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结构横⾏——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族:七主七副⼀零⼀VIII,共16族,18列。

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28818183226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层数= 周期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数= 主族序数= 最⾼正化合价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结构。

2、规律性由此可见,⾦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即F。

对⾓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属元素或典型的⾮⾦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原⼦半径最⼩的原⼦:H原⼦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属性最强的元素:F⾦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地壳中含量最⾼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地壳中含量最⾼的⾦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含H质量分数最⾼的⽓态氢化物:CH4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Cs元素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F元素常温下为液态的⾮⾦属单质是Br2,⾦属单质是Hg……4、特殊性在掌握原⼦结构、元素性质的⼀般规律时,还要注意特殊性:⑴原⼦最外层电⼦排布是1—8个电⼦,但第⼀周期是1—2个电⼦⑵同⼀周期原⼦半径由⼤→⼩,但稀有⽓体突然增⼤(严格讲,稀有⽓体中不是原⼦半径⽽是范德华半径)⑶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由+1价到+7价,但F没有+7价,O没有+6价。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一、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结构横行——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至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行——族:七主七副一零一VIII,共16族,18列。

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28818183226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ⅠA0一ⅡAⅢAⅣAⅤAⅥAⅦA二三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四五六七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子层数= 周期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子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子结构。

2、规律性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同一周期(左→右)同一主族(上→下)最外层电子排布1—8第一周期1—2相同原子半径大→小(大)小→大主要化合价+1→+7(O);-4→-1 相同金属性(失电子能力、还原性)强→弱弱→强非金属性(失电子能力、氧化性)弱→强强→弱气态氢化物形成的难易难→易易→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弱→强强→弱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弱→强强→弱碱性强→弱弱→强由此可见,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角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角即F。

对角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或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原子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Cs元素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F元素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4、特殊性在掌握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一般规律时,还要注意特殊性:⑴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1—8个电子,但第一周期是1—2个电子⑵同一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小,但稀有气体突然增大(严格讲,稀有气体中不是原子半径而是范德华半径)⑶同一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由+1价到+7价,但F没有+7价,O没有+6价。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一、元素周期表的构成1.元素周期表是一个表格,其中横向称为周期,纵向称为族。

2.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3.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从第1周期到第7周期,周期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

4.周期表共有18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族。

5.主族元素包括第1A到第7A族,副族元素包括第1B到第7B族,0族元素为稀有气体,第Ⅷ族元素为过渡金属。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周期规律: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

2.族规律: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族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3.电子层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4.价电子规律:元素的价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

5.原子半径规律: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6.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规律:同一周期内,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强;同一族内,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强,非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弱。

7.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化合价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三、重要概念1.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其核内质子数。

2.电子层:原子中电子分布的层次,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

3.价电子:原子最外层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数,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

4.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到第7A族和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

5.副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除主族元素外)。

6.过渡金属:周期表中第Ⅷ族的元素。

7.稀有气体:周期表中0族的元素,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其构成和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预测化学反应等。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与趋势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与趋势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与趋势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用来分类和组织元素的一种工具。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有其固定的规律和趋势,本文将对这些规律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周期规律1.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核中原子序数递增的方式排列。

在这一排列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由于元素的电子结构在周期性地重复。

2. 周期元素周期表的水平排列被称为一个周期,目前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

每个周期的开头是一种新的主要能级的填充,即新的电子壳层的形成,这导致了新的元素性质的变化。

二、周期趋势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中心到最外层电子轨道边缘的距离。

一般来说,原子的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原子的核电荷增加,电子云受到更强的引力作用,电子轨道会更加靠近核心。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力逐渐增强,因此原子的电离能会增加。

然而,在某一周期内,电离能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这是因为从左到右周期表上的原子半径减小,电子更加靠近原子核,所以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减小。

3. 电负性电负性是衡量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争夺电子能力的指标。

在周期表中,电负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加,从上往下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原子半径减小以及核电荷的增加导致了对电子的更强争夺,因此元素更容易获得电子。

4.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个原子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

从周期表上看,元素周期增加时,常规化合价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使得它们能够与更多的原子进行化学反应。

5. 金属与非金属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通常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非金属则位于周期表的右侧,它们通常是不良导体,并且容易接受电子。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元素的原子结构从小到大地排列的图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排列,这些规律影响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结构从小到大排列的图表。

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周期性规律排列,即原子结构在元素周期表中呈现周期性变化。

这个规律从周期表的左上角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右下角。

具体来说,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每7个元素称为一个周期。

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性质都会呈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源于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性变化。

2. 垂直周期性规律垂直周期性规律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另一种重要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在同一垂直列上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这种相似性是由于同一垂直列上的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相同。

同一垂直列上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配置。

这种相似性反映了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家所熟知的周期表规律——价电子的规律。

原子的价电子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此,位于同一垂直列上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原子半径规律原子半径是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指的是原子核到电子云最外层电子轨道的平均距离。

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原子核电荷的增加使得外层电子云收紧。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于元素周期表中,即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垂直列上,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在同一垂直列上的元素,它们的主量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可以被外层电子的数量增加所抵消。

4. 电离能规律电离能是向原子中一个电子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电子从原子中脱离的最小能量。

电离能是一个衡量元素能否失去电子的指标。

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具有较小的电离能,因为它们的电子云接近原子核,所以电离能较低;在原子序数增大时,电离能增大,因为原子尺寸增大,其电子的平均距离原子核增加,因此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将电子从原子中移动。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 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 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 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二、数目规律1. 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 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2)第4、5周期相差11;(3)第6、7周期相差25。

4. 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三、化合价规律1. 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 +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 -1递变。

2. 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 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

五、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

六、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规律元素周期表是一张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化学符号,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同时也表示氧化态。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特定的规律分布,这种规律被称为周期性趋势。

周期性趋势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以下是元素周期表中常见的周期性趋势规律: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中心到外层电子壳层最外层电子轨道最外层电子轨道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轨道半径的距离。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吸引力对电子的束缚力更强,使得电子靠近原子核。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加;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电子数量的增加,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增强,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从原子中移除电子。

3. 电负性:电负性是描述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加。

4. 金属性: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则相反。

这是因为金属的外层电子轨道较少,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的电子轨道更多,更容易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

5. 首电离势:首电离势是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从左到右,首电离势逐渐增加;从上到下,首电离势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电子数量的增加以及原子半径的减小,电子难以从原子中移除。

6.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个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价态。

从左到右,元素的化合价倾向于增加;从上到下,元素的化合价倾向于减少。

这是因为元素的价电子数目的变化以及电子填充规则的不同。

当我们了解和掌握这些周期性趋势规律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反应。

利用这些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合理设计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效率。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化学元素周期性及其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一张表,它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对于化学家而言是无可替代的工具。

元素周期表中包含着很多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八大规律如下: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有着相同的周期性特征。

相邻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外层电子构态,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周期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云密度增加,原子半径的变化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减小;2. 主族规律:主族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为同一数字,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比如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 周期律规律:每个周期都有一个最多能容纳2n²(n为周期数)个电子的壳,因此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性地重复着原子核外层电子数目的增加以及原子性质的变化;4. 金属性规律:周期表中左下角为金属元素,右上角为非金属元素,中央为逐渐转变为金属的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而非金属元素就没有;5. 氢氦规律:氢和氦两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独立显示,氢氦组成的第一组与剩余各组的区别很大;6. 原子电负性规律:化学键的类型与它们围绕的元素原子电负性差异有关,原子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而原子质量则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7. 原子半径规律: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是由于电子壳层的分布不同,因此第一主量子数n的大小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比其他量子数要大;8. 电离能规律:与原子半径相比,第一电离能的增加速度要更快。

由于原子核中的原子的密度增加,使得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中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变小,因而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够将电子从原子中逸出。

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规律与元素基本特征密切相关,这些规律不仅揭示了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发展变化趋势,而且为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元素周期表规律及性质

元素周期表规律及性质
9.3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一、元素周期表
精选ppt
1
精选ppt
2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 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 按电子层数递增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精选ppt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将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 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一个横行)为一个 周期。
精选ppt
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周 期
横行
周期
1不完全

7主族
18个 16个 7副族 纵行 族 1 Ⅷ族
1 0族
精选ppt
6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表中位置
原子结构
Al:第3周期 ⅢA族
S:第3周期 ⅥA族
精选ppt
7
元素的分布
金属元素(约五分之四)主族、副族 非金属元素 主族 过渡元素 副族 放射性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3个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叫短周期
3个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叫长周期
1个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叫不完全周期
精选ppt
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族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 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的纵行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有18个纵行有16个族
用ⅠA、
ⅡA…表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 示。
族,第 1、2、13、14、15、16、17纵行。 7个副族: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中考必备: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中考必备: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中考必备: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一、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固。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样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样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二、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依旧副族,其方法是采纳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

最后的差数确实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1)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4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个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个规律河北省宣化县第⼀中学栾春武⼀、电⼦排布规律最外层电⼦数为1或2的原⼦可以是IA族、Ⅱ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最外层电⼦数是3~8的原⼦⼀定是主族元素的原⼦,且最外层电⼦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序数差规律(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序数差为:第⼆、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第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8。

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

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18。

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

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32。

三、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致。

若原⼦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

零族元素的原⼦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四、元素⾦属性、⾮⾦属性的强弱规律(1)⾦属性(原⼦失电⼦)强弱⽐较①在⾦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或⾮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氧化性越弱,⾦属性越强。

④最⾼价氧化物对应的⽔化物碱性越强,⾦属性越强。

⑤若X + Y n+→ X m+ + Y,则X⽐Y的⾦属性强。

(2)⾮⾦属性(原⼦得电⼦)强弱⽐较①与H2化合越容易,⽓态氢化物越稳定,⾮⾦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还原性越弱,⾮⾦属性越强。

③最⾼价氧化物对应的⽔化物酸性越强,⾮⾦属性越强。

④若X + Y n-→ X m-+Y,则X⽐Y的⾮⾦属性越强。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这些常规的判据之外,还有⼀些间接的判断⽅法:如在构成原电池时,⼀般来说,负极⾦属的⾦属性更强。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一、编排规律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 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

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 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 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1、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完整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完整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数、电子配置和化学性质等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排列。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这些规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特性。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总结。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

每个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周期数表示电子层的数目,而纵列被称为一个族,族数表示元素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

2. 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序数的增加与元素性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原子序数增加1,意味着元素的化学性质会有相应的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原子的半径减小,原子核的吸引力变强,因此元素的电负性也会变大。

3.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

这是由于元素的电子层结构造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层,电子层的数量会影响到元素的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对应着一个新的电子层的出现,这种新的电子层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也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等方面。

(1)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一周期内,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上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也会增加。

通常情况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原子的电离能逐渐增大。

(3)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

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而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

(4)金属与非金属特性: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部分,而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等特性,而非金属元素则具有较弱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通常为脆性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一张系统地安排了所有已知化学元素的表格,通常被用于描述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质子的个数)从小到大进行的。

它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元素分组排列,这些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周期:元素周期表按照水平行进行排列,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

目前共有七个周期,分别用数字1到7表示。

2. 主族:主族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垂直列,每个周期表有一组主族元素。

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壳层构造。

3. 副族:副族是周期表中主族元素之外的元素。

它们通常具有与主族元素不同的化学性质。

4.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逐渐增加,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填充元素。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越多。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使我们能够推断出元素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以下是一些与周期表排列有关的元素性质:1.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使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出现在相同的水平行上。

这种周期性使得我们能够预测元素的性质,例如电子配置、原子半径和电负性等。

2. 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反映了元素的电子结构规律。

从左到右,每个周期的元素都会增加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同时填充一个新的能级。

这种排列给出了元素的电子分布模式,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元素的性质。

3. 金属和非金属性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分隔线,称为“金属与非金属的界限”,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来划分的。

金属通常在左侧和中部,而非金属则多分布在右侧。

4. 元素周期表的拓展: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元素被不断发现。

元素周期表通过不断的拓展和扩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新发现的元素及其性质。

最近,因为人们发现了新的超重元素而扩展了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规律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IV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
(1)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皆呈阶梯式变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4、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8、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所以, 总的说来:A、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同种元素) B、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同种元素) C、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D、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

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

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

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

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

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首先整理,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