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
我国的三个经济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
6.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东部
中部
西部 57% 23.2 %
面积 16% 27% 41.1 人口 % 35.7 %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 中部次之,西部 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次 之,西部较慢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利 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 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列表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⑴范围
⑵优势
⑶地位
⑷存在问题
⑸发展方向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 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 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 差异,而三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 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 治的重点,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 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划分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优先发展东部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 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 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 重大举措。”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大部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
地形崎岖或海拔 较高,不利开发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距海远,较封闭, 区位较差 区位很差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第一产业比重大 改革开放晚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产业结构较合理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 通便利
经济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地带 东部 地带 中部 地带 西部 地带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 发机构数(个) 2364 1936 1122
高等学校 数(所) 350 266 165
科学家工程师 人数(人) 907437 378919 258654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我国三大经济带三大自然区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1.范围
辽、京、津、鲁、苏、沪、浙、闽、粤、 琼、桂、港、澳、台等十四个省市区,面积占全 国的16%,人口占41.2%。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环渤海(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 、 沪宁杭、珠三角 ②交通便利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2.气候
东部季风区 季风气候显 著。降水集 中在5~9月, 降水量大于 400毫米 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在 青藏高寒区
海拔高、空 气稀薄、气 100~400毫 温低,冻土 米,气温日 广,太阳辐 较、年较差 射强,风力 大,水汽少 大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来自5.人类活动东部季风区 人类对自然界的 影响广泛而深刻, 天然植被已不复 存在。是我国主 要的农耕区。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5.人类活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人类影响小,水是农 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有水——绿洲;无 水——荒漠草原;利 用不合理——荒漠化 发展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3.植被 和土壤
东部季风区 森林为主,过渡 为草原,人工树 种、品种较多, 土壤在森林作用 下淋溶作用较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大部分为荒漠,一 荒漠、草原、高山草 部分位草原,土壤 甸、灌木丛,森林少, 有机质含量低,可 动植物稀少,土壤贫 溶性盐分含量高, 瘠 生物种类少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二、划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00mm等降水量线
西 北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青 藏 高 寒 区
3000m等高线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地形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发展趋势
产业升级与转型
城市群发展
中部经济地带将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 迈进。
依托交通干线和重要城市,中部地区将形 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促进区域经 济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一。
产业基础雄厚
东部经济地带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 也是中国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拥 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金融业发达
东部经济地带的金融业发展迅速,拥有大 量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业 的重要中心之一。
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大城市和城市群 正在迅速崛起。
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提升其与中东部地区的联通性。
A 资源开发与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西部经济地带的资源将得到更加合 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
B
C
D
城市化进程
03
西部经济地带
特征差异
资源优势
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和水资源,这为其 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特点
地处内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这也为其发 展特色产业和对外贸易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产业结构
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为主,同时也在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 潜力。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 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 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 、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高二地理我国四大区域划分及特征与十大口诀
高二地理:我国四大区域划分及特征与十大口诀
一、我国四大区域划分及特征
1. 东部沿海地区
•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这一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达的城市。
其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对外交往的窗口。
2. 中部地区
•特征: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省份。
这一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中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基础,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工业中心。
3. 西部地区
•特征: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省份。
这一地区地势高原和山地居多,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家的扶持下,西部大开发战略得到了大力推进。
4. 西南地区
•特征: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份。
这一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西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云雾弥漫,植被丰富。
这一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草药和特色农产品。
西南地区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有着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二、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十大口诀
1.。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C.山西
D.内蒙古
解析:这是一道把自然区、自然地区与经济地带、范围叠加起来考查的综合题,且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正是一些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
答案:A
4.读图1-24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 )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 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GDP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东部地带最大,占到59%,超过全国的一半;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小。更切合实际的人均GDP:东部地带为10089元,近中部地带的1.9倍,西部地带的2.4倍,最多;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少。由此说明,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特别提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GDP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依照各省级行政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疑难精析:(1)1983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制定“七五”计划时,根据对全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三个经济地带的基本情况:①包括的省市区简称;②面积约占全国的比重;③人口约占全国的比重。
三、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原因
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带的自然条件各有优劣,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自然原因可从前两课的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来理解。
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小结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 次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差别很小,尤其是长江三角 洲和珠江三角洲更为相似,但三大经济圈与全国平均状况 相比有较大差异,即具有较低的第一产业比重和较高的第 三产业比重,表现出其整体上的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在将 来的经济发展中,三大经济圈应在不断提高农业素质和现 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产业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的同时, 顺应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逐步提高 第三产业的份额,以发挥其经济发展中的机构效应。 三大经济圈虽然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但从 加强区域分工和区际联系的角度看,还普遍存在工业结构 相似、支柱工业雷同的现象。因此提高各区域工业专门化 程度任务迫切。
(3)经济圈产业结构高度同构
从表1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十分相 似。除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 区相差较大外,其他各组数据非常接近,这反映了三大经济 圈在三次产业这样浅层次的结构方面区别不大,作为规模 最大的工业,其所占比重也很相似,这说明三大经济圈产业 结构呈现出高度同构的态势。
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一 、三大经济区的区域范围 (一)环渤海经济区 (二)长三角经济区 (三)珠三角经济区
二、三大经济圈的经济产业结构特点 (一)环渤海经济圈 (二)长三角经济圈 (三)珠三角经济圈 三、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二)工业结构分析 (三)第三产业分析 (四)高新技术产业分析
(三)第三产业分析
(1)三大经济圈第三产业规模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表3), 三大经济圈第三产业规模都比较大,其总合约占全国第三 产业总产值的62%,远大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
(2)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规模最大,珠江三角洲地区 发展速度最快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东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能
北
有出
大防
源
方
些现
江洪
、
各
人环
大问
原
省
口境
河题
材
市
、污
下也
料
淡
城染
游较
不
水
镇问
涝严
足
资
密题
年重
源
集
汛
短
地
期
缺
区
的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
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
对 内
的基地
东部的沿海地理优势
对 外
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了对 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
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要抓好基础建设设施和生 态环境建设,加快科发展和人才开发。
修建运输通道
可
采
取
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的
措
施
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分布图
旅游业
西
部
西
名
藏
城
扎
达
区
东部交通便利,集中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高
速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拥有我国全部的 32000千米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上海街头
广州交通图
辽宁交通图
东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它集中了我国最具 实力的辽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 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等。
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全课小结]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 阅读图文资料——获取解读信息—— 确定答题方向——构建答题框架——调动 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判断——表述阐释 结果。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 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 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 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 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 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 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 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04春招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 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 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该地形区的名称。(4分) (2)指出导致图1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 异的主要因素。
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 是由于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描述该地形区气 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分析两区域的主要自然 地理环境特点,并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经济 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图1
图2
图1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地 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类型属于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 夏季;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有较长的冰期, 含沙量低,并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植被覆盖 率高,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土壤以黑土 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 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土地辽阔,土 壤肥沃,水源充足,森林、煤炭等矿产资源丰 富。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内涝严重。
中部
西部10省区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发展速度:较慢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南海区第一中学 地理组
分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一、三个经济地带划分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 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省级 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
两海:上海、 海南;两江:江苏、 浙江 两广:广东、 广西;两湖:湖北、 湖南
3、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国内生产比重% 59 27 13 人口比重% 41.1 35.7 23.2 人均GDP(元) 10089 5407 4217
材料二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1980 52.3 31.2 16.5 1985 52.9 31.1 16.0 1990 53.8 29.8 16.4 1995 58.3 27.6 14.1 1999 58.8 27.4 13.8 比重增减 +6.5 -3.8 -2.7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 要比总量差异__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 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在逐年增加,而 ____和____则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 的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 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及发展战略的差异性我国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根据地理位置的空间连续性,区域特征相对一致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自然条件环境的相对一致性以及发展潜力与战略生物一致性而划分。
三大经济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划分依据:东部经济地带是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东部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皆居三大地带之首。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6%。
这里内外交通都比较发达。
沿海有众多的良港,历史上就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联系。
广东、福建等省还是侨乡集中的地方。
这一地带是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发达、居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这里信息灵通,各项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也比较高。
中部经济地带地带处于全国的腹地,位置重要,经济发展水平虽低于东部,但已有较好的工农业基地。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7.3%。
这里科技力量比较强,居民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部是全国煤炭、水电、原材料工业和农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西部经济地带地域广阔,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西部地带大体上以东经100度为界,以东为近西部,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中部地带;以西为远西部,那里则地广人稀,大部地区属于高山、荒漠和干旱草原,经济比较落后。
据1985年统计,西部地带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7.1%。
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2)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农产品出口基地且位于长 江下游的是C_(长__江__三_角;洲位)于南部沿海的是D_(_珠__江_三__角_。洲)
(3)除图中所示字母的商品粮基地外,位于中部 地带的商品粮基地还有_松_嫩__平__原、洞__庭_湖__平__原、鄱_阳__湖_平_。原 (4)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棉基地图上代号为
1.范 围:
渝、蒙、桂(面积70%,人口28.5%, 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 即西部经 济地带+内蒙古+广西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随堂训练: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2.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 演示文稿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②交通便利 ③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④45%的大学、60%的科学家工程师集中这里
⑤16%的面积上,有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工业基地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东 濒临海洋,是 主要农业基地、工 部 中国开放的门 业区,交通尤其海 户,基础设施 运便利,城市化、 最好,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最高 国际化 中 位于中国腹地,能源、矿产丰富, 部 担负承东启西 农林牧产品重要产 的作用 区,有色金属重工 业发达,对俄罗斯 和蒙古的边贸有优 势 西 位于西部边远 有70%的国境线,利 部 地区、少数民 于沿边贸易;能源、 族聚居区 矿产、旅游资源前 景可观;西南水利 资源充足
一、东部地带 3.地位 ①发展水平
GDP:1999年占全国的 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 倍,西部的2.4倍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6.读“我国3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
• • • • • •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 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 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 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 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协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协 调
我国的经济带
2、图为我国某地形剖面图(沿东经87°5′)
(1)写出下列地形区名称: 甲__天__山_____;乙_塔__里__木__盆_;地 丙___准__噶__尔__盆_地___ (2)甲山地的a坡雪线____ (高于、低于) b坡,原因是 a坡是迎风坡,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多地形雨; a坡为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 自红水河上游。 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 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 水十分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 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
(5)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地区发展各有什么益处?
为西部的电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不仅可以推动西部电 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得用率,还可以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形成 产业链。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 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对东部:西电东送可以改变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电 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的环保 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省区的丰富 煤炭资源转化成电
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
性?首先,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煤炭运输过
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的污染,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
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
水电
站及建设中的
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
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角洲地区。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带
10
9 12
一、主干知识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三大经 济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2.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经
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
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5_7题:
5.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6.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2)下列四种作物在本图所示地区内没有分布的是:
√ A.冬小麦 B.花生 C.茶树 D.甜菜
(3)图中圆内工业区的名称是_京__津__唐_工业区,该区属 __东__部__经济地带,在三大自然区中属 _东__部__季_风___区中 的___华_北__暖_温_带湿_润_、_半_湿_润__地区。
(4)在图中画出新建成的以运煤为主的两条铁路线(大 秦线、神黄线)。
____E___,为___新_疆_的_塔里_木_盆_地_和_吐_鲁_番盆_地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西部对比表(1995年)
项目
东部 西部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 14.3 重
56.1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总 49.1 产值的比重
17.5
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 66.0 10.2 产值的比重
②交通便利 ③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④45%的大学、60%的科学家工程师集中这里 ⑤16%的面积上,有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工业基地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3.地位 ①发展水平
GDP:1999年占全国的 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 倍,西部的2.4倍
▲12读“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图”(如下 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上图)字母所 示的商品粮基地中位于 西部地带的有B__(成__都_。平原)
(2)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农产品出口基地且位于长 江下游的是C_(长__江__三_角;洲位)于南部沿海的是D_(_珠__江_三__角_。洲)
(3)除图中所示字母的商品粮基地外,位于中部 地带的商品粮基地还有_松_嫩__平__原、洞__庭_湖__平__原、鄱_阳__湖_平_。原 (4)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棉基地图上代号为
1.下列四组地形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 )
√A.四川盆地—阿尔泰山—云贵高原—祁连山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2.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
√ A.哈密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 66.0 产值的比重
10.2
(3)加快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
的建设,请在下图中铁路线上分别用“☆”和
“△”标出我国能通达大西洋的铁路和最近通车的 铁(路哈。密——阿拉山口段标☆;库尔勒——喀什段标△)
(建4设)的结经合济交意通义运铁 调输路配方运,式量促大进的、区特成内点本外,低的分,经析有 济加利 交于 往快资 与本源联区合系铁理。路
3.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滇藏公路
√D.新藏公路
4.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
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8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淡水资源相当缺乏 B.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C.地形崎呕,交通困难 D.过垦过伐,生态环境恶化
▲9中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铁路运输能力不适应山西煤炭外运的需要
②淡水资源短缺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④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⑤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0考虑到东部地带资金、科技实力和中部地带的
资源情况,今后可将哪类工业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A.劳动力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市场指向型
▲11读下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地区,包括我国 哪些经济地带?请各举一例。
东部经济地带——北京、天津等; 中部经济地带——山西、内蒙古等;西部经济地带——陕西。
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补充材料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3.发展方向 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 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基础建设。
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三、西部大开发 陕、甘、宁、青、新、川、黔、滇、藏、
环境和资源条件分析,该战赂实施的地区优势是__________ __光_热_充_足。,绿洲水源条件好,较适合棉花的生长;石油储量丰富
▲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西部对比表(1995年)
项目
东部
西部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 14.3 重
56.1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总 49.1 产值的比重
17.5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差 异和发展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1.范围 辽、京、津、鲁、苏、沪、浙、闽、粤、
琼、桂、港、澳、台等十四个省市区,面积占全 国的16%,人口占41.2%。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环渤海(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 、 沪宁杭、珠三角
(1)就上表中的信息,说明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为____ _经_济_发_展_缓_慢_,与东部相比不平衡 从地理知识角度分析, 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水_源_和_交_通___
(2)为加快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新疆提出重点发展 “一白一黑”的战略,其中,“棉白花”是____,“石黑油”是____。从自然
1.范 围:
渝、蒙、桂(面积70%,人口28.5%, 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 即西部经 济地带+内蒙古+广西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随堂训练: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
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工程。 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