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表达方式的复习
初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归纳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诗歌中的“实” •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 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 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 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 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 •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 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 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 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 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 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 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 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 今衰的感慨。
•
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 叫以虚象显实境。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 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 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 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动静结合
1、以动显静。 例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 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声写静,以 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 动写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突 出了春涧的幽雅、宁静。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ppt
之
学习目标:
• 1、了解常见的抒情方式。 • 2、辨析“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的区别。 • 3、总结抒情方式类诗歌答题要点并解题。
抒情方式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与“触景 生情”的区别: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 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寓情于景。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 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 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 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 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 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 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 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 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因 景而生情,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 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 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的区别: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 意象是抒情的媒介,读完诗歌后的感 受是有“情”也有“景”(有情有 景); “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 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明写景,暗 含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含
鉴赏诗歌的景和情
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①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 节词)。 2、从“情”的角度: ①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 )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_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_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述、描绘、抒情、议论、表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用的表现手法:寓意、对照、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表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后、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至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小表明方式:朴实表明与生动表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格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述的顺序:承叙利亚、插叙、倒叙(李骞)(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存有序幕,后存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归纳了解与具体内容描绘;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负面描绘与侧面衬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化解“须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化解“怎样去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讲义:明确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用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提及论证(例如提及故事则属举例论证,例如提及名言则属道理论证)、对照论证、比喻论证、投影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用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促进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言之有物方面的促进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精确、严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于感染力、节奏感弱、直截了当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起写作兴趣、用笔细致、存有说服力。
2024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术语模板助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
●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 种。
●①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 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 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 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 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 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 的复杂感情(哀情)。
● 2.白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 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 貌。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 香。”两句为白描,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
● 3.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 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 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 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
●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用典抒情有 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 里 如 虎 。 ” ( 辛 弃 疾 《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 ) 这 几 句 写 的 是 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 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 原的决心。
11.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 子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气或语势,增强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同时, 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如辛弃 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 秋。”
表达方式知识点复习
表达方式复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复习要点:1、分清表达方式与修辞、记叙六要素、写作手法等的概念区别,不要混淆。
2、能够熟练地区分各种表达方式。
3、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表达方式的分类:1、叙述:就是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各类文章一般都离不开叙述。
通过叙述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通过叙述介绍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交待事情的前因后果;为论说文提供事实论据,以证明论点。
叙述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使叙述有头有尾,来龙去脉清清楚楚。
倒叙:先叙述结局或者某个突出的片断,再按照顺序叙述下去。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增加文章的生动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种叙述。
插叙可以补充叙述原叙事请的原因、来历,或者追叙人物的身份、性情,或者对某一情节加以解释、说明,使叙述方法生动活泼。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
倒叙和插叙要有标志性的语言提示,以区分现时的事情和过去的事情。
叙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别。
叙述要交待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线索清楚(使叙述井井有条),剪裁得当(叙述一件事情,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细节都写出来,有助于表现主题的、主要的情节要详写,否则就略写或不写)。
此外,还可以夹叙夹议,一方面叙述一件事情,一方面又对这件事情加以分析、解释或评论,使观点和材料结合得比较紧密。
2、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者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的描绘出来。
记叙文常用来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的山川风光,展现人物的外貌和内心世界,交待人物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描写对象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包括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风度、生理特征、声调等的描写,以表现人物个性。
最新版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C.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 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 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诗歌鉴赏方式之表达
壹
贰
叁
肆
伍
教 表 诗 诗 锦点 达 歌 歌 囊对
学目 方 的 的 妙 点 式 描 抒 计训 有 写 情 巧练 标哪 方 方 解 巩 些 式 式 题固
壹
表 达 方 式 的 种 类
古 诗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抒情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描写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描写讲究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 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1.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②、点面结合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 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 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 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 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 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 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大作用 。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词 表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 用典、排比、反问、通感、双关、叠字、反复、顶真等
达 技
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五种表达方式及区分
● 1 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旳前因后果等。 2
4
(二)说明:对事物的外形、性质、特点、构造、 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作客观的介绍。一般不 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例: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米。 2、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 宽9米……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1)议论 (2)抒情 (3)记叙、描写 (4)记叙、议论
16
(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2)全然忘却, 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 (3)那只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 在我桌子角上。( )
(4)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 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 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 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 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2
●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
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 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分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 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 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中考语文表达方式考点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表达方式考点专题复习一、知识点讲解(一)表达方式:记叙: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所做的叙说和交代。
它是记叙文的基础。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或景物。
好的描写可以使记叙文逼真传神,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抒情: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感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议论:作者对某个对象发表见解,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文中,它能升华文章主题,画龙点睛。
说明:用简明的语言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或事理。
记叙文中一般不常用。
知识点1:划线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描写刻画人或景,叙事生动又传神;抒情直接或间接,故事感人引共鸣;议论评价人或事,作者观点要显示;说明一般不常用,简明扼要写特征。
知识点2: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变化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分为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等)(2)渲染气氛(氛围)(3)烘托人物的心情(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5)突出主旨(6)引出下文(二)语言特点阅读记叙文,要关注语言特点。
一般而言,记叙文的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知识点1:品味词语。
注意某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准确、生动、传神,通过这些词语的品味揣摩,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阅读时,重点关注人物描写的一些词语,如表示人物动作的动词、表人物情态的形容词和副词等。
知识点2:揣摩语句。
长句与短句,常规句与变式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不同的效果。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表达的语气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
知识点3:领会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经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尤其是描写性的语言,往往离不开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阅读时应关注这些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初三复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说明五种1.叙述: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其中要注意: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人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2.描写:①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来抒发感情。
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③通过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来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3.议论: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可以帮助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
同时还起到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5。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一、从肖像描写看性格。
俗话说,人如其面。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
如《孔已己》中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这些肖像描写,活画出孔已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二、从语言描写析性格。
“言为心声”,人物的言语可以透露其性格特征。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4.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6.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描)(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
表达方式——抒情方式0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山石、溪流、 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作者借“ 作者借“原 上草”的顽强抗 上草” 白居易 争,尽情发出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自然规律不可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拒的感叹。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拒的感叹。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 歌 鉴 赏 复 习 专 题
表达技巧
之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 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先秦诗歌直抒胸臆的 较多。 较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喜景衬喜情,
情乐则景乐,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登高( 杜甫)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1、鉴赏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2、准确表达古典诗歌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
千百年来,那些感人肺腑而流传不衰的诗篇,无一不是诗人的情怀和心志的形象显现。
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
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课前预习题检查。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以每两个诗句为一组,分析其写景抒情特点,想一想主要用了哪种抒情方式?并对抒情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借景抒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唐代张籍----借事抒情: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曹操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用典抒情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李清照10、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借古讽今1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13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润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表达方式之抒情课件
间
接 抒 情 分
2.借物抒情
借助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画 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 河的《藤》,就是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
类
间 接 抒 情 分 类
如: 他蛮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
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棵树……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 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 的愤恨与鄙弃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到达了形象性与抒情 性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不 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且文章也因此而显示出情义深邃、 韵味隽永的艺术魅力。
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
情
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
分
抒发,也就是王国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类
间 接 抒 情 分 类
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分析: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 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 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表 达 方 抒式 情之
目
壹 抒情
录
贰 散文
抒情
01
抒
定义: 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情
抒情的分类
抒情的分类
间接抒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而是借助第三者来抒发自己 的感情。 分类: 1.借景抒情 2.借物抒情 3.融情于事 4.融情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缘起]语文《课程标准》中最让我心动的表述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所以,在我的心中,好的语文复习课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它既可以为应考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响应着青春成长的呼唤,和年轻的生命共鸣。
作为“五种表达方式”之一的“抒情”,在初一起始便被作为重要的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知识被反复提及和训练。
但让人焦虑的是,作为人类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抒情”已经被异化为一个依附于考卷的应试概念。
长期标准化训练的轮番轰炸,客观上已经让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日益苍白。
他们倦于抒情,惧于抒情,抒情矫揉造作。
带领孩子们回归健康俊朗的抒情家园,语文教育责无旁贷。
于是有了这么一堂课。
这堂课,以朗诵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抒情经典作品,融知识讲授于情感熏陶之中,从而希望达到全面复习初中阶段的抒情知识,提升学生抒情能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荐读:欣赏感人心魄的抒情。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人教版教材课文中比较经典的抒情片段。
2.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被网络称为“2010年最牛的大学校长演讲”。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题为《记忆》的16分钟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
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呼:“根叔!根叔!”李培根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四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讲稿中出现了“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蜗居”、“被就业”等词语,学生们都说,根叔离自己很近。
根叔走红,表现出呼唤教育真性情。
3.学生现场动情朗读其中最精彩的抒情片段。
4.教师点拨小结:(1)李培根校长的演讲,其实就是一次个性化的抒情。
(2)语文意义上的“抒情”解说:“抒情”是和“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并列的五种表达方式之一。
抒情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二、赏读:探索个性化抒情的不同风格。
1.美读:分小组美读不同风格的经典抒情作品,感受体会不同风格的抒情作品的特色。
第一组推荐朗读作品: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余光中《乡愁》诸葛亮《出师表》末段杜甫《春望》都德《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咕咕叫着的鸽子的深情询问一段第二组推荐朗读作品:李白的《将进酒》关汉卿的《窦娥冤》“天也,你不分好歹枉为天”一段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陈然的“我渴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杨振宁的《邓稼先》中的主题曲“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 他们的品德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一段《黄河诵》最后一段2.讨论:两个组朗诵的抒情语段在风格上各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3.小结:有的抒情如缓缓流淌的小溪与从容前行的大河,有的如暴涨的洪水与奔腾飞泻的瀑布。
这使个性化抒情有两种呈现方式:第一种:倾诉式。
近似于宋词中的“婉约派”。
倾诉者内心世界的展示是酣畅淋漓、连续不断的,所吐露的情感往往是缠绵的细腻的。
语调柔缓,言辞温婉。
如第一组朗诵的抒情语段。
第二种:爆发式。
近似于宋词中的“豪放派”。
倾述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地爆发,如洪波涌日、天穹降瀑似地喷薄跃出,一泻千里。
语调奔腾,言辞激烈。
如第二组朗诵的抒情语段。
4.赛读:教师组织分男女生,分小组动情朗读不同风格的“婉约”和“豪放”抒情作品,进一步体会抒情的魅力。
推荐朗读作品如下。
第一类:个性化抒情之“婉约”派:a.缠绵悱恻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b.清新明快型如何其芳的《秋天》、《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c.哲理深蕴型可举古诗词中古人借明月抒情悟出宇宙奥妙的例子。
如:王昌龄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张若虚叹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苏轼大彻大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年来,从“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千年月一轮,寄托了多少情愁多少爱恨。
可举现代文中的经典抒情名篇名段。
如莫怀戚《散步》中的最后一段。
如张晓风《行道树》中的点题名段。
第二类:个性化抒情之“豪放”派a.深沉挚热型可举贺敬之的《回延安》和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的最后一段。
b.壮勇刚健型可举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毛泽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可举刘成章《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等经典段落。
三、研读:探讨建构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一)教师出示典型抒情语段,引导学生感悟讨论总结抒情的两种方式和表达技巧1.抒情的两种方式(1)引吭高歌,直抒胸臆。
就是“直接抒情”。
指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以助声势。
可举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最后一段。
(2)婉转沉吟,情感渗透也就是“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甚至说明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a.寓情于叙事可举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
可举《邓稼先》中记叙“井下信号突然测不到了”那一段。
b.融情于描写可举宗璞《紫藤萝瀑布》描写藤萝形态的第二自然段。
可举朱自清《春》中描绘春雨形态一段。
可举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描写济南城外小村庄那一段。
可举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父亲形象那一段。
c.寄情于议论可举鲁迅《故乡》最后一段经典议论段。
可举臧克家《有的人》中的议论诗节。
d.蓄情于说明可举《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中的说明徐霞客游踪的段落可举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石狮形象的一段。
2.探讨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技巧(1)联想想象张起个性化抒情的帆如《逍遥游》、《牡丹亭》、《天上的街市》(2)象征手法拓开了抒情的个性化天地如《行道树》、《白杨礼赞》、《未选择的路》(3)修辞方法提升个性化抒情的品味举例略五、辨读:“畸形抒情”辨析1.展示三段学生作文中的抒情文字。
这三段文字代表着学生抒情的三种误区:矫揉造作、思想偏激、语言粗俗。
组织学生讨论。
2.教师点拨:个性化抒情来自于对自然对人生独到的、美的感受加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其核心乃是——真性情、美性情。
古人曾评论:“诸葛亮的《出师表》,李令伯的《陈情表》,陶渊明的《归来隐》,沛然如肺肝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盖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
”(渔阳语)这里的“沛然如肺肝流出”便是真情实感。
只有抒发真挚的感情,诗歌才能“文如其人”,透出精神和个性。
王国维也曾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我们既要警惕抒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更要抵制格调低下的滥情。
3.朗读优秀抒情作品结束全课学习。
(1)提前准备学生随笔和作文中的和班级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精彩抒情语段。
(2)可朗诵北岛的著名诗歌“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一段把诵读推向高潮以结束全课学习。
4.作业布置:就中学阶段最让你感动和难忘的人和事写一篇以抒情为主的文章。
[编后絮语]王君老师的这堂复习课呈现出几“大”:一是大视野。
选材横跨课内外以及三个年级,囊括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抒情作品。
二是大胸怀。
知识的界定超越教参。
课堂的选材超越教材。
教学的目标超越应试。
三是大手笔:教学方式不纠缠于考点的挖掘,而是追求在朗朗读书声中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这些“大”都来自于教师的大追求。
这是一堂直指人心灵的“立人”的中考复习课。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会暴露出一些弱点:比如对“抒情”的分类是否严谨科学,对学生的应试训练是否充分扎实……但是,从语文教学滋养心灵的长远目标来看,这堂课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的。
跟王老师学作文(02)——五官观察(原创)2009-08-05 16:40:51| 分类:作文研究(原)|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技法写作材料有三个来源:观察、自身、课本,其中“观察”又是来源、又是手段。
先来看看一篇例文:一片小小的枯叶我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一片被凉爽的秋风追得“满地跑”的小小枯叶,把我的注意力“拉”了过去。
我轻轻的把它拣了起来,并用一张雪白的纸巾包住它,嘿,这看上去多像襁褓中的婴儿呀!我来到桌前,把纸巾打开,拿出枯叶细细的欣赏起来。
从正面看去,叶子上的茎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好似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又好似“哗哗”的小溪与奔腾的江河……把它一“翻身”,茎脉更明显了,如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牙签,又好似被刷上棕色颜料的袖珍版小树枝……粘上一点水,就好像给它包上了一层保鲜膜,晶莹剔透的。
我拿着这片棕中带红,有黑色斑点的火炬性枯树叶,紧紧的盯着,心中不由得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片枯叶掉下来好久了吧,为什么就被我拣着了呢?我想着,思索着……一不小心,我把她撕碎了,叶片纷纷掉了下去,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多么像团结一致的“难兄难弟”呀!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可它们还是“粘”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开的意思。
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用三角板在它身体上不停的移动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断开了一半,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一分两半了。
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
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
我想:这叶子不也正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准确的说,是在“观看”,不是真正的“观察”,与写作有意义的“观察”应具有以下属性:(一)、观察要有目的性。
学生总是要“踏青”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带上诸如“山上植物知多少”的目的去呢?学生总是要去书店的吧,为什么不布置他们去抄录“书名”,领略书名的魅力呢?学生总是要上街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记一记店名呢?“左岸”就总是令人遐想,想到巴黎,想到塞纳河,还有诗歌、哲学和文化。
学生总是要看电视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专门看“广告”,那里面不仅有商品,还有语文和艺术。
“观察”,教学生“学会观察”,是我初中三年始终如一的“必修课”,在我的“综合性学习”的教案里诸如“街头去找错别字”(《街头错别字》)、“到菜市场打听品种价格”(《今日菜价》)、“新华书店抄书名”(《书名精粹》)的目的性活动不下3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