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县荸荠球茎褐腐病原因调查及井冈霉素试验初报
久抗霉素对荸荠秆枯病和球茎肉质的影响
治 秧 田秆枯 病 ,处理② 采用 常规药 剂 防治秧 田秆 枯
病 。每 个处 理面 积 3 6m ,重 复 3次 。 . 大 田 :大 田试 验设 4个 处理 ,重 复 2次 ,每个 处 理 面积 7 3m 。处 理 1与处 理 2用 处理① 秧苗 移 . 栽 ,处 理 3与处理 4用 处理② 秧苗 移栽 。 由于大 田
是否 可 以在荸 荠 生 产 上应 用 ,作 者 于 2 0 0 9年 进 行 了久 抗霉 素与 常规药 剂 的 田间对 比试 验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为 处理① 5 %久抗霉 素 10 0倍 液 ,处理 1的 A 5 0 % 久 抗 霉 素 10 0倍 液 ,B 2 %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0 5 2 0倍 液 +2 % 粉 锈 宁 乳 油 10 L 加 水 稀 释 5 0 5 m
荸荠 秆枯 病俗称 荸荠 瘟 ,属真菌 性病 害 。该 病
广泛 分布 于荸荠 产 区 ,病 害来 势猛 ,扩散 快 ,若 不 及 时 防治 ,严 重 影 响产 量 ,甚 至 绝 收 ¨ 。 荸 荠 秆 枯病 整个 生长期 都会 发生 ,并 且较难 防治 ,是 荸荠
用 硫酸链 霉 素 6 7m 6 用 1 4 g加 水 5 g % 久 抗 0k ,5 霉 素 10 0倍 液 。 0
病害荸荠小菌核秆腐病
病害荸荠小菌核秆腐病
秆腐病是荸荠上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症状可以危害茎和叶茎。
患部变黑腐烂,叶茎变软倒折,其内腔密生针头大小的黑色小菌核;地下根部及球茎有的亦变褐坏死。
病原Sclerotiumspp.称小粒菌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
翌年菌核随灌溉水飘浮水面,接触荸荠植株基部,萌发菌丝侵入致病。
长期深灌有利于发病。
后期离水过早过干,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质肥和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肥,促植株稳生稳长;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中期适当露晒田,后期防止断水过早、过度。
(3)药剂防治。
于封行后喷施20%三环唑井冈霉素悬浮剂800倍液,或30%噻井可湿粉l000倍液,或22%双井水剂4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600倍液,或40%克瘟散l000倍液,2-3次,隔l0-l5天1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着重喷植株叶状茎下部。
喷药时排干田水,48小时后再按植株生育所需回水。
常用药剂三环唑、井冈霉素、噻井、双井、异稻瘟、克
瘟散。
荔浦县马蹄病害防治(副本)
荔浦县马蹄组培苗高产栽培技术马蹄为荔浦县传统名特优产品,自从2003年推广马蹄组培苗品种以来,马蹄面积由原来的5万亩扩大到2008年的7.5万亩,组培苗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广西农科院生物研究所组培而成的桂蹄一号,该品种表现为植株生长势强,种苗不带病毒、抗逆性好、大果率高、产量高、品质优的点。
通过试验测产验收,平均亩产量可达3233.5公斤,大个率64.8%,比常规品种增产38.6%,大个率提高32个百分点,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
现把我县农民种植马蹄组培苗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下:一、马蹄组培苗的秧苗繁殖1、秧田的准备组培苗幼苗较弱、矮小,不能直接用于大田生产,必须经过二段育苗移植,培育多分蘖的壮苗才能移到大田。
秧田最好选择前茬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的田块,且平坦、肥沃、排灌方便的水田,每亩大田秧苗需一段秧田1平方米,二段秧田33平方米(5厘田),育苗前秧田结合整地消毒施足基肥,按每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7.5公斤,过磷酸钙0.1公斤,石灰0.15公斤混合犁耙,使土壤成泥糊状,沤制一段时间待插。
插前捡出或用茶麸杀灭福寿螺。
2、育苗时间和方法组培苗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育苗,每亩大田用小苗200株,一段育苗:一段秧田要分厢开沟,组培苗从培养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直接插植到一段田里。
种植规格为7cm×7cm,每平方米育苗200株。
插后要及时插竹片搭小拱棚盖薄膜和遮阳网遮阳避雨,即雨天、阴凉天和晚上盖薄膜,晴天盖遮阳网,当秧苗生长成活后7至10 天方可拆去小拱棚。
二段育苗:当秧苗长到15-20天,苗高10cm时带土移苗到二段田,种植规格为40cm×40cm,尽量浅插。
3、秧田肥水管理一段田插植后以湿润为主,干湿交替,有利于组培苗发根。
二段田植株分蘖时以浅水2~3cm为宜,以后随着植株生长加快,逐步回水3~4cm。
组培苗移栽7~10天,当幼苗返青后,每平方米施腐熟稀薄粪水2.5公斤,二段田移栽10天后,每33平方米施复合肥0.75公斤、尿素0.5公斤,隔10~15天施一次,移栽前10天停止施肥炼苗。
种植马蹄为什么不能使用井冈霉素?给马蹄喷施井冈霉素有哪些后果?
种植马蹄为什么不能使用井冈霉素?给马蹄喷施井冈霉素有哪些后果?
井冈霉素又叫有效霉素、病毒光、鞘斑净、纹闲、纹时林,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
近期有种植马蹄的网友咨询耕种帮:种植马蹄为什么不能使用井冈霉素?给马蹄喷施井冈霉素有哪些后果?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井冈霉素特点井冈霉素主要适用于水稻纹枯病,也可用于水稻稻曲病、玉米大小斑病以及蔬菜和棉花、豆类等作物病害的防治。
多年大规模的田间使用结果充分显示其“防效高、无药害、无污染”的环保型农药的特点,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井冈霉素是内吸作用很强的农用抗菌素,当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接触到井冈霉素后,能很快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菌体内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井冈霉素也可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稻曲病等。
马蹄不宜使用井冈霉素的原因马蹄球茎褐腐病在10月荸荠膨大期开始到成熟收获期、贮藏期均有发生,发病球茎的外表有的完好,有的局部皱缩凹陷,但马蹄肉质茎内出现黑褐色腐烂斑点,俗称
“花心”现象,这样的马蹄不仅食用口感很差,而且食用之后还可能会出现不适反应,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调査和试验表明,马蹄球茎褐腐病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荸荠对井冈霉素敏感,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此外,施肥方法、排灌条件,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建议马蹄种植户在防治马蹄病害和施叶面肥时注意不要施用井冈霉素或复配有井冈霉素的农药,在购买农药时注意标签上标明的有效成份,同时应注意肥水管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广西荔浦槟榔芋软腐病病原鉴定
广西荔浦槟榔芋软腐病病原鉴定陈潇航;黄伟华;颜梅新【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22(35)2【摘要】从广西荔浦槟榔芋栽培区患芋软腐病的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优势明显的菌株。
电镜显微下,该菌菌体为短杆状,无芽孢产生,具鞭毛。
致病性测定试验发现该菌株发病症状与田间芋软腐病症状一致。
对该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其符合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的特性。
16S rDNA、icdA、mdh、mtld、proA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 PC1(GenBank AccessionNo.CP001657.1)相似。
综合该菌株致病性、形态学、生理生化等特征特性及多基因序列分析,将引起槟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
【总页数】6页(P1-6)【作者】陈潇航;黄伟华;颜梅新【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2.3【相关文献】1.汀芋1号槟榔芋软腐病防治方法2.荔浦芋疫病病原鉴定及原生质体制备3.荔浦芋疫病病原鉴定及原生质体制备4.荔浦芋软腐病发生相关因子初探5.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荸荠贮藏期球茎腐烂病的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研究
荸荠贮藏期球茎腐烂病的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研究先后从广西荔浦县青山镇、八步区莲塘镇、平乐县源头镇和广西大学贮藏室,采集4710个病荸荠样本,分离、纯化、鉴定获得11种病原菌,分别是: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尖孢镰孢霉(Fusariumoxysporum)、青霉(Penicillium sp.)、镰孢霉(Fusarium sp.)、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毛霉(Mucor sp.)、接合霉(Zygorhynchus sp.)、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sp.)、丛赤壳(Nectria sp.)。
这些病原真菌的分离率分别是:36.8%、32.9%、7.5%、4.3%、3.9%、3.1%、3.1%、2.7%、2.6%、2.5%、0.5%,其中棘孢木霉、尖孢镰孢霉分离率最高。
首次发现黄绿木霉、绿色木霉、丛赤壳等是新发现的荸荠球茎腐烂病病原菌。
贮藏期的温度决定优势病原菌种类,15~20℃时,尖孢镰孢霉为第一优势菌,棘孢木霉是第二优势病原菌;25℃和室温(16.4~30.0℃)贮藏条件下,棘孢木霉为第一优势菌,尖孢镰孢霉是第二优势菌。
荸荠球茎腐烂病发病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荸荠贮藏在20~25℃条件下发病率较低,而在10~20℃发病率较高;贮堆高度在50~70cm以内,荸荠发病率差异不明显;红尾病严重的荸荠贮藏期发病率与正常荸荠贮藏期的发病率相似。
以贮藏时间(x<sub>1</sub>)、旬均温(x<sub>2</sub>)为自变量,发病率(y)为因变量,建立荸荠球茎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式。
自然贮藏处理、药剂及菌量累积处理和药剂及菌量非累积处理,预测式分别是:(?)=24.70+0.21 x<sub>1</sub>-1.04 x<sub>2</sub>;(?)=-9.26+0.20 x<sub>1</sub>+0.46 x<sub>2</sub>;(?)=4.88+0.15 x<sub>1</sub>-0.11x<sub>2</sub>。
贺州荸荠秆枯病病原鉴定及其侵染过程
贺州荸荠秆枯病病原鉴定及其侵染过程贺州荸荠是广西地区的特产之一,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近年来,贺州荸荠的种植受到了一种名为荸荠秆干病的病害威胁,给农民的种植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这种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一种病菌的侵害,因此对这种病害的病原鉴定及其侵染过程进行研究对制定预防措施和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一、荸荠秆干病病原鉴定1. 样品采集在贺州地区多个荸荠种植基地采集了受感染的荸荠植株作为研究样本。
在采集过程中,应选择病情较重的植株,将植株根部土壤摘除后,用无菌剪刀剪取受感染部位的组织,放入无菌袋中密封,并在4℃条件下运输到实验室。
2. 病原分离和纯化将受感染的组织样本表面用70%的酒精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浸泡,将样本表面的病菌进行分离。
再将分离得到的纯种菌种进行培养,直至获得纯净的细菌培养物。
3. 形态特征观察观察并记录病原菌在琼脂平板上的培养特征,包括菌落形态、颜色、边缘特征等。
并用显微镜对病原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并拍摄照片以备后续研究参考。
4. 分子鉴定利用PC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包括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ITS序列分析、cpn60序列分析等。
通过分子鉴定可以确认病原菌的属种和种类,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上述的研究方法,可以初步确认贺州荸荠秆干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特征,为进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荸荠秆干病的侵染过程1. 侵染途径荸荠秆干病主要是通过植株的受伤口、气孔和组织间隙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
一般在高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病菌在植株表面形成孢子,利用风雨等因素传播,并进入植物内部,通过侵染途径对植物进行侵害。
2. 侵染过程一旦病原菌侵入植物内部,会在植物组织内进行生长和繁殖,释放大量的毒素和代谢产物,损害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最初植株会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则会形成褐色坏死组织,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3. 侵染影响荸荠植株受到秆干病的侵害后,会出现萎蔫、生长不良、产量减少等症状。
马蹄(荸荠)病虫害成因及防治
荸荠白螟是主要虫害。
成虫呈白色,大小与三化螟相近,老熟幼虫黄白色略带灰色。
以幼虫蛀食茎杆,为害初期荸荠茎尖部褪绿枯萎,自上而下逐渐变红转黄,茎杆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
在分蘖分株期受害,分蘖减少,在结球期受害,影响球茎膨大,产量减少。
白螟在乐昌市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为主害化,螟蛾盛发期在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螟蛾出现高峰,幼虫为害时期在10月上中旬。
以幼虫在茎杆内结薄茧越冬。
防治对策:(1)3月上旬前,及时清理并集中烧毁田间遗留的荸荠茎杆,消灭越冬虫源;(2)化学防治。
亩蛾量达到50头以上,在幼虫孵化高峰时(成虫盛发15天后)施药。
药剂可用3%米乐尔颗粒剂1--1.5公斤混少量泥粉进行撒施,或98%巴丹100克兑水100斤喷施2--3次,施药时应保持浅水层。
二、病害1、杆枯病。
当地又叫“红叶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为荸荠柱盘孢,此病来势猛,扩展快,遇适温高湿时可使荸荠杆成片枯死倒伏,致使结小荸荠或不结,多年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20%时,产量损失50%左右,发病率在50%时,产量损失80%以上。
叶鞘被害多先发生于基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并现短条状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
茎杆染病,初呈水渍状,梭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暗绿色斑,病茎变软并凹陷,其上也生有小黑点。
湿度大时病斑可产生浅灰色霉层。
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浸染。
温度在17--29℃,连续阴雨或浓雾、重露天气,利于该病发生流行。
9月中下旬开始发病,10月份病害流行高峰期。
若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早期氮肥施用过多或缺磷钾肥,发病较重。
2、枯萎病。
病原为尖镰孢菌荸荠专化型。
此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植株一般不结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以成株期受害重,即9月下旬至10月份为发病盛期。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荸荠球茎上越冬。
苗期或成株染病茎基部初变褐,植株生长衰弱、矮化、变黄,似缺肥状,以后少数分蘖开始枯萎,终至全株枯死;根及茎部染病,变黑褐软腐,植株枯死或倒伏,局部可见粉红色粘稠物,即分生袍子座和分生孢子;球茎染病荠肉变黑褐腐烂。
荸荠球茎灰霉病防治
荸荠球茎灰霉病防治
1.症状荸荠球茎灰霉病主要在采收及贮藏期的荸荠球茎上发生,多在伤口处产生鼠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被害球茎内部深褐色软腐,不堪食用。
2.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荸荠的球茎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
贮藏期湿度大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1)种荠消毒:选用无病种荠,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种荠18~24小时后,即可取出播种。
(2)药剂防治:田间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
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700~800倍液喷雾。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若遇雨天,要及时补喷。
对贮藏期球茎可用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喷淋,并结合冷藏,防病效果更好。
- 1 -。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
荸荠秆枯病俗称“马蹄瘟”“荸荠瘟”,属真菌性病害,广泛分布于荸荠产区,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1]。
病害来势猛、扩散快,适宜环境条件下3~5天突发成灾,属毁灭性病害,被许多群众称为是可防不可治的病害。
荸荠受害后茎秆枯死,受害轻者结小球,球茎畸形,品质下降,产量锐减;严重时田间呈一片倒伏状,地下部少结球或不结球、绝收[2]。
该病已成为制约荸荠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严重影响荸荠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1为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状茎,也侵染叶鞘和花器,但不侵染球茎。
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容易与生理性红尾病混淆,不易识别,在生产中容易造成严重为害。
1.1叶鞘发病首先在植株基部叶鞘上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逐渐扩展至整个叶鞘,表面多生黑色长短不一的条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图1),并导致叶状茎发病[1]。
1.2叶状茎发病叶状茎发病多由叶鞘上的病斑扩展引起,导致茎秆基部先发病。
天气潮湿时,初生病斑水渍状,一般为梭形,有时也呈椭圆形或同心轮纹状至不规则暗绿色病斑,病斑周围呈橘黄色,病部组织变软或略凹陷(图2),植株易倒伏,以后病斑呈暗绿至灰褐色,梭形或椭圆形,上生黑褐色小点[3](图3)。
小病斑扩展连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病斑组织软化可造成茎秆枯死倒伏,呈浅黄色稻草状(图4)。
天气干燥时,病斑较小,呈淡褐色小点,病部易失水干燥,中间灰白色,外缘暗褐色。
早晨露水未干或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3],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为害。
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赖小芳余山红陈伟强洪霞陈孝赏贝道正基金项目: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荸荠秆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47258012X )赖小芳,浙江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7000,E-mail :*****************余山红,通讯作者,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7000,E-mail :****************陈伟强,洪霞,陈孝赏,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贝道正,台州市黄岩区种子管理站收稿日期:2020-09-29导读:在适宜环境下荸荠秆枯病会暴发成灾,造成毁灭性为害。
从种球茎和种苗开始预防荸荠秆枯病
从种球茎和种苗开始预防荸荠秆枯病
李琳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
【年(卷),期】2022()3
【摘要】[咨询]某驻村帮扶工作队向益阳市赫山区科技专家服务团咨询,他所在帮
扶村的农民种植的荸荠茎秆发生枯萎现象(图1),请问该如何防治?[解答]根据在荸荠基他的观察及仔细询问种植户具体发病症状,基本断定是土传病害荸荠秆枯病引起
的荸荠茎秆枯菱。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是荸荠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叶鞘、茎秆、花等部位。
叶鞘染病时,基部初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并出现短条状黑色小点。
茎秆发病时,初呈水渍状、梭形或椭圆形至
不规则形暗绿色斑,后变软或凹陷。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产生浅灰色霉层,即病菌的繁殖体。
农户可结合以上发病表现综合判断,提早发现病害。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李琳
【作者单位】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
【相关文献】
1.久抗霉素对荸荠秆枯病和球茎肉质的影响
2.荸荠品种桂蹄2号对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比较试验
3.荸荠品种桂蹄2号对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比较试验
4.蔡甸区荸荠秆枯病、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5.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荸荠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种类调查鉴定及棘孢木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荸荠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种类调查鉴定及棘孢木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作者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7月到广西南宁、合浦、贺州沙田镇、莲塘镇,平乐同安镇、二塘镇,荔浦青山镇等7个县市采集病荸荠球茎标样共825个,经分离、纯化、鉴定,获得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Samuels, Lieckfeldt & Nirenberg)、根霉(Rhizopus sp. )、毛霉Ⅰ(Mucor sp. Ⅰ)、毛霉Ⅱ(Mucor sp. Ⅱ)、接合霉(Zygorhynchus sp. )、青霉(Penicillium sp. )、粘帚霉菌(Gliocladium sp.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 Tiegh.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 )、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sp. )、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0/ani(Mart。
)Sacc.]、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Nees)、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 :Fr. )Keissler]、节卵孢菌(Oospora sp.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等17种菌种。
其中除根霉、尖孢镰刀菌、根串珠霉外,余下棘孢木霉等14种病原是国内首次报道。
分离频率分别为68.12%、5.70%、4.97%、4.12%、2.79%、1.82%、0.24%、4.48%、0.48%、6.79%、4.85%、1.21%、0.12%、0.12%、0.24%、4.24%、1.58%,其中棘孢木霉(T. asperellum)分离频率最高。
据此认为棘孢木霉是荸荠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的为主病原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室内药剂敏感性试验。
板栗空莲原因调查初报
板栗空莲原因调查初报
赵铁栋;孙杰;赵海强;张巨山
【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9(0)2
【摘要】该文通过对"京东板栗"主产区的河北省抚宁县板栗栽培地的土壤养分检测表明,土壤中硼含量低并不是空蓬率高的主要原因,当有效硼仅为0.30mg/kg时,而有机质含量高达9.13g/kg,水解氮高达89.05mg/kg时,空蓬率仅为8%,而有效硼含量相对高时,为0.32mg/kg,有机质仅有7.21g/kg,水解氮仅为41.80mg/kg时,空蓬率高达90%,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高低是决定空蓬率高低的关键.建议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氮肥解决板栗空蓬问题.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赵铁栋;孙杰;赵海强;张巨山
【作者单位】抚宁县林业局,河北,抚宁,066300;抚宁县林业局,河北,抚宁,066300;抚宁县林业局,河北,抚宁,066300;抚宁县林业局,河北,抚宁,06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4.2
【相关文献】
1.建莲低产原因调查初报 [J], 高岱
2.荔浦县荸荠球茎褐腐病原因调查及井冈霉素试验初报 [J], 吕超燕
3.毛竹丰产林退笋原因调查初报 [J], 张跃林
4.大树衰退原因调查初报 [J], 王贵祥;申林芝;杨华;尹士海;骆玉平
5.板栗空苞原因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J], 袁亚平;顾根水;吴高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颜梅新;袁高庆;赖传雅;韦继光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6(037)003
【摘要】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由半知菌类黑盘孢目柱盘孢属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侵染所致,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球茎严重减产甚至失收.文章描述了荸荠秆枯病的症状、形态、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和发病影响因素,阐述了防治荸荠秆枯病的不同策略.
【总页数】4页(P273-276)
【作者】颜梅新;袁高庆;赖传雅;韦继光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
宁,53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5
【相关文献】
1.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与无公害化防治技术 [J], 席明
2.蔡甸区荸荠秆枯病、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J], 李茂年;姚莉菊;朱汉桥;吴正斯;吕恒鹏;朱文革
3.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J], 王连荣;李清铣
4.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 [J], 赖小芳;余山红;陈伟强;洪霞;陈孝赏;贝道
正
5.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荸荠球茎在田间病变腐烂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荸荠球茎在田间病变腐烂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黄庆文;丘恒辉;何燕;陈斌艳
【期刊名称】《广西植保》
【年(卷),期】2007(20)3
【摘要】荸荠(马蹄)在贺州市八步区大规模种植的历史已有10多年,最近几年,年播种面积约5000ha,产量15万t,产值近2亿元。
2005年加工出口清水马蹄罐头2.5万t,创汇1425万美元。
生产和加工马蹄是相当部分农民经济收入的
主要来源。
2003年以来,荸荠球茎在收获之前就在田间病变腐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黄庆文;丘恒辉;何燕;陈斌艳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植保植检站,贺州市,542800;贺州市八步区植保植检站;贺
州市八步区植保植检站;广西贺州市植保植检站,贺州市,542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
【相关文献】
1.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 [J], 张端阳;龙复兴
2.久抗霉素对荸荠秆枯病和球茎肉质的影响 [J], 杨昌亮;王伯诚;林海忠
3.荸荠球茎膨大及淀粉积累规律研究 [J], 徐国鑫;李效尊;杨百战;杜绍印;尹静静;吴
修
4.荸荠优良品种‘桂蹄3号’球茎发育过程转录组测序分析 [J], 江文;何芳练;黄诚
梅;高美萍;董伟清;蒋慧萍;黄诗宇
5.7种药剂对芋球茎腐烂的田间防效试验 [J], 谢昀烨;方丽;王健康;梁俊;王汉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荸荠的病虫害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荸荠病害防治 • 荸荠虫害防治 • 荸荠病虫害综合防治 • 荸荠病虫害防治展望
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在荸荠生长中后期发生。 典型症状是植株枯萎、黄化,茎基部和根系出现黄褐色条纹 和褐色斑块,叶片逐渐变黄,最终全株枯死。
症状识别
幼虫钻入根茎部取食,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枯死;成虫取食植株的幼嫩部 分,使叶片呈缺刻或孔洞状。
03
荸荠病虫害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荸荠品 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合理轮作
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以减 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的积累。
培育壮苗
加强荸荠苗期管理,提高植株的抗 逆性和抗病性。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
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对荸荠病虫害的 认识和防治技能。
意识教育
加强农民的环保和防治意 识教育,提高农民主动参 与荸荠病虫害防治的积极 性。
信息服务
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 病虫害信息,为农民防治 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症状识别
受害植株在近土表的茎芽上先出现水渍状条斑,后逐渐扩展 为不规则形的黑褐色斑块,使茎芽变黑枯烂,造成田间缺苗 断垄。
荸荠叶甲虫
防治方法
在冬季将田间遗留的残叶、残株和莲鞭内的幼虫集中烧毁或深埋;在荸荠生 长期间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在采收前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症状识别
幼虫钻入叶片内取食叶肉,使叶片枯黄凋萎;成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 洞,严重时可使叶片仅剩叶脉。
荸荠根虫
防治方法
马蹄(荸荠)病虫害成因及防治
荸荠白螟是主要虫害。
成虫呈白色,大小与三化螟相近,老熟幼虫黄白色略带灰色。
以幼虫蛀食茎杆,为害初期荸荠茎尖部褪绿枯萎,自上而下逐渐变红转黄,茎杆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
在分蘖分株期受害,分蘖减少,在结球期受害,影响球茎膨大,产量减少。
白螟在乐昌市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为主害化,螟蛾盛发期在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螟蛾出现高峰,幼虫为害时期在10月上中旬。
以幼虫在茎杆内结薄茧越冬。
防治对策:(1)3月上旬前,及时清理并集中烧毁田间遗留的荸荠茎杆,消灭越冬虫源;(2)化学防治。
亩蛾量达到50头以上,在幼虫孵化高峰时(成虫盛发15天后)施药。
药剂可用3%米乐尔颗粒剂1--1.5公斤混少量泥粉进行撒施,或98%巴丹100克兑水100斤喷施2--3次,施药时应保持浅水层。
二、病害1、杆枯病。
当地又叫“红叶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为荸荠柱盘孢,此病来势猛,扩展快,遇适温高湿时可使荸荠杆成片枯死倒伏,致使结小荸荠或不结,多年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20%时,产量损失50%左右,发病率在50%时,产量损失80%以上。
叶鞘被害多先发生于基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并现短条状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
茎杆染病,初呈水渍状,梭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暗绿色斑,病茎变软并凹陷,其上也生有小黑点。
湿度大时病斑可产生浅灰色霉层。
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浸染。
温度在17--29℃,连续阴雨或浓雾、重露天气,利于该病发生流行。
9月中下旬开始发病,10月份病害流行高峰期。
若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早期氮肥施用过多或缺磷钾肥,发病较重。
2、枯萎病。
病原为尖镰孢菌荸荠专化型。
此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植株一般不结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以成株期受害重,即9月下旬至10月份为发病盛期。
荔浦县马蹄组培苗变异情况浅析
荔浦县马蹄组培苗变异情况浅析作者:陈雪玲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7年第09期摘要:马蹄组培苗以优良的性状表现,在荔浦县深受农户的欢迎。
但马蹄组培苗在生产上的变异问题,是制约马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试验与观察,阐述马蹄组培苗变异的原因和症状的辨别,并提出防止和克服马蹄组培苗变异的措施。
1 荔浦县马蹄组培苗推广应用现状马蹄是荔浦县的传统农产品,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所生产的马蹄以个大、皮薄细嫩、甜脆多汁、化渣爽口、营养丰富、耐贮运等优点而享誉国内外。
由于荔浦马蹄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不加选择地进行无性繁殖,而且是以小马蹄留种繁殖,品种严重混杂退化,加上不科学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逐年累积发生,各种病菌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导致产量及品质不断下降,严重阻碍了马蹄的生产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自2000年以来,我们以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精心挑选具有荔浦马蹄优良特征特性和经济性状,高产、稳产、优质、形状好,适应性、抗逆性、抗病性强的马蹄品种,通过组织培养、继代繁育,逐步培育出性状稳定,具有优良特征特性的品种。
进行茎尖组织培养,是提纯复壮收效最快的辦法,所生产的种苗不仅保持了原来马蹄的优良性状,达到快速繁殖良种的目的,且表现植株生长势强,种苗不带病毒、抗逆性强、大果率高、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
十几年来,经荔浦县先选育,再经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提纯培育的马蹄组培苗品种,先后有桂蹄一号、桂蹄二号、GT 3号,通过试验测产验收,桂蹄一号平均667 m2产量2 750 kg,大个率56%,比常规品种(667 m2产量2 300 kg、大个率36.8%)增产19.6%,大个率提高19.2个百分点;桂蹄二号平均667 m2产量可达2 890 kg,大个率55.5%,比常规品种增产25.7%,大个率提高18.7个百分点;GT 3号平均667 m2产量可达2 990 kg,大个率57.8%,比常规品种增产30.0%,大个率提高21个百分点。
荸荠的病虫害防治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防控 技术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技术手段
采用生物农药、天敌释放、理化诱控等技术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 。
技术效果
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消毒。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03
荸荠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荸荠蚜虫
要点一
发生规律
荸荠蚜虫多在荸荠生长期间发生,主要危害荸荠的叶片 和茎秆,吸取汁液以维持生命。
要点二
防治方法
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瓢虫、草蛉 等天敌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可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 剂进行喷雾防治。
荸荠叶蝉
发生规律
例如,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利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防 治荸荠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如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等。
02
荸荠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荸荠枯萎病
症状识别
荸荠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可造成全株枯萎,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大量 灰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荠,在无病田种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晒土,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 肥。使用土壤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荸荠其他病害
荸荠炭疽病
选用无病种荠,在无病田种植,加强田间管 理,及时清除病残体,轮作换茬,增施有机 肥和生物菌肥。使用土壤消毒剂对土壤进行 消毒。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荸荠黑斑病
选用无病种荠,在无病田种植,加强田间管 理,及时清除病残体,轮作换茬,增施有机 肥和生物菌肥。使用土壤消毒剂对土壤进行
荸荠的病虫害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 后期水层降到 2 3 m, ~ 荸荠苗干枯后保持土壤湿 e
润 即可 。
221 复 混肥 施用 不 当 调查 中发现 ,有 2 .. 5%的农
冈霉素引起荸荠褐腐。为了进一步验证荸荠施用井冈 霉素引起药害, 造成球 茎褐腐 的程度 ,0 5 20 年用井 冈
霉素及相近用途 的农药进行试验。 试验时间 20 年 7 05 月2 8日一 2 l 月底 , 试验地点在荔浦青山镇荔江村 , 试
2 ) 0 g 的荸荠受害率平均为 3 %, 20 年调查未 k 2 而 05
点, 俗称 “ 花心” 现象 。初步判 断为井 冈霉素 、 施肥管 理、 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引起的。 为此 , 笔者进行 了
较为系统地调查工作 , 并在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进行井 冈霉素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荔浦县荸荠球茎褐腐发生情况调查 2 0 年 I ~l 月重点调查发病较严重 的青山 、 05 1 2 大塘 、 修仁 、 新坪、 杜莫 5 个乡镇 , 田间随机抽样调查 , 共调查 了 3 个点 , 4 面积为 4 91 其中 2 个点 9 6. m , 2 3 7 面积达 3 3 . 2 3 5 3 有不同程度的荸荠褐腐现象 , 9 0m 平
验 面积 1133 3 . 9m 。
户荸荠褐腐是 由肥料因素造成的。20 年调查两个 05 点, 由于施用过不明厂家生产的劣质复混肥 , 出现褐
收稿 日期 :0 1 0 — 8 2 1-42 修 回日期 :0 10 — 8 2 1- 9 2
试验设 6 个处理 。处理 1 3 : %井冈霉素水剂 30 0 倍液( 常规用量为 10 10 0 ~ 5 倍液 )处理 2 2 %富力 ; :5
肥浓 度过 大 。
23 气候及 环境 因素 .
根据 20 年 、0 5 0 4 2 0 年荸荠生长时期的气象资料 表明 , 2 这 年的雨水 比常年偏少 , 气温 比常年偏高 , 干 旱 比较严重 , 尤其是缺水地 区。 受天气 的影响 , 加上肥
水 管理 不 当 , 成 荸荠 断水 过 早 也有 可 能引起 褐 腐 现 造 象。 3 井 冈霉素试 验 鉴于 以上 的调查 分 析 , 中最 主要 原 因是 施用 井 其
均受害率为 3. %, 1 9 其中 8 个点受害率达 5 %以上。 0 调查 数 据见 表 1 。
2 调 查 结果 分析
21 井 冈霉 素 的影响 .
在发生荸荠褐腐 的 2 个调查点当中, 9 7 有 个点是 喷施 了井 冈霉素或含有井冈霉素的复配农药造成褐腐
的,受害率分别为 l.%、5 4 %、1 6 .%、 5 4 3 %、8 7 %、o 3 5 . 63%、O %、2 %, 4 %、3 8 4 . 7 . 平均受害率为 5. %。 2 6 18 1 22 肥料 因素 .
施分株肥 ,6 2 6 7 施复合肥 2 g m 5 ;于 9月 2 k 3日施结 荠肥 , 6 6 7 施尿素 8 、 m 硫酸钾 2 g 0k、过磷酸钙 3 g于 9月 3 施球茎膨大期肥 , 7 2 0 ; k O日 6 施尿素 5 6m k、 g硫酸钾 1 、 0k 过磷酸钙 3 。( ) g 0 g 3 水分管理 : k 前期 分蘖分株期浅水灌溉 , 保持 2 3 m, — 够苗后短期露晒 e
21 年 第 2 卷 01 2
第6 期
南 方 园 艺
试 验 园 田问管理 :1基肥 : 6 67m 施 绿 源生 () 每 6. 2
表l 荔浦县荸荠球茎褐腐病发生情况调查表
物有机肥 7 g 2 5k。f )追肥 :于 8 5日施分 蘖肥 , 月 6 7 n施 尿素、 6 i 硫酸钾各 5k , g点蔸施 ; 8 2 于 月 0日
荸荠是荔浦县的主要特色农产品之一 , 种植面积 不断扩大。 近年在该县发生一种荸荠球茎褐腐病 , 危 害严重 , 据不完全统计 ,04年发生面积达 1 3 m 20 3 2 3 h 多 , 占该县荸荠种植面积的 2 520 年发病也有 约 / , 5 0 6 7 m 多。 6 2 该病在 l 月荸荠膨大期开始到成熟收获 h 0 期、 贮藏期均有发生 , 发病球茎 的外表有的完好 , 有的 局部 皱缩 凹陷 ,但荸荠肉质茎内出现黑褐色腐烂斑
南 浦县荸荠球茎褐腐病原因调查及井 冈霉素试 验初报
吕超 燕
( 荔浦县植物保护站,广西 荔浦 5 60) 4 60
摘 要 : 调查 了近年来荔浦县 荸荠球 茎褐腐病较严重的 5 乡镇 , 个 分析 了发病的原 因, 并用井冈 霉素及相近用途的农药进行试验。 结果表 明, 引起荔浦县荸荠球茎褐腐病发病的原 因有 多种, 中主要 其 原因是在 荸荠上施用了井冈霉素或复配有井冈霉素的农药。 关键词 : 荔浦县 ; 荸荠球 茎; 褐腐病 ; 调查 ; 试验 ; 井冈霉素
腐, 受害率严重的为 4 %, 6 平均为 2 %。 3 2 . 施用氯化钾及含 氯复合肥过迟或过量 在调 .2 2 查中发现 , 施用过氯化钾及含氯复合肥的荸荠容易出现
褐腐 , 特别是过迟、 过量施用的褐腐病比较严重 。20 04 年9 月下旬荸荠结荠期调查 , 施用氯化钾( 6 71 施 每 6 1 1 2
施用氯化钾则没有发现褐腐现象。 2 . 肥害 主要 由两种因素造成肥害 : .3 2 一是直接施 用化肥量过大 , 造成荸荠肥害中毒产生褐腐。 据调查 ,
9月中旬 一O月初每 67 1 6 荸荠施用复合肥 15 g m 7 k
的田块 , 在贮藏期褐腐现象严重 , 平均受害率为 3.%, 6 4 6 0%的荸荠 变 味 。 是施肥 后 田水过少 或漏 水导 致化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