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合集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

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

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1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的政治抱负豪情壮志影响许多同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传》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更教育学生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贞不渝。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学生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 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沟通特点,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5. 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行为:学生问题行为是小学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行为。

在应用方面,教育心理学原理可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把“苦学”换成“乐学”;对于学生来说,应在教师教学的要求和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愿学”、“喜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语文的动机强度不断增加。

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

下面就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谈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以及语文学习时的注意状态等。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共同作用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⒈引导学生在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发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

为此,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组织课外写作活动、语文知识竞赛、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一分钟发言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

⒉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

语文教学中,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难易适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饰美好的挂图、文情并茂的课文、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恰倒好处的诙谐和幽默、余味无穷的结束语、扣人心弦的提问、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多样的练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对于产生积极作用的兴趣要注意保护;对于起消极作用的兴趣,要善于引导和转化。

润物细无声——心理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润物细无声——心理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生 病时 , 你摸摸 他 的额 头 , 并 送上一杯 热水 , 他怎会感 受不 力的 、 充满希 望的。要 理智地表达对学生 的期望 , 通 过合理 到你 的关心?当他正在做小动作 , 你走过 去 , 摸摸他的头 , 他 的正面期望暗示给不 同层次 的学生创造一个乐 观向上的生
就会羞 红了脸……虽然你什么也没说 ,但教师 的体态却 向 活空间 , 使 每个学 生对 自己的发展和提高都满怀期望 . 让他 他传达 了一 切。在小学课堂教学 中, 老师一个亲切的微笑 . 们通过 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 。 对学 习有 困难 、 学 习缺乏主动 个欣赏 的眼神 , 一个诚挚 、 友善的 目 光都可能会影 响到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的学生来 说 , 教 师应该做好 “ 期待式评价 ” 。如 : 学 生遇到 生 的情绪 和学习态度 。由衷地鼓掌 , 爱抚地摸头 , 有力地竖 困难 、 回答不 出问题时 , 教师 可以说 : “ 你肯定 能行 , 再动动 起 大拇 指 , 更能传 播一种情 绪 、 一种感情 。 能 让学生倍感 鼓 脑子 , 好好想一想 !” 在教师真诚 的期待 中。 学生 能产生积极 励, 拉 近师生间的距离 。 这些对学生心理产生 的影响是不容 向上的情感体验 , 在不 断的尝试 中获得成功。教师在 日常教 小觑 的 : 学生 的努力得到 了肯定 , 接下来她 ( 他) 就会更 加认 学 行为 中 。 要最 大限度地挖 掘学生 的闪光点 。 进行 “ 激励 式 真、 更加 努力 , 在无形 中便激发 了学生学 习的热情 。 取得 了 评 价” , 例如 : ” 你的想法很独特 !” “ 你们用 自己的想法解决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的 良好 效果。不仅如此 , 合适的体态语还 了问题 ! ” “ 你 的主意和方法不错 。 ” “ 你 已经快接近正确答 案 可 以帮助学 生正确理解课 文。例如在教授《 黄山奇松 》 一文 了, 相信 自己, 一定行 !” “ 哎呀 , 比昨天棒 多了 , 重来一遍一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对中小学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教育的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心理素质。

一、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弱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3.改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化解矛盾和冲突,减少学校欺凌等负面行为,创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心理学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1.在心理辅导课堂上心理辅导课堂是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故事、活动、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情绪管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2.在教师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需要利用心理学知识,例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采用积极鼓励、奖励和奖惩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

3.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心理学的知识也可以应用到课程内容设计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增长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

浅论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浅论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浅论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作者:章玲丽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5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今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认可。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教学过程是双向的,师生之间需要互相交流,除了对基本知识进行传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能力大力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本文简要分析了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实践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来,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得到提升,这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方可以进行有效解决,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目的。

[1]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对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进行优化教师要精心的组织和创设,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要对传统的观念进行革新,对师生关系重新塑造,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和学生平等相待,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一是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学生对教师足够的尊重,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足够的积极和向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平等对待学生,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将民主方式应用过来,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愉快的上课,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有时甚至一个微笑,都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

在课堂中,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二是对学习期望进行合理的构建:在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提出,如果教师有着较高的期望,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向上;如果教师只有较低的期望,那么就会对学生的进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还需要注重形成和发展学生们的情感和态度。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并将其有效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开展授课与教学活动时,老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学,通过多样化途径为学生展开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于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推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一、积极心理学对于语文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积极心理学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应探究积极心理学对语文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特点与优势,来进行教学策略的探究,从而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如果自己在开展授课与教学过程之中,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将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1]。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仅包含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应当增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学生对学科知识真正感兴趣,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知识,乐于探究知识。

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只是一味展开知识讲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那么学生往往就不会感受到积极的影响、正向的引导,就不能获得学习兴趣的培养。

而在积极心理学的帮助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往往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会结合学生的心理想法、成长阶段等来巧妙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引领学生以更加感兴趣、更加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

在这一个过程之中,学生将会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从而增强主观能动性,乐于投入到长远的知识探究与学习过程之中。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灵活借助积极心理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性接触各学科知识的初始时期。

在这一个时期里,如果学生能够获得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强烈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未来长远的语文学习过程之中,也会有充足的动力来进行知识的探究。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作者:赵学文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4期心理效应是一个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心理效应是人类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心理规律,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因一种(或多种)心理动因引发的同质或异质的规律化的心理后效。

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是他们的心理活动也会受各种外界的刺激和影响而发生变化,形成独特的心理效应,从而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认识和态度。

因此认识到小学生的心理效应,剖析它,利用它的积极面,避免它的消极面,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教学服务,这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下面就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所认识到的一些心理效应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列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乘胜效应——教学目标应突出层次性人在得胜后会变得情绪激昂,信心倍增,从而乘胜夺得更大的成功,这就是乘胜效应。

这个心理效应给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启发就是:我们如果想有效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就是要先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在这之中,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这是让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时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在确定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得到凸显,就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教师心中每个学生都有与他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充分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之后乘胜追击,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层递效应——提高低年级学习速度的利器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注意力和自制力发展还不是非常充分,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是一个困惑着我们的问题。

比如四个生字,一个字临写四遍,少数快的学生大概15分钟,平均一分钟一个字。

但更多的同学则需要花大半节课,速度慢的可能要花一节课。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如下:
一、教育心理学原理
1.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 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健康心理。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学习的。

因此,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社会学习。

二、应用指南
1.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小学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小学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健康心理。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课堂氛围、清晰的教室布置、丰富的教学资源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是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育心理学原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妈 的对 话 ,学 生 体 会 了小 马 两 次 过 河 时 的 不 同 心 态 , 同 时 也感 悟 到
心和耐挫 力。这种见缝插针 的教 育渗透 ,耗时少 ,针对性强,往往
有 事半 功 倍 之 效 。例 如 :我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了一 次 “ 让我 来 露 一手 ”
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实 践感受 :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 的实践 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还 有利于 学生 良好 的合作心理 品质的养成 ,使他们从小便能树 立起集体主 义的观念 。 3 、开展讲 故事 比赛,培养学生 乐观豁达的性格 心理学家认为 ,快 乐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为了培 养学生这种乐观豁达 的性格, 我围绕 “ 怎样做一个快乐的人”这个 主题 ,组织学生搜集材料 ,开 展讲故事 比赛。一个 学生讲 的 《 乐的乞 丐》让 同学们认识到乐观 快
德育管理
小学语丈教 学 中 渗透心理 健康教 育的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挖掘教材 中的心 理教育积 极因素 ,善于捕捉课堂 中的心理教育契机,通 过开展丰 富 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及习作指导,把心理健康 教育自然地 、有机地
融入 到语 文 教 学 中 ,不 断 提 高 学 生 的 心理 健 康 水 平 ,促进 学 生全 面 、 健康发展。
策略
文 / 肖丽梅
发的时候 当其三是在思维萌发的时候。其四是学习的主动性产生 的时候 。教学 中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 的,这就要教师 自
己去 用 心 捕 捉 。如 课 文 《 吵 》这 是一 篇 可 以帮 助 学 生 排 遣 嫉 妒 心 争 理 的 课 文 。 把 渗 透 契 机 设 在 品 析 部 分语 句 中进 行 。 因此 在 语 文 课 中

浅谈心理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心理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渗透
荷 叶 圆圆》课 件展现 在 学生面前 时 , 有 自己的思想 ,真 正在课 堂上 实现情 感与情 感 的交流 ,生 具体形 象 。当我把 《 多 美呀 !” “ 太 美 了 !” 命 与生命 的对话 。这 种和 谐平等 的师生关 系 ,有助 于学生 教 室里 响起 一 片赞 叹 之 声 : “ 学会 关心 他人 ,理解 他人 ,尊 重他 人 。
小组对 抗赛 ” “ 小能手 … ‘ 夺 红旗 比赛 ” 。这 些活 学生将 来 的学 习与发展 具有 不可 估量 的作用 。一年 级 的孩 赛 ” “ 动 在不 知不觉 中不 断地激 发 了学生参 与 的兴趣 ,鼓舞着 他 子 以当上 了小学 生为 荣 ,老 师是 他们最 亲近 的人 ,追求 老 师 的爱 ,将 成 为他们 学 习生活 中的主要 动机 和迫 切需要 。
是要到拼 音 王 国中与字 母娃娃 交朋 友 ;区分 声母 、韵母 、
面 ,有感 情地 朗读 。学生们 情绪 高涨 ,好像 身临其 境般 , 充分 感受 到 自然 之美 ,热 爱大 自然 的情 感油 然而 生。 3 . 组 织有 趣 的课外 实践 活动 。专 家认 为 : “ 语 文学 习

创设轻松平等的氛围,培养学生 的心理素养
1 . 建 立和 谐平 等 的师生 关系 ,诱 发学 习兴 趣 。亲密 无
间 的师 生 关 系 是学 生 学 习 生活 中重 要 的 因素 ,对 一 年 级
不 厌 。 学生 喜 欢 你 追我 赶 的 心理 尤 为 突 出 ,教 赛 活 动 , 开展 “ 男 女对 抗
性和 健 全 的人 格 ” 。
【 关键词 】心理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农 村 山区 的孩 子见 识少 ,知识 面狭 窄 ,绝大 多数孩 子
怎样 做人 ,怎样 关心 他人 ,怎样 服务 社会 。 三、采取丰 富多样 的教学方法,深化心理积淀 1 . 开展 多样 的教 学活 动 。小学 生上课 自控 能 力较差 ,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
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 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 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 施心理教育的情境。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 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育内容。
锻炼了自己,使自己享受到科研带来的愉悦,又对其他教师有 所启发。
五、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本课题的研究也带动了 学校教研水平的提高,2007—2008学年度我校语文教研组被评 为沙坪坝区课程改革优秀教研组。各教研组参加区“同研一堂 课”网络教研活动中,荣获一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 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一年来,我校教师参加论文、案例的评 比活动中,有8篇获得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在区教师进 修学院教育论坛上共发表话题或回帖36篇。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也促进 了教学行为的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许多 年轻老师在沙坪坝区、小龙坎学区的赛课和基本功大赛中崭露 头角,为学校赢得了声誉。2007-2008学年我校教师共有18人次 荣获区级、学区级一、二、三等奖。
二、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便于实施心理 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 素,而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探索 交流学习的平台。在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 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并根据学生的需 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 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 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 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

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52-01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会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语文是作为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和意志品格锻炼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语文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挖掘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着重阐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了当前小学的重点工作,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内涵。

近年来,小学生犯罪或者自杀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与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心理情况是有直接关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调节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提上了日程。

教师有责任帮助小学生改变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后备力量,所以提高对小学生的重视,教会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小学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是保障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教师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自身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关爱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小学生树立起榜样,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魏爱青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心理学的发展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效运用心理学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
【总页数】1页(P25)
【作者】魏爱青
【作者单位】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小学一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J], 郭永会
2.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兴趣 [J], 王清娥;
3.多样方法教学运用——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J], 陈玉霞
4.有效运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J], 王芳珍
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J], 郭永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逐渐受到重视。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压力较大、教育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进行研究,可以为改善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在农村小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教学多元化。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干预,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是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情商和心理素质。

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面临着心理压力大、情感沟通障碍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增强心理韧性,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运用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运用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运用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运用一、对小学语文教学本身的心理学思考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无论东方西方,直到“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包括工业革命)为止,教育都是以灵魂和品行综合成长为目的,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所谓“君子”,一定是“形、神”兼长的。

东方文化更重灵魂神性,一种无形的“体”与有形的“用”的流注交融,体现在教育上就应是“人性”,使学生能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中国当代教育方式不提神性、灵性成长的概念,而近年来——仅就教育教学而言——以人的心理规律、活动为标准将学生的心灵成长“学术化”地笼而统之,叫做“心理素质”,而“人性”的实质提升在教学的概念中却失踪了,如此,在客观上弱化了“学而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孩子是人类的未来,语文课——国文课的目的应该是传承光辉的人文精神与形式,语文教学,应该以全面造就文、质俱佳的传人为目标,不仅以文化人,更以精神化人,注重学生心灵的正向培育,使语文教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在正向意义上获得蓬勃生命。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书,心画也。

”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写照,是以线条来表达作者心、灵状态的。

眼下流行的《弟子规》上也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正,心先病。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利用心理技巧促进小学生的心灵成长,是奠基完善人格的好抓手。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很丰富。

从“心灵”上讲,他们过去在无意中感受事物而现在被有意引导了,是引导和感受之间的反差在实质地牵引心灵发展;从“心理”上讲,小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个性发育都有其特点,发展、变化剧烈,系统性教育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讲,是对教师的一种强烈的心理考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为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为例

案例研究导入与学生的情绪体验有机结合,为接下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情绪管理知识、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埋下伏笔。

二、在梳理课文脉络中渗透情绪ABC理论创始者、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和行为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积月累,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玲玲的画》以主人公玲玲的心情变化贯穿全文。

教学时,教师应紧紧抓住事情发展过程中玲玲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理顺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体会玲玲的心情,感受她的情绪变化,并适时渗透情绪管理知识。

在和学生梳理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学生:满意—着急—满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满意—着急—满意”是玲玲心情变化的关键词,同时也是故事发展的线索。

学生只要抓住这三个词,就能厘清课文的脉络,以及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玲玲,通过有感情朗读,跟随玲玲一起经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玲玲的心情变化:对自己的画非常满意→不小心弄脏,因时间问题没办法重新画而着急、难过→在爸爸的启发下,想办法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从而使画面比原来更生动,心情变得开心起来。

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想象画面,达到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

教师相机进行情绪管理教育,让学生明白,其实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心情都是一样的,会伤心、难过,乃至大哭,但我们不能让这样的负面情绪一直持续、蔓延。

负面的情绪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只有尽快调整好对事情的看法,积极应对,想办法去改变,才会有更好的结局。

三、在品读重点词句中融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词句,感受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品味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实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实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实践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预防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之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与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语文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关注。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心理健康的支持和指导,容易出现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

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活动。

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缺乏与学校共同合作的意识,导致学生在家庭环境下也缺乏心理健康的支持。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仍有待改进,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语言文字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任务。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显,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和情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可以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对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也能够为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为构建科学、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首先是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对语文学习而言,学生的语言意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都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得到不断加强。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为教学和学生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小学阶段,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制定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第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这些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测验、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动机等因素,为教师量身定制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价值观等因素,帮助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场景和情境,设计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提供适当的奖励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第三,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如测验、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在优势,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优势。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认知技能。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策略和认知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

通过教授学习技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目标的设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廖保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电视、网络、手机等渠道都是人们常用的信息来源渠道。

大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小学生也会得到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吸收给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当前小学生的心理成熟度明显加快,在教学中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一味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心里情况,并且在教学中开展有针对的授课,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心里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心理学理论的时间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找准教学方向,通过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在应用心理学理论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小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的同教师进行互相交流,更便于教师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有效的理论知识对这些信息特征进行分析,更便于教师选择更加正确的教学方式。

1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与语文教学通过心理学理论分析小学生注意得出,注意分为联众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无意注意已经逐渐成熟,他们在对周边事物进行认识的时候使用的都是无意注意,但是这种注意很难持久,是一种天性使然。

当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学生更多依赖的是有意注意。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教学思路进行学习,那么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教学思路。

按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这两种注意之间的差别。

在课堂导入环节要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教授一些难以理解知识点的时候,要通过无意注意的心理特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来,让学生产生无意注意,更好的便于教学活动。

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一些对课堂没有关联的知识要尽少涉及,避免分散学生的无意注意特征,降低刺激效果,避免因其他教学内容分散学生注意能力。

例如,如果在课堂之间给学生方法新教材,那么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就要要求学生将教材放入书包中,避免因新教材的好奇心影响学生的注意能力;学校如果临时决定放假或者开展活动,最好在课后告知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兴奋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临时事件当中。

2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与语文教学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在记忆知识中心理特点呈现为由无意识记忆逐渐转向有意识记忆。

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认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记忆,把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一些智力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开展智力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字的读音和写法。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数笔画游戏的环节,将一些需要学习的汉字进行组合,让学生通过查笔画方式对这些汉字进行学习,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临摹笔画,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趣味性;一些汉字还可以通过编纂顺口溜的形式减少学生学习难度。

例如在讲解“器”字过程中,可以将“口”比喻成房子,将“犬”看作是狗,让学生查看房子中心是什么,狗的作用是什么,通过狗是看家护院的作用,是在房子里面的,通过这些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编纂顺口溜“四个房子一个狗,看家护院不用愁”,让学生将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问了解字的组成部分,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字的结构。

很多学生在学习辧“辨、辫、辩、”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在讲解中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很难取得成效,可以通过形旁编出一下顺口溜:“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丝绒扎成辫。

”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趣味性教学增加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提高学生识字效果。

对于一些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让学生在全面理解知识点的情况才能够开展记忆教学。

例如,小学语文已经初步接触一些简单的诗词了,学生在记忆诗词的过程中,必须先想学生详细讲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确保学生在记忆之前全面了解诗词和安逸,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知识点,要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例如,使用直观形象的记忆方式,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很多学生如果没有观看到这部动画片,单纯依靠课本进行理解,会变得非常困难,认为蝌蚪和青蛙的形象差距那么大,蝌蚪成长之后怎么会变成青蛙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通过影响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蝌蚪成长过程中,了解整个文章的主要脉络和走向,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3 利用组块教学,提高识字效益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生字、生词,(下转第80页)572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历史教学中有太多太多优秀的爱国主义人士值得中学生学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历史教学的篇章掀开战争的一页,我们看到了外敌的入侵,日本侵华的烧杀掠夺,历史永远地教会我们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中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古有杀场将士,今有热血青年,每一个人都是爱国主义的楷模。

从小时候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知道,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都是无数的爱国人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学会成为一名爱国人士,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只用这样,我们才能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从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爱国楷模,也树立了更加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学习先人的优秀文化品质时,也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和丰富。

3培育学生与时俱进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以史为鉴,发现更多的适应今天发展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与时俱进的精神。

历史是先辈们的智慧总结,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都是适应当时时代发展的文化精髓。

学生们应该将先人的优秀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在遇到困难时敢于挑战,在遇到挫折时勇于面对,成为优秀的文化接班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一个行业都必须与时俱进,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古学今用,正是因为有了马列主义,才有了后来的毛泽东思想,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学生们也应该具有这样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总结归纳先人的精神文化,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4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学校的影响。

历史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仅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文化氛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故事,都使得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得到丰富,同时使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得到提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十分紧密,历史教学中的文化不仅是我国的灿烂文化,更有各国的文化交流,这些历史文化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牢固的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总之,历史教学是中学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重要课程。

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谈了很多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开发中学历史课题的教育资源,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吉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总课题组,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新型关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s1205-st043506-118。

(作者单位:吉林省柳河县第一中学)(上接第57页)为其他学科的开展提供语文基础,但是在学生生词过程中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并且生词学习过程中十分枯燥乏味,如果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那么很难取得实效,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要通过心理理论知识掌握学生在学习生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波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勒曾经提出过组跨教学概念,就是将需要教学的知识通过排列的方式进行组织,将知识组成一个个不同的组块,不断扩张整个教学知识的系统容量。

组块教学中心思想就是讲学习材料形成组块的形式,每个组块的知识容量越大,提取知识进行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按照汉子教学的特点,可以组织小学生不同类型的汉字采取不同的组块方式,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汉字当中的形声字都是由部件和部首组成的,例如三点水部首的字大多数都是与水有关系,在学习三点水有关的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与三点水有关字词进行收集,将所有的字词放在一块进行学习,如:江、河、湖、海、漫、潮、洋、泽、涛、浪等等。

既能够学习新知识,还能够温习旧知识,在学习中找到其中各个字之间的区别,能够加深学习印象,避免出现混淆。

4 结束语心理学理论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选择更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同学生心理特征不相符的情况出现。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留意小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力求为小学生打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养成科学学习语文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一小学)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