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向: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2.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商品粮和农林渔业基地 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大对外贸易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基地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除 少数地区外,工业基础薄弱。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水源、能源
水源
矿产、能源 矿产、能源
3. 目前,我国主要的城市群或正在形成的城市群、城
市带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带 东部科技发达、平均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质人才比例高
一、三大经济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 经济 区域 差异 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带
三大经 济地带
中部经济带
西部经济带
三大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比(%)
16
Biblioteka Baidu27
57
人口比(%)(1999年)
42
35
23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经济
地 发展 带 水平
最多 GDP(04年)
(60.4%)
较多 较少 (26.4%)
设备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资金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发展
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发挥内引
对外
外联和对外对 贸易
内两个辐射扇
面的作用; 开发
3、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 约化的农业生 产
(13.2%)
性
人均GDP 最多
较多
较少
经 济 差 异
经济 发展 速度
发展速度
GDP增长 GDP比重的
变化
最快 最快 逐年增加
较快 较快 降低
较慢 较慢 降低
三、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自然 因素
气候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干旱区、高寒区,不利于 地貌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农业的发展
3、改善生态环 境;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信息 技术 资金 产品
能源 矿产 资源
1、加快发展 能源、原材料 工业,主要是 电力、煤炭、 石油、有色金 属、矿产、建 材的开发建设 2、大力发展 农业,促进粮 食和其它经济 作物的发展
引进 资金
资源 电力 食品 农副 产品
1、加强传统 技术
工业和现有企 业的改造,大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
东部经济地带
优势: 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
问题: 1.能源原料不足
2. 北方各省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方向: 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
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主要分布区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 角洲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 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
桑蚕基地 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海洋渔业基地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 场、北部湾渔场
亚热带热带作 物基地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1、大力发展农 林牧和交通 2、有步骤、有 重点开发能源、 矿产,因地制 宜发展加工工 业;
4. 试比较东、中、西地带的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交通便利是又一优势,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 长,海上运输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本地带经济国际化程 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 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 线建设投资很大。(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
开放 改革开放首先在沿海起步,东部地区首先接受海 政策 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经营方式
1. 我国的农业基地有哪些类型?
粮、棉、油、糖、出口基地等 ——东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淮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 阳湖平原等(河套平原) ——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5.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粤桂闽盛产甘蔗,海南岛、雷洲半岛 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亚热带、热带 水果和经济林木
中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能源、矿产优势
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场、牧场)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5.外贸:边贸优势
问题:1.晋煤外运的压力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5.洪涝(长江中游)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
地理 开放,有便利海运,有利 距海远,长期封闭,不利
区位 于发展开放性经济
于发展
经济 因素
产业 结构
产业结构较优,二、三产 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
业远大于一产业,生产力 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
水平较高
较慢
民族 思想观念开放,经济竟争 思想观念保守,经济竟争
心理 有危机感、紧迫感
的危机感、紧迫感差
社会 历史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地域差异。近代 因素 基础 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东部的农业基地对工业发展有何作用?
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业的雄厚基础
2.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哪些?
地带
工业中心、工业基地
东部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中部 哈尔滨、包头、太原、郑州、洛阳、武汉、株洲、南昌
西部
西安、兰州、重庆
2.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商品粮和农林渔业基地 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大对外贸易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基地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除 少数地区外,工业基础薄弱。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水源、能源
水源
矿产、能源 矿产、能源
3. 目前,我国主要的城市群或正在形成的城市群、城
市带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带 东部科技发达、平均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质人才比例高
一、三大经济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 经济 区域 差异 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带
三大经 济地带
中部经济带
西部经济带
三大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比(%)
16
Biblioteka Baidu27
57
人口比(%)(1999年)
42
35
23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经济
地 发展 带 水平
最多 GDP(04年)
(60.4%)
较多 较少 (26.4%)
设备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资金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发展
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发挥内引
对外
外联和对外对 贸易
内两个辐射扇
面的作用; 开发
3、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 约化的农业生 产
(13.2%)
性
人均GDP 最多
较多
较少
经 济 差 异
经济 发展 速度
发展速度
GDP增长 GDP比重的
变化
最快 最快 逐年增加
较快 较快 降低
较慢 较慢 降低
三、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自然 因素
气候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干旱区、高寒区,不利于 地貌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农业的发展
3、改善生态环 境;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信息 技术 资金 产品
能源 矿产 资源
1、加快发展 能源、原材料 工业,主要是 电力、煤炭、 石油、有色金 属、矿产、建 材的开发建设 2、大力发展 农业,促进粮 食和其它经济 作物的发展
引进 资金
资源 电力 食品 农副 产品
1、加强传统 技术
工业和现有企 业的改造,大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
东部经济地带
优势: 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
问题: 1.能源原料不足
2. 北方各省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方向: 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
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主要分布区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 角洲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 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
桑蚕基地 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海洋渔业基地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 场、北部湾渔场
亚热带热带作 物基地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1、大力发展农 林牧和交通 2、有步骤、有 重点开发能源、 矿产,因地制 宜发展加工工 业;
4. 试比较东、中、西地带的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交通便利是又一优势,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 长,海上运输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本地带经济国际化程 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 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 线建设投资很大。(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
开放 改革开放首先在沿海起步,东部地区首先接受海 政策 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经营方式
1. 我国的农业基地有哪些类型?
粮、棉、油、糖、出口基地等 ——东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淮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 阳湖平原等(河套平原) ——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5.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粤桂闽盛产甘蔗,海南岛、雷洲半岛 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亚热带、热带 水果和经济林木
中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能源、矿产优势
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场、牧场)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5.外贸:边贸优势
问题:1.晋煤外运的压力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5.洪涝(长江中游)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
地理 开放,有便利海运,有利 距海远,长期封闭,不利
区位 于发展开放性经济
于发展
经济 因素
产业 结构
产业结构较优,二、三产 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
业远大于一产业,生产力 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
水平较高
较慢
民族 思想观念开放,经济竟争 思想观念保守,经济竟争
心理 有危机感、紧迫感
的危机感、紧迫感差
社会 历史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地域差异。近代 因素 基础 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东部的农业基地对工业发展有何作用?
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业的雄厚基础
2.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哪些?
地带
工业中心、工业基地
东部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中部 哈尔滨、包头、太原、郑州、洛阳、武汉、株洲、南昌
西部
西安、兰州、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