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 图形与几何的重要性图形与几何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培养学生准确观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图形与几何,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之处,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图形与几何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它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掌握一些概念和定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2. 学生主体性: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能够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 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生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描述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2. 整合学科:图形与几何不仅仅是数学的一部分,它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自然界中的图形与几何现象,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到图形的认识、分类和性质以及几何关系的认识和应用。

下面是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的分析。

一、图形认识与分类1. 图形的基本属性: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认识和描述图形的基本属性,例如直线段、封闭曲线、直角、等边等。

2. 图形的命名与分类:学生需要学会命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根据图形的属性进行分类,如按边数、角度等进行分组,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图形性质的认识与应用1. 图形的对称性:学生能够认识到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关系,并能够通过折纸实践来寻找图形的对称轴。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对称关系进行图形补全和图形屈折操作。

2. 图形的相似和全等关系: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相似和全等的概念。

并能够根据图形的性质,判断图形的相似和全等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对称性和边长比较,认识到三角形的相似关系。

3. 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和实践,认识到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估算和计算。

如通过单位格数、划分成小矩形等方式来近似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几何关系的认识与应用1. 直线与曲线的相交关系: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到直线与曲线的相交情况,如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

并能够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出给定的直线和曲线,培养学生的几何构造能力。

2.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关系: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关系,并能够通过图形的性质和线段的长度比较判断直线之间的关系。

3.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并能通过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各种角度问题。

四、图形的应用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形,运用图形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问题的解决,如通过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判断物体的形状、通过图形的相似关系进行比例计算等。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活动经验可以通过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图形性质的认识与应用、几何关系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图形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一、解读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以“立体——平面——立体”为主线,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四条线索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逐学段层层推进。

《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四条线索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

如,一年纽的第一学期的新教材,让学生首先认识的是立体图形,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和学习平面图形,最后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结构形式,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这与以往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处理方式,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改变了以线段、面积、体积、测量、相交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呈现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而是以“观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为具体处理方式。

如,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意义的推理活动。

《教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安排的思路是:不把小学的几何内容作为初中几何的基础侧重于有关图形数量的计算,而在初中阶段把研究对全拓展到相似形和圆,侧重于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论证。

(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段,后一学殿是前一学段的螺旋式上升和自然发展。

二、教学建议1、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发现、认知图形和几何关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图形和几何关系,让学生在发现中认识,在认识中学会,激发学生积极性。

2.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和几何的特性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一项实验、一次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直观认识和感性理解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究,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性和几何的规律。

5. 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教学、讲述演示、探究实践、课程设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核心素养下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下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下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实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强调观察与实践:图形与几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际操作,来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

3. 培养空间想象力:图形与几何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型、投影和旋转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提高他们在图形与几何问题上的解决能力。

4. 引导问题解决: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种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图形与几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设计适合小学学生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图形与几何的特点、小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困难、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及其实施。

一、图形与几何的特点:1. 图形与几何是一门具有空间性质的学科,涉及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图形与几何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3. 图形与几何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适合通过视觉、感官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4. 图形与几何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需要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推理进行研究。

二、小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困难:1.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概念理解不深入,容易混淆和误解。

2.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名称和属性认知不全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

3.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变换和运动概念理解困难,缺乏直观的感知和准确的描述。

4.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缺乏系统性,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操作和变换,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思维和几何直观。

4. 制定系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阶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图形与几何能力。

5.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图形模型、拼图、图形工具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如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围绕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展开,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结合,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能够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也将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和方法在传统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探究。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研究,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究和发现。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探索“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讨论了“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意义,分析了教材内容和教学建议的实效性,提出了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师素质提高的建议。

提升学生图形与几何解决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PBL 项目化学习为例

提升学生图形与几何解决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PBL 项目化学习为例

提升学生图形与几何解决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PBL项目化学习为例唐嘉欣现今全球的趋势和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培育下一代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更深入学习的素养和能力:在核心的学术内容之上,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的能力。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这些21世纪所需的学习素养和能力的教学策略。

(陈姵如,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研究员)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和能力的项目化学习。

本文结合人教版(2013版)数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进行思考与探究。

1 空间与几何的数学项目化学习小学的空间与几何学习,从平面到立体,可以形成“动手做”的实践性数学任务系列。

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与画图、制作,深化对相关概念、算法的认识与理解,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一线的教学中,教师基本都能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但更多的是让学生做出成果,而没有让学生经历分析与探索问题的历程,学生并不理解背后的原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的学习没有改变机械、低阶、被动接受的实质,只不过从动脑的机械化变成了动手的机械化而已。

项目化学习在一开始就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明确对学生提出带有问题解决、创造、系统推理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强大的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内动力中创造一个真实的作品。

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在与各种材料和文本互动中,学生再来进行低阶学习。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清楚所学的知识是用来做什么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意义感和价值感,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所学的知识除了能应对考试,还能对自身与世界的联系有怎样的价值。

在诸多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验和研究中发现,在“图形与几何”领域,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几何学习有积极影响。

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行了更深度的创造性思考和发展了更深层次的思维。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教学中,我们需要深钻教研,全面把握教材体系,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感官对物体、图形进行感知,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表象概念,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几何直观观察操作学法指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我认为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应注重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在直观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注重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下面我就自己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具体的做法与大家进行分享: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的学习源于生活而最终也是要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数学教学应该是生动、贴切、有趣的。

因此,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生活融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如果将学生生活环境中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既可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一课,导入环节,我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升国旗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突出五角星,进一步引入对角的学习,同时还渗透着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告诉孩子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浓厚,为新课的开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认识了角后再回归生活,学生的观察力是比较丰富的,找出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角。

孩子们感受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愉悦。

二、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几何直观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最重要的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同时几何直观也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

在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与数学模型、数学思想与方法等多个方面。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

一、培养几何思维1. 提倡几何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几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让学生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组织学生们进行几何图形的拼图、拼接等活动;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如尺、直尺、图钉等,让学生们参与到测量、作图等活动中去。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几何形状,提高他们对几何问题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开展几何问题的讨论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几何问题,鼓励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几何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选取一些有趣的几何题目,进行小组比赛,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解题能力。

3. 激发几何探究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几何问题或者游戏,来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寻找几何形状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感受几何的魅力;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几何实验,让学生们动手操作,体验几何知识的奥秘。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 通过观察图形认识图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图形。

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特点;或者设计一些有关图形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认识和记忆各种图形。

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图形的感知和认知,培养他们对图形的理解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二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而且数学与生活也密切相关。

对于几何方面的教学,我想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这个陌生的概念,我是从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实物入手。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农村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农村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占,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把农村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孰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在合作中进行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乐趣。

因此教学时,我充分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时归纳出图形的本质特征,及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分辨异同,达到沟通、同化知识,增强理解及其应用的能力。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印象深刻,而且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足的是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配合还不够理想,教师还要加大引导力度。

有时现实题材较少,难以达到预想效果。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二)一、通过系统整理已学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运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1.充分回忆是基础,讨论交流为前提整套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编排,是按照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

而本节内容是对第一、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充足的回忆时间。

关于这一点,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尤须重视,以该部分内容例1的第一个问题为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生开始的回忆通常是“点状”的,但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逐步呈现出“线性”,这是开展后续学习的基础。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几何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学生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纪律,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此外,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几何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学过程过于关注答案,忽视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对几何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缺乏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针对几何知识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思维体系。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1)概念教学过于表面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几何概念的教学过于表面化,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2)缺乏有效的概念辨析方法在几何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提供有效的概念辨析方法,使得学生在面对相似或相近的几何概念时,难以区分和掌握。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研究引言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空间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用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

一、直观教学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如电子白板、动画和视频)展示几何图形的变化和性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实物教学在课堂上使用实物(如几何模型、拼图等)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

例如,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从而加深他们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二、探究式学习1.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几何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思维碰撞与创新。

2. 游戏化学习将几何知识融入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设计一些几何相关的拼图游戏或竞赛,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在游戏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实际应用教学1. 生活中的几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家具、交通标志等),让他们将所学的几何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形状,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2.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几何知识。

例如,设计一个小型建筑模型,学生需要根据尺寸和比例进行计算,从而在实践中巩固几何概念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个性化学习1. 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常熟市东南小学曹秋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还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物体》。

下册安排了《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么多相应的内容,小学数学对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重视在三年级就可见一斑。

短短几年教学生涯中,我已是第三次教学三年级。

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学习这一类的内容,在一次次的重复教学中,我不断地变化着教学方式与方法,教案设计也是随之不断更改。

慢慢地,我发现了:同学们们对图形与几何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积累活动经验后而获得的,即使简单的几何推理也需要以操作为基础。

“纸上谈兵”效果不但很差,而且又不易理解和掌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以下是我对于“图形与几何”(三年级上册)中几个课时的不同设计与教法的案例,以及过后的思考。

〔案例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中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案例A: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条(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纸的中间有虚线),沿虚线折一折,你能发现了什么?(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对面相等这一特征)学生动手操作后,纷纷举手,教师指名说。

生1:一样大。

生2:我的比他们的都漂亮。

生3:我得到两个正方形。

(纸对折后正好是正方形)生4:两个正方形一样大。

生5:我的也一样大。

(几个学生回答了自己的发现,但都没有触及主题)师:用手摸摸对折后的边怎样?学生没有发现什么?师:这两条边一样长吗?生齐答:一样长。

师:对了,我们就说长方形的这一组对边相等。

案例B:师:请同学们用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围长方形。

师:你们用了几根?生:上面1根,下面1根,左边1根,右边1根,总共用了4根。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学习兴趣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在面对繁多的图形和几何定理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讲授法为主,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产生厌倦。

(2)缺乏实际操作:图形与几何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教学中往往缺乏实际操作,使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1)过度依赖公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几何公式,而忽视了公式背后的推导过程,导致对知识理解不深入。

(2)缺乏问题解决能力:由于过分注重记忆,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产生混淆和误解。

(1)概念定义模糊: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晰,使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缺乏辨析与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概念的辨析和运用,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 空间观念: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和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

- 几何直观: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来直观表达问题,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和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复习三角形的认识。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多地要依赖表象的支撑。

教材安排了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识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操作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

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尽管操作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

究其原因,还是多数学生尚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总复习时,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关练习, 以沟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层次;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物体的原有感知,逐步掌物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以此为材料进行思维,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逐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学会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力、想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在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二是忽视概念间的联系,把许多本来有联系的概念,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概念不成系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为小学生的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几何是帮助学生理解形状、空间和图形的重要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几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来改善教学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 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几何中的一些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平行线、垂直线、相似性等,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很难以形象的方式理解。

2. 缺乏直观感受数学几何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图形和实物来理解和验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直观感受,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缺乏对图形的直观理解。

3. 教学内容单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于讲述基本概念和定理,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几何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激情。

二、对策探讨1. 引入实物操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几何概念,可以引入实物操纵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物体、用具或者纸板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比如利用木块搭建形状、用绳子来模拟线段等。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器、投影仪等设备,将数学几何的图形、动画等呈现给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并且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入数学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数学游戏,例如拼图、益智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接触几何概念,轻松地理解几何知识,提高他们对数学几何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实施课外拓展在课外,可以设立一些数学几何的拓展活动,比如组织参观数学几何相关的展览、举办几何竞赛等,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充分接触到数学几何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培养多元化思维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学几何知识,比如通过实物、图形、文字、数学符号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简单几何图形的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简单几何图形的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简单几何图形的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几何图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几何图形的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教学难点的分析1. 抽象性难点:简单几何图形在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和记忆。

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较为抽象,容易混淆。

2. 概念辨析难点:在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例如,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辨析,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造成认识错误。

3. 图形性质的理解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学习几何学的基础,但学生对于图形性质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

例如,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理解以及相关性质的掌握等。

二、解决方法的探讨1.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例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动力: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几何知识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例如,设计一份与简单几何图形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强化概念辨析训练:在教学中,要重点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训练,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和记忆。

例如,通过比较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

4. 探索性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索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他们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5.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几何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常熟市东南小学曹秋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还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物体》。

下册安排了《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么多相应的内容,小学数学对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重视在三年级就可见一斑。

短短几年教学生涯中,我已是第三次教学三年级。

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学习这一类的内容,在一次次的重复教学中,我不断地变化着教学方式与方法,教案设计也是随之不断更改。

慢慢地,我发现了:同学们们对图形与几何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积累活动经验后而获得的,即使简单的几何推理也需要以操作为基础。

“纸上谈兵”效果不但很差,而且又不易理解和掌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以下是我对于“图形与几何”(三年级上册)中几个课时的不同设计与教法的案例,以及过后的思考。

〔案例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中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案例A: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条(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纸的中间有虚线),沿虚线折一折,你能发现了什么?(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对面相等这一特征)学生动手操作后,纷纷举手,教师指名说。

生1:一样大。

生2:我的比他们的都漂亮。

生3:我得到两个正方形。

(纸对折后正好是正方形)生4:两个正方形一样大。

生5:我的也一样大。

(几个学生回答了自己的发现,但都没有触及主题)师:用手摸摸对折后的边怎样?学生没有发现什么?师:这两条边一样长吗?生齐答:一样长。

师:对了,我们就说长方形的这一组对边相等。

案例B:师:请同学们用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围长方形。

师:你们用了几根?生:上面1根,下面1根,左边1根,右边1根,总共用了4根。

师:你能围成一个正方形吗?学生围正方形师: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生:4根。

师:用小棒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有没有发现它的特点?猜一猜。

生: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师:上、下边和左、右边我们称它为对边,称对边相等。

师:正方形呢?生: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还发现了什么?猜一猜?生:都是四边形。

生:每个角都是直角。

师:这都是同学们猜出来的,正确不正确,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对折,量角。

师:你们用了什么方法验证边的关系?生:对折的方法,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互重叠,都相等。

生:我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用什么方法?生:用直尺里的直角比一比。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方法同上。

……〔案例分析〕在两次不同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不过操作活动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的特点,精心组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建立数学概念。

动手操作也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案例A,虽然安排了操作活动,但学生对操作的目的不够明确,失去了提供的操作材料的实际动手操作的价值,没有达到教者预设的要求。

案例B,从用小棒围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围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从直观上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结论。

接着再让学生动手折纸、用测量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在案例B 里,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对操作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操作到位,不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这样的操作具有有效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案例描述〕案例《轴对称图形》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生:都是。

生:平行四边形不是。

师:怎么证明?生:折一折,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师:请同学们从第一个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师: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师:这个正方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下吗?生:(演示)完全重合。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师:这个圆,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下吗?师: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

圆更是有无数种折法。

不论怎样对折,只要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生:(操作,发现不能重合)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呢?……〔案例分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探究活动的基础。

探究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又是探究的动力,问题是驱动探究活动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陷阱,也暴露出了很多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不确切的理解。

“怎么证明?”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做出的结论进行证明,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证明”也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一系列的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案例描述〕案例:《观察物体》师: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师:哪一张是教室前面的照片?哪一张是教室后面的照片?师:哪一线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师:想一想,如果你是摄影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拍到的是哪里啊?师:同学们,你们想自己拍照片?我们来个摄影活动,好不好?(每个小组长把玩具布狗摆好,然后大家作为摄影师,摄影师按照自己坐的方向给玩具布狗拍照片)。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照相机,如何拍摄才能使图象比较大比较清晰。

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如何举照相机才能拍出比较正的照片。

)师:请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他们是如何拍的,站在什么位置,估计自己拍出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生1:我把照相机对准布狗,调整布狗的位置使它在照相机的中间。

我站在小狗的右面,所以我估计我拍出来的是小狗的右半边头和脚。

生2:我的数码相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小布狗的样子,我在小狗的后面,所以我拍出来的肯定是它的背面!师:请其它小组的同学猜一猜这是谁拍摄的照片?为什么是某个同学拍的?请你说一说理由。

你们觉得哪一张最容易看出来?为什么?生:我觉得第1张最容易看出来,因为拍的是小狗的屁股,肯定是坐在它后面的某某同学拍的。

师:还有那一张也很容易看出来呢?生:第2张也很容易看出来的,因为拍的是小狗的下面,肯定是坐在它正面的某某拍的。

师:分别请拍摄小布狗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站起来,看看是不是如你所说?(对拍报的同学问题的同学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请与他们拍摄的玩具布狗一样的同学站起来。

师:(指第3张和第4张)这两张分别是谁拍的呢?(神秘的样子)指名几个学生说。

怎样区分这两张照片哪张是在小布狗的左面拍的,哪张是在小布狗的右面拍的?(在小布狗左面拍的应该是它的左边的两条腿,在小布狗右面拍的应该是它右边的两条腿)师:为什么我们第组四个同学拍到的小布狗是不一样的?生1:因为我们站的位置不同。

生2:因为我们拍摄的方向不同。

生3: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观察物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样你就能看到物体不同角度下的没形状。

师:那么你们想从没的角度玩具布狗吗?每个小组的同学离开座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小组的玩具布狗。

〔案例分析〕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从我们熟悉的教室照片入手,让学生体验一种亲近的感觉,使学生容易接受。

拍照片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

在教学中,把课本中的一些新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设这样的情境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通过拍照,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动手操作,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上是我对三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与思考。

总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非常有趣生动,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应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安排丰富多彩又切合主题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再迁移到其他内容,切不可纸上谈兵,让人索然无味。

人类通过观察、拼补、折叠、描绘、测量、计算、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发展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也需要高度关注这些思想方法,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多次的操作活动,了解活动的一般流程,累积丰富的活动经验。

参考书目《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主要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常熟市东南小学冯佳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课堂即时评价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现根据课题组的实践研究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问题一:评价语言单调含糊。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惯采用“不错!”、“好!”、“真好!”、“真棒!”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我的策略是:【策略1】即时评价语应简洁、准确。

教学中,评价语应简洁。

学生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又没听明白时,建议用“请你再大声说一遍”的即时评价。

除了语言简洁,准确是评价语的灵魂。

没有“灵魂”,即时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即时评价要准确。

【策略2】即时评价语应生动、幽默。

在准确、生动基础上,就该追求生动、幽默。

如某节课。

一漂亮姑娘做了三道题抄错了三个数:于是师评:“小美女可千万不能抄错数呀,不然别人会说,这个美女有美貌没智慧,是个马大哈!”幽默语言令生大笑,课堂亮点由此诞生。

如课中出现突发事件,教师也可以用幽默语化解。

某次课,有位教师演示“汽车行使”时不小心碰到了挂着的小黑板,于是出现黑板和学生一起“惊叫”的场面。

那位老师对学生说:“以后你们开车时千万不要像我这样不小心,担心‘翻车’呦!”师生一起笑了。

【策略3】丰富即时评价语言,分层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