学 活动 .既能 丰富学生
的语文知识 . 同时又能 丰富学生 的内心世界 .
面: 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 . 水珠进溅 , 水雾蒸 腾. 阳光照射呈现出一 派迷迷蒙蒙 的紫色…… 这种仙境的画面 , 加深 了学生对“ 紫烟 、 挂、 飞” 等词有 了感性上的理解 . 同时也有效地激发学 生热爱大 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 的情感 。
受大 自 然的神奇之处 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他
节课 的序幕 当我们深入 学习这篇文 章的 内
容后 . 学生 就会 很快 明白 . 文章 中小女 孩被冻
们感受美 、 鉴赏美 的能力 . 熏 陶学生 的情感 , 进
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f 二) 多 次 朗 读
多 丰富的德育 因素 .这 就需 要语文教 师选好 德育 教学的切人点 .随时对 学生进行 德育渗
( 二) 反复诵读中感受 古诗词 的韵律美 . 激 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发. 实事求是地 确定每节课 的教育 目的. 有针
对性 地 对语文 教学 的一些 内容进 行强 化 . 以
便切 实地在语 言训练过程 中 .帮助学生 逐步
形成 良好 的习惯和健全 的人格 .让学生 在学 习语文 知识 中接受德 育教 育的熏 陶
学 生会更加珍 惜这种来 之不易的幸福 .德育 教育 也很好 地在教学中进 行有效 的渗透 了
例如 , 我们 在学 习《 地 震 中的父 与子 》 一 文 内容 的时候 .教师 可以让学生多 次进行 朗 读.这样 他们在多次 朗读 中很 自然地 人情入
◇ 教 学 动 态 ◇
0 5 4 0 0 0 )
贵 。因此 , 我们在教学诗 词的时候 , 要 让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 “ 文道结合 ’ ’
极性 . 他们 积极 发言 . 课 堂气 氛热烈 . 罗列了
很多雷锋 做好事的例 子 很多学生 都表示要
学 习“ 乔依 ” 和“ 老妇人 ” 那种 助人 为 乐 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