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
数字济南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济南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济南建设。
数字济南建设是济南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总体目标。
数字济南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到2025年,数字济南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数字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重点任务。
1.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5G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2. 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3.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
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字经济人才。
4. 推进政务数字化。
加快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办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5.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建立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重要数据资源的保护,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能力。
6. 打造数字化城市形象。
加强城市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数字化城市形象。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数字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和保护。
3.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对数字济南建设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预期效果。
通过数字济南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预计将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政务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21•【字号】济政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济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21日济南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良好,“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六稳”“六保”有效落实。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着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强经济运行应急保障,主要指标逐季回升,经济运行总体稳健。
(1)经济总量跨越提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40.9亿元,增长4.9%。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6.1亿元,增长3.6%,税收比重76.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7%。
(2)“六稳”工作扎实开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491.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进出口总值增长2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1万亿元、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降低0.28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物价形势总体稳定。
(3)“六保”任务全面落实。
发放稳岗补贴6.4亿元,稳定岗位123.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3%。
济南未来行业发展规划方案
济南未来行业发展规划方案引言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济南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制定未来行业发展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本篇文章将围绕未来济南市的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创新方向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提出济南未来行业发展规划方案。
未来行业发展目标济南市的未来行业发展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济南市应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本地信息技术企业,吸引优秀的信息技术企业入驻。
打造一个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提升济南市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高端装备制造业济南市应继续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新能源汽车产业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济南市应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入驻,并建立完善的充电设施和运营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加大对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济南市的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济南市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济南市的应用。
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行业,济南市应加大对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济南十三五规划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篇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工作导向第二篇坚持创新聚焦,培育省会经济新优势第五章打造经济中心第六章打造金融中心第七章打造物流中心第八章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第三篇坚持协调融合,构建均衡发展新格局第九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十章加快推进携河发展第十一章建设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第十二章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第十三章健全基础设施体系第四篇坚持绿色低碳,展现生态泉城新形象第十四章优化主体功能分区第十五章坚决打好治霾攻坚战第十六章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第十七章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第十八章大力整治城乡环境第十九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二十章保护发扬泉城特色第二十一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第二十二章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第五篇坚持改革开放,塑造科学发展新体制第二十三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二十四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二十五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二十六章打造多元开放格局第二十七章提高“引进来”质量第二十八章加快“走出去”步伐第二十九章扩大区域交流合作第六篇坚持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包容新局面第三十章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第三十一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三十二章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第三十三章织好民生保障安全网第三十四章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第三十五章打造区域文化强市第三十六章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第七篇强化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第三十七章强化组织领导第三十八章强化项目支撑第三十九章强化要素保障第四十章完善实施机制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改革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更好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编制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全区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按照“一带两区”发展布局,实施“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发展战略,强化“四个突出”工作重点,全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开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91.7亿元,是2000年的2.14 倍,年均增长16.5 %。
其中第一产业18.3亿元,是2000年的1.32倍,年均增长5.6 %;第二产业269.9亿元,是2000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6.9%;第三产业103.5亿元,是2000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9.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是2000年的2.41倍,年均增长19.2%。
“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0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1.2%,城乡居民吃穿用住行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7.8:68.8:23.4调整为4.7:68.9:26.4。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47.5万亩,粮经作物比例由“九五”末的6:4调整为5.5:4.5。
设施农业、花木、林果、奶牛四大产业规模膨胀,效益提高。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2010年, 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克服困难中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结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建设跨越提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注1)一、综合经济发展持续平稳向好。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
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注2)。
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
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6%。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5.60:42.91:51.49调整为5.50:41.87:52.63。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6%,提高0.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优化提升。
年末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11家,其中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207家,增加9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64.0亿元,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4%,提高2.03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创新驱动作用增强。
随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中国软件名城试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重大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08•【字号】•【施行日期】2006.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资利用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济南市“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十月八日济南市“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依据《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制定济南市“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
一、“十五”发展回顾(一)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
1.对外开放意识增强。
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成立了市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协调解决了一批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和历史遗留的外商投诉案件;成立了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立了外商投诉24小时服务热线;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市和县(市)区出台了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市各部门、各县(市)区积极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国内外招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先后到香港、台湾、东南亚、韩国、日本、欧洲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大团组、小分队式的招商,同时在济南多次举办了香港周、日本周、港深外商济南行、网上洽谈会等活动。
2.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出口队伍进一步壮大。
全市获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在“十五”期间获得长足发展。
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总量达到1400多家,增长4倍。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453家,增长近1倍。
出口商品结构改善。
形成了以钢铁及制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机械电器、化工原料及产品、车辆及附件、文体用品等为骨干出口商品,重点推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软件产品出口的格局。
目前,全市出口商品种类已近1000余种,比“九五”多出100余种。
《济南市城市管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十二五”城市管理规划纲要(修订稿)济南市城市管理局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目录第一部分编制基础 (1)一、“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 (1)二、“十二五”期间的形势与机遇 (3)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预测 (4)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5)三、规划目标 (5)第三部分分项规划 (7)一、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7)二、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8)三、环境卫生车辆设备 (9)四、生活垃圾、粪便综合管理 (10)五、城市道路保洁管理 (11)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卫一体化 (12)七、户外广告与夜景亮化管理 (13)八、建筑渣土管理 (14)九、户外经营整治 (15)十、违法违章建设整治 (16)十一、城管数字化建设 (17)十二、城市管理科学技术研究 (18)十三、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19)十四、城市管理法制建设 (20)十五、城市管理和执法应急管理 (21)第四部分规划投资估算 (22)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5)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济政字[2009]7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济政办字[2010]31号),为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济南市“十二五”城市管理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市城市管理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体城管工作人员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编制基础一、“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济南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国际园博会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十大行动,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一是深入开展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行动,实施以街道办事处(镇)为主体的违法违章建设责任体系,通过按月份实施考核制度,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章建设蔓延的势头,维护了城市建设秩序;二是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街巷支路规范”和“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持续开展了户外经营整治,维护了市容管理秩序,市容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三是建筑渣土整治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开展迎全运建筑渣土综合整治行动,严格建筑渣土运输管理,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处置建筑渣土10250万立方米,审核准入建筑渣土运输单位72家,规范处置率达到96.9%。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05•【字号】济政办发[2010]17号•【施行日期】2010.03.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济政办发〔2010〕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O年三月五日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鲁厅字〔2009〕50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济南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济发〔2009〕17号),设立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1.根据国家和省颁布的投资核准目录和项目规模(限额)标准,调整全市投资核准目录和项目规模(限额)标准,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投资审核权限。
2.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家和省、市政府审批的外,由县(市)区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省、市级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3.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各县(市)区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全市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扩大开放条件下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加强全市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加强对全市能源交通问题的前瞻性、综合性、战略性研究,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能源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全市能源交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济南高新区2024年度建设发展计划
济南高新区2024年度建设发展计划一、引言作为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济南高新区更是济南市新兴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高新区在2024年度的建设发展计划必将成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就高新区2024年度的建设发展计划做出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综述2024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高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一年。
为了实现高新区的新跨越,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2024年度的建设发展计划,通过全面提升产业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推动高新区向现代化、智能化、宜居化的方向发展。
三、产业升级高新区作为济南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在2024年度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升级的力度。
首先,高新区将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其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提高产业竞争力。
最后,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创业力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2024年度的建设发展计划将重点以创新为引领,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其次,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培育行业技术领军企业。
再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转化,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五、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环境改善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2024年度的建设发展计划将综合治理雾霾、噪音、污水等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首先,继续严格控制工业和车辆排放,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善大气质量。
其次,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从五省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看信息化步伐推进
神 的全 面 发展 。 由于 各 省市 的特 点和 具 体
实际不同,他们在 “ 十一五 ”期间的信息
20 年 1 05 2月 2 7日,在 “ 06年全国 20 化 重点也 呈现 出 了不 同的亮 点 。
计 划 ”。 “ 划 ’让位 于 “ 划 ” ,一 字 计 ’ 规
二、 “ 十五 ” :信 息化 带动作 用 明显
之差 ,凸显 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发挥 市场对
五 年 前 ,在 “ 五 ”计 划 中,信 息 化 十
资源 配 置 的基 础 性 作 用 ,更加 注 重 对经 济 被提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 十五 ”计划 社 会 发 展 的宏 观 把 握 和 调控 ,政府 职 能转 用 了整 整 一 章 的篇 幅 阐述 “ 速 发 展信 息 加
G P历史数据 修订结果 显示 , “ 五 ”期 间 础上 ,开始将信息化服务经济 发展转 向了 D 十
我国经济年均增长 9 以上 , % 最近 3 的增幅 侧 重于服务经济 、政治、文化 、社会和精 年
更 是一直保 持 在 1% 0 左右 。
三、 “ 十一 五 ”新征程 新 起 点
时 , 更加 注 重 经济 增 长 的质 量 和 效 益 ,更 构建有利 于行 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加 加 注 重经 济 社 会 、 城 乡之 间和 不 同区域 的 大 通 信 普 遍 服 务 工 作力 度 ;加 强 信 息技 术
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处。 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 。
变 迈 出新 步伐 , 即更 多地 从指 令 性 、强制 产 业 ,大 力 推进 信 息 化 ”,提 出要按 照应
性 、命令性 的行政管理方式演变成具有信 用主 导 、面 向市场 、网络共 建 、资源共 享 、
现代新型工业产业园区的空间异化与重构——明湖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项目的创作实践
科研到成药的全产业链能力”[2]。
本文以明湖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的实践为例,通过应用相关的设计方法与策略,打破既有的范式,探索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医药产业园区的空间类型,重构以人为本的花园式生态园区(见图1—图5)。
2概念界定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 和alienare,有转让、疏远、脱离等含义。
随着科学的进步,异化逐步运用到各个学科和领域[3]。
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都有引入,并于近代逐渐延伸到建筑学领域。
汉语词典对于异化的解释为“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者不相同”,为一种背离原始目标、偏离方向的变化。
异化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行为个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出社会成果,社会成果反作用于支配行为个体,是一种质变的过程。
空间是各种生产生活行为发生的载体,承载着各种行为功能。
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往往具有特定的属性,各类空间都是在实现自己的现实功能及其未来存在的意义,在时间维度上存在和发展着。
特定的空间形态往往具有规范式的表达,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行为的个体通过自身的表达方式形成新的叙事逻辑,最终支配其发展并引起质变。
建筑学领域的空间异化(spatial alienation),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空间研究的关注点。
刘凯在其文章《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中提出,“空间异化是指居民生活、生产过程中对空间造成不可逆转、长时间无法改变的行为现象”。
本文对于空间异化的概念做如下定义:在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特定类型的空间形态通过社会生产、生活等形式支配行为个体,使行为结果偏离最初行为方式的过程。
空间异化的研究在城市更新、既有建摘要 文章通过明湖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项目的设计过程,阐述了现代以生产性为主的新型工业产业园区空间形态的异化与重构,提出去工业化、趋人性化及生态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认为现代生产性产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建筑的一种类型,要打破既有冰冷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创造功能多样、空间层次丰富、建筑尺度宜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花园式生产园区。
开拓进取 科学发展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再上新水平——韩寓群省长在山东省信息化工作电视会议
、
统一思想认识 , 切实增强加快 国 民经 济和社会
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省委 、 省政府十分重视 信息化工作 。特别是在“ 五” 十 期 间 , 省信息化 工作认 真贯 彻科学 发展 观 , 我 按照 “ 规划 、 抓 创 环境 , 重应用 、 促发展 ” 的原则 , 一手抓信息产 业发展 , 手抓 一 信息技术应用 , 省信 息化 建设 和 信息 产业快 速 发展 , 全 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绩 , 有力 地 促进 了我省 经 济发 展 和社会 进 步 。20 05年 , 全省 电子信息产业 实现 销售 收入 2 2 . 元 , 8 4 5亿 利税 16亿元 , 3 工业增加 值 4 4 6亿元 , 9. 产品 出 口达 到 6 . 37
规模 以上企业在生产 流程 中广 泛使用 了计 算机 辅助设 计 与
制造 、 计算机监控技术 ,5 6 %接入 了互联 网,5 4 %创立 了企业 网站 。在服务业领域 , 金融 、 贸 、 商 交通 、 旅游 、 闻出版等行 新
业基本实现 了网络化 运营 , 电子 商务发 展迅速 ,0 5年全省 20
( ) 三 社会事业和公共 服务 领域 信息化快速推进 , 真正惠 及百姓生 活。信息 网络 与应用 系统 已经 覆盖 了大部 分社会 公共 领域 , 各类公益 性信 息资 源也越 来越 丰富 , 并延 伸到 社 区和家庭 。“ 十五” 间, 期 济南 、 岛 、 青 东营 、 威海 、 台相继 被 烟
渐向公众 工作 、 习 、 学 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 。 ( 信息 网络建设 日益完 善 , 四) 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的 重要 基础设施 。到“ 十五” , 省基本 建成 了以光纤 为 主 , 末 全
卫 星和微 波通信为辅 , 程控 化 、 集 数字化 交换 为一体 的 高速
药品监管平台
中创软件食品药品协同监管平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日益成为社会舆论与百姓关注的焦点。
对监管部门来说,监管量大面广、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力量相对不足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变监管方式,强化监管能力”成为监管部门的必然选择。
中创软件食品药品协同监管平台适应“打造数字药监,强化科学监管”的发展要求,为提升监管部门市场监管水平与服务水平、增进监管制度的改革创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该平台被列为济南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中的重点政务信息化项目、山东省局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项目,并已在山东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
设计思路一个定位:定位于市级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监管业务。
两级协同:处室之间协同监管、市县局之间协同监管。
三项整合:从数据整合、应用整合、业务整合三方面整合,全面打造一体化应用。
四个突出:突出需求主导,突出全员参与,突出技术可靠;突出应用为本。
业务模型食品药品“协同监管平台”的业务模型(1)监管部门主要使用业务监管、辅助办公两大系统,两大系统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内部专网运行;2)协同监管平台的内部用户分为市县两级用户。
市局各处室的工作人员登录系统,直接进行监管业务处理、归档、发文等事宜;跟踪下属分局的工作情况。
各分局的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行本辖区内的业务处理、报文等工作;(3)协同监管平台的外部用户包含涉药单位、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等。
外部用户通过外网网站(与内部政务网站进行隔离)查询相关政策法规,可使用许可申报、咨询服务、投诉举报等互动功能与局内进行业务交流。
(4)协同监管平台采用“数据大集中”模式,在市局部署建设全市统一的“监管业务数据中心”(各分局不再单独部署服务器)。
数据中心为食品药品监管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局内、局外相关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功能说明统一办公平台采用单点登录组件集成OA办公、档案(包含文书档案、稽查档案)、业务监管、即时通讯(可群发手机短信)等各子系统于一个平台上,“实现一次登录,多点有效”。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未来五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并依据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新要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措施。
本规划是“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行动纲领,是制定中小企业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编制。
第一章主要成绩和面临形势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时期是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社会服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素质跃上新台阶,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深化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贡献不断扩大。
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个。
以工业为例,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年均增长8.5%,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99.3%;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 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 3%,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1%;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济南市加快发展的若干事项的通知-鲁政办字[2005]4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济南市加快发展的若干事项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济南市加快发展的若干事项的通知(鲁政办字[2005]45号)济南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支持济南市加快发展的若干事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代表山东的形象。
加快济南市的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省政府各部门对支持济南市加快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提出的要求,统一认识,强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为把济南建设成为富饶美丽的省会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省政府明确提出,济南市作为副省级省会城市,应当享有较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国家赋予省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下放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又不致对全省大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都要下放给济南市。
《关于支持济南市加快发展的若干事项》中所列管理权限下放事项,是在充分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参照省对青岛市的做法确定的,业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审查批准,济南市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衔接落实。
同时,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本着省政府明确的上述原则,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做好向济南市下放管理权限的工作。
济南市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支持省政府各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省、市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把济南的事情办好,把山东的事情办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五年七月二十日关于支持济南市加快发展的若干事项一、管理权限调整下放事项1.投资审批管理。
(1)凡《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未明确要求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其核准权限均下放给济南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一、“十五”成就与发展形势(一)“十五”信息化发展回顾。
1.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信息产业以年均22%的速度快速增长。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08.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8倍;增加值118.9亿元,增长1.6倍,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6.3%,比“九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43.6亿元,软件产业95.3亿元,信息服务业169.3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3倍、7.9倍和4.2倍。
规模以上企业223家,比“九五”末增加56.7%,其中过亿元企业12家,过10亿元企业3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
全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18.06万元炖人,是全市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4倍。
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软件产业年均增速35%,独立软件规模与实力居全省首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首。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了以计算机炖服务器、通信网络设备、数字家电和半导体元器件为主要产品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优势产品,浪潮服务器连续10年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
2.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以光纤通信为主、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为辅的高速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固定电话升至8位,无线市话网、800M数字集群专网、CDMA网、数字电视系统建成开通。
建成并依托市公用信息平台搭建了各领域业务系统,整合各领域信息资源并开展了多种信息服务,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公共支撑环境。
2005年,全市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4线炖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5部炖百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24%,城市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53台炖百户,分别比“九五”末增长1.3倍、3.1倍、8.8倍和1.7倍。
3.以电子政务为重点的各领域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
75%的市直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覆盖所有县市区和部门,“金税”、“金财”、“金盾”等“十二金”工程不断完善,政府工作效率得到显着提升。
围绕政府机制体制改革实施的跨部门政务协同工程成效显着,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20个部门企业基础数据的交换共享,为社会综合治税提供了数据支撑;行政审批信息化工程以网络为支撑实现“一厅式”并联审批服务,项目审批周期平均缩短三分之一;政府资金网上结算工程实现全市资金统一结算单位的远程报账和财务信息查询,有力保障了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信息技术在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公用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药品集中采购电子商务平台、“五险合一”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物价监测信息系统、章丘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一大批信息化工程在各自领域成为全国或省内的示范项目,有力带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4.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初步成果。
工业领域实施了以电子商务为发展方向的企业信息化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4个环节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以客户关系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初步形成。
培育的全市20家示范企业发挥引导带动作用,3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19家被列入省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点企业,济钢、重汽等企业成为省级示范企业。
农业领域实施了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业信息化工程,开发了60多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实用价值的农业数据库,建成山东金农信息网、中国农业书店网等100多个农业类网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村村覆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以及水利、林业、气象等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
商贸流通领域实施了国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项目,实现200多家家电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整合,创造了供需链竞争的新优势,电子数据交换、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技术在大型超市和商贸企业得到普遍应用,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规章。
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驻济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校生达3万余人,全市15200人次取得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2万多名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通过了电子政务培训考核,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通过“十五”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市信息化在信息网络、产业发展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对照国内信息化先进城市,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规模膨胀速度慢,本地化产品配套能力差;二是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三是信息化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级信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信息化人才使用的综合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四是信息产业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亟待提高,政府引导和配套资金投入不足,信息产业规模投入尚未形成;五是信息化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重复投资、分散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1.从国际形势看,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进一场深刻的全球性产业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高度。
以计算机、微电子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使社会经济结构、人类劳动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经济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际信息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调整布局,将在信息技术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步入下一轮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市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从国内形势看,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是党在新时期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决策。
“十五”以来,党中央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将推动信息化建设在“十五”发展基础上,实现从战术地位到战略地位、从局部推进到整体推进、从技术驱动到业务驱动、从重网络建设到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等五个转变。
虽然,我市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但如何适应这五个转变,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3.从区域发展形势看,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信息(知识)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能力已成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十五”期间,国内和省内许多城市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能力的战略举措,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市是全省的网络枢纽和信息中心,要适应区域合作和竞争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的主流体系中,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增强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的作用。
4.从我市发展形势看,“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结构转型等诸多繁重任务。
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就必须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增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就必须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利用信息化的外力和创新变革的思维,推动行政机制体制改革的深化;要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就必须打造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城市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因此,要实现全市“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在整体效能上突破,在服务发展中提升,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把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战略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优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济南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
1.统筹协调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既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又要着眼需求,讲究实效,有重点、分步骤推进。
2.资源共享与深化应用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利用。
3.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坚持政府先行,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组织推进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市场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
4.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
加强国际和国内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
倡导和鼓励技术创新,注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5.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坚实基础,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6.保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坚持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以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成产业发达、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服务便捷、管理高效的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建成体系完备、特色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信息产业累计投入6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年均增长25%,增加值达4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2.2%,规模以上企业达600家,过亿元企业30家;——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区域信息传输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