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道山亭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1119

合集下载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3课道山亭记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诗歌赏析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

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

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文言积累郑人买履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

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解析:A项中“粤”读“yuè”;B项中“”读“ɡēnɡ”;D项中“诡”读“ɡuǐ ”。

答案:C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B项“颁”通“斑”,须发花白;D项“知”通“智”,智慧。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第3课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第3课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道山亭记作为“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位的曾巩虽然不像其他几位大家那样名声显赫、光彩照人,但他以让人吃惊的执着和朴实同样写下了人生传奇。

曾巩一生很谦谨,他和杜甫、东坡等同为大文豪,名声却不如他们,这正显示出他的可爱、他的高尚。

名声有无无所谓,关键是有好的文章流传于世间,何况,还有人仍然没有忘记他,不然怎么会把他列入八大家之中呢?曾巩要的是实在,他崇尚的是文以载道,赞同的是畜道德而能文章的人。

(选自百度文库《江西才子——曾巩》)蜜橘飘香的金秋十月,我携一好友,重游了曾巩读书岩。

曾巩在济南曾巩在济南城市建设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主持修建了北水门。

由于齐州地势南高北低,过去南部山区和城内泉群的水流多涌向城北,北门内外时常遭遇水患,曾巩为此在北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包括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水闸等。

北水门的成功兴建,不仅解决了齐州的水患,更造福了子孙后代。

在北水门基础上,后人又建成巍峨壮观的汇波楼,在美丽的大明湖映衬下,形成了历下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

曾巩还利用盈余财力,修筑桥梁,改建驿馆,并开通了由长清到博州(今聊城)、直达魏州(今河北一带)的官道。

(选自游龙的博客) 【课外运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节选)进士考试失败,曾巩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说。

他没有攻击说那些考中的:他们不如我,他们的水平跟我比很差。

你还记得韩愈吗?韩愈当然也不容易,考了四次最后才考中,可是他每次考不中都很急,然后就拼命地说,考试净考这种文章,我看了,那文章写得没有我的好,然后再不录取,就给宰相写信,一个月里恨不得能写几封。

曾巩没有,曾巩没有去埋怨,没有去嘲讽和诋毁那些考中的人。

他也没有怎么样呢?去对那个考试的主管部门大放厥词。

没有。

曾巩告诉自己说,我回去了,我回去以后增进我的学问,我会再来考的。

为什么我们说曾巩的文章写得很醇厚很纯正呢?这当然一方面是来源于儒学的那种深厚的底蕴,儒家思想的纯正和醇厚。

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做学问之前,在学习之前,他的心应该是端正的。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3课 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3课 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道山亭记唐风宋韵西楼①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赏析:《西楼》颇具遒劲阳刚之美,本诗选取了“海滨雨前”这一“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既表现了大自然壮美景象的恢宏,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豁达、开阔的胸襟。

尤以“卧看千山急雨来”句,作者渲染风吹、浪卷、云涌、雷鸣的用意,是为了享受“急雨”带来的审美感受。

而“卧”字的运用更是“造化用语”的范例。

它不仅写出了作者激赏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时所特有的豪情,而且将作者那种力求上进、豪放潇洒、雍容大度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卧”字在此起了传达感情、揭示主旨的作用。

思考:最后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简析。

哲言睿语曾巩真诚待人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

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对朋友一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

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好朋友。

王安石二十五岁那年,当上了淮南判官,他从淮南请假去临川看望祖母,还专门去拜见曾巩。

曾巩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后来还专门赠诗给王安石,回忆相见时的情景。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之下。

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

”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

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

我所说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说他吝惜财富啊!”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

”从此也更钦佩曾巩为人正直,敢于批评。

作者名片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学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新】高中语文1.3道山亭记作业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新】高中语文1.3道山亭记作业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1单元-3道山亭记李仕才[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闽,故隶.周者也隶:隶属B.其途或逆坂.如缘坂:山坡,斜坡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踬:攀登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埃壒:尘埃,尘世【解析】“踬”译为“跌倒”。

【答案】 C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粤之太末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粤”同“越”;B项,“颁”通“斑”,须发斑白;D项,“知”通“智”,智慧。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三山者鼎趾立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解析】A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项,“鼎趾”,名词作状语,像宝鼎的足一样;C项,“行”,名词作动词,排列。

【答案】 D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A.为亭于其处B.闽,故隶周者也C.其路在闽者D.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省略句。

【答案】 A[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送蔡元振序曾巩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

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

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

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

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

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3 道山亭记达标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3 道山亭记达标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3 道山亭记达标训练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道山亭记课时训练3道山亭记一、夯基训练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福州治.侯官:治所,官署所在地。

此为意动用法,以……为官署所在地。

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集中,聚集。

B.于闽为土中...:是土地的中心。

其城之内外皆涂.:路途。

麓多桀木..:大树。

C.旁有沟,沟通潮汐..:本指海水周期性涨落的自然现象,这里用以代指大海。

人以屋室巨丽..相矜:高大华美。

D.而佛.、老子之徒....:佛祖、老子的徒弟。

得闽山嵚崟..之际:山势高耸的样子。

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高,此处为使动用法,译作“使……提高到〞。

解析:D项,佛、老子之徒:此处指和尚与道士。

答案:D2.以下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闽,故隶周者也B.为亭于其处C.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D.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解析:A项,判断句,B、C、D三项是介宾短语后置。

答案:A二、延伸阅读(5080000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徐孺子祠堂记[宋]曾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

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

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

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

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

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

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①,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

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

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

2020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三)道山亭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20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三)道山亭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课时追踪检测(三)道山亭记( 时间: 40 分钟,分值:55 分)一、基础稳固(22分 )(3分 )()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人以屋室巨丽相矜.矜:炫耀B.其城以内外皆涂.涂:路程C.既新其城,又新其学新:使改变.D.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医生就:任职分析:选 D D项,就:副词,随即。

(3分 )() 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种类,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B.既新其城,又新其学.C.小为县,大为州.D.虽下贫必丰.其居分析:选 C C项,“小”为形容词作名词,其余三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以下对课文中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中国”,在古代凡华夏族统辖地区都称为“中国”,由于我国上古华夏族各朝建都于黄河流域,认为居天下中心地带。

B.“郡”,古代行政地区,始见于战国期间。

秦朝从前比县大,从秦朝起比县小,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

C.“光禄卿”,光禄寺长官,负责祭祀、朝会等事务。

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D.“蓬莱、住持、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神山名,其形如壶,也常泛指仙境。

分析:选 B应当是“秦朝从前比县小,从秦朝起比县大”。

4.以下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剖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文章开头全力写闽地地理环境的恶劣,并用汉代的史实作证,意在示意为政治闽难也,这为下文程师孟的治闽做了有力的铺垫。

B.作者歌颂程师孟的治闽政绩,能够从闽地百姓的水运、民居及道观等方面反应民之乐中找到答案,也可从为政者程师孟筑亭寓乐中窥见真情,还能够从程的升迁获得必定。

C.程师孟不避险境来闽治政,修亭并命名为“道山之亭”,究其宦途,可窥视其为政得乐且有随道隐居的思想。

D.文章写闽地险境的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其水陆之险这样”总结了开头分别从“陆出”和“溪行”双方面写的内容,以及从山路与“土人”、溪流与“生而习水者”双方面照应,使得文章条理清楚。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3道山亭记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3道山亭记 含答案

◆3道山亭记曾巩将福州的山险水恶、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侃侃道来,写得纡徐和缓、儒雅醇厚,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福州特有的险恶地形,曲折地表达对程师孟治郡业绩的赞美,高度评价了程师孟的旷达脱俗,赞扬了程师孟身处险境而能坦然自若的胸襟。

安详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

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

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

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

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

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

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

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

安详属于有信心者,大吵大闹暴露了他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

问题是,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上来,如果动不动就闹腾,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论述自己的正确,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止地夸赞是多么多么的好,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开、果没有按自己要求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

观察方能判断。

明断方能行动。

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童年常听到一句俗话,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为“急得抓蝎子”。

如果您对,急什么?如果您差劲,越急越没有用。

动不动摆出一副抓蝎子的样子,以为这种样子可以动人唬人,实属可叹可恶。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个动辄“抓蝎子”的人,我要以她为戒。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至少不必自己活得那么痛苦,也给旁人带来那么多不快。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赏读: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善于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金版学案】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末散文选读》练习:3道山亭记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末散文选读》练习:3道山亭记 Word版含答案

“从一而终地写出来”?曾读《生命的智慧》(线装书局2007年9月第1版)一书中的《从文学的历史真实看“戏说”与“正说”》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写法很简单,是那种编年史的写法,恨不得把这个人的简历和他某年的具体行为,以编年的顺序从一而终地写出来。

”揣摩文意,文章是想说,把这个人的简历和他的具体行为,以编年的顺序从开始到结束,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遗憾的是,文中用了个不伦不类的词:“从一而终”!“从一而终”是个成语,指跟从一个丈夫,即使他死了或移情别恋,也不再嫁人,比喻用情专一,始终不渝。

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上述文章的意思无疑与“从一而终”不搭界。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刘从军走近作者相关知识宋代游记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有题记体、随笔小品、散文赋体、书信体、纪事体、考辨体、日记体等多种体裁。

——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一)第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

第二,体会多角度写景的用意。

第三,鉴赏曼妙多姿的语言。

识记字音相属.(zhǔ)坂.(bǎn)踬.(zhì)溯.沿(sù)溺.(nì) 桀.木(jié) 簟.席(dià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 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解析:A项,“粤”读yuè。

B项,“”读ɡēnɡ。

D项,“诡”读ɡu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道山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道山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3 道山亭记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赏析】凭海临风往往是极富于情趣的意境。

曾巩这首七绝,同样捕捉了凭海临风、雷雨之前的瞬间景色,以奇崛而见遒劲壮丽著称。

诗中的“朱楼”坐落于可以回顾千山的凭海临风处,写景则依“海浪——风雷——窗户——山雨”的顺序,视觉与听觉相交错,汇成层景叠现、四面来风的雄奇气象。

这还不够,作为主角的抒情主人公登场时,有两个动作出人意料且笔法诡谲。

一是“钩疏箔”的动作,风雨将至,一般人闭窗绝户,诗人却把帘子钩
卷起来;二是“卧看”的动作,亦非常人避雷躲雨之惶急,而是从容不迫,怡然自得。

“钩”与“卧”两个关键词的使用,把诗人不俗不群之满腹豪气和享受急雨冲刷峦嶂及电闪雷鸣后的壮丽境界之雍容情态,传达得更生动、鲜明、强烈。

【思考】诗歌的三、四句中,有两个传神的动词,找出来简要加以赏析。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作者卡片]。

高中语文第1单元3道山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1单元3道山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1单元3道山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一、读准字音阸.(ài)缘(ɡēnɡ)芒峭.(qiào)蟉糅..(liú róu) 陿.(xiá) 趾.(zhǐ)嵚崟..(qīn yín) 簟.席(diàn) 瀛.州(yínɡ)埃壒.(ài) 修撰.(zhuàn) 踬.(zhì)二、辨识通假(1)自粤之太末(“粤”,同“越”,越国)(2)其城之内外皆涂(“涂”,同“途”,路途)三、一词多义(1)属⎩⎪⎨⎪⎧山相属.无间断(zhǔ,动词,连接)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zhǔ,动词,集中,聚集)属.予作文以记之(zhǔ,动词,通“嘱”,嘱托)举酒属.客(zhǔ,动词,通“嘱”,劝酒)名属.教坊第一部(shǔ,动词,隶属,归属)吾属.今为之虏矣(shǔ,名词,类,辈)(2)顾⎩⎪⎨⎪⎧然其四顾.亦山也(动词,看,望)三顾.频频天下计(动词,拜访)大行不顾.细谨(动词,顾虑,考虑)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3)盖⎩⎪⎨⎪⎧盖.以其陿多阻(副词,大概)盖.其岁满就更广州(名首词,不译)(4)累⎩⎪⎨⎪⎧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副词,连续,接连)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动词,积累,堆叠)不累.于俗,不饰于物(动词,劳累)(5)于⎩⎪⎨⎪⎧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介词,在)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连词,与,和)(6)以⎩⎪⎨⎪⎧盖以.其陿多阻(介词,因为)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连词,相当于“而”, 表并列)以.寓其耳目之乐(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 前一行动的目的)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介词,因为) (7)为⎩⎪⎨⎪⎧始并为.闽中郡(wéi,动词,成为)为.其通路(wèi,介词,给 )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wéi,动词,是)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wéi,动词, 治理) 为.亭于其处(wéi,动词,建造 ) (8)者⎩⎪⎨⎪⎧负戴者.虽其土人(助词,……的人)故隶周者.也(助词,表判断)其路在闽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三山者.鼎趾立(助词,句中停顿) 四、词类活用(1)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名词作状语,用船) (2)或逆走旁.射(名词作状语,向旁边) (3)虽其土.长川.居之人(名词作状语,在本土,在水上) (4)小.为县,大.为州(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大的地方) (5)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名词作状语,如钩子一样弯曲) (6)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虚) (7)虽下贫必丰.其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扩大) (8)三山者鼎趾..立(名词作状语,像鼎足一样) (9)故名.之曰“道山之亭”(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10)既新.其城,又新.其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新) 五、古今异义(1)列于中国..古义:指华夏族统辖区域。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三)道山亭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三)道山亭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三)道山亭记(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以屋室巨丽相矜.矜:夸耀B.其城之内外皆涂.涂:路途C.既新.其城,又新其学新:使……改变D.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就:任职解析:选D D项,就:副词,随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B.既新.其城,又新其学C.小.为县,大为州D.虽下贫必丰.其居解析:选C C项,“小”为形容词作名词,其他三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在古代凡华夏族统辖区域都称为“中国”,因为我国上古华夏族各朝建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中心地带。

B.“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

秦代以前比县大,从秦代起比县小,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

C.“光禄卿”,光禄寺长官,负责祭祀、朝会等事务。

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D.“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神山名,其形如壶,也常泛指仙境。

解析:选B 应该是“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极力写闽地地理环境的恶劣,并用汉代的史实作证,意在暗示为政治闽难也,这为下文程师孟的治闽做了有力的铺垫。

B.作者称颂程师孟的治闽政绩,可以从闽地百姓的水运、民居及道观等方面反映民之乐中找到答案,也可从为政者程师孟筑亭寓乐中窥见真情,还可以从程的升迁得到肯定。

C.程师孟不避险境来闽治政,修亭并命名为“道山之亭”,究其仕途,可窥视其为政得乐且有随道隐居的思想。

D.文章写闽地险境的内容使人印象深刻,“其水陆之险如此”总结了开头分别从“陆出”和“溪行”两方面写的内容,以及从山路与“土人”、溪流与“生而习水者”两方面照应,使得文章条理清楚。

高中语文 第3课 道山亭记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3课 道山亭记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道山亭记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诗歌赏析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

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

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文言积累郑人买履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

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解析:A项中“粤”读“yuè”;B项中“”读“ɡēnɡ”;D项中“诡”读“ɡuǐ ”。

答案:C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B项“颁”通“斑”,须发花白;D项“知”通“智”,智慧。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3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1)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3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1)

“从一而终地写出来”?曾读《生命的智慧》(线装书局2007年9月第1版)一书中的《从文学的历史真实看“戏说”与“正说”》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写法很简单,是那种编年史的写法,恨不得把这个人的简历和他某年的具体行为,以编年的顺序从一而终地写出来。

”揣摩文意,文章是想说,把这个人的简历和他的具体行为,以编年的顺序从开始到结束,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遗憾的是,文中用了个不伦不类的词:“从一而终”!“从一而终”是个成语,指跟从一个丈夫,即使他死了或移情别恋,也不再嫁人,比喻用情专一,始终不渝。

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上述文章的意思无疑与“从一而终”不搭界。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刘从军走近作者相关知识宋代游记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有题记体、随笔小品、散文赋体、书信体、纪事体、考辨体、日记体等多种体裁。

——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一)第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

第二,体会多角度写景的用意。

第三,鉴赏曼妙多姿的语言。

识记字音相属.(zhǔ)坂.(bǎn)踬.(zhì)溯.沿(sù)溺.(nì) 桀.木(jié) 簟.席(dià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 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解析:A项,“粤”读yuè。

B项,“”读ɡēnɡ。

D项,“诡”读ɡu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

高中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随堂课后作业:第1单元-3道山亭记+Word版含答案

高中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随堂课后作业:第1单元-3道山亭记+Word版含答案

第1单元-3道山亭记[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闽,故隶.周者也隶:隶属B.其途或逆坂.如缘坂:山坡,斜坡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踬:攀登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埃壒:尘埃,尘世【解析】“踬”译为“跌倒”。

【答案】 C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粤之太末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粤”同“越”;B项,“颁”通“斑”,须发斑白;D项,“知”通“智”,智慧。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三山者鼎趾立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解析】A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项,“鼎趾”,名词作状语,像宝鼎的足一样;C项,“行”,名词作动词,排列。

【答案】 D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A.为亭于其处B.闽,故隶周者也C.其路在闽者D.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省略句。

【答案】 A[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送蔡元振序曾巩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

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

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

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

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

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2020版粤教版选修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学案含答案解析

2020版粤教版选修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学案含答案解析

第3课 道山亭记1.通假字(1)粤.之太末 同“越”,越国。

(2)其城之内外皆涂.同“途”,路途。

2.古今异义(1)列于中国..。

古义:我国上古华夏族各朝建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中心地带,有别于四方蛮夷戎狄。

凡华夏族统辖区都称“中国”。

今义:国家名称。

(2)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

古义:介词+代词,在这里。

今义:连词。

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一事引起的。

3.一词多义(1)盖⎩⎪⎨⎪⎧盖.以其陿多阻:大概盖.其岁满就更广州:句首词,不译 (2)累⎩⎪⎨⎪⎧ 累.数驿乃一得平地:连续,接连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积累,堆叠不累.于俗,不饰于物:劳累 (3)尽⎩⎪⎨⎪⎧ 盖已尽.人力:竭尽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全,都林尽.水源:到达尽头 (4)为⎩⎪⎨⎪⎧ 小为.县,大为州:是为.亭于其处:建造程公为.是州:主持为.登览之观:作(5)者⎩⎪⎨⎪⎧ 负载者.虽其土人:……的人故隶周者.也:表判断其路在闽者.:定语后置标志三山者.鼎趾立:句中停顿4.词类活用(1)匠多良能..:形容词作名词,技艺精湛的人。

(2)虽下贫必丰.其居:使动用法,使……丰。

(3)故名.之曰:名词作动词,命名。

(4)既新.其城,又新.其学:形容词作动词,改造、革新。

5.文言句式(1)其路在闽者:定语后置句。

(2)为亭于其处:状语后置句。

(3)岂虚也哉:判断句。

(4)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省略句。

6.翻译下列句子(1)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

译文:在闽地的通道,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当中,而山相连没有间断。

(2)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

译文:船逆行而上,善于利用水势,稍微有点差错,就会船破溺水。

(3)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

译文:程师孟在福州因为治理得好而闻名。

一、结构图解道山亭记⎩⎪⎪⎨⎪⎪⎧ 闽地山水险恶⎩⎪⎨⎪⎧ 闽地行政区划演变其路之险其水之险百姓生活安乐⎩⎪⎨⎪⎧ 侯官环境百姓、僧道之居所道山亭由来⎩⎪⎨⎪⎧ 建亭经过程公之旷达简介程师孟生平二、中心主旨本文具体描绘福州的山险水恶、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侃侃道来,写得纡徐和缓,儒雅醇厚,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福州特有的险恶地形,曲折地表达了对程师孟治郡政绩的赞美,高度评价了程师孟的旷达脱俗。

高中语文1.3《道山亭记》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1.3《道山亭记》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道山亭记“从一而终地写出来”?曾读《生命的聪慧》(线装书局2007年9月第1版)一书中的《从文学的历史真实看“戏说”与“正说”》一文,文中有如此一句话:“如此的写法很简单,是那种纪年史的写法,巴不得把那个人的简历和他某年的具体行为,以纪年的顺序从一而终地写出来。

”琢磨文意,文章是想说,把那个人的简历和他的具体行为,以纪年的顺序从开始到终止,原本来本地写出来。

遗憾的是,文顶用了个不三不四的词:“从一而终”!“从一而终”是个成语,指跟从一个丈夫,即便他死了或移情别恋,也再也不嫁人,比喻用情专一,始终不渝。

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上述文章的意思无疑与“从一而终”不搭界。

——摘自《咬文嚼字》2021年合订本,刘参军走近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作品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他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今传《元丰类稿》50卷。

相关知识宋朝游记散文在形式上加倍多样化,有题记体、随笔小品、散文赋体、书信体、纪事体、考辨体、日记体等多种文体。

——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式》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一)第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点。

第二,体会多角度写景的用意。

第三,鉴赏曼妙多姿的语言。

识记字音相属.(zhǔ)坂.(bǎn)踬.(zhì)溯.沿(sù)溺.(nì) 桀.木(jié) 簟.席(diàn)一、基础考查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C.其激假设矢.(shǐ)麓多桀.木(jié) 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解析:A项,“粤”读yu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道山亭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1119[基础巩固层]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粤之太末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 [A项,“粤”同“越”;B项,“颁”通“斑”,须发斑白;D项,“知”通“智”,智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三山者鼎趾立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D [A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项,“鼎趾”,名词作状语,像宝鼎的足一样;C项,“行”,名词作动词,排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开其地,列于中国..B.而长江..在其南C.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州以治行闻..D.程公于是C [A项,古义指华夏族统辖区域。

B项,古义指闽江。

D项,古义:于,在;是,这个。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A.为亭于其处B.闽,故隶周者也C.其路在闽者D.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A [例句为状语后置句。

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省略句。

][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闽,故隶.周者也。

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

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

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

其途或逆坂.如缘,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

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

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

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其水陆之险如此。

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

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

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

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闽,故隶.周者也 隶:隶属 B .其途或逆坂.如缘 坂:山坡,斜坡 C .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处:处置 D .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 埃壒:尘埃,尘世C [C 项,“处”译为“安置,迁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①人以.屋室巨丽相矜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其.志壮哉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D.⎩⎪⎨⎪⎧①而.其余功又及于此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B [A 项,①动词,成为/②介词,替;B 项,①②均为介词,用;C 项,①代词,他的/②连词,如果;D项,①表递进,并且/②表转折,却、然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B.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C.文章第二段所介绍的福州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气,为下文程师孟“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的介绍做了铺垫,思路缜密。

D.文章末段先称赞程师孟的政绩,后介绍其辗转任职的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含蓄蕴藉。

B [B项,“在城中道山之上”误,据原文“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可知“道山”是道家之山。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

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还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

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很少有不跌倒的。

(2)它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离四面的山都很远,而闽江就在它的南边,大海就在它的东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水边 B .云烟之相滋.滋:滋扰 C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 .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死B [滋:滋生蔓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C 项都是作介词,相当于“于”。

A 项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以”;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B 项兼词,相当于“于此”;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D 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 .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擅长议论的特点。

C .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 .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C [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2)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3)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4)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汽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