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

合集下载

美丽中国的文言文翻译

美丽中国的文言文翻译

天地之大,华夏之广,五岳壮丽,四时变换。

自古以来,我中华大地,山川秀丽,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历史悠长。

今夫美丽中国,犹如画卷,展我华夏之风采,抒我民族之豪情。

江山如画,千里江山,尽收眼底。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长江滚滚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巍巍泰山,雄峙东方,气吞万里如虎。

黄山奇松,云海茫茫,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秀色,山水相依。

云南石林,奇石林立,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四季更替,风光各异。

春日,万物复苏,花开满园,绿意盎然。

夏日,烈日炎炎,碧波荡漾,海天一色。

秋日,硕果累累,层林尽染,秋高气爽。

冬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玉树琼花。

人文璀璨,历史悠久。

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史,浩如烟海。

孔子之道,仁者爱人,天下为公。

老子之德,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孙子之兵,兵者诡道,知己知彼。

屈子之赋,离骚九歌,忧国忧民。

杜甫之诗,沉郁顿挫,感时伤怀。

山水之美,人文之盛,我中华大地,无与伦比。

今夫美丽中国,风土人情,独具特色。

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小桥流水,渔舟唱晚。

西北高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大漠风光。

东北雪原,冰天雪地,驰骋疆场,英勇无畏。

我中华儿女,勤劳智慧,奋发图强。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科技兴国,航天事业,勇攀高峰,傲视群雄。

经济腾飞,世界瞩目,一带一路,互利共赢。

美丽中国,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岁月如歌,时代变迁。

美丽中国,砥砺前行。

愿我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谱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至若夏云奇峰,薄暮冥冥,燕子双飞,悠悠自得;至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若冬雪皑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美丽中国,风光无限,魅力无穷。

愿我中华大地,永葆生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古典文学的美丽中国建构功能

古典文学的美丽中国建构功能
杞 万村 ,曹 萌
( 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北方少数民 族文化研究中心,沈阳 1 1 0 0 3 4 )
摘 要:古典 文学在美丽中国成就和构建 中的价值功能则主要体现在 :古典文 学的描 绘为中国地方增添光
彩 ;古代杰 出文人的故居和活动地成为国家重要的人 文景观 ;文学大 家的景观描绘 丰富了美丽 中国的内涵 ;诗
2 0 1 4年 第 1期 ( 总第 1 2 1 期)
边疆 经济与 文化
T HE BORDER ECONOMY AND C UL T UR E
No . 1 . 2 Ol 4
C , e n e m] . No . 1 2 1
【 边疆文化 】
古 典 文 学 的 美 丽 中 国 建 构 功 能
范仲淹的 《 岳阳楼记》是这方面的又一佐证。王勃使滕王阁垂芳青史 ,范仲淹则让岳阳楼流光后世 。 唐 玄宗 开元 四年 ,中书令 张说谪 守 岳州在 阅兵 台旧址建 了一 座楼 阁 ,取 名岳 阳楼 。该楼 位 于洞庭 湖 东岸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1 1
圈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杞万村 。曹 萌 :古 典文 学的美 丽 中国建 构功 能
它西 临烟 波浩淼 的洞庭 湖 、北望 滚滚东 去 的万 里长江 ,素有 “ 洞 庭天下水 ,岳 阳天下 楼 ”的盛誉 ,其 本身
自 有动人之处。但是言及岳阳楼,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并非该楼 的壮观与美感 ,而是范仲淹的那篇与它有 关的 《 岳阳楼记》临 此楼一览胜景,并留下 了不少名篇佳作 , 但是最终使岳阳楼名扬天下的却是范仲淹所作的 《 岳阳楼记》 。全 部的记文只 3 6 8 字 ,但是尺幅天涯 ,范仲淹居然在这上面做到了驰骋想象 自由挥洒 。 “ 衔远 山,吞长江 ,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 ,将其万千气象给予生动地 渲 染 ,景象变化 之 多之快 、境 界开 阔而有气 魄尽收笔 下 ,然后小 结一句 “ 此则 岳 阳楼 之大 观也 ,前 人之述 备矣。 ”人 详我 略 ,人 略我详 ,转而写登 楼览 物之情 ,开始 抒写 “ 览物 之情 ,得 无异 乎 ” ,最后 的 “ 不 以物 喜 ,不 以己悲 ” 、 “ 先天下 之忧而忧 ,后 天下之乐而 乐” ,更 是表现 出 了阔大 的胸 怀和远 大的抱负 。

诗歌美丽中国

诗歌美丽中国

诗歌美丽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无论是古代的诗经,还是现代的新诗,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展现美丽中国的窗口。

中国的大好河山给了诗人们无尽的灵感,他们用笔墨记录下了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壮丽。

山川河流,湖泊草原,均成为中国诗歌中的常见题材。

例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景被诗人们吟咏成了美丽的画卷。

山水画般的黄山、桂林山水等地,也成为了无数诗人笔下的意境。

他们用抒情的笔调,将大自然的美妙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让人们从诗歌中领略到了中国的美。

除了自然风光,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中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传世名篇,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登高》等等。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者从这些诗歌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现代的诗歌创作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到现在的新诗运动,中国的诗坛一直在创新和变革。

现代诗人们以别样的视角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他们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描绘出当代中国的美。

诗歌中所展现的美丽中国,不仅限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还包括社会进步的成果以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勇气。

他们用诗歌打破界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诗歌美丽中国不仅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之上的,更源自于人民的奋斗和付出。

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造就了美丽的乡村和现代化的城市。

诗人们常常以劳动者和农民为题材,讴歌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从黄土高原的梁家河到浙江的小岛丽水,中国的美丽乡村成为了无数诗人笔下的题材。

他们用凝练而深情的语言,表达对农民工和乡村人民的敬意和爱护。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对农民工的歌颂,更是对美丽中国不懈追求的证明。

诗歌美丽中国的魅力无尽,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唐诗中的“美丽中国”意境-精选文档

唐诗中的“美丽中国”意境-精选文档

唐诗中的“美丽中国”意境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唐诗中对祖国山水赞美与热爱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丽中国”理念的灌输与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炽烈情感。

一、对应节令时序的诗句:一草一木皆关情“美丽中国”的概念首先看重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

唐诗里有很多对应节令时序的景致描写,抒发出的是对自然景色的直观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幻化成诗人笔下的美丽词句。

在学习这些诗句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些洋溢着自然情趣的诗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流传不衰的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的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的旖旎风光给予人的感受,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颇有天人合一的意境。

如果教师能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换用于本地的景色描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就更大了。

又如,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静谧氛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他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直接描写了西湖夏日的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解读古代诗词领略华夏文化之美

解读古代诗词领略华夏文化之美

解读古代诗词领略华夏文化之美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瑰宝的一部分,通过读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人文风情。

本文将以解读古代诗词为中心,带领读者领略华夏文化之美。

一、唐诗宋词的独特韵味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唐诗之后的杰出产物。

唐诗流派众多,有豪放派的李白、杜甫,也有婉约派的杜牧、王之涣。

而宋词以其豪迈激昂、抒情婉约而著称。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才情与对生活的感悟。

二、古人咏物抒怀之情诗词作为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古代诗人常常运用咏物的手法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从唐代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到宋代陆游《秋夕》的描述,古人咏物的诗词有着深情、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更能体味到古代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三、古诗词中的爱情与离别古代诗词广泛涵盖了对爱情的赞美与离别的痛楚之情。

包括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宋代秦观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离别伤情,这些诗词通过对爱情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使人对爱情和离别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儿童诗歌与教育古代诗词也多多少少地渗透到了儿童教育中。

比如唐代孟郊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县令狐评事》就以儿童视角描写了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教育的元素。

这种融合了教育的儿童诗歌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诗词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诗词与社会风貌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一个重要记录。

通过诗词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

比如唐代杜甫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揭示了盛唐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艰难生活。

六、古代诗词的艺术价值古代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红楼梦》中的诗词佳句被广泛传唱,清代吴洪芸的《全唐诗校注》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些都彰显了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文化】诗词歌赋里的美丽中国

【文化】诗词歌赋里的美丽中国

【⽂化】诗词歌赋⾥的美丽中国绍兴沈园唐琬的《钗头凤》题诗浙东唐诗之路的美景中国⼭⽔诗开⼭⿐祖谢灵运画像刚刚落幕的央视《中国诗词⼤会》以“赏中华诗词,寻⽂化基因,品⽣活之美”为宗旨,让观众重温了中国经典诗词之美和传统⽂化之美,也让我们的⼼灵接受了⼀次美的洗涤。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川孕育出诗的灵⽓,勤劳的百姓培育出诗的魂魄。

⼏千年来,历代诗⼈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美妙诗篇,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数骚⼈墨客⽤他们的如椽之笔为后⼈描绘了⼀幅钟灵毓秀的诗意⼭河。

⼭川之美 中国诗词中描写名⼭⼤川的极多,⼈们⽿熟能详的有杜甫的《望岳》、李⽩的《望庐⼭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等等,其中的名句诸如“会当凌绝顶,⼀览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等更是妇孺皆知。

诗⼈们在美丽的⼤地诗意⾏⾛,为我们留下了⽆数浪漫的篇章——我常常困惑,为什么在各⽅⾯都⾼度发达的今天,却再也写不出这样美丽的⽂字? 中国⼭⽔诗的开⼭⿐祖是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这位唯美、浪漫的诗⼈有着颇为显赫的⾝世——公元385年,谢灵运出⽣于江南⼀个豪门世家,⽗亲是谢⽞之⼦谢瑍,母亲则是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

我们知道谢⽞是在淝⽔之战中⽴下赫赫战功的东晋⼤将军,岂不知谢⽞的叔⽗还是东晋名相谢安,唐代诗⼈刘禹锡写过⼀⾸《乌⾐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巷⼝⼣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王导、谢安两⼤家族,由于当时的禁军⾝着⿊⾊军服,故此地俗称“乌⾐巷”,王、谢两家都居住于此,其⼦弟⼈称“乌⾐郎”——今天看来,谢灵运应该是位标准的“乌⾐郎”。

谢灵运出⾝仕宦,⾐⾷⽆忧,有⼀种贵族⼦弟与⽣俱来的优越感,从不掩饰对华美⽣活的嗜爱。

他会玩,也会写,好繁华,好精舍,好鲜⾐,好骏马,好美景,好华灯,纨绔⼦弟的奢豪之举,有之;⽂⼈名⼠的狷狂之⽓,更有之。

美丽中国诗歌文言文翻译

美丽中国诗歌文言文翻译

【原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言文翻译】江川山川,美丽非常,引得无数英雄豪杰竞相倾倒。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知弯弓射大雕之术。

往昔之事,俱已逝去,今日之世,风流人物,尚待今日之我。

江山之丽,何其娇媚,遂令无数豪杰争相俯首。

一代豪杰,成吉思汗,唯知弯弓射雕之技。

往事已矣,风流人物,今日尚待,吾辈自见。

江山之胜,何其妖娆,诱无数英豪尽倾心。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擅弯弓射雕之术。

往事如烟,风流人物,今朝待我,吾辈方显。

天地之丽,何其娇美,令无数英雄竞相俯首。

一代英杰,成吉思汗,唯知弯弓射大雕之技。

岁月如梭,风流人物,今日待我,吾辈自当。

江山之丽,何其娇艳,引无数豪杰争相折腰。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擅弯弓射大雕之术。

往事如梦,风流人物,今朝待我,吾辈自现。

江山之胜,何其娇娆,令无数英豪竞相倾倒。

一代英杰,成吉思汗,唯知弯弓射大雕之技。

岁月如梭,风流人物,今日待我,吾辈自当。

天地之丽,何其娇媚,诱无数英雄竞相俯首。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擅弯弓射大雕之术。

往事如烟,风流人物,今朝待我,吾辈自现。

江山之丽,何其娇艳,引无数豪杰争相折腰。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擅弯弓射大雕之术。

往事如梦,风流人物,今朝待我,吾辈自现。

江山之胜,何其娇娆,令无数英豪竞相倾倒。

一代英杰,成吉思汗,唯知弯弓射大雕之技。

岁月如梭,风流人物,今日待我,吾辈自当。

天地之丽,何其娇媚,诱无数英雄竞相俯首。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擅弯弓射大雕之术。

往事如烟,风流人物,今朝待我,吾辈自现。

江山之丽,何其娇艳,引无数豪杰争相折腰。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擅弯弓射大雕之术。

往事如梦,风流人物,今朝待我,吾辈自现。

江山之胜,何其娇娆,令无数英豪竞相倾倒。

一代英杰,成吉思汗,唯知弯弓射大雕之技。

岁月如梭,风流人物,今日待我,吾辈自当。

天地之丽,何其娇媚,诱无数英雄竞相俯首。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独擅弯弓射大雕之术。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论述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论述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对于美的追求和论述也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观点。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美被赋予了多种意义和形象。

以下将从美的自然景观、美的人物形象和美的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关于美的论述。

美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美的追求。

在古代文人骚客的笔下,山水被视为最高境界的表现,被赋予了超然凡尘的意义。

例如,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山水之美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种山水美的论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审美观念,使得山水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

美的人物形象古代中国文人对于美的人物形象的论述也非常丰富多样。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美丽的女子被赋予了婉约、多情的特点。

例如,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临安春雨初听》中写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形容春雨中美丽女子的婉约之美。

而在古代戏剧中,美丽的女子多被塑造成贤淑、温柔的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她们的美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意味。

美的艺术表现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中也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论述。

例如,在古代绘画中,花鸟画被视为一种表现美的艺术形式。

花鸟画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表现出花鸟的美丽和灵动。

同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美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古代音乐家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出美的情感,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对于美的追求和论述非常广泛而深入。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美被赋予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等多种形式。

这些论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也对后世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美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一种审美价值判断,是一种主观感受。

在中国古代,美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诗词鉴赏从古到今的文学之美

诗词鉴赏从古到今的文学之美

诗词鉴赏从古到今的文学之美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铺展出各个领域的瑰丽之美,其中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诗词鉴赏传承着世代的智慧与情感。

从古代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的演变与创新,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之美。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以不同的时期为切入点,探讨诗词鉴赏所呈现的文学之美。

一、古代文学之美古代文学以诗词为代表,追求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境描绘。

古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严格的格律要求下寄托着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集,凝结了古人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其中饱含的文学之美令人叹为触动。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秀美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与舒适之感;而《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则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唐宋文学之美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唐诗和宋词成为了当时文学的重要代表。

唐诗不仅短小精炼,而且意境深远,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呈现出鲜明的文学之美。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通过短短几句诗抒发了作者对边疆战事和亲人思念的深刻感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宋词则注重抒情和写景,通过描写微妙的细节展示了绚烂的文学之美。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及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都呈现了细腻的意象和多样的情感,令人心驰神往。

三、现代文学之美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变化。

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对人性、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在现代诗歌中,人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自由和多元的艺术形式。

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贺知章的《李白》则赞美了诗人李白的豪迈和卓越创造力。

而现代散文也在探索生活和情感的多样性。

鲁迅的散文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让人不禁陷入深思。

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代表,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美丽中国的诗句

美丽中国的诗句

美丽中国的诗句
1.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描写北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描写洛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描写西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4.唐·杜牧《泊秦淮》描写南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6.唐·杜甫《春夜喜雨》描写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描写重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唐·张继《枫桥夜泊》描写苏州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唐·崔颢《黄鹤楼》描写武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第一篇: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摘要:毫无疑问,是中华大地这方山水养育了瑰丽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她也以自己的方式反哺着这方山水,书写出人与自然,文化与土地交相辉映的传奇篇章。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经典山水文学的赏析,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美丽中国,以及对当下“美丽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山水文学;美丽中国在传统文化中,对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的歌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哲先贤们以优美的词句表达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同样,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造就了两个词“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当然,无论他们看到的景是雄浑的、奇绝的、苍茫的、小桥流水的,也无论他们蕴含的情事豪迈的、婉约的、抑郁的、放荡不羁的,这些先人们都在文学史上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多彩画卷,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熠熠生辉。

(一)、先秦:山水文学的滥觞。

大自然是全部人类文明历史的根基。

作为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在人类的生存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人类省视自己寄身所在,引发了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山水意象。

从蒙昧和混沌的状态中走来,初民在大自然的浩瀚中经历着生存环境的递变、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动、命运的变迁,经常受到某些自然山水物象的重复刺激,心理反应趋于经验化,并作为种族心理积淀成为沉积在人类个体心灵深处的心理遗产。

先民们的这些族类记忆和原始意象逐渐上升到意识的层面,又通过我们民族所特有的象征符号将民族的经验文明和文化智慧物化成文字作品固定下来,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气象氤氲的古代山水艺术的源头。

尽管我国的山水诗肇始于南朝时期,但是对山水进行描写并初步体现一定的山水审美意识却滥觞于《诗经》时代。

据笔者统计,《诗经》中直接描写或涉及的有具体名称的河流共计28 条,篇目约占《诗经》的三分之一,而其它涉及无名称水文水域水貌的篇目则有55 篇,占六分之一强。

《诗经》涉山(丘)的诗有60 多篇,仅“山”字便出现过66 次,加上与“山”有关的丘、陵、谷、冈等,共有139 次之多。

探寻中国古代文化之美

探寻中国古代文化之美

探寻中国古代文化之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辉煌的文化宝库,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和关注。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艺术、文学、哲学、科技等各个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寻中国古代文化之美,并向读者展示其中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文化,作为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拥有众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绘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传承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手法。

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意蕴的抒发,而不局限于形式的写实性。

中国画笔墨的运用以及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题材的表现手法都独具特色,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除了绘画之外,中国古代文化还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学之一,包含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人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辞章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个独具风格的文学形象。

其中,杜甫、白居易、李白等诗人创作的诗歌集中了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有些诗句被视为经典,流传至今。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赋予人以美的享受,更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文化中还蕴藏着深奥的哲学思想。

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古代文化锦上添花。

例如,孔子提出的儒学强调仁爱和人伦之道,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给人以更为宽广的思考空间。

而庄子的悟道哲学则主张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自由和超脱为追求。

这些古代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

另外,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也值得我们探寻。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如农业、纺织、瓷器等。

其中,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发明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以后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之美的卓越之处。

诗词鉴赏领悟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诗词鉴赏领悟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诗词鉴赏领悟中国古代文学之美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诗词更是代表着古人对生活、自然、爱情等方方面面感悟和理解的精华。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之美,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深度和内涵。

古代诗词以其简洁而丰富的语言,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同时表达了古人对人生、情感和自然的感悟。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能够看到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同时又联想到月下寂静的夜晚;《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则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使人感到无限的壮丽和广阔。

古代诗词也经常以音韵优美的韵律感染人心。

例如《江南好》以其流畅的句子和悦耳的音调,将江南的美景描绘得恰到好处。

读者在吟诵这些诗词的时候,不仅会感受到其中描述的景色美丽,更会体验到作者对于美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之美还体现在诗词中那种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思索。

古人在面对人生、爱情和世事变迁时,通过诗词表达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宏大的历史背景出发,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通过诗词这种形式,作者既达到了表达自己情感的目的,也给读者以共鸣和思考。

古代诗词的鉴赏不仅仅在于欣赏其表面上的美,更在于从中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古人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读者可以通过细读古代诗词,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沉和智慧。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虽然表面上是一首豪放洒脱的诗歌,但其实内心的深处透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诗词鉴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沟通,通过领悟中国古代文学之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代诗词所包含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语言,更在于其思想和感悟对于人们生活的指导和启迪。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之美,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都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生,领略美的存在。

形容美丽中国的诗句

形容美丽中国的诗句

形容美丽中国的诗句美丽中国:九江水,司马乡,美得象天堂九江水,司马乡,墨浓彩重好书香一次打工到那里,以为来到孔子乡九江水,通万江,京九东站在身旁,东莞生机九万长司马乡,好人文,女人气质如文君,男子举止帅如相*待人文明又亲近,不是故乡胜故乡故乡哪有繁华都,乡间小路也宽广工厂连工厂,邮政连银行,青树绿水处处伴,美得象天堂世界制造之都市,繁华环保齐阵上我这个异地新莞人啊,第二故乡流连又返往游客天天来,经济年年上到了东莞可别忘,九江司马看一看东莞东站下火车,公交大都会过往,旅游完了写感想,看小说,村村都有免费网站上看!刚刚写完诗,文化站管理还把茶奉上谢谢你,“不客气”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仿佛在天堂,天堂在何处?东莞常平好地方如相*:即相如,司马相如,卓文君之夫。

(慎以此诗敬献美丽的东莞和东莞建设者,也献给广大游客,更要献给美丽中国)中国现代诗歌欣赏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风景》辛笛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云游》徐志摩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美丽中国诗句

美丽中国诗句

美丽中国诗句?
答:以下是一些描绘美丽中国的诗句:
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这句诗描绘了中国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碧绿的江水映衬着白鸟,青山点缀着绚烂的山花。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孤鹜飞翔,秋水与长天共成一色的壮丽景象。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表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重重山峦,复复水流,仿佛前方已无路,然而柳暗花明之间,又现出一座村落。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句诗描绘了中国山水的美丽与多变,晴天时,水光潋滟,景色明媚;雨天时,山色空蒙,别有一番韵味。

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句诗展现了中国江山的辽阔与壮美,江流仿佛流向天地之外,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句诗描绘了中国乡村的美丽春景,千里之外传来莺啼声,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水边的村庄和山间的城郭酒旗飘飘。

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句诗以峨眉山为背景,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峨眉山月高悬,月光洒在平羌江上,江水静静流淌。

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

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

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经典之美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从多个角度解读其独特魅力。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上。

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各具特色。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以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感染着读者;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则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容,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表达上。

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在语言上更具美感。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更加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还体现在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上。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表达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思考。

例如,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汉宫秋》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权谋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还体现在其传承和影响上。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唐代诗歌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现代诗人骆宾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直接引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这种传承和影响使得古代文学作品的经典之美在现代文学中得以延续和发扬。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美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独特的艺术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传承和影响上。

诗词里的美丽中国

诗词里的美丽中国

诗词里的美丽中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不少描绘祖国大江大河的诗词绝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吟诵着诗中如山水画一般的风光,心中颇有一种豪迈,承载着国人的乡愁。

长江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钱塘江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此词上片回忆观潮,表现了钱塘江的宏伟壮观;下片回忆弄潮,表现人定胜天的奇迹。

全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以及弄潮儿的英勇无畏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汉江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富春江富春唐-吴融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桐庐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孟浩然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古代文学与人与美丽

古代文学与人与美丽

古代文学与人与美丽美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古代文学正是这一追求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

通过古代文学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对美丽的理解与感受,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与追求美的态度。

在古代文学中,人与美丽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与美丽的关系。

一、古代文学中的美丽表达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美丽常常被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描绘和赞美。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容貌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都展现了古代文学对美的追寻和表达。

另外,《诗经》中的诗歌也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关于美丽的感受和意境。

二、古代文学中的人与美丽1. 人的美丽追求古代文学中的作品经常描述人类对美的追求。

人们追求美丽的愿望是普遍而持久的,无论是才女的风华绝代,还是英雄的威武英俊,美丽与个人品质与魅力息息相关。

古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如杨贵妃、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都是美丽与智慧的结合,充分展现了美丽的各个方面。

2. 美丽的价值观古代文学作品中对美丽的描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价值观。

对于古代文人而言,美丽并不仅仅是外貌的美,更是一种内涵的体现。

传统价值观中对于美丽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外貌,还包括了道德美、精神美等。

同样,《诗经》中的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是一种对美丽的自然讴歌,与美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三、古代文学描写的美丽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古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美丽往往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古代文学表达了人们对美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人们对美丽的向往。

例如,在《红楼梦》中,对于美丽的描述与贵族社会中的审美标准相联系。

另外,在古代文学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也是对美的自然表达,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四、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与当代社会的启示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与美丽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背景下的描述,它也给当代社会带来了一些启示。

古代文学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美丽的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儒学讲堂—赏析诗词里的中国美景

儒学讲堂—赏析诗词里的中国美景

儒学讲堂—赏析诗词里的我国美景一、序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国家,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而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精准地描绘和赞美了我国的山川河流、风花雪月。

本文将带领大家通过儒学的视角,赏析诗词中描绘的我国美景,一起领略我国千年文化的魅力。

二、大自然的包容和壮美1.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以宏大的气势写出了长白山的雄姿壮丽,雄浑险峻的山势展现出大自然的壮阔和包容。

2.春晓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中,细腻地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清新的空气、鸟儿的欢快歌唱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包容和生机。

三、人文景观的韵味和深情1.江南的水乡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绘了江南的水乡人文景观,如柳絮如烟的江水,渔家的篙歌划桨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和深情。

2.岳阳楼记唐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雄浑豪迈之笔,赞颂了岳阳楼的雄伟壮美,展现了岳阳楼作为人文景观的魅力和震撼。

四、总结与回顾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以其深刻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我国美景的独特魅力。

通过赏析诗词中的我国美景,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壮阔和包容,还能感受到人文景观的韵味和深情,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千年文化的魅力所在。

五、个人观点在赏析诗词中的我国美景时,我深深被诗人们深情的笔墨和对大自然、人文景观的热爱所感动。

这些诗词不仅让我领略到我国美景的绚丽多彩,更让我感受到我国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震撼和触动。

通过对儒学视角下赏析诗词中的我国美景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能更好地感受到我国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希望每位读者都能通过诗词的赏析,感受到我国美景的壮丽,领略到我国千年文化的精髓。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国家,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而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精准地描绘和赞美了我国的山川河流、风花雪月。

美丽中国 诗词

美丽中国 诗词

美丽中国诗词1. 美丽中国,诗词就像那璀璨的星子,照亮了这片古老大地的每一处角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的这句诗,一下就把我带到了那浩瀚无垠的西北大漠。

在那里,黄沙漫天,孤烟升腾,黄河如带,落日似盘。

你瞧,诗词是不是有着神奇的魔力,能让咱足不出户就领略到这般壮丽景色?2. 美丽中国的画卷,在诗词里徐徐展开。

就说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吧,白居易简直是个画家呀。

我仿佛看到江南的春天,江花热烈得像火,江水绿得比蓝草还艳。

这哪里只是诗,分明是对江南美景的一曲赞歌。

朋友,你难道不向往这样的美景吗?3. 诗词中的美丽中国,美得动人心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描绘的西湖夏日,莲叶田田,无边无际,荷花映着阳光,红得那么独特。

我感觉自己像一只小蜻蜓,想停在那荷叶上。

嘿,这诗让咱就像置身于那西湖的碧波之中,你能想象那有多美吗?4. 美丽中国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说得多妙啊。

庐山的神秘,就像一个藏着无数宝藏的迷宫。

我站在庐山里,就像个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它的全貌。

你们说,诗词是不是能让咱对美景又多了几分好奇?5. 诗词里的美丽中国,是一幅幅绝美的山水图。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这诗,像一阵风,吹着我从白帝城出发,顺江而下,一日就到江陵。

那彩云缭绕的白帝城,那湍急的江水,我好像都能触摸到。

哟,这诗就像一部时光机,带咱穿越到那美妙的景色里。

6. 中国之美,诗词可都记着呢。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看啊,李白站在江边,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际。

我读到这诗的时候,就像站在他身边,一起感受那离别的惆怅和长江的壮阔。

这诗就像一个老朋友,给咱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7. 美丽中国在诗词的世界里闪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用简单的诗句,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柳树翠绿,黄鹂欢唱,白鹭高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中的美丽中国摘要:毫无疑问,是中华大地这方山水养育了瑰丽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她也以自己的方式反哺着这方山水,书写出人与自然,文化与土地交相辉映的传奇篇章。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经典山水文学的赏析,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美丽中国,以及对当下“美丽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山水文学;美丽中国在传统文化中,对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的歌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哲先贤们以优美的词句表达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同样,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造就了两个词“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当然,无论他们看到的景是雄浑的、奇绝的、苍茫的、小桥流水的,也无论他们蕴含的情事豪迈的、婉约的、抑郁的、放荡不羁的,这些先人们都在文学史上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多彩画卷,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熠熠生辉。

(一)、先秦:山水文学的滥觞。

大自然是全部人类文明历史的根基。

作为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在人类的生存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人类省视自己寄身所在,引发了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山水意象。

从蒙昧和混沌的状态中走来,初民在大自然的浩瀚中经历着生存环境的递变、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动、命运的变迁,经常受到某些自然山水物象的重复刺激,心理反应趋于经验化,并作为种族心理积淀成为沉积在人类个体心灵深处的心理遗产。

先民们的这些族类记忆和原始意象逐渐上升到意识的层面,又通过我们民族所特有的象征符号将民族的经验文明和文化智慧物化成文字作品固定下来,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气象氤氲的古代山水艺术的源头。

尽管我国的山水诗肇始于南朝时期,但是对山水进行描写并初步体现一定的山水审美意识却滥觞于《诗经》时代。

据笔者统计,《诗经》中直接描写或涉及的有具体名称的河流共计28 条,篇目约占《诗经》的三分之一,而其它涉及无名称水文水域水貌的篇目则有55 篇,占六分之一强。

《诗经》涉山(丘)的诗有60 多篇,仅“山”字便出现过66 次,加上与“山”有关的丘、陵、谷、冈等,共有139 次之多。

确实,单从《诗经》中抽取出来的山水描写看,除了少量带有比喻和象征意义外,大部分篇章的山水只是片段地反映了其状貌、类型、部位、朝向、气象等等,这些描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山水已经有了相当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的认识还只在初步阶段。

但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山水描写在文学艺术史中的原初性价值不言而喻。

《诗经》305 首诗,其创作的年代绵亘五百余年,如此大的创作跨度, 加以作者、题材、手法的不同, 其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也必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诗经》中体现的自然山水意识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对具有无穷威力的自然山水感到恐惧与颤栗,到将自然事物“人格化”、“神化”;从神灵崇拜的祭祀对象到伦理道德的比拟物;从山水致用的眼光到寄情托意的依托,人们的山水意识及其表现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强化下走向成熟与诗意。

《诗经》中的山水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先民与自然的关系的衍变。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从词赋骈文到山水诗。

有秦一代,因为“灭六国之书”,对文化的打击是极大的。

直至汉代,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策宽松、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显现民族精神和时代气质的状物叙事的散体大赋应运而生。

散体大赋不在书写个人情怀,而是描写帝国声威、都邑繁华、物产丰饶、宫室富丽以及皇家贵族田猎歌舞时的壮观场面。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超过400年的朝代,“夫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国力上的强盛使得文人有充沛的感情去歌颂,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京都赋”,如张衡的《两京赋》。

后期,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地位上又要略胜一筹,有“洛阳纸贵”一说。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

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

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

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

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了,就放弃这个念头。

王鸣盛说:“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

《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云:“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由此可见《三都赋》的文学价值之高。

时间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辞家修辞、炼句、炼字,骈文兴起。

骈文行文讲究对仗,四六句式为主,多用典故,辞藻华丽,音韵和谐,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骈文中不乏优雅精致的山水小品,究其原因,南北朝社会动荡,官场黑暗,大批不得志的的文人墨客浪迹山野,如著名的“竹林七贤”,寄情于山水,也诞生了一批山水佳作。

其中,比较著名的当属南朝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除去骈文,在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谢灵运和鲍照是其中代表。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自然界的山水林泉当作主要审美对象而进行大量创作的著名诗人,他以审美自觉的方式将思想感情寄托在客观山水景物之中。

谢灵运对山水诗的创作,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在诗中大量描写了山水,开创了写山水诗的新局面,正式确定了山水诗在诗国里的地位,对后世尤其是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影响颇大,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谢灵运善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刻划,精雕细刻,对山水的描摹则是工笔刻画,营造生动鲜明的画境。

如《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写了初春的风、阳光、池塘、春草、弱柳、鸣禽等等,一句数景,每景必以准确的字眼形容,极其细腻。

在写景之余又写出触觉、视觉、听觉:绪风是“触觉”,“新阳”、“春草”、“园柳”是视觉,“鸣禽”是写听觉,这样的景致:徐徐而来的春风,冉冉而升的太阳,自在而鸣的小鸟,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好。

在他的诗里非常注意色彩、光线、声调的运用,谢诗多选取自然景色中那些色彩鲜艳的部分,用艳丽的语词,来描绘绚丽的画面。

谢诗善于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在与山水草木的情感交流之中,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坎坷身世的感慨,以物寄情,以情托物。

鲍照山水诗有模拟谢灵运的成分, 但更多地体现出不避危仄的新奇特色。

其山水诗主要分为侍游登临与羁旅行役两类。

在两种不同情境之下, 鲍照的山水诗分别呈现出雄奇壮伟和沉挚悲凉的特点。

这两种风格的形成与鲍照所处的时代、经历以及诗学追求密不可分。

鲍照的山水诗, 写景从大处着眼, 山川浩渺的描写多挟萧瑟之气, 岭澜的壮阔又深寓着悲怆之情。

笔力更趋雄健老到, 气象更为苍茫宏敞, 语言亦由生险奇峭, 雕凿过甚变得平易近情, 遒劲凝炼。

清人黄子云《野鸿诗的》评价鲍照说:“明远沈雄挚笃, 节亮句遒, 又善能写难写之景。

较之康乐, 互有专长。

”不可否认,鲍照的山水诗开启了与谢灵运相鼎立的又一山水诗风。

(三)、唐宋:诗的绝盛和词的顶峰,以及不灭的山水游记。

唐代,诗歌成就达到了高峰,数量近五万首,独具风格的诗人五六十个,内容既有重大政治题材,也有一般习俗风尚、自然景色画面。

对于山水文学来说,又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景观诗和游记诗。

边塞诗首推高岑。

唐代边塞诗气势磅礴,激越悲壮,既描写了边关将士的生活,也描写了边塞的奇绝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在江南绝对看不到的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唯有那一望无垠的塞外才能得以赏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塞诗在美丽中国的版图上,填上了以前未曾描摹的空白。

田园诗不是唐代的首创,自陶渊明以来一直盛行,但唐代的田园诗是发扬光大的。

擅写田园诗的有王维、孟浩然,都是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大家。

王维一生向佛,有能写擅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之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可谓一绝,寻常凡夫俗子是写不出这样意境优美的诗篇的。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景观诗是指专门描写一些地理人文景观的诗,比较著名的有王之涣《登鹳雀楼》,崔颢《题黄鹤楼》,甚至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可归入其中(虽然不是诗)。

如果不是这些诗作的话,如今我们也不可能依照他们还原出这些历史名楼的样貌,更逞论这些建筑也因这些诗作而万古流芳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记诗指的是诗人在游览祖国山川过程中写下的诗篇。

比较著名的有李白自四川回长安过程中写下的《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李商隐《重过圣女祠》等。

笔者比较喜欢《重过圣女祠》这一首:“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尽管这首诗有学者认为写的是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的圣女神祠,但笔者更一厢情愿的认为是“巫山云雨任飘摇”中的巫山十二峰主峰——神女峰,在三峡工程竣工的今天,想看到原汁原味的巫山云雨,只能在梦中,或者这些给人留下无尽遐想的诗词中了。

宋代的诗歌成就不如唐代,但在词的创作上可谓空前绝后。

前有婉约派词人柳永,后有豪放派词人苏轼,南宋更是李清照、辛弃疾双星闪耀。

词作上描写山水的极多,此处只捡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首,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