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第9章三角形》竞赛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三角形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三角形§9. 1全等三角形1. 1. 1★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8C,8C是斜边.々的角平分线交AC于。
,过C作CE与a)垂直且交8。
延长线于邑求证:BD = 2CE.解析如图,延长CE、B4,设交于b・则NF3E = NAb,A8 = AC,得△AB£>gA4b,CF = 8O.乂BE 1.CF, BE 平分/FBC,故BE 平分CF, E为CF 中点、,所以2CE = FC = BD .9. 1. 2★在△ABC中,已知乙4 = 60。
,£、F、G分别为/W、AC、8C的中点,P、Q为AABC形外两点,使总_14从尸£ = ¥,°尸_14。
,0尸=卓,若6尸=1,求尸0的长.解析如图,连结EG、FG ,则EG//AC , FG//AB,故/PEG = 150。
= NQFG . 又QF = -AC = EG , PE 4AB = FG , 故APEG 9AGFQ , 所以2 2PG = GQ , AEGP + ZFGQ = ZFQG + ZFGQ = 30°, 乂ZEGF = 60°,所以NPG0 = 9O。
,于是PQ = 0PG = y/2 .10.1. 3★在梯形A8C0的底边AD上有一点心若八钻石、ABCEx △(7£)七的周长相等,求竺L AD 解析作平行四边形EC8A,则△AB石口\。
£»,若H与A不重合,则H在£4 (或延长线)上,但由三角形不等式易知,A,在E4上时,AABE的周长〉/XAZE的周长;A,在E4延长线上时,AABE的周长<AA f BE周长,均与题设矛盾,故A与H重合,A£〃8C ,同理ED//BC ,£ = =.= = AD 2AA f E11.1.4★★△ABC 内,44。
= 60。
,/4(78 = 40。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培优、拔高(奥数)专题讲义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培优、拔高(奥数)专题讲义阅读与思考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有以下丰富的性质: 角的关系:两锐角互余;边的关系: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边角关系: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些性质广泛应用于线段计算、证明线段倍分关系、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等方面.在现阶段,勾股定理是求线段的长度的主要方法,若图形缺少条件直角条件,则可通过作辅助垂线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定理的应用创造必要条件;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也是证明两直线垂直的一种方法.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基本结论:例题与求解【例l 】(1)直角△ABC 三边的长分别是x ,1x 和5,则△ABC 的周长=_____________.△ABC 的面积=_____________.(2)如图,已知Rt △ABC 的两直角边AC =5,BC =12,D 是BC 上一点,当AD 是∠A 的平分线时,则CD =_____________.DC(太原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于(1),应分类讨论;对于(2),能在Rt △ACD 中求出CD 吗?从角平分线性质入手.【例2】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点A ,B ,C ,都在方格线的交点,则∠ACB =( ) A.120° B.135° C.150° D.165°(“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方格纸有许多隐含条件,这是解本例的基础.【例3】如图,P为△ABC边BC上的一点,且PC=2PB,已知∠ABC=45°,∠APC =60°,求∠ACB的度数.B C(“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不能简单地由角的关系推出∠ACB的度数,综合运用条件PC=2PB及∠APC =60°,构造出含30°的直角三角形是解本例的关键.【例4】如图,在△ABC中,∠C=90°,∠A=30°,分别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等边△ABE和等边△ACD,DE与AB交于F,求证:EF=FD.BA C(上海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已知FD为Rt△FAD的斜边,因此需作辅助线,构造以EF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例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CD,求证:222+=BD AB BCBC(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待证结论易联想到勾股定理,因此,三条线段可构成直角三角形,应设法将这三条线段集中在同一三角形中.【例6】斯特瓦尔特定理:如图,设D 为△ABC 的边BC 上任意一点,a ,b ,c 为△ABC 三边长,则222b BDc DC AD BD DC a+=-⋅.请证明结论成立.B解题思路:本题充分体现了勾股定理运用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能力训练A 级1.如图,D 为△ABC 的边BC 上一点,已知AB =13,AD =12,AC =15,BD =5,则BC =_____________.第1题2.如图,在Rt △ABC 中∠C =90°,BE 平分∠ABC 交AC 于E ,DE 是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且DE =1cm ,则AC =_____________cm.第2题3.如图,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BC ∶CD ∶DA =2∶2∶3∶1,且∠B =90°,则∠DAB =_____________.第3题ABC(上海市竞赛试题)4.如图,在△ABC 中,AB =5,AC =13,边BC 上的中线AD =6,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___.第4题D B(湖北省预赛试题)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角是30 º,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山东省竞赛试题)6.如图,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结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 ,则AC 边上的高为( )B.C.D. 第6题CB(福州市中考试题)7.如图,一个长为25分米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足将滑( )A. 15分米B. 9分米C. 8分米D. 5分米第7题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 =∠D =90°,∠A =60°,AB =4,AD =5,那么BCCD等于( ) A.1 B. 2C.D.54第8题A9. 如图,△ABC 中,AB =BC =CA ,AE =CD ,AD ,BE 相交于P ,BQ ⊥AD 于Q ,求证:BP =2PQ.DC(北京市竞赛试题)10. 如图,△ABC 中,AB =AC.(1)若P 是BC 边上中点,连结AP ,求证:22BP CP AB AP ⋅=-(2)P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P 是BC 边延长线上一点,线段AB ,AP ,BP ,CP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BP11.如图,直线OB 是一次函数2y x =图象,点A 的坐标为(0,2),在直线OB 上找点C ,使得△ACO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C 的坐标.12.已知: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E ,AD =8,AB =4,求△BED 的面积.D(山西省中考试题)B 级1.若△ABC 的三边a,b,c 满足条件:222338102426a b c a b c +++=++,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2.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 =90°,P 是△ABC 内的一点,PA =1,PB=3,PC ,则∠CPA =_____________.第2题A3. 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4.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D ,AF 平分∠CAB 交CD 于E ,交CB 于F ,且EG ∥AB 交CB 于G ,则CF 与GB 的大小关系是( )A. CF >GBB. CF =GBC. CF <GBD. 无法确定第4题AB5. 在△ABC 中,∠B 是钝角,AB =6,CB =8,则AD 的范围是( ) A. 8<AC <10 B. 8<AC <14 C. 2<AC <14 D. 10<AC <14(江苏省竞赛试题)6.满足两条直角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恰好等于面积的整数倍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4个(浙江省竞赛试题)7.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D 是斜边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且DE ⊥DF ,若BE =12,CF =5,求△DEF 的面积.DBC(四川省联赛试题)8.如图,在Rt △ABC 中,∠A =90°,D 为斜边BC 中点,DE ⊥DF ,求证:222EF BE CF =+B(江苏省竞赛试题)9.周长为6,面积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若不存在,请给出证明;若存在,请证明有几个.(全国联赛试题)10.如图,在△ABC 中,∠B AC =45°,AD ⊥BC 于D ,BD =3,CD =2,求△ABC 面积.BC(天津市竞赛试题)11.如图,在△ABC 中,∠B AC =90°,AB =AC ,E ,F 分别是BC 上两点,若∠EAF=45°,试推断BE ,CF ,EF 之间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A C12.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MCN =45°. (1)如图1,当M ,N 在AB 上时,求证:222MN AM BN =+(2)如图2,将∠MCN 绕点C 旋转,当M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1NAB M图2N BM(天津市中考试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题目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题目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几何学和解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经典例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例题一:已知△ABC, ∠ABC = 90°,AC=6cm,BC=8cm,求AB的长度。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这道题。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B²=AC²+BC²。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B²=6²+8²=36+64=100。
所以AB=√100=10。
因此,AB的长度为10cm。
例题二:已知△ABC, ∠ACB = 90°,AB=5cm,AC=3cm,求BC的长度。
解析:这是一道直角三角形的题目,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公式:BC²=AB²-AC²。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BC²=5²-3²=25-9=16。
所以BC=√16=4。
因此,BC的长度为4cm。
例题三:已知△ABC, AB=AC,∠ABC=50°,求∠ACB 的度数。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已知AB=AC,因此△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BAC=∠BC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BAC+50°+∠BCA=180°。
由此可得∠BCA=180°-50°-∠BAC。
又因为∠BAC=∠BCA,所以∠BCA=180°-50°-∠BAC=130°-∠BAC。
因此,∠ACB 的度数为130°-∠BAC。
例题四:已知△ABC, AB=AC,∠ABC=80°,求∠ACB 和∠BAC 的度数。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理解“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这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得动、拉不动”的问题, 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例2 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一根木条,把它分成 两个三角形使它保持形状,那么要使五边形,六边形木架,七边 形木架保持稳定该怎么办呢?
AB BC AC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想一想:由不等式的变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 边有何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的理论根据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典例精析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如果一边长 等于4cm,求另两边的长?
解:若底边长为4cm,设腰长为x cm, 则2x+4=18,解得x=7.
路线2:沿线段AB走.
请问:路线1、路线2哪条
路程较短,你能说出根据
A 吗?
B
解:路线2较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由此可以得到: AC BC AB
AB BC AC AC AB BC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AC BC AB
AC AB BC
AB BC AC
BC AC AB
AC AB BC
若一条腰长为4cm,设底边长为x cm,则 2×4+x=18,解得x=10.
因为4+4<10,所以4cm为腰不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另外两个边长都是7cm
二 三角形的稳定性
问题: 如图,盖房子时,在木框未安装好之前,木 工师傅常常先在木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 么要这样做呢?
答: 三角形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初中数学讲义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 条边就叫做n 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2016•丰润区二模)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和10cm,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A.5cm B.8cm C.10cm D.17cm【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和10cm,∴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4<x<16,∴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17cm.故选:D.【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例1】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3,4,5; (2) 3,5,9 ; (3) 5,5,8.【答案】(1)能;(2)不能;(3)能.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59c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 5<c<9.【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两边a 、b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c<a+b.举一反三【变式】(浙江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8,则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5,注:答案不唯一,填写大于4,小于12的数都对.类型二、三角形中重要线段3. (江苏连云港)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最长边,再找到最长边所对的顶点.然后过这个顶点作最长边的垂线即得到三角形的高.【总结升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里一定要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 ,试画出△ABC 各边上的高.【答案】解:所画三角形的高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CD 为△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BC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3cm ,BC =8cm ,求边AC 的长.【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有下列数量关系:①AD =BD ,②△BCD 的周长比 △ACD 的周长大3.【答案与解析】解:依题意:△BC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3cm ,故有:BC+CD+BD-(AC+CD+AD)=3.又∵ CD 为△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 AD =BD ,即BC-AC =3.又∵ BC =8,∴ AC =5.答:AC 的长为5cm .【总结升华】运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得到线段AD =BD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对图形中线段所在位置的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几何题常用的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ABC S △,则S 阴影为________.【答案】1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2014春•新泰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平分线,∠B=50°,∠DAE=10°,(1)求∠BAE 的度数;(2)求∠C 的度数.【思路点拨】(1)根据AD是BC边上的高和∠DAE=10°,求得∠AED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2)根据(1)的结论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求得∠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1)∵AD是BC边上的高,∴∠ADE=90°.∵∠ADE+∠AED+∠DAE=180°,∴∠AED=180°﹣∠ADE﹣∠DAE=180°﹣90°﹣10°=80°.∵∠B+∠BAE=∠AED,∴∠BAE=∠AED﹣∠B=80°﹣50°=30°.(2)∵AE是∠BAC平分线,∴∠BAC=2∠BAE=2×30°=60°.∵∠B+∠BAC+∠C=180°,∴∠C=180°﹣∠B﹣∠BAC=180°﹣50°﹣60°=70°.【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例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答案】解:已知△ABC中,∠C=∠ABC=2∠A设∠A=x则∠C=∠ABC=2xx+2x+2x=180°解得:x=36°∴∠C=2x=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180°-90°-72°=18°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6.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总结升华】本题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际生活中,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都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类型五、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思路点拨】本题实际告诉了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答案与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则它的内角和是,∴,解得.∴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2015•徐州)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9.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0°,∴它的外角是:180°﹣140°=40°,边数:360°÷40°=9.类型六、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8.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把边数代入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过十二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十二个顶点可以画12×9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在每个顶点都数了一次,∴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该为12×9÷2=54(条)∴十二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4条.【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答案】C;类型七、镶嵌问题9.分别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①三角形木板;②四边形木板;③正五边形木板;④正六边形木板作平面镶嵌,其中不能镶嵌成地板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总结升华】用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实质上是相关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经典《三角形》专题训练知识点梳理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3(-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截长补短法——《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
⑴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截长法和补短法。
⑵学生的辅助线选择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
⑶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口述作图方法
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便于教师把握授课效果,并能及时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教学,
本次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实践中获得结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概括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
1、使学生经历探索线段的和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以及数学方法确定性。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正确的辅助线作法。
难点
运用截长补短法解决线段和问题。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竞赛活动,复习旧知
⑵学生是否能清晰、准确概括出所学知识。
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积极评价,去粗取精,巩固升华。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截长补短法”分析线段和问题
补短法:合二为一.
截长法:一分为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是截长补短法在解决线段和问题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重视作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活动4
小结
截长补短法思路分析
布置作业:
1、活动3中题运用补短法证明
2、拓展作业Biblioteka 在五边形ABCDE中,AB=AE, BC+DE =CD,∠BAE=∠BCD=120°,∠ABC+∠AED=180°,连接AD。
求证:AD平分∠CDE.
学生思考小结,教师最后补充完整.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第九章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1
第九章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基础知识】我们把两两相交又没有三线共点的四条直线及它们的六个交点所构成的图形,叫做完全四边形.六个点可分成三对相对的顶点,它们的连线是三条对角线.如图91-,直线ABC 、BDE 、CDF 、AFE 两两相交于A 、B 、C 、D 、E 、F 六点,即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线段AD 、BF 、CE 为其三条对角线.完全四边形中既有凸四边形、凹四边形,还有折四边形以及四个三角形.如图91-中有凸四形ABDF ,凹四边形ACDE ,折四边形BCFE ,四个三角形ACF △、BCD △、DEF △、ABE △.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对四个三角可以写出梅涅劳斯定理的4个式子(见图11-后说明);若直线AD 交BF 于H ,交CE 于G ,则可以写出塞瓦定理的7个式子(见图23-);利用空全四边形及其对角线的相交可以讨论梅涅劳斯定理与塞瓦定理的互推(图22-);完全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即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及西姆松线(见图67-))等.这是我们已介绍的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完全四边形还有一系列有趣的性质,下面我们介绍其中的几条: 性质1设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1)若B 、C 、E 、F 四点共圆于O ,则M 点在对角线AD 所在直线上,且OM AD ⊥; (2)若A 、B 、D 、F 四点共圆于O ,则M 点在对角线CE 上,且OM CE ⊥. 注此性质还可参见例10(9),例11(3)、(5).O B KC(a)MD FEOBMC F 图9-2(b)D证明(1)如图92- (a ).设过B 、C 、D 三点的圆交直线于点M ',则AD AM AB AC AE AF '⋅=⋅=⋅,即知点M '在DEF △的外接圆上,亦即知点M '就是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M .设K 为AM 延长线上一点,由2CME CMK KME CBE CFE CFE COE ∠=∠+∠=∠+∠=∠=∠,知C 、E 、O 、M 四点共圆.于是1902OMK OME EMK OCE COE ∠=∠+∠=∠+∠=︒,即证.(2)如图92- (b ).同(1)可证过B 、C 、D 三点的圆与CE 的交点即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M .由圆幂定理(即点对O 的幂)有 222CO CD CF R CM CE R =⋅+=⋅+,222ED ED ED R EM EC R =⋅+=⋅+(其中R 为O 半径).上述两式相减,有()2222CO EO CE CM ME CM ME -=-=-.由定差幂线定理,知OM CE ⊥.推论1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凸四边形ABDF 内接于O ,AD 与BF 交于点G ,则CDB 、CFA 、EFD 、EAB 、OAD 、OBF 六圆共点;CFB 、CDA 、GAB 、GDF 、OBD 、 OFA 六圆共点;EFB 、EAD 、GBD 、GFA 、OAB 、ODF 六圆共点.事实上,可设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则由性质1(2),知M 在CE 上,且OM CE ⊥.于是,知C 、M 、D 、B 及M 、E 、F 、D 分别四点共圆,有9090BMO BMC BDC ∠=︒-∠=︒-∠()9018090BDF BDF =︒-︒-∠=∠-︒=11(180)909022BOF BOF BFO ︒-∠-︒=︒-∠=∠.从而知,点M 在OBF 上.同理,知点M 在OAD 上.由密克尔点的性质知,CDB 、CFA 、EFD 、EAB 四圆共点于M .故以上六圆共点M .同理,设N 为完全四边形CDFGAB 的密克尔点,则CFB 、CDA 、GAB 、GDF 、OBD ,OFA 六圆共点于N .设L 为完全四边形EFAGBD 的密克尔点,则EFB 、EAD 、GBD 、GFA 、OAB 、ODF 六圆共点于L .图9-3l 6l 5l 4l 1BDCGMFE N L推论2如图93-,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凸四边形ABDF 内接于O ,AD 与BF 交于点G .CDB 与CFA 、CDA 与CFB 、OBD 与OFA 、ODA 与OBF 、EAB 与EFD 、EAD 与EFB 、OAB 与ODF 、GAB 与GDF 、GBD 与GFA 共九对圆的连心线分别记为1l ,2l ,3l ,⋯,9l ,则1l 、2l 、3l 、4l 、OC 五线共点于OC 的中点;4l 、5l 、6l 、7l 、OE 五线共点于OE 的中点;3l 、7l 、 8l 、9l 、OG 五线共点于OG 的中点.事实上,可设M 、L 、N 分别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EFAGBD 、CDFGAB 的密克尔点,则OM CE ⊥于M ,OL EG ⊥于L ,ON CG ⊥于N .注意到OM 是ODA 与OBF 的公共弦,则4l 是OM 的中垂线,从而知4l 过OC 的中点,4l 也过OE 的中点.因CN 是CDA 与CFB 的公共弦,则2l 是CN 的中垂线,而ON CN ⊥,从而2l 过OC 的中点;又注意到CM 是CDB 与CFA 的公共弦,则1l 是CM 的中垂线,又OM CM ⊥,则1l 过OC 的中点,ON 是OBD与OFA 的公共弦,则3l 是ON 的中垂线.而ON CN ⊥,3l 过OC 的中点.故1l 、2l ,3l 、4l 、OC 五线共点于OC 的中点.同理,注意到LE 、ME 、OL 分别是EAD 与EFB .EFD 与EAB 、OAB 与ODF 的公共弦,推知4l 、5l 、6l 、7l 、OE 五线共点于OE 的中点.注意到GN 、LG 、OL 、ON 分别是GAB 与GDF 、GBD 与GFA 、OAB 与ODF 、OBD 与OFA 的公共弦,推知,3l 、7l 、8l 、9l 、OG 五线共点于OG 的中点.注 由上述推论,即知下列竞赛题即为其特殊情形: (1)(1990年全国高中联赛题)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PAB △、PBC △、PCD △、PDA △的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13O O 、24O O 与OP 三线共点.(2)(2006年国家集训队测试题)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且圆心O 不在四边形的边上,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OAB △、DBC △、OCD △、ODA △的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13O O 、24O O 与OP 三线共点.性质2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三条对角线AD 、BF 、CE 的中点M 、N 、P 共线(即牛顿线).图9-4证明如图94-,分别取CD 、BD 、BC 的中点Q 、R 、S ,于是,在ACD △中,M 、R 、Q 三点共线;在BCF △中,S 、R 、N 三点共线;在BCE △中,S 、Q 、P 三点共线.由平行线性质,有MQ AC MR AB =,HR FD NS FC =,PS EBPQ ED =. 对BCD △及截线AF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1CA BE DEAB ED EC⋅⋅=,即有1QM RN SP MR NS PQ ⋅⋅=. 再对QRS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知M 、N 、P 三点共线.注此性质中的线称为牛顿线,其证明还有10多种.性质3完全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被其他两条对角线调和分割(两点内分与外分同一线段成同一比值,称这两点调和分割这一线段). 证明如图95- (a )、(b ),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对角线AD 所在直线交BF 于M ,交CE 于N ,需证AM MDAN ND=(此式表明点M 、N 调和分割AD ). NPBDCFAEBDCFANE (b)(a)图9-5MM若BF CE ∥,如图95- (a ),则由AM BF MDAN CE ND==,即证. 若BF CE ≠,可设直线BF 与CE 交于点P . 对ADF △及点B 应用塞瓦定理,有1AM DC FEMD CF EA⋅⋅=. 对ADF △及截线CN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1AN DC FEND CF EA⋅⋅=. 上述两式相除,即得AM MDAN ND=. 对于图95- (b ),类似地可证明有BM MF BP NF =(M 、P 调和分割BF ),CN NECP PE=(N 、P 调和分割CE );对于图95- (a ),也可看作直线BF 、CE 相交于无穷远点,也有这两式.性质4完全四边形的三条对角线为直径的圆共轴,且完全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的垂心在这条轴上.C图9-6证明如图96-,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分别以对角线AD 、BF 、CE 为直径作圆,这三个圆 的圆心就是三条对角线的中点M 、N 、P .设1H 、2H 、3H 、4H 分别为DEF △、ACF △、ABE △、BCD △的垂心,注意到三角形垂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垂心是所有过任一条高的两个端点的圆的根心(见根轴的性质3及垂心的性质4). 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显然1H 、2H 、3H 、4H 不重合,由于DEF △的垂心1H 是三个圆两 两根轴的根心,而对于DEF △,在它的边所在直线上的高C 、B 、A ,点1H 关于以CE 、BF 、AD 为直径的圆的幂相等,即点1H 在这三个圆两两的根轴上.同样,对于ACF △,在它的边所在直线上的点B 、D 、E ,其垂心2H 关于以CE 、BF 、AD 为直径的圆的幂相等,以及点3H 、4H 均关于以CE 、BF 、AD 为直径的圆的幂相等.故1H 、2H 、3H 、4H 均在这三个圆的两两的根轴上,即这三个圆两两的根轴重合,亦即共轴,且四个三角形的垂心在这条根轴上.注 证明1H 、2H 、3H 、4H 四点共线,也可以这样证:由于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四个DEF △、ACF △、ABE △、BCD △的外接圆交于一点M ,且点M 关于这四个三角形的西姆松线为同一条直线l ,根据西姆松线的性质:点P 的西姆松线平分点P 与三角形垂心的连线(西姆松定理及应用中例5),则知l 过1MH 、2MH 、3MH 、4MH 的中点,从而点1H 、2H 、3H 、4H 共线.推论3完全四边形的垂足线与牛顿线垂直(两圆连心线垂直于公共弦).性质5完全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共圆,这四个圆心每三个构成的三角形的垂心分别在构成完全四边形的四条直线上,且这四个垂心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与四个圆心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全等. 上述性质即指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1O 、2O 、3O 、4O 分别为ACF △、BCD △、DEF △、ABE △的外心,1H 、2H 、3H 、4H 分别为423O O O △、413O O O △、241O O O △、123O O O △的垂心,则 (1)1O 、2O 、3O 、4O 四点共圆(斯坦纳圆);(2)423O O O ACF △∽△,123O O O ABE △∽△,241O O O DEF △∽△,413O O O BCD △∽△;(3)1H 、2H 、3H 、4H 分别在BE 、AE 、AC 、CF 上,且四边形1234H H H H ≌四边形2143O O O O . 证明设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连接BM 、2CO 、2O M 、3MO 、DM ,则(l )12211801802O O M CO M CDM ∠=︒-∠=︒-∠.同理,13180O O M FDM ∠=︒-∠.从而()1213360180O O M O O M CDM FDM ∠+∠=︒-∠+∠=︒.因此,1O 、2O 、3O 、M 四点共圆.同理,3O 、4O 、2O 、M 四点共圆.故1O 、2O 、3O 、4O 四点共圆.图9-7(a)(2)由BM 为2O 与4O 的公共弦,则知24O O BM ⊥.同理23O O DM ⊥. 于是423O O O BMD BCD ACF ∠=∠=∠=∠.同理,24323180O O O O MO BAF CAF ∠=︒-∠=∠=∠,故423O O O ACF △∽△. 同理,123O O O ABE △△∽. 于是241O O O BEA DEF ∠=∠=∠.又214213314213324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CAF ACF DFE =∠+∠=∠.从而241O O O DEF △∽△. 同理,413O O O BCD △∽△.(3)自2O 作34O O 的垂线交BE 于1H '点,连4BO 、2BO 、41O H ',由4O 为ABE △的外心,有1490H BO BAE '=︒-∠及1242439090H O O O O O BAE '∠=︒-∠=︒-∠,知14124H BO H O O ''∠=∠,从而1H '、2O 、B 、4O 四点共圆,于是14212H O O H BO ''∠=∠.又2O 为BCD △的外心,知12290H BO O BE BCD '∠=∠=︒-∠. 于是1424239090H O O BCD O O O '∠=︒-∠=︒-∠,即14242390H O O O O O '∠+∠=︒.这表明41O H '也垂直于23O O ,即知1H '为423O O O △的垂心,故1H '与1H 重合.过3O 过14O O 的垂线交AE 于2H ',连4O E 、3O E 、42O H ',则4290O EF ABE '∠=︒-∠,()4321431439018090=18090=90O O H OO O OO O CBD ABE ABE '∠=︒-︒-∠=∠-︒=∠-90︒︒-∠-︒︒-∠,从而2H '、4O 、3O 、E 四点共圆,则有42343O H O O EO '∠=∠.又132134432429090OO H OO O O O H BDC O EH BDC ABE ACF '''∠=∠+∠=∠+∠=∠+︒-∠=︒-∠, ()()42343334290O H O O FO DEO DEO DEF DEF O EH ''∠=∠=∠+∠=∠-︒+∠-∠()()9090180180DEF DEF ABE ABE EDF ACF =∠-︒+∠-︒-∠=∠+︒-∠-︒=∠,即13242390OO H O H O ''∠+∠=︒,这说明2H '为134O O O △的垂心,故2H '与2H 重合. 过点2O 作14O O 的垂线交AC 与点3H ',连1CO 、2CO 、31H O ',则()32121432132118018090H O O O OO H O O DEF H O O AFC '''∠+︒-∠=∠+︒-∠=∠+∠=︒,3190H CO AFC '∠=︒-∠.于是32131H O O H CO ''∠=∠,即知3H '、C 、2O 、1O 四点共圆,有23121O H O O CO '∠=∠.又3243211243112490H O O H O O OO O H CO OO O AFC FDE '''∠=∠+∠=∠+∠=︒-∠-∠ ()9090FDE FED FDE FED=︒-∠++∠=︒-∠,()231121290O H O OCO ACF ACO FCO ACF AFC '∠=∠=∠-∠+∠=∠-︒-∠()90180180CBD CAF CBD CAF FED CAF FED +∠-︒=︒-∠+∠-︒=∠+∠-∠=∠.即32423190H O O O H O ''∠+∠=︒,由此知3H '为124O O O △的垂心,故3H '与3H 重合.OMH 1H 2H 3H 4O 4O 1O 3O 2图9-8过点3O 作12O O 的垂线交CF 于点4H ',连1O F 、14O H '、3O F ,由1O 为ACF △的外心,有490H FQ FAC '∠=︒-∠及4312139090H O O O OO FAC '∠=︒-∠=︒-∠,知41431H FO H O O ''∠=∠,从而4H '、3O 、F 、1O 四点共圆,于是41343H O O H FO ''∠=∠.又3O 为DEF △的外心,知43390H FO DFO FED '∠=∠=︒-∠ 于是4131329090H OO FED OO O '∠=︒-∠=︒-∠,即41313290H O O O O O '∠+∠=︒.这表明14O H '也垂直于23O O ,即知4H '为123O O O △的垂心,故4H '与4H 重合. 综上可知,1H 、2H 、3H 、4H 分别在BE 、AE 、AC 、CF 上. 下面,我们证明四边形1234H H H H ≌四边形2143O O O O .由于1O 、2O .3O .4O 共圆,设该圆圆心为O ,设M 为23O O 的中点.由垂心的性质(即Servois 定理):三角形任一顶点至该三角形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至其对边的距离的两倍.于是412O H OM =且41O H OM ∥,142O H OM =且14O H OM ∥,故1441O H O H ∥,即1414O H H O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有4114H H O O ∥.同理1221H H O O ∥,2332H H O O ∥,3443H H O O ∥. 从而四边形12342143H H H H O O O O ≌.推论4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A 、B 、D 、F 四点共圆于O ,1O 、2O .3O .4O 分别为BCD △、DEF △、ABE △、ACF △的外心,1H 、2H 、3H 、4H 分别为234O O O △、134O O O △、124O O O △、123O O O △的垂心,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1K ,2K ,3K ,4K ,5K ,6K 分别34AO O △、13BO O △、14CO O △、12DO O △、23EO O △、24FO O △的外心,24O O 与13O O 所在直线交于点1P ,直线21O O 与43O O 交于点2P ,1J 、2J 分别为14O O 、23O O 的中点,直线12I H 与34H H 交于点1Q ,直线13H H 与24H H 交于点2Q ,直线12O O 与34H H 交于点L ,直线43O O 与12H H 交于点N ,124O O O △的外心为X ,123H H H △的外心为Y ,X 与Y 交于点S 、T 则(1)O 在X ,且12ACE OO O △∽△;(2)14231423O O O O OM ST H H H H ∥∥∥∥∥; (3)14231423H O H O O H O H XY CE ∥∥∥∥∥;(4)1243OO O MO O △△≌;(5)点1J 、2J 、1P 、2P 、1Q 、2Q 在直线XY 上,N 、L 在直线ST 上;(6)点1K 、2K 、4K 、6K 在直线ST 上,3K 、5K 在直线XY 上且它们关于直线XY 对称; (7)1J 、2J 分别OMC △、OME △的外心; (8)1P 、2P 分别BOF △、AOD △的外心.证明如图99-,(1)联结1OO 、2OO 、1O M 、2O M 、AD 、MD 、DO 、OB 、OF 、1O D 、2O D ,则()1111180902O MD O DM DO M DCM ∠=∠=︒-∠=︒-∠. P 2K 5L J 2J 1Q 2Q 1P 1XY K K 1K 2K 3K 4N H 1H 2H 3H 4S OO 4O 1O 3O 2B D M F AT图9-9同理,290O MD DEM ∠=︒-∠.从而()12180180180O MO DCM DEM BDC BAF ∠=︒-∠+∠=︒-∠=︒-∠.① 又1O 为BDC △的外心,知1OO 为BD 的中垂线,于是,112O OD BOD BAD ∠=∠=∠,212O OD FOD FAD ∠=∠=∠,则1212O OO O OD O OD BAD FAD BAF ∠=∠+∠=∠+∠=∠.② 由①、②知,点O 在X 上,注意到12121OO O OO D O O D BCD MCD BCE ∠=∠+∠=∠+∠=∠.③ 由②、③知,12OO O ACE △∽△.(2)注意到14O O 是公共弦CM 的中垂线,23O O 是EK 的中垂线,以及OM CE ⊥,则知1423O O O O OM ∥∥.设此三线段的中垂线为l ,则知点X 在l 上.由性质5(3)知,1414H H O O ∥,2323H H O O ∥,故1423H H H H OM ∥∥.又注意到四边形1414H H O O 为平行四边形,则由1H 为234O O O △的垂心,知四边形1414H H O O 为矩形,即知14H H 与14O O 的中垂线共线,即知点Y 也在直线l 上,亦即知l 为ST 的中垂线,故为ST OM ∥.(3)由性知5(3)知,X 与Y 为等圆,知ST 垂直平分XY ,且41XO YH =,即知四边形14XYH O 为等腰梯形,亦知ST 为14H O 的中垂线,同理ST 为23O H 的中垂线.于是14231423H O H O O H O H XY CE ∥∥∥∥∥,且其前五条线段的中垂线为ST .(4)由上即知1243OO O MO O △≌.(5)由(2)、(3)即知,1J .2J 、1P 、2P 、1Q 、2Q 均在直线XY 上,N 、L 在直线ST 上.(6)由性质5(3)知,12H H 在1K 上,即知1K 在14H O 的中垂线ST 上,同理,2K 、4K 、6K 亦在ST 所在的直线上.又3K 在14O O 的中垂线上,则3K 在XY 所在的直线上. 同理,5K 也在直线XY 上.注意到1K X 垂直平分34O O ,4K Y 垂直平分34H H ,则有14K X K Y ∥. 同理41K X K Y ∥由此知1K 与4K 关于XY 对称. 同理5K 与3K 、2K 与6K 也关于XY 对称.(7)注意到四边形14O O OM 为等腰梯形,1J 为14O O 的中点,14O O 为CM 的中垂线,则111OJ J M J C ==,即1J ,为OMC △的外心,由此知1J 在OC 上,且1J 为OC 的中点.同理,2J 在OE 上,且2J 为OE 的中点.(8)注意到1802180BMF BAF BOF ∠=︒-∠=︒-∠,知M 在OBF △的外接圆上,又1O 、3O 分别是四边形BCMD 、ABM E 的外接圆圆心,知13O O 为公共弦BM 的中垂线,同理,42O O 为FM 的中垂线.于是13O O 与42O O 的交点1P 为BOF △的外心. 同理,43O O 与12O O 的交点2P 为AOD △的外心 注以上推论由山东济南刘世军给出.性质6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点G 是对角线AD 所在直线上异于点A 的任意一点,则cot cot cot cot AGC AGF AGB AGE ∠+∠=∠+∠证明如图910-,点G 可以在对角线AD 上或其延长线上,连CE 与直线AD 相交于点K .在ACE △及点D 应用塞瓦定理,有1AB CK EF BC KE FA⋅⋅=.① AED KBCGAFE D KBCGBDCFAK GE图9-10(c)(b)(a)注意到sin sin GAB GBC S AB AG AGBBC S CG BGC⋅∠==⋅∠△△, sin sin GCK GKE S CK CG AGCKE S EG AGE ⋅∠==⋅∠△△, sin sin GEF GFA S EF EG EGAFA S AG AGF⋅∠==⋅∠△△ 将上述三式代入①式,得sin sin sin sin sin sin BGC EGFAGC AGB AEG AGF∠∠=∠⋅∠∠⋅∠.② 而()sin sin ?sin cos cos sin BGC AGC AGB AGC AGB AGC AGB ∠=∠-∠=∠⋅∠-∠⋅∠, ()sin sin cos EGF AGE AGF ∠=∠-∠=sin cos cos sin AGE AGF AGE AGF ∠⋅∠-∠⋅∠.将上述两式代入②式,得cot cot cot cot AGB AGC AGF AGE ∠-∠=∠-∠.故cot cot cot cot AGC AGF AGB AGE ∠+∠=∠+∠.性质7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过B 、F 作与对角线AD 平行的直线分别交对角线CE 于G 、H ,连结BH 、FG 相交于点P ,则点P 在直线AD 上.GQHBDCFAP图9-11证明延长AD 交CE 于点Q .对ACE △及点D 应用塞瓦定理,有1CQ EF ABQE FA BC⋅⋅=.()* 由BG AD FH ∥∥,有AB GQ BC CG =,AQCQ CG BG=⋅,FH EF EA AQ =⋅. 将上述三式代入()*式得1GQ EA EHQE AF BG⋅⋅= 又由BG FH ∥,有FH FPBG PG=.于是上式变为1GQ EA EP QE AF PG ⋅⋅=. 对EFG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知A 、P 、Q 共线,故点P 在直线AD 上.性质8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四边形ABDF 有内切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下述三条件之一:(1)BC BE FC FE +=+;(2)AC DE AE CD +=+: (3)AB DF BD AF +=+.证明(1)充分性:如图912-,在CF 上截取CG CB =,在EA 上截取EH EB =,连BG 、GH 、BH ,则FH EH EF EB EF =-==.又BC BE FC FE +=+,则BE FE FC BC -=-. 故FH FC BC FC CG GF =-=-=.分别作BCG ∠、BEH ∠、GFH ∠的平分线.由CB CG =、EB EH =、FG FH =,知上述三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BGH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从而这三个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设该点为I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知I 到CB 与CF 、到EB 与EF ,到FC 与EA 的距离均相等,即I 到四边形ABDF 四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四边形ABDF 有内切圆.必要性:设内切圆分别交AB 、BD 、DF 、FA 于点P 、Q 、R 、S ,则CP CR =、BP BQ =, EQ ES =,RF FS =.于是()()BC BE CP BP BQ QE +=-++=CP QE CR ES CR +=+=+()()RF FS ES CR RF ES FS FC FE -+=++-=+.(2)充分性:在AC 上截取CM CD =,在AE 上截取EN ED =,则AM AC CM AC CD AE D E =-=-=- (已知条件)AE EN AN =-=,则DCM ∠、DEN ∠、MAN ∠的平分线就是MDN △的三边的中垂线,由此即知四边形ABDF 有内切圆. 必要性:同(1)可证(略). (3)由切线长定理即证.性质9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四边形ABDF (在BAF ∠内)有旁切圆(或折四边形BCFE 有下切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下述三条件之一:图9-13A(1)AB BD AF FD +=+;(2)AC CD AE ED +=+;(3)BC CF BE EF +=+.证明(1)充分性:在射线AB 上取点K ,使BK BD =,在射线AF 上取点L ,使得FL FD =,连DK 、DL 、KL .由AB BK AB BD AF FD AF FL AL +=+=+=+=,知BDK △、FDL △、DLK △均为等腰三角形,设点A I 为DKL △的外心,易知A I B 、A I F 、A I A 分别为DKL △的三边DK 、DL 、KL 的中垂线,即它们分别是DBC ∠、DFE ∠、EAC ∠的平分线,则点A I 到四边形ABDF 各边的距离相等,即知四边形ABDF (在BAF ∠内)有旁切圆,圆心即为A I .必要性:(略).(2)必要性:设旁切圆与四边形分别相切于点M 、P 、Q 、N ,则AM AN =、CP CM =、EQ EN =、DP DQ =,从而AC CD AC CP PD AM PD AN DQ AE EN +=++=+=+=++ DQ AE EQ QD AE ED =++=+.充分性:(略).(3)类似(2)而证.【典型例题与基本方法】例1在凸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E 是CD 边上一点,BE 交AC 于G ,DG 交BC 于F .求证FAC EAC ∠=∠.(1999年全国高中联赛题)证明如图914-,在完全四边形CFBGDE 中,点A 为对角线CG 所在直线上一点,由题设知BAC CAD ∠=∠.由性质6,即知FAC EAC ∠=∠.例2已知圆1S 与圆2S 交于P 、Q 两点,1A 、1B 为圆1S 上不同于P 、Q 的两个点,直线1A P 、1B P 分别交圆2S 于2A 、2B ,直线11A B 和22A B 交于点C .证明:当点1A 和1B 变化时,12A A C △的外心总在一个定圆上.(IMO 43-预选题,2003年国家队集训测试题)B 2S 1QO 1O 2PA 2B 1CA 1O 图9-15证明如图915-,当点1A 和1B 变化时,点C 、1B 、1A 、P 、2B 、2A 组成完全四边形的六个顶点.由性质5知点Q 恰为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由此即知12A A C △的外心O 在完全四边形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所在的圆(即斯坦纳圆)上,例3如图916-,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E 、F ,过O 作EF 的平行线交BC 、AD 于I 、J .求证:OI OJ =.(《数学教学》2006年第10期问题681号)IOB DMCFANGEJ 图9-16证明延长AC 交EF 于点G ,在完全四边形ABECFD 中,由性质3,有AO OCAG GC=. 又IJ EF ∥,则OI OC AO OJAG GC AG GF===. 故OI OJ =.注类似地,在完全四边形ABECFD 中,直线IJ 交AE 于M ,交直线ED 于N ,则有ON OC AO OMEG GC AG EG===,故OM ON =. 由此,我们可推证得:过完全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所作直线与平行对角线的同一端点所在边(或延长线)相交,所得线段被对角线交点平分. 【解题思维策略分析】1.灵活应用完全四边形的优美性质解题例4以ABC △的边BC 为直径作半圆,与AB 、AC 分别交于点D 、E .过D 、E 作BC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F 、G .线段DE 、EF 交于点M .求证:AM BC ⊥.(1996年第37届IMO 中国国家队选拔赛试题)A 图9-17证明如图917-,连结BE 与CD ,设它们相交于点O ,因BE AC ⊥,CD AB ⊥, 则O 为ABC △的垂心,于是AO BC ⊥.又DF BC ⊥,EG BC ⊥,则DF AO EG ∥∥. 由性质7,得点M 在AO 上,于是AM BC ⊥.例5如图918-,在ABC △中,90BAC ∠=︒,G 为AB 上给定的一点(G 不是线段AB 的中点),设D 为直线CG 上与C 、G 都不相同的任意一点,并且直线AD 、BC 交于E ,直线BD 、AC 交于F ,直线EF 、AB 交于H .试证明交点H 与D 在直线CG 上的位置无关.(1990年苏州市高中竞赛题)GP N BDMCFAHE图9-18证明作BM CG AN ∥∥,点M 、N 均在直线EF 上.连结AM 、BN .对CEF △,由性质7,知AM 与BN的交点P 在CG 上.则HB BM PB GBHA AN PN GA===. 这说明点H 由G 唯一确定.即点H 与D 在直线CG 上的位置无关. 注 例5中条件90BAC ∠=︒是多余的.例6如图919-,任意五角星形12345A A A A A 12345C C C C C 的五个小三角形的外接圆分别交于星形外的五个点1B 、2B 、3B 、4B 、5B .求证:1B 、2B 、3B 、4B 、5B 五点共圆.DA 5A 1A 2A 3A 4B 5B 1B 2B 3B 4C 5C 1C 2C 3C 4图9-19证明由于五角星可看做是由五个完全四边形所组成,由密克尔性质知每一个完全四边形有一个密克尔点,此题即证五个密克尔点1B 、2B 、3B 、4B 、5B 共圆. 设22B A 的延长线与14C 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令141B B D ∠=∠,1432B C A ∠=∠,1253B B A ∠=∠,4D ∠=∠,2335B B A ∠=∠,3346A B B ∠=∠,523 7A A A ∠=∠,314 8A C B ∠=∠.注意到对完全四边形124135C A C AC A 及完全四边形452413C A C A C A 分别应用密克尔点性质知514A C C △的外接圆要过1B 及4B ,因此1B 、4B 、1C 、4C 四点共圆.又2A 、2B 、4C 、1B 共圆,则123∠=∠=∠,从而1B 、2B 、4B 、D 共圆.再由2A 、2B 、3A 、3B 共圆,知57∠=∠.又由3A 、3B 、1C 、4B 共圆,知68∠=∠.因此3456478180D B ∠+∠=∠+∠+∠=∠+∠+∠=︒,故2B 、3B 、4B 、D 共圆,即1B 、2B 、3B 、4B 、D 五点共圆.同样可证2B 、3B 、4B 、5B 共圆,故五个密克尔点共圆.例7如图920-,设H 是锐角ABC △的高线CP 上的任一点,直线AH 、BH 分别交BC 、AC 于点M 、N ,MN 与CP 交点O ,过O 的直线交CM 于D ,交NH 于点E .求证:EPC DPC ∠=∠.(2003年保加利亚奥林匹克试题)EHG O BD CLAM NPQ 图9-20证明如图917-,连结PM 、PN ,则由完全四边形的性质5,知MPC NPC ∠=,并令其大小为ϕ,再令EPC x ∠=,DPC y ∠=.欲证x y =,只须证明cot cot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os x y x y x y x y x y ϕϕ=⇔=⇔=⇔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x y x y x y x y x y xyϕϕϕϕϕϕ---=-⇔=.由()sin sin NEP EHP NP x S NE EH S PH x ϕ+==△△, 有()sin sin x NE PHxEH NPϕ-=⋅. 同理()sin sin y DM CPyCD PMϕ-=⋅. 注意到PM MO PN NO =,只须证1NE CD PH MOEH DM CP NO⋅⋅⋅=.设MOD δ∠=,EOP ϕ∠=,又因sin sin NEO EHO S NE HO EH S OH δϕ==△,sin sin CDO DMO S CD CO DM S OM ϕδ==△△. 于是,又只须证1OC PHOH PC⋅=, 即OC PCOH PH=. 而此式,由完全四边形CNAHBM 应用其对角线调和分割性质即证,故EPC DPC ∠=∠. 2.发掘有约束条件的完全四边形问题制作竞赛题的背景 例8如图921-,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AB AE =.图9-21(1)若BC EF =,则CD DF =,反之若CD DF =,则BC EF =.(2)若BC EF = (或CD DF =),M 为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则MD CF ⊥或ACF △的外心1O ,在直线MD 上.(3)若BC EF = (或CD DF =),点A 在CF 上的射影为H ,ABE △的外心为2O ,则2O 为AM 的中点,且22O D O H =.(4)若BC EF =(或CD DF =),M 为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则MB ME =,且MB AC ⊥,ME AE ⊥. 证明(1)可由完全四边形中含有的比例乘积式(或对ACF △及截线BD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1AB CD FE BC DF EA⋅⋅= 因AB AE =,则由上式,知CD DF BC EF =⇔=.(2)由(1)知,BCD △和DEF △的外接圆是等圆(或由正弦定理计算推证得).又由A 、B 、M 、E 四点共圆,有CBM AEM FEM ∠=∠=∠,从而CM MF =,于是DCM DFM △△≌,有CDM FDM ∠=∠.故MD CF ⊥.由于DM 是CF 的中垂线,而1O 在CF 的中垂线上,故ACF △的外心1O 在直线MD 上.(3)由(2)知,BCD △和DEF △外接圆是等圆,从而BCM EFM △△≌,即有BM EM =,即知点M 在BAE ∠的平分线上,亦即A 、2O 、M 共线,从而知2O 为AM 的中点. 或者直接计算得2O 为AM 的中点,在ABE △中,由正弦定理,知 22211sin 2cos 2sin 9022ABAB AC AEAO AEBAA +⋅===∠⎛⎫︒- ⎪⎝⎭. 设圆1O 的半径为1R ,流意到1O 、D 、M 共线,则 11112cos 2sin 2sin 2A AM R O MA R MCA R C ⎛⎫=∠=∠=+ ⎪⎝⎭.于是122cos 2sin cos2222sin sin 2cos2A A A R C C AM AC AE AO AFC CA ⎛⎫⎛⎫++ ⎪ ⎪⎝⎭⎝⎭==+⋅∠+ 而22sin cos 2sin cos cos sin cos sin 2cos 222222A A A A A A C C C C ⎛⎫⎛⎫+=+=⋅+ ⎪ ⎪⎝⎭⎝⎭()cos sin sin 1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 A C A C A C C A C A C AFC =++=++=+∠.故22AM AO =,即2O 为AM 的中点.注意到MD CF ⊥,AH CF ⊥,所以2O 在线段DH 的中垂线上,故22O D O H =.(4)由(3)知,BE EM =.又2O 为AM 的中点,而2O 为圆心即AM 为直径,则MB AC ⊥,ME AE ⊥.或注意到AB AE =,从而MB ME =.以例8为背景,则可得到如下竞赛题.试题1已知锐角ABC △,CD 是过点C 的高线,M 是边AB 的中点,过M 的直线分别交射线CA 、CB 于点K 、L ,且CK CL =.若CKL △的外心为S .证明:SD SM =.(2003年第54届波兰奥林匹克题)证明事实上,如图922-,此题即为在完全四边形CKAMLB 中,C ∠为锐角,顶点在边AB 上的射影为D ,且CK CL =,AM M B =,S 为CKL △的外心,此即为例8中的(3),过M 与AB 垂直的线与CS 延长线交为M .图9-22BDMCAGEKS试题2设AM 、AN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内角平分线,过点N 作AN 的垂线分别交AM 、AB 于点Q 、P ,过P 作AB 的垂线交AN 于O .求证:QO BC ⊥.(2000年亚太地区奥林匹克题)O 'P'N 'BO CMAQ N EP图9-23证明事实上,如图923-,过M 作PQ 的平行线交AB 于P ',交AN 于N ',过P '与AB 垂直的直线交直线AN 于O ',则由Rt P O N '''△与Rt PON △是以A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形,知MO QO '∥.设P N ''的延长线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为完全四边形AP BMEC '的密克尔点,于是由例8中的(2),知O M BC '⊥.从而OQ BC ⊥.以具有相等的边(含边上的线段)的完全四边形为背景的竞赛题还有如下的2003年日本奥林匹克题. 试题3 P 是ABC △内的一点,直线AC 、BP 相交于Q ,直线AB 、CP 相交于R ,已知 AR RB CP ==,CQ PQ =.求BRC ∠.事实上,可在CR 上取点S ,使RS CP =,则由ACS QPC BPR ∠=∠=∠,可推证得SC RP =.由完全四边形中的比例乘积式(即对ABQ △及截线RPC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知AC BP =. 又由ACS BRP △△≌,得AD BR =.由此推得AS AR RS ==,即60ARS ∠=︒,从而120BRC ∠=︒. 例9如图924-,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AC BE ⊥,AE CF ⊥.图9-24A(1)若顶点C 、E 在对角线BF 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分别为G 、H ,则GB FH =.(2)若对角线AD 的延长线交对角线CE 于P ,BPF △的外接圆交AD 于1A ,交CD 于1C ,交DE 于1E ,则111=2ACE A BC PE F S S △,且4ACE BPF S S △△≥.证明(1)由题设知C 、E 、F 、B 、四点共圆,且CE 的中点为其圆心,过O 作OM BF ⊥于M ,则由弦心距性质知BM M F =.又CG OM EH ∥∥,CO OE =,从而GM MH =.故 GB GM BM MH MF FH =-=-=.(2)在ACE △中,由题设知BPF △的外接圆为ACE △的九点圆,从而知1A 、1C 、1E 分别为AD 、CD 、ED 的中点.于是1112BCC PCC BCPD S S S +=△△1112PEE FEE DPEF S S s +=△△1112BAA FAA ABDF S S S +=△△从而1112ACE A BC PE F S S =.由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即知4ACE BPE S S △△≥.以例9为背景,则可得到如下竞赛题.试题4锐角ABC △中,BD 和CE 是其相应边上的高.分别过顶点B 和C 引直线ED 的垂线BF 和CG ,垂足为F 、G .求证:EF DG =. (1998年第22届独联体奥林匹克题) 试题5锐角ABC △中,A ∠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接圆交于另一点1A .点1B 、1C 与此类似.直线1AA 与B ∠、C ∠两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0A ,点0B 、0C 与此类似,求证:(1)000A B C △的面积是六边形111AC BACB 面积的两倍.(2) 000A B C △的面积至少是ABC △面积的四倍.(1989年第30届IMO 试题)试题6已知圆1O 与圆2O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12O O 的平行线,分别与圆1O 、圆2O 交于C 、D 两点,以CD 为直径的圆3O 分别与圆1O 、圆2O 交于P 、Q 两点.证明:CP 、DQ 、AB 三线共点.(2004年第54届白俄罗斯奥林匹克题)事实上,由12CD O O ∥,且12AB O O ⊥,知CD AB ⊥.又可推得CP 、DQ 、AB 是BCD △的三条高线,故共点.例10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顶点A 、B 、D 、F 四点共圆O ,其对角线AD 与BF 交于点G .A图9-25(1)若顶点角C ∠、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则CK EK ⊥.(2)BGD ∠的角平分线与CK 平行,DGF ∠的角平分线与EK 平行.(3)从C 、E 分别引圆O 的切线,若记切点分别为P 、Q .则222CE CP EQ =+;此题设条件下的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在对角线CE 上;若分别以C 、E 为圆心,以CP 、EQ 为半径作圆弧交于点T ,则CT ET ⊥.(4)若从C (或E )引圆O 的两条切线,切点为R 、Q ,则E (或C )、R 、G 、Q 四点共圆. (5)过C 、E 、G 三点中任意两点的直线,分别是另一点关于圆O 的极线. (6)点O 是GCE △的垂心.(7)过对角线BF (或BF ∥CE 时的AD )两端点处的圆O 的切线的交点在对角线CE 所在直线上. (8)设1O 、2O 分别是ACF △、ABE △的外心,则12OO O DCE △△∽.(9)设点M 是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则OM CE ⊥,且O 、G 、M 共线,OM 平分AMD ∠,OM 平分BMF ∠.(10)过点E (或C )的圆的割线交圆O 于R 、P ,直线PC (或PE )交圆O 于点S ,则R 、G , S 三点共线. (ii)设对角线AD 的延长线交对角线CE 于W ,则WC WE =的充要条件是2WA WD WC ⋅=.(12)设对角线CF 的中点为Z ,连结AZ 交圆O 于N ,则C 、D 、N 、E 四点共圆. 证明(1)如图925-,连结CE ,令1DEC ∠=∠,2DCE ∠=∠,则 ()1221)180BCD DEF ABD AFD ∠+∠+∠+∠+∠+∠=∠+∠=︒(, 即知1()12902BCD DEF ∠+∠+∠+∠=︒,从而()1180[12]902CKE BCD DEF ∠=︒-∠+∠+∠+∠=︒, 故CK EK ⊥.(2)设DGF ∠的平分线交DE 于X ,KE 交GF 于l ,则()1122FGX DGF GFA GAF ∠=∠=∠+∠,()111()222FIE GFA AED GFA ADB GAF GFA GAF ∠=∠-∠=∠-∠-∠=∠+∠.故CX KE∥.同理,BGD ∠的平分线与CK 平行.(3)设过点B 、C 、D 的圆交CE 于点M ,连结DM ,则AFD CBD DME ∠=∠=∠,从而D 、M 、E 、F 四点共圆,于是CM CE CD CF ⋅=⋅,EM EC ED EB ⋅=⋅. 此两式相加,得2CE CD CF ED EB =⋅+⋅.又CP 、EQ 分别是圆O 的切线,有2CD CF CP ⋅=,2ED EB EQ ⋅=. 放223CE CP EQ =+.显然,M 是圆BCD 与圆DEF 的另一个交点,此即为密克尔点,即题设条件下的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在CE 上.由于CT CP =,ET EQ =,故222CT ET CE +=,即CT ET ⊥. (4)如图926-,连结CQ 交圆O 于R ',过E 作EH CQ ⊥于H ,X DR'R YZ H C MEAP QO B FG图9-26过点C 作圆的切线CP ,切点为P ,则()222CE EQ CP CR CQ CH HR CQ ''-===-. 又()()222222CE EQ CH HE HE HQ -=+-+()()22CH HQ CH HQ CH QH =-=-+ ()CH Ho CO =-.从而HR HQ '=,由此即可证 Rt Rt EHR EHQ '△△≌.于是EQ ER '=,而EQ ER =,则ER ER '=.又R '、R 均在圆O 上,故R '与R 重合,即C 、R 、Q 三点共线. 或者,设CE 上的点M 是密克尔点,则2EQ ED EB EM EC =⋅=⋅. 从而222CE EQ CE EM EC CE CM CD CF -=-⋅=⋅=⋅()()22CO OQ CO OQ CO OQ =-+=-由此,知CQ OE ⊥.而RQ OE ⊥,故C 、R 、Q 三点共线.为证R 、G 、Q 共线,连结AR 交BF 于点X ,连结RF 交AD 于点Y ,设RQ 与AF 交于点Z ,连结AQ 、QF .于是sin sin QAZ QZF S AZ QA AQZZF S QF ZQF∠==∠△△. 同理sin sin FY DF FDY YR DR YDR ∠=∠,sin sin RX BR RBXXA BA XBA∠=∠. 由EAQ EQF △△≌,有RX EBQF ER =. 同理,有DF DE DR DB =,RX EBXA ER=. 而AQZ YDR ∠=∠,ZQF RBX ∠=∠,FDY XBA ∠=∠,EQ ER =. 于是1AZ FY RX ZF YE XA⋅⋅=对ARF △应用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AY 、FX 、RZ 共点于G ,故R 、G 、Q 共线. 综上可知,C 、R 、G 、Q 四点共线.(5)由(4)即证.(6)由于OE RQ ⊥,即OE CG ⊥.同样OC EG ⊥.由此即知,O 为GCE △的垂心,亦可知OG CE ⊥. (7)由(5)知,直线CE 是点G 关于圆O 的极线,从而过点G 的弦的两端点处的切线的交点在直线CE 上. (8)若点O 在AD 上,则1O 、2O 分别为AC 、AE 的中点,此时,显然12OO O DCE △∽△. 若点O 不在AD 上,如图927-所示,则1O 、2O 不在AC 、AE 上.O O 1O 2BDCFAE图9-27连结1AO 、1CO 、AD 、AO 、OD 、2AO 、2O E 、BF . 由22(180)2AO E ABE AFD AOD ∠=︒-∠=∠=∠, 及22O A O E =.OA OD =, 知2AO E AOD △△∽. 即有2AO AEAO AD=. 又2O AE OAD ∠=∠, 则2AOO ADE △△≌.同理1AO C AOD △∽△,1AOO ACD △△≌. 于是12O O OO AO CD AD DE==. 由12AO C AO E △∽△,知12O O AC AOCE AE AD==, 从而12OO O DCE △∽△.(9)如图928-,过点D 和M 作圆O 的割线MD 交圆O 于点T ,连结AM 、AO 、TO .由A 、B 、D 、F及A 、B 、M 、E 分别共圆,知EFD ABE AM E ∠=∠=∠.TOBD C FAME图9-28又由D 、F 、A 、T 共圆,知EFD ATD ATM ∠=∠=∠,因AE 、TM 是过两相交圆交点F 、D 的割线,从而EM AT ∥.于是TAM AM E ATM ∠=∠=∠,即知MA MT =.又OA OT =,从而MO AT ⊥,故OM ME ⊥.而M 在CE 上,故OM CE ⊥,又由(6)知,OG CM ⊥,故O 、G 、M 三点共线. (此题为2002年中国国家队选拔赛题的特殊情形,故OM 平分AMD ∠,OM 平分BMF ∠) (10)如图929-,连结PA 、PB 、SD 、DR 、RF 、PF .S BDCFARG EP 图9-29由EFR FPA △∽△,CPA CSB △∽△,有FR FE PA PE =,AP CPSB CB=. 从而FR FE CPSB PE CB=⋅. 由ERD EBP △∽△,CBP CSA △∽△,亦有 RD ED CPAS EP CA=⋅. 由上述两式相除,得 ER AS FE CASB RD ED CB ⋅=⋅. 用BDAF乘上式两边,应用完全四边形性质1中式①(即对ABE △及截线CDF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知 1EF AC BDFA CB DE ⋅⋅= 从而1FR DB SARD BS AF⋅⋅=.。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A 在x 轴上,点B 的坐标轴为()4,1, 点D 的坐标为()0,1, 则菱形ABCD 的周长等于( )A .5B .43C .45D .20【答案】C【解析】【分析】 如下图,先求得点A 的坐标,然后根据点A 、D 的坐标刻碟AD 的长,进而得出菱形ABCD 的周长.【详解】如下图,连接AC 、BD ,交于点E∵四边形ABCD 是菱形,∴DB ⊥AC ,且DE=EB又∵B ()4,1,D ()0,1∴E(2,1)∴A(2,0)∴AD=()()2220015-+-= ∴菱形ABCD 的周长为:45故选:C【点睛】本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点A 的坐标,从而求得菱形周长.2.如图,在ABC 中,AB AC =,30A ∠=︒,直线a b ∥,顶点C 在直线b 上,直线a 交AB 于点D ,交AC 与点E ,若1145∠=︒,则2∠的度数是( )A .30°B .35°C .40°D .4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CB ∠度数,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ED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2∠.【详解】∵AB AC =,且30A ∠=︒,∴18030752ACB ∠︒-︒==︒, 在ADE ∆中,∵1145A AED ∠∠∠=+=︒,∴14514530115AED A ∠∠=︒-=︒-︒=︒,∵//a b ,∴2AED ACB ∠∠∠=+,即211575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综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直线的性质等知识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BC所截,E点在BC上,若∠1=45°,∠2=35°,则∠3=()A.65°B.70°C.75°D.80°【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在△CDE中利用三角形外的性质可求得∠3.【详解】解:∵AB∥CD,∴∠C=∠1=45°,∵∠3是△CDE的一个外角,∴∠3=∠C+∠2=45°+35°=8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4.如图,11∥l2,∠1=100°,∠2=135°,则∠3的度数为()A .50°B .55°C .65°D .70°【答案】B【解析】【分析】 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3的度数.【详解】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11∥l 2,∴∠4=180°﹣∠1=180°﹣100°=8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3+∠4,∴∠3=∠2﹣∠4=135°﹣80°=5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E 在AC 上,ED BC ⊥于点D ,DE 的延长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E CE =B .12DEC BAC ∠=∠ C .AF AE =D .1902B BAC ∠+∠=︒ 【答案】A【解析】【分析】 由题意中点E 的位置即可对A 项进行判断;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12BAC ∠,易得ED ∥A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B 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C 项;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1=12BAC ∠的结论即可判断D 项,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A 、由于点E 在AC 上,点E 不一定是AC 中点,所以,AE CE 不一定相等,所以本选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B 、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AB =AC ,∴∠1=∠2=12BAC ∠, ∵ED BC ⊥,∴ED ∥AG ,∴122DEC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 、∵ED ∥AG ,∴∠1=∠F ,∠2=∠AEF ,∵∠1=∠2,∴∠F =∠AEF ,∴AF AE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 、∵AG ⊥BC ,∴∠1+∠B =90°,即1902B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 .三个角度之比为 1:2:3 的三角形B .三个边长之比为 3:4:5 的三角形C .三个边长之比为 8:16:17 的三角形D .三个角度之比为 1:1:2 的三角形 【答案】C【解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比例判断A 、D 选项中是否有90°的角,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 、C 选项中边长是否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关系.【详解】A 中,三个角之比为1:2:3,则这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 D 中,三个角之比为1:1:2,则这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是直角三角形;B 中,三边之比为3:4:5,设这三条边长为:3x 、4x 、5x ,满足:()()()222345x x x +=,是直角三角形;C 中,三边之比为8:16:17,设这三条边长为:8x 、16x 、17x ,()()()22281617x x x +≠,不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常见方法有2种;(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AB=12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E=CE;②S△ABC=AB•AC;③S△ABE=2S△AOE;④OE=14BC,成立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ADC=60°,∠BAD=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出AE=BE=12BC,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进行推理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60°,∠BAD=120°,∵AE平分∠BAD,∴∠BAE=∠EAD=60°∴△ABE是等边三角形,∴AE=AB=BE,∠AEB=60°,∵AB=12BC , ∴AE=BE=12BC , ∴AE=CE ,故①正确;∴∠EAC=∠ACE=30°∴∠BAC=90°,∴S △ABC =12AB•AC ,故②错误; ∵BE=EC ,∴E 为BC 中点,O 为AC 中点,∴S △ABE =S △ACE=2 S △AOE ,故③正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CO ,∵AE=CE ,∴EO ⊥AC ,∵∠ACE=30°,∴EO=12EC , ∵EC=12AB , ∴OE=14BC ,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为3个,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ABE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点E H ,在ADCD ,边上,点F G ,在对角线AC 上,若6AB ,则EFGH 的面积是( )A.6 B.8 C.9 D.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ACD=45°,由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推出△AEF与△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DE 22EF,EF2A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中,∠D=90°,AD=CD=AB,∴∠DAC=∠DCA=45°,∵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EH=EF,∠AFE=∠FEH=90°,∴∠AEF=∠DEH=45°,∴AF=EF,DE=DH,∵在Rt△AEF中,AF2+EF2=AE2,∴AF=EF 2 AE,同理可得:DH=DE=22EH又∵EH=EF,∴DE=22EF=22×22AE=12AE,∵AD=AB=6,∴DE=2,AE=4,∴EH=2DE=22,∴EFGH的面积为EH2=(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详解】∵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又∵∠A=∠DEB=90°,BD是公共边,∴△ABD≌△EBD (AAS),∴AD=ED,AB=BE,∴△DEC的周长是DE+EC+DC=AD+DC+EC=AC+EC=AB+EC=BE+EC=BC=10 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A .9B .310C .326+D .12【答案】B【解析】【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AB=22(36)3310++= .故选:B .【点睛】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1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50°【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有两种可能①是三个角为50°、50°、80°;②是三个角为50°、65°、65°分情况说明如下:①当三个角为50°、50°、80°时,根据图①,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40°;②当三个角为50°、65°、65°,根据图②,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25°故故选:C① 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点A ,B 的坐标求出OA ,OB 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 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详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3),∴OA =2,OB =3,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C =AB ,∴OC 2,∴点C 2,0),∵34<< ,∴122<< ,即点C 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弧与x 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BC =,5AC =,6AB =B .13B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D .::3:4:5A B C ∠∠∠=【答案】C【解析】【分析】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详解】A .若BC=4,AC=5,AB=6,则BC 2+AC 2≠A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B.若13BC =,14AC =,15AB =,则AC 2+AB 2≠C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C .若BC :AC :AB=3:4:5,则BC 2+AC 2=AB 2,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若∠A :∠B :∠C=3:4:5,则∠C <90°,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4.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9,ACE ∆的周长为13,则AB 的长为( )A .3B .6C .12D .16【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AE=BE ,∵△ACE 的周长=AC+AE+CE=AC+BC=13,△ABC 的周长=AC+BC+AB=19,∴AB=△ABC 的周长-△ACE 的周长=19-13=6,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5.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要使△ABP与△ABC全等,必须使点P到AB的距离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2,P4三个,故选C.16.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证明△ABC≌△FDE,还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AD=FB B.DE=BD C.BF=DB 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AC=FE,BC=DE,∴要利用“SSS”证明△ABC≌△FDE,需添加条件“AB=DF”或“AD=BF”.故选A.17.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A.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B.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故选项A不符合;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 不符合;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选项C符合;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不符合.故本题应选C.18.△ABC中,AB=AC,∠A=36°,∠ABC和∠ACB的平分线BE、CD交于点F,则共有等腰三角形( )A.7个B.8个C.9个D.10个【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只要能判断出有两个角相等就行了,将原图各角标上后显示如左下:因此,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只要判断出有哪几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如右上图,三角形有如下几个: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④,③+④;①+②+③+④;共计8个.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角的度数,掌握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的度数为( )A .30°B .45°C .36°D .72°【答案】A【解析】∵AB=AC ,BD=BC=AD ,∴∠ABC=∠C=∠BDC ,∠A=∠ABD ,又∵∠BDC=∠A+∠ABD ,∴∠BDC=∠C=∠ABC=2∠A ,∵∠A+∠ABC+∠C=180°,∴∠A+2∠A+2∠A=180°,即5∠A=180°,∴∠A=36°.故选A.20.如图,在ABC ∆中,90C =∠,30B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详解】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CAD=∠DAB=30°∴∠ADC=60°,②正确∵∠DAB=∠B=30°∴△ADB 是等腰三角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在△ADB 中,DB=AD=2a ∵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复习三角形-人教版
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个三角形
三边关系 边
三线段:交点与圆心
内(外)角和定理 角
内外角关系定理
特殊三角形 的边、角性质
三 角
边角之间的关、系:解直角三形
形
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
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
一. 遇角需讨论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 则其顶角为( )
A. 35° C. 70°
B. 20° D. 35°或20°
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 二.遇边需讨论
例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
和8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
本题易忽略检验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 三. 遇高需讨论
例3.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 所成的夹角为4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 的顶角的度数。
则∠1= 30° ,∠5= 60°
.
解:∵△ADE由△ADC折叠而来 ∴∠1=∠2 ∴∠3=∠C=90° ∵∠B=30°, ∠C=90° ∴∠BAC+∠B=90° ∴∠BAC=90°-30°=60° ∴∠1=∠2= (90-30)°÷2=30° ∴∠5=90°- 30 °= 60°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y x+y=6 x
x+y=15
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
五. 遇中垂线需讨论
例6.在ΔABC中,AB=AC,AB的中垂线 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 则底角∠B=____________。
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
六、构造等腰三角形需讨论 例8 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 A(2,3);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 使Δ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 的点P共有( ) A、4个 B、6个 C、8个 D、1个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 三角形(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三角形一、选择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勾为3,股为4,则弦为()A. 5B. 6C. 7D. 8【答案】A【解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为3,股为4,∴弦为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勾是最短的直角边,股是长的直角边,弦是斜边,知道勾和股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8,BD=10,那么BC的取值X围是()A.8<BC<10B.2<BC<18C.1<BC<8D.1<BC<9【答案】D【解析】:如图∵▱ABCD,AC=8,BD=10,∴OB=BD=5,OC=AC=4∴5-4<BC<5+4,即1<BC<9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OB、O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3.如图所示,∠A=50°,∠B=20°,∠D=30°,则∠BCD的度数为()A. 80°B. 100°C. 120°D. 140°【答案】B【解析】如图,延长BC交AD于点E,∵∠BCD=∠D+∠DEC,∠DEC=∠A+∠B,∴∠BCD=∠A+∠B+∠D,∵∠A=50°,∠B=20°,∠D=30°,∴∠BCD=50°+20°+30°=100°,故答案为:B.【分析】延长BC交AD 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BCD=∠D+∠DEC,∠DEC=∠A+∠B,所以∠BCD=∠A+∠B+∠D,由已知可得∠BCD=50°+20°+30°=100°。
4.如图,BE∥AF,点D是AB上一点,且DC⊥BE于点C,若∠A=35°,则∠ADC的度数()A. 105°B. 115°C. 125°D. 135°【答案】C【解析】:∵BE∥AF,∴∠B=∠A=35°.∵DC⊥BE,∴∠DCB=90°,∴∠ADC=90°+35°=125°.故答案为:C.【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35°,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DC=90°+35°=125°。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 全等三角形(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全等三角形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图中,全等的图形有()A、2组B、3组C、4组D、5组2、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B、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与高重合D、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4、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成了三块,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A、①B、②C、③D、①和②5、长为1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 的取值X围为()A、B、C、D、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A、15°或75°B、15°C、75°D、150°和30°7、如图,x的值可能为()A、10B、9C、7D、68、如图,△A BC中,AB=AC , EB=EC ,则由“SSS”可以判定()A、△ABD≌△ACDB、△ABE≌△ACEC、△BDE≌△CDED、以上答案都不对9、如果线段AB=3cm,BC=1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d的长度为()A、4cmB、2cmC、4cm或2cmD、小于或等于4cm,且大于或等于2cm10、(2016•滨州)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11、(2016•某某)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B、∠CAB=∠DBAC、∠C=∠DD、BC=AD12、如图,在△ABC中,∠A=20°,∠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的度数是()A、24°B、25°C、30°D、36°二、填空题(共5题;共6分)13、若△ABC≌△EFG,且∠B=60°,∠FGE-∠E=56°,,则∠A=________度.14、如图,BE,CD是△ABC的高,且BD=EC,判定△BCD≌△CBE的依据是“________”.15、如图,△ABC≌△ADE,∠B=100°,∠BAC=30°,那么∠AED=________°.16、如果△ABC 和△DEF 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BC 和△GHI________全等,如果△ABC 和△DEF 不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 BC 和△GHI__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17、(2016•某某)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P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含B 、C 两点),将△ABP 沿直线AP 翻折,点B 落在点E 处;在CD 上有一点M ,使得将△CMP 沿直线MP 翻折后,点C 落在直线PE 上的点F 处,直线PE 交CD 于点N ,连接MA ,NA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CMP∽△BPA;②四边形AMCB 的面积最大值为10;③当P 为BC 中点时,AE 为线段NP 的中垂线; ④线段AM 的最小值为2;⑤当△ABP≌△ADN 时,BP=4﹣4.三、综合题(共6题;共66分)18、如图,分别以Rt△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向外作等边△ACD 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 ,连接DF .(1)试说明AC=EF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19、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G 是CD 上一点,延长BC 到E ,使CE=CG ,连接BG 并延长交DE 于F .(1)求证:△BCG≌△DCE;(2)将△DC 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判断四边形E′BG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9章三角形》竞赛专题复习
第9章三角形 §9.1全等三角形9.1.1★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C ,B C 是斜边.B ∠的角平分线交A C 于D ,过C 作C E与B D 垂直且交B D 延长线于E ,求证:2B DC E=.解析如图,延长C E 、B A ,设交于F .则FBEACF∠=∠,A BA C=,得ABDACF△△≌,C F B D=.又B E C F⊥,B E 平分F B C ∠,故B E 平分C F ,E 为C F 中点,所以2C EF C B D==.9.1.2★在A B C △中,已知60A ∠=︒,E 、F 、G 分别为A B 、A C 、B C 的中点,P 、Q为A B C △形外两点,使P EA B⊥,2A B P E=,Q FA C⊥,2A C Q F=,若1G P=,求P Q 的长.F AE DBC解析如图,连结E G 、F G ,则E G A C ∥,F G A B∥,故150P E GQ F G∠=︒=∠.又12Q F A C E G==,12P EA B F G==,故P E GG F Q△△≌,所以P GG Q=,30E G P F G Q F Q G F G Q ∠+∠=∠+∠=︒,又60E G F∠=︒,所以90P G Q∠=︒,于是P QG ==.ACG QPEF9.1.3★在梯形A B C D 的底边A D 上有一点E ,若A B E △、B C E △、C D E △的周长相等,求B C A D.解析作平行四边形E C B A ',则A B E C E B '△△≌,若A '与A 不重合,则A '在E A (或延长线)上,但由三角形不等式易知,A '在E A 上时,A B E △的周长>A B E'△的周长;A '在E A延长线上时,A B E △的周长A B E '<△周长,均与题设矛盾,故A 与A '重合,A E B C ∥,同理E D B C∥,12B C A D=.B CEDAA'9.1.4★★A B C △内,60B A C∠=︒,40A C B ∠=︒,P、Q 分别在边B C 、C A 上,并且A P 、B Q分别是B A C ∠、A B C ∠的角平分线.求证:B Q A Q A B B P+=+. 解析延长A B 到D ,使BDBP=,连结D P .易知80A B C∠=︒,所以40Q B CA C B∠=︒=∠,A C A Q Q C A Q Q B=+=+.ABCDQP因1402B D P B P D A BC A C B∠=∠=∠=︒=∠,所以A D P A C P △△≌,A C A D AB B D A B B P==+=+.于是B QA Q AB B P+=+.9.1.5★★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C 中,D 是腰A C 的中点,E 在斜边B C 上,并且AE BD⊥.求证:B D A E D C∠=∠.解析如图,作BAD ∠的平分线A F ,F 在B D 上.ABCEFD 由于45B A F A C E∠=︒=∠,A BA C=,A B FC A E∠=∠,故A B FC A E△△≌,故E CA F=.又45CF A D ∠=∠=︒,A D C D=,于是A F D C E D △△≌,于是A D BE D C∠=∠.9.1.6★★设A B E △、A C 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E 、A F 是各自的斜边,G 是E F 的中点,求证:G B C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如图,作A Q 、G P 、E M 、F N 分别垂直于直线B C ,垂足为Q 、P 、M 、N .AE FGMBPC由90E B MA B Q B A Q ∠=︒-∠=∠,AB BE=,E M B B Q A △△≌,故有E MB Q=,B MA Q=.同理F NQ C=,C NA Q=,所以B MC N=,E MF N B Q Q C B C+=+=.又E G G F=得B PC P=,且()1122G PE MF NB C=+=,故G PB PC P==.又由G PB C⊥,故结论成立. 9.1.7★★已知A B A C⊥,A BA C=,D 、E 在B C 上(D 靠近B ),求证:222D EB DC E=+的充要条件是45D A E∠=︒.ABEFC解析如图,作F C B C⊥,且F CB D=,则45A C FB∠=︒=∠,又A BA C=,故A B DA C F △△≌,。
2021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九章 三角形
2021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九章三角形2021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九章三角形第九章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3~8分后)1、三角形的概念由无此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所共同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共同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边;相连两边的公共端点叫作三角形的顶点;相连两边所共同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内角,缩写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相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搞垂线,顶点和像距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线(缩写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无此同一直线上三角形就是半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连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存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存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断(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同于180°。
初中数学竞赛指导:《三角形》竞赛专题训练(含答案)
《三角形》竞赛专题训练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AD 是BC 边上的高,若点P 在BC 边上移动,你能判断线段AP 与边AB 或边AC 的大小吗?从直观上我们可以看出,若点P 在线段BD 上移动,则AP AB <,若点P 在线段CD 上移动,则AP AC <.可是遇到这样判断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大小的问题,我们会想到哪些定理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来看看这些定理的运用.经典例题(1)在ABC ∆内,AB AC =,AD 是边BC 上的高,若点P 在ABD ∆内,证明: APB APC ∠>∠.( 2)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C ∆内或边上任意一点(不包含端点),证明:PA PB PC <+. 解题策略(1)如图2,设PC 与AD 交于点E ,连结BE ,延长AP 交BC 于点F ,因为AB AC =,所以ACB ABC ∠=∠,CAD BAD ∠=∠,CE BE =,ECB EBC ∠=∠(由等腰三角形性 质),则ACE ACB ECB ABC CBP ABP ∠=∠-∠>∠-∠=∠,CAP BAP ∠>∠ 所以180APB ABP BAP ∠=︒-∠-∠ 180ACE CAP >︒-∠-∠ APC =∠(2)直接找PA 与PB PC +的关系并不容易,因为它们不在一个三角形中,这时我们要想办法找个中间量,使得PA 小于这条边,而PB PC +大于这条边,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PB PC BC +>,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把BC 作为中间量来证明.如图3,延长AP 交边BC 于点F ,则AP AF ≤,因为AFC B ∠>∠,B C ∠=∠,所以AC AF >,而PB PC BC +≥ (等号成立条件是点P 在边BC 上),所以AP PB PC <+.画龙点睛判断三角形边与边的大小,我们常用的定理有:(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等角对等边. 举一反三1. 如图,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上的点,证明: DEF ∆的周长小于ABC ∆的周长.2.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高,P 是线段AD 上任意一点,证明:PB PC BD CD -<-3. 如图,在ABC ∆中有D 、E 两点,求证:BD DE EC AB AC ++<+.融会贯通4. 已知点O 在ABC ∆内部,连结OA ,OB ,OC ,说明:1()2AB AC BC OA OB OC AB AC BC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条看似简单的定理在我们求三角形中的角的度数甚至是其他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时,却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一讲我们就来看几道利用内角和定理的有趣的问题. 经典例题如图所示.平面上六个点A B C D E F 、、、、、构成一个封闭折线图形.求+A B C D E F ∠∠+∠+∠+∠+∠的度数.解题策略所求的六个角中任意三个都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两成对地分布在三个三角形中,且这三个三角形中第三个角的对顶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于是,我们反复利用内角和定理可求得结果.因为+180A B APB ∠∠+∠=︒ +180E F FRE ∠∠+∠=︒+180C D DQC ∠∠+∠=︒ 且 +180PRQ PQR QPR ∠∠+∠=︒ 即 +180FRE DQC APB ∠∠+∠=︒故 +360A B C D E F ∠∠+∠+∠+∠+∠=︒ 画龙点睛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涉及求角度的时候,总要直接或间接地用到这条定理,当然,更多时候,它要结合其他知识,如外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平行线性质定理才能使它的作用更大的发挥出来,希望同学们能熟练应用. 举一反三1. 如图,求+A B C D E ∠∠+∠+∠+∠的度数.2. 如图,求+A B C D E ∠∠+∠+∠+∠的度数.3. 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与CF 相交于G ,若140BDC ∠=︒,100BGC ∠=︒,求A ∠的度数.融会贯通4. 如图,在ABC ∆中,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1A ,1A CD∠与1A BC ∠的平分线交于2A ,2A BC ∠与2A CD ∠的平分线交于3A ,3A BC ∠与3A CD ∠的平分线交于4A ,若450A ∠=︒,求A ∠的度数.3 多边形的边和角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180n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经典例题如图1,在六边形ABCDEF 中,=A B C D E F ∠∠=∠=∠=∠=∠,1AB =cm ,3BC CD ==cm ,2DE =cm.求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解题策略如图2,将BC 、DE 、AF 分别向两边延长交于L 、M 、N 三点.由六边形内角和公式可知=A B C D E F ∠∠=∠=∠=∠=∠(2)1806n =-⨯︒÷120=︒所以=N L M NCD NDC FEM EFM LBA ∠∠=∠=∠=∠=∠=∠=∠LAB =∠60=︒,所以LMN ∆、ALB ∆、CDN ∆、EFM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LN MN LM ==,AB LB AL ==,EM MF FE ==,CD DN CN ==因为1AB =cm ,3BC CD ==cm ,2DE =cm ,所以1AB LB AL ===cm ,3CD DN CN ===cm.因为LN CN BC LB =++,所以3317LN =++=(cm),所以7LN MN LM === cm.因为EM MN DE DN =--,所以7232ME =--=(cm),所以2EM MF FE ===cm.因为AF LM LA FM =--,所以7124AF =--=(cm),因为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AB BC CD DE EF FA =+++++,所以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13322415=+++++=cm.画龙点睛因为每个内角都是120°,所以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也都相等,且为60°,从而可以通过延长线段构造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解题. 举一反三1. 如图,一个多边形纸片按图示的剪法剪去一个内角后,得到一个内角和为2340°的新多边形,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13 (B)14 (C)15 (D)162. 一块正六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底面仍为正六边形且高相等的无盖纸盒(侧面均垂直于底面,见图b),需在每一个顶点处剪去一个四边形,如图a 中的四边形'AGA H ,那么'GA H ∠的大小是 度.3. 如图是某广场地面的一部分,地面的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砖,周围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砖密铺,从里向外共铺了10层(不包括中央的正六边形地砖),每一层的外边界都围成一个多边形,若中央正六边形的地砖的边长为0.5m ,则第10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多少?融会贯通4. 在一个多边形中,除了两个内角外,其余的内角和为200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4 图形面积——等积变换对于三角形的面积有以下两个重要性质:1.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高乘积的比;2. 等底(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高(底)之比.作为以上两个性质的一个特例,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经典例题如图,已知P 为ABC ∆内一点,AP 、BP 、CP 分别与对边相交于点D 、E 、F .把ABC ∆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经给出.求ABC ∆的面积.解题策略设BPF S x ∆=,APE S y ∆=,由题设404303PBD PCD S BD DC S ∆∆=== 所以8440435303ABD ACD S x S y ∆∆++==++ 化简得34112x y -=- ①又30402351BPC EPC S BP PE S ∆∆+===所以8421ABP APE S x S y ∆∆+== 化简得284x y =- ② 由①、②可得56,70x y == 所以315ABC S ∆=画龙点睛底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灵活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举一反三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AC 分别交CD 、AD 于E 、F .连结AE 、BE 、BF 、CF ,问与BC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还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2. 在ABC ∆中,E 为AC 中点,D 在BC 上,2DC BD =,AD 交BE 于F ,求证::1:5BDF FDCE S S ∆=四边形3. 在ABC ∆内任取一点P ,连结AP 、BP 、CP ,并分别延长交BC 、CA 、AB 于D 、E 、F .求证:1AF BD CEBF CD AE=.融会贯通4. 设P 是ABC ∆内任一点,AD 、BE 、CF 过点P 且分别交边BC 、CA 、AB 于D 、E 、F .求证:1PD PE PFAD BE CF++=.参考答案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 因为,,AE AF EF BD BF DF CE CD DE +>+>+>所以AE AF BD BF CD CE DE EF DF +++++>++ 所以DEF ∆的周长小于ABC ∆的周长.2. 如图,在BD 上取一点E ,使得DE CD =,则BD CD BE -=,PD 既是PEC ∆的高,又是中线,则PE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E PC =,因为PB PE BE -<,故PB PC BD CD -<-.3. 延长BD 交AC 于M 点,延长CE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N .在ABM ∆中AB AM BM +>,在CNM ∆中,NM MC NC +> 所以AB AM NM MC BM NC +++>+ 因为AM MC AC +=,BM BN NM =+ 所以AB AC NM BN NM NC ++>++ 所以AB AC BN NC +>+……①在BNC ∆中,BN NC BD DN NE EC +=+++……② 在DNE ∆中,DN NE DE +>……③由②、③得BN NC BD DE EC +>++……④由①、④得AB AC BN NC BD DE EC +>+>++4. 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OAB ∆、OBC ∆、OAC ∆,有: OA OB AB +>,OA OC AC +>,OB OC BC +> 因此OA OB OA OC OB OC AB AC BC +++++>++所以1()2AB AC BC OA OB OC ++<++ 延长BO 交AC 于D ,则AB AC AB AD DC BD DC BO OD DC BO OC +=++>+=++>+, 即AB AC OB OC +>+同理可得:AB BC OA OC +>+,AC BC OA OB +>+三式相加得:2()2()AB AC BC OA OB OC ++>++ 即AB AC BC OA OB OC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 将CD 延长,交AB 于点F ,AE 于点G ,则AFG B C ∠=∠+∠,AGF D E ∠=∠+∠ 因为180A AFG AGF ∠+∠+∠=︒所以+180A B C D E ∠∠+∠+∠+∠=︒2. 如图,因为CIH D E ∠=∠+∠,CHI A B ∠=∠+∠,180CHI CIH C ∠+∠+∠=︒所以+180A B C D E ∠∠+∠+∠+∠=︒3. 延长CD 交AB 于H ,212123CDB DHB A ∠=∠+∠=∠+∠+∠,224CGB CFB A ∠=∠+∠=∠+∠+∠因为12∠=∠,34∠=∠,且140BDC ∠=︒,100BGC ∠=︒ 所以1340∠+∠=︒,60A ∠=︒4. 因为ACD A ABC ∠=∠+∠(外角和定理)所以111222ACD ABC A ∠-∠=∠ 即112A A ∠=∠以此类推2112A A ∠=∠,3212A A ∠=∠,4312A A ∠=∠所以41680A A ∠=∠=︒3 多边形的边和角1. B2. 60°3.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从里向外的第1层是61612⨯+=边形;第2层是62618⨯+= 边形;此后,每层都比前一层多6条边.依此递推,第10层是610666⨯+=边形,因为边 长为0.5m ,所以第10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660.533⨯=(m).4. 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两个内角的和为x ︒.则(2)1802002n x --=解得1802362x n =-因为0360x <<所以01802362360n <-< 解得118113619090n << 所以14n =或15,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或15.4 图形面积——等积变换1. BCE CEA S S ∆∆=,ACE AFC S S ∆∆=,AFC ABF S S ∆∆=,,,所以与BCE ∆面积相等的有3个三角形,分别是CEA ∆、AFC ∆、ABF ∆2. 设BDF S a ∆=.连结DE ,取DC 中点G ,连结EG ,由中位线性质可知//EG AD ,所以F 是BE 的中点,于是有BDF EDF S S a ∆∆==,又2GCE DEG BDE S S S a ∆∆∆===, 所以225FDE DEG GCE FDCE S S S S a a a a ∆∆∆=++=++=四边形.因此:1:5BDF FDCE S S ∆=四边形3. 因为ACF APF BPF BCFS S AF BF S S ∆∆∆∆== 所以ACF APF ACP BCF BPF BCP S S S AF BF S S S ∆∆∆∆∆∆-==-同理可得APB APC S BD CD S ∆∆=,BCP APB S CE AE S ∆∆= 三式相乘可得1AF BD CE BF CD AE= 4. 设P 到BC 、CA 、AB 的距离分别为a t 、b t 、c t ,BC 、CA 、AB 边上的高分别为a h 、b h 、c h ,因为PDC a PBC ADC a ABCS t S PD AD S h S ∆∆∆∆=== 所以PBC ABCS PD AD S ∆∆= 同理PAC ABC S PE BE S ∆∆=,PAB ABC S PF CF S ∆∆= 三式相加即得1PD PE PF AD BE CF ++=。
八下数学第9章复习(1)
。
图形的旋转练习
4.(2017聊城)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 使点B落在AB边上点B′处,此时,点A的对应点A′恰好 落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错误的( )
A.∠BCB′=∠ACA′ B.∠ACB=2∠B
C.∠B′CA=∠B′AC D.B′C平分∠BB′A′
图形的旋转练习
5.(2017陕西省)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1、定义:
名称
图形
定义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平行四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 平行四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
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2、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互相平分
中心对称图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A.4cm B.6cm C.8cm D.10cm
AE
D
O
B
C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练习
4、已知:如图,E、F为 ABCD的对角线AC所在直线
上的两点,AE=CF,求证:BE=DF.(用两种证法)
E
A
D
B
C
F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练习
5、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分别作3个 等边三角形,即△ABD、△BCE、△ACF.
轴对称与中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互相平分且相等 心对称图形
对边平行四条边
都相等
对角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每 一条对角线平分
轴对称与中
一组对角
心对称图形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解三角形(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初三.16)解三角形一、内容提要1. 由三角形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2. 解直角三角形所根据的定理 (在Rt △ABC 中,∠C=Rt ∠). ① 边与边的关系: 勾股定理----――c 2=a 2+b 2. ② 角与角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A+∠B=Rt ∠ ③ 边与角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A=c a , CosA=c b , tanA=b a , CotA=ab. ④ 互余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Sin(90-A)= CosA , Cos(90-A)= SinA , tan(90-A)= CotA, Cot(90-A)= tanA. ⑤;余弦、余切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即减函数).3. 解斜三角形所根据的定理 (在△ABC 中)① 正弦定理:SinCcSinB b SinA a ===2R.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② 余弦定理: c 2=a 2+b 2-2abCosC ; b 2=c 2+a 2-2ca CosB ; a 2=c 2+b 2-2cbCosA. ③ 互补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Sin(180-A)= sinA , Cos(180-A)= - cosA , tan(180-A)=-cotA , cotA(180-A)=-tanA. ④ S △ABC =21absinC=21bcsinA=21casinB.4. 与解三角形相关的概念:水平距离,垂直距离,仰角,俯角,坡角,坡度,象限角,方位角等. 二、例题例1. 已知:四边形ABCD 中,∠A =60,CB ⊥AB ,CD ⊥AD ,CB =2,CD =1.求:AC 的长.解:延长AD 和BC 相交于E ,则∠E =30.在Rt △ECD 中,∵sinE=CECD, ∴CE=30sin 1=1÷21=2. EB =4. 在Rt △EAB 中, ∵tanE=EBAB,∴AB=EBtan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三角形
§9.1全等三角形
9.1.1★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BC 是斜边.B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D ,过C 作CE 与BD 垂直
且交BD 延长线于E ,求证:2BD CE =.
解析如图,延长CE 、BA ,设交于F .则F B E A C F ∠=∠,AB AC =,得A B D A C F △△≌,CF BD =.
又BE CF ⊥,BE 平分FBC ∠,故BE 平分CF ,E 为CF 中点,所以2CE FC BD ==.
9.1.2★在ABC △中,已知60A ∠=︒,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P 、Q 为ABC △形外两点,使PE AB ⊥,2AB PE =
,QF AC ⊥,2
AC QF =,若1GP =,求PQ 的长. F
A
E
D
B C
解析如图,连结EG 、FG ,则E G A C ∥,FG AB ∥,故150PEG QFG ∠=︒=∠.又1
2Q F A C E G ==,
12
PE AB FG ==,故P E G G F Q △△≌,所以PG GQ =,30EGP FGQ FQG FGQ ∠+∠=∠+∠=︒,又60EGF ∠=︒,所以90PGQ ∠=︒
,于是PQ
A
C
G Q
P E
F
9.1.3★在梯形ABCD 的底边AD 上有一点E ,若ABE △、BCE △、CDE △的周长相等,求BC AD
. 解析作平行四边形ECBA ',则A BE CEB '△△≌,若A '与A 不重合,则A '在EA (或延长线)上,但由三角形不等式易知,A '在EA 上时,ABE △的周长>A BE '△的周长;A '在EA 延长
线上时,ABE △的周长A BE '<△周长,均与题设矛盾,故A 与A '重合,AE BC ∥,同理ED BC ∥,12
BC AD =. B C E D
AA'
9.1.4★★ABC △内,60BAC ∠=︒,40ACB ∠=︒,P 、Q 分别在边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 AB BP +=+.
解析延长AB 到D ,使BD BP =,连结DP .易知80ABC ∠=︒,所以40QBC ACB ∠=︒=∠,AC AQ QC AQ QB =+=+.
A
B
C D Q
P
因1
402BDP BPD ABC ACB ∠=∠=∠=︒=∠,所以ADP ACP △△≌,
AC AD AB BD AB BP ==+=+.
于是BQ AQ AB BP +=+.
9.1.5★★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D 是腰AC 的中点,E 在斜边BC 上,
并且AE BD ⊥.求证:
BDA EDC ∠=∠.
解析如图,作BAD ∠的平分线AF ,F 在BD 上.
A
B C
E F
D
由于45BAF ACE ∠=︒=∠,AB AC =,ABF CAE ∠=∠,故ABF CAE △△≌,故EC AF =. 又45C FAD ∠=∠=︒,AD CD =,于是AFD CED △△≌,于是ADB EDC ∠=∠.
9.1.6★★设ABE △、AC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AF 是各自的斜边,G 是EF 的中点,求证:GBC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如图,作AQ 、GP 、EM 、FN 分别垂直于直线BC ,垂足为Q 、P 、M 、N .
A
E
F G M B P C
由90EBM ABQ BAQ ∠=︒-∠=∠,AB BE =,EMB BQA △△≌,故有EM BQ =,BM AQ =.同理FN QC =,CN AQ =,所以BM CN =,
EM FN BQ QC BC +=+=.
又EG GF =得BP CP =,且()1122
GP EM FN BC =+=,故GP BP CP ==.又由GP BC ⊥,故 结论成立.
9.1.7★★已知AB AC ⊥,AB AC =,D 、E 在BC 上(D 靠近B ),求证:222DE BD CE =+的充要条件是45DAE ∠=︒.
A B D E F
C
解析如图,作FC BC ⊥,且FC BD =,则45ACF B ∠=︒=∠,又AB AC =,故ABD ACF △△≌,AD AF =,且490D F BAC ∠=∠=︒.
若45DAE ∠=︒,则45EAF ∠=︒,因AD AF =,得ADE AFE △△≌,则
222222DE EF EC FC EC BD ==+=+.
反之,若222DE EC BD =+,由222EF EC FC =+得EF DE =.又AD AF =,故ADE AEF △△≌,又90DAF ∠=︒,于是45DAE ∠=︒.
9.1.8★★两三角形全等且关于一直线对称,求证:可以将其中一个划分成3块,每一块通过平移、
旋转后拼成另一个三角形.
解析如图,设ABC △与A B C '''△关于l 对称,分别找到各自的内心I 、I ',分别向三边作垂线ID 、IE 、
IF 与I D ''、I E ''、I F '',于是6个四边形AFIE ……均为轴对称的筝形,且四边形AFIE ≌四边形A E J F '''',所以两者可通过平移、旋转后重合;同理,另外两对筝形也可通过平移、旋转后重合.
A
E
C D F
B
A'B'C'D'F'E'l l'l
9.1.9★★★已知:两个等底等高的锐角三角形,可以将每个三角形分别分成四个三角形,分别涂上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使得同色三角形全等.
解析如图,设BC B C ''=,A 至BC 距离等于A '至B C ''距离,取各自的中位线FE 、FE
'',则FE FE '=.由ABC △、A 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可在BC 、B C ''上各取一点D 、D ',使图中标相同数字的角相等,于是AEF D E F '''△△≌,DEF A E F '''△△≌,FBD FD B ''△△≌,EDC E C D '''△△≌.
评注还有一种旋转而不是对称的构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