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诵读教学法误区及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误区一:重视朗读速度忽视准确度、口音和语调等正确的朗读教学应该始终把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放在首位,这是影响学生阅读水平与口语交流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建立科学而多样化的朗读评估体系,包括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语速、语音流畅度、情感表达和朗读材料选择等不同维度的评定。
对策:建立全面、科学的朗读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朗读评估体系,既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规范地掌握语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朗读技能,从而提高其语文水平。
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定具体细则,注重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的特殊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评估和教学。
误区二:课堂氛围单一,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和兴趣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全面化。
而传统的朗读教学,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课堂气氛单调,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阻碍教学的有效进行。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教学方式。
比如,可以采取合唱式朗读、分组朗读、角色表演、自由发挥四种模式。
其中,合唱式和分组朗读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美好的课堂氛围。
而角色表演和自由发挥则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增强学生个性的表现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误区三:朗读材料种类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智力水平的学生传统朗读教学所选择的朗读材料种类单一,只是注重表达内容的传达,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情趣和学习兴趣,这会使得学生的朗读氛围缺少趣味性和启发性。
对策: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生动色彩的故事、诗歌和名言警句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有针对性的判断学生年龄、智力水平、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朗读材料。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一、问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诵读兴趣不高。
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对诵读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2. 学生诵读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对诵读内容的理解有限,面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表现不够自如,语调、节奏、情感不够贴切,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3. 诵读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文学作品,而忽略了对诵读技巧和修养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有限。
4. 经典诵读内容选择不当。
部分学校或教师在选择经典诵读内容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导致诵读内容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将经典诵读内容与学生生活、情感、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2. 提高学生诵读技巧。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
针对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训练演示;针对情感表达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情感沟通训练。
3. 丰富诵读教学方法。
除了背诵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演讲、表演等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诵读,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一项综合能力培养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中感悟人生、陶冶情操。
希望通过对诵读教学问题的探讨和对策的提出,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质量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2000字】。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就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对经典诵读缺乏兴趣。
对策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
可以讲述故事背后的情感、以及人物的成长历程,引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对策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积极向上的诵读氛围,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竞技性。
问题二:学生诵读时发音不准确。
对策一:引导学生父母的关注。
诵读时,学生的发音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指导。
可以要求家长在家中进行监督,纠正学生的发音缺陷。
也可以通过家校互动的方式,教授家长正确的发音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发音训练。
对策二:利用视频和录音进行示范。
可以通过播放经典诵读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并进行对比。
可以每周安排一次或者更频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模仿经典诵读的录音或视频,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度。
对策一:注重教学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经典文本。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段阅读,分析段落结构、揣摩作者意图,以及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等。
还可以利用图片、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经典文本的深入思考。
对策二:拓宽学习资源。
除了教科书上的经典文本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或与课本相似的文本,丰富学生的语言阅读素材。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本的解读书籍、青少年版经典文本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经典文本。
问题四:学生背诵经典难度大。
对策一:分段训练背诵。
对于长篇经典文本,可以适当分段进行训练,让学生分段记忆,然后逐段进行背诵。
通过分段练习,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背诵效果。
对策二:利用图文帮助记忆。
可以将经典文本中的重要语句或关键词翻译成插图,帮助学生记忆。
对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可以用图像和故事情节进行联想,帮助学生记忆。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经典诵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诵读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有限、诵读技巧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应对,以促进学生的经典诵读效果。
下面将就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问题一:学生诵读兴趣不高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兴趣较低是经典诵读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抽象和陌生,导致他们对经典诵读缺乏浓厚兴趣,进而影响了诵读的效果。
如何引起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是经典诵读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对方法:1. 精心选择材料:教师在设计经典诵读教学材料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倾向,选取一些内容生动,形象生动的经典散文或诗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生动讲解背景知识: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为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经典作品的原著朗读或改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二: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由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节较为复杂,学生在诵读时常常会遇到理解困难的问题,导致诵读效果不佳。
如何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是经典诵读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应对方法:1. 分层次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分层次进行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意蕴。
2. 提问引导: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欲望。
3. 寓教于乐: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经典诵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让学生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
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和挑战,需要教师们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朗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1. 机械朗读: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发音和读音,忽视了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
导致学生在朗读时显得生硬、机械,缺乏自然流畅的感觉。
2. 缺乏情感表达: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只注重准确的发音和语音,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
导致朗读缺乏生动感和感染力,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 缺乏个性化:有些学生在朗读时缺乏个性和自己的风格,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或录音,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二、对策:1. 注重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让他们在朗读时更加自然、流畅。
可以通过模仿对话、演讲和语音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 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情感表达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从而在朗读中表现出生动和感染力。
3. 鼓励个性化朗读: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朗读方式,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朗读,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个性。
4. 制定系统的朗读训练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系统的朗读训练计划,包括每周的朗读练习、评议和反馈,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5. 提供模范朗读和示范:教师可以录制模范朗读,并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让学生从范例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模仿和改进。
6. 配合其他语言技能训练:朗读训练可以与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其他语言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增长学生的文学修养。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问题分析1. 学生兴趣不高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很难静心去朗读经典诗文,特别是一些古文或繁难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诵读的兴趣很低。
2. 重视诵读形式、忽视诵读内容有些老师在诵读教学中过分追求形式,如声音、语调等,却忽视了诵读内容的理解和表达,导致诵读成为一种空洞的机械活动。
3. 诵读上的困难一些学生在诵读时,会遇到一些发音困难和理解障碍,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4.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缺乏系统的诵读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诗文,而忽视了诵读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5. 家长对诵读的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对小学生的诵读教育缺乏重视,不注重对孩子的诵读训练和引导,导致孩子缺乏诵读的外部动力与帮助,难以形成诵读的良好习惯。
二、应对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文学作品,或者配上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诗文背后的故事、感人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诵读变得更加有趣。
2. 注重内容,突出意义在进行诵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诵读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而不是片面追求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文的意义、揣摩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诵读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针对性辅导对于诵读上的困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对于发音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语音练习、声韵训练等方法来进行帮助;对于理解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解、解析、诗文导读等方式来进行辅导。
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渐进法、情感渗透法、互动教学法等,来提高诵读教学的效果。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
目前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诵读能力不足、学生对经典的理解能力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问题分析1. 学生诵读能力不足学生在经典诵读时,可能会出现语言发音不准确、节奏不协调、语气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表达,也影响了整个诵读教学的效果。
2. 学生对经典的理解能力不够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学生可能往往只停留在声音的表达上,而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这样一来,诵读就变成了机械的重复,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3. 老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语文老师在教学诵读时,可能只是简单的灌输给学生一些口语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培养。
二、应对方法1. 推进诵读技巧的教学在诵读教学中,老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节奏感和语气表达。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
2. 注重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在诵读经典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讨论、阅读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使诵读不再是单纯的机械重复,而成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诵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诵读技能,培养他们对经典作品的热爱和理解。
4. 老师的示范和引导语文老师在诵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诵读练习,示范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技巧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在诵读时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和理解作品。
5.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调诵读教学的不要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诵读经典作品。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就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而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1.经典选择不当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经典选择不当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选择经典诵读材料时往往只注重其文言文的精美程度,忽视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导致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刻。
2.机械化朗读有些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只注重音韵和节奏,忽略了对经典作品背后含义及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导致经典诵读变得机械化,失去了诗意和美感。
3.诵读环境不佳在一些学校中,经典诵读往往被安排在零散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缺乏良好的诵读环境,影响了学生的诵读效果和情感投入。
4.缺乏互动交流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只是传授经典知识和技巧,学生之间也缺乏共同探讨和交流的机会,导致诵读教学变得枯燥和乏味。
二、应对方法1.合理选择经典在进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合理选择经典材料,不仅要注重其文学价值和形式美感,更要注重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选择那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经典作品,以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诗意表达能力。
2.注重情感表达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对经典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学习和体验经典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投入,提高其诵读的情感表达力。
3.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学校应该通过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和场地,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氛围中进行诵读。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开展朗诵活动等形式,丰富诵读教学内容,激励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热情。
4.加强师生互动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现实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兴趣不高的问题。
经典诵读内容大多为古文或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有时难以理解,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妙之处,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对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配合视频资料、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
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其情感投入。
也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如诗词大串联、成语接龙等,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内容难度大古文古诗的诵读内容往往难度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难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因此会影响其积极性和诵读效果。
对策:巧妙设置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古诗。
教师可以采用分段讲解的方式,先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然后通过讲解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真情实感。
可以通过丰富的语文阅读,增加学生的积累,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升理解能力。
也可以注重情感体验,通过情感熏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诵读古文古诗,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情感共鸣。
三、学生诵读情感不够真实在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在诵读时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一味地追求声音的美感,忽略了诗词或古文背后的情感与内涵。
对策:通过情感激励,帮助学生真实情感地诵读。
可以通过讲解故事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或古文中的情感与思想,让他们有深刻的情感基础。
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诵读时产生真实的情感表达,记古诵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使其产生真实的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学生的兴趣不高小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时往往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无法主动参与诵读活动。
对策: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选材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制作教学PPT、配上音乐、戏剧化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乐趣。
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小学生在初期阶段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准确理解经典诗文的意义,也难以流利、准确地诵读。
对策:引导学生理解经典诗文的内涵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诗文情节、分析文学手法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和情感,增强诵读的自信心。
可以通过诵读技巧的训练,如语音语调的练习、情感的沟通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衡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繁多,经典诗文诵读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无法充分保证经典诗文的教学。
对策:合理分配时间是关键。
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尽量减少其他内容的干扰。
在其他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融入经典诗文的内容,让经典诗文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接触机会。
四、缺乏家校合作小学生经常需要在家完成作业,但家长对于经典诗文的理解和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无法有效辅导孩子进行诵读。
对策:加强家校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指导等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经典诗文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辅导和指导。
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和家长一起诵读经典诗文,增加家庭诵读的氛围。
五、缺乏有效的评估方式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往往难以有有效的评估方式,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也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对策: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制定相关的课堂测验或考试,详细评估学生的诵读情况,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理解的深度和感情的表达等。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现实问题1. 教材选择困难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教师在选择诵读经典作品时常常面临选择困难。
因为经典作品众多,而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经典作品,这就给教师的教材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还有待培养,因此在诵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不高,他们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抗拒情绪较强。
3.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们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由于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使得教学效果有所下降。
二、对策建议1. 合理选择经典作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合理选择经典作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那些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来感受人生的风雨,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朗诵、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沉浸在经典作品的情感世界中,从而提高他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认同。
3. 创新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4. 注重批评与鼓励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批评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几个常见的朗读教学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强调速度而忽视准确性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追求速度,忽视了准确性的训练。
学生们经常出现“说得快但不准”的情况。
这样的朗读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准确性的训练。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同一段落,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准确性。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语速适中的文章作为练习材料,让学生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二、忽视对语音语调的讲解朗读的语音语调对理解和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朗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对语音语调的讲解,仅停留在发音的程度上,导致学生朗读时缺乏语调感。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语音语调的讲解和训练。
可以通过模仿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语音语调的表达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过分强调机械重复有些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强调机械重复,让学生反复朗读同一段落,而缺乏对文章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培养。
学生们虽然可以流利地朗读出文章,却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情感。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培养。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也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情感,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忽视朗读素材的选择在朗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老师忽视了朗读素材的选择,随便找一篇文章让学生朗读,导致学生对素材缺乏兴趣和理解,影响朗读效果。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素材。
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情感和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五、缺乏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问题都不同,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在朗读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调语感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学生的朗读效果不佳。
本文将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误区一:只注重发音准确性,忽略了语音语调的表达很多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而忽略了语音语调的表达。
他们认为只要发音正确,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语音语调的表达在朗读中同样重要,它能够让学生的朗读更加自然流畅,更具感染力。
对策一: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让他们听准教师的语音语调,并逐步模仿。
可以进行一些交际朗读的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语音语调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习惯。
对策二:注重教学材料的选择在朗读教学中,教学材料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选择既有足够挑战性又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语音语调表达的能力。
误区二:重复大量朗读,缺乏针对性训练有些教师认为多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于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
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往往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策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应该具体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对于重音、语速、停顿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训练。
可以通过分析录音材料、听力材料等,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对策四:教学材料的分级选择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通过层层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不断进步。
误区三:缺乏情感表达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技巧的训练,忽略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是朗读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情感表达,才能让朗读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对策五:注重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投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情感。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围绕朗读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误区一:过分关注准确度,忽视流畅度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朗读的准确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流畅度。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焦虑,朗读中容易出现断断续续、反复读等问题,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流畅度。
对策一:强调朗读的流畅度朗读教学中,练习流畅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区分语音、语调、节奏等不同方面的错误,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分段、修辞、句型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流畅度。
误区二:缺乏情感表达过于注重技巧训练,而忽略了情感表达,导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感情的投入,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文学意义。
对策二:强化情感表达的训练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情感表达的训练。
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运用各种语音、语调、节奏等技巧,表达情感和想法。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引导学生从自身体验入手,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
误区三: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也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影响,导致某些学生朗读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三:因材施教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而对于外向的学生,则可以采取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教学中。
总之,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教师应注意避免朗读教学中的误区。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流畅度和情感表达,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掌握朗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关于朗读教学的误区。
本文将探讨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朗读教学的误区1. 重视速度而忽视表情在一些朗读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过分注重学生的朗读速度,而忽视了表情、语调和语气的处理。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失去了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视语音语调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上,而忽视了语音语调的处理。
由于中国的语音语调多样,而且在不同地区还有差异,如果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略了语音语调的处理,就会影响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 缺乏背景知识的引导有些朗读教学只停留在学生对文字的朗读,却忽视了对背景知识的引导。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很多时候理解和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对文学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无法真正领会文学作品的意境。
4. 忽视交流和互动在朗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可能会只关注学生个体的朗读情况,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而且,学生的朗读往往是面向整个班级进行的,缺乏互动和交流,容易导致学生的朗读过程缺乏活力和情感表达。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审美情趣。
在朗读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注重速度而忽视表情、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视语音语调、缺乏背景知识的引导以及忽视交流和互动等。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及时加以整改。
在此,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分析1. 机械朗读: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强调速度和声音的洪亮,导致学生机械朗读,缺乏感情色彩,无法准确表达文章的含义。
2. 缺乏引导:一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激发,导致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无法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
3. 忽视技巧: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忽视了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导致学生朗读时声音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培养情感表达: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真正融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注重技巧训练: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语音、语调和停顿等声音技巧来突出文章的重点,使朗读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3. 多样化朗读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朗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
5. 鼓励自主朗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欲望,从而提升朗读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6. 举例分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隐含的情感和含义,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误区可以得到一定的纠正和改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朗读教学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诵读的机械化、缺乏表现力、对经典作品理解不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学生诵读的机械化在一些学校和班级中,经典诵读往往被当做一项例行的功课来完成,学生的诵读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充满了机械化的痕迹。
他们只是简单地用语言来重复文字,而没有深入了解作品内容和情感内涵。
2. 缺乏表现力由于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诵读时往往缺乏表现力。
他们的语调单一,情感表达不够丰富,无法很好地传达作品的韵味和情感。
3. 对经典作品理解不深还有一些学生在诵读时出现了生硬刻板、死记硬背的情况,他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不深,只是记住了一些文字和表面的情节,没有真正领会作品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三、对策探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并提出对策:1.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经典诵读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感受作品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作品。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作品。
3. 培养学生表现力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让作品在学生的表演中得到生动的展现,从而更好地感染和感动观众。
4. 创新教学形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语文经典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经典诗文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朗读这些经典诗文,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文学之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一:学生朗读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很多学生在朗读经典诗文时,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声音单调,缺乏情感表达,不能真正领会诗文的意境和美感。
解决措施: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到标准、生动、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可以通过诵读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多参与文学活动,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朗读的质量。
问题二:学生对经典诗文缺乏理解和感受。
很多学生在朗读经典诗文时,只是机械性地念词句,缺乏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无法深入到诗文的内涵和情感世界中去。
解决措施: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诗文解读和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进行情景再现,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诗文描绘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讨论、创设角色、表演等活动来深入诗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文的内涵。
问题三:学生朗读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
由于经典朗读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因此部分学生对朗读活动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解决措施:鼓励多样性的朗读方式。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合唱朗读、小组朗读、角色扮演朗读等,增加趣味性和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可以把朗读作为课堂积分和竞赛的项目,设立朗读之星、朗读之王等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朗读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增加学生对朗读的参与度。
问题四:学生朗读的技巧不够娴熟。
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但是很多学生的朗读技巧不够娴熟,无法将诗文表达得更加生动和传神。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情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学生诵读兴趣不高等。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当的问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果选择的诵读内容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诵读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在选择诵读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经典诵读材料。
对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经典诵读材料,如《小燕子》、《母亲》等。
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诵读内容,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生诵读兴趣不高的问题部分学生在诵读教学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诗词或文言文的诵读兴趣不高,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对策: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故事演讲、情感体验、互动游戏等,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诵读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三、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晰的问题小学生在诵读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语音不准、语调不清晰等问题,影响诵读效果。
对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导。
可以选择一些语音准确、语调优美的经典诵读材料,帮助学生模仿和练习。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音纠音游戏,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的问题在诵读教学中,教师有时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诵读表现,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诵读表现,设计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评价标准,如语音准确性、语调流畅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也可以在诵读评价中注重鼓励,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参与诵读教学。
五、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的问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有时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融合,难以形成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对策,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
一、朗读教学的误区:1. 重视速度而忽略准确性在朗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过分追求快速朗读,而忽略了准确性。
他们认为朗读要求快速,读得快就是读得好。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朗读的目的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准确地表达语音语调,词汇和情感。
重视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2.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在一些朗读课堂上,老师往往扮演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朗读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忽视情感表达朗读并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表达文字中的情感。
在一些朗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情感表达,只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而缺乏情感的朗读会显得枯燥单调,难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1. 强调准确性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首先强调准确性而不是速度。
学生应该从语音语调,停顿和语速等方面准确表达文本。
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准确性。
2. 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朗读的乐趣。
3. 注重情感表达朗读中的情感表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朗读的灵魂。
教师和学生应该重视情感表达,通过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用心去体会和表达这些情感,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4. 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朗读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朗读练习,老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角色扮演,音频视听材料等方式丰富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些误区,注重朗读的基本功,更注重大家共同参与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诵读教学法的误区及对策
摘要:诵读教学法是诗歌教学中备受重视的一种方法,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名家录音多,教师范读少;纵声朗读多,低声微吟少;诵读次数多,诵读层次少。
诗歌教学必须要走出误区,寻找对策,科学安排。
关键词:诗歌诵读教学法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1-0087-01
诵读教学法在诗歌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凡诗必读,诗歌教学的课堂中总能听到朗朗的书声。
然而一次听课的经历却不能不让人对诵读教学法进行反思。
那是一节公开课,执教者执教的是李白的《将进酒》,老师先播放名家朗诵录音,听完名家朗诵,老师要求学生集体朗诵,集体朗诵后分组朗诵。
分组朗诵后分个人朗诵,学生倒也卖力,声音响亮,一节课就在热热闹闹中结束了。
课后问一学生有什么收获,他答道:“反正老师要求我们读,我们就读呗!”课堂似乎很热闹,但热闹过后,学生的收获在哪里?我们提倡诗歌教学要重视诵读,但诵读是不是就是扯破喉咙大喊大叫,声音越高越好?课堂教学徒具诵读的形式,又怎能达到好的效果?看来诵读教学法真得走出一些误区。
寻找对策了。
1
名家录音多。
教师范读少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篇目名家朗诵
的音频、视频在网络上随时可以搜索、下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范读似乎已成了很落伍的事情,而且吃力不讨好。
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代之以听“录音”,然后学生模仿名家的腔调来读诗。
名家朗诵权威、大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震撼力。
然而,毕竟不是面对面的聆听,这中间有很大的距离感,现场的感染力自然不够,偶尔听之,效果可能不错,然而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无动于衷。
笔者以为,教师的范读永不过时,而且必不可少。
范读是教师从诗歌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思,然后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范读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方式。
教师的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细心聆听时如同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一文中回忆了她中学时代的古文老师。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有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由此可见教师激情洋溢的范读能够深深地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
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身教”、“领门”,较高水平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乃至语文素养的达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纵声朗读多,低声微吟少
在诗歌的诵读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指导学生朗读,声音越高越好,气势越大越好。
诵读要放开喉咙,字正腔圆,感情充沛,这没错。
然而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感情基调也是不同的:或慷慨激昂,热情奔放,或忧郁感伤,深沉哀婉。
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不能读得太快,而是要读得慢一些,就不能读得太激昂而是要读得深沉一些,就不能读得如瀑布一泻千里而是要读得如百尺深潭暗流涌动。
事实上,中学生朗读中常见的那种一味慷慨激昂的固定腔调。
正是忽视对诗歌的理解、漠视情感体验而导致的“声”“情”脱节的恶果。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放开喉咙纵声朗吟,所以,我们在诗歌的诵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或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以及自己的发声条件(如嗓子的好坏、中气的强弱等)或高声朗读,或低声微吟,或两者交替进行,各适所宜。
比起纵声朗读来,低声微吟能使吟诵者不那么专注于吟诵的声调、节奏,而是在诵读时放慢节奏,更多地去体会作品本身。
诗歌不同于其它文体,它的语言简洁凝练,但表达的内容却含蓄丰富。
宋代陆九渊在《陆象山语录》中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低声微吟能使吟诵者的心境保持相对宁静的状态,这个相对宁静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展开积极的心理活动,充分感受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形
象,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意蕴。
所谓“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诗歌诵读是一个品味的过程,需要细读微吟。
3
诵读次数多,诵读层次少
在诗歌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不遗余力地安排诵读,一遍、两遍、……多遍。
读的次数很多,然而我们却发现朗读的层次性不够,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读而读,有的简直就是同一层面上的干读、傻读,可以说是徒具形式的朗读。
既然花时间读了,那就要做到一遍的读有一遍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朗读设计中做到读有层次,循序渐进。
要做到每一次朗读的安排都要有具体的达成目标,进行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朗读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由浅人深地获得不同层次的收获。
初步朗读,进行音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
做到读音准确、停顿准确、节奏准确。
在音读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意读的要求。
所谓意读诗歌,就是要就是指读懂诗歌的意象,进而读懂诗歌。
在意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由意象到意境、由意境到情感。
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美读。
美读是诗歌诵读的较高层次,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在诵读时做到字字含情,句句融情,达到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的共鸣共振。
美读要求诵读者更加投入地去读,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诗人的喜怒哀乐,在诵读时动情地将诗中蕴涵的情感展现出来。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我国伟大的教
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诗歌教学中的诵读,更要纠正诵读教学的误区,科学地指导诵读,从而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龙清涛.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j].诗探索,2006.1.
[2]张闳.声音的诗学[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房萌谈诗歌诵读的四种境界[j].科学教育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