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大众创业_万众创新_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思路

合集下载

最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最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

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研究背景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

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且在2015年两会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给予特殊强调,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引擎”之一[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新战略的顺利实现,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持,而大学生群体不仅最具创新创业潜力,而且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带动创业,进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应该积极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家发展必须以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助推经济发展,而高校青年大学生作为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理应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有生力量。

新形势下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有力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呼声日益强烈。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中。

另外,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创业就业能力,更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毕业生就业目光仍然集中关注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岗位上,许多毕业生就业眼光过于狭窄,进而导致自身难以顺利就业。

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应付公务员考试上,普遍不重视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不高而难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立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机遇与挑战精品文档4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机遇与挑战精品文档4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机遇与挑战0 引言伴随着经济发展下行的大趋势,经济转型成为新常态,中央政府适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其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升级换代的引擎。

目前,信息经济占我国GDP总量的4%,而根据麦肯锡的评估报告,凭借“互联网+”的强劲动力,十年后其占比可达三分之一。

新的时代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创业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现自身财富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接受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同步解决经济转型、就业难的良策。

1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积极应对,理性面对就业困难统计信息显示,超过七成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加工作,选择不参加工作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考研,有不到4%的学生由于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准备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

面对择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身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足够的社会关系,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学校名气不够高、专业不够好限制了就业的选择面,大学毕业生们的担忧和自我分析显现了他们对困难有足够的理性。

1.2 过于自信,对工作收入存在高预期统计信息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学毕业生表现出较高的就业热情和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将来的工作。

对参工首月的工资收入预期呈现正态分布,超过四成的学生预期在3000元以上,接近一半的学生预期在1500-3000不等,一成多学生的预期达到5000元以上。

对比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发布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以上统计信息还是偏高的。

1.3 缺乏创业意愿,创业面有待拓宽,不熟悉创业政策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适应时代主题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有创业意愿,同时,对创业的理解仅仅局限在零售业、手工品和计算机领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要求。

当前时代下,高校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并拥有丰富的资源与雄厚的人才库。

高校应明确创业教育实况,从思想认识提升入手,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健全教育教学体系,改善人才培养环境,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标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创业教育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剖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仅是创新创业理论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而且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战略的有效途径,可促进创新的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乎经济发展,并可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应一改往常发展老路,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他们作为创新主体,需积极探索,不断努力。

而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响应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致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业培养现状1.创业教育认识不完全因经济社会的约束,在就业导向背景下,高校更加侧重理论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与学术能力提升。

在教学体系、原有人才培养形式与师资力量的作用下,创业教育一般通过就业指导活动和专业讲座来进行,无法覆盖整个大学生活,且认可度不高,氛围不浓厚。

2.创业教育偏于形式化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两创构想”后,部分高校纷纷设立创业课程,组织创业比赛,开展不同类型的创业讲座。

部分高校也为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然而,大多数学校通常开设其中一门课程,且只开一学期,因课程单一,缺少延续性,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3.创业教育模式单一高校创业教育应开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丰富创业课程,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然而,现阶段,只有一小部分高校能做到,大多数仍旧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少量开设其他活动。

此类教育模式剥夺了学生探索、实践、交流的机会,无法使其发挥自主性,降低了创业教育效果。

三、高校创业教育完善策略1.转变思想,全面认识创业教育高校转变创业教育思想认识,这既是社会前进、学生进步的基本要求,还是高校践行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积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总结其在实施“大创”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提供思路。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2015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重要力量,要为他们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但注重创新教育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同时激励和帮助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技术研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近年来,“大创”项目在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受到高度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总结其在实施“大创”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提供思路。

一、多方资源搭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第一次参与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的90个申报项目悉数获批。

之后,我校公布实施了《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创新创业指导、资金配套、阵地建设等方面为“大创”项目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

在推进“大创”项目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大学生培育创业意识与掌握创业技能,同时把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培训计划。

2014年10月,我校成立IT创新创业基地——软件人才孵化中心。

同年12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从国际上看,一方面国际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传统产品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国内市场需求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那么,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激发国内市场需求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要求增高,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技术含量和使用效能要求增加,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增加,因此,这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从而稳定和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及份额。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国内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经济发展环境“硬约束”进一步加强,那么,我们就必须走集约发展、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必然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入推进,就必然要要通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来支撑和促动体制和机制改革,因此,我们必然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经济良性良好发展。

李克强总理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也就才能提高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引擎。

从关系上来说,创新与创业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孪生兄弟”。

一方面,创新活动能够为创业者拓展更宽的创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

另一方面,创业活动又能够为创新提供实践和经验,从而推动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只有在“万众”创新的基础上的才可能有“大众”愿意创业、能够创业、创得成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包含“创新”的创业才算真正的“创业”,或者说这种创业才有潜力和希望。

浅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

浅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

浅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作者:曾斌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年第13期摘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将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大学生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受到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一直受到限制。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如政府、高校在政策、教育模式上给予支持,大学生则需要自我提升,在各种能力上不断完善自己。

关键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学生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与动力,创新一般与创业活动紧密联系,而大学生又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人群,也是最有机会与潜力创业的群体,因此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大学生们的“创客”之行,也绝少不了政府、学校及大学生们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要为大学生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健全扶持、保障制度首先,良好和谐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客”们起航的先决条件。

应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需进一步简政放权,还权于市场,切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坚决杜绝“有权就任性”现象,避免繁琐的审批、立项浇灭了“创客”们的热情。

各级政府需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规范中介组织,强化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

同时,政府在工作中不越位,却也不能失位,要高效率地履行职责,为创业创新主体搞好服务。

还要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按照国家部署,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政策,保证各类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另外,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根据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精神,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实施细则,帮助和支持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作者:徐君莉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7年第09期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新战略的顺利实现,需要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持。

大学生群体不仅最具创新创业潜力,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构,应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支撑、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创业能力,从而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9-0056-0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且在2015年两会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给予特殊强调,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引擎”之一[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新战略的顺利实现,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持,而大学生群体不仅最具创新创业潜力,而且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带动创业,进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应该积极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家发展必须以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助推经济发展,而高校青年大学生作为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理应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有生力量。

新形势下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有力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呼声日益强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对策共3页word资料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对策共3页word资料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对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形式严峻必然产物。

高等学校承担着创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新技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等诸多方面重要功能,作为创业人才库与资源库,要很清楚知道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增强有关创业教育重要性方面认识,利用好当前良好创业环境,为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这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世界所必然要经历。

李克强总理在很多报告与视察强调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更是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个重要手段。

每一年,都有上万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就业压力重点。

通过学校创业教育,让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竞争力。

创业能力与创新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东西,但是他们确是社会向前发展重要支撑。

属于国家之间竞争软实力。

我们国家这就几年一直保持着很快发展速度,但高耗能、高污染这些传统行业带来了严重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

所以国家整个产业结构都在调整。

转变过程如果缺乏创业能力与创新精神。

就不是质转变,所以各高校要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陆续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创业培训、注册登记、税收贷款等多方面。

明显国家给予创新创业在政策上支持力度,使得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不断深入,会出现很多新行业与新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能够参与进去。

利用自己掌握技术与学到理论知识。

为行业健康发展下去做出自己努力。

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

高校是学生踏入社会最后一步,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快适应社会。

就必须要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联合企业一起建立适应国家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意义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综合发展。

标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体系;可行性路径近几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2014年全国GDP增速稍有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了1 300万的新增就业。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指出,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创历史最高。

在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劳动者转变观念、自主创业,实现多种渠道就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由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并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局面。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创新创业的主体和“草根创业”的重要力量,对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大背景下,既要求大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求他们积极投身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走“需求拉动、创新驱动”之路,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指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一、本文概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路径,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进行解读,分析其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然后,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总结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包括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强化创业实践环节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与特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这一战略的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强调创业主体的广泛性,不仅仅是企业家、科技人员等特定群体,而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社会成员。

它注重创新精神的培育,鼓励人们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它强调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就业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特点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性,即鼓励人们在创业过程中注重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是广泛性,即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

三是协同性,即创新创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四是实践性,即强调将创新创业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深入理解和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与特点,积极调整创业教育策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种支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国策,旨在鼓励普通民众自主创业和创新,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于高校而言,每年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人才,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和就业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本文主要站在学校以及教师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创新创业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创新以及创业教育的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很多高校毕业生不仅树立了正确的就业和创新观念,而且提升了就业质量。

部分高校毕业生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倾向于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体现价值。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概述(一)主要内容学校或者教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学校需要提供资源,教师需要制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最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具体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害怕困难,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坚定大学生的创业决心[1]。

第二,向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学校和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大学生今后创业创新和重要性,全面的向学生传输法律、财务、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知识。

第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大学或者教师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重要意义对于学校而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家和社会都鼓励民众创业,尽可能的发展市场经济。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创新和创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为就业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都带来了转机,提供了动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作者:刘梦格冯洁芳赵露露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6年第05期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

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研究背景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

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

主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主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主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创新创业能够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创业实践活动,例如创业比赛、创业讲座等,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创业活动,并从中学习和锻炼。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来校进行经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 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和支持大学应该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地、初创资金和创业指导等资源,帮助学生孵化和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政府、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 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大学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导论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方法的应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建立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大学可以建立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平台可以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例如网上论坛、创新创业社团等。

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和想法,借鉴他人的经验,并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邀请成功创业者和投资人来校进行交流,增加学生与实际创业者的接触机会。

结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众创业 , 万 众创新 ” 号 召的提 出 , 对 引导大学生 更好地 开展就业 不 足 由于一些任课老师的思想观念落后 , 教学方法 创新 不足 , 未 创业活动 , 努力在就业市场展现 自己的才能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 能及时更新教学 内容 , 对 就业 市场的关注程度不 高 , 导致大 学生 也对改进和完善课程教 学 ,有效培养学 生的创业能力产生 积极 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影响 。本文结合 “ 大众创业 , 万众创新” 的时代背景 , 就如何 培养 ( 一) 目标 引 导 不 足 大学生创业 能力提 出策略 ,希望能 为具 体工作 的有效 开展提供 虽 然 一 些 学 校 注 重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创 业 能 力 ,但 缺 乏 明 确 的 启示 。 目标引导 , 只是将这些内容融人思想政治教育 、 学术讲 座活动 当 “ 大 众创 业 。 万 众创新 ” 背景 下大学 生创 业能 力培养 的 中 , 没有对创业 能力培养 的内涵 、 目标 、 策 略等 进行 整理和疏导 ,
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素质 ,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但 同 活动 , 对学生 因材 施教 , 鼓励学生 个性发展 , 侧重 学生 实践能力 让他们 勇于探 索 , 时也不能忽视 的是 , 每年众多 的毕业生 也面临较大 的就业 压力。 和创新 精神培养 。进 而充分激发他们 的潜能 , 有利于大学生追求 自我发展 , 努力实现人 生价值 。 在这种 背景下 , 采取 有效措施 , 提 高学生的就 业创业 能力 , 让他 敢 于实践 , 二 、 “ 大众创 业 。 万 众创新 ” 背景 下大学 生创 业能 力培养 的 们 更 好 地 适 应 就业 市场 需 要 成 为 整 个 社 会 广 泛 关 注 的话 题 。 “ 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

企业导报2015年第17期作者简介:周侠(1975-),女(汉),安徽砀山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朱力(1982-),男(汉),安徽马鞍山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项目号:15JD710081);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编号:2013gxk1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周侠朱力(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安徽芜湖241003)摘要: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业和创新提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创业创新是新常态背景下发展思路的转变,剖析创业创新的内涵,明确新形势下国家就业政策的新导向,树立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创业;创新;就业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创业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崭新领域。

”[1]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李克强致辞时提出要在中国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创业多次被提到。

当下,中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内涵解读(一)大众创业———鼓励人人参与创业。

大众创业是在承认人人都有创业潜能的基础上,营造人人参与创业的市场氛围,激发民众自主创业的激情,推进国民就业观念自主化的转变。

鼓励人人参与创业,承认人人都有创业的潜能,是正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和对就业规律的正确认知。

人的特征千差万别,个体的职业性向因个体差异存在巨大差距。

这是个体人力资本供给的客观生理基础;职业市场需求也存在多样性,古语有“三百六十行”之说,这是对行业多样性的描述,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性向的匹配从业者。

鼓励人人参与创业,是市场经济下个体主体地位凸显的必然。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打破了过去国家统一就业的组织形式,它要求调动一切要素,包括人、财、物的充分运转,而人是其它构成要素的主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客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客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客教育作者:李艺潇文晶晶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8年第7期李艺潇文晶晶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人人创新,全民创造,在这样一个创新大潮中,创客教育作为新生事物蔚然兴起,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创客教育研究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选择。

创客以及创客教育创客,源于英文单词maker,一般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运动最早流行于欧美国家,2011年进入中国后引起强烈反响,“上海新车间”“北京创客空间”和“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等相继成立,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学也开设了创客课程,陆续举办各类创客大赛等活动。

2015年,李克强总理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进行考察,亲自体验创客产品并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随后,国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创客教育也就是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它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与传统教育相对,创客教育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做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表达着与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契合了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时代精神和历史走向相吻合。

当前创客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高校通过建立大学生创客培训中心、贫困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举办创客大赛等方式,为大学生创客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带动大学生加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行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校园XinXiaoYuan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条正确的强国之路。

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必须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深化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毕业生的高质量创业就业。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教育是提升自我、加强锻炼的良好机会。

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获得创业方面的发展,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为未来的创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参加创业活动,还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声誉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知识理论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还将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打破了以往常规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教育,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改进了高校的教育方式,进一步深化了高校的教育改革。

3.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给大学毕业生们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并且,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高学历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而企事业单位每年能提供给学生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因此越来越多的就业单位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淘汰机制。

应聘考核更重视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部分在学校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毕业生将面临被就业市场淘汰的风险。

因此,高校培养创新性实践人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要以长远的眼光来制订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计划,学校不仅要给学生配备相应的学业指导教师和创业教师,更要建立创业基础教育、创业实践、创业进阶三个阶段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创业教育阶段
创业教育阶段主要面向毕业阶段的学生,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进入创业教育阶段接受培养的学生需要通过学校的选拔和考核,主要考核这些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学校的创业教育阶段主要有以下培养内容:在教育初期,创业指导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养方案,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我意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其中,针对毕业阶段学生,在传授创业理论的同时,学校还为其提供了不同的培训模块,包括创业能力教育模块,专题知识讲座模块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选题进行创业实践。

2.创业实践阶段
创业实践阶段是高校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学生从认识创业到正式创业的过渡阶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跟踪和指导,帮助学生从创业实践到创业进阶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同时,对学生创业实践的跟踪,还能使学校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创业能力中的不足,从而更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使高校创业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

3.创业进阶阶段
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是因为当学生创业到一定阶段,现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足以应对目前的市场情况。

所以,当学生创业实践进行到这一阶段,就需要选择继续教育,指导教师要建议学生选择一些管理类的课程进行学习。

学院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需要之后,应制定相关的扶持制度,提供MBA、EMBA等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得大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更多创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作为孕育高知识人才基地的高校,更要肩负起这一重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高志刚,王刚.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17).
[2]张圣华,李向光.创新体制机制力促大学生创业——
—访四川省人才办负责人[J].中国人才,2015(15).
[3]丁艳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持续上升——
—从“麦可思报告”
看大学生人才培养[J].中国人才,2015(13).
[4]王涛,顾璕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8).
[5]程支中,蔡佳,郑景丽.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
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思路
陈雯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创新性人才成为时代所需。

因此,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向社会输送知识人才的基地,必须肩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从创业服务机制构建的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路径,从而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路径
教育观察·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