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32米简支梁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沉降进行监测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情况,判断地基是否稳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沉降观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 确定观测区域和观测点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观测的区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区域。
然后在观测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通常选择地面或地下的固定点作为观测点。
2.2 建立基准点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地基沉降的变化,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可以选择稳定的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物体作为参考。
在建立基准点时,需要注意避免基准点受到施工活动的影响。
2.3 设置基准水准点除了建立基准点之外,还需要设置基准水准点。
基准水准点是用来确定各个观测点的高程差异,从而准确测量地基的沉降变化。
设置基准水准点时,需要考虑到观测点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3.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布置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是沉降观测的关键。
常见的沉降监测设备包括水准仪、测量自动站、应变计等。
在选择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具体需求、观测精度要求以及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 水准仪水准仪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设备之一,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
水准仪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
3.2 测量自动站测量自动站是一种全自动化的沉降观测设备,可以连续进行观测,并实时传输观测数据。
测量自动站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和观测周期。
3.3 应变计应变计是用来测量地基应变变化的设备,可以间接反映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应变计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应变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地基沉降变化的结果。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现浇支架是建筑施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
它承载着建筑的重量,支撑着建筑物的稳定,所以现浇支架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现浇支架的沉降观测是为了能够及时掌握现浇混凝土支架的沉降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一、观测点的布设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的布设应根据结构形式、支架高度及建筑物的截面形状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布设。
在现场布设观测点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负荷集中、变形多发区和干扰较小的位置上;2.观测点的布设范围应覆盖整个支架区域,并分布合理;3.观测点应与支架结构的参数相结合,以充分反映支架沉降情况;4.布设观测点时应考虑其对施工工艺的影响,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二、观测方案1. 安装传感器为进行沉降观测,需要安装沉降仪或拉线传感器、微变应变计等监测设备。
根据观测需要,可设计安装在支架轴线或轴线相近的两侧或三侧,或沿支架轴线范围内不同位置的多个传感器。
观测传感器数量与关键位置的布设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定期观测沉降的发生是一个时间过程,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支架压力发展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观测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支架的沉降规律、变化幅度、现场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并应及时反馈观测数据。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进行观测,以了解支架的实际沉降情况。
3. 数据处理观测到的沉降数据应及时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优化等工作,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同时,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防止支架沉降过大,其导致的建筑物破坏。
三、采用的监测设备1. 微位移计微位移计是一种用来测量地表或其他物体上发生的微小位移或变形的高灵敏测量设备。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它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在长期使用或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提出一个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1.确定观测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包括建筑物周围地面和建筑物内部的不同位置。
观测点应尽可能分布均匀,能够代表样本的整体情况。
2.仪器设备准备:准备好沉降仪器,包括沉降测量仪、水平仪、测量杆等设备。
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校准仪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工作人员培训:对参与观测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仪器的操作技术、观测点的选择和标记、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施工流程1.观测点的选择和标记: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在每个观测点上,用标杆或标志物标记出观测位置,以便后续的测量。
2.建立基准点:在观测点附近选取一个基准点,它应远离施工活动区域和可能引起沉降的因素,如道路交通、振动源等。
用水平仪确定基准点的水平面,并用钢板或钻孔的方式将基准点固定在地面上。
3.测量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测量方案,使用沉降测量仪和测量杆等设备进行测量操作。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静态测量或动态测量的方法。
4.数据记录和处理:在每次测量后,将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及时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沉降变形的具体数值和趋势。
5.定期检查和维护: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观测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
如有需要,可以对观测点进行重新选择或调整。
三、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安全: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标记好观测点,防止人员误入观测区域。
2.数据记录的安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存储和加密传输等措施,保护数据的安全。
通过以上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并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
2024年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现浇支架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施工和维修过程中。
然而,由于土壤的变形和外力的影响,现浇支架的沉降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及时了解和监测现浇支架的沉降情况,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方案,需要进行详细的现浇支架沉降观测。
本方案旨在确定2024年现浇支架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案和方法。
二、观测目标1. 确定现浇支架的总体沉降情况,包括沉降速度和沉降量。
2. 分析现浇支架沉降的原因,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关现浇支架沉降的定量数据,为维修和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三、观测内容1. 现浇支架的沉降测量:通过使用水准仪和测量设备对现浇支架进行沉降测量,获取沉降量的具体数值。
2. 环境参数的监测: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参数,以确定环境因素对沉降的影响。
3. 外力的监测:通过安装应变仪或其他传感器监测现浇支架所受外力的变化情况,如风力、水流等,以了解外力对沉降的影响。
四、观测方案1. 现浇支架沉降测量:选择合适的测量点位,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每月进行一次局部测量,以获得全面的沉降情况。
2. 环境参数的监测:在现浇支架附近布设土壤湿度、温度和盐度传感器,每天定时记录参数值,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外力的监测:选择适当的位置安装应变仪或其他传感器,监测风力、水流等外力的变化情况,每周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五、观测设备与工具1. 水准仪:使用精确性高、稳定性好的水准仪对现浇支架进行测量。
2. 测量设备:使用起重机、测距仪等设备对测量点位进行布设和测量。
3. 传感器:选择适合的土壤湿度、温度和盐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4. 应变仪:选择能够准确测量外力的应变仪,对现浇支架所受外力进行监测。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沉降测量数据处理:对于沉降测量数据,进行初步的清理和处理,排除明显的异常值,并计算每个测点的平均沉降量。
2. 环境参数与沉降的关系分析:通过对环境参数和沉降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环境因素对沉降的影响。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浇筑混凝土支架后,支架沉降观测是确保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一环。
本方案旨在详细介绍现浇支架沉降观测的流程、方法和要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点:根据支架的结构形式和荷载分布情况,在靠近支架边缘的地方选择观测点。
观测点需稳定、无明显变形、能够与支架建立良好的固定关系。
2.安装测点:在选定的观测点上,采用测点架或者其他稳定的设备固定测点。
测点的数量应根据支架尺寸和特点确定,一般每个支架至少设置3个测点。
3.确定观测周期:根据支架的设计要求、施工工期和工程进展情况,确定观测周期。
一般情况下,观测周期为浇筑后的前7天、14天、28天、56天等。
4.准备观测设备:根据具体需要,准备好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设备包括水准仪、水平仪、位移传感器等。
二、观测方法1.水准测量法:适用于小型支架观测。
首先通过水准仪进行初始高程测量,将观测点与基准点相连。
然后在观测周期内,定期测量各观测点的高程变化,并记录下来。
观测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均值法、变形大小法等。
2.位移测量法:适用于大型支架观测。
通过安装位移传感器或者其他位移测量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实时位移监测。
观测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观测要点1.观测精度:观测过程中要求测量精度高,可以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消除系统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观测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浇筑后的早期或者后期,以便获得全面和准确的沉降数据。
观测时要密切关注支架的变形情况,及时记录和分析观测数据。
3.观测记录:观测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保存观测数据,并标定观测时间和观测点的位置信息,以便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变形量、沉降速率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的评价和分析。
同时要将观测数据与支架的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2)GB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郑州市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第三标段三、观测目的及观测范围1、观测目的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施工后的沉降要求。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施工后沉降量。
2、观测范围K4573.69~K4+944.766(0#至10#共11个墩柱)K5+214.766~K5+664.766(19#至33#共15个墩柱)四、沉降观测测设要求:1、沉降观测点布设在墩柱离地面1m位置,使用螺栓式沉降件进行预埋,做好标识及编号。
2、大型市政桥梁变形观测等级为二等,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3、沉降观测前布设沉降观测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以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并应定期复测,当补充新基准点时,应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五、沉降观测的实施要符合下列程序与要求:1、按确定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新建的大型或重要(构)筑物,应从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2、对各周期的观测成果及时处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统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对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及对变形趋势作预报。
3、沉降观测尽量保持点位稳定,人员、仪器稳定。
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4、每观测周期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五、沉降观测频次要求:1、沉降观测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初始值然后按照计划观测频率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一、概述
进场前,我公司技术人员应对受检工程进行前期的情况询问、现场预备调查、查阅施工图纸、检查房屋现状。
现对受检工程的沉降观测作下列方案。
二、检测依据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1993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 JGJ/T8-1997
三、检测规定及要求
A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B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除
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项目背景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目标通过沉降观测,旨在确保建筑物的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过安全标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三、观测原理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沉降探测器,测量建筑物自身的沉降变化。
观测采用全自动仪器,定时测量和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内容1. 建筑物主要结构的沉降观测: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地基、框架等关键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
2. 建筑物周边地基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周边地基是否存在沉降,以及沉降的程度和方向。
3. 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沉降观测:在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定期观测,监测建筑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方案1. 观测仪器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观测仪器,如全自动测量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安装: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和要求,合理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观测时间间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建议在施工期间每天进行观测,使用期间每月进行观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生成沉降曲线,并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 数据报告与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编制观测报告,提出监测建议和必要的调整措施,在沉降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实施修复工作。
六、质量控制方案1. 设备质量把关:选择正规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所选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2. 安装质量把关:设定建筑物沉降观测仪器的安装要求和方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3. 数据准确性把关: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人工操作和仪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标准把关: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符合规范和要求,避免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一、引言建筑工地的沉降量观测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能有效地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为工地管理者提供早期预警和相应的措施应对。
二、观测目的1. 确定建筑工地的地基稳定性,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2. 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效果。
3. 检测建筑工地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地基沉降情况,为运维提供依据。
4. 提供沉降数据支持,为建筑物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提供依据。
三、观测范围和周期1. 观测范围: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区域,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地基区域。
2. 观测周期:根据建筑工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性测量,使用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定期观测。
四、观测方法与仪器1. 观测方法:a. 传统测量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适用于小规模建筑工地。
b. 建筑物位移监测法:使用总站仪、测量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适用于大规模建筑工地。
c. 定位测量法:采用GPS测量仪器,适用于大面积建筑工地。
d. 形变测量法:利用应变计等传感器进行监测,适用于特定建筑结构。
2. 观测仪器:a. 水准仪:用于传统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地面变形。
b. 自动水准仪:能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提高测量的效率。
c. 测量仪或全站仪:用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能够精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d. GPS测量仪器:用于定位测量法,能够快速获取建筑工地的准确位置。
e. 应变计:用于形变测量法,能够检测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的处理:a. 对于传统测量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
b. 对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定位测量法和形变测量法,测量仪器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无需额外处理。
2. 观测数据的分析:a. 分析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b. 结合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是否超过安全范围。
2023年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
2023年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观测区域:根据工程施工方案确定观测区域范围,包括支架基础周边区域。
2.准备设备:包括支架沉降仪器、水平仪、测量杆、标尺等。
3.制定观测方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设置、观测时间安排、数据记录方式等。
二、观测点设置1.选择观测点:在支架基础周边选取一定数量的观测点,观测点间距不宜过大,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2.确定观测点标志:对于各观测点,需要在地面上做好标志点,以方便后期测量。
三、观测过程1.支架安装完毕后,首先进行一次基准测量,记录下每个观测点的初始高程值。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工艺及工程要求,确定观测频率,一般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3.观测参数:主要观测支架的沉降量,可以同时观测支架的水平变形情况。
4.观测方法:沉降仪器应与支架基础相连,并保持水平,记录下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水平仪可以用来观测支架的水平变形情况,记录下水平仪的读数。
5.数据记录:观测时应及时记录下各观测点的高程值和水平仪的读数,并保存好观测记录。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和水平变形情况。
2.数据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到支架的沉降情况和变形趋势,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异常处理:如果在观测过程中发现某个观测点的沉降量明显异常,应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判断是否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或地质异常。
五、观测结果与反馈1.观测结果分析:对观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支架是否存在过大的沉降或变形情况。
2.结果记录:将观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工程设计、监理等相关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3.结果报告:撰写观测报告,详细描述观测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后续工作1.继续观测:根据工程的需要,继续进行观测,跟踪支架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2.调整方案:根据观测结果,对后续的观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获取更准确的观测结果。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随着社会发展和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大桥、地铁等工程涌现出来,其中免不了会涉及到支架的使用,而支架是否能够承受住工程的重量是关键所在。
支架沉降观测就是为了确保支架的稳定性,为后期的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下面详细介绍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
第一步:观测网布点观测网的布点是决定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在确定布点之前,必须考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载荷性质以及安装和维护的方便性等因素。
观测网点的选择应尽可能地包括承重架的全域上的重要测点,以及对承重架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测点。
同时还应在支架沉降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曲度处布置。
网点坐标应经过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做好防震、防水、防腐等措施。
第二步:观测网的选取和布线目前的观测网,大都采用应变计和施密特等仪器进行测量,应力应变测试仪器不但较为通用,而且使用方便,许多家具体并没有专业的仪器来完成测量时,使用App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观测对象的技术要求选择相应的仪器和设备。
观测网的布线区分为三种方式:单点式观测、网络式观测和全域式观测。
对于那些重要但是不易进行观测的地方,建议选择网络式观测,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区间测量,如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于观测数据的连续观测时间,我们应该注意数据的准确性与三角测量的精度。
第三步: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的处理分为两个部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方式的选择,数据分析则是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需的结论,同时可以对错误数据进行处理。
在数据处理方面,目前大多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如常见的excel等工具。
观测数据的处理算法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施工单位的建议进行选择。
第四步:观测数据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对支架的状态进行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数据分析的方式有多种,如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结构动力学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图像处理技术等进行。
现浇32米简支梁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现浇32米简支梁预压沉降观测测量方案一、工程概述箱梁设计为5-32m后张法预应力砼单箱单室等高简支梁,梁长32.6m,梁体砼设计强度C50,封锚采用强度等级C50的无收缩混泥土,箱梁顶宽13.4m。
底宽为5.5m,翼板宽度为3.35m,粱高3.05m。
为了保证在箱梁混凝土浇注卸架后满足设计的外形尺寸及拱度要求,检验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及支架的实际承载能力,以消除支架、支撑方木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同时取得支架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抛高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
在施工箱梁前需进行支架预压和地基压缩试验,避免箱梁砼因支架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在浇筑箱梁混凝土前前要进行支架的压载试验。
为了解支架沉降情况,需对本工程进行预压沉降观测测量。
二、沉降观测施测方法在加载预压之前测出各测量控制点标高,观测点的布置:1.底模梁端两侧,跨梁1/4、1/2、3/4处共布置五排,观测点每排布置5个点,其中两侧翼板的重心处、胶板的重心处、底板的重心处各布置一点,支架系统上在钢箱梁的上部没根布置5个点,在基础顶部布置6排,每排4个点。
在加载30%、60%、100%、120%后每天上下午均要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一次,如果加载120%后所测数据与加载前所测数据比较,日沉降量小于2.0毫米(不含测量误差)时,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可进行卸载,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符合以上要求为止。
测量等级按二等变形测量控制。
在观测前首先检查水准点的高程是否变化,并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其闭合差不超过〒0.6 mm(n为观测站数),在不转站的情况下,每次观测完后视水准点及前视各观测点以后,再后视水准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大于〒1mm。
测量中做到:观测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水准点固定,测量路线和测量方法固定。
三、作业依据1、铁道第四勘查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资料。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6】鬃□号3、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利用直径32mm的钢筋,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外露装饰层厚度外出30mm。
2沉降观测
⑴水准基点的联测
水准基点要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或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水准基点间的联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水准线路。
同时每隔3个月要进行一次监测,防止因水准基点的变动而影响观测成果。
⑵沉降观测
a.在工程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定期观测,沉降观测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
b.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每施工二至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毕,一年内每隔三至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如建筑物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c.仪器采用国产S1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d.观测是要进行往返测,前后视距相等,并做到“三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线路固定和固定测站。
⑶沉降分析
a.沉降观测原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对超限部分要及时重测,直至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b.数据处理采用沉降分析软件处理,原始数据要进行回归分析。
c.绘制建筑物荷载、时间、沉降量回归曲线,沉降速度曲线和等沉降量曲线图。
d.工程竣工时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编写沉降分析技术总结报告。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范文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范文支架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混凝土构筑物的结构设备,它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支架需要承受重大的荷载和变形,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功能,需要对其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检测。
本文将提供一个现浇支架沉降观测方案的范文,介绍观测目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一、观测目的现浇支架沉降观测的目的是评估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观测支架的沉降,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支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
观测结果还可以用于验证设计计算的准确性,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观测内容1. 支架沉降的观测具体内容包括:(1) 支架整体的沉降变形;(2) 支架各个局部部位的沉降变形;(3) 支架的水平位移。
2. 观测方法(1) 安装观测仪器:在支架的关键部位安装沉降观测仪器,观测仪器应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
观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厂家的要求,并经过校验和调试。
(2) 进行观测:观测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每天进行观测。
观测时应避免施工振动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并保持观测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3) 数据采集和记录:观测数据应按照设定的频率进行采集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观测数据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置、观测结果等信息。
三、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评估支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重要环节。
处理和分析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1. 数据校核: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核方法可以采用重复观测和对比分析的方式,排除观测误差和异常数据。
2. 数据计算: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支架的沉降变形和水平位移。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数学模型和相关公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3. 数据分析:将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展示,评估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分析结果应与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建筑沉降观测的测量方案
建筑沉降观测的测量方案建筑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和测量,以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建筑沉降观测的测量方案的1000字的介绍。
一、引言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变化进行观测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物沉降的情况,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二、测量设备和方法1. 测量设备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数据采集仪、传感器等。
其中,测量仪器可以选择总站仪、电子水准仪等进行测量;数据采集仪可以选择数据记录仪、计算机等用于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传感器可以选择倾斜传感器、应变片传感器等用于监测沉降的变化情况。
2. 测量方法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基准点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等。
其中,水准测量法是一种经典的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较小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基准点测量法是通过在建筑物四周设置基准点,定期进行测量,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精确的测量方法,通过设置测站,测量建筑物各处的沉降变化情况。
三、测量方案1. 预测沉降量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前,需要进行预测沉降量的计算。
预测沉降量计算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地质勘探等方法获得相关参数,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土地性质等因素,计算得出建筑物的预测沉降量。
2. 建立测量基准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基准。
建立测量基准可以选择确定的固定点或者测站作为参考,以便后续的测量和比较。
3. 设计测量网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需要设计合适的测量网。
测量网可以根据建筑物的情况进行设计,包括设置测点、确定测量路线等。
在测量网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测量点的密度、分布等因素,以便全面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4. 进行测量和监测在设计好测量网后,可以进行测量和监测工作。
测量和监测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量,或者连续的自动测量来进行。
在测量和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方案设计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建筑物、桥梁、隧道、管道等工程中。
在土木工程领域,土地的沉降会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可靠地进行沉降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工程测量沉降观测的方案设计,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测量目标和要求对于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来说,测量的目标是确定某个土地或建筑物在某一时期内的沉降情况。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 沉降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量。
2. 沉降的幅度:土地或建筑物整体的沉降量。
3. 沉降的分布情况: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包括局部沉降和整体沉降。
基于以上目标,我们的要求是测量结果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能够及时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三、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法传统的沉降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测斜仪测量。
水准测量是通过水准仪测量高程变化,从而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受到天气、地形、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测斜仪测量则是通过安装在测点上的测斜仪来测量倾斜角度的变化,从而间接推算出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但受到安装位置的限制。
2. 现代测量法现代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卫星定位系统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各个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从而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大的测量范围,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
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则是通过卫星信号定位测量观测点的位置变化,间接得出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全球范围的覆盖,是现代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测量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我们将采用现代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四、仪器设备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全方位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全方位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32米简支梁
预压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述
箱梁设计为5-32m后张法预应力砼单箱单室等高简支梁,梁长32.6m,梁体砼设计强度C50,封锚采用强度等级C50的无收缩混泥土,箱梁顶宽13.4m。
底宽为5.5m,翼板宽度为3.35m,粱高3.05m。
为了保证在箱梁混凝土浇注卸架后满足设计的外形尺寸及拱度要求,检验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及支架的实际承载能力,以消除支架、支撑方木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同时取得支架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抛高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
在施工箱梁前需进行支架预压和地基压缩试验,避免箱梁砼因支架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在浇筑箱梁混凝土前前要进行支架的压载试验。
为了解支架沉降情况,需对本工程进行预压沉降观测测量。
二、沉降观测施测方法
在加载预压之前测出各测量控制点标高,观测点的布置:
1.底模梁端两侧,跨梁1/4、1/2、3/4处共布置五排,观测点每排布置5个点,其中两侧翼板的重心处、胶板的重心处、底板的重心处各布置一点,支架系统上在钢箱梁的上部没根布置5个点,在基础顶部布置6排,每排4个点。
在加载30%、60%、100%、120%后每天上下午均要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一次,如果加载120%后所测数据与加载前所测数据比较,日沉降量小于
2.0毫米(不含测量误差)时,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可进行卸载,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符合以上要求为止。
测量等级按二等变形测量控制。
在观测前首先检查水准点的高程是否变化,并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其闭合差不超过〒0.6 mm(n为观测站数),在不转站的情况下,每次观测完后视水准点及前视各观测点以后,再后视水准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大于〒1mm。
测量中做到:观测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水准点固定,测量路线和测量方法固定。
三、作业依据
1、铁道第四勘查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资料。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6】鬃□号
3、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4、起算高程控制点。
四、测量仪器设备
本次二等沉降测量采用仪器为: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加FS1测微器),,及配套的精密铟
瓦水准尺和尺垫,仪器经检定合格。
五、记录表格(另附P-S-T关系曲线图)
P荷载/(KN/m2)
S
T
累计沉降量/mm
时间
P-S-T关系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