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数据现三大矛盾 中国经济回暖存疑

合集下载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深层次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深层次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深层次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逐渐显现。

本文将从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金融体系问题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首先,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创新带来了风险隐患。

虽然金融创新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但也存在影子银行和高风险投机等问题,加大了金融风险的积聚。

其次,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有待完善。

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存在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金融市场乱象频发。

此外,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也存在问题,高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由于改革进程中存在阻力和利益冲突,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速度相对较慢,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有限。

其次,由于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利益格局不同,改革进程不够均衡,导致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平衡。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破除垄断,扩大市场准入,但这也涉及到一系列的利益分配问题,需要慎重处理。

三、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我国长期以来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下,过度依赖投资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

其次,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出口的风险。

同时,出口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内需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未来,我国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金融体系方面,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需要加快改革进程,实施更加积极、稳健的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之而来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经济现状1. 经济增长平稳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带动国内需求增长,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

2. 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尽管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规模与质量不断提升,主要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出口产品在高附加值领域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3.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消费占比逐渐提高。

4. 金融市场健康稳定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金融监管逐步加强,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1. 产能过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

特别是在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

2.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这些因素给我国的出口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3. 企业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土地成本等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4. 金融风险隐患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对较高,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问题,金融市场存在着一定的泡沫隐患。

5. 农业农村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相适应,农业农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三、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对策1. 坚持稳定增长的总体方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切实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2. 加强外部环境应对能力采取积极措施,拓展多元化市场,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应对能力。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一、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矛盾主要表现1.消费需求疲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房价和股市不稳定等因素,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购买力下降,导致消费需求疲软,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2.投资欠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部分企业盲目扩张、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投资欠缺,进而使得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

3.出口疲软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出口驱动,但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许多发达国家的需求量减少,进而导致中国的出口疲软,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4.政策调控不到位政策调控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制度不完善、目标不明确等原因,导致政策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对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形成了负面影响。

5.环境和资源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和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升高,进而导致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日益突出,形成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应对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对策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适时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调整财政预算结构等。

2.创新和升级产业创新和升级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扶持创新型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以此提升宏观经济总需求。

3.强化消费能力强化消费能力,可以通过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实现产业升级等途径来实现。

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放消费券、加大社保保障力度等,使民众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拉动宏观经济总需求。

4.深化改革加强政策调控加强政策调控,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政策体系,提出具备可实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方式加强政策调控,来推动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中国经济的五大新矛盾值得引起警惕

中国经济的五大新矛盾值得引起警惕
中国经济 的五大新 矛盾值得 引起警 惕
口 沈 建 光
中国去 年前 三季 度 经济 运行 成绩 单 已经交 出 .在 前期 保增
长政 策 的支 持下 , 特 别是 房 地产 市场 大 幅反 弹 的 带动 下 . 前 三 季 度 中 国经 济 有 明显企 稳 的态 势 。考虑 到微 观 经 济指 标 。如 发 电 量、 汽 车销 售 、 重 卡 车销售 、 工业 企业 利 润 等数 据 , 三季度 经 济 改
26 瓴 导 交苯 2 0 1 73 ◆ I - ◆
程 度 上是 全球 需求 疲 软与 贸易 保 护主 义抬 头所 致 . 实 际上 , 过 去
五年 中 国在全 球 的 出 口份 额仍 是上 升 的 。 同时 . 美元 计价 进 口同
比下 降 1 . 9 %, 虽 弱于 预 期 , 但 与 同期 人 民 币贬值 密 切 相关 , 人 民 币计价 的进 口额 同 比上 升 2 . 2 %。 然而 , 从 金 融 因素来 看 , 去年 1 2
矛 盾二 : 万亿 新增 贷 款与 去杠 杆
去年 9月 新 增 贷 款 超 出 预期 . 达到 1 . 2 2万 亿 元 , 创 下 了单
月 新 增 人 民 币贷 款 的最 高 纪 录 。 中长 期 贷 款 增 长 1 . 0 2万 亿 元 中, 居 民 中长 期 贷款 高 达 5 7 4 1 亿元 , 主要 投入 房 地 产市 场 ; 企业 中长期 贷款 也 大 幅提 升 至 4 4 6 6亿元 . 反 映 了基 建 刺激 政 策 效果
1 9 . 4 %的强 劲增 速 . 铁道 固定资 产投 资 中 民间 资本 参 与更 较 前年 同期 增 长 1 7 . 6 %。 展 望 未来 。 数据 改善 后 , 前 景 预判 存在 分 歧 , 即 房 地产 政 策调 整对 经 济影 响如 何 ? 毕竟 房 地产 关联 着 消费 、 投 资 与 地方 政府 收 入 . 是 去年 经济 反 弹 的重要 支 持 . 对 前 三季 度 G D P 贡献达 8 %, 一旦 出现反 转 , 财 政 空 间会受 到 制约 , 仅靠 基 建 能否 支撑 今 后经 济 增长 存在 不 确定 性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摘要】我国宏观经济现状面临着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挑战。

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通货膨胀问题也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经济运行不稳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出产业结构不合理。

为应对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应朝着稳定增长、加强监管、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意识到宏观经济问题需要有效应对,政府在引导市场发展的也需要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引领经济朝着良性方向前进。

【关键词】关键词:宏观经济现状,就业问题,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经济问题,政府宏观调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我国宏观经济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在世界前列,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持续增长,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大国。

我国宏观经济概况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尽管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影响,我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逐渐增强,金融体系稳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提升,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概况积极向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2 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不仅影响着本国的发展,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宏观经济问题涉及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产能过剩等诸多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

特别是经济增速回落,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总体趋缓,第二季度增速“破八”以后,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三季度增速会转好或趋稳。

但7、8月的宏观数据并未显现出转好迹象。

于是,国内各种担忧的言论又多了起来,国际上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声音也高了起来,国外媒体上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低估了经济下滑的速度,总是跟在曲线的后面”,还有人认为,“全球危机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向东扩散,中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终于屈从于债务杠杆的影响”。

那么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不能由此断言中国经济正在走向‘硬着陆’。

如果与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急剧下滑相比较,这一轮经济减速要更加缓和。

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8%,以后逐季放缓,到2009年一季度急剧下滑至6.6%,7个季度下降了8.2个百分点,而这一轮经济放缓比上次要明显温和,经济增速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逐步放缓至2012年第二季度的7.6%,10个季度放缓了4.3个百分点。

比较这两轮经济增速下降的幅度,很难断言中国经济将走向硬着陆。

其次,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是国内需求实际增速正在回升。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同比增长20.2%,与前期基本持平,考虑到通胀走低因素,实际增速有所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虽然继续回落,但实际增速已由4月份的10.7%上升到8月的12.1%。

二是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夏粮历史性实现“九连增”,秋粮长势良好,全年农业有望丰收,为稳定食品供应和物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东部沿海一些省份经济出现回稳迹象,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上半年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2、0.2、0.4、0.3、0.1个百分点。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都在下降,包括中国、欧洲和美国等重要经济体。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贸易摩擦、减税政策效果递减、结构性问题等。

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支出和减轻税收负担,以刺激经济增长。

2.不平等问题:全球范围内,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

一些富人变得更富有,而贫困人口的数量也在增加。

这种不平等可能会导致社会紧张局势的加剧,阻碍经济增长。

建议采取措施来提高教育和培训机会,以促进更平等的经济机会和收入分配。

3.债务问题:全球许多国家的政府债务达到了历史高位,企业和个人债务也在不断增加。

这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增加,对经济造成不稳定影响。

建议加强监管,限制债务增长,并制定合理的债务偿还计划,以减轻债务压力。

4.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正对经济和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建议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鼓励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动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不平等问题、债务问题和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如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教育和培训的改革、债务限制和环境保护等,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当前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当前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当前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作者:郑新立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4期投资结构“三高三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上仍然处在合理的运行区间,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矛盾我认为就是下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特别是投资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扭曲。

概括来说就是“三高,三低”:第一,国有投资增长比较快,增长20%左右,民间投资低迷,6、7月份民间投资负增长,到8月份回升到2%左右。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一个标志,民间投资增长低迷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活力不足。

第二,就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比较快,制造业尚未走出底部调整。

7月份银行新增贷款98.7%贷给了住房按揭贷款。

制造业投资,6月份、7月份出现负增长,8月份回升到2%。

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后劲的标志,制造业投资低迷说明我们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第三,海外投资暴增,国内投资增长缓慢。

上半年海外投资增长58.7%,国内投资前三季度增长8%。

这样一种增长局面,一方面我们感到高兴,我们外汇多,中国一下子成为资本输出第二大国。

但是这里边有多少盲目性?有多少是为了转移资产?只有增加国内投资才能实现稳增长,才能扩内需,才能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所以投资结构出现这三个严重的扭曲,值得高度关注。

中长期发展有四大动能当前在中长期经济发展上,中央提出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力量,我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本质或者核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要通过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为经济增长输入新的动能。

当前看来有四大动能:第一,通过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建立,释放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的潜力。

这里边核心就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要加大特色小镇的建设,通过这个释放巨大的潜力。

如果城乡一体化潜力释放出来了,我们国家经济增长保持7%—8%的速度,保持到2030年没有问题。

第二,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推行PPP模式,把民间资金和银行贷款引导到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环保投入,包括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市政工程、文化、信息这些方面公共产品的投入。

最新中国经济奇迹的三大矛盾

最新中国经济奇迹的三大矛盾

中国经济奇迹的三大矛盾中国经济奇迹的三大矛盾中国无疑是个经济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每10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就翻一番,而美国即使在经济增速最快时期,要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要花上30年左右。

不过,中国的经济基础开始出现裂缝。

把这些裂缝称作三大矛盾吧。

周二在中国北京,一名中国妇女在为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唱歌时挥舞国旗。

矛盾一:中国领导人一方面决定放缓经济增长步伐,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继续给工人加工资,给民众提供各类商品。

同时实现这些目标对任何政府来说都是个挑战,对于害怕失去控制权、不愿让市场力量主导国民经济的中国政府来说尤其困难。

在仍供奉着马克思(Marx)和恩格斯(Engels)雕像的中国,工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持续缩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很难成为推动更多消费支出的秘诀。

中国有众多零售商店,但很多都像是博物馆。

人们前来“观摩”,却并不买东西。

由于劳动力需求强劲,中国工人的工资增加较快,这是维持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的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推动消费支出、让中国摆脱出口依赖的关键。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

但不断上涨的工资似乎正在稀释中国工厂的竞争力。

一个不言而喻的迹象是,美国服装品牌Gap在中国商店里出售的T恤衫上标着“马来西亚制造”的字样,最便宜的牙刷也为越南制造。

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实现转型,成为更先进的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而这就需要中国有更大、更好、更自由的教育制度。

一位官员说,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苏联管理模式的影响,中国精英人士都把子女送到国外读书。

矛盾二:中国政坛最近的潮流话题是“人民币国际化”,而实际上,人民币目前基本上完全是一种国内货币。

之所以要人民币国际化,其中既有民族自豪的原因,也有贸易大国买卖本国货币的渴望,还有就是,如果再爆发金融危机,中国人决心要像美国一样能获得自由、低息的外国贷款。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

但人民币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国际化,除非中国取消低利率管制,现在中国存款利率甚至都赶不上CPI涨幅。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主要矛盾和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失衡1.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经济需要增长以持续推动国家的发展,但另过快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给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 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平衡另一个主要矛盾在于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失衡。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购买力逐渐减弱,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1.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矛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传统产业仍占据着经济的大部分份额。

这导致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变得困难。

2. 城乡产业结构不平衡另一个问题是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城市的发展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导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加剧,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1.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运行中,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陷入了资源匮乏和技术滞后的困境。

2.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认为政府应采取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总结回顾:在经济运行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层面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因果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宏观经济现状也日益受到关注。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虽然总体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就我国宏观经济现状而言,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实现了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顺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社会福利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宏观经济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

自201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年均增速由10%左右下降到了6%左右。

二是产能过剩。

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导致了企业利润下滑和投资热情不高。

三是金融风险。

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银行坏账率上升、影子银行和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逐渐显现。

四是环境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是稳增长。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内需、推动新型城镇化等措施,稳增长工作有所取得成效。

二是去产能。

政府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方案,比如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

三是防风险。

通过严格监管金融业,加大风险防范工作力度等,防范金融风险。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道远。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改革。

我国应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增强产业活力,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

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推动经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升级不够、存在的金融风险和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就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一直在努力调控宏观经济,通过适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保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与各国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尽管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经济增长放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逐渐放缓的趋势。

这不仅给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影响了就业和社会稳定。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路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结构升级不够。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占据一定比重,与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

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仍然较低,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风险存在。

尽管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庞大,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如信贷风险、利率风险和跨境流动性风险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宏观杠杆率不断上升,债务问题日益严重,金融风险也逐渐积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染导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水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要加快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路径。

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科学研判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经济发展的现状,还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产业结构中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占比较高。

然而,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我们迫切需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的比重。

但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难题,这给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其次,内需与外需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近年来我国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消费环境不佳等。

同时,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

如何在稳定外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内外需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再者,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大。

如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或淘汰,这可能会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加大环保投入和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也给企业和政府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于贸易战影响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需寻找稳定增长的新路径。

2.债务过高:随着债务累计,中国经济面临潜在的债务风险。

3.外部不稳定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中美贸易战引起的外部不稳定性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
1.逆周期调节:调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适应外部和内部经济压力。

2.推动结构调整:加强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推动中国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化变革等结构调整。

3.扩大内需:通过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

4.稳定金融:加强监管和监测,以避免潜在的金融风险。

5.开放政策:推进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以优化政策环境和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和协同 效应。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01
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
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02 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推动人口和产业集聚,打
造经济增长极。
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03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
促进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协同发力
加强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协同配合,形成互补效应,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和交流,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 ,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监管和提升工作,推动出口产品向高质量、高附 加值方向转变,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03 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扩大内需政策制定与实施
01
制定针对性强的扩大内需政策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消费需求特点,制定更加精准、有力的扩大内需政
策,包括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政策。
02
加强政策协调与配合
各部门要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确保扩大内需政
策的有效实施。
03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经济金融 稳定。
05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路径
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增长点
01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 计算等新兴产业,推动技术创新 和产业升级。
02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03
培育数字经济产业
鼓励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 业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 发展的经济体系。

宏观政策选择的三重困境

宏观政策选择的三重困境

宏观政策选择的三重困境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近日撰文指出,2007年年底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适度从紧,是政策的第一次调整。

这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6月的高层经济工作会议上消失。

2008年底,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正式转变为适度宽松,是政策的第二次调整。

到了2009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实践中演变为绝对宽松。

2009年底,虽然货币政策名义上还是适度宽松,但在实践中已经转为适度从紧。

央行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政策由保增长转为调结构,这是政策的第三次调整,但这种选择并没有持续。

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后,7月又一次发生政策的重大转向,调结构再次被保增长取代,这是政策的第四次调整。

在相对不长的时间周期里,宏观政策连续经历4次调整,这种大起大落加剧了经济本身面临的困难与困境,政策的选择也陷入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艰难局面。

宏观政策选择面临的第一重困境是保增长与调结构的两难选择。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政绩GDP”使地方政府产生难以遏制的投资冲动,在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的产业群背景下,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就必然是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经济发展正在不断吞噬无效增长的恶果,中国经济这辆高速列车已经无力承担如此之重的负荷。

宏观政策选择面临的第二重困境是保增长与保民生的两难选择。

2009年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启动,如北京2009年的GDP增长中有62%来源于房地产市场。

但由此产生的恶果就是房价暴涨,其上涨幅度与价格高度都已经全面越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与购买能力。

高房价已经扼住了中国经济的喉咙,遏制了中国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的进程。

保增长就压不住房价,压不住房价就保不了民生,增长与民生这一对本来是相互扶持的天然伴侣就在高房价下分道扬镳。

宏观政策选择面临的第三重困境是松货币与紧货币的两难选择。

紧货币就难保增长,松货币就难扼通胀。

宏观政策选择的困境彰显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中国经济拐点的出现已经势成必然。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备受关注,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3%,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

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金融风险的防控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第三,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也在稳步推进。

这说明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第四,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限制和地区壁垒,提升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

当前,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正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机遇,积极参与其中,并加强相关技能培训,以适应和把握这个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在认识到挑战的同时,看到其稳定增长的基本面和积极变化。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要加强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机遇。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3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3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导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将继续扩大。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

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

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宏观数据现三大矛盾中国经济回暖存疑中国经济是否回暖,回暖的质量如何,似乎通过分析官方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

但《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国家统计局和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宏观数据之间存在三大矛盾,“看不懂”是不少市场分析人士对这些数据经常使用的评价,这使得上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的“回暖”迹象蒙上阴影。

其中,用电量与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的矛盾、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官方PMI 和里昂证券公布的机构PMI之间的矛盾、进出口大幅下滑与工业增加值回升和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之间的矛盾,尤其令人困惑。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上述指标的矛盾态势?这些因素又将对初显抬头之势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什么影响?工业增加值向上用电量向下经济数据“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在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的对比中尤为明显。

进入今年以来,用电量连续数月同比大幅下滑。

1~2月,我国用电量同比下降5.22%,3月后虽然降幅缩至4.02%,但仍然延续了负增长的态势。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连续数月的工业增加值持续上升。

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3.1%,而2月份的单月增值则高达11%。

3月份该数据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也保持了8.3%的同比增幅。

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事实上,官方已经开始关注数据间的矛盾。

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正确看待用电量负增长与经济正增长》。

文章指出,生产结构变化是我国经济与用电量涨落趋势相反的主因。

多年以来,我国重化原材料行业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经济下滑,也是重工业首当其冲。

“随着高耗能产业的调整,电力需求明显减少,发电能力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张立群表示,“而经济增长则更多地依靠耗能较低的轻工业,以及各类服务业支持,这就出现了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高,回落幅度较小;而发电量(用电量)增长水平则相对较低,增幅下降较大。

”这一认知是否能够充分解释工业生产数据与用电量数据之间的反向变动呢?对此,兴业银行[-0.20% 资金研报]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经济增长仍然要更多依靠重工业,钢筋水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还是很大的。

”据鲁政委测算,截至2008年末,工业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占50%,其中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约占70%。

粗算下来,重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大约有35%。

统计样本多为大型企业那么还有哪些更具说服力的因素,造成了两类数据的反差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本报记者分析:“要从工业增加值和用电量两方面说。

从统计范围上讲,工业增加值可能有所高估。

由于这一数据的统计对象都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因此真正受经济下滑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可能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

”从用电量角度,则可以发现这一数据反映了企业层面对前期市场预期过高的调整。

“3月份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反映,从下半月开始,企业开工率出现回落。

”刘元春表示,“由于财政刺激政策和去库存化的影响,今年1~2月企业对市场预期有所提升。

但随后马上发现需求面缺乏支撑,因此企业开工率反降自然会体现在电量数据上。

”进出口持续疲软工业和消费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如此迅速,我怎么没有感觉到暖意?”东莞一位张姓玩具厂工人在看了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后,很是困惑地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由于时刻面临工厂减产的压力,自己今年反倒不敢花钱买东西了,厂里的玩具销售也大不如前。

令人感到困惑的还有一季度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和工业增加值。

专家在解释这一系列矛盾时也指出,短期内二者并不会直接吻合,但是从长期来看,很可能出现“香蕉球效应”,即短期的回暖不可持续,进出口的持续疲软很可能在未来对工业和消费的增长造成深层次打击。

进口疲软的长期影响一季度,原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0.2%,金额同比下降58.6%。

成品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3.5%,金额同比下降49.4%。

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一季度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量价齐跌,对外依赖程度很高的原油和钢材进口量价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与此同时,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1%,3月份更是达到8.3%。

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30.9%。

有观点认为,除去价格因素,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事实上存在背离的现象。

去库存化被认为是这一背离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昨日发表文章指出,“去库存”进程加剧了工业生产下滑。

企业为了出清存货被迫放缓生产,由此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

多位专家普遍提到了上述因素,进口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需要消化库存产品。

鲁政委认为,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因为有投资的支撑,工业表现出了不同于进出口的表现。

除了去库存化,初级产品的进口还需要考虑预期价格的变化。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分析,工业生产使用的初级产品中,进口只占一部分,所以工业增加值和进口不是完全对等关系。

但进口如果持续疲软则意味着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势头放缓。

出口惨淡长期将影响消费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9.7%。

而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到15%。

今年一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也是由正转负,沿海外贸型企业的纷纷倒闭停工导致该行业失业率增加,记者从一些返乡农民工处了解到,收入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李健对此认为,出口长期低迷,就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能力。

但短期来看,出口对消费能力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

鲁政委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广东的外贸型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有削减员工工资,但如果订单持续下滑,减薪和大面积裁员都是有可能的。

矛盾之三:官方PMI早于机构PMI回升市场普遍关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包括里昂证券发布的PMI指数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官方PMI指数。

今年3月份以前,这两家指数均位于50的牛熊线之下,且变化方向趋同。

但3月份,二者对这一指数的判断发生“质的不同”。

官方PMI大幅跨越到52.4,而里昂证券的判断仅维持44.8。

进入4月后,双方再次趋同,差距显著缩小。

里昂证券将数值上调至50.1,超出牛熊线。

官方数据则继续上涨,达到53.5。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是二者采集样本不同造成差异。

官方机构多以大中型企业为调查对象,而里昂样本则更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

那么,两家机构公布的4月份最新数据,是否真的反映了市场基本面的好转?里昂的调查结果与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观察不谋而合。

龚方雄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近日正在深入企业进行“草根”调查,其中既包括出口型企业,也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

调查范围也涵盖不同规模的公司。

“面向内需的企业普遍表示,4月份比3月份的经营情况明显好转。

”龚方雄说,“中小企业也是这种表态。

从我们的调查可以感到市场变化与PMI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鲁政委则对里昂证券PMI在一个月内的熊转牛表示质疑。

“调查对象群体的转移情况值得关注。

也许3月份时调查的一些企业,在4月份已经破产了。

经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剩下的企业调查起来,自然平均数值会好转。

”但他同时强调,“要想真正解答质疑,只能由相关机构公布他们的调查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的细则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经济持续增长的隐忧。

4月同3月相比,原材料库存指数作为整体PMI指数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出现下滑。

3月数据显示这项指标低于50。

“原材料库存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采购倾向。

但该指标下滑,说明企业对未来产能增长的预期并不乐观。

”鲁政委分析。

刘元春认为,与工业增加值类似,官方PMI更多反映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能够承揽政府大型项目企业的运转情况。

“未来1~2个月,如果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拉动私人投资大幅跟进,那么经济持续增长是否有足够基础,值得担忧。

”首先,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暗淡,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盟出现衰退是主要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致认可,今年欧元区经济可能从去年的1.6%降至0.5%的负增长,美国经济预计增长1.7%和去年持平,日本稍有起色,新兴国家经济略有减慢,按市场汇率计算,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由去年的2.8%下滑至2.6%以下,按购买力计算将从3.6%下降到3.3%。

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受世界经济增速减慢、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中东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居高不下。

其次,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确定。

按照我的估计,我国资本积累增长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48个百分点;劳动力增长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52个百分点,而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推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按照这些参数计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会降至8.5%左右,远低于过去三十年的9.5%和“十一五”期间的10.5%的速度。

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减小,劳动力增长速慢,外需不振,人为保持经济高速度即不可能也没必要。

三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是稳中求进,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结构性减税提高经济活力,预计今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为9000亿元左右。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估计广义货币M2增长14%左右,社会融资总量在14万亿元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