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清热剂)【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八纲辨证)【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八纲辨证)【圣才出品】

第6章八纲辨证6.1 考纲要求1.阴阳(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表里(1)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表现类型和机理分析3.寒热(1)寒证和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寒热转化、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4.虚实(1)虚证和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2)虚实转化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3)虚实夹杂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4)虚实真假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6.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阴阳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1)概念①阴证是指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②阳证是指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如表证、热证、实证,或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2)临床表现表6-1 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1)概念①阴虚证是阴虚火旺的病症,临床常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阳虚证阳气亏虚的病证,临床常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尿清便溏,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2)临床表现表6-2 阴虚证和阳虚证的临床表现(3)证候分析①阴虚证a.主要病因第一,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

第二,情志过极,火邪内生,久而伤及阴精。

第三,房事不节,耗伤阴精。

第四,过服温燥之品,使阴液暗耗。

b.证候分析:阴液亏少,机体失却濡润滋养,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内扰的证候。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7-10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7-10章)

第7章病因辨证7.1 考纲要求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与火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风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1.概念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表7-1 风淫证的证型、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例1】(A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风淫证候的是()。

[2012年研]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㖞斜【答案】B【解析】风淫证候是指感受风邪引起的证候,亦称为外风证。

主要表现为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不适,舌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颈项强直,口眼斜,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动等;或皮肤瘙痒,瘾疹;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

此外,风邪还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突然面睑浮肿等症状。

B项,眩晕欲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不属于风淫证候。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研]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答案】C【解析】外风证: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风邪袭表: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等。

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出现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客肌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风历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袭经络: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等。

C项,“头摇不定”为内风证的表现。

【例3】(A型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2006年研]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

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

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嗽,气喘等。

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治风剂)【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治风剂)【圣才出品】

第15章治风剂15.1 考纲要求一、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二、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三、消风散、牵正散、小活络丹、天麻钩藤饮、阿胶鸡子黄汤、玉真散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四、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和鉴别应用15.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概念治风剂是指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的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

2.适应范围(1)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病证。

(2)平息内风剂,适用于内风所致病证。

3.配伍规律(1)疏散外风常以辛散祛风药配伍散寒、清热、祛湿、化痰、养血、活血、止痉、通络药;(2)内风中热盛或阳亢生风者常用平肝息风药配伍清热、滋阴、安神、化痰药,阴虚血亏生风者常用滋阴养血药配伍平肝潜阳药。

4.分类治风剂分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两类。

5.应用注意事项(1)首先应辨清风病之属内、属外,以确立疏散或平息之法。

(2)鉴别病邪的兼夹及病情的虚实,进行针对性配伍。

(3)外风可以引动内风,而内风又可兼夹外风,对此应该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兼而治之。

二、疏散外风剂1.大秦艽汤(1)组成秦艽(9g)、川芎(6g)、羌活(3g)、当归(6g)、甘草(6g)、白芍(6g)、细辛(2g)、防风(3g)、黄芩(3g)、石膏(6g)、白芷(3g)、白术(3g)、生地黄(3g)、熟地黄(3g)、白茯苓(3g)、独活(6g)。

(2)用法水煎服。

(3)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4)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㖞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5)方解表15-1 大秦艽汤方解(6)配伍特点以辛散祛风为主,佐以养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

(7)注意事项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口眼㖞斜属内风所致者,不宜使用。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闻诊)【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闻诊)【圣才出品】

第3章闻诊3.1 考纲要求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3.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听声音1.语声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1)音哑与失音又称“喑”,语声嘶哑者为音哑,语而无声者为失音,前者病轻,后者病重。

①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属实证,“金实不鸣”,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痰湿壅肺,肺失清肃,邪闭清窍所致。

②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金破不鸣”,多因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

(2)语声重浊语声重浊又称声重,指发出的声音沉闷而不清晰或似有鼻音。

多为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以致肺气不宣,鼻窍不利所致。

【例1】(X型题)导致音哑或失音的原因有()。

[2008年研]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肺肾阴虚D.痰浊壅滞【答案】ABCD【解析】音哑是指声音低沉、不清楚。

其病因病机有虚实的不同。

实证常因外感风寒或风热,或痰浊壅滞,以致邪阻息道,肺气不宣,清肃失职而引起;虚证常因肺肾阴虚,虚火灼肺,津枯肺损而引起。

2.语言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主要是指患者语言的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字的清晰程度等。

语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表3-1 异常语态及其临床意义【例2】(A型题)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伴高热、神志不清,统称为()。

[2014年研]A.郑声B.狂言C.独语D.谵语【答案】D【解析】A项,郑声见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微模糊。

B项,狂言见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C项,独语见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D项,谵语见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常伴高热、神志不清等。

(3~4题)A.语无伦次,狂躁妄言B.语无伦次,神志不清C.语言重复,声低断续D.语言错乱,说后自知【例3】(B型题)郑声可表现为()。

[2005年研]【答案】C【解析】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微模糊为郑声的表现。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九章至第十章【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九章至第十章【圣才

第9章脏腑辨证9.1考纲要求1.心与小肠病的常见病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心脉痹阻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小肠实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肺与大肠病的常见病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大肠湿热证、肠燥津亏证、大肠虚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脾与胃病的常见病证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火炽盛证、食滞胃脘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肝与胆病的常见病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5.肾与膀胱病的常见病证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虚水泛证、膀胱湿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6.脏腑兼证的概念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9.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心与小肠病的常见病证表9-1心与小肠病的常见病证【例1】(X型题)属于心病临床表现的是()。

[2016年研]A.心悸、心痛B.头晕、耳鸣C.失眠、健忘D.舌痛、舌疮【答案】ACD【解析】A项,心悸、心痛为心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B项,肾开窍于耳,头晕、耳鸣应为肾经病变中肾阴虚或肾精不足的临床表现。

C项,失眠、健忘为心主神明功能的病变。

D项,心开窍于舌,故舌痛、舌疮为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1.心气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1)概念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怔忡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2)临床表现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倦,或有自汗,动则诸症加剧,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3)病因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过度,或先天不足,或年高气衰等原因而成。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祛湿剂)【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祛湿剂)【圣才出品】

第17章祛湿剂17.1 考纲要求一、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二、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三仁汤、茵陈蒿汤、二妙散、连朴饮、八正散、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实脾散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三、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五皮散、萆薢分清饮、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四、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1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概念祛湿剂是指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1)燥湿和胃剂,适用于湿邪中阻,脾胃失和证。

(2)清热祛湿剂,适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内蕴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

(3)利水渗湿剂,适用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

(4)温化寒湿剂,适用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痹证、脚气等证。

(5)祛湿化浊剂,适用于湿浊下注所致的白浊、妇女带下等证。

(6)祛风胜湿剂,适用于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痹阻经络所致的肢节不利,腰膝顽麻痛痹等证。

3.配伍规律祛湿剂常配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化。

4.分类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湿化浊、祛风胜湿六类。

5.应用注意事项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且辛香之品亦耗气,渗利之剂有碍胎元,故素体阴血不足、或病后体弱及孕妇均应慎用。

二、燥湿和胃剂1.平胃散(1)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陈皮(60g)、炙甘草(30g)。

(2)用法上为散。

每服二钱(6g),水一中盏,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3)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4)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体质)【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体质)【圣才】

第6章体质6.1 考纲要求一、体质的概念二、体质学说的应用6.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体质的概念1.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2.体质的构成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①人体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性是个体体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形态结构(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②人的体质特征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

a.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b.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

c.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又称身体类型,是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

(2)生理机能的差异性①人体的生理机能是其内部形态结构完整性的反映,也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机能协调的体现,反映了脏腑机能的盛衰偏颇。

②如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状况、语声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状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和光泽等。

(3)心理特征的差异性①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

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3.体质状况的评价(1)体质的评价指标①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②身体的机能水平③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④心理的发育水平⑤适应能力(2)理想体质的标志①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②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有弹性;③声音洪亮有力,牙齿清洁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眠良好,二便正常;④动作灵活,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⑤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⑥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富有理性和创造性;⑦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和抗病的能力。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6章胁痛【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6章胁痛【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26章胁痛【圣才第26章胁痛26.1考纲要求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26.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历史沿革1.胁痛最早见于《内经》。

其明确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胆病变相关。

2.《济生方》篇中认为胁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所致。

3.《景岳全书》曰:“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阳经……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

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

”4.《证治汇补》篇对胁痛的病因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5.《诸病源候论·腹痛诸候?胸胁痛候》指出胁痛的发病主要与肝、胆、肾相关。

三、病因病理1.病因情志不遂;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

2.病机肝络失和,其病机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类。

3.病性有虚实之分,以实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亦不少见。

(1)因肝郁气滞,瘀血停滞、湿热蕴结所致多属实证,为“不通则痛”;三者以气滞为先。

(2)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4.病位主要在于肝胆,且与脾、胃、肾有关。

【例1】(X型题)胁痛的主要病机有()。

[2005年研]A.肝气郁结B.瘀血阻络C.湿热蕴结D.肾阳虚弱【答案】ABC【解析】胁肋为肝脉的循行部位,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滞,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均可导致胁痛的发生。

D项,肾阳虚弱则表现为小腹冷痛。

四、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辨在气在血在气①在气,以胀痛为主,且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时轻时重,症状随情绪变化而起伏。

②在血,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2)辨虚实在血①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病机)【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病机)【圣才】

第8章病机8.1 考纲要求一、病机的概念二、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1)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虚实夹杂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1)正胜邪退(2)邪胜正衰(3)邪正相持(4)正虚邪恋(5)邪去正不复三、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1)阴阳偏胜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阴阳偏衰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阴阳互损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阴阳格拒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阴阳亡失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四、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1)气的失常①气虚②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2)血的失常①血虚②血瘀③血热④出血(3)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①气滞血瘀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②气不摄血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③气随血脱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④气血两虚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⑤气血不荣经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五、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1)津液不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①津停气阻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②气随液脱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③津枯血燥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④津亏血瘀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六、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1)风气内动病机①肝阳化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②热极生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③阴虚风动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④血虚生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⑤血燥生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寒从中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湿浊内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津伤化燥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七、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2.经络病机的内容(1)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的概念及病理表现(2)经络气血逆乱的概念及病理表现(3)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概念及病理表现(4)经络气血衰竭的概念及病理表现八、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2.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1)心阳心气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2)心阴心血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肺气肺阴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脾阳脾气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脾阴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6)肝气肝阳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7)肝血肝阴的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肾的精气不足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9)肾的阴阳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六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8.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病机的概念1.病机的概念(1)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理血剂)【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理血剂)【圣才出品】

第14章理血剂14.1 考纲要求一、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二、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槐花散、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三、七厘散、失笑散、桂枝茯苓丸、活络效灵丹、丹参饮、大黄䗪虫丸、十灰散、胶艾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四、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14.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概念理血剂是指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活血祛瘀剂,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止血剂,适用于血溢脉外而出现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

3.配伍规律活血祛瘀中常以活血祛瘀药配伍行气药,止血中常加活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

4.分类理血剂分为活血祛瘀剂和止血剂两类。

5.应用注意事项(1)首先须辨明血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

(2)逐瘀过猛或袪瘀过猛,易伤正气,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3)必要时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不留瘀。

(4)活血祛瘀剂药性破泄,易伤血、损胎,应中病即止,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当慎用。

二、活血祛瘀剂1.桃核承气汤(1)组成桃仁(12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2)用法水煎服,芒硝冲服,当微利。

(3)功用逐瘀泻热。

(4)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5)方解表14-1 桃核承气汤方解(6)配伍特点①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而不凉遏;②活血祛瘀与泻热攻下相伍而成下瘀血之法,使邪有出路,瘀热同治;且寒凉之中少佐辛温,泻热而无凉遏凝血之弊。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真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真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真题及详解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37~81小题,每小题2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

A.病程的变化B.病机的变化C.症状的变化D.体征的变化【答案】B【解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同一疾病,可出现病情发展、病机变化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治法;而不同的病因或疾病,可出现大致相同的病机变化和证候,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病机的变化。

因此答案选B。

2.《素闻·五脏生成》说“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

A.生我B.我生C.克我D.我克【答案】C【解析】土克水,脾克肾。

因此“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克我。

3.“阳中求阴”适用于()。

A.补阴时佐以补阳B.补阳时佐以补阴C.补阳制阴D.补阴制阳【答案】A【解析】阴虚时在补阴的药物中配伍补阳的药物,以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

4.下列选项中,对尿液生成、排泄过程起主宰作用的是()。

A.肺气的通调水道B.膀胱的开阖气化C.三焦的决渎D.肾气蒸腾气化【答案】D【解析】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是津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

津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形体官窍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其清者经脾达肺,重新参与津液代谢;浊者留而为尿。

尿液的排泄,依赖于肾阴抑制与肾阳推动作用的平衡以及肾气蒸化与固摄作用的协调。

因此答案选D。

5.“昼不精,夜不瞑”指的是下列哪项功能异常?()A.中气B.元气C.卫气D.宗气【答案】C【解析】营属阴,卫属阳。

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6.入上齿的经络是()。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
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 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 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在脐。
-4-
苇茎汤
清肺化痰 逐瘀排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肺痈,热毒壅 滞,痰瘀互结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至吐 腥臭浓痰,胸中隐隐作痛,咳 则痛增,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
湿热痢疾
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舌苔黄腻
白头翁汤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 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脉弦数
青蒿鳖甲汤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 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牛蒡解肌汤
清虚热 退骨蒸
滋阴泻火 固表止汗
疏风清热 凉血消肿
主治
阳明腑实证 热结旁流证 里热实证之 热厥痉病或
发狂等
辨证要点
痞,满,燥,实, 苔黄,脉实
方歌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 湿热郁滞之
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甚或局部肿 起,或右侧腿屈而不伸,伸则 痛剧,或时时发热、恶汗、自 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
参苏饮
益气解表 理气化痰
再造散
助阳益气 解表散寒
加减葳蕤汤 滋阴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 助阳解表

气虚外感风 寒,内有痰湿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自汗盗汗)【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自汗盗汗)【圣才】

第45章自汗盗汗45.1 考纲要求辨证论治规律、病证鉴别45.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二、历史沿革1.《金匮要略》首载了盗汗病名,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

2.《三因极—病证方论》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

3.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阳虚、湿、痰,盗汗属血虚、阴虚。

4.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5.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三、病因病理1.病因(1)肺气不足: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

(2)营卫不和: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微受风邪。

(3)阴虚火旺: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

(4)邪热郁蒸: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火偏旺,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等。

2.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1)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以致卫外失司而津液外泄。

(2)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

3.病性(1)虚多实少,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

(2)自汗久可伤阴,盗汗久可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3)邪热郁蒸,病久伤阴,则见虚实兼夹之证。

四、病证鉴别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表45-1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着重辨别阴阳虚实。

(1)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2)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

2.治疗原则(1)虚证应益气养阴,固表敛汗。

(2)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补益剂)【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方剂学 考点及习题(补益剂)【圣才出品】

第9章补益剂9.1 考纲要求一、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二、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内补黄芪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三、人参蛤蚧散、八珍汤、人参养荣汤、泰山磐石散、补肺阿胶汤、石斛夜光丸、大补阴丸、虎潜丸、七宝美髯丹、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龟鹿二仙胶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四、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9.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概念补益剂是指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补益剂适用于人体虚损不足诸证,脏腑虚损诸证,概括起来则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

3.配伍规律(1)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2)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补阴与补阳亦常配合使用。

4.分类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5.注意事项(1)应用补益剂,首先应注意辨别虚实真假;(2)因补益剂多为滋腻之品,易碍胃气,且须多服久服,故在应用时须时时注意脾胃功能,必要时宜酌加健脾和胃、消导化滞之品,以资运化。

(3)注意煎服法,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服药时间以空腹或饭前为佳,若急证则不受此限。

二、补气剂1.四君子汤(1)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2)用法水煎服。

(3)功用补气健脾。

(4)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5)方解表9-1 四君子汤方解(6)配伍特点①药皆味甘而入脾,益气之中兼能燥湿,补虚之中重在健脾;②药性甘温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作用和缓。

(7)加减应用①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a.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展开全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 1 章绪论1.1 考纲要求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2.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3.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 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2.辨证论治:(1)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1.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中医学是应用中医独特理论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2)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1)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2)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3)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

(4)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形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2)形成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形成过程①《黄帝内经》a.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b.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c.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和汤液治疗等;d.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地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②《难经》a.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约成书于东汉,相传为秦越人所作;b.《难经》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丰富,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各个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c.对脉学特别是寸口脉诊”有较详细而系统的论述和创见;d.对经络学说以及藏象学说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e.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黄帝内经》并提,同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性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清热剂
5.1 考纲要求
一、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三、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牛蒡解肌汤、导赤散、泻黄散、苇茎汤、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四、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5.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概念
清热剂是指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2.适应范围
清热剂适用于里热证。

3.配伍规律
(1)实热证中气分热盛证用清热泻火药配伍益气养阴药。

(2)热入血分证用清营凉血药配伍透热或凉血散瘀药。

(3)气血两燔证用清热泻火药配伍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4)火热毒盛证用清热解毒药配伍寒性泻下药或辛凉疏散药。

(5)脏腑热盛证用相应清热药配伍养阴药、益气药。

(6)虚热证用清透伏热药配伍滋阴清热药。

4.分类
分为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气血两清剂、清热解毒剂、清脏腑热剂、清虚热剂六类。

5.注意事项
(1)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及热证之真假、虚实。

(2)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当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

(3)邪热在表,治当解表。

(4)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

(5)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

(6)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热服法,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反佐法。

二、清气分热剂
1.白虎汤
(1)组成
石膏(50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9g)。

(2)用法
水煎,米熟汤成,温服,日三服。

(3)功用
清热生津。

(4)主治
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5)方解
表5-1 白虎汤方解
(6)配伍特点
辛甘大寒配伍苦寒滋润,清散里热而不伤阴;寒凉之中,少佐甘温之品,以和中护胃,使寒不伤中,且有益胃生津之效。

(7)加减应用
①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a.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

b.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c.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②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a.组成: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b.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

c.主治:温疟。

③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a.知母、甘草、石膏、苍术、粳米。

b.功用:清热祛湿。

c.主治:湿温病。

(8)注意事项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2.竹叶石膏汤
(1)组成
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炙甘草(6g)、粳米(10g)。

(2)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4)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5)方解
表5-2 竹叶石膏汤方解
(6)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实为清补两顾之剂。

(7)加减应用
①胃阴不足者,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

②胃火炽盛者,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

③气分热犹盛,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8)注意事项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9)鉴别
表5-3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鉴别
【例1】(X型题)组成药物中含有半夏的方剂有()。

[2012年研]
A.竹叶石膏汤
B.温胆汤
C.麦门冬汤
D.止嗽散
【答案】ABC
【解析】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有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粳米、甘草;温胆汤的组成药物有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有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止嗽散的组成药物有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组成药物中含有半夏的方剂有竹叶石膏汤、温胆汤和麦门冬汤。

3.栀子豉汤
(1)组成
栀子(9g)、香豉(4g)。

(2)功用
清热除烦。

(3)主治
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4)配伍特点
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

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三、清营凉血剂
1.清营汤
(1)组成
犀角(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