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问题(教师版)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命题趋势专题十二××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析】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考情境专项练热考12流程线性关系图
热考12 流程线性关系图(2023·江西景德镇一模)我国是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几乎所有的国际大型半导体公司在我国均有布局。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国内半导体研发。
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国外半导体企业选择在中国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劳动力B.技术C.政策D.市场2.引进国外半导体企业有利于我国( )A.提高产品价格B.获得技术专利C.降低竞争压力D.提升装备水平3.我国支持国内半导体研发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就业问题B.培育自主品牌C.扩大产业规模D.带动相关产业(2023·江苏3月模拟)下图示意城市发展逻辑的升级过程。
据此完成4~5题。
4.从城市发展原逻辑到城市发展新逻辑的过程是( )A.从“业兴人、人兴城”变为“城兴人、人兴业”B.从“业兴人、城兴业”变为“城兴人、人兴业”C.从“城兴人、人兴业”变为“城兴业、业兴人”D.从“城兴业、业兴人”变为“城兴业、人兴业”5.从城市发展逻辑的升级中,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产业B.创新C.劳动力D.资源(2023·河南洛阳二模)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蛋、肉、奶制品等,其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从田间到老百姓的餐桌过程中“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下图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图(1公里=1千米)。
据此完成6~8题。
6.建设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作用包括(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增加产品运量③扩大销售范围④提高物流速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7.“最先一公里”保障农产品“生鲜”的关键环节是( )A.控制农产品收获时间B.采用移动制冷设备C.进行农产品分级、包装D.对农产品清洗、预冷8.经营生鲜农产品的电商企业要走好“最后一公里”,需要( )A.建设独立物流系统B.增加高铁运输C.增加销地仓的数量D.合理布局社区门店(2023·广东揭阳二模)新疆阿克陶县小微企业孵化园以具有成长潜力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初创企业为目标群体,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孵化服务体系,以提高孵化对象核心竞争力、企业创业成功率和存活率。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一、选择题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图中自谷底向东西两侧分别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其地层年代由新变老,因此为向斜构造。
对比两岸河流阶地地貌形态可知,西侧阶地沉积物较少,同一阶地的高度较高,说明该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2题,贵重金属矿产形成于内力作用的岩层中,而此河段的河床岩层均为沉积岩,因此贵重金属矿产是由河流自上游携带在此沉积形成的。
根据河水深不易开采可推测,重金属矿产应存在于靠近谷底的阶地T1的沙、卵石沉积物中。
甲为黏土层,丙、丁位于山地,不会有来自上游的物质。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B.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岩层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答案:3.D 4.A解析:第3题,图中断层①将岩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②,A错误;形成③的内力作用是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B错误;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山地,C错误;岩层⑥属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D正确。
第4题,图中a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B错误;c处是断层,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D错误。
(12)自然灾害——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2)自然灾害——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干旱是对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
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旱灾的关注。
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干旱灾害使水循环环节()A.降水量增多B.下渗量减少C.蒸发量增大D.径流量增大2.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年均降水量较少B.生产用水总量大C.气温高蒸发量大D.降水季节变化大3.以下缓解台湾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D.发展节水农业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降温幅度达10℃。
下图是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5.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A.增强大气逆辐射B.阻挡地面辐射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37.78°N,101.17°E)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监测此次地震发生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VR7.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做法正确的有()①位于室外时,需远离高大建筑物②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③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④若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磨西镇(29.59°N,102.08°E)。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图表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十二 土地利用类型图
专题十二土地利用类型图1.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并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与生物的固氮作用是相平衡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增加地区氮负荷。
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现显著变化,使城市氮负荷发生相应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氮负荷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5—2015年该市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B.交通用地C.农用地D.城镇居民区(2)2010—2015年该市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工业用地氮负荷却不断下降,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逐步分散工业的布局B.工厂规模逐渐缩小C.大规模扩建工业园区D.工业产业转换升级2.每年梅雨季节,长三角地区会出现连日阴雨,容易导致多地发生次生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和A域河流水系及土地利用变化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系的影响是( )A.流域面积增大B.河流流程变长C.河网密度下降D.河道变宽变深(2)A、B两地因连日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分布B.经济水平C.救灾措施D.地表形态(3)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不断扩容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A.增强上海的同际竞争力B.扩大上海行政管辖范围C.提高上海城市环境容量D.提供更多廉价的劳动力3.土地覆被的含义与土地利用相近。
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可衡量一个地区植被转换情况,一般而言,指数越高,植被转换得更好。
2005年以来,我国对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
下面图a和图b分别为长江与黄河源区2012年土地覆被类型现状和不同时期土地覆被转类指数状况。
据此完成下题。
(1)1990~2004年黄河源区减少最多的土地类型最可能是( )A.草地B.水体、滩涂与沼泽C.灌丛D.沙地、戈壁和裸地(2)对三江源区所采取的下列四个生态保护工程中,核心应是( )A.退耕还草B.退牧还草C.沙荒地防治D.人工降雨(3)2004~2012年土地覆被状况变化黄河源区优于长江源区,根本原因是黄河源区( )A.保护措施较多B.海拔较低C.年降水量增多D.面积较小4.受成土环境和人为干扰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
(4)冰川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
(4)冰川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地质公园(如图,虚线为考察路线)冰川地貌进行考察,在图示沟谷中甲地区的岩石上发现了“颤痕”。
为了寻找更多的冰川活动的证据,又在沟谷乙处发现了冰漂砾等冰碛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是同学们关于“颤痕”的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是冰川下滑过程中刨蚀基岩形成的②颤痕是弧形且弯曲方向指向沟谷下游方向③中间的突出部位裂隙较浅,两侧则变深④有些地方不明显可能是岩石风化侵蚀造成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有关冰碛物的形成及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冰川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杂乱,大小不一B.冰川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具有分选性C.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杂乱,大小不一D.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具有分选性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②表示的地貌名称是()A.角峰B.冰斗C.U形谷D.刃脊4.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A.①B.②C.③D.④5.最典型的峡湾地貌分布于()A.非洲海岸B.西欧海岸C.亚洲东海岸D.美洲西海岸2020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
如图示意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珠峰大本营位于峰顶的西北方向。
读图完成下题。
6. 图示地貌为()A. 风力地貌B. 流水地貌C. 海岸地貌D. 冰川地貌7. 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在()A. 河谷中B. 冰斗中C. U形谷中D. V形谷中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
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
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
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A.向海拔低处推进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9.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碎屑表面光滑10.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和地貌(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
在冻、融不断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
下图为冰劈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冰劈过程属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 A解析冰劈过程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对岩石的静态破坏,是风化作用。
2、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 )A.有层理 B.有裂隙C.密度大 D.导热慢解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须有裂隙。
3、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是( )A.南极大陆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 B解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湿润、气温在0 ℃上下波动。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解析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就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形成的,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5、面积仍在扩大的河流阶地是( )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答案 A解析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不同阶地堆积的河流沉积物不同,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河漫滩地区,可判断河漫滩地区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第一级阶地的面积仍会扩大。
6、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流速较慢,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
(2)风沙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
(2)风沙地貌——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专题强化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偏北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西风2.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
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下图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和丹娘沙丘景观。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江心洲和丹娘沙丘分别是()A.河流侵蚀地貌风沙堆积地貌B.河流堆积地貌风沙堆积地貌C.风沙侵蚀地貌风沙堆积地貌D.河流堆积地貌风沙侵蚀地貌4.与雅鲁藏布江在图示区域的其他河段相比,关于丹娘沙丘所在河谷及河流流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道弯曲,平坦开阔,流速较慢B.河道平直,狭窄陡深,流速较快C.河道弯曲,狭窄陡深,流速较快D.河道平直,平坦开阔,流速较慢5.据材料,推测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及原因是()A.春季降水少,多大风B.夏季降水多,风力小C.夏季降水少,风力小D.冬季降水少,多大风6.丹娘沙丘是著名的爬升沙丘,图中能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外力作用方向的是()A. B.C. D.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峭而凸出。
完成下面小题。
7.若某地盛行西北风,则该地沙丘俯视图为()A. B. C. D.8.下列有关抛物线状沙丘说法错误的是()A.两臂植被覆盖率高于臂间平地B.分布区风向固定C.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D.背风坡较迎风坡颗粒物体积大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二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 二)一、选择题(2019 •贵州质量测评)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
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
据此,完成1〜2题。
1. 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 )A. 温带多于热带B.上午多于下午C. 平原多于山地D.夏季多于秋季2. 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A. 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B.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C. 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D. 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解析:第 1 题,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的午后。
一般是热带高于温带;下午的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据此分析选0第2题,那大市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上升幅度大,容易发生雷阵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下沉气流显著,不会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影响不到那大市;季风是形成降水天气的条件,不是形成雷阵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南季风在此地登陆但不会长时间控制此地,据此分析选A。
答案: 1.D 2.A(2019 •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A.1 月B.3 月C.7 月D.11 月4.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第一天9: 00—15: 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 第一天0: 00 —6: 00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C. 第二天0: 00 —6: 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D. 第二天9: 00—15: 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解析:第3题,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 C,日最高气温超过30 C,应是夏季,可能是7月份,C对。
1月、11月属于冬半年,夜晚气温小于0 C, A、D错。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一、选择题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149mmB.239mmC.321mmD.351mm2、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纬度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由材料知,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 mm,花都什的年降水量在300~350 mm,通过计算可知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在150~250mm。
第2题,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降水少;再考虑周边的山脉走向,与夏季风的风向,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白令海是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重要海域,其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面与北太平洋被阿留申群岛隔开。
下图为末次盛冰期的暖期(甲时期和乙时期)白令海北部陆坡和海洋环境模式图,甲时期白令海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粉砂和冰川碎屑)达到峰值。
读图,完成3~5题。
3.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 )A.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优B.陆上径流量更小C.海冰覆盖面积更大D.海水温度更高4.甲时期,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的主要来源是( )A.初期海冰携带的侵蚀物入海B.陆上径流携带大量泥沙C.初期陆架崩塌物质大量堆积D.海水上泛,海底泥沙上涌5.乙时期北太平洋深层海水上泛对图示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浮冰移动 B.减弱陆上径流C.加快海冰融化 D.增温增湿答案:3.D 4.A 5.A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图示有植物分布,而乙时期图示地区没有植物分布,说明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差;乙时期陆上径流分布纬度更广,推测乙时期的陆上径流量可能更大;乙时期海冰覆盖面积更小;乙时期浮冰更多,推测海冰融化多,海水温度可能更高。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1.(2020·天津一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建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
我国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
南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多台风、缺土地、缺淡水、缺土壤的“四高、一多、三缺"恶劣环境条件,南沙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2010年5月,海军南沙部队蔬菜生产生活保障项目—-“南沙温室”建设正式启动。
(1)指出永兴岛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2)分析南沙岛礁种植蔬菜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3)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在“南沙温室”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1)永兴岛冬季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盛行西南季风,所以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永兴岛是珊瑚岛,面积小;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地势低平;四周环海,岛上无河流、湖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降落到地表的水大部分流入海洋中, 淡水资源缺乏。
(2)根据材料提示,南沙“三缺”:缺土地、缺淡水、缺土壤,所以南沙岛礁种植蔬菜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就是这三个因素。
材料中分析,珊瑚岛岛礁是一种石灰质的岩石,不利于成土,缺少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由于四周是海洋,珊瑚岛岛屿面积小且石灰质岩石不利于储水,缺少淡水.(3)根据材料提示,南沙地处热带海洋环境,在减少温室过程中,应针对南沙多台风、风暴潮、波浪等海洋灾害;以及高温、高湿、高盐容易腐蚀物质的大气环境,要注意抗风、抗波浪、抗暴雨、抗腐蚀等问题。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原因:永兴岛是珊瑚岛,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岛上无河流、湖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降落到地表的水大部分流入海洋中。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二)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单元质检卷(十二)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都市圈(区)是指由起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
它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图为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2.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
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地理位置③矿产资源④人口数量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A.优化产业结构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5.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水平B.发展历史C.地理位置D.交通运输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
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昼夜长短的变化(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2:50收到同学在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传来的照片(如图: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
略去网络传输时间,结合图文资料,完成1~2题。
1、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6月8日4:50B.12月8日4:50C.6月9日16:50D.12月9日16:502、小明在开罗游玩了一个星期,回到青岛后。
也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不考虑天气状况),那么,拍摄日期可以选择在( )A.6月15日B.7月6日C.12月15日D.1月5日解析第1题,拍照时开罗(东二区)的当地时间为22:50,则北京时间此时应为22:50+(8-2)=4:50。
此时为山东青岛日出,也就是说北半球昼长夜短,结合选项,只有A项正确。
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拍照时间是6月8日,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就必须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
结合答案选项,只有7月6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和6月8日距夏至的时间大致相等,说明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同一纬度,太阳升落时间及昼夜长短相同,因此B项正确。
答案 1 A 2 B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回答3~4题。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 17:08②6:31 18:15③4:45 19:39④7:22 16:493、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①B.②C.③D.④4、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解析第3题,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
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地球表面形态一、选择题地形变是由于地质作用,地表产生变形的现象。
地形变速率是每年地表变形的幅度。
读我国区域地形变速率(mm/a)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地地形变速率的主导因素是 ( )A.流水侵蚀B.板块运动C.火山喷发D.风力沉积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乙地 ( )A.属于盆地地形B.岩层坚硬C.地表起伏大D.植被覆盖率高解析:1选B,2选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形呈上升趋势,结合其所在位置可以判断其位于板块交界处,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导致该地地势抬升。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虚线,且数值较大,则可以判断该地地面沉降较为明显,对于该地来说,岩层坚硬和植被覆盖率高会使得地表不易被侵蚀,而从图上信息看,地形无从判断;地表起伏大使得流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地面沉降。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C.3D.4解析:3选B,4选B。
第3题,乙为断层构造,其形成后,发生岩浆侵入,而甲层覆盖在丙层之上,说明甲是最后沉积形成的。
第4题,侵蚀面与其下岩层并不平行,说明下面的岩层发生弯曲从而形成褶皱构造,在图中可发现两处这种情况,说明形成褶皱的次数为2。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回答5--6题。
5.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6.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5选C,6选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条古海岸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因此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中亚含答案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中亚一、选择题在帕米尔高原的那一边,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
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1--2题。
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B.离海洋较近C.纬度较低D.有很多大河流经2、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1.A; 2.D解析:第1题,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较少;因境内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所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较多,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故A正确,B、D错误。
读图可知哈萨克斯坦位于中纬度,故C错误。
第2题,中亚位于内陆地区,其东部和南部距海洋远且有地形阻挡,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该地;位于中纬度,且西部和北部地形较为平坦,西风带和偏北风将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带到此处,形成降水。
故D正确,A、B、C错误。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德尔港,全长3000千米,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
据此完成下列3--4题。
3、瓜德尔港( )A.腹地工农业生产发达,腹地范围大B.地处河流的入海口,淡水资源丰富C.在盛行西南季风的季节里,降水稀少D.处在中亚、南亚交会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4、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A.利于喀什农民学习巴基斯坦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B.缩短我国能源进口距离,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C.我国从中巴经济走廊中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巴基斯坦D.使我国大量承接巴基斯坦产业转移及大批企业人员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瓜德尔港腹地气候干旱,工农业生产欠发达,A错误;因地处沙漠地区,淡水资源短缺,B错误;瓜德尔港所处地区西南季风不易吹到,且地势较低,故降水稀少,C正确;处在西亚、南亚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D错误。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二)一、单项选择题(2020·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期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读图,完成1~2题.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C.劳动力资源丰富D.市场需求量大解析:第1题,“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①对;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②对;欧洲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但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③错;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④错。
据此分析,①②对,选A。
第2题,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饲料供应和市场远近.“一路一带”的西端是西欧,该地是乳畜业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该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都不是主导因素。
据此分析选D。
答案:1.A 2.D(2019·吉林延边二中高三)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兴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把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木板或者石板上,然后拓印成墨本并装裱成册的技艺,整个生产过程由纯手工完成。
其工序可分为选稿、选材加工、雕版、拓印和装帧。
雕刻木材主要为平原地区生长缓慢、木质较硬、纤维较短的梨木和桃木。
很长一段时间内,衡水市从事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的人员较少,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技艺得以重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练(十二)1.(2019·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5月押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耕作生产中,大型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
春播前,农民使用大型拖拉机带动耕犁翻开土壤,掩埋地表残茬,再利用铁耙破碎土块,形成播种表土。
简述上述耕作方式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耕作改进建议。
解析:产生的环境问题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西北干旱地区大风天气多,风力侵蚀强度大,该耕作方式使土壤暴露地表,风力会把表土吹走,加剧土壤侵蚀,降低土壤肥力;大型机械耗能多,且机器重量大,会碾压土地,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空隙减少,空气减少,肥力下降。
改进建议:地表残茬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深耕后会埋在地下深处,使土壤肥力降低,所以应浅耕;采用地膜等覆盖耕地可以保护土壤不被风力侵蚀,减少水分蒸发;材料中“大型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会加剧对土壤的破坏,因此应该适当减少大型机械的使用强度。
答案:环境问题:土壤暴露地表,加剧土壤侵蚀;大型拖拉机碾压土地,破坏土壤结构;消耗大量能源,带来空气污染。
建议:浅耕,适当保留地表残茬;采用地膜等覆盖耕地;采用直接播种技术;适当减少大型机械的使用强度等。
2.(2019·河北唐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通过地势较高地段时,常需要开挖山体以使道路平直通过,由此形成裸露的高边坡,坡面上的植被自然恢复非常困难。
下图为北京境内某高速公路的一段高边坡植被人工修复图。
说明高边坡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原因及进行人工修复的可行措施。
解析:由图可知高边坡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不利于植被生长;坡面不稳定,不利于土壤保持,土层薄、贫瘠;坡面在多雨季节易被冲刷侵蚀。
修复措施包括:①工程措施——加固坡面、坡面进行人工附土等;②生物措施——选种对水土条件要求较低的乡土植物等。
答案:原因:坡面不稳定;坡面缺乏土壤(或土层薄、贫瘠);坡面在多雨季节易被冲刷侵蚀;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不利于植被生长等。
措施:加固坡面;坡面进行人工附土;选种对水土条件要求较低的乡土植物等。
3.(2019·湖北武汉5月模拟)湖泛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团”,从而导致水体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现象。
下图示意2009-2017年4~10月太湖湖泛分布。
说出诱发太湖湖泛的气象条件,并提出防治湖泛的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湖泛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有大量藻类遗体条件下,在适宜的气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其产生需要藻类过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缺氧、厌氧条件。
其中,持续的高温、低气压较易发生化学反应,图中显示湖泛主要集聚在太湖西北湖区,因此湖泛还需要较稳定的东南风。
防治湖泛需要排除藻类过量繁殖条件、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清理底部淤泥,这就需要控制检测污水排放,使其达标后排放,并及时清理藻类,疏浚底泥,并随时监督预警及时调整举措。
答案:持续的高温、低气压和较稳定的东南风。
措施:(任答1点)实施污水达标排放;及时消除藻类;疏浚有污染的底泥;加强监督预警。
4.(2019·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一模)文莱的淡布隆跨海大桥(下图)全长约3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全预制桥梁,我国参与建设的桥段穿越未开发的原始热带雨林。
该段桥梁建设创新采用了全预制拼装法,预制构件和T梁等全部在中国生产,再海运到现场进行装配式施工,即:后方“造积木”,前方“搭积木”,用“搭积木”的方法“拼”出了一座大桥。
同时采用“钓鱼法”施工,机械设备零着陆,不触碰沼泽地面和雨林植被。
与传统桥梁施工方法相比,全预制拼装法和“钓鱼法”施工更加节能环保。
该工程计划于2019年11月底完工。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出该桥段采用全预制拼装法和钓鱼法施工的优点。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该桥段采用全预制拼装法和钓鱼法施工的优点可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等方面思考。
读材料可知,全预制拼装法和钓鱼法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不触碰沼泽地面和雨林植被,减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预制构件不在当地生产,现场装配式施工,减少粉尘、泥浆、建筑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节约了当地的自然资源;缩短施工时间;施工人员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不触碰沼泽地面和雨林植被,减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预制构件不在当地生产,现场装配式施工,减少粉尘、泥浆、建筑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节约了当地的自然资源;缩短施工时间;施工人员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解析:根据材料,柽柳种子多,繁殖快,侧向枝条多,生存能力强,争夺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容易打破生态平衡。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6.(2019·河南名校联盟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虽然非洲猪瘟不感染人,但是对猪的致病性强,致死率高,发病范围广,引起了人们对养猪场的环境保护的关注。
养猪场产生的猪粪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简述养猪场粪便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提出对猪场粪便的处理建议。
解析:第(1)题,猪场粪便作为固体废弃物主要从污染空气、占用耕地、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影响卫生和危害人体健康这些角度进行回答。
猪场粪便产生异味,会污染大气;猪场粪便随意堆放占用土地;猪场粪便在雨水浸泡情况下会污染土壤和水体;猪场猪粪便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
第(2)题,针对猪场粪便可以从废物合理利用角度,其作为肥料、能源;还必须进行合理规划管控,最大程度减少污染。
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生物发酵工艺,将猪粪便制成复合有机肥,用作农田肥料;将猪粪便转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用作能源;采取措施对猪粪便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病菌和蚊虫滋生;合理规划猪场粪便的堆放范围,远离水源地和农田等。
答案:(1)猪场粪便产生异味,污染大气;猪场粪便随意堆放占用土地;猪场粪便在雨水浸泡情况下会污染土壤和水体;猪场猪粪便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
(2)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生物发酵工艺,将猪粪便制成复合有机肥,用作农田肥料;将猪粪便转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用作能源;采取措施对猪粪便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病菌和蚊虫滋生;合理规划猪场粪便的堆放范围,远离水源地和农田等。
7.(2019·福建三明5月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速海最深处14 m,平均深度8 m,是世界上最浅的海。
亚速海平均盐度很低,约9~11‰,南部的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黑海平均盐度约为12~22‰。
近几十年来,亚速海海水逐渐变咸。
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
简析近几十年来,亚速海出现海水咸化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亚速海海水盐度增加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自然原因: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导致湖泊水体面积减少,盐度增加,海水咸化;另一方面据材料可知南部的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黑海盐度高于亚速海,在水体交换中,亚速海盐度增加;人为原因,据图可知库班河和顿河在注入亚速海的过程中,由于沿线城市众多,人口众多,大量的过度用水,导致入海径流减少,导致亚速海盐度增加,海水咸化。
答案: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导致亚速海盐度加大;亚速海原来平均盐度很低,黑海平均盐度相对高于亚速海,在两个海域表层海水交换过程中,亚速海盐度加大。
人为原因:河流流域内生活(城市众多、人口多)、生产(经济发展、工矿业、农业等)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海河流流量减小。
8.(2019·山东济南三模)松嫩平原西部的松嫩沙地,历史上植被繁茂。
近百年来,人们开始开垦沙地种植粮食。
后来粮食产量不断降低。
之后,人们在沙地上栽种杨树,有效保护了沙地免受风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人们建立了“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下图),松嫩沙地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分析“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比单一种植杨树生态效益更好的原因。
解析:由材料可知,“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比单一种植杨树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更好应体现在如何减少沙地遭受风蚀、增加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比单一种植杨树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数量更多,因此涵养水源效果更好;植被结构更复杂,防风固沙效果更好;植被多样性更好,生态系统更稳定;以林护草、以草护田,林草田和谐共生,增加土壤腐殖质,有利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解决农林牧争地问题。
答案:地表植被更丰富,涵养水源效果更好;植被结构更复杂,防风固沙效果更好;植被多样性更好,生态系统更稳定;有利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解决农林牧争地问题;以林护草、以草护田,林草田和谐共生。
9.(2019·湖南高考模拟)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号称中国“花岗石材之乡”,该镇经济也因为花岗石的开发而发展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村民发现河水变成了“牛奶河”。
经过市环保局检测,原来是花岗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石头粉尘造成的。
石材加工产生的锯泥堆放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而且石粉质地细,难处置。
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最近,该地开始利用锯泥生产环保加气砖,该砖保温效果好且质量轻,很受市场欢迎。
(1)分析该镇花岗石材开发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该镇为了防止河水变成“牛奶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开山采石,破坏地表环境,易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废弃物的石头粉尘,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造成水污染,锯泥堆放占用大片土地,废石渣污染,石料开采造成噪声污染,土壤污染。
(2)“牛奶河”是花岗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石头粉尘造成的,石材加工产生的锯泥雨天随雨水流入河道。
为了防止河水变成“牛奶河”,针对产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粉尘进入河流。
修建废水处理池,拦截石材加工产生的废水,达标后再排放;石材开采区严格落实好施工过程山体植被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建好石材开采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并做好防渗处理,防止渗入地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环保意识;严格落实环境法律法规,加大监测力度;利用锯泥生产环保砖,既增加经济收益,又减少锯泥对水体的污染。
答案:(1)开山采石易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