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正反比例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时的数量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比例的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区别和判断方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区别,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直观演示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包括图片、实物等。

2.准备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呈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讲义-正比例和反比例(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讲义-正比例和反比例(含答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课堂讲义教材导入: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一)正比例的意义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填空:1、表中有和两种量,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也。

2、观察表格:我们从左往右观察,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倍,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倍……从右往左观察,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

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

3、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路程=速度(—定)。

时间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 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 。

(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

)【规律方法】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

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分三步: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不要省去任何一步。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K (一定)。

【变式训练1】【难度分级】 A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②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③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六年级数学课件正比例和反比例

六年级数学课件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
定义:两个量之间的比值相等 性质: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按相同的比例增加 举例: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应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正比例的应用
定义:两个量之间 的比值保持不变, 即为正比例关系
应用场景:速度、 时间、距离等
Hale Waihona Puke 实例:汽车匀速行 驶,速度与时间成 正比
数学模型:y=kx ,其中k为比例系 数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5小时到达乙地, 甲地到乙地相距多少千米?
反比例的练习题及解析
题目:一个工厂生产了200台机器,每台机器需要10个零件。如果该工厂决定生产更多的机器,但零件数量不变,那么每台新机器的 成本将会如何变化?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了反比例的概念。当一个变量增加时,如果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那么第一个变量与第二个变量之间 的比率将会保持不变。因此,如果该工厂生产的机器数量增加,但零件数量保持不变,那么每台新机器的成本将会降低。
生活中的反比例实例
汽车油箱:油箱容 量固定,行驶距离 与耗油量成反比
速度与时间:速度 越快,所需时间越 短,成反比关系
价格与需求量:价 格上涨,需求量减 少,成反比关系
杠杆原理:动力×动 力臂=阻力×阻力臂 ,当动力臂增加, 阻力臂减少时,动 力作用效果越不明 显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数学中的应用实例

反比例:两个 量之间的乘积 是一定的,当 一个量变化时, 另一个量也按 相反的比例变

区别:正比例 是比值一定, 反比例是乘积
一定
联系:正反比 例都是成比例 关系,当其中 一个量变化时, 另一个量也按 一定的比例变

应用上的区别与联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课件新人教版7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课件新人教版7

a.4.5 %
aa..03aa6..a%..=aa..0a. .3
6
a.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 只要把百分号去 掉 , 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a.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a.学生的出勤率学出=生勤总人人数数 ×100% a.最多能达
b.产品的合格率合=产格品产总品数数
到100% ∶ ×100% 合格率 、
c.小麦的出粉率小面=麦粉的的质质量量
发芽率等。 ×100% b.达不到
d. 花生的出油率花=油生的的质质量量
100%∶出 ×100% 油率 、出水
e.学生的及格率=参加及考格试人人数数
率等。 ×100%c.可超过
aa.2.350%0x aa.4.408%0x aa.3.452%0x
a.35%
a.〔40%-35%〕x = 60 a.x = 1200
a.本单元综合训练
a.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或少〕
百分之几
a.求常见 的百分率
a.用百分
a.百分数的意 义和读写法
数解决问 题
a
a.求比一个数多 (或少)百分之几
a.问题 : 笑笑参加学校的冬季长跑活动 , 已经跑 了70% , 还剩下300 m , 笑笑一共要跑多少米 ?
a.? m a.先画图看
看。
a.70%
a.300m
a.你发现了什么等量关系 ?
a.总路程×〔1-70%〕=剩下的300 m
a.解 : 设笑笑一共要跑 x 米。 a.〔1-70%〕x = 300 a.0.3 x = 300 a.x = 1000
数量/m 1 2 3 4 5 6 7 8 ...
总价/元 3.5 7 10.5 14 17.5 21 24.5 28 ...

六年级下正反比例

六年级下正反比例

正反比例一、变化的量1.认识变化的量二、正比例1.正比例的意义2.判断2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三、画一画1.认识正比例图像四、反比例1.反比例的意义2.判断2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例1 比例解决赛跑问题甲、乙、丙三人进行200m赛跑(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甲到终点时,乙距终还有20m,丙距终点还有25m。

乙到终点时,丙距终点还有几米?练习1.甲、乙、丙3人进行100m赛跑(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当甲跑到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5m,丙距终点还有10m。

当乙跑到终点时,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竞赛题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

一天,老师要求他第二天提前6分到校。

如果小明第二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必须比往常多走25m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2.育红小学举行秋季运动会,六(1)班1号队员和2号队员都参加了200m赛跑。

当1号队员到达终点时,2号队员距终点还有20m。

如果两人的速度不变,要使1号队员和2号队员同时到达终点,1号队员的起跑线要比原来后移多少米?3.在60m赛跑中,甲到达终点时,领先乙10m,乙领先丙20m,假如乙和丙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乙到达终点时,领先丙多少米?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若两人都匀速行进,甲用4时走完全程,乙用6时走完全程.则当乙所剩路程是甲所剩路程的4倍时,他们已经出发了______时.5.猎狗发现在离它10米远的地方有一只奔跑的野兔,马上紧追上去,猎狗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

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狗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能跑3步。

问猎狗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例2运用观察法解决关于变化的量的问题下图是某水库的库容曲线图,其中x表示水库的平均水深(m),V表示水库的库容(万m3).根据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个函数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吗?(4)库容V可以看成平均水深x的函数吗?(5)求当x=18时的函数值,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练习.)丹丹所列的表格中,()和()是相关联的量,看得页数的多少随着的变化而变化;(2)看的页数与看得天数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3)照这样计算,丹丹6天能看()页,a天能看()页;(4)如果用t表示看得天数,n表示看的页数,t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n=().2.冬冬养了一棵紫竹,下图是紫竹1~12月的高度变化情况。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一、内容概要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知识点,简单来说正比例表示两个量成正比关系,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好比速度和时间是常见的正比例例子,当速度加快时,需要的时间就会减少。

反比例则是当两个量中的其中一个增加时,另一个会减少。

像是你在爬山过程中体力消耗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体力消耗越大,反之越省力就是反比例的例子。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两个概念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1. 回顾数学基础知识,为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做铺垫亲爱的小朋友们,转眼间我们已经进入了六年级的数学之旅,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做好铺垫吧!数学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奥秘,让我们一步步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

我们知道数学是生活中的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

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我们要先打好基础。

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比如当我们买文具时,文具的数量和总价之间就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买一支笔和买十支笔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础,你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探索这种关系的奥秘!2. 简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反比例呢?它与正比例相反,当一个量变大时,另一个量就会变小。

比如说你在调节电视机的音量和亮度时,通常音量越大,电视屏幕的亮度就越低,因为电视的音量和亮度就是一对反比例关系。

再如开车的时候,车速越慢反而里程消耗越多;一个钟表转得越慢它行走的总圈数就越大等生活中都可以发现反比例的例子。

明白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啦!二、正比例知识点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你吃的零食越多,肚子就越容易饱。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概念2.能够辨别正比例的特征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关系二、教学重点1.正比例的定义2.正比例的表达方式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教学笔记3.课件投影仪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入正比例的概念,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正比例,举例说明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二:概念讲解1.介绍正比例的定义:当两个量相互变化时,如果它们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就称为正比例。

2.解释正比例的表达方式:可以用等式表示,如y=kx,其中k为比例系数。

3.分析正比例的特征:随着一个量的增大,另一个量也以同样的比例增大。

步骤三:实例演练1.给学生几个简单的正比例例题,让他们通过计算来体会正比例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判断正比例的方法。

步骤四:拓展应用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概念来解决,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思考更多与正比例相关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正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正比例相关的题目。

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其中存在的正比例关系,并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来。

七、课后反思1.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规划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并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

2.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数学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用实例来解释和展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这些现象。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正,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相关知识点。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需要看它们是否相关联,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是否随之变化,以及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我们可以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y=kx表示。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同样需要看它们是否相关联,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是否随之变化,以及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

我们可以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xy=k表示。

常见的正反比例题型包括圆的周长和半径、圆的面积和半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时的底和高等。

下面是一些典型例题:例1:某车间造纸时间和造纸总吨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我们可以在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并根据图像的特点判断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例2:这道题列举了多种量的情况,需要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例3:这道题给出了3:A = 5:B的比例关系,需要求出A与B的比例关系。

根据比例的性质,可以得出A与B成反比例关系。

2.如果3:B = A:5,则A与B成什么比例?为什么?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以下等式:3:B = A:5将等式两边乘以5,得到:15:B = A因此,A与B成15:B的比例。

这是因为等式中的比例关系是等价的,即3:B与A:5是等价的,所以它们的比例关系也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通过等式中的比例关系来确定A与B之间的比例关系。

举一反三:1.a和b相关联的两种量,下面哪个式子表示a和b成正比例?⑤b=7a因为当a增加时,b也会增加,且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因此a和b成正比例。

2.x、y、z是三种相关联的量,已知x×y=z。

当(x+z)一定时,(y+z)和(y-x)成正比例。

拓展提升:1.如果ab=24,那么a和b成反比例;如果a÷b=18,那么a和b成正比例。

2.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之和是37,差是13,两个比的比值是2.5,那么比例式为5:2.3.甲乙两人步行速度之比是7:5,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长时间?题型一:按要求选四个数字组成各一个比例式子12的因数有1、2、3、4、6、12,选四个数字可以得到比例式1:2:3:4.举一反三:1.从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选四个数字可以得到比例式1:2:3:6.2.写出一个比值是24的比例式是3:1.题型五:人员调配问题一个车间有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与第二个小组的人数比是5:3.如果第一个小组的14人到了第二个小组时,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的人数比是1:2,原来两个小组各有多少人?设第一个小组原来有5x人,第二个小组原来有3x人,则有以下等式:5x-14 : 3x+14 = 1 : 2解方程得到x=14,因此第一个小组原来有70人,第二个小组原来有42人。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

知识点:
1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外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那么它们之间就成正比例关系。

A ÷B=K (一定)除法关系 B
A =K (一定)
3判断正比例的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
当它们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4.反比例
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5判断反比例的方法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随着缩小)相反的 积一定 当它们的乘积一定时,成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6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注意:单位 )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7比例尺的分类
线段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扩大的就× 根据比例尺缩小就÷)。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2.正比例和反比例》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例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难点: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巩固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黑板。

2.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讲解正比例关系。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行驶的汽车、升空的火箭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比例。

2.呈现(10分钟)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比例关系。

例如,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成正比例。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的正比例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一个正比例关系,并运用所学的判断方法进行验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其数学表达形式。

2. 能够识别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3. 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形式。

2. 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识别和解决。

教学难点:1.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

2. 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规律。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比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

- 正比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 数学表达形式:y = kx,其中k为比例常数。

2. 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

- 反比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地减少(或增加)。

- 数学表达形式:y = k/x,其中k为比例常数。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识别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 正比例实例:小明买苹果,苹果的价格和重量成正比例关系。

- 反比例实例:小华骑自行车,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2.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六年级公式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六年级公式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特别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这两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不仅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正比例的概念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另一个量也按相同比例增加(或减少)。

在数学上,正比例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y = kx 表示,其中 y 和 x 分别是两个量,k 是一个常数,称为比例常数。

在六年级数学中,学生通常会通过绘制表格或图表来理解正比例关系,并使用正比例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生活中,正比例的概念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购买食材制作食物时,食材的数量和制作出的食物数量通常是正比例的关系;又如,汽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也是正比例的关系。

通过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更准确地进行计划和决策。

二、反比例的概念反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量的增加导致另一个量相应地减少,而且这种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的。

在数学中,反比例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y = k/x 表示,其中 y 和 x 仍然分别是两个量,k 仍然是比例常数。

在六年级数学中,学生通常会通过绘制表格或图表来理解反比例关系,并使用反比例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生活中,反比例的概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辆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又如,工人同时工作时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与工人数量成反比。

了解反比例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更好地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是数学学习中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情况。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绘制表格、绘制图表和进行实际计算,我更清晰地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规律和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总结加典型例题(不含答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总结加典型例题(不含答案)人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一定k xy=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x ×y =k (一定)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1)先判断两种量x 和y 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若符合()一定k xy=,则x 和y 成正比例;若符合x ×y =k (一定),则x 和y 成反比例;否则,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关系。

【典型例题】题型一:根据图标填写信息例1 :购买面粉的重量和钱数如下表,根据表填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特性。

2.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重点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

2. 讲解1.正比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反比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通过一组简单的实例,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2.让学生自主完成一组实际问题解决,锻炼其应用能力。

4. 总结归纳1.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结,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核心知识点。

2.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

五、作业布置通过一组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并标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例子的形式,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在讲解阶段,通过详细的解释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在操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详细解答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性质+练习+总结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性质+练习+总结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一、成正比例的量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例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牛奶的总质量也多;包数少,总质量也少。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如: A.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B.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C.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D.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 例:1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填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2)小结: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2、例2:(1(2)观察图表,发现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3、正比例的意义(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x/y=k(一定)PS:三个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六年级下册数学寒假背诵:正反比例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寒假背诵:正反比例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
寒假背诵:正反比例公式正比例 y/x=k(k一定)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C/a=4)
2、高一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

(S/a=h)
3、底一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

(S/h=a)
4、高一定,三角形的面积与底。

(S/a=1/2h)
5、底一定,三角形的面积与高。

(S/h=1/2a)
6、圆的周长与半径。

(C/r=2π)
7、圆的周长与直径。

(C/d=π)
8、圆柱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V/h=S)
9、圆柱的高一定,体积与底面积。

(V/S=h)
10、圆锥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V/h=1/3S)
11、圆锥的高一定,体积与底面积。

(V/S=1/3h)
12、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反比例 xy=k(k一定)
1、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和宽。

(ab=S)
2、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与高。

(ah=S)
3、三角形面积一定,底与高。

(ah=2S)
4、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Sh=V)
5、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Sh=3V)
6、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