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教学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更新。
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一系列跨学科的能力和知识,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当前的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发现的学习方法。
它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累知识,还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三、个性化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某个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设计不同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任务,借助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反馈教学策略评价反馈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法。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评价反馈教学策略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具体的建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改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习笔记、口头表达、实践操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不同方面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答:1.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每一节课的开头都有任务,通过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的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完成任务来掌握信息技术。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2.以有效的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会有所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接触和学习水平就会有所差距。
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们的个人基础,有的学生平时能够在家里接触计算机,在课堂上的有些知识,不用教就会了;有的学生却完全不知道如何操作,所以这些同学就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耐心。
这个时候我们让那些计算机底子好的学生指导帮助底子那些较差的同学,这既锻炼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力,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学生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当然以有效的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需要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练习。
3.以胜利的愉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让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习的成功。
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就会充满着兴趣继续学习。
对于那些基础较差、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通过激励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闪光点,竖立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胜利的愉悦的同时又培养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养成。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
二是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学生能了解掌握更多信息知识,让所学知识得到延伸、真正用到实处,这样一来,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完整版)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于积累。
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
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
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
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的。
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变化和升级。
今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语言、数学和科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创新思维、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等多维度的能力。
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具备竞争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教育、教育技术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一、课堂教育1.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展现个性、思辨能力和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
例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课堂讨论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掘学生潜能教师应主动关注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给予支持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关注个人兴趣爱好,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自我发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能力。
3.提高评价的多元性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并得到改进。
应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三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
例如,针对学生的优劣势制定个性化的评价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二、教育技术1.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核心素养数字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运用数据搜索引擎和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获取和管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引入游戏化教学思维游戏化教学思维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
例如,构建基于游戏的学习场景、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体验和反馈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3.智慧教育体系的应用教育云、智慧教室、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智慧教育体系可以实现教学个性化、协作化、数字化、数据化等多种功能。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知识的获取和传授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而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与要素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了语言表达、信息处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多维度要素。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
这些目标可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等。
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习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3. 应用评估方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实践操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四、案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一些实际案例,学生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境模拟:创建一个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求解,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评估方法:通过小组作业、课堂讨论和个人报告,评估学生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戴伸1、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聚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素养虽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但数学素养的发展终归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之上。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双基”,还是新课程之后的“四基”,知识的教学都是基础的教学活动。
这里的知识教学主要是指针对数学概念、定理和法则,甚至一些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的思想等,以及由此构成的数学知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的教学。
知识教学既是基础层面的教学,又是最根本的教学。
数学知识教学是数学素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常常被误解,比如不强调数学知识产生的来源,仅仅记住概念或法则即进入解题训练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没有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教学的教育功能,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就没有起到知识教学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高中数学知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知识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了解识的来源,二是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关系以及相应的数学方法,三是对所理解的知识的直接应用,因此数学知识教学常常体现为三个基本的环节。
第一,认识数学知识的来源或背景。
数学知识来源常常包括现实经验来源和学生的认知来源,即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建构学生知识理解的认知基础,这一过程常常是伴随着直观感知模型想象的思维活动过程,指向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直观想象”的发展。
第二,数学知识对象的抽象。
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抽象数学对象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数学对象原型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要抽象和概括出数学对象的特征、要素和关系,以及数学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对象的认识,这一过程指向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的发展。
第三,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一过程的应用不是在复杂情境的综合应用,而是针对抽象数学对象原型的直接应用,使抽象数学对象与直观经验的原型更加紧密地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数学对象模型,从而建立起对数学对象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了解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一系列活动,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定义。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引导出来;(2)理解。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明确表达出内在原则;(3)感知。
最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核心素养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核心素养学习课堂知识】为了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学习课堂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渗透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多元文化素养。
(1)将核心素养渗入课堂教学中,以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认知;(2)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3)鼓励学生持续思考和发现新的学习方式、新技能;(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乐于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5)引导学生使用专业术语和编码,学会自我整理和表达思想。
【3、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活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采用不同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1)创新性思维类活动,比如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2)社会交往能力类活动,比如开展小组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际关系;(3)实践活动,比如设计创意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实践的能力;(4)科学知识讲授,结合课堂教学,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知识;(5)信息素养类活动,比如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4、结束语】利用以上方法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归纳能力。
坚持以教授实践思想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策略,助推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教学更好的效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研究是指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
通过教学和评价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学习中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它包括学科思维能力、学科内容知
识和学科方法与技术等要素。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既
涉及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涉及学生对学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设计中。
教学
设计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知
识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评价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科核心素
养水平,同时也可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中,
评价内容应该覆盖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以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是一种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能
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水平。
知识与核心素养——基于知识教学的思考
知识与核心素养□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梁晶晶一、学术界关于知识与素养的主要观点不论是目前存在的几个世界知名的核心素养的框架,还是国内知名专家,他们对核心素养的解读都存在差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素养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比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高级的心智能力。
欧盟号召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并将知识作为一种维度对核心素养加以描述。
对于素养与知识的逻辑关系这个问题,经合组织和欧盟都没有理清,他们只为核心素养构建了一个大而空的框架,将一些抽象的类目拉进这个框架中,而将核心素养如何指导教学,素养是否像知识一样可教以及如何教等一系列问题都抛向了社会,导致目前众学者各执一词,观点很难统一。
就目前国内整体研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观点:柳夕浪指出素养与知识并非二元对立,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在教学方面,他主张克服“学科知识本位”。
[1]李艺和钟柏昌从三个层次上分析了“核心素养”,知识处于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中,他认为形成一种思维能力比知识本身有用的多。
[2]姜宇,辛涛,刘霞等人抨击了传统“知识为中心”的思想,取而代之以“能力(素养)中心”。
他们认为就学科属性而言,核心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知识是达到教育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3]张华通过比较几个世界知名的核心素养框架,提出素养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的高级能力。
知识的积累不必然带来素养的发展,不恰当的知识教授方式反而会导致核心素养的衰减。
[4]我国学者大多把视野投向对已有框架的解读和功效的描述上,观点各异,百花齐放。
例如“双基”、跨学科性、功能指向(问题解决指向)等一系列关于核心素养的基本认识,也都没能跨出OECD和欧盟给出的框架。
共同之处在于:知识的地位并不突出。
他们将素养界定为一种比知识更具有高级形态的抽象概念。
石鸥甚至号召“核心素养向知识本位宣战”,这意味着知识在核心素养的描述中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其对立面成为要被“打倒”的对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式及相关要素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式及相关要素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思维、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式,并探讨相关要素。
一、教学设计方式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探索,实践和反思。
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引用一个有趣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学生思考。
2. 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问题或任务,自主探索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相关内容。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实践活动等,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
3. 实践:学生基于探索的结果,进行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小组合作游戏、实地考察、实验等。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思: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分析经验和结果,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学生还可以与其他小组分享实践结果,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观点。
二、相关要素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包含以下几个要素:问题驱动、互动合作、多元评价和个性化。
1. 问题驱动:教师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合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多元评价: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例如口头表达、写作作业、个人展示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展示自己,培养综合能力。
4. 个性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资源,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个性化发展。
教师工作计划——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工作计划——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
质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巩固,同时适当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2. 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调查、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4. 强调学习效果反馈:通过作业、测验、考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1. 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入手。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示范、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以确保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2.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等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 掌握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和利用生物学科相关的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基础知识学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掌握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注重课程开发,融多项课程于专题教育之中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
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
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注重培养。
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动和计划的过程。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了知识、技能与能力、思维与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 培养综合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的获取与应用、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
2. 提高学习动力: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3. 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策略1.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知识和培养相关能力。
2. 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项目式学习:设计项目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核心素养。
5. 反思与评价:教学过程中定期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方法1. 任务分析法: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确定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内容和活动,为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2. 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方式及相关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方式及相关要素近些年来,学校持续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的力度,让学生在拓展课程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文化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们要深入考虑教学设计的构建方式,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一、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1、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思想的能力。
2、多样化探究式学习。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多种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索和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
3、实践性的课程设计。
实践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通过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以实际的行动体验知识,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实践,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二、核心素养培育的要素1、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习思考,思维灵活,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的能力,以及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力。
2、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
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望,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让学生懂得包容、团结、分享以及合作等重要品质。
3、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提倡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要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搭建探究式学习的平台,还要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同时要重视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一、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分析首先,需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一些影视资料等引入到教学中,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有的学生家长可能会认为影视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会耽误学生的学业,加上现代影视市场比较混乱,可能是会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存在,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弊端就完全否定影视的价值。
教师可以对影视资源做一个筛选,选择出适合学生观看的影视资源,像《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超级飞侠》、《多拉历险记》等,这些动画片就比较具有教育意义,能丰富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在观看这些动画片时,一般都会跟着学说话,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像邓小平同志的生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忘的一天》中的内容,学生在教材与视频资料的影响下,更加热爱祖国,促进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形成。
另外,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仅凭课堂的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其在翻阅书籍时往往会表现出盲目性与烦躁性,这就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实现学生语文文化底蕴的增强。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收集美言美句的习惯,在阅读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等进行摘抄,并能适时的进行反复品读;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并且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二、对于语文学习新资源的开发分析首先,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将学生需要积极开发语文的学习资源,利用生活中各种语文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以及课外学时资源两种,课堂的教育资源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的各种生活实例,这样方式能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而课外学习资源一般比较直观,能将学生直接进入到生活中,像一些课外活动、社会调查等。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引言1.1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关乎学生在学术上的表现,更关乎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发展和成功。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就。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上。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让他们在多方面都能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核心素养,学生才能在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做出更大的成就。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它包括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未来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要求越来越强调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使他们更具竞争力,更容易融入社会。
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特质和需求了解学生的特质和需求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步。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知识教学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刘长琴
在基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 师首先要明确地理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不仅会形成更加 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也会让教师更为明确基于这门课裎 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学科能力。
这样才会让教学的 组织实施针对性更强,学生也会在不断深人地学习锻炼中 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慢慢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强化自 己的核心能力。
_、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
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出发,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形成 基本的人地协调观念,这是极为重要的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中很多知识内容探讨的都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人地 关系是一个典范,也是一个核心构成。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 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了各种工具来改造环境,并且人类的 这种意愿也非常强烈。
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在被人类肆意 改造的过程中,这种行为的后果会慢慢展现出来。
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就是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要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意识。
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 然、人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应当协调相处,这才是一种更加 持续合理,能够稳固发展的方式。
很多内容的教学过程都能够渗透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区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 要让学生明确,区位就是指人类活动所占的场所,反映了 非常强的地理空间概念,而且区位中的主体一人的活动又是不断扩展变化的。
在让学生就某一区健行调査研究时,要求他们必须从动态和发展这两个角度人手,以人地 协调观作为引导,并综合区位相关的农业、工业、商业、交 通运输业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区位”,同 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从区位概念的教学进行适 当的发展与延伸,可以很好地将人地协调的观念融人教学 中。
学生只有明确人与周围的地理环境相处时应当有的合 适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形成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这些 都是从地理课程教学出发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极为重要 的核心素养。
从地理课程的教学出发,将一些具体的价值观念和正 确的认知态度传导给学生,这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内在作用 与意义的凸显。
同时,也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时必须渗透的内容。
教师要多从实际出发,将生活中的各 种典型例证引入课堂,尤其是人类在肆意改造环境时遭到 的来自环境的报复,这样学生的学习印象才会更为深刻,对于很多知识点的认知也会更清晰。
二、训练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从地理课程的教学出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
很多地理教师会将地理课程的教学变 得十分理论,虽说课本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但是教师仍 然应当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吸收。
要让学生有4积极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与探究的有效背景下更好的 实现知识掌握。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弓丨导大家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结合多样化的知识内容加以分析探究,这样问题的思考会更深人,解决的效果 也会更好。
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的知识教学中采取这种 引导方法。
比如可以多将具体内容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 析讲解。
让大家在特定问题的分析探讨过程中理解很多知 识内容的实质和内核,进而是知识要点的充分掌握。
教师可以在学生知识积累慢慢丰富后,给学生设计一 些社会实践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大家的综合思维能力。
比如,近几年各大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一 些工厂也随之面临着搬迁或关闭的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一 些学生较为熟悉的工厂作为研究对象,比如造纸厂、醋厂 等等。
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有关部 门、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分析和研究出最佳的新厂厂址。
最后,每一组的同学将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交流讨论,并 在讨论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可以让学生基于小组合 作的形式展开社会实践探究。
大家对于这样的学习过程普 遍很感兴趣,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这才是一种更好地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在这样的训练中得到充分强化。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探究价值的社会实践问题,或者 是一些有思考空间的综合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 中懂得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寻求答案。
这不仅会训练学 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也会让学生意识到,很多特定问题的織接触综合思考分析效齡更直观。
三、锻炼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锻炼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同样是从高中地理课程的 教学出发,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能力的培养可以首先结合知识内容的教学展开,很多知识点的学习中都能够体现出这一点。
待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有了初步的形成与建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些开放 性的思考问题。
让学生在参与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 自己的区域知识,强化对于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这种循 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学生容易吸收与掌握,这会让区域认知 能力的培养更好得到落实,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也会进一 步得到强化。
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知识内容的 学习展开。
比如,“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是学生在学习高 中地理时的一个重难点。
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们以熟悉 的“四季变化”“昼夜更替”为突破口,进行类比和总结。
在 i寸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 弓丨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区域认知能 力的形成能够起到有效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4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